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说 > 哲学的说说

哲学的说说

2016-02-23 11:33:0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哲学的说说篇一《说说我的人生关》 感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哲学的说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哲学的说说篇一
《说说我的人生关》

感悟人生 多少次又多少次,回忆把生活划成一个圈,而我们在原地转了无数次,无法解脱。总是希望回到最初相识的地点,如果能够再一次选择的话,以为可以爱得更单纯。

可是人生往往不会如此,你期望的越高,失望就越大。

我的人生不希望如此。。。。。。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痛苦,对于痛苦,有的人会淡然而过,有的人会困在其中。人生在世,要的只有快乐!一切看淡了,心也就不累了。万事不要强求,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困扰,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只会让自己不开心。钱多钱少,够用就好;有爱无爱,开心就好!

工作没有十全十美,尽心就好;生活没有十全十美,简单就好;恋人没有十全十美,贴心就好;朋友没有十全十美,真诚就好;爱人没有十全十美,真心就好;亲人没有十全十美,和睦就好;快乐没有十全十美,幸福就好;幸福没有十全十美,知足就好;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快乐就好。

哲学的说说篇二
《说说认识论》

说说我们的认识论

花间挹香

最近看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已经放手20年之久的哲学问题又重新浮现了出来。感觉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并不像所呈现的那样明白,疑点很多。比如认识论,它在我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着看似坚实的立足点和严密的论证。但是经过仔细的分析,就能发现很多漏洞和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下面就说说我粗浅的看法:

一、“实践”概念的分析

在我们的认识论体系中,有很多成对的概念,物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感性与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等等,但基本的概念是“实践”与“认识”这一对,在坚持实践物质性的基础上构建能动反映论和一元论的真理观。问题恰恰就在“实践”概念上,在“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上。为在认识论中坚持走唯物主义路线,我们必须把“实践”看成是“客观物质”的;为避免机械反映论,我们又不得不把“实践”搞成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实践”概念的组成要素,看看它是不是“客观物质的”吗?

我们承认,“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同时也认为实践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暂时撇开实践的目的性不谈,似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物质客观性好理解一些(其实也不然),但对于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客观性,就没那么好理解了。我们曾始终强调,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不同的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农民阶级与封

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贯穿阶级社会历史整个进程。根据这一基本点,我们必然会得出“实践的阶级性”这一结论。实践的社会性,来源于实践主体的社会性;而实践主体的阶级性,则决定了实践的阶级性。承认实践主体的阶级性,显然不能不承认实践的阶级性。这一论点在我们的认识论中是始终没有给予应有重视的,但又是它内含的一个必然结论。这一观点表面上似乎不影响“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因为社会主体的阶级性源自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客观性。其实不然,“实践”的阶级性,定然会使它在认识论中的首要地位产生动摇,并必将扰乱整个认识论体系的“安宁与祥和”。这是一个不祥的发现,具有阶级性的“实践”怎么能够充当认识论的基础?怎么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不同阶级的实践主体对真理出现不同的评价时,谁说的才是正确的?是无产阶级的“实践”还是资产阶级的“实践”更靠谱?难道是因为无产阶级比资产阶级更优越,它的“实践”才更接近于真理吗?总之,“实践”的阶级性是个极不安定的因素,它虽然能够说明认识的社会历史性,它的“客观物质性”大概也没有问题,但是要把它作为决定认识真理性的“价值中立”的客观基础,显然是由问题的。这一点我们将会在认识论命题的深入分析具体考察。这是其一。

其二,观察渗透理论、实践渗透认识,也必然影响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当代科学哲学证明,作为认识起点的观察不是从“白板”开始的,观察渗透理论,任何观察都有理论负载。“对X的观察是由关于X的先行知识规定的”;原因和结果的联接是理论使然的,只有依赖理论模式,隐藏在“原因X”和”结果Y“之后的概念才是可理解的。外行必须

