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说 > 聘妻说说

聘妻说说

2016-01-23 11:30:2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聘妻说说篇一《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2》 ...

聘妻说说篇一
《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2》

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基础题(每题 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看觑(qù) 窥伺(cì) 蟊贼(máo) 湛湛青天(zhàn)

B、涔涔(cãn) 亲戚(qī) 缜密(zhěn) 鳏寡孤独(guān)

C、戕害(qiāng) 纶巾(guān) 尸骸(hái) 繁文缛节(rù)

D、揩干(jiē) 亢旱(kàn) 埋怨(mán) 还酹江月(lâ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嗟怨 篡夺 枭雄 前合后偃

B、错勘 珠玑 凝噎 引亢高歌

C、樯橹 料峭 堪脍 小乔初嫁

D、罪愆 盗跖 昧心 暮霭沉沉

3、下列划线字词在文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戕害(杀害、残害) 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还酹江月(把酒洒在地上,以示凭吊) 经年(年复一年)

B、舞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这次第(光景、状况) 蟊贼(吃禾苗根、节的害虫。 怎生了得(怎么包含得了)

在文中指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

C、断鸿(失群的孤雁) 一尊还酹(同“樽”,酒杯) 净(元杂剧中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角色) 仙吕(元杂剧的宫调名) 采茶歌(曲牌名)

D、三秋(秋季) 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月一十五(每月初一、十五) 孟浪(鲁莽草率)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4-6题: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①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②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③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④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⑤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⑥

……

鲁侍萍: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 (自语)⑦ 哦,天啊,我觉得我像在做梦。⑧

4. 对语段中标明②④的周朴园的两次问话反映的心理活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肯定是来找她的女儿四凤的。

B. 她也许是无意找来的,但必须早点打发她离开。

C. 她此来必有目的,一定是来敲诈我的。

D. 我得先把她镇住,取得主动权。

5. 选出对标明③⑤的两句话的表达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

A. 她认为三十年来受的苦是命中注定的,同时也说明了她对不公平的世道的愤怒和不满。

B. 这表现了她的宿命论思想和性格的软弱无能,只能以责怪自己来解释自己所受的苦。

C. 这是她从根本上对不公平世道的坚决斗争。

D. 说明她不能理解三十年来受的苦到底是谁造成的,只好认为是命运安排的。

6. 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前,处处表现出不忘旧情,而一旦认出,态度陡变。对这种陡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周朴园对鲁侍萍从来就没有一点真情,他保留旧家具之类的表现,全是一种伪装。侍萍到来后,他的本质才完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B. 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一段旧情,因此他对侍萍有一点怀念,对自己年轻时所做的伤天害理的事,也有过内疚。但这种怀念和内疚都是以侍萍已死为前提的。侍萍一出现,他意识到将危及自己的名誉地位,态度便突然变化,这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性格复杂的一面。

C. 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过一段旧情,但侍萍出现后,他发现她再也没有年轻时那么漂亮和可爱,况且今天相认会危及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他态度的陡变,是这个资本家自私、虚伪、狠毒的本性的彻底暴露。

D. 周朴园从来没有真心爱过侍萍,他的所谓不忘旧情的做法,是表明他的慈善,富有人情味的伪装,一旦与侍萍相逢,他虚伪的本性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二.默写与填空:默写填空: (12×1=12,0.5*10=5,共计,17分)

7.(一)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 ,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 。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 ? ⑤ ,水随天去秋无际。

⑥、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

(二) ①、[正宫][端正好]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怨。

[正宫]是 ,[端正好]是 ,这一段文字出自课文 ,作者是 (朝代)的 。

②、 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③宋词又叫 或 。依照风格一般分为 与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张瑾,字去瑕,江南江都人。康熙二年举人。十九年,授云南昆明知县。时吴三桂初平,故军卫田隶籓府者,徵租量丰歉收之,事平沿为额1,民不能供。又军兴后官司府署器用皆里下供应,而取给于县,故昆明之徭,尤重於赋。瑾请于大吏,奏减其赋,不可;乃疆画荒地,招流亡,给牛种,薄其征以济军卫之赋。一年垦田千三百馀亩,三年得万余亩。又均其徭,里蠹无科派,奸民无包收,诸侵渔弊皆绝。民旧供县公费日十金,瑾曰:“吾食禄于君,不食佣于民。”革之。总督曰:“陈仲子2之廉,能理剧3乎?”又问:“今家几何人?”对曰:“子一,客与仆各二。” 瞷之,信,皆惊异。自公费除而上之取给者亦减。

昆明池受四山之水,夏秋暴涨,怒流入闸河。沙石壅塞,水乃溢。浸濒池田,岁劳民力浚之。晋宁州境毗于昆明,受东南诸箐4之水,旧迹有河道入江,上官议凿之以通闸河。瑾按地势为图白之曰:“闸河独受昆明之水,已不能吐纳,沙石旁溢为害,岂可更受晋宁水乎?且其地高若建瓴,沙石荦确尤甚,殆不可治。”台司持之坚,则指图争曰:“高下在目,何忍陷民於死!”总督范承勋曰:“令言是也。”议遂寝。

