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2015-12-23 01:37:2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篇一《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篇一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认》

一切罪恶在事先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许可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序言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

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

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

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进,

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

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

因为这种思考,

叫做自己骗自己。

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生下来就这么一次,人永远无法带着前世生活的经验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人走出儿童时代时,不知青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结婚时不知结了婚是什么样子,甚至步入老年时,也还不知道往哪里走: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

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此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清静就是不被人注视的那种温馨感觉。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

仇恨的圈套,就在于它把我们和我们的敌手拴得太紧了,这就是战争的下流之处。

在忘却速度时,也许我们正一步一步地走向速度.

生活的本来面目与时间的本来面目相撞击,我们就把这种撞击称做无聊.

年轻无知时结了婚,有了第一个孩子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后来有一天,发现也明白了很多事情,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因为人的整个一生已经在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年代被决定了.

碰巧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命运。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就让我们按照独特的方式去生活吧,抛却所有的旧事物。

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永远不是那么简单。

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自我与现实的对立之中,我们都需要在现实环境中实现自我。

一切罪恶在事先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许可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序言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

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

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

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真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

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

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

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小说的艺术》

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人的目光注

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

蜜热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互相缠绕心灵互相抚慰,让我们真的

叫他们忌妒。——《生活在别处》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

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认》

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那双纯洁的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掠过射出的子

弹的战机,面对着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

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

„„ ——《为了告别的聚会》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

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

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

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进,

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

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

因为这种思考,

叫做自己骗自己。

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生下来就这么一次,人永远无法带着前世生活的经验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人走出儿童时代时,不知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篇二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句》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句

1、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昆德拉一部作品的标题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的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2、 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力量在远处进行暗杀,人类在几分钟就会灭绝。 ——《为了告别的聚会》

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的那双纯洁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的掠过射出的子弹的战机,面对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

3、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昆德拉一篇演讲的标题

不必担心上帝的笑声,他的笑声中饱含着理解与信任。只有当人类的任性与自私还在他的掌握之中,只有当人类的所思所想并不是在毁灭自身的存在,只有当人类不断地反思自身的弱点并且努力去发现人性中美丽的光芒,上帝才会发出如此喜悦的笑声。或许人类停止思考,上帝就会震怒。

4、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会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的远不是那么简单。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真正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在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也还需回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经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起。

5、 在这个世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被被控制和记录。

——《认》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下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择的终点。

6、 来,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

《生活在别处》

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蜜热情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相心灵相抚慰,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 ——米兰昆德拉《身份》语录

在今天这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控制,都被记录下来,那些大商场到处有摄像机监视我们,人们摩肩接踵,接连不断,甚至连做爱都会在第二天被搞调查或做研究的人盘问。。。一个人怎么可能避开监视完全消失,连一点痕迹也不留下?(ch. 1)

她甚至都不能自杀,因为自杀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不愿意再等待下去,完全失去耐心。她将会一辈子都生活在一种无尽头的可怕之中。(ch. 1)

梦将一个人生命中不同的时期化为同等价值,并将人所生活过的一切都拉平,使之具有一种同时性,这让人受不了;梦否认现时的特权地位,使它变得不再那么重要。(ch. 2)

我老是在想,死去之后,人还是活着的。我在想,所谓死亡就是做一场无尽的噩梦。(ch. 3)

这就是友谊的真正与惟一的意义:为对方提供一面镜子,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的形象。假如没有朋友对回忆无休止唠叨,这一形象就可能永远被抹去。(ch. 12)

男人们都成了爸爸。他们不是父亲,而只是爸爸,也就是说,没有父亲的权威的父亲。(ch. 14)

照他的说法,广告就是在隔了很久之后完成这一诗歌目标。它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转化为诗歌。多亏了广告,日常生活开始变得如同歌曲一般美好。(ch. 10)

他微笑了,一种表明距离的微笑。这样很有风度。你越有权势,就必须越显得有风度。(ch. 10)

他怎么说他爱她,说觉得她很美,也没用。他那情人之眼无法安慰她。因为爱情的目光是一种使她的身体成为惟一的目光。。。。。。不,她需要的不是一种爱情的目光,而是陌生人的、粗鲁的、淫荡的眼光的淹没,这些眼光毫无善意、毫无选择、毫无温柔也毫无礼貌,不可逃脱、不可回避地投注到她身上。正是这种目光将她保持在人的社会群体中,而爱情的目光则将她从中拉出来。(ch. 13)

十六七岁的时候,她特别喜欢一个隐喻;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听来的,还是从哪里读到的?没有关系。她想成为一种玫瑰香,一种四处扩散的香味,四处去征服。她希望就这样穿透所有男人,并通过男人,去拥抱整个世界。玫瑰四处扩散的香味:那是对艳遇的隐喻。这个隐喻在她即将成人之际开放,就像是对温柔地与男人混杂相处的浪漫许诺,对穿越所有男人之旅的邀请。可是,她天生又并非是一个常换情人的女人,这个朦胧的、抒情的梦,很快就在宁静而幸福的婚姻中沉睡过去。 (ch. 14)

一个人可以在爱人在场时,因怀念他(她)而痛苦,假如他(她)隐约看到了爱人会不在的将来;爱人的死亡,虽然还看不见,却已经可以感知。(ch. 14)

她因自己毫无艳遇而高兴。艳遇是一种拥抱世界的方式。她不再希望拥抱世界。她不再去想这个世界。(ch. 14)

