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有哲学的文言文

有哲学的文言文

2016-11-05 10:11:1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有哲学的文言文(共7篇)古文中具有哲理的100句修身名言古文中具有哲理的100句修身名言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6、天作...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有哲学的文言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古文中具有哲理的100句修身名言
有哲学的文言文 第一篇

古文中具有哲理的100句修身名言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1、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3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3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3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3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4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4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4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4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4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4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4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4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5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有哲学的文言文】

5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5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5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6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有哲学的文言文】

6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6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6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6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6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6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6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70、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7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72、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7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7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7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

7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7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刘希夷)

7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颜真卿)

7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唐罗隐蜂)

8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唐贾岛•剑客)

8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8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8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8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8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8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8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8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8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9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9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9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9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9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9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9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9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9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9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哲学文言文
有哲学的文言文 第二篇

一、中国哲学史命题

1、西周伯阳父: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注:伯阳父的观点用两种不同性质的阳气和阴气来解释四季的变化和万事生灭,认为阴阳二气相互协调,配合有序,流转正常,就能风调雨顺,否则就要发生灾难;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认为发生地震的原因是阴阳二气失去了平衡。因此这种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西周史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益)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注:史伯的观点认为不同的事物互相结合才能产生百物,如果同上加同,不仅不能产生新的事物,而且世界的一切也就变得平淡无味,因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

3、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和齐景公曾讨论了“和”与“同”的问题,晏婴解释说,如果在水中加上水,那么还是水的味道;如果弹琴,弹出相同的音调,不会产生出乐声,还是单一的音调,这就是“同”。如果在水中加上鱼、肉和各种作料,再加以烹调,这样就可以做成一种与水味完全不同的鲜美的汤;音乐也是这样,只有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 高下、出入、周疏等声音相成相济,才能成为一曲动听的乐曲,这就是“和”。

注:晏婴所说的“同”就是简单重复;所谓“和”就是对立面的统一。晏婴对齐景公的解释揭示了矛盾的对立面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矛盾双方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包含着辩证法的因素。

4、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反者道之动”;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又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注:老子的观点看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认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主张以否定的方法来达到肯定的目的。这种观点深刻地揭示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的含义与特点,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思想,属于古代朴素唯心主义辩证法。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在本命题中,老子的观点实际上是把万物的本原最终归结为一种被称为“无”的神秘精神力量,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注:老子的这一命题认为不参加社会实践,不接触客观对象,就能获得认识,因而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

5、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注:孔子的这种观点认为,天虽然不言不语,无声无息,却主宰着人间的一切生死福祸,操纵着自然界四时的变化和万事的生灭。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天是有意志的天,因而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注:这一命题认为事物在量上的微小变化经过不断的积累就最终能够引起质变,因而属于古代朴素辩证法。

6、墨翟:“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注:在墨子的观点中,他的第一个标准以过去的间接经验做为衡量真伪是非的标准,因而强调了逻辑证明的作用;他的第二个标准以多数人的直接经验作为真理的标准,属唯物主义;他的第三个标准注意从社会政治的效果方面检验知识的真假和言论的好坏,主张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去检验认识,因而仍然属于唯物主义。

7、《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注:本命题的观点揭示了阴和阳作为矛盾的对立面,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因而属于古代朴素辩证法。

8、孟子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已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

注:孟子的这种观点认为通过耳目获得的认识不可靠,只有通过思维所获得的认识才是可靠的,因而是一种夸大理性认识、贬低感性认识的唯理论的错误。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注:孟子的这种观点认为通过挖掘内心世界就最终能够获得知识,显然是一种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论的错误。

9、《庄子,天下》所载:“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

注:庄子的这种观点认为有限之中包含着无限,揭示了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宇宙在微观上的无限性,因此属于古代朴素辩证法。

庄子:“人之生,气之聚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注:在这一命题中,庄子的观点并不是唯心主义,反而是唯物主义。因为他认为气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之形体、生命都是气凝聚的结果,人的生死都是气的变化,人死即交归于大自然,可见这种观点只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有哲学的文言文】

通过这一例子,我们应当明白:哲学家的观点有时是存在矛盾的;在这几本书中可能是唯物主义,在那几本书中,可能就是唯心主义;在青年时期是唯心主义,在中年时期可能就变成唯物主义了,因此,我们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把问题简单化。

10、公孙龙:“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石也?”

