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阎锡山的语录

阎锡山的语录

2016-10-28 09:08: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阎锡山的语录(共3篇)一言难尽阎锡山一言难尽阎锡山在中国现代史上阎锡山这个人物,不可回避,起码先前追随孙中山,揭竿驱清,主政山西并有实力发展,接着“蒋冯阎”中原大战,再到抗倭的“忻口会战”,直到损兵折将后蜗居台湾,长眠阳明山,荣辱集于一身,孰功孰过,是个人奋斗史还是时代的映射?尚待时间评说。不过要有人问一句:你认为在山西...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阎锡山的语录》,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言难尽阎锡山
阎锡山的语录 第一篇

一言难尽阎锡山

在中国现代史上阎锡山这个人物,不可回避,起码先前追随孙中山,揭竿驱清,主政山西并有实力发展,接着“蒋冯阎”中原大战,再到抗倭的“忻口会战”,直到损兵折将后蜗居台湾,长眠阳明山,荣辱集于一身,孰功孰过,是个人奋斗史还是时代的映射?尚待时间评说。不过要有人问一句:你认为在山西当官的人中那个最满意?上了年纪的人群中冷不丁会冒出一句:一个阎锡

山,一个胡富国!

阎锡山与胡富国都修了山西的路,一个是修通了与外界相通的正太铁路,一个是六七十年后修通了与外界相通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两人都面临着财政囧迫共同处境,一个只好仅钱吃面,采用花费银两少的窄轨铁路,背上“土皇帝”骂名;另一个是奔走呼号筹集钱财,甚至向机关、企业工作人员借钱,终于两人都完

成了历史创举性工程。

两人还有一个面临共同时代处境,一个面临由农耕经济向现代社会转型,筹资修建电报电力、钢铁军工、煤矿化工、纺织火柴及学校慈善院民生工程,有了现代社会雏形,其中目前世界最大的不锈钢厂太钢前身就是当年的西北钢厂。一个是处在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生存艰难,民生凋零,各

种矛盾交织,阻力重重。【阎锡山的语录】

阎锡山出生在五台山区一个不很富裕的农村—河边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到相邻的矿山走访,几次到过他老家,这个民国时代的“模范村”通过老乡欲言又止之口,说出了大致,戒烟毒、无偷窃、放天足、少赤贫、重教育、有慈善之类,当时阎氏府邸由荣军疗养院、精神病院所占,冲击坏损不多,为后人游走

留下可看可思可考的实物。

【阎锡山的语录】

阎锡山故居掠影之一

阎锡山故居掠影之二

当年阎锡山老家河边村村口不这么张扬,只是有两座经幢八角实心亭,上面可能原有乡约民规什么的,文革时是被漆上语录。

五台山高速服务区里广告上这么高调宣传还有些五味杂陈。

游阎锡山故居 听阎锡山故事
阎锡山的语录 第二篇

游阎锡山故居 听阎锡山故事

赵太常

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定襄县东北22公里处的河边村,是一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谲奇的近代建筑群。1992年,我曾经作为海口晚报的代表,参加在太原举行的全国晚报会议,有幸游览了河边村,参观了阎锡山故居,当时还写了一篇游记小文。

阎锡山故居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历时14年完工。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有近30座院落,800余间房屋。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层,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阎锡山故居分为上下两院,前后称东西花园。东花园的建筑以中国传统的晚清宫殿式建筑为主,大门为古牌楼式,穿过假山就到了第一院,这里的地面全由鹅卵石和青砖砌成几何图案,对面是高大的二层楼。穿过过道是二院,二院的正厅是三间大房,供阎氏家族议事及会议使用。里院的宫殿式大楼高大宏伟,登楼可远眺全村景致。阎锡山故居是民国初年仿古建筑中的杰作,极具历史价值。

阎锡山故居现为河边民俗博物馆。馆内陈列品以民俗文物为主,按照农、食、住、行、娱、信为内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包括民间面塑、刺绣、雕刻、饮食、信仰、婚俗和元宵节民俗一条街等共58个陈列室,总面积1980平方米,这些展室的陈列,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

在整个游览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这两件事在我的河边村游记中一点都没有涉及。因为那篇小文是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而我印象中最深的这两件事,当时又是不可能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这两件事,今天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第一件事是,阎家的窗与窗之间,窗与门之间的砖墙上,都雕刻着阎锡山的语录。这些语录都是阎锡山为官、修身、处世的箴言妙语。我对阎锡山没有任何研究,对此人也很不熟悉,只知道他是一个国民党军阀,曾经杀害过刘胡兰,人们都很痛恨他。但是,我看了他家墙上他的语录,心里对他的印象却一下子颠覆了。从语录来看,阎锡山其人并非坏得一无是处。我觉得,阎锡山应该是一个哲人,思想很深刻,而且提倡无私、善良、仁爱。我当时随手记下几条阎锡山语录,抄录如下,供博友们琢磨琢磨,也许会从中有所教益。