她因没有艳遇、没有艳遇的欲望而幸福,高兴。她想起自己的隐喻,于是看到一朵迅速凋谢的玫瑰,就像在一部快镜头播放的电影中,很快就只剩下一小根

花茎,黑黑的,永远地消失在了他们共进晚餐的夜晚的白色世界中:玫瑰融化在白色之中。(ch. 14)

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ch. 16)

朋友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的记忆;我们对他们一无所求,只是希望他们时时擦亮这面镜子,让我们可以从中看看自己。(ch. 16)

在真理和朋友之间,我永远选择朋友。(ch. 16)

友情对我来说,证明了存在着比意识形态、宗教、民族更强烈的东西。(ch. 16)

友情是男人的问题,是他们的罗曼蒂克的事。(ch. 16)

我们因为孩子才依恋这个世界,考虑这个世界的未来,参与它的那些喧哗,那些骚动,把它的那些不可救药的愚蠢之事当回事。(ch. 19)

眼睛,心灵的窗户、脸部的美的中心、一个个体特性的聚合点;但同时又是一种视觉工具,需要不断地洗涮、湿润,用一种含有盐的成分的特殊液体来保护。(ch. 21)

每一个职业都创造出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个医生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个军人跟一个老师的举止不一样。今天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被我们面对工作的那种一致的无所谓而联合在一起。这种无所谓成了热情。这是我们时代的惟一的共同热情。(ch. 26)

两个人相爱,愿意只有他们两人,与世隔绝,这是很美的事情。但他们用什么来滋养每天的面对面相见?世界虽然实在让人瞧不起,但他们需要这个世界来进行谈话。(ch. 26)

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ch. 43)

我的目光再也不放开你。我要不停地看着你。(ch. 51)

我怕我的眼睛眨。我怕在我那目光熄灭的一秒钟里,在你的位置上突然滑入一条蛇、一只老鼠,滑入另一个人。(ch. 51)

他试着抬起身来,用嘴唇去接触她。她摇摇头:“不,我只想看着你。”接着又说:“我要让灯光整夜亮着,每夜都亮着。”(ch. 51)

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

——《不朽》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老茧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

——《慢》

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都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总是喜欢开怀大笑的。

——《玩笑》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篇三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主要作品有《小说的艺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米兰·昆德拉曾以600万元人民币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9位,引发广泛关注。

1.朋友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的记忆。我们对他们一无所求,只是希望他们时时擦亮这面镜子,让我们可以从中看看自己。—— 米兰·昆德拉《身份》

2.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的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的那双纯洁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的掠过射出的子弹的战机,面对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为了告别的聚会》

5.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6.不必担心上帝的笑声,他的笑声中饱含着理解与信任。只有当人类的任性与自私还在他的掌握之中,只有当人类的所思所想并不是在毁灭自身的存在,只有当人类不断地反思自身的弱点并且努力去发现人性中美丽的光芒,上帝才会发出如此喜悦的笑声。或许人类停止思考,上帝就会震怒。

7.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会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的远不是那么简单。

8.真正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在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也还需回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经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起。

9.在这个世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被被控制和记录。——《认》

10.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下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择的终点。

11.来,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生活在别处》

12.我老是在想,死去之后,人还是活着的。我在想,所谓死亡就是做一场无尽的噩梦。

13.这就是友谊的真正与惟一的意义:为对方提供一面镜子,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的形象。假如没有朋友对回忆无休止唠叨,这一形象就可能永远被抹去。

14.照他的说法,广告就是在隔了很久之后完成这一诗歌目标。它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转化为诗歌。多亏了广告,日常生活开始变得如同歌曲一般美好。

15.他微笑了,一种表明距离的微笑。这样很有风度。你越有权势,就必须越显得有风度。

16.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

17.友情对我来说,证明了存在着比意识形态、宗教、民族更强烈的东西。

18.我们因为孩子才依恋这个世界,考虑这个世界的未来,参与它的那些喧哗,那些骚动,把它的那些不可救药的愚蠢之事当回事。

19.眼睛,心灵的窗户、脸部的美的中心、一个个体特性的聚合点;但同时又是一种视觉工具,需要不断地洗涮、湿润,用一种含有盐的成分的特殊液体来保护。

20.每一个职业都创造出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个医生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个军人跟一个老师的举止不一样。今天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被我们面对工作的那种一致的无所谓而联合在一起。这种无所谓成了热情。这是我们时代的惟一的共同热情。

21.两个人相爱,愿意只有他们两人,与世隔绝,这是很美的事情。但他们用什么来滋养每天的面对面相见?世界虽然实在让人瞧不起,但他们需要这个世界来进行谈话。

22.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

23.我的目光再也不放开你。我要不停地看着你。

24.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不朽》

25.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老茧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慢》

26.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深厚砰然关上时,他们都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总是喜欢开怀大笑的。——《玩笑》

27.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篇四
《周国平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肖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

可以没有爱情,但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哪里还有青春?可以没有理解,但如果没有对理解的理解的期待,哪里还有创造?可以没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没有等待,哪里还有人生?