注:他认为,“坚”的性质不仅可以不与“石”联系在一起,而为其它物所具有,甚至也可以不与一切物联系在一起而为独立自存的“坚”。

这种观点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否认了白的共性存在于事物的个性之中,因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11、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注:荀子的这种观点认为,天地间的万物都是天地结合的产物,并在阴阳二气的接触推荡中变化,因此属于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注:荀子的这种观点认为认识和实践都很重要,但实践具有更高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注:这里“制天命而用之”的意思是在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前提下,就能够运用这一规律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达到对世界的有效改造。

可见,荀子的这种观点充分肯定了人类有利用自然并改造自然的能力,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

12、董仲舒:“万物非天不生,独阴不生,独阳不生,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

注:董仲舒认为天是最高的范畴,万物都是由天派生出来的。天是有意志、有意识、有目的、有情感、有欲望的,因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董仲舒认为:“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 注:董仲舒的这一观点认为帝王的兴亡都由某种神秘的征兆来决定、显示,因而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决定论。

“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反应),春秋冬夏之类也„„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

注:董仲舒的这一观点纯属主观的随意比附,实际上是把人的各种属性,特别是封建道德属性强加于自然界,把自然拟人化,又反过来再把人说成是天的“副本”,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天人合一,因此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

13、王充认为“国当衰乱,贤圣不能盛:时当治,恶人不能乱”,“昌衰兴废,皆天时也”。

注:王充的这种观点夸大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决定性,否认了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因而属于机械决定论的历史观。

“夫天不能故生人,则其生万物亦不能故也,天地合气,物偶自生矣。” “人生性命当富贵者,初禀自然之气,养育长大,富贵之命效矣。”

注:王充的上述观点虽然认为人的发展最终是气运动的结果,但他却认为,气有富贵之气和贫贱之气的区别,而一个人富贵之命最终取决于富贵之气,因而这种观点是从唯物论划向唯心论。

14、王弼:“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

注:王弼的这种观点夸大了静止的作用,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因此属于形而上学不变论的错误。

15、范缜:“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注:范缜的这种观点认为人的精神对肉体的关系就象刀的锋利与刀刃的关系一样,没有刀刃,就没有刀的锋利;没有人的肉体,也就不可能有人的精神,因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6、张载:“一物两体,气也;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己”

【有哲学的文言文】

注:张载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属于唯物主义辩证法。

17、东晋时代哲学家慧远论道:“请为论考验之以实: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

注:慧远的这种观点认为薪经过燃烧,化为灰烬,但是,火却由此薪传到彼薪,永不熄灭。同样,人的形体消灭了,“神”也就从这一形体传到另一形体,永恒不灭,因此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

18、程颐:“理也者,实也,本也”。

【有哲学的文言文】

注:程颐的观点认为理是世界的真正存在,是世界的根本,因此把理看成是脱离事物并且创造事物的本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程颐:“天地之化,自然生生不穷,更何复资于既毙之形,既返之气!往来屈伸者理也。”

注:程颐的这种观点虽然承认了自然界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但又认为最终起主导作用的是理,因而属于古代朴素唯心主义的观点。

程颐:“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阳长而阴消,善增而恶减。”

注:程颐的这种观点肯定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因而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

19、南宋朱熹:“虽说无独必有对,然独中又自有对。”

注:朱熹的这种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同时任何事物都是作为对立面而存在。属于辩证法。

朱熹认为:“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注:朱熹的这种观点虽然认为气能够聚散变化,但又认为其中主导力量是理,因而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

20、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吾心,格物只须反省内求就可以。” 注:陆九渊的这种观点认为万物的运动规律都存在于人的主观之内,不需要接触客观对象去获得认识,而只要反省内求就能获得真正的认识,因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21、罗钦顺:“理果何物也哉?盖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本一也,而一动一静,一往一来、一阖一辟、 一升一降、循环无己,积微而著,„.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即所谓理也”。

注:罗钦顺的上述命题认为理就是气运动的一种必然规律,它有自己的运动规律——理,理是在气的循环往复中呈现出来的必然性,它不能离气而独立存在,因此属于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

22、王守仁:“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

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有哲学的文言文 第三篇

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13、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4、一寸光阴一寸金。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2、万物兴歇皆自然。

