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入党申请书 > 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

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

2016-05-27 10:43: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共5篇)2000字入党思想汇报三(共四份,例年通用)敬爱的党组织:马克思曾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短短一句话中浓缩了前辈时贤对于党的未来深刻的思考,凝聚着祖国对于年青一代殷切的期望。身为有志于为国效力的青年预备党员们,我们应该“明确信仰,澄清目标;努力学...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供大家学习参考。

2000字入党思想汇报三(共四份,例年通用)
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一)

敬爱的党组织:

马克思曾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短短一句话中浓缩了前辈时贤对于党的未来深刻的思考,凝聚着祖国对于年青一代殷切的期望。身为有志于为国效力的青年预备党员们,我们应该“明确信仰,澄清目标;努力学习,全面成才;加强修养,优化素质;珍惜机会,勇于实践;磨练意志,戒骄戒躁。”古人有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现在时代发展迅速,知识的力量日益增大,知识“折旧”速度日益加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如果不博观约取、努力奋进,则必将被时代大潮所淘汰。学习才是我们杨帆起航的助力。在行动上,我们更是应该言行一致,珍惜机会,勇于实践,不断丰富社会阅历,防止出现志大才疏、脱离实际的倾向,毕竟如果没有一步步坚实的脚印,怎么可能到达千里?没有一滴滴的汗水,怎么可能获得秋天的硕果累累?没有一块块的砖石,怎么可能建成高楼大厦? 当今世界浮躁之风盛行,各种各样的思潮及物欲正侵入校园,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在大学生中也屡见不鲜。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坚定自身信仰,抵制这些错误思潮,脚踏实地地朝着青年领袖的目标前进。在思想上,我们必须时时学习马列主义,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服务人民作为最大的追求、把改造自己作为最大的要求;学习党风廉政纪律和最新文件纲领,知党纪、畏党纪,自觉加强自身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指导下不断提升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不断培养自身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党的感情;学习以杨善洲为代表的先进人物,竖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理想,始终保持***员的先进性!

【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

曾几何时,人们不在相互信任不再互相帮助,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各种利益关系,不再单纯简单透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到底在哪里?我们是否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有一颗真诚为他人服务的心?这个时代在呼唤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个时代在呼唤***人的节操。

小时候,我蹲在爷爷奶奶的膝前,在清凉的夏夜,看着他们抿一口清茶而后娓娓道来那沉淀在峥嵘岁月中的往事,小小的心中升腾起对中国***的无限向往。再长大些,学会了读书识字,开始念一些朗朗上口的诗词,毛主席的《长征》又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怎样一种信念使着这些普普通通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拿下了25000里的长征?那时候的我不解。

后来我才逐渐地了解这个政党,它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是人民的儿子,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党以人民为先。而且中国***是无产阶级政党,它的阶级基础、阶级属性决定了它的宗旨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谋利益。革命先辈们之所以那么努力那么艰辛地去改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归根到底是想要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一个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先的未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工厂党员更应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矜矜业业的工作,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为了尽快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而累倒在工作一线。郑培民立志“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恪守“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是享清福”的信条。任长霞坚守执法为民,忠于职守,用满腔热血实践了她“还老百姓公道,是人生最大

的追求”的诺言。吴天祥坚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左比,不右比,时刻用工厂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千遍万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他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主动攀穷亲戚,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为解决居民的户口,住房、小孩上学问题,四处奔走,被老百姓称为“活雷锋”。

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人民的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更需时时更新自身观念,时时提升自身能力,时时坚持“人民本位”。***主席在16号文件中更是指出,青年党员应该“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国如不国,家亦难家,无国则无家,立志当以国为先,“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人就是时代的缩影和化身,在青年人身上凝聚着一个国家最宝贵的梦想,青年人的未来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归根结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是我们前进的基石,理想是我们奋进的动力,坚持是我们的前行的脚印,党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不动的旗帜。

读苦难辉煌有感2000字
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二)

