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朱元璋名言

朱元璋名言

2015-12-26 08:22:1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朱元璋名言篇一《历代帝王名言》 历代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朱元璋名言》,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朱元璋名言篇一
《历代帝王名言》

历代帝王名言

秦始皇赢政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汉高祖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汉武帝刘彻说:“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务要使夷狄,不敢小视中国,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

光武帝刘秀说:“有志者事竟成也!”

魏武帝曹操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生子当如孙仲谋!” 蜀汉先主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隋炀帝杨广说:“大好头颅,谁当斫之?!”

唐太宗李世民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道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道得失。”

周女皇武则天说:“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

宋太祖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元太祖铁木真说:“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自己的敌人,侵占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

明太祖朱元璋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说:“朕非亡国之君!”

清圣祖玄烨说:“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清世祖胤禛说:“人有善恶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创业难,守业更难。” 清高宗弘历说:“除生我者和我生者皆可淫。”

慈禧太后说:“宁与洋人,不与家奴。”

清德宗光绪皇帝说:“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蒋介石说:“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个!”“攘外必先安内!”“若中国亡于日本,我们尚可做亡国,尚犹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为奴隶亦不可得。” 毛泽东说“谁搞台独,我要谁脑袋!”

朱元璋名言篇二
《中华名言名句》

中华名言名句

诗经: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尚书: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归马于华山之阳, 放牛于桃林之野。 左传:

多行不义,必自毙。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车辅相依,唇亡齿寒。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国语: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战国策: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贤人观时,而不观于时。 周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礼记: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理。 用人之知去其诈, 用人之勇去其怒。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

礼上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新唐书: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北齐书: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晋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古诗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吕氏春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不知而自以为知, 而祸之宗也。 世说新语: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孙子兵法:

围师必厥(闭),穷寇勿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投之亡地然后存, 陷之死地然后生。

汉书: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魏书: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神童诗四喜: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孔子家语: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 既来之,则安之。 温、良、恭、俭、让。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荀子: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积跬(半步)步, 无以至千里。 君子赠人以言, 庶人赠人以财。 目不能两视而明, 耳不能两听而聪。 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老子:

功遂,身退,天之道。 将心比心,推已及人。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知人则智,自知者明。 识足不辱,知止不贻, 可以长久。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庄子: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丘山积卑而为高, 江河合水而为大。 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醇。 墨子: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 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韩非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君爱桃李花,桃李花易飘。管子:

小利害信,小怒伤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举事而不时,力虽尽, 其功不成。 仓库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识荣辱。 令则行,禁则止。 列子:

佘音绕梁,三日不绝。 屈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史记: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运筹策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 一心可得百人。 贫贱之交不能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 罪莫大于多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乞火不若取燧, 寄汲不若凿井。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有声之声不过万里, 无声之声延及四海。 涉浅水者得鱼虾, 涉深水者得蛟龙。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精成所致,金石为开。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国:曹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埴: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诸葛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傲才以骄人, 不以宠而作威。 晋、隋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

朱元璋名言篇三
《朱元璋的功过剖析》

2009年2月第32卷第1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AcademicJournalofShanxiProvincialCommitteePartySchoolofC.P.C

Feb.2009V01.32

No.1

朱元璋的功过剖析

粱镇恒

(山西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山西

太原030012)

[摘要]文章深刻分析了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绩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朱元璋的功绩在于,战略上接受并

贯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箴言;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实施仁政;众揽人才励精图治;大史灭亲,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的严重不足和过失是自卑、好色、大量杀戮功臣、错用胡维庸、错立朱允蚊以及大搞特务统治。

[关键词]朱元璋;以猛治国;明律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203(2009)01-0086--03

近来电视、书刊论述朱元璋的东西不少,吴晗的《朱元璋传》,张笑天的《传奇皇帝朱元璋》等,读者议论纷纷。但我认为这些名人们对朱元璋的功劳讲得不深,对其过失讲得也比较含蓄。本文试图对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劳和过失讲深讲透,与同行们共同研究。

一、朱元璋功绩评析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削平群雄、打败元朝、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明朝帝国的开国皇帝,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胜利,而在历史上留下丰功伟业呢?这主要是:

(一)接受九字箴言,并付诸实施

朱元璋接受了大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箴言,在削平群雄,推翻元朝统治的事业中,从战略高度予以实践,这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就是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要在力量不足时不要称王,以免群雄联合攻击,以免枪打出头鸟。朱元璋从抓军训而强兵,抓屯田而积粮;占领南京后,加固城墙,并尊小明王为君,很长一段时间屈居称臣,这些英明的战略观点,是朱元璋以弱胜强逐渐强大夺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二)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实施仁政

朱元璋出身低贱,当过和尚,讨过饭,因而在他的思想中有一股强大的主流,就是体恤民情。

他登基后首先一条就是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虽然以猛治国,却是实实在在施行仁政。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朱元璋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即位当年即下令,凡是老百姓提出的关于水利的建设,地方官吏必须奏报。后来他还专门指示工部大臣,凡是陂、塘、湖、堰可以蓄水泄水防止旱涝的,都要依

照地形加以修治。到洪武十八年,全国开塘堰40,987处,疏通河流4,162处,修建坡堤渠岸5,000多处。这些都为发展农业生产,老百姓吃饱穿暖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还奖励屯田,解放生产力。洪武二十四年,全国屯田面积达874,746项,比洪武六年增加—倍以上。洪武二十六年收入比洪武六年增加了三倍,人口增加了700多万。