人生唯一有把握不会落空的等待是那必然到来的死亡。但是,人们都似乎忘了这一点而等着别的什么,甚至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

在神话时代,神替人解释一切,安排一切。神话衰落,哲学兴起,人要自己来解释和安排一切了,他几乎在踌躇满志的同时发现了自己力不从心。面对动物或动物般生活着的芸芸众生,觉醒的智慧感觉到一种神性的快乐。面对宇宙,它却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却并不能成为一个神,或者用爱默生的话说,只是一个破败中的神。

西来者人一再强调,智慧不是知识,不是博学。在博学的人,他所拥有的也只是对于有限和暂时事物的知识,而智慧确是要把握无限和永恒。由于人本身的局限,这个目标永远不可能真正达到。

尽管人的智慧有其局限,爱智慧却并不因此就属于徒劳。智慧的果实似乎是否定性的:理论上——“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实践上——“我需要我一无所需”。然而,达到了这个境界,在谦虚和淡泊的哲人胸中,智慧的痛苦和快乐业已消融为了一种和谐的宁静了。

浩渺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一瞬,分别确实万劫不复。说到底,谁和谁不同是这空空世界里的天涯沦落人?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经习惯了和你所爱的人的相处,仿佛日子会这样无限的延续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头一惊想,起时光在飞快流逝。正无可挽回的把你、你所爱的人以及你们共同拥有的一切带走。于是,你心中升起一种柔情,想要保护你的爱人免遭时光的劫掠。你还深刻感到,平凡生活中这些最简单的幸福也是多么宝贵,有着稍纵即逝的惊人的美„„

就像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的一口水井,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一创始人的口吻宣说陈词滥调,以发明家的身份公布道听途说。

如果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再信任和关心彼此的灵魂,肉体徒然亲近,灵魂终是陌生,他们就真正成了大地上无家可归的孤魂了。如果亚当和夏娃互相不再有真情甚至不再指望真情,他们才是真正被逐出了伊甸园。

许多东西,今当我们没有它们也能对付时,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多么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过去一直使用

着它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它们。

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名人时写下了名著或立下了别的卓越功绩因而青史留名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历史;明星则是在公众面前频频露面因而为公众所熟悉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公众。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亚里士多德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过来说,不善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一个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仁者更仁,暴者更暴,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这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佛的智慧把爱当作痛苦得根源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人的智慧应把痛苦当作爱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

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

对于一颗高傲的心来说,莫大的屈辱不是遭人嫉妒,而是嫉妒别人,因为这种情绪向他暴露了一个他最不愿承认的事实:他自卑了。

沉默的原因有所不同:一位不让说而不说,那是顺从或者愤懑;因为不敢说而不说,那是畏怯或者怨恨;因为不便说而不说,那是礼貌或者虚伪;因为不该说而不说,那是审慎或者世故;因为不必说而不说,那是默契或者隔膜;因为不屑说而不说,那是骄傲或者超脱。

月亏了能再盈,花谢了能再开。可是,人别了,能否再见却未可知。开谢盈亏,花月依旧,几度离合,人却老了。人生之所以最苦别离,就因为别离最使人感受到人生无常。

偶尔真诚一下,进入了真诚角色的人,最容易被自己的真诚感动。

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忘掉你所遭受的损失,就当你是赤裸裸的刚来到这个世界,你对自己说:“让我从头开始吧!”你不是坐在废墟上哭泣,而是拍拍屁股,朝前走去,来到一块空地,动手重建。你甚至不是重建那失去的东西,因为那样你还惦记着你的损失,你仍然把你的心留在了废墟上。你要带着你的心一起朝前走,你虽破产却仍是一个创业者,你虽失恋却仍是一个初恋者,真正把你此刻孑然一身所站立的地方当作了你人生的起点。

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

我对任何出众的才华无法不持欣赏的态度,哪怕它是在我的敌人身上。

谎言重复十遍未必成为真理,真理重复十遍就肯定成为废话。

谁老了,世界,还是我?

白昼不会消失,因为它藏在夜的心里。

一个成熟的人是不会去刻意寻求外在的奖赏,以为故意做作的奖赏对人有时是一种愚弄。

目光如水,但比水更清彻透明;目光如海,但比海更宽广无极。

仿佛他眼内的世界,要比眼外的世界深邃得多,幽远得多。

1、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村上春树

2、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挪威的森林》

3、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

4、若什么都不舍弃,便什么都不能获取。

5、刚刚好,看到你幸福的样子,于是幸福着你的幸福

6、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 而容纳你的空间 ——虽然只需一点点—却无处可寻

7、因为没有人可以理解 因为没有人可以包容 因为没有人可以安慰„„ 所以才会让人有无处可去的感觉,就是说躯壳可以找到地方安置,可是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真正的容下你这个完完整整、纯洁的灵魂!

12、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失落的弹珠玩具》

13、如果不了解而过得去,那再好不过了。《失落的弹珠玩具》

14、如果你想追求的是艺术或文学的话,只要去读希腊人写的东西就好了.《风的歌》

15、所谓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不存在一样。《风的歌》

16、如果我捉不住他,留不住他,我会让他飞。因为他有自己的翅膀,有选择属于自己的天空的权利。

17、希望你下辈子不要改名,这样我会好找你一点。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

18、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20、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

21、每一次,当他伤害我时,我会用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来原谅他,然而,再美好的回忆也有用完的一天,到了最后只剩下回忆的残骸,一切都变成了折磨,也许我的确是从来不认识他。

22、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

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

——《神的孩子全跳舞》村上春树

23、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24、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舞舞舞》村上春树

25、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26、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为“古老的梦”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村上春树

27、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村上春树

30、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舞·舞·舞》

31、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一九七三的弹珠玩具》

32、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听风的歌》

33、于是我关闭我的语言,关闭我的心,深沈的悲哀是连眼泪这形式都无法采取的东西。——《世界末

日与冷酷异境》

29、死并不是终结生的决定性要素。在那里死只不过是构成生的许多要素之一。

——《挪威的森林》

30、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舞·舞·舞》

31、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一九七三的弹珠玩具》

32、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听风的歌》

33、于是我关闭我的语言,关闭我的心,深沈的悲哀是连眼泪这形式都无法采取的东西。

——《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

35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

—《神的孩子全跳舞》 村上春树

36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村上春树

37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舞 舞 舞》村上春树

38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村上春树

39 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为“古老的梦”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村上春树

