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纪晓岚名言

纪晓岚名言

2016-06-07 09:28:3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纪晓岚名言(共4篇)铁齿铜牙纪晓岚经典语录收集发布铁齿铜牙纪晓岚经典语录收集发布:极乐鸟 | 发布时间: 2009 年 6 月 4 日 五官五做:小官大做,冷官热作,俗官雅做,闲官忙做,男官女作。 解释: 和珅从一个小官爬到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他有他自己的做官诀窍----五官五做 小官大做 和珅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纪晓岚名言》,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铁齿铜牙纪晓岚经典语录收集发布》
纪晓岚名言 第一篇

铁齿铜牙纪晓岚经典语录收集发布:极乐鸟 | 发布时间: 2009 年 6 月 4 日 五官五做:小官大做,冷官热作,俗官雅做,闲官忙做,男官女作。 解释: 和珅从一个小官爬到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他有他自己的做官诀窍----"五官五做" 小官大做 和珅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三等鵉仪卫.有一天皇上与众大臣巡视清漪园. 皇上随口问了一个典故,随行的官员都没有答上来. 和大人说了一句: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引起换上注意,从此一个小官就窜升了. 热官冷做 后来和珅做官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和大人 出世低调,待人亲戚. 不张扬不招摇. 闲官忙做 后来皇上提拔和珅为正蓝旗副都统.是一个酬庸闲官.可是和珅从来不闲着. 每天忙来忙去.越是三更半夜,越是在衙门里面处理公务. 皇上耳目众多.就看到了和珅的表现. 俗官雅做 后来和珅做了崇文门的税务监督.这是一个油水十足的俗官. 可是和大人不忘记与诸位大人吟诗作对.蒙文,梵文,藏文,一一苦读. 经史子集了然于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男官女做 男人做事有时候出面不方便,这个时候要身边有个女人. 妙语: 低手害人以克敌,高手救人以克敌。 穷人算命,富人吃药。 人生自古谁无死,一旦无常万事休。 杀猪捅屁股——搞错了地方。 和尚看花轿——空欢喜一场。

《让名句之花绽放》
纪晓岚名言 第二篇

让名句之花绽放——名句运用浅谈

《现代汉语词典》对“名句”的定义是:著名的句子或短语。这样看来,举凡诗词、谚语、联语、俗语、座右铭、格言等等,只要是广为人知的,都可以看作名句。名句多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闪烁着灵感和诗意的光芒,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高尔基说:“我在警句的思维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马尔顿认为:“许多人的成功,都是得力于一句格言的鼓励。”他们的话,指出了名句在人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当然,名句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谈话、写作中。名句的恰当运用,为语言增添了生趣,增强了表情达意功效。

名句在我们的生活中俯拾皆是。中学生喜欢听唱流行歌曲,是否注意到流行歌曲也在从名句中吸收营养呢?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做歌名,如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A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等等。琼瑶和冯小泉等人的词作中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来营造氛围,表达情怀,真正高明的应数陈小奇。他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白云深处》和《巴山夜雨》),歌名便是从古人处借来,“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和“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白云深处》)这些优美的歌词不都深得古典诗词名句的三昧吗?陈小奇借此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通俗的流行歌曲也借助古典诗词包括其中的名句多了许多雅意。

其实,即使是严肃的学术报告或学术论文,也有名句的倩影,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在北京作学术报告时,就引用了杜甫的名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表达了他乐于科学探索、不为浮名所累的科学精神。

出于对名句名篇的正确认识,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学生必背的古诗文名篇,高考也增加了名句名篇的默写。但对于中学生来说,仅仅背诵名句名篇是不够的,还应该学着运用,让名句在自己的谈吐和写作中熠熠闪光。伴随着开放性命题方式的出现,高考作文在评分方面也作了相应的改革:作文分数由“基础等级”分和“发展等级”分合成。在“发展等级”中,有一项为“有文采”,要求:“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熟练灵活运用名句对获得发展等级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那么,怎样运用名句,运用名句须注意什么,本文试简要回答这些问题。

一、引用

在说话作文中,援引名句,以印证、补充、对照自己的本意,是为“引用”。引用是修辞的一种,它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引用时明白指出所引的文字的出处和来源,是为“明引”。请看例句:

1.形容“经济”两个字,最好借用宋玉的话:“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胡适《论短篇小说》)

2.女人善变??因为变得急速,所以容易给人以“脆弱”的印象。莎士比亚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这脆弱,并不永远使女人吃亏。(梁实秋《女人》)

宋玉形容“东家之子”之美的话被胡适用于说明短篇小说的“经济”原则,莎士比亚的名言被梁实秋随手拈来。这两段文字引用名言警句,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再来看一组“暗引”的句子