读苦难辉煌有感2000字

历经困难,走向辉煌

--读《苦难辉煌》有感

【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

鄂州项目姬瑞磊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本红书《苦难辉煌》,一本描述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的红色书籍。《苦难辉煌》的作者是国防大学的金一南教授、博导,该书是金将军在阅读500余本参考书目基础上,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 ,历时15年时间完成的鸿篇巨制。是第一本把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赏阅的历史图书。该书是中国共产党90周年党庆&辛亥革命100周年庆献礼书籍,根据该书改编成了12集历史文献纪录片,是2010&2011年畅销书籍,同时是中宣部、中组部向全体党员干部重点推荐图书。我与这本书是怎么认识的?这是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七一表彰'我被评为校'十佳党旗领航手'的奖品,当时我也曾疑惑过介绍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书这么多,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一本呢?带着这种疑惑,我先后阅读了这本书有3遍。

苦难辉煌一书全书16章,710页,51.1万余字,很厚的一本书,这不像报刊、杂志,短时间内能够看完。读这本书可以根据我们的兴趣、时间、精力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或选读、或泛读、或精读。不管以哪种方式阅读,相信你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这是全书围绕的一个主旨,这也是人人都想破解的一道中国近代之谜,汪精卫分析了五条理由,蒋介石找过五条理由,但是他们终生也没有能明白。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者只有毛泽东,毛主席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做了具体的论述。【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

一九二七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走出了8位元帅,6位大将,他们或直接参与,或暗中协助,或受此影响走向了革命的道路。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保留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火种,朱总司令在天心圩整编的800人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重要基础,更是我军建军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昌起义又是成功的。

从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到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的8年时间里,国民党对工农红军进行了'五次围剿',国军每次人数都数倍于红军,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红军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领导下,均取得了胜利。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前,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以阵地战代替了游击战,结果红军伤亡惨重,中央红军被迫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壮举。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你可以忘却长征途中的诸多艰难困苦,但是有一点你很难忘怀,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不屈不挠的工农红军,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解放事业,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开国元勋有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呕心沥血,九死一生。而他们的对手,蒋介石的黄埔党军也有八大金刚,这些人手上大多沾有共产党人的鲜血。何应钦:蒋介石的'左膀',人称'蒋何',多次围剿红军的实际指挥者 ;钱大钧:对南昌起义部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顾祝同:长征途中追着红军打的薛岳、吴奇伟、周浑元都是他的部下,皖南事变的指挥者;刘峙:中山舰事件的操刀者,'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的刽子手;陈继承:围剿鄂豫皖根据地的主攻手;陈诚:蒋之'右臂',人称'蒋陈',

武汉麻将中的癞子,蒋介石的救火队长 ;蒋鼎文:平息'闽变'的指挥者,带兵攻下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张治中:重庆谈判蒋介石的首席代表,谈判桌上攻势凌人,寸步不让。 讲述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光辉事迹的书籍有很多,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那些过早陨落的将星们我们了解的并不算太多。在这里撷取本书写到的几位令人印象深刻而又让人扼腕叹息的红军早期杰出将领。寻淮洲:人们都说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是林彪,25岁担任红一军团长,其实最年轻的军团长是寻淮洲,22岁便担任红七军团长,谭家桥战场陨落时年仅24岁。王尔琢 :红军早期杰出将领之一,25岁不幸死于叛徒袁崇全的子弹,毛主席挽联'留却重任谁承受'. 黄公略:红三军军长,与林彪的红四军、彭德怀的红五军并称红军三大主力,在'第三次反围剿'中不幸遭敌机扫射牺牲,年仅33岁 .伍中豪:毛泽东第一爱将,红12军军长,遭地主武装袭击牺牲,年仅25岁。聂荣臻、叶剑英元帅曾做过如此评价:'伍中豪如果不牺牲,一定是和林彪平起平坐的元帅,毛主席也绝对不会如此器重林彪,更不会让他当自己的接班人。'刘畴西:红十军团长,独臂将军,在多次'反围剿'作战中屡立战功,兵败怀玉山,与方志敏一起被俘,38岁在南昌英勇就义。邓萍:红军著名将领,红三军团参谋长,遵义战役观察敌情时不幸被冷弹击中头部,英年早殁,年仅27岁。

