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儒家名言

儒家名言

2015-12-26 03:23: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儒家名言篇一《儒家名言警句集锦》 儒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儒家名言》,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儒家名言篇一
《儒家名言警句集锦》

儒家名言警句集锦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4、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19、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2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2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2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2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2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2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3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孔子名言选录: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3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9、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4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4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4、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45、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7、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4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孟子名言选录:

5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1、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5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5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4、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56、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57、善政者得民财,善教者得民心;

5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大学、中庸选句

5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61、故好而知其恶 ,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6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63、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6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65、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66、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67、兴国之所本也在教化,教化之所本也在学校

68、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诸子百家之名言1

2008-03-02 00:42

l 务 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l 奉 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

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

漏掉。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

黑暗。

l 勤 俭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l 求 新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儒家名言篇二
《儒家名言》

儒家名言

孔子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孟子名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其进锐者,其退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仁者无敌。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不如无书。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皆可以为尧舜。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荀子名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公生明,偏生暗。

学无止境。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蓬生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罗丹名言名句

孟德斯鸠名言名句大全

牛根生名言

契诃夫的名言

儒家名言

文天祥的爱国名言

儒家名言篇三
《儒家名言》

汤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之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荀子大略27)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荀子大略27)

荀子《修身》说:“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荣辱》说:“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墨子·亲士》说:“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

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

《韩诗外传》:田子方之魏,魏太子从车百乘,迎之於郊。太子再拜谒,子方不下车,太子不悦,曰:“敢问何如则可以骄人矣?”子方曰:“吾闻以天下骄人而亡者有矣,以一国骄人而亡者有矣。由此观之,则贫贱可骄人矣,士志不得则授履而之秦楚耳,安往而不得贫贱乎?”於是,太子再拜而後退,子方遂不下车。

《论衡·效力》篇载:“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公孙丑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

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汉初,天下百废待兴。儒道必须寓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之中,否则无法

被社会接受。可是,汉前期,具备这一素质的儒者少得可怜。司马迁说:“夫儒者以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11](卷62《司马迁传》)汉高祖屡屡贬儒者,张口“腐儒”、闭口 “竖儒”,留下了溺儒冠的历史污点。武帝时窦太后也批评儒者“文多质少”。

[11](卷46《万石君传》)专制君主并非刻意排儒,只是儒生们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太弱。秦始皇祭泰山时随从者有“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议论方案“各乖异,难施用,由此黜儒生”

[11](卷25上《郊祀志》)“汉武帝”议欲放古巡狩封禅

[11]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

(卷58《儿宽传》)祭祀礼仪本是儒者所长,连这件事也不能有所为,其它事更难承担。武帝朝博士狄山自称“愚忠”,指责擅长解决实际问题的御史大夫张汤是“诈忠”。武帝作色问:“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狄山老实回答:“不能”。再问“居一县?”答:“不能”。又问:“居一鄣间(要塞)?”狄山自度再说不能难容于上,只好答“能”,武帝“乃遣山乘嶂(即为要塞司令)。至月

余,匈奴斩山头而去。狄山失败之事说明,儒者想立足于朝必须具备在具体事物的解决中行道的素质。

“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

“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万章下) [11](卷59《张汤传》)

儒家名言篇四
《儒家名言录读后感》

《儒家名言录》读后感

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儒家始终在显学独尊的地位,所以他们的许多名言警句,能广为流传。儒家名言内容丰富,充满哲理。它们集儒家思想之精华,是儒家先哲人生理想的追求,是他们美好心灵的结晶。今天读来,仍受益匪浅。

———— 引文

相与诟病

西邻母,有好李,苦窥园者,设阱墙下,置粪秽其中。黠坚子呼类窃李,登垣,陷阱间,秽及其衣领,犹仰首于其曹,曰:“来,此有佳李!”其一人复坠,方法口,黠坚子遽其两唇,呼“来!来!”不自己俄一人又坠。儿子相与诟病,黠坚子曰:“假令三子者,有一人不坠阱中,其笑我终无己时。”

——摘自《儒家名言录 上册》79页

这则文言文是讽刺那些不顾朋友之间的友情,极端自私的人,他自己受罪不得,还要拉上朋友垫背。和这种损人利己的人交朋友,千万要当心。

“友者,所以相有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说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作为一个在校学生,应多交“学友”,在学习时,可以互相切磋研究,取长补短,以收砥砺琢磨之意,可以使自己闻多而识广。但同时古人又指出“燕朋逆其师”,如果结交上一些品德不良的朋友,必然会违背老师的教育,从而荒废学业。所以交友一定要谨慎。就像这篇文章中的黠坚子,自己为了偷李掉入陷阱不说,还骗自己的朋友那里有很好的李子,让自己的朋友也和他一样掉进陷阱。虽然他们的偷李的行为本来就是错的,可是黠坚子骗自己的朋友更过分。