(三)众缆人才、励精图治

当他错杀江南才女、美女苏坦妹后,引起了浙西四贤不满,他当即立了罪己碑,吸引浙西四贤之首的刘伯温等先后投其帐下。在他周围文有刘伯温、李善长,前者多谋善谏,堪称朱元璋的魏徵、赵普:后者修明律,掌管朝中大事,堪称朱元璋的萧何。武有徐达、常迂春能征善战,在削平陈友谅、张士诚、元朝势力中立了大功。

(四)修明律以猛治国。以身作则大义灭亲

他的女婿欧阳伦因贩运私茶遭朱元璋赐死。侄子朱文正因霸占土地受到杀头处分(资治通鉴记载为免去官职发往桐城安置不久死去)。朱文正是马皇后哺养长大,马皇后亲自求情都遭到拒绝。朱元璋以身作则大义灭亲是历代皇帝之楷模。另外朱元璋大力惩治腐败,有名的郭植案牵涉多人均弃尸街头。

(五)加强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废中书罢丞相实行特务统治,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废除地方中书省,设立布政使门,按照皇上意愿管理地方政事。当时全国设有13个布政门,同时地方上还设主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和管理司法的刑按察使,三机构独立并互相牵制。罢丞相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措施,汉武帝时经常更换丞相。明朝开始李善长、徐达为相,李处事谨慎,徐达在外打仗矛盾不尖锐。胡维庸为相后大权独揽,结

[收稿日期]2008—11—12

[作者简介]梁镇恒(1933一),男,山西孝义人,山西省水利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万方数据 

党营私,矛盾加深。皇帝直接抓六部对巩固中央集权有好处。

特务统治虽然弄得人心惶惶,但朱元璋得到了不少情报,对巩周皇权有好处。

(六)辛勤一生

朱元璋为了管好他亲自创立的大明王朝,他不相信大臣,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批阅奏章一直到深夜。没有休息,没有假期,也很少有娱乐调剂。甚至缩小并限制相权,直至取消宰相,政权成为由皇帝直接管理的中央集权。

朱元璋办公室贴满了纸条。这些纸条是他随时想起国家大事或一句名言怕忘记而记录下来的。—个皇帝能这样自律,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真是难能可贵。他是—个事必躬亲、举轻若重的好皇帝,同时也是一个不能发挥大家力量(特别是登基以后)的“日勤不怠”的君主。

二、朱元璋的不足和过失(一)自卑

朱元璋出身低下。在他的思想中除了恤民的主流外还有一股支流就是自卑感,他不愿意让人讲他当过和尚,如悟因为当着群臣讲了此事被他关进了大牢,经云奇与皇帝讲情才答应如悟出牢,但还是让朱元璋割了舌头,永远不能说话。

(二)好色

自古皇帝好色不足为奇,但不择手段而集美则有失道德品质。

如打败陈友谅后经胡维庸拉皮条,将陈友谅的皇后达兰暗暗藏到后宫,答应达兰守孝i年而封为妃子,后达兰作了朱元璋的真妃。达兰肚子里怀的陈友谅的种而生的朱梓成为她为陈友谅复仇的工具,后事发被杀。

再如,为了得到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假说郭子兴115终时有口头遗嘱“要郭惠嫁给朱元璋”,后说服了郭子兴老伴假传遗嘱硬从兰玉手中夺了郭惠为妃,后冈与兰玉私通逼其自杀。

另外朱元璋逼江南才女楚方玉当了宫中女宫,企图玷污而未成,楚自杀身亡。

(三)杀害功臣

徐达被朱元璋列为第一功臣,已经回乡养老得了背疽。这种病最忌吃蒸鹅,朱元璋却在他病重时赐蒸鹅给他吃,徐达深知皇帝要自己的命,只好含着泪水,吃了蒸鹅,没有几天就离开了人世。刘伯温是被朱元璋称为先生的功臣,告老还乡后因为一块坟地朱=,亡璋就要处死他,后经郭艮莲的父亲讲情才得救.后来还是被胡维庸用药毒死。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也冈失宠先后被处死。连位居“功臣第一”,年迈退休在家已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多口人也一齐被杀。

(四)晚年错用胡维庸、错立朱允蚊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是会识人的,但智者千虑也有失误之处。朱元璋之用胡维庸就为其才能和小聪明所误。胡维庸是心术不正野心勃勃的小人,刘伯温虽劝朱元璋说用胡维

万 

方数据庸不是走的快慢而是会翻车的,朱不听所劝,胡从为达兰拉皮条做起,进画师李醒芳,拉帮结派,培植党羽,直至伙同达兰造反以及害死刘伯温、谋害徐达,干尽坏事。后来虽然遭到车裂,但很多人跟其遭难。

太子朱标病死后,立谁为太子这是朱元璋马上要办的一桩大事。他深知四子朱棣有魄力有胆识是为君之才而不立,却遵照嫡庶长幼的老规矩立了朱允妓。结果不久朱棣推翻了朱允妓,不仅害了朱允炊,老百姓也多受了几年战争之苦。用人遵循嫡庶长幼之老套而不是任人为贤为清廉。