与这些英雄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形色各异的大叛徒,红军第一叛徒孔荷宠,红军第一叛将龚楚,大分裂者张国焘,枪杀项英的贴身警卫刘厚总,杀害瞿秋白的宋希濂等等,这些叛徒的叛变对共产党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伤害。

最后,谈一下读此书的一点>心得体会。《苦难辉煌》一书只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一个历史阶段,有它的局限性,但也有它的时代性。该书看似写历史,实则写今天,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在这里引用习总书记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几句话: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历史是厚重的,未来是光明的。最后,祝福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的总包公司、祝福我们日新月异的中南院公司、祝福我们日益繁荣强盛的伟大祖国能够在新的时代排除万难,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毛概课感悟2000
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三)

观《毛泽东传》有感

如果有人很严肃的问我对毛泽东的评价,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是比较合适的,一是我本身对毛泽东的认识有限;二是社会上对其的评价似乎也及其的不统一。为了能更好的解读历史伟人,便于在大脑中对其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我在校图书馆借到了由英国迪克·威尔逊著的《毛泽东传》,仔细阅读后,感慨颇深啊。

若在之前谈谈对毛泽东的了解,可能我会说,毛泽东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伟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也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为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之一。但现在我可能看到的不只是他的贡献了,更多的是认识了他生活中的状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读后感,那就是:伟人之所以成其为伟人,不仅是可以作出与日月同辉的对国家的贡献,也可以犯下严重的无人能比拟的错误。

正因为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巨大,带来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都是无人能及的。毛泽东的一生,特别是前半生,是不断战斗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岁月,后半生,则是不断斗争,逐渐地偏离历史规律并逐渐从错误走向错误的黯淡时光。他的前半生尽管有着几起几浮的挫折,但总体是辉煌的;他的后半生尽管有着亿万人景仰的无上威仪,像神那样被人崇拜,但实际是孤独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自己在临终前断断续续地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争并把他赶到台湾,二是发动文化大革命,但结果还不知道。

当然, 对于伟人,我们大多只能从他们光辉的事迹中瞻仰他们,缅怀他们。然而,伟人最初也只是普通的人,是他们独特的经历,深刻的思想,大胆的实践使得他们逐步铸炼出优秀的品质而成就伟人的。全书前段主要讲了毛泽东少年时代和他不平凡的求知过程,特别是对他的“为何求知”写得很真实和生动。在他求学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前夜,当时的毛泽东就已表现出了对封建主义的痛恶,对旧习俗的反抗。他没有因为邻居的嘲笑就放弃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在求学时候也没有因为自己年龄过大,没学过算术和地理,字也不好,而退缩并放弃自己的理想。从小毛泽东就表现出他是一位对理想执着的人,并且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把这种执着表现在了对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有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

在求学的过程中,毛泽东一直都很有主见,独立而勇敢的坚持自己的道路。没有因为父亲的不认同,同学的嘲笑,环境的恶劣而退缩,他总是在一番认真思考后做出正确的决定。他是一个多么有主见、有魄力的人!想到自己,我觉得有的时候我很容易被别人说服,而没有去认真思考一番再做决定。我想但凡一个有成就的人,就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目标,而我,在这方面还欠缺一些,如果要有所成就,还是要思考后再认真做决定,而不是随大流。

在他求知过程中,有一个人对毛泽东早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就是杨昌济。可以说他为毛泽东以后以为国为民为己任开启了启蒙思想。现在社会,我们往往夸大自己的努力,觉得自己是很重要的,自我且自私,而漠视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当今的社会节奏快,效率至上,这也往往导致我们只关心结果,对于过程中帮助自己,或者对自己有影响的人一般都很忽视。其实,不管我们成就如何,光靠自己是不够的,良师益友的作用是深刻的,我们对他人应有感恩的心。

【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

我们不难看到毛泽东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感悟很深的是毛泽东前半生为理想、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前进途中,他探究、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人的预言,使中国更快摆脱了三座大山和苦难的生活,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他几起几落,无论多么的艰难,可是他,都不曾退出这支救国救民的队伍,不曾因为某些外部力量而改变自己的立场,放弃自己的信念。 读罢全书,我们看到,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