人际交往自古以来就讲原则。古人的原则是“朋友,以义合者”。坚持正义就是原则,在此原则下,我们既要广交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又要会交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躬自厚”,“不逆诈”,“兄弟怡怡”等名言,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愿人人在生活中,都能交上诤友和执友。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 摘自《儒家名言录 上册》39页

这则名言的大致意思是“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却不守信用,我不知道有的人怎么会这样。”

守信,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被视为人的第二生命。人们常讲“一诺千金”,儒家很早就提出“人之所助者,信也”。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诚信待人,终究会感动人。如今轻诺寡信,它就能改变社会风气,这就是“至诚能化”的道理。懂得诚信的重要,还要懂得培养诚信品德的方法。古人强调的是“言忠信,行笃敬”,“言必信,行必果”。

儒家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描绘了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及其创人理想中的“德治”国家强调道德是治国之本。

儒家名言篇五
《儒家经典名句》

儒家经典名句

【道德篇】

1、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

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

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

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修养篇】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明·海瑞《治安疏》

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治学篇: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宋·司马光《劝学文》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明·吕坤《呻吟语·礼制》

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 《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 《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梁·沈约《长歌行》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氏家训·勉学》

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 《中说·礼乐》

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 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富贵尤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宋·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宋·朱熹《劝学文》

18、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 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 《菜根谭·后集百九》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2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近思录·为学类》 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鹤鸣》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是真正的聪明。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论语·为政》

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儒家名言篇六
《儒家道德警句》

儒家道德警句

德者事业之基。 《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之人不会孤独,定有人与他为伴。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富潤屋,德潤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拙思》

高尚的品德不是外界恩赐,美好的名声不靠虚假烘托。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楚辞.九章.桔颂》

坚持无私品德,顶天立地。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新书.审微》

好事不能说小就没有益处,坏事不能说小就没有害处。

施德者贵不德,收恩者尚必报。《说苑.复恩》

施予德泽的人崇尚不求回报,承受德泽的人崇尚必求报答。

山致其高,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德,而福禄归焉。 《说苑.贵德》 山达到一定的高度,云雨就会生成;水达到一定的深度,蛟龙就会生存;君子的道德达到一定的程度,福禄会降临到他身上。

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斯二物者,不偏行,不独立。

《中论.艺纪》 技艺是品德的枝叶;品德则是人的根干。这二者,不能偏,也不独立。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次是著书立说。

人之所以立检者四:诚其心,正其志,实其事,定其分。《申鉴.杂言下》

人树立优秀品德有四条:内心要真诚,志向要端正,做事要务实,守己要安分。

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宋.杨万里《庸言》 一个人干坏事,干一次就够了。一个人做好事,再多也不能说够了。 图人者适以自图,灭人者适以自灭。 明.方孝孺《周济之事》

算计别人的人,恰是算计了自己;毁灭别人的人,恰是毁灭了自己。 服不美,人不汝尤;德不美,乃汝之羞。明.方孝孺《杂铭.衣》

服饰不美,人家不会责怪你;品德不好,却是你的耻辱。

忠信,所以进德也。《周易.乾》

忠实和诚信,是提高道德的内容。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知者一也。《礼记.中庸》

智仁勇三者,是天下公通的德行,要诚心专一。

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

君子把诚实看作是最宝贵的品德。

驷不及言。《论语.颜渊》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君子养心真善于诚。《荀子.不苟》

君子修养品德的方法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注重恭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劳累不堪,注重慎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显得畏葸,有胆量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闯乱子,直率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尖酸刻薄。 让者,德之主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四》

谦让是德行的重要内容。

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四》

纷纷争夺的人将有无穷的灾祸,卑辞谦让的人不会丧失他的幸福。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汉·曹操《礼让令》

让人礼一寸,受人敬一尺。

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 《中说·魏相》

君子不责怪别人做不到的地方,不强求别人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不让别人为他所不喜欢的事物而苦恼。

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山》

俗语说:“厚道的人不抵毁别人以抬高自己,仁德的人不伤害别人以获取名声。”

君子以厚德载拘。 《周易·坤》

君子用宽厚的态度待人。

吾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

我不想别人欺侮我,我也不想欺侮别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有而不施,穷无与也。《荀子·法行》