(五)大搞特务统治

先是锦衣卫后改为东厂,大张旗鼓地收集百官情报,以东厂威胁百官,楚方玉的遗作中说“大臣们上朝每天均与家人告别,好像上朝后不一定能再回家”。朱元璋用东厂威胁百官,不准后宫干政,其子孙只有信任宦官。明朝宦官专政为历代之最,太监魏忠贤为九千岁,大将袁崇焕带兵打仗,其监军仍为宦官.这些人不懂历史,不懂军事,没有知识却要指挥将军,真是历史罕见。这砦都是受明朝皇帝的老祖宗朱元璋的影响。

另外朱元璋使用酷刑车裂胡维庸、兰玉,动不动就灭九族,这九族中老师也是一族,是不是太过分了,这是历朝历代少见之事。也说明朱元璋性格巾残忍的一面。

(六)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朱元璋为何悯怒孟子,主要是孟子“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的语言。朱元璋是极度A尊、刚愎自用的,他登基以后唯我独尊,哪能理解孟子“君为轻、民为贵”之说,孟子的“民本”思想他无法接受。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宝”,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思想是一致的。朱元璋虽然有体恤民情之主流思想。但对孟子的要为民所想,不要把人民厌恶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以德服人”的政治称为“仁政”格格不入,因为民若影响其皇权则忘掉一切,这就是朱元璋。晚年他命令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对《孟子》进行删节,保留170余条,删掉80条,日《孟子文》。但到目前为止,人们仍以《孟子》作为范本。综合分析,朱元璋其人文化素质低,对儒生有偏见,对儒教之说虽用之皆生吞活剥而来。没有一套正统的理论是朱元璋性格中矛盾所在。

三、结语

朱元璋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削平群雄、打倒元朝的统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明朝后注意发展生产,体恤民情,为推动社会前进起了很大作用,总来说是应当肯定的。但其缺点也很突出,杀戮功臣为历代皇帝之最。好色而不择手段也十分惊人,搞特务统治。晚年用人错误造成损失也令人发指。朱元璋用刑之残酷殷纣王之外无人与之相比。

责任编辑刘宁

朱元璋的功过剖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梁镇恒

山西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山西,太原,030012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2009,32(1)0次

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 汪火根 朱元璋治国思想初探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布衣天子朱元璋,因其"以猛治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刻薄、残忍的帝王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其实朱元璋推行猛政,实乃当时形势所迫,乃权宜之计;稳定小农经济,强化封建礼教,达到稳定和谐社会秩序之营造,才是他真正的理想归宿.

2.期刊论文 石瑾.王东仓 朱元璋德政思想及实践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21(4)

朱元璋以猛治国,是以滥杀而著称于历史的古代帝王之一.作为开国之君,他似乎违背了用刑宽大以结民心的历史成律.但是他的刑罚主要是针对统治阶级的,他刑罚上大夫,礼能下庶人,修身正家,常思"修德致和";取才唯德,驱吏向贤;广施教化,惠及万民.明朝国祚绵延几近三百年,朱元璋的德政思想及实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期刊论文 王军福 述论明初"文人多不仕"现象 -理论导刊2007(9)

读书做官历来是中国文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最佳价值抉择.然而,中国历史上明朝初年却出现了"文人多不仕"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有五:明朝官俸太低;朱元璋以猛治国,刑用重典;朱元璋大兴文字狱;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部分文人的封建正统观念.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11年4月23日

朱元璋名言篇四
《老子的名言警句》

老子的名言警句

杂谈 2010-04-13 08:51:17 阅读27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以下是祖宗的话,稍微读几句就觉得很有道理,以后会没事就瞻仰下,强人就是强,说的都是古今贯穿的

亘古真理。强烈表示尊敬与钦佩,希望自己在以后的为人处世多多应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

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

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

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

学问深厚。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

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

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

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

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

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

民。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

缺陷。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

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

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

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

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

要有为(实行法治)。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

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

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

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

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

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

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

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

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

轻松自在。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

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

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

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

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

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

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

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

中国人的大智慧。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

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

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胜利了,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了不起,是以杀人为快乐。以杀人为快乐的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是,

乐杀人者,如朱元璋反而能得志于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炀帝、武

则天、朱元璋皆以逞强治天下,败局已定。

“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要收起它,必须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剥夺它,必须暂且给出它)–––––––以柔克刚,欲取反予,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的聪明,另一

方面又表现了国民的狡诈。

“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柔术、柔道虽传之日本,但根在中国。中国人具有以柔克刚的智

慧。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国之武器及祭器,不可以随便拿出来给人看)––––––现代经营管理,也要有

保密意识。所以,利器不应当只是古代的祭器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世上的真理是:无所作为却能大有可为)–––––––君主神秘莫测,看似无所作为,却

暗中操纵,做成一切。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置身低贱才能变得高贵,深入下层才能高高在上)––––––朱元璋之流最懂得

利用人民,深入下层。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朝相反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事物的柔弱之处正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

这是老子总结出的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中国智慧是反者、弱者的智慧。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老子最懂得辩证地看事

物,“大象无形”,使得中国思想有时陷入神秘主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爱因斯坦说,中国人没有遵循逻辑推理和实验方法,但一切都做出来了。的确,中国人“猜”出了许多东西,只是缺