自私的行为,开始是损人,结果是害己。仁者不忍自私,智者不肯自私,勇者能制服自私。自私的人是不仁不智不勇的人。

不顾人的利害,只顾自己的利害的行为,是不对的,是取辱的,是必失败的。

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

自己占偏宜是使人吃亏,使人吃亏以自处说,是不智;以处人说,是不仁;不智不仁,其结果必吃大亏。当戒之。

短不可护,护则更短;错不可掩,掩则终错;长不可矜,矜则限长;功不可夸,夸则限功。

常思己错,则律于处世;常思己短,则优于长进。

阎锡山的语录非常多,阎府大院,院里院外,到处都是。这些语录,时常读之,促人长德;时常思之,利人进步啊!【阎锡山的语录】

第二件事是,讲解员讲了许多阎锡山的故事。可惜,大部分忘记了,只记住两个小故事: 阎锡山十八九岁的时候,家境也有些窘迫,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下着小清雪,十分寒冷。父亲领着阎锡山徒步去太原躲债。已经走了半宿了,又冷又累又饿,特别是阎锡山的父亲,已经60多岁了,实在有些拿不动腿了。这时,后面跑来一挂马车。阎锡山灵机一动,就凑上前去,和车老板儿商量,可不可以让他父亲坐一会儿车,并且掏出一些钱给车老板。

老板就同意阎锡山的父亲坐上了马车。父亲上车坐好后,老板赶车向前跑,可是,阎锡山并没有上车,而是跟在马车后面跑步前进。不一会儿就浑身冒汗了。车老板回头对阎锡山说,你也不要跟车跑了,干脆也上车得了。阎锡山说,那怎么行?我给你的钱刚刚够我父亲一个人坐车的,怎么能两个人坐呢?车老板儿说,看你这个人,分得那么清楚干啥,上车吧!阎锡山说,做人讲的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我花一个人的钱,两个人坐车,实在是不讲理、欺负人。这样的事,我不会做。阎锡山说啥也不上车,硬是跟着车,一直跑到太原府。 这个故事很让我感动,记忆至今。

我还记住了阎锡山办学校的事儿。

【阎锡山的语录】

阎锡山在山西掌权后,号召全省砸烂庙宇办学堂。河边村响应号召,在村西阎王殿里,办起了一所小学校。当时,河边小学只有初小,总共四个年级,300多个学生。由于当时不允许男女同校,就又在阎王殿隔壁和尚院办起了一所女子学校。

后来,学生逐年增加,村里一些掌权绅乡,感到堂堂一个河边村,阎督军的家乡,全省的“模范村”,没个象样的小学校说不过去,就号召村民集资办学。阎锡山听说后,肯定说:“这事提得好,应该让娃娃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就自己带头拿出不少钱来,派人送到村公所。不久,村民集资,便在关帝庙遗址上盖起了一座崭新的小学校。学校峻工后,阎锡山由村长、校董事陪同,前去参观。只见校舍宽敞,设备齐全,不但有十二排教室,教师宿舍,还有大礼堂、体育场、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场地,心里十分满意,再三夸奖,还亲自给学校起了名字,叫“实生活小学校”。【阎锡山的语录】

【阎锡山的语录】

实生活小学校建成后,阎锡山经常到学校散步,和老师谈话,具体指导学生学习,将来报效国家。因此,不但本村的孩子抢着上学,邻村人家的孩子,也跑来念书。几年功夫,越办越好,学生越来越多。

但是,女子学校学生很少。因为当时人们受封建礼教束缚,大多数人家不让女孩子念书。阎锡山知道后,就让阎府的女孩子带头上学。他把堂妹阎惠卿、姨妹阎竹梅等送到女子学校念书。这样一来,有些人家也就把女孩子送到学校念书来了,女子学校的学生逐渐多起来。 一些穷苦人家的女孩子,因为生活困难,上学的仍然很少。实生活小学建成后,为了提高家乡的文化素质,阎锡山就让女子学校和实生活小学合并,一律免费上学。还在学校设置了手板织布机和纺车,让女孩子半工半读,一面读书,一面学技术,毕业后,好学生可以到本村劝业工厂当女工。这样,穷人家的女孩子也就纷纷上了学。这所学校,后来培养了不少人才。现在,这所学校依然存在,是当地的一所高级职业中学。

阎锡山还创办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凡进入这所学校的学生一律免收学费,学生的制服、伙食、住宿、讲义等费用,也由学校提供。