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天若有情天亦老。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3、山外青山楼外楼。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37、人生七十古来稀。

3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1、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有哲学的文言文】

4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7、满招损,谦受益。

4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5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54、尽信书,不如无书。

5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6、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9、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60、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6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63、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64、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6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6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70、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71、多行不义必自毙。

7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7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7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7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8、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7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0、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有哲学的文言文 第四篇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3、天若有情天亦老。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10、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12、君子之交淡如水,13、尽信书,不如无书。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5、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1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8、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1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20、万物兴歇皆自然。

21、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22、满招损,谦受益。

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27、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9、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3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3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2、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3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4、一寸光阴一寸金。

35、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36、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7、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3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9、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4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1、多行不义必自毙。

4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4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46、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47、山外青山楼外楼。

48、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4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5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5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5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5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6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61、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62、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6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6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7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73、人生七十古来稀。

7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7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7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7、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7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7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8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
有哲学的文言文 第五篇

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唐·韩愈<调张籍>

5、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7、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9、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1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5、古来青史谁不见,1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17、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18、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9、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1、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4、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5、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8、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3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3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35、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3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3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3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4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4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4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4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45、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46、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47、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49、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5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文言文辞职信
有哲学的文言文 第六篇

[篇一:文学类古文的辞职报告]

领导、经理:

安好,见信如面!

于此刻辞职,余心惶惶然!进司一年有余,承蒙领导垂青照拂,而经理关照尤甚!借此,愚蒙得以有机历练良多,顿生如家之觉。然愚蒙不才,枉费经理一腔热忱与信任。离别时分,致谢虽发自肺腑亦显得苍白无力,而感激之情则无以言表。

人之百年,如白驹过隙,然余生已去四有其一。文言文辞职信。所生几何!常恨岁月逼人,心下戚戚。一枯一荣,皆有定数;盛衰成败,唯有天知。然一年之历练仍未羁绊余身。思虑良久,的时刻已到来。

话说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既此处不留司某,司某亦不便继续打扰贵处,既不能两惜,何不两离,从此,彼此相忘于江湖!以决绝的姿态!

今恳请开明之领导准许卑微无能之员工司某人辞职,不胜感激!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时间

[篇三:最有文采的文言文辞职报告]

嗟,夫君子不寄人以篱下,不枉食无功禄也。君子尚德,志在修身,不以言谗,不以行屈,亦不枉为左徒子也。时廿九当月,夜不能寐,以观星辰,但见月晦星暗,心有悲切,作请辞书。君子行事,不求贤能,但当得正直二字,事在力为,功在评过。事不为不受以功,事为之不担以过。君子自从,秋去暑来,已大半载矣。光阴荏苒,一往而不复返,岂能碌碌而不为之?夫韩信始附项梁,继属项羽,屡进言,不为用。愤而离之,投之于邦,波折周起,始为用。然终为吕后所害。君子不才,亦不想为韩信乎,不结怨于吕后乎。现位卑权微,离之尚不为大震也,故明哲理而远非乱是为君子上策也。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禽择良木而栖,然世人多知良木可栖,未尝知噪鸦可恶也。之有良木,枝叶丰茂,尚有风疾雷霆乎,人伐虫腐乎,鸟禽相噪乎。<大学>曰: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心痛良木之朽,多加谏言,了然已成小人口中之噪鸦哉!其年内,出外有三,然一,再次,于三,位渐微而力渐无矣。空食功禄,于心不安矣。古有左徒,其心忠昭日月,亦为噪鸦矣!自投汩罗;今君子亦为噪鸦,前后思兮,泣然矣。古云:君子有自知之明。

自离之,终不被弃。

[篇四:牛人文言文版辞职申请书]

领导在上: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言虽出自古书三国,吾以为对当今之事亦有裨益。

今天下遭遇百年经济危机,试看全球经济形势,可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众厂商、工人、民工皆叫苦连天,司某人有感于此,不禁联想自身处境,不胜伤悲,呜呼哀哉!