富有时不肯赠别人东西,一旦穷困后别人也不会救济你。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儒家名言篇七
《儒家经典名言摘录》

儒家经典名言摘录

儒家经典名言摘录

道德篇 1.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修养篇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

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羡

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

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明·海瑞《治安疏》 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

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治学篇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宋·司马光《劝学文》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呻吟语·礼制》 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

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梁·沈约《长歌行》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氏家训·勉学》 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礼乐》 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富贵犹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

循中》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宋·朱熹《劝学文》

18.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学习无早晚,只怕开

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菜根谭·后集百九》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2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 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鹤鸣》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是真正的聪明。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 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9.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艺术篇

1.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 诗表达志向,歌抒发情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 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 清.袁牧《读书 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哲学篇

1.。《周易.乾》 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 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4.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阴阳义》 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5.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贞观政要.征伐》 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6.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潜夫论.浮侈》 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平,凶险来自安全。 7.物极则反。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

自身的反面转化。 8.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唐.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 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9.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近思录.治体类》 天下的事情,不前进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11.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 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本此。 12.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13.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原道》 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 ,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14.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儒家名言篇八
《中国古代儒家名句摘录》

中国古代儒家名句摘录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3.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4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4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50.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5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5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5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54.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5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56.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5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58.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6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6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64.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6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6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6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6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70.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71.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7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7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7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7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7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77.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7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7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8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8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8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儒家名言篇九
《儒家经典名言摘录》

儒家经典名言摘录

道德篇:

1、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修养篇: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明?海瑞《治安疏》 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知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有道德的人研究学问著书立说追求真理的志向和气节不会因为贫寒和苦难而有所改变。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治学篇: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宋?司马光《劝学文》

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明?吕坤《呻吟语?礼制》

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 《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 《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梁?沈约《长歌行》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氏家训?勉学》

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 《中说?礼乐》

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 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富贵尤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宋?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人不能不去学习,就像鱼不能牧业税一样。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宋?朱熹《劝学文》 不要想着今天不学习有明天,不要想着今年不学习有明年。

18、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 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 《菜根谭?后集百九》

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可以穿透石头,修习真理的人应该努力地去探索。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述而》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值得效法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的话,要加以改正。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做官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学问。学习了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

2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近思录?为学类》

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是真正的聪明。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论语?为政》

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经典的书籍不要怕麻烦,要多次的品味以后你才能知道其中蕴涵的真正意义

29、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艺术篇:

1、诗言志,歌永言。 《尚书.舜典》

诗表达志向,歌抒发情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 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 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 《朱子语类》

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 清.袁牧《读书

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促使个体向善求仁的自觉,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

哲学篇:

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周易.乾》 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荀子.天论 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4、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 《春秋繁露.

阴阳义》

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5、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 《贞观政要.征伐》

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6、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 《潜夫论.浮侈》 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平,凶险来自安全。

7、物极则反。 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身的反面转化。

8、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 唐.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

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9、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 《近思录.治体类》

天下的事情,不前进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11、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

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本此。

12、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13、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原道》

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 ,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14、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儒家名言篇十
《儒家经典名言摘录》

儒家经典名言摘录

道德篇

1.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译: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译: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译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译: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译: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译: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译: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译: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译: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译: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修养篇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译: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译:老马虽然卧在马槽子下,但它仍有行千里的志向。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译: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译: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译: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译: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

老师传授的学 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译: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译: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译: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明·海瑞《治安疏》 译: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译: 品德高尚的人修身立人,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而改变自己高尚的品节。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治学篇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译: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译: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宋·司马光《劝学文》 译: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译: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呻吟语·礼制》

译: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译: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天资聪颖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译:过去的一切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不息地流逝。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

译: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梁·沈约《长歌行》

译: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

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氏家训·勉学》

译: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礼乐》

译: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译: 富贵犹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译: 学习既是智慧之源、进德之基,更是生存之本。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宋·朱熹《劝学文》

译:不要说今天不学还有明天,不要说今年不学还有明年。岁月流逝,成长的时光无法逆转,

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18.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译: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菜根谭·后集百九》 译: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可以穿透石头,修习真理的人应该努力地去探索。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译: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2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 译: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

译: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译: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属石头也可以雕成花饰。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9.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译: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艺术篇

1.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

译:诗表达志向,歌抒发情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译: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译: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译: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译: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译: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

译: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 清.袁牧《读书

译: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儒家名言》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儒家名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儒家名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8582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