乏进一步的探索与论证。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过于爱惜反而招致更大的破坏,财宝藏多了反而会有巨大的损失。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中国人从祸福中体验到知足知

止,却不知道以制度法治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

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中华民族是最懂辩证法的民族。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清明,则把战马用作施肥种田;天下动乱,则盘

马弯弓,流血郊原)–––––––中国治乱循环,没有人想到“天下有道”中的问题。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成功)–––––––文人总爱故弄玄虚,神秘其事。其实,老子是通过广征

博览、接收分析大量的信息而知天下、见天道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朱元璋名言篇五
《百句经典语录》

百句经典语录

温家宝语录 2003-2005年温家宝总理引用的诗文名言:

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的提问时,引述中国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

2.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3.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受灾于洪水。在看望了灾民后,温家宝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4. 知屋漏者再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04年3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政治思想。

5.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丘逢甲一生以台湾回归祖国为志,渴望祖国“山河终一统”。

6.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当代乡土文学家钟理和《原乡人》中的诗句。

7.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管子·形势解》中这两句古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形象注解。

8.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毛主席1935年2月长征途中创作的诗词《忆秦娥·娄山关》。

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

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战国时代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

10. 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

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舒尔茨的名言。

11.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2005年3月14日温

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12. 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不

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印度经典《奥义书》。

2006年3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的古语、诗文和典籍:

13.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其中,“兢慎”见

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14.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这句话出自《新唐书·魏

征传》,原句为“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1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回答两岸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说。这句古语

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16. 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

不言失败。——在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温家宝说。其中“知难不难”出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受业难,知难不难。”

17. 我想先引用两句话,一句是萧伯纳说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一句是你们

美国的老报人斯特朗斯基说的,“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在回答美国广播公司记者关于因特网的问题时温家宝说。“自由意味着责任”出自萧伯纳的剧作《人与超人》。

18. 今年是中印友好年,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梵典与华章”,中印文化的交

流。——在回答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关于中印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说。2005

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将中印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访问期间,双方宣布将2006年定为“中印友好年”。这是中印两国在两千年的交往史上第一次举行这样的活动。“梵典与华章”出自我国一本学术著作《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

2007年3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的诗文:

1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

怨。”——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中日两国关系时说。其中,“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出自《管子·版法》。召远,招纳远方的人。大意是:要招纳远方的人们,就要先整治好国内;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在于消除人怨。

20.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温家宝在谈到民生问题时,借用了

诗人艾青的一句诗。这句诗出自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窗外的争吵》。大意是:开花的大地快乐,因为它充满了希望和活力;解冻的河流快乐,因为它冲破禁锢、化解磨难、奔流不息。

2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时,温家宝引

用唐诗。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间赠》。大意是: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腐败了,那边的树木还十分茂盛。后人用它来形容在腐朽事务即将消亡的同时,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起来。

22. 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语出自《贞观政

要·政体》,魏征在与唐太宗关于历代兴衰的对话中引用古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早的类似表述出自《荀子》中的《王制》和《衰公》,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孔子家语·五仪解》中也有相似的说法。

23. 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温家宝在谈到中国经济存在的机构性

问题时说。这一古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大意是: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在天下看起来太平和谐,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时候。如果任其发展不能有所作为,那么恐怕事态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2008年3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的古语和诗文:

24.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

2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

名句。

26.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大

意是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言论也不用担心。以上三句均是在回答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的诗句。

27. 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

理说。语出《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28.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在回答台湾记者有关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

用的,是宋代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中的两句。原作全文是:“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南宋灭亡后,郑思肖隐居吴下,坐卧不肯向北。这首诗表达的就是对国家统一的愿望。‘下泉’典出《诗经·曹风》。

29.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语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

30.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自《诗经·大雅》,大意是“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

但却禀受了新的使命”。

31.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唐司空图《诗品》,原文说的是文艺创作中的

体会,说大自然美景难以穷尽,只要深入体察,就能不断创新诗境。以上两句均是在谈到有关思想解放的问题时温家宝所引用的。

2008年温家宝访美语录:

32. 我希望留给后人两点精神遗产:第一,当遇到灾难时不要退缩,要勇于面对,

并且带领人民去克服,这需要坚定、勇气和信心;第二,一个政府,除了对人民的负责、服务、献身和廉洁以外,不应该有任何特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都要为了人民。

33. 我们即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美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国大地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美关系也实现了巨大发展。这一切与其说是历史的巧合,不如说是历史的必然。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曾经说过,“时代要求我们大胆地相信,人类经过努力可以改变世界,可以达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

2008年汶川地震后温家宝语录:

34. “就是走也要走到汶川” ——到达灾区伊始,温总理部署工作,要求救援

要抓紧时间。

35. “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桥梁倒塌,

彭州10万群众被堵山中,总理在电话中对救灾人员发怒。

36. “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总理向前往汶川

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

37. “早到一秒钟,就可能多拯救一名群众的生命” ——总理多次对救援人员

讲这句话。

38. “我给遗体三鞠躬” ——看到都江堰聚源镇中学广场摆放的遇难者遗体,

总理心情沉重。

39. “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在都江堰,看

见救援人员在废墟里抢救一名被困小学生,总理蹲坐在废墟上对着孩子说。

40. “我应该把你们照顾好” ——总理哽咽着对绵阳地震孤儿刘小桦说。

41. “你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 ——总理在川北县看望震灾

幸存者。

近几年温家宝其他经典语录:

42.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43.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44.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

45. 一个领导者应该把眼睛盯住前方,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46. 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如果说前者是

因的话,后者就是果。

47. 如果说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那么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

首要价值。

朱元璋名言篇六
《老子名言及注解集锦(80句)》

老子名言及注解集锦(80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

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37、“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38、“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40、“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

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胜利了,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了不起,是以杀人为快乐。以杀人为快乐的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乐杀人者,如朱元璋反而能得志于天下。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炀帝、武则天、朱元璋皆以逞强治天下,败局已定。

4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要收起它,必须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剥夺它,必须暂且给出它)–––––––以柔克刚,欲取反予,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的聪明,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国民的狡诈。

49、“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柔术、柔道虽传之日本,但根在中国。中国人具有以柔克刚的智慧。

50、“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国之武器及祭器,不可以随便拿出来给人看)––––––现代经营管理,也要有保密意识。所以,利器不应当只是古代的祭器等。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世上的真理是:无所作为却能大有可为)–––––––君主神秘莫测,看似无所作为,却暗中操纵,做成一切。

5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置身低贱才能变得高贵,深入下层才能高高在上)––––––朱元璋之流最懂得利用人民,深入下层。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朝相反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事物的柔弱之处正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这是老子总结出的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中国智慧是反者、弱者的智慧。

5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老子最懂得辩证地看事物,“大象无形”,使得中国思想有时陷入神秘主义。

朱元璋名言篇七
《热点积累-名言警句》

杨志凤

一、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名言出处: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吕坤所著的探讨人生哲理的一部著作。作者针对明朝后期由盛转衰出现的各种社会弊病,提出了兴利除弊、励精图治的种种主张,并阐述了自己对修身养性、人情世故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和见解,对当今世人颇有借鉴意义。 名言解释:

有所畏惧则不敢放肆,因此能修养德性。无所畏惧则任性纵欲,必定招致灾祸。这里所说的“畏”,指的是对良知、正义和天理的畏惧。

适用范围: 古人云“。”可见党员干部要有所“畏”,才能把握住人生的方向。结合到当前的治国、治党中。我们要有以下三个原则,三个畏惧。一是要畏污损个人名节。古有“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之说,古人尚且把名节看的重于泰山,我们党员干部更应该把名节视同生命,有损名节的事坚决不做。事事、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为民、唯民、利民”的价值观,为人人做事都要对“名节”负责。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扪心自问:十年后敢不敢见人,百年后敢不敢见鬼。二是要畏伤害群众感情。在日常工作中,坚决杜绝“冷、硬、横、推”的对待群众,群众感情是易碎品,一旦伤害很难修补。伤害群众感情,是每名党员干部都不能碰的高压线,务必把各种可能影响群众感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三是要畏损害法律尊严。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者。”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万钢的这种回答说明了一个道理:人要心存恐惧。党员干部更应当提倡这种精神,坚决不能容许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人和事,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坚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律的尊严。 示范段落: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权利是把双刃剑。若领导干部随心所欲、无所畏惧地放纵权利,就会跌入犯罪的深渊,使自己的人生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以清正廉洁的“官德”约束手中的权力,不能将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党纪国法和民心民意之上,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

让权力接受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强心智、明心灯,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敬畏权力,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权力的“所有者”,才能让权力回归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才能保持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的那份真诚和热忱。

二、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名言出处: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13年3月1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

名言解释:

公平公正是老百姓最基本的诉求,他们的愿望是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这也是公平的最原始诉求。只有实现了公平正义才能提高人民的满意度,也会减少社会矛盾,而这些必须靠政府的努力。 适用范围: 关乎民生问题的领域,比如:解决好就业再就业问题,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医疗卫生需求。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依法取缔非法收入等;还有就是由不公平现象引发的极端社会新题,也可以用这一政策来解决。

示范段落:

现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处在社会转型或变革期的国家总给人一种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感觉。身处于这个时期的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各种社会矛盾的酝酿:政府与民众间仍然存在着沟通不畅;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间有着利益冲突;群众对社会中流传的“官二代”、“富二代”仍有敌意。这些社会问题,让我们看到了百姓对于公平公正的诉求。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在民意被广泛表达的今天,在老百姓主人翁意识逐渐提高的今天,政府必须要关注民生,积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国家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型、公正型政府。

朱元璋名言篇八
《温总理引用名言汇编》

温总理引用的名言名句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3 年 3 月 18 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 作风格的提问时,引述中国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 2、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2003 年 6 月 29 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 CEPA 协议签字仪式后 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3、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2003 年 10 月 1 日,陕西省 13 万民众受灾于洪水。在看望了灾民后, 温家宝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 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004 年 3 月 4 日,温家宝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 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治政思想。 5、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4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 —— 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 6、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同上时间,温家宝总理引用《管子·形势解》中这两句古语,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形象注解。 谈中日关系: 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 7、 谈中日关系:“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 ——日中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中国有一句古话, 招远在修近, 闭祸在除怨。 这是管子的话……如果说安倍首相去年 10 月访问中国是一次破冰之旅,我希望 我 4 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诗词解释:“招远在修近,闭祸 诗词解释: 招远在修近, 诗词解释 在除怨” 在除怨”——出自《管子·版法》召远:招纳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 闭:堵塞。除怨:消除民怨。大意为:要招纳远方的人们,就要先整治好国内; 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在于消除人怨。) 8、谈中国经济尚不能评功摆好:“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 谈中国经济尚不能评功摆好: 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 ——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依然是不 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