40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村上春树

青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结婚时不知结了婚是什么样子,甚至步入老年时,也还不知道往哪里走: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

经历一次,就等于什么也没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永远没有不是那么简单。

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所以我一直在强烈的失落感中拼命寻求爱情。这种爱情,应该让我能继续生活在往昔与今日一致的爱情憧憬、爱情理想之中,因为我不愿意把我的生活从中间分割,我要它自始至终贯穿如一。

生命不能乘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

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生活给我极大的快乐,但只需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一丁点儿的东西,我们就会落到边界的另一端,在那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人的生命的所有的秘密就在于,一切都发生在离这条边界非常之近甚至有直接接触的地方,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以公里计,而是以毫米计的。

追求的终极是虚幻。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此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清静就是不被人注视的那种温馨感觉。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

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思想来迷惑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我思故我在是低估牙痛的知识分子的话。我觉故我在是一个具有普遍得多的意义的真理,它涉及到每一个活着的人。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

上帝已死在失火的天堂,只有温情的太阳才能照耀大地。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篇五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米兰昆德拉名言

真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 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

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因为这种思考,叫做自己骗自己。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

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此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清静就是不被人注视的那种温馨感觉。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

上帝已死在失火的天堂,只有温情的太阳才能照耀大地 。

生活的本来面目与时间的本来面目相撞击,我们就把这种撞击称做无聊.

政治是一个封闭的科学实验室,人类试验品一个接一个地连连落入圈套,随后又登上舞台,被鼓掌声迷惑,被子绞刑架吓呆,被告密者揭露,反过来又不得不成为告密者。

我可以说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迷途慢慢 终有一归

他要尘世间的上帝之国

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孤独:独自穿越生命而不用任何人关心;说话不用人倾听;经受痛苦而不用人怜悯。

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换言之,正是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标志着人类可能性的局限,划出我们存在的疆界。

人是在雾中前行的人。但是当他向后望去,判断过去的人们的时候,他看不见道路上任何雾。他的现在,曾是那些人的未来,他们的道路在他看来完全明朗,它的全部范围清晰可见。朝后看,人看见道路,看见人们向前行走,看见他们的错误,但是雾已不在那里。

看一看当一个人抛弃了所有他一直都以为是使命的东西。生命中还能剩些什么。

但是,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的偶然,难道不正说明了它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很久以前,一个人会惊异地听到自己胸内有节奏跳动,但从不去猜测那是什么。他还不能对人这样奇怪、陌生的东西给以辨识确定。那时的人体是一间囚室,囚室里的东西能看,能听,能恐惧,能思索,还能惊异。而人体消失之后所留存的东西,便算是灵魂。

表面上是明白无误的谎言,底下却透出神秘莫测的真理。

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生活,生活中没有幸福。生活就是:扛着痛苦的"我"穿行世间。而存在,存在即幸福。存在就是:变成一口井,一个石槽,宇宙万物像温暖的雨水,倾落其中。

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的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

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

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

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

讽刺让人难受,并非因为它在嘲笑,或者它在攻击,而是因为它通过揭示世界的暧昧性而使我们失去确信。

人们指望不朽,可是忽视了不朽与死亡一起才有意义。

追求的终极永远是朦胧的,要逃避痛苦,最常见的就是躲进未来。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总想象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当前的痛苦也许就会永不复存在。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篇六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篇七
高考作文素材: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高考作文素材: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主要作品有《小说的艺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米兰·昆德拉曾以600万元人民币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9位,引发广泛关注。

1.朋友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的记忆。我们对他们一无所求,只是希望他们时时擦亮这面镜子,让我们可以从中看看自己。——

米兰·昆德拉《身份》

2.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的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的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4.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的那双纯洁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的掠过射出的子弹的战机,面对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为了告别的聚会》

5.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6.不必担心上帝的笑声,他的笑声中饱含着理解与信任。只有当人类的任性与自私还在他的掌握之中,只有当人类的所思所想并不是在毁灭自身的存在,只有当人类不断地反思自身的弱点并且努力去发现人性中美丽的光芒,上帝才会发出如此喜悦的笑声。或许人类停止思考,上帝就会震怒。

7.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会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的远不是那么简单。

8.真正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在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也还需回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经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起。

9.在这个世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被被控制和记录。——《认》

10.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下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择的终点。

11.来,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生活在别处》

12.我老是在想,死去之后,人还是活着的。我在想,所谓死亡就是做一场无尽的噩梦。

13.这就是友谊的真正与惟一的意义:为对方提供一面镜子,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的形象。假如没有朋友对回忆无休止唠叨,这一形象就可能永远被抹去。

14.照他的说法,广告就是在隔了很久之后完成这一诗歌目标。它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转化为诗歌。多亏了广告,日常生活开始变得如同歌曲一般美好。

15.他微笑了,一种表明距离的微笑。这样很有风度。你越有权势,就必须越显得有风度。

16.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

而有规律的接触。

17.友情对我来说,证明了存在着比意识形态、宗教、民族更强烈的东西。

18.我们因为孩子才依恋这个世界,考虑这个世界的未来,参与它的那些喧哗,那些骚动,把它的那些不可救药的愚蠢之事当回事。

19.眼睛,心灵的窗户、脸部的美的中心、一个个体特性的聚合点;但同时又是一种视觉工具,需要不断地洗涮、湿润,用一种含有盐的成分的特殊液体来保护。

20.每一个职业都创造出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个医生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个军人跟一个老师的举止不一样。今天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被我们面对工作的那种一致的无所谓而联合在一起。这种无所谓成了热情。这是我们时代的惟一的共同热情。