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说到底,毛泽东毕竟功大于过,“没有他,我们将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他,我们就不会那么快脱离苦海,没有他,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历史地认识他,认识伟人,我们这个民族就会多一些理智,多一些克制,少一些激情,少一些狂热。

吕飞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长征读后感2000字
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四)

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开始了红色书籍学习的热潮。自己也在此之间看了一本王树增的<长征>。从这本书了自己了解了很多关于长征的事迹。

红军在1934年开始的长征,它对人类历史进程具有着巨大的影响,为新中国的诞生扎下了基础。长征读后感2000字。阅读长征,重新走上长征路,走过那千山万水,感受那风霜雪雨,去认识中国工农红军中杰出的共产党人和行进在这支队伍中的伟大红军士兵。

长征十分伟大,一组数字表明了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15个省份,转战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阅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的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迹罕至的湿地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的国土面积相等。不久这样,在漫长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和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自世界近代文明的潮流猛烈地冲击了这个东方大国之后,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赤贫的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的产业工人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世间可以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于是,当那面画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第一次知道了知道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他们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只是一根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

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从<长征>中我看到了红军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勇于牺牲的精神,看到信念的伟大指引力,看到共产主义理想的五彩光芒,觉得作为发展对象抑或预备党员的我们应该时刻反思一下自己,我们做的足够好吗?我们是否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敢于牺牲自己的勇敢?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抱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这些精神,牢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胜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读到里面的一些细节时,自己收获颇多。山城堡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的决死一战,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在读到最后一战胜利时,自己内心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欢呼雀跃了一阵。知道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是用无数勇士的鲜血换来的,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踏上长征之旅,最火也终于获得了革命的火种,播下了革命的精神。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山城堡集会,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三个方面军的官兵第一次相聚在一起。红军战士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不过长征结束后,战士们的使命并没有随之结束,前面还有更大的民族使命等着他们去完成,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说:“三大红军主力西北大会师,到山城堡战斗结束了长征。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我们要在陕甘苏区站稳脚跟,迎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看了这个细节“山城堡战斗结束后,红军炊事员朱家胜挑着担子跟着部队往陕北走,因为战友牺牲了,他一个人担着的东西太多,渐渐落在了队伍的最后。夜色沉寂,雪落无声。朱家胜踩着战友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一直向前。天边出现了一抹淡红色的光亮,朱家胜看见了向他跑来的红军。红军接过了他肩上的担子,扑打着他身上的雪花,往他手里塞了个热乎乎的洋芋。一位红军干部从背包里翻出一个蓝布小包,拿出里面的针线对他说:‘同志,到家了,补补吧。’红军干部一针一针地缝补朱家胜那件破得很难再补的衣服,那是他自一九三四年十二月离开根据地就一直穿在身上的一件单衣。”自己的眼睛也慢慢湿润起来,变得模糊起来,为这样可亲可敬的红军和红军干部所鼓舞。想到长征途中无数个像朱家胜这样的战士,他们没有时间为死去的战士默哀,更没有时间让他们从悲伤中缓过来。他们有的只是前赴后继,担起死去战士的担子继续前行。但最后朱家胜形单影只挑着担子迎着风雪在夜色中前行,那是一个多么悲壮凄凉的背影,看了让人心酸,但更多的是鼓舞和感动。

从<长征>的一幕幕中自己了解了当时的很多事迹,但里面的精神是自己医生也学不完的,我觉得自己今后是应该花点时间向这些可爱可敬的战士学习,反思自己,这样我们才会偶进步,才会不断成长。

长征故事读后感
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五)

[篇一:读<长征的故事>有感_500字]

二万五千里!这段惊心动魄的路程。见证了多少战士的生离死别,见证了多少人民的悲欢离合呀!这途中惊险不断,但是一一被战士们克服了。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

<长征的故事>一书中,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虽然,他们或不是名留青史,或不是大名鼎鼎。长征故事读后感。但是,他们为长征做出的一切,是功不可没的!在面对险峻的腊子口的时候,战斗指挥员们也束手无策了。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着办法的时候,一位叫李小猴的小红军出现了。他自告奋勇,担起了引路的工作。是他,在峭壁上钩住了一条绳子,得以让后面的人上去。当他回到这个山坳时,大家激动不已。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平平常常的小孩子,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