构性的问题。所谓不稳定,就是投资增长 率过高,信贷投放过多,货币流动性过大,外贸和国际收支不平衡。(诗词解释: 诗词解释: 诗词解释 “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出自苏东坡《晁错论》的开篇第一句,原 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 文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 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意思是: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在天下看起来太 平和谐,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时候。如果任起发展不能有所作为,那么恐怕事态 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9、温总理接受英国《泰晤士报》访谈时,当《泰晤士报》记者问道:“你在 晚上睡觉之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以入眠?”温总理引用六 句名人名言作为回答: 第一句是晚清名臣左宗棠 23 岁结婚时在新房门口写的对联:“身无半亩, “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第二句是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三句是屈原的 《离骚》 中的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 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 第四句是以“难得糊涂”闻名于世的清朝文人郑板桥的诗作《潍县署中 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第五句“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 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 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 道德定律”,出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哲学名著《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后 道德定律” 来成为刻在他的墓碑上的名言。 第六句出自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 “ 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0、 10、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葬我于 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 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 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 国有殇。 国有殇。” 于佑任先生(1879-1964)《望大陆》: 这首又被命名为《国殇》的传世佳作

,曾使无数爱国志士热泪流淌。温 家宝总理在他就任国务院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记者有关台湾的问题 时,曾极带感情地背诵了于佑任老人的这一诗篇,令所有在场的国内外记者 为之感动! 11、 此时、此地、此身” 11、“此时、此地、此身” 温家宝到湖南大学看望广大师生并同应届毕业生座谈。他希望同学们记住 6 个字: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 拖延到以后;此地,就是从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不要等 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 别人。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12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 。这是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 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所谓“天变不足畏”,即打破 对“天象”的迷信,不再以自然规律的恒定来类比社会秩序;所谓“祖宗不 足法”,是要从前人的历史经验中找到社会发展新的动力,而非全盘固守与 维持;所谓“人言不足恤”,更是宣示了一种革新的决心与勇气,不为各种 流言所动摇。温总理在连任总理之际,面对前进路上的困难,面对亿万人民 的信任与厚望,引用王安石的这一论断,展现出了他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 决心与勇气,解读着他“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责 任与情怀,向世人宣示本届政府推进改革的巨大决心。13、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3、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当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温总理说:“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 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 仇。’”“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出自宋代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 。意 思是说,我一心梦想着要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 笑泯恩仇。”出自鲁迅先生的<<题三义塔>>,这句话意思是:经历劫难之后 方能显现出真正的兄弟情谊。两个人若是有仇,见了面喝一顿笑两声,拍拍 肩膀就化解了。温总理借来比喻海峡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心情。 14、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14、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时,引用了“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温家宝所引用的两句诗,关键是“维新”和“为新”,但他也 充分注意到在“旧邦”“

与古”传统基础上,如何开拓未来的问题。“周虽 旧邦,其命惟新”,出自《诗经·大雅》 ,大意是“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 却禀受了新的使命”,也就是说只有不断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大踏步的继续 前进,焕发青春。“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原 文说的是文艺创作中的体会,说大自然美景难以穷尽,只要深入体察,就能 不断创新诗境。意思是说有些事情好像没有穷尽,反反复复,常常可以见到, 但还是有差异的,其实你现在见到的光景是巳经更新过了的,中国虽然是古 国,但坚持改革开放,可以保持活力,万古长青,永不僵化。 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中国的一句千年传世格言,表达发愤图强、坚忍不拔、与时俱进的精 神。 秉承“强不执弱”、 “富不侮贫”的精神, 主张“协和万邦”。 提倡“海 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高举和平、发展、 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16、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16、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2004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 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当代乡土文学家钟理和《原乡人》中的诗句。 1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04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时,引用毛主席 1935 年 2 月长征途中创作的诗词《忆秦娥·娄山关》。 18、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18、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 2005 年 3 月 14 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史记·淮南衡 山 列传》。 19、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 19、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 文化辉煌。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文化辉煌。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2005 年 3 月 14 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印度经典《奥义 书》。 20、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 20、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 2006 年 3 月 14 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招待会开始时引 用“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 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21、花径不曾缘客扫, 2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006 年 9 月 5 日,在访问欧洲前夕,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各国

媒 体采访的开场白中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引自杜甫诗《客至》 。原诗全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2、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22、“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这句话出自《新唐书·魏征传》,原句为“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 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23、 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 23、“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 退缩,不言失败。 退缩,不言失败。” 在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说,“其中“知难不难”出自《儒林外史》第 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 耕田好, 学好更好; 创业难, 受业难, 知难不难。 ” 24、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24、“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回答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诗句,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 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 以载之”。 25、 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25、“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税费改革 最重要的是要精简机构和人员――中国古代《大学》中说,生财有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现在在农村倒过来了,“食之者众, 生之者寡”。 26、“请问开化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 26、 请问开化的大地, 请问解冻的河流” 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 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 27、 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 ” 27、“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 总理坚定有力的话语,令人振奋。28、华山再高, 28、华山再高,顶有过路尽管华山很高,但其山顶仍有人走过的路。困难再大,也会有迎刃而解的办法困 难再大,也会有迎刃而解的办法。 2010 年 3 月 14 日上午 10 时国务院总理温家 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道: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 高,顶有过路。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我深深 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 和起伏。29、亦余心之所向兮, 29、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源自屈原《离骚》。代表诗人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伟大人格。 3 月 14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