21.两个人相爱,愿意只有他们两人,与世隔绝,这是很美的事情。但他们用什么来滋养每天的面对面相见?世界虽然实在让人瞧不起,但他们需要这个世界来进行谈话。

22.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

23.我的目光再也不放开你。我要不停地看着你。

24.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不朽》

25.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老茧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慢》

26.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深厚砰然关上时,他们都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总是喜欢开怀大笑的。——《玩笑》

27.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篇八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文章类别:高考作文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主要作品有《小说的艺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米兰·昆德拉曾以600万元人民币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9位,引发广泛关注。

1.朋友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的记忆。我们对他们一无所求,只是希望他们时时擦亮这面镜子,让我们可以从中看看自己。—— 米兰·昆德拉《身份》

2.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的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的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4.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的那双纯洁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的掠过射出的子弹的战机,面对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为了告别的聚会》

5.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6.不必担心上帝的笑声,他的笑声中饱含着理解与信任。只有当人类的任性与自私还在他的掌握之中,只有当人类的所思所想并不是在毁灭自身的存在,只有当人类不断地反思自身的弱点并且努力去发现人性中美丽的光芒,上帝才会发出如此喜悦的笑声。或许人类停止思考,上帝就会震怒。

7.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会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的远不是那么简单。

8.真正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在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也还需回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经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起。

9.在这个世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被被控制和记录。——《认》

10.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下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择的终点。

11.来,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生活在别处》

12.我老是在想,死去之后,人还是活着的。我在想,所谓死亡就是做一场无尽的噩梦。

13.这就是友谊的真正与惟一的意义:为对方提供一面镜子,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的形象。假如没有朋友对回忆无休止唠叨,这一形象就可能永远被抹去。

14.照他的说法,广告就是在隔了很久之后完成这一诗歌目标。它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转化为诗歌。多亏了广告,日常生活开始变得如同歌曲一般美好。

15.他微笑了,一种表明距离的微笑。这样很有风度。你越有权势,就必须越显得有风度。

16.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

17.友情对我来说,证明了存在着比意识形态、宗教、民族更强烈的东西。

18.我们因为孩子才依恋这个世界,考虑这个世界的未来,参与它的那些喧哗,那些骚动,把它的那些不可救药的愚蠢之事当回事。

19.眼睛,心灵的窗户、脸部的美的中心、一个个体特性的聚合点;但同时又是一种视觉工具,需要不断地洗涮、湿润,用一种含有盐的成分的特殊液体来保护。

20.每一个职业都创造出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个医生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个军人跟一个老师的举止不一样。今天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被我们面对工作的那种一致的无所谓而联合在一起。这种无所谓成了热情。这是我们时代的惟一的共同热情。

21.两个人相爱,愿意只有他们两人,与世隔绝,这是很美的事情。但他们用什么来滋养每天的面对面相见?世界虽然实在让人瞧不起,但他们需要这个世界来进行谈话。

22.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

23.我的目光再也不放开你。我要不停地看着你。

24.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不朽》

25.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老茧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慢》

26.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深厚砰然关上时,他们都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总是喜欢开怀大笑的。——《玩笑》

27.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篇九
《【米兰·昆德拉系列】关于“生命之轻”的对话》

关于“生命之轻”的对话

——“只能理解我们理解中的昆德拉”

关于昆德拉作品的翻译,韩少功和许钧两位译者各有说法

1987年,作家出版社推出韩少功和韩刚合译的昆德拉的名作——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把这位捷克作家正式带到了中国读者面前,并使昆德拉成为中国文学界的热门话题。16年后,上海译文出版社获昆德拉授权,再次翻译出版昆德拉作品,中国又一次掀起收藏、阅读昆德拉的热潮——据介绍,目前已翻译出版的昆德拉的7部书,短短几个月,累计印数便已达79万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许钧教授翻译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他对该书书名的另译,更是引起了文学界和翻译界的广泛争论。是韩少功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好,还是许钧翻译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准确?可谓众说纷纭。今天,我们特意采访了这两位译者,于是,就有了他们这场关于“生命之轻”的对话——

您在翻译过程中是否对原文作了一些删节?

韩少功:只能说大体完整,但删掉了整个一节,不是一章,是一章中的一节。还删掉了一些敏感的语句。当时这本书在捷克还是禁书,出版社请示国家外交部门以后,只能这样做。有些性描写也不符合当时的出版审查标准。最后,还有一些错印。我们后来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译本,包括改正了初版中的匆忙出手留下的一些错译。可惜内地读者一般看不到。这个译本在海外一直卖得很好,超过了这段时期内同一本书的其他译本。

许钧:删节是可怕的事情,它提供给读者的是不完整的东西,不完整就有可能造成误读。昆德拉的作品来中国十几年了,我读了法文本,也非常认真地读了韩少功先生的译本,也读了很多对昆德拉的介绍和评论。作为一个翻译,一切都要从文学、文本出发来把握作品。如果没有文字的真实性,所有的尝试都只能是主观性的。翻译家是个特殊的读者,一方面,他有自己理解与阅读的自由;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完全把文本的思想和自己的思想混淆在一起。这就要求他对原来的文本有足够的阅读理解,从文本出发,准确地根据作家的意图、文本的意义来翻译。文学翻译是历史的奇遇,也是灵魂的交融和沟通。要翻译一部书,首先要与原作者有共鸣,然后把他的声音通过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显然对罗曼·罗兰有一种深刻的理解。

您认为译作与原作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您理解中的昆德拉是怎样的?