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具备的。而是需要经过持久的刻苦磨炼,才能逐步形成。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好: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都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我们青少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许多国家对我们国家虎视眈眈,想把我们挤兑下去,害怕我们的强大,甚至有些地方想搞分裂,搞独立。在他们进行这种丑恶行经的同时,我们更要勇敢面对。以极大的信心和毅力来面对挑战。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一般不可分割。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用长征精神充实自己。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国防,提高国家的实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显示中国的世界地位,让世界人看看中国的强大,不让外敌有机可乘。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于祖国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篇六: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本书由美人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1908、11——1993、5)撰写,他在二战时期和<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同在苏联担任战地记者,在与斯诺的交往中,索尔兹伯里坚定了撰写这部史诗的决心。1984年3月到6月,索尔兹伯里得了到中国官方批准后来到中国,开始从事研究和搜集有关长征的的资料,并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沿红军的长征路线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访,这本书也许是第一部由外国人撰写的全面、系统描写长征的经典著述。

“一九三四年中国革命的长征却不是什么象征,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1934年10月16日,中共苏维埃中央红军从瑞金开拔,这一行动极为机密,除了最高决策者,绝大多数红军指战员只是在最后才得到消息,事实上许多红军战士并不知道他们在进行一场战略转移(撤退行动对基层士兵是严格保密的),而最高领导人对于红军未来的去向也没有明确的方向……长征开始前,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红军损失了六万人,其中损失最惨重的是1934年4月11日至28日的广昌战役,四千人阵亡,两万人受伤,通向红都瑞金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落入了国民党手中……

红军在长征中所要面对的难困主要有三方面:蒋介石的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军阀部队的围追堵截,同大自然的史诗般的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残酷无情的政治斗争。(第三个困难也许是最关键的。)

长征开始时,八万六千多人从江西出发,林彪指挥的一军团和彭德怀指挥的三军团担任前卫,五军团(由宁都起义的原国民党二十六军部队组成,这是一方面军中最守纪律、最忠诚的部队。)担任后卫,当中是由新兵组成的第九军团、第八军团和中央纵队(中央领导人就在其中)、运输部队。战略转移的初期就像一场大搬家,大量的档案文件、印刷机、造币机和武器铸造磨具都被带在路上,挑夫承载的机器的重量大大超过了人的负荷,在崎岖的道路上每天还要行走几十公里,这种沉重的负担和远离家乡的前景导致了大量的逃亡,中央红军的行动也因此而非常迟缓,这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5日到12月3日)是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第一场大战,战役过后八万红军部队只剩三万人。惨重的军事失败造成了广大红军指战员对李德、博古等人的不满,毛泽东通过采取一切可能的政治计谋即将重新取得他对中央红军的领导权。

全世界和中国广大地区的人们对长征所知甚少,国统区的新闻报道通常不是失实就是消息严重滞后,蒋介石的情报工作也是失败的,他甚至认为他与之作战的仍然是朱毛领导的红军。实际上,红军和江西苏维埃政府早已被莫斯科共产国际的“布尔什维克”们(中共党内“苏联派”,为苏联利益服务的政治团体)掌控,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领导着红军,而毛泽东已经在政治斗争中失势了,他的朋友和亲信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和排挤。

在1935年1月1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而之前曾召开了鲜为人知的“黎平会议”,已在实质上重新恢复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上莫斯科的军事顾问李德仅仅列席会议,毛泽东重新掌权后,便一直担任最高领导人的职位,直到最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袖,中国革命的历史走向从这一刻起便无可挽回的注定了。

红军进入了贫困的贵州,在这个中国当时最绝望的省份,蒋介石布置了四十万军队企图彻底消灭红军。但是他的对手毛泽东不愧为一个军事奇才,毛充满想象力,灵活机动,大胆果决的战略决策有效地误导和牵制了蒋介石的指挥,虽然在贵州境内东西南北的大规模运动使得意志顽强的红军部队都疲惫不堪了,然而,红军最后还是突破了重重包围,从贵州进入了四川地区。红军的胜利突围似乎可以归结为三个因素:毛泽东古典主义式的军事奇谋,蒋介石和军阀部队的矛盾,红军成功的政治宣传和政策方针。值得注意的是,红军所到之处基本上都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和帮助,当时所有的中国军阀部队都不能像红军那样维护贫苦无告的中国农民(相比苏俄革命时期的红军,中共的部队更加体谅和保护贫农的利益),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代表了农民对土地制度不满而引起的一种反抗,是饥饿和对土地所有者的仇恨,支持着成千上万的农民进行着英勇的长征。