朱元璋名言篇九
《名言锦囊》

2008 年: 1、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和古诗句: 一处是“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古有 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 ; 一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 一处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语出《宋史&middot;王安石列传》 ,大意 是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用担心。 2、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 。语出《后汉书 &middot;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 3、在回答台湾记者有关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是宋代 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中的两句。原作全文是: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 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南宋灭亡后,郑思肖 隐居吴下, 坐卧不肯向北。 这首诗表达的就是对国家统一的希望。 “下泉” 《诗经&middot; 典出 曹风》 。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语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 。 4、在谈到有关思想解放的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两句古话,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出自 《诗经&middot;大雅》 大意是 , “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 但却禀受了新的使命” ; “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 出自唐司空图 《诗品》 原文说的是文艺创作中的体会, , 说大自然美景难以穷尽, 只要深入体察,就能不断创新诗境。 2007 年: 1、温家宝在谈到中日两国关系时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 “召远 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其中,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出自《管子"版法》 。 2、温家宝在谈到民生问题时,借用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诗: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 河流。 这句诗出自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窗外的争吵》 ” 。 3、在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时,温家宝引用唐诗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4、温家宝提到,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语出自《贞观政要" 政体》魏征在与唐太宗关于历代兴衰的对话中引用古语说: , ldquo;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rdquo; 更早的类似表述出自《荀子》中的《王制》和《哀公》 ,原文是 ldquo;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rdquo;《孔子家语"五仪解》中也有相似的说法。 5、温家宝在谈到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时说: “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 这一古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 ,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 其实有不测之忧。 ” 2006 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有两种东西, 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 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 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2005 年 1、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其中, “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 : 时闻说有沉沦。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 。 2、在回答有关两岸关系问题时,温家宝说: “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 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这句古语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ldquo;民有作歌歌淮南 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rdquo;讲的是汉文帝与淮 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 3、在回答怎样解决“三农”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 西奥多"舒尔茨的一段话。这一段话出自舒尔茨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获 奖演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 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 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4、在回答关于中印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借用了印度古籍《奥义书》中的诗句: “愿我们 同受庇佑, 愿我们同受保护, 愿我们共同努力, 愿我们文化辉煌。 永远不要仇恨, 永远和平、 和平、和平! ” 2004 年 1、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 2、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3、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中提到的“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是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丘逢甲一生以台湾回归祖国

为志, 渴望祖国“山河终一统” 。 4、温家宝总理提到的钟理和先生,是台湾乡土文学奠基人之一,在台湾现代文学史上具有 重要地位。他在作品《原乡人》中提出的“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的 理想,至今激励着许多人为之奋斗。 5、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中提到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 出自《管子"形势解》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之一1、 温总理在今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说: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 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2、天下之大,民生为最。3、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履新感言:让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 于傲” 。4、 要在畏惧法规制度中历练自控能力。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 要常惧法纪之威, 主动学法纪, 知法纪,时刻视法规制度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 ,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胸襟对待自 己的一思一念,以“蝼蚁之穴,溃堤万里”的忧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如临深渊、如履 薄冰的谨慎对待自己的一举一动,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姿态对待百姓的困难疾苦,把执 行和维护法规制度内化为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不断增强自控能力,始终做一个 堂堂正正的人、清清白白的官。 5、 《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为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 曾觅食,肚中甚是饥饿。此时,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钓饵里有钩子,但终因难耐香饵的 诱惑,张嘴吞饵。之后作者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6、大学生当小学生教,小学生当大学生教,这是当今教育的显著问题。7、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8、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认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 ,他用三句词来 概括这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为第一种境界。 “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为第二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此为最高境界。以上的三种境界,不只是做诗的境界,做学问的境界,也是生 活的境界、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所以,做**也有三种境界。9、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 10、一纸中专学历,显现出无可替代的含金量;一纸中专学历,羞煞多少“权力文凭”( !《当 国家发改委主任以中专学历“出场”&hellip;&hellip;》 )11、 “恨屋及乌”“爱屋及乌” , 。12、建设法治政府有四条“底线”“底线”之一:政府行