县有止善、春登、利城诸里田,坳垤错出,不旱则潦。瑾廉得旁近有白沙、马袅、清水三河,可资蓄泄,年久湮塞,率民濬治。三月河复,田以常稔。大小东门外旧皆市,兵后为墟,盗贼窟其中。为创造室庐,以居流亡,移城中骡、马、羊诸市实之。货廛牧场相比,盗遂绝迹。安阜园者,故籓囿也,请耕之以食孤贫废疾而无告者。

是时上官多贤者,每倚信瑾。兵备道欲以流民所垦田牧马,求之期年,不与,久亦称其直。将军仆杀人,按察使置酒为请,阳诺之,退而正其罪。巡抚仆子谋夺士人聘妻,即县庭令士人行合卺礼,判曰:“法不得娶有夫之妇,妇乘我舆,婿乘我马,役送之归,有夺者治其罪。”时人作歌诗以传之。初至,滞狱以百数,断讫皆当。后一省疑狱辄付瑾治,屡有平反。居三年,病卒。士民图其像藏之,请祀名宦祠。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三》)

注:1额:定额,规定的数目。2陈仲子:战国著名思想家、隐士。反对骄奢淫逸,提倡廉洁自律,整顿世风,纯洁社会。3剧:厉害,严重。此指难以治理之处。4 (qing):树木丛生的山谷。5荦确:沙石大而多。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均其徭,里蠹无科派 科:摊派。

B.沙石荦确尤甚,殆不可治 殆:危险。

C.货廛牧场相比,盗遂绝迹 比:邻近。

D.后一省疑狱辄付瑾治 辄:总是。

9.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能表明张瑾“爱民”和“公正”的一组是

A. 乃疆画荒地,招流亡,给牛种 初至,滞狱以百数,断讫皆当

B. 岁劳民力浚之 求之期年,不与

C. 三月河复,田以常稔 请耕之以食孤贫废疾而无告者

D. 上官多贤者,每倚信瑾 士民图其像藏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十九年,张瑾任昆明知县时,该县赋税很重,经他请求,上司减免了部分赋税,他又招募流民开垦了大量荒地,增加粮食生产,从而减轻了人民负担。

B.昆明湖水夏秋季节暴涨,流入闸河,常引发水灾,淹没农田。上级官吏想开凿沟渠,把晋宁州的河水引入闸河。张瑾坚决反对,据理力争,取得胜利。

C.张瑾率领百姓疏浚白沙、马裊。清水三河,消除了水灾隐患,使两岸庄稼常获丰收。又在昆明城东门外修房盖屋,安顿流民,并把牲畜交易市场移置于此处。

D.兵备道要用流民开垦的田地来牧马,张瑾一直不答应。巡抚仆人的儿子阴谋霸占某士人已经下过聘礼的未婚妻,他就为士人办了婚礼并护送回家。

四、(14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军卫田隶籓府者,徵租量丰歉收之,事平沿为额,民不能供。 (4分)

(2)将军仆杀人,按察使置酒为请,阳诺之,退而正其罪。 (4分)

12.阅读下面的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浣溪纱

②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荼香,当时只道是导常。

【注】①写作此词时其妻子卢氏已早逝。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上阕是如何刻画出思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认为此词“纳兰之思,尽化于一句”,请指出这句词并简要说说理由。(3分)

五,各类文本阅读: 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叶 朗

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

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世界上的民众都是我的亲兄弟,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同伴)程颐说:“人与天地一物也。”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朱熹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这样的话很多。这些话都是说,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和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意识相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物之生意”。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又说:“观天地生物气象.”周孰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意”是“我”与万物所共有的。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程颢养鱼,时时观之,说:“欲观万物自得意。”他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浑然与物同体”,得到一种快乐。这是“仁者”的“乐”。

这种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和观天地万物“生意”的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有鲜明的体现。

中国古代画家最强调要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生意”。明代画家董其昌说,画家多长寿,原因就在他们“眼前无非生机”。宋代董迪在《广川画跋》中强调画家赋形出象必须“发于生意,得之自然”。清代王概的《画鱼诀》说:“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像。”“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中国画家从来不画死鱼、死鸟,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态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如此。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聊斋志异》的诗意,就是人与万物一体的诗意。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幻化成美丽的少女,并与人产生爱情。蒲松龄创造的这些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也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这种体现当今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把它们发掘出来,加以新的阐释,并把它们放在显眼的位置,使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和交流,这将大大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的沟通和互相认同,大大有助于构建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格局,对于实现人类的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选自《新华月报》2008年第1期(有删改)


聘妻说说相关热词搜索:聘妻广告词 qq聘妻广告词 找对象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聘妻说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聘妻说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oshuo/16591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