长征本身是一场灾难,是对人类生存极限的考验,大多数经历过长征并且幸存下来的红军回忆长征时无疑会感到那是一场苦涩而艰辛的经历。那些来自南方产粮区的人们没有见过白雪皑皑的大雪山和荒芜人烟的大草地。寒冷和疲劳消耗着人们的体能,失去知觉的人倒下后便再也站不起来了,一个不小心就会跌入万丈深渊或是在沼泽中消失。缺乏食物补给和野外生存技能导致饥饿的人们煮烧皮带或者在别人的粪便中收集有限的粮食,这是所有中国人都会感到不适的无人区,而有时出于救人和决策者的需要,有些人还要反复几次地经历这些死地。千万不要轻易地赞扬人们的坚强精神,灾难就是灾难,这是大自然对人的折磨。

1935年6月25日,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在川北会师了,毛泽东和张国焘在热烈、友好的气氛里再度聚首了。“但是在骨子里——而且就在浅浅的表皮下——流淌着另外一股潮流:怨恨、敌意、猜疑。”毛和张都曾有过毫不留情地清除异己分子的传统,这两个人在政策、性格和权力的看法上又有着相当程度的不同。临时勉强调和的左路军和右路军北上了。但是政治分歧还是发生了,红军内部几乎进行了一场内战,最终,张国焘主导的左路军和右路军的四方面军部队还是南下四川了,而右路军的一方面军主力最终成功北上,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了陕北吴起镇。一年以后,张国焘率领的四方面军残部和贺龙率领的二方面军也来到了陕北同中央红军会师。

当毛泽东在瓦窑堡的新窑洞里兴致盎然地写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时,中央红军(一方面)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结束了,开始时有八万六千人的长征部队,再加上沿途不断招募的新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六千余人(留在江西的共产党员、红军战士和广大群众则淹没在国民党部队残酷镇压的血泊中)。当然,走到最后并且幸存下来的人是革命意志最坚定,战斗力最顽强的人,他们是精锐中的精锐,主力中的主力。但是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在今后十三年残酷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这些久经考验的人还要为了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新中国而浴血奋斗。

然而,历史似乎总是令人感到悲观的……

1959年6月,毛泽东在庐山上“冷眼向洋看世界”。

“冷眼……,革命英雄们的这次聚会,看来并没有多少诗意可言”。自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经济运动失败后,反“右派”的斗争开始了,毛和他的助手江青、林彪等利益集团开始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里整斗长征时期的老英雄们了:彭德怀、洛甫、刘英、王稼祥、朱仲丽、贺龙、薛明、肖克、李先念、杨成武、杨尚昆、朱德、胡耀邦、陈毅、刘少奇……当然血水浸染的死亡名单不只包括中央领导人和他们的家人,中国所有的社会精英和无辜百姓都受到了致命的冲击。社会道德沦丧了,一个民族在文化上以惊人的方式迅速退化,动物精神充斥在所有人身上。革命是一头怪兽,当它由无数血肉喂养长大后,永不餍足的怪物就开始张开血盆大口吞噬自己的组成部分了……同样一个领导人,曾经努力使中国进入现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信念,如今变成了使中国成为无政府状态的国家,一切现有的成果和未来的希望似乎将被彻底埋葬了。“有限的权力导致有限的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无限的腐败。”极少数人的乌托邦最终成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噩梦和灾难。

本书脱稿于1985年,时值邓小平掌权后的经济改革时期,作者当时显然乐观地看待中国的改革和新的方向,他对邓小平及其支持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关热词搜索:红军长征感悟 感悟长征精神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长征的感悟2000"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rudangshenqingshu/4341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