为必须受法律约束; : “底线”之二: 政府不能成为利益相关者; “底线”之三:政府机构“抓权”欲望需克制; “底线”之四:政 府权力不能脱离监督。13、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曾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 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是对一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 干部的起码要求。 古语云: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是古人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它强 调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要求在那些看不见的和细小的事情上做到固本守节,清正谦 明。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慎独” ,非常值得提倡。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 胡锦涛发表的重要讲话中, 不仅对新一届国家机构工 作人员,提出了“四个坚持” ,即坚持民主法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清政 廉洁。而且在坚持清政廉洁问题上,胡主席代表新一届国家和政府领导人明确宣示:新一届 国家机构工作人员,肩负着人民赋予的重任,一定要响应时代的召唤、顺应人民的意愿,切 实做到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14、代表委员不仅要言之有“数” ,更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从而真正起到建 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实效。15、胡锦涛主席访美时,向耶鲁大学赠送了精心挑选的 567 种、1346 册中国图书。他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改革一直是渐进式的。17、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集&middot;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须做到“四耐” ——“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 胜其扰, 则耐劳为要; 与我辈者, 或以声气得利, 或以干请得荣, 则耐闲为要” &hellip;&hellip; 。 能耐冷,见胸怀;能耐苦,见操守;能耐劳,见精神;能耐闲,见风节。无论古今中外,居 官入仕者,倘能思之、鉴之,并身体力行,必能大受裨益,堂堂正正做官,光明磊落做人。18、只要我们的代表们在准备议案时都能做到“入乎其内” ,直接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问题; “出乎其外” ,站在一定高度,审视全局,俯下身来,踏踏实实地深入调研,提出具体 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由“议案大王”转向“精品大王” ,那代表议案的质量必定会不断 提高。19、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20、看病贵不贵,问问老百姓。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头痛感冒,一年挣的全花掉” ; ; “小病拖, 大病捱, 重病才往医院抬” ; “脱贫三五年, 一病回从前” ; “

一人得病, 几代受穷” ; “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hellip;&hellip;对于收入微薄的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来说,得 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民间顺口溜深刻揭露出了残酷现实。21、 在不少人看来, “代表”是干部的事,是领导的事,一个普通老百姓能代表谁呢?其 实, “代表”是一个既深刻又普遍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市民都代表着当地的 形象。你说话办事文明礼貌,言谈举止得体大方,待人接物诚恳热情,工作节奏快捷高效, 外地客人回去后就会说这个城市市民素质好,文明程度高。 “窥一斑而知全豹” ,说的正是这 个道理。22、需重典但不仅仅靠重典。23、 “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正政也。 ”24、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25、管理,就要一“管”二“理” 。 管者,拘束之意也,具有刚性,是一种硬约束。 理者,道理之谓也,具有柔性,是一种软约束。 (孟子在《告子上》中曾说过这样一句 话: “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 古之哲人朱熹曾讲: “凡天下之事,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且如一阴一阳能化万物。 ”管 与理的一“硬”一“软”正是如此: “两而后能化” ,化出行为规范,化出士气高涨。26、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 27、世上万物,各有所长,鸟儿因其翅膀而翱翔天空,鱼儿因其善水而遨游江河,它们依靠 自己独有的特长成为万物中的一员,在永恒的生存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28、令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而最终耗尽一个人精力的,却往往是他自己的贪欲。29、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盲人在夜晚行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 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 “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 说: “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 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3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31、 “打击犯罪,人人有责”“护林防火,人人有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打击盗版, , , , 人人有责” , “保护电力设施, 人人有责” 等等, 不胜枚举。 打击犯罪、 护林防火、 打击盗版、 保护电力设施等等,都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是这些职能部门应尽之责。他们没有理由将 这些责任转嫁出去,更没有权力将这些责任强加在普通民众的头上。32、君子检身,常若有过。33、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现在全国 各地的发展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上海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34、君子

朱元璋名言篇十
《温总理引用的名言名句》

温总理引用的名言名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的提问时,引述中国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受灾于洪水。在看望了灾民后,温家宝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004年3月4日,温家宝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治政思想。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同上时间,温家宝总理引用《管子〃形势解》中这两句古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形象注解。

行百里者半九十

语出《战国策》

温家宝在开场白中说,过去的两年我们是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走过来的。

人民是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这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迹。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语出《离骚》

在记者会上,温家宝以《离骚》名句明志,表示将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他说:‚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

他强调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语出刘禹锡《子刘子自传》

针对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傲慢‛的说法,温家宝以此回答,他感谢记者给他一个澄清真相的机会。

温家宝把事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他指出,中国政府代表团所做的大量工作是有目共睹的。‚在哥本哈根会议遇到困难,许多国家领导人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我坚持同各方斡旋,与各国共同努力,最终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他强调。

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语出《左传》

在谈到两岸关系时,温家宝说,我知道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

他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温家宝还提到元朝画家黄公望著名的《富春山居图》,现在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他说。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

语出王安石《飞来峰》

‚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把握两国关系。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以

后,中美关系有个良好的开端。‛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温家宝以此诗句表态。

他说,中美关系是我们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它不仅关系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一定意义上也超过两国的范围。

温家宝强调,中美建交3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角度来努力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2003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

谈面对困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谈工作风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谈两岸关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谈税费改革: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抒。

【2004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

谈今后工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分别出自毛泽东主席1935年2月在长征途中所写的词作《忆秦娥〃娄山关》和屈原的名作《离骚》。

谈存在困难: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谈两岸关系: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出自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丘逢甲

一生以台湾回归祖国为志,渴望祖国‚山河终一统‛。

谈中国发展: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出自《管子〃形势解》。

谈反腐败:不要犯胜利时骄傲起来、生活腐化的错误。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5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

谈未来: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

谈台湾问题: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这句古语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讲的是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

谈宏观调控:行百里者半九十。

谈三农问题:舒尔茨的一句话,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这一段话出自舒尔茨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获奖演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朱元璋名言》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朱元璋 朱元璋的名言 赵匡胤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朱元璋名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朱元璋名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874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