韩少功:翻译是戴着镣铐的跳舞,既要忠实于原作,又要在一种新的语言文化环境里进行创造。翻译任何书都是一样的。前人说过,翻译不是Production,而是reproduction,意思是说:翻译不是原产,是再造。

许钧:我理解中的昆德拉对哲学具有深刻的思考,并有宽阔的文化视野,有对小说技巧的革新,而且他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昆德拉在中国很“热”。现在,政治、历史条件都变化了,为什么昆德拉依然很“热”?

韩少功:昆德拉在国外也有较大的影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作家,也是个有争议的作家,尤其是他的后期作品,似乎受到的负面评价比较多。他在中国上世纪90年代风行一时,恐怕有多种原因。其中他对集权政治的反思,对于刚从“文革”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来说,可能感到比较贴近和亲切。这大概是原因之一。

许钧:不同时代对一个作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昆德拉也被多重理解了。比如他对哲学问题、生命问题的看法,放在小说中来讨论,是一种新的尝试;他叙述的方式有很多革新,比如音乐与文字相结合。董强在《读书》上发表的《昆德拉的欧洲之旅》一文,非常明确地说昆德拉以小说的杠杆抬起来了整个欧洲的文化。这种多种角度阅读的可能性,正好表明了昆德拉本身的重要价值。整个20世纪,从国外介绍到中国的小说家中,没有一个像昆德拉这样具有如此多的可能性。多种可能性构成了他作品中多个层次的力量。比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诗意与哲学的结合,音乐、宗教以及小说技巧的结合,赋予小说极大的丰富性。

您翻译的作品自己是否满意?有没有什么遗憾?

韩少功:像自己的创作一样,任何翻译也都会有遗憾的吧?文学是没有完美和止境的。

许钧:十几年来,全世界有很多昆德作品的译本,也有很多对他的不同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个积累的过程。像电影一样,翻译也是遗憾的艺术,比如对于有些字词、句子结构前后的把握,还有文字艺术等方面的探索是永远的课题,它是没有止境的。没有止境就会有遗憾。我希望读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些同行也能提出意见,这样我就会去修改。这种遗憾不仅是我的,它也是所有翻艺术的遗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您是出于什么考虑翻译这本书的?翻译中您最注重什么?

韩少功:主要是因为他的这本小说写得好,眼界和技巧都有过人之处。中国与捷克是两个很不同的国家,但都经历过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看看捷克作家怎样感受和表达他们的生活,对中国作家和读者是有启发的。这就是我当时的考虑,很简单。翻译中,我比较看重昆德拉的哲学思辨和文体变化能力,他对政治和性的思考及其表达,倒是让我觉得一般,甚至也有牵强附会之弊。我在法国看过由这本书改编的电影,我发现电影将书中整整一章割掉了,结果哲学性被削弱,冷战政治色彩加强。我想昆德拉先生对这种改编应该是很不满意的。

许钧:翻译作为艺术,要以“信”为本,求真求美,这是我的原则。翻译不是文字的简单转换,而是艺术的再创造。翻译既有对其本身的要求,比如对两种语言的深刻把握,又有对出发语(原文)与目的语(中文)之间的把握。

这两次翻译的书名不一样,韩少功的译本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许钧的译本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你们分别是出于什么考虑?

韩少功:Being是形而上的中心词,它曾经被译成“存在”、“生命”、“是”……前人译莎士比亚的作品,把它译成“活着”,于是就有了那句著名台词:“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我译昆德拉也参照此法,于是有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但这些译法都不确切。Being的确切意思为“是”。若按鲁迅先生提倡的硬译,哈姆雷特那句台词应该是:“是还是不是,这是个问题。”昆德拉的书名也应该改成《关于是的不能承受之轻》。中国人当然不习惯这样说话,尤其不怎么关切这个“是”字。

许钧:这部小说名无论英文还是法文本,都是所有格,就是“生命之轻”,“生命”是修饰“轻”的,

“中”与“的”之间是有差异的。比如“生命的长与短”与“生命中的长与短”之间的差异,是完全不一样的。根据法文的表述,我认为是“生命的轻”而不是“生命中的轻”。当然还要考虑不同的文化传统,读者对文字意义的接受有不同。书名的翻译是很重要的,但只有在阅读作品本身之后,才会对名字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名字不同,给大家提供的阅读可能性也会不同。昆德拉的作品在中国真正的流传,在于广大读者本身,我们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一部作品的完成就意味着作者的死去,但它在读者的阅读中复活。

韩少功说过,“我们力求原创作品彰显独立精神还原文字之美”,“不能理解昆德拉,只能理解我们理解中的昆德拉”,那么你们各自理解的昆德拉是什么样的?如今许钧的重译本与当年韩少功的译本到底有什么区别?

韩少功:许钧先生最近给我来电话,要把他的译作赠送一本给我,但我还没有收到,因此无法进行比较。他是有经验的法文专家,我相信他会译好。当然,他是从法译本再译的,会受到法译者的影响,正像我也会受到英译者的影响一样。

许钧:不同的是:第一,我依据的版本不同。韩少功依据的是英译本,而我则是从法文译过来的;第二,历史、社会、环境、文化语境等为我们提供的可能性和自由空间不同。韩少功译得比我早,在那个时候为他提供的自由度不多;第三,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以及表达是不一样的。比如句子节奏、音韵的把握上都有差别。有了不同的版本,大家才可以去比较,才会有多种体验的可能性。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篇十
《【米兰·昆德拉系列】昆德拉与哈维尔》

昆德拉与哈维尔

──我们选择什么?我们承担什么?