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4.孤独之中蕴藏着一种力量,如同子弹蕴藏在枪膛里。经受了“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感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寥落,“高处不胜寒”的凄清,便会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

5.“墙里开花墙外香”,王振泰的艺术之花、生命之花开得灿烂夺目,香远益清,却又开得太迟、太短、太难??等到“墙外”的清香反馈到“墙里”,中国已经没有王振泰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霍达《国殇》)

6.如此两天一夜,实在是寂寞难耐,只好守着那车窗儿,吟起太白《蜀道难》的诗句,想:如今电气化铁路,且还这般艰难,唐代时期,那太白骑一头瘦驴,携一卷诗书,冷冷清清,“怎一个愁字了得?”(贾平凹《入川小记》)

例3中,王国维用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诗句,巧妙地表达了古往今来有杰出成就者所经历的三种境界:追求理想的向往之情,实现理想的艰苦历程,理想实现后的喜悦。例4有同理之妙。例5先用一句俗语表明主人公在国内外所受到的不同待遇,后又用陆游的诗句表露了对他的赞佩和惋惜之情。例6则引用李清照的诗句,旅途寂寞难耐之情跃然纸上。这些例句在引用名句时并未指明出处,而是直接将引文编织在自己的语言中,属于“暗引”。【纪晓岚名言】

还有一些特殊的“暗引”,如: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皎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曹操也大胆地做了一次“文抄公”,但是抄得干净,天衣无缝,反成佳构。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9.刘锁成逞了一辈子能,这一回可落下一个“智者千虑”的话把儿。(紫薇《无能之辈》)

这两个例句在引用名句时都只说半截话,恰似高手过招,点到为止。孔子的话见于《论语?子罕》,原文是: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明乎此,就可以知道刘禹锡原来隐然以君子自居。

例9在“智者千虑”后隐去“必有一失”,含蓄蕴藉。

10.醉翁之意不在,君子之交淡如。(纪晓岚)

据说纪晓岚曾以酒瓶装水赠人,并附此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下联出自《庄子》,所隐之字,正是所送之物,用名句出哑谜,富于情趣。

引用古圣前贤的经典名言,显现集体智慧的成语谚语等,融入自己的文章,是对权威的借重,可以加强文章的可信性与说服力。引用名句,特别是引用诗文名句,必须准确理解名句的含义,不能牵强附会,断章取义,要使之与自己文章的语境、风格相协调,才能收以一当十之效。另外,引用要忠实于原文,不可随意改动,特别是对一些经典著作的援引,更应该准确无误。

不过,对待名句,也不必过于尊崇,名句说一,我们就不敢说二,那也不是正确的态度。有些名句中包含的哲理就是有局限性的。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说,它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力,却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从反面立意,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并非站不住脚。另外,一些名句完全可以重新解读,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请看下面的例子:

11.不论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还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都是说女人如花,可是花对人的美丽只是一种表面的短暂的诠释。若说生命,不如以太阳喻之,在她燃烧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内蕴的美丽。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夕阳把天空燃烧成一片火红,那是生命的辉煌,是对生命的眷恋,着实对人类是一种启迪。

作者不人云亦云,对名句的阐释很有新意,值得借鉴。

【纪晓岚名言】

二、化用

化用在很多时候更像是仿作,借用名句的形式来抒发感情,属于“旧瓶装新酒”。1959年秋天,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南阳武侯祠参观,看到武侯祠大殿旁有这样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胡耀邦笑着对随行的同志说:“我来改改这副楹联,你们看好不好?”说完,朗声吟诵道:“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改后境界高远,是化用的范例。

仿作有时是为了戏谑或讥讽。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载:刘攽晚年因为疾病,须眉皆落,鼻梁将断。一日和苏轼等人酒席间各引古人语相戏。苏轼嘲弄刘攽说:“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座中人笑倒。苏轼的戏言与刘邦的《大风歌》结构无二,但主题却大异其趣。“鼻梁”与“四方”相比,相差悬殊,滑稽效果因而格外强烈。 请再看一些例子:

12.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仿《登幽州台歌》)

13.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中。(仿《清明》)

仿陈子昂和杜牧的诗句,对环境污染进行辛辣的讽刺,机智幽默,发人深思。这已经在仿名句的基础上,更进步到对“名篇”的仿作。鲁迅在“九?一八”以后,为批判国民党从北平抢运文物,而不准大学生逃难,仿崔颢《黄鹤楼》写道: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此外,像刘禹锡的《陋室铭》、《红楼梦》中的《好了歌》等这些名篇也常成为大家仿作借以讽今的对象。【纪晓岚名言】

化用名句也可以只改变名句中的一部分。清明将至,一家省报转发新华社电,标题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网上亦可悼故人。这个标题巧用名句,时代气息,古典意味兼有,不同流俗。台湾一家报纸也曾用“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把孩子生”为标题报道台湾少女妈妈增多的新闻,“再回头已百年身”被改换为“再回头把孩子生”。