这就是阎锡山的办学佳话。

听了阎锡山的故事,我心里感慨良多。

2012年8月17日于海口

阎锡山故居导游词
阎锡山的语录 第三篇

阎锡山旧居始建于1931年前后,陆陆续续,时建时停,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才建成现在这样的规模(因抗战爆发,一些工程尚未完全峻工)。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又名昌春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花园、西花园以及子明慈幼院,大小共二十七个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七百余间),总占地面积33000多平方米。 这里最为恢弘的是东西花园。从石沟街往南一拐弯儿,一条九米宽五十米长的大巷里,有一座颇为阔绰的东门厅,就是东花园。这个门厅当年曾悬挂着一块巨大的门匾,上书“文沱草庐”四个遒劲的颜体大字。所谓“文沱”,即文山沱水。 进了大门,是东花园的一院。这是阎居里最大的一个院子,四面均建厅堂,中间是花坛、假山和喷水池(假山、喷水池已毁,与在原假山处建一影壁,正面镌刻有当年孙中山先生书赠阎锡山的“博爱”二字手迹),周围则是用条石、鹅卵石和青砖铺漫雕砌成的带有装饰图案的车马环行便道。在这个院子的东北角,还有一个喷水池,直径丈余,全部用青石雕砌而成,四周围栏上均刻有花卉、人物,栏杆顶部蹲有姿态各异的小石狮。自来水通过中间一根高达四米的盘龙石柱(整块巨石雕成),让顶部莲花座上一只维妙维肖的顽皮小石猴尿出来,与建在院子中心的喷水池、假山相映成趣。可惜这些石雕在“文革”中亦遭到不同程度损坏。(这个院子据说为阎锡山的副官、卫兵等人居住办公的地方)。

在东花园三院正厅的后面,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偏小院,也是阎锡山经常居信办公的地方。据说,他每次乘车从外面回来,不需要经过外面的大院,即可将汽车停在后面的车道上,人可以从旁门进来,直接进入这个小院的正房歇息。如果有人求见,他亦无需绕到外面,而是沿着小院流金溢彩的迥廊转到前面正厅(即当仁堂),便可会客办公。他父亲治丧期间,他就住在这个院子里。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讲的是冯玉祥在冯阎倒蒋之前,也就是一九二九年十月至一九三○年二月被阎锡山软禁在五台建安村(阎锡山岳父村)期间,曾来这个小院住过,经初步考证,可能是传说。

在三吉院的偏东南方向,现在耸立着一座三层大楼,底层是十分宽敞的三眼窑洞和一条通楼上的石通道,上面两层由青砖砌成。楼顶方砖平铺,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近山远水,一览无余。但从这座楼的用材、风格来看却有点不伦不类。经考证,这座楼的楼顶过去跟周围的建筑物一样,也是插飞挑檐、通瓦板结构,人是上不到楼顶的。当年阎锡山也曾在上面住过。一九三七年九月日本侵略者进犯山西,两个月后太原沦陷,河边阎锡山旧居也驻扎了一批日本军队,使这座大楼遭到了严重破坏。现存楼房的上两层,是解放后由设在这里的忻州地区疗养院重建的。据当地老百姓讲,过去这楼叫“红楼”,又叫“七星楼”。 在东花园的对面,是西花园。比起东花园,西花园的规模要小得多,破坏也较为严重。据说,这里原本是阎锡山的二公子阎志宽(20岁夭亡,其妻赵绣锦、子树楹、又树榕现均侨居美国)结婚用的。现存建筑除南窑和建在西侧的双层电影放映厅还算保存完整外,其余均已逐年毁了。其中较为有价值的西花园门厅和东厅竟然毁于一九八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颁布的前几个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惜。 游客来到东花园南窑外壁,三院大楼外壁,每每驻足忘返。原来这些地方依然完好保存着十八幅阎府家训石刻,其内容或谈交友持家,或言善德治学,均为阎锡山言论。人们奇怪这些遗迹为何能躲过十年浩劫而保留至今天?原来这些石刻在文革前就有人用泥灰抹平了,“文革”中上面写满了领袖语录,自然无人敢造次了。就这样,这些石刻就奇迹般地留存下来了。 纵观阎锡山旧居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谲奇的近代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其中尢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而使中外游人流连忘返。遍布各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这座旧居罩上了一块神奇诡秘的面纱。 1988年秋,山西省有关部门在这里筹建民俗博物馆,陆续建起了民间刺绣、剪纸、雕刻、编结、竞技、绘画、纺织、造纸、饮食、服饰、民居、信仰以及元宵民俗一条街等90

余个展室,生动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独特丰厚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另外,这里还特邀享誉天下的天津“泥人张”雕塑研究所的工艺师们精心雕刻了朱德、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邵力子、阎慧卿(五姑娘)等一批历史名人的蜡像,形象地再现了当年在这座楼高院深、洞奇径幽的古宅里所发生的一幕幕历史话剧。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阎锡山的语录》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真实的阎锡山 阎锡山电视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阎锡山的语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阎锡山的语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71338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