余杰

昆德拉的名作《生命中不能随之轻》里有这么一个细节:主人公托马斯被要求在一份声明上签字,抗议苏联占领期间的捷克傀儡政府虐待政治犯。托马斯当然是一个反对专制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但他不愿意在声明上签名。

要托马斯签名的编辑对他说:“重要的,是要指出,在这个国家仍有一帮人没有被吓住。大家都表明立场,把麦子与麦壳,分辨清楚。”托马斯则认为,思想并不能拯救生命。当初自己所发表的文章也许救了人,也许没有。但是作为一个医生,自己确确实实是救过好几条人命。

在“签名”这一行为上,另一位捷克的作家哈维尔则作出了迥然不同的选择。哈维尔认为,必须签名,不管签名能不能收到什么实际的效果。他清醒地知道,政府并不会把要求改善政治犯待遇的签名看作一回事,签名很难真正改善政治犯的实际待遇,但是他认为,签名有两个意义:第一,签名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严酷的现实中自我承担的勇气,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在每一个步骤和任何地方都全力投入抗拒那种匿名的、非个人的、非人性力量的非理性发展趋势”;其次,签名能够让那些在牢狱里受难的人们感受到精神上的支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还是孤独的。所以,哈维尔在许多份文件上签名,并且自己也出入于牢狱之间。他是《七七宪章》的重要组织者,他把签名以及与签名相关的一系列言行看作是“一种有本质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重要经验。”

在《政治与良知》一文中,哈维尔写道:“一个无权无势的个人敢于为真理而呐喊,并以自己个人的全部生命来支持自己的声音,即使形式上被剥夺了选举权,却有数以千计的匿名投票者,有令人震惊的更强大的力量。即使在今日世界,特别是在饱受烈风煎熬的前哨中仍然可能用个人经验和自然世界去对抗权力,揭穿它,就像《古拉格群岛》的作者一样。越来越明显的,真理和道德能够为政治提供一个新的起步点,而且,即使在今天,也有其不容否定的政治力量。”他把“承担”作为知识分子的职责,他把“勇气”作为知识分子的品格,他在直面世界的黑暗和自身的黑暗中获得道德上的自足。1979年哈维尔被捕,被判处四年半监禁,仅允许与妻子奥尔佳通信。1983年1月22日出狱前,他在信中这样写道:“使一个人不能不到处都看到道德败坏现象的,甚至不是普遍的道德败坏本身,而毋宁说是他自己丧失了自信和生命的意义感。引用我自己的话来说,‘世界堕落到我自己堕落的程度’。”如此彻底的道德自律,让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中国人难以置信。

从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全面地接受着昆德拉。昆德拉在中国知识界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旋风。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昆德拉热一直长盛不衰。相反,我们对哈维尔却采取了不应有的疏离和冷淡,哈德尔的戏剧作品几乎一部也没有得到翻译和出版。这不仅仅是昆德拉与哈维尔两个不同的人生选择造成的,在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中国知识界的某些秘密。

在我看来,昆德拉是“智者”,哈维是“圣人”。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姑且用着吧。昆德拉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采取的是冷眼看人间的方式。他在观看自己祖国的时候也是如此。昆德拉流亡到西欧之后,再反观国内一切荒谬透顶的事件,因而具有了“距离的美感”。这种“距离的美感”使他的作品洋溢着压抑不住的幽默和反讽。昆德拉的幽默是迷人的幽默,昆德拉的反讽是惊人的反讽,它们征服了无数长期按照一元化进行思维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困惑中的青年人。昆德拉看透了历史的风烟,历史巳然如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不参与才是真正的参与。因而他有一种很强烈的置身于事外的“游戏”的态度。而哈维尔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圣人”,他是贞德、。扬胡斯、布鲁诺和甘地这一谱系的人。对外,他用行动证明自

己的理论,进行着“警戒地、深思地、专注地抗拒”;对内,他深入到心灵深处,发掘出灵魂里崇高的因子,摒弃那些卑劣的因子。哈维尔坚持认为,心灵比智慧更加重要,承担比回避更加重要,参与比置身事外更加重要。哈维尔决不离开自己的祖国,他与自己的同胞共同承担历史的苦难。他觉得,只有承担了历史的苦难,才能拥有对祖国的未来发言的权利。

签名还是不签名,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心灵还是智慧,这也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昆德拉还是哈维尔,这更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对昆德拉趋之若鹜,而对哈维尔却有意地回避,昭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人格层面里存在的某些盲点。先秦以降,在中国的知识谱系中,一直异乎导常地关心智慧问题而又异乎寻常地忽略心灵。先秦诸子里,除了庄子有一些生命哲学的成分以外,其他诸子几乎都在讨论智慧的问题────在一个暴力泛滥的社会里,在一个没有自由的社会里,在一个压抑个性的社会里,如何动用智慧生存下来并且很好地生存下来?这需要极为发达的智慧。我们的民众、我们的知识分子,把精力集中到玩弄智慧与智慧的较量上,而无暇对心灵进行耕耘────在赤裸裸的搏斗中,“心灵”远远不是“智慧”的对手。“心灵”是非功利的,而“智慧”则是功利的。“智慧”像一架天平一样,能够称出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对我们本人有多大的好处和多大的坏处;而“心灵”则像一双翅膀,不计较能否飞到目的地,飞翔的过程比要到达的地方更加重要。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智慧”是多和少的问题,“智慧”确确实实是过剩的;而“心灵”则是有和无的问题,“心灵”确确实实是匮乏的。智慧的发达与心灵的匮乏是成反比的,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的人格模式是诸葛亮的模式。诸葛亮的智慧高度发达,而他的心灵却是一个黑洞。他去给周瑜哭丧纯粹是政治行为,是“猫哭耗子────假慈”。他的眼泪是由智慧驱动的,而不是从心灵深处汩汩流出来的。难怪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时说,智慧过多而近于妖,因为诸葛亮超人智慧的背后没有心灵来支撑。这种智慧畸形发展的传统已经内化到我们的血液之中。于是,我们毫无反思地接受昆德拉,接受“生命中能够随之轻”,接受对敌人和自己都有极大的杀伤力的反讽;同时,我们自觉地躲避哈维尔,躲避“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躲避直截了当的、“事前无法计算效果”的抗议。