我们还可以对名句适当改造,在形式上有所突破。请看下面两例:

1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名作《陋室铭》,全文八十一字,千古吟读。既可尊为散文典范,何不可以视为作文指南?正可谓:文不在长短,有识则新,有诚则灵。(李炳银《散文语屑》)

15.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唱歌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蕴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以上二例均是对《陋室铭》开头四句的化用。再看一例:

16.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说:宁可无肉无竹,不可一日无书。 (邓州《读书乐》)

作者套用东坡名句表达对书籍的挚爱之情,颇有新意。

化用名句(篇),应注意:一、选取最佳名句(篇)。取法乎上,保持高起点,同时,由于原作为读者所熟知,读来如故友重逢,分外亲切,易唤起好感。二、贵在推陈出新。大家熟知的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变来,宋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对隋炀帝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改造,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仿作的典范。三、勿过于随意。化用名句,可以打趣,可以正色,亦可庄谐并出,在正式场合均应有严肃态度,用之以表达积极的意义,不可轻浮、随意。

作家梁衡写《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写到居里夫人淡漠名誉,说“她漫把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写完了才悟出是从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词句化出,如果没有多年背诵柳词的积累,是很难产生这样的灵感的。希望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名句,在语言实践中,多运用名句,让名句之花绽放在我们的口中、笔下!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纪晓岚名言 第三篇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一) 一、天人合一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纪晓岚名言】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二、养生保健

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4.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6.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7.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8.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9.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0.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11.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12.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13.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14.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15.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16.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17.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18.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三、防病防变

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4.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

5.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

8.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清·雷丰《时病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9.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四、医德医风

1.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2.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5.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6.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7.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8.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9.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0.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1.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2.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13.(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14.(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15.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6.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清·怀抱奇《医彻·品行》)

17.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18.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19.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20.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1.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22.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2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25.(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26.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五、医术要言

1.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素问·至真要大论》)

2. 综观医学大纲,不外理法方药四字。(谢利恒《中国医学源流论》)

3.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纪晓岚名言】

4.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5.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6.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纪晓岚名言】

7. 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南齐·褚澄《褚氏遗书·除疾》)

8.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10. 知常达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圆。(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11. 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当思人命至重,冥报难逃,一旦差讹,永劫莫忏。(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12.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13. 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14.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明·赵献可《医贯·伤饮食论》)

15.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明·周之幹《慎斋遗书·辨证施治》)

16. 不知天、地、人,不可与言医。(明·汪绮石《理虚元鉴》柯怀祖序)

17. 夫不知《易》者,不可以医。(清·屈大均《翁山文外·卷二》)

18.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19.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

20.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21.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22.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清·喻昌《医门法律·先哲格言》)

23. 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清·喻昌《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

24. 不知为不知,亦良医也。(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

25. 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清·喻昌《医门法律·明络脉之法》)

26. 不读书穷理,则所见不广,认症不真;不临证看病,则阅历不到,运动不熟。(清·宁松生《医林选青·医有体用论》)

27. 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清·程文囿《医述·治法》)

28. 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清·费伯雄《医醇剩义·同病各发》)

29. 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清·费伯雄《医醇賸义·同病各发》)

30. 不破万卷书,安试药三品?(清·费伯雄《医醇賸义》李小湖题辞)

31.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32. 《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33. 夫医教者,源自伏羲,流于神农,注于黄帝,行于万事,合于无穷,本乎大道,法乎自然之理。(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34.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尚书》孔安国序)

35. 知方而不知经,则失其理;知经而不知方,则失其宜。(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刘浴德序)

36. 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医者,赞天地之生者也。(明·张介宾《类经图翼》)

37. 天地阴阳具于人身,人身阴阳具于天地。(高世栻《黄帝内经素问直解》自序)

38. 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进难经表》纪天锡《集注难经》)

39. 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金·张元素《医学启原》)

40. 张仲景《伤寒论》一书……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清·喻昌《尚论篇》)

41. 通天地人三才之谓医。(金理《医原图说》曹锡宝序)

《纪晓岚名言名句》
纪晓岚名言 第四篇

1、谁种潇潇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2、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

3、牛皮拧鞭鞭打牛,苇草织席席盖苇。

4、忆息花间初识面,红袖半掩,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碧梧桐,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纪晓岚名言名句

5、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6、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

7、半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床前未觉黄金尽,8、君子不党,遇难必有人周济之。

9、生我的,我不敢。我生的,我不淫。其余无可无不可。纪晓岚名言名句

10、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光清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纪晓岚名言》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纪晓岚的故事 纪晓岚墓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纪晓岚名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纪晓岚名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4534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