司本布衣,自幼出身贫寒,躬耕于冀南邢州大地,苟全性命于当世,不求闻达于富贵,但求温饱以残喘。然现实残酷之至,司自去岁四月上旬至本社工作至今,已一载有余,几度春秋几度冬夏,时光流逝过三百余个日日夜夜。想当初,余本一意气少年,年少轻狂,梦想飞扬,欲于本社大展抱负,一则为集团增光添彩,二则为己身加衣增食,两全其美之策,岂不爽哉?惜,一年光阴,吾不仅未大展身手,且囊中羞涩,债台高筑,节衣缩食,杜绝聚会。

众朋友离去者,有之;鄙视者,有之;唾弃者,有之。皆因司某昔日之优秀少年竟完全失去自我至此所致。司每月九百大钱竟是基础工资、岗位津贴以及误餐补助相加之结果……众友云:“甚矣,汝之不慧,竟能容忍至今,不死何为?”余汗颜,余何尝不想多挣几两纹银,上对的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空气;然而,余出身农家,是苦皆能,是事皆能忍,只可惜终究徒劳无功,虽兢兢业业终究温饱都不得解决,今面容竟呈老态龙钟之相。何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故犹如千里马,虽有千里之能,然无奈唯有饿死圈中……

呜呼,若能容吾就此别过,感激涕零!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时间

[篇五:史上最牛文言文辞职信]

李云舟者,蜀中野儒也!浪迹江南,栖滞湖州。虽有经天纬地之才,而耐时遇不计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自是口吐珠玑,腹罗锦绣。虽无徐儒来下陈蕃之榻,却有文光可射斗牛之虚也!文采风流已临精神世界之绝顶层巅。今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古今才大难用。文章增命达,魑魅喜人过。吾如屈子之优时伤世,离骚九歌,离风飘零!世人瞽瞽茫茫,徒留汩罗之憾也;更加深陈老杜,胸怀尧天舜日之志,指奸斥倭,与世不谐,直落得身世浮沉,屑小共怒,可堪千古一概!

吾之品格精神,如临风之玉树,又如当空之明月浩然,虑堪与俗流共舞哉!可叹屈身于湖州某某物业,为一小小秧护员,诚伏枥之骥,纵有千里之志,而耐缚手缚脚,无所可为,混迹于碌碌无为中矣!鉴于此,特向公司主管大人先生们引咎请辞!从此踏破樊笼飞彩凤,顿开铁锁走蛟龙,好比那万里白鸥鸥驰,驰骋于浩瀚云海之间,谁复可训也!

[篇六:淘宝人员文言文版的辞职报告]

尊敬的某某领导:

此时辞呈,敬请海涵,当初公司募才纳新,未嫌我才疏学浅,承蒙收容,入职以来,领导厚爱,同事相亲,至今心怀感念,不敢稍有遗忘。勤心劳作,不求闻达富贵,薪酬所愿,只需温饱残喘,欲效犬马,以图恩报。时至今日,事与愿违,本当坚持,然孝亲养身,责任在肩,今日请辞,实属无奈。提携之恩,栽培之情,铭记五内。淘宝兴旺,永我所愿!人生有时,必当回报!

续聘人手,亦需时日,一月之内,必当坚守!

词不达意,尚祈见谅!

你的职位:

签名: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有哲学的文言文 第七篇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使我受益匪浅。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使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也认为今后的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作者从十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分别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21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阐述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文章中作者从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开始,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事业,它是指向未来的。教育借助于理想才能使人类对教育的至高无上的追求变为现实,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跃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把握处于未来社会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来教育发展的特点,最让教师震撼的是书中<理想的教师>一章,点燃了广大教师的理想和激情,人们纷纷写心得,抒发感想,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靠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门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从各个角度,运用了平实而有哲理的语言讨论了“教育”这个课题。<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有十五个论题,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从超越现实的理想层面,对教育的主要载体或承担者所作的应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五个论题,这实质上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相信无论是教师、校长、学生还是父母看,都有受益。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

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

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此外,<理想>一书的文风也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作为以史见长的学者,作者不追求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思辩、玄论之风,文笔自然朴实,既无玄而又玄的自我陶醉式的所谓阐释、推究,又无艰涩难懂、半生不熟的古文式语句,更无洋腔洋调,读来令人平白生趣,津津有味。读者可以比较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其基本思想和观点。而这一点,确实是学术理论界应大力提倡的。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二)

最近一直在读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开篇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是啊!每个人都有理想,更应该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并努力使梦想成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从教育而言,我想理想第一位的便是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吧!在<新教育之梦>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师从八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理想素质。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有哲学的文言文》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文言文有哲学个性签名 有哲学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哲学的文言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哲学的文言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72453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