昆德拉的泛滥与哈维的缺席,是一柄剑的两面。我们选择了什么?我们承担了什么?本来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从这一视角锲入,则迎刃而解。

哈维尔在经历了牢狱之灾、并且把牢狱之灾当作家常便饭之后,曾经说过:“一个不能从自身汲取力量和不可能在自身内部发现其生命意义的人,将依赖于他周围的环境,将在自身之外的某处为自己寻找方位────在某种意识形态、团体组织或社会中去寻找,这样,尽管他看上去在行动,但事实上他仅仅在等待,在依赖……真正的坚定不移仅仅表现在某人能够依靠他自身而不是他人,他有力量保持清醒严肃的精神,保持他自己的理性、健康的自制和对于世界独特的而不是调停的观点。当然,反过来也一样:只有能够保持这样一种持久的总体看法的人,才能真正地信仰────这种信仰是作为一种灵魂的状态,作为一种‘存在’而不是对来自外部某种东西盲目地认同。”这里,哈维尔强调“灵魂自足”,这是人格独立的起点。灵魂比智慧要重要。从自己的内心里生发出来的信仰,是坚不可摧的信仰。而中国知识分子缺乏的恰恰是这样一种信仰。生存是他们的最高信仰,为了生存可以放弃所有的原则和所有的承担。因为是为了生存,所以无论作出多少违心的选择都是不可以指责的,谁指责就是苛求、就是不“设身处地”。当我们对文革进行反思的时候,常常遇到这样的阻碍:在那样的情况,你还能要求人家做些什么呢?对知识分子必须严格再严格。没有具体实施整人和打人的行为,并不能够成为知识分子逃避自身罪责时有力的辩护。沉默也是一种犯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5年曾经说过一段震耳聩聋的话:“罪责是全民性的,我们应该全民共忏悔。“哈维尔也说过相似的话。1990年,捷克“天鹅绒革命”成功后,哈维尔当选捷克总统。在就职的演说中,他说:“我都已经变得习惯于极权主义体制,把它作为一个人不可改变的事实来接受,并保持它的运行……没有谁是它纯粹的牺牲者,因为我们一起创造了它。”在整体性的罪恶中,知识分子罪不可赦。我们从昆德拉那里发现了与我们有强烈共鸣的“嘲讽”,却不敢像哈维尔一样”直面

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界对钱钟书和余秋雨给予极高的评价。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和余秋雨的文化意义自然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他们近似昆德拉而远离哈维尔,他们是旁观者而非参与者。他们对人生、对历史、对苦难都有一种冷和游戏的态度,他们智慧的眼睛看透了社会人生,行文的调子是偏冷的。他们的文字缺乏一种佛教所说的“大悲悯”的特质,也就是哈维尔所说的“对世界所怀的日益强烈的责任感”。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智慧,让人感叹“怎么会如此想,怎么写得出这样的句子来!”却很难让人产生一种“大感动”。读《围城》、读《黄金时代》,都很难让我产生读鲁迅先生的一篇小散文────如《藤野先生》中写看见先生照片的寥寥的几句话────就能够产生的感动。原因显然不在于文字功力的高下,而在于人格和精神的厚重与稀薄。鲁迅先生在写一篇小散文的时候,也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心灵投入进去;而钱钟书和王小波即使在写长篇小说的时候,也是“元神出窍”的。

90年代对钱钟书、余秋雨以及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人的推崇和对鲁迅的遗忘,正是这个时代疾病的重要症候所在。这些行为的潜台词是:我们选择知行脱离,我们不承担“社会良心”的角色。我们欣赏智慧,但是我们放逐心灵。90年代大部分的中国知识分子选择了“专家”这种职业化的身份,不再对社会发言,不再关注“沉默的大多数”的生存状况,并且把这种选择当作进步。是不是真正的进步呢?放弃了承担的中国知识分子,即使生产出“与国际接轨”的知识来,这样的知识对于特定时空内的“中国”来说,是不是一种“有机”的知识呢?

哈维尔曾在一篇题为《知识分子的责任》的演讲中讲到:“在我看来,知识分子是这样一个人,他或她一生概括地说都致力于思索这个世界的事务和事物更广泛的背景。当然,知识分子并非做这种事的人,但他们是以专业态度来做的。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研究、阅读、教授、写作、出版、向公众发表演说。通常────尽管并非永远────这导致他们对世界和世界前途抱有更广阔的责任感。”责任感的丧失意味着尊严的丧失,责任感的丧失意味着灵魂的缺席。没有责任感也就没有人格力量,没有责任感也就没有思想的穿透力。“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被抽空的器皿。

我们选择什么、我们承担什么?我们还有没有勇气从昆德拉走向哈维尔?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语录 米兰昆德拉名言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791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