先学物理学家之所学,而后才能见物理学家之所见。“婴儿和外行能够看——他们并不是瞎子,但他们都不能见物理学家之所见。对于物理学家之所见而言,他们就是瞎子”(汉森《发现的模式》)。理论渗透是针对中性观察语言学说而提出的,就我们认识论的“实践”而言,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人类的所有实践活动,都渗透着理论,理论不仅规定着实践活动的方向,而且也影响着对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价。没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可能就不会有文化大革命的实践;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不会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理论渗透实践,对古代社会也一样。皇帝君临天下的实践,渗透着君权神授的观念;中世纪对异端的镇压活动,渗透着基督教神学思想。连古代中国的农民起义,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旗号。从这些明显的事例中,我们能看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吗?我能把“实践”作为价值中立的首要基础吗?把“社会实践”想的太好,必定会忽略残害社会的活动。以此为立足点的认识论,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偏颇。

第三、我们的认识论由于强调“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并将“实践”置于“首要的优先地位”,这样就不能在它下面再搞基础了,必然的结果就是——把“社会实践”的评价及合理性等等重大问题,在我们的认识论中被遮蔽了。从古至今的重大社会历史活动,我们该如何去进行评价?我们当代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举措和政策,其近前效果和长远影响如何评价?这些问题显然在我们的认识论体系中没有丝毫帮助。这也涉及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及合理性问题都没有解决,“实践”真理标准问题根本就不可能解决。认

识的合理性,始终与实践的合理性密切相关。社会实践有多重多样的形式,有正当的社会实践,也有非正当的社会实践。我们不能因为要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就把社会活动的所有优点赋予“实践”,而把非正当甚至邪恶的实践活动在抽象之中剥离和忽略掉。这样建立起来的认识论,即使能够解释和论证很多认识活动,也必然存在着致命的弱点,经不住深刻的分析和人类认识史的考验。

二、认识论命题的分析

我们认识论中有很多命题,这些命题通过很认真、很辩证的论证。构成了一个看似严密的体系。对于初学者和一般接触者来说,都会被其严密的论证所折服,很难看出其漏洞和存在问题。现在我们把在概念分析中发现的问题置入其论证体系,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吗?

在我们的认识论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这是唯物反映论的应有之义。感性知识来源于观察,早期人类知识的产生围绕日常生产生活而展开,这是常识。但是十八世纪经验主义早就得出结论,从感觉观察无法直接产生普遍性命题。牛顿物理学体系建立以后科学在其他领域的急速扩展,都是在应用牛顿力学框架拓展的结果。数学的发展更是遵循自身概念演绎的产物,很多实际应用是在几百年后才被发现的。基本相同的古代早期社会实践,为什么只有希腊的欧几里得提出了几何学体系,而其他国家的实践则没有?同样经历过封建王朝的社会实践,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在古代中国产生?欧洲中世纪的实践,为何种认识做了基础?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的实践,又为何种

认识和知识做了基础?让“实践”的含义过于宽泛,必然会使其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领域;让“实践”过于抽象,又会隐藏其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多常识初看很是那么回事,细看就是另一回事。我们的认识论似乎对人类认识阔步前进的一面看的比较多,而忽视了人类认识停滞不前等反例的一面。对这些问题,我感觉还是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解释的比较清楚。这也再次证明了一点:没有科学史的认识论是空洞的认识论。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吗?

我们认识论的第二命题——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咋一看,好像非常合乎常理。人类知识是积累的,认识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再加上认识工具加快更新,这一命题应该没有问题。从近代科学史的大周期看,科学确实处于加速发展趋势。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实践,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实践,都很重视科学技术。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从人类社会不同形态的实践中去找找反例,就会看到情况可能不完全是这么回事。

我们在论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命题时,说到社会实践提出需要,促使认识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比如战争的需要促进军事工业知识的增长。不错,社会需要确实有这点作用,古代皇帝需要建园林,促进了园林建筑技术知识的进步;皇帝巩固政权的需要,促进了权术知识的繁荣;皇帝清除异己的需要,促进了“罗织经”的产生;皇帝寻求长生术的需要,也导致了炼丹术;甚至连皇帝玩女人的需要,还产生了“房中术”。中国古代产生很多邪门知识和学问,真是“实践出

哲学的说说篇三
《说说身边发生的事》

哲学的说说篇四
《哲学-说与不说之间》

[摘要]语言是人的生存样式,语言是思维的界限,那么,中国古代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语言的这种特色造就了中国哲学的哪些特征?中国古代言与意之间的关系,二者的矛盾是如何得到解答的?这种解答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从中国语言的象形文字入手,中国哲学具有了形象与身体思维、重情与理、重视体悟的特点,中国的语言所形成的中国哲学的特点正好从象的方面解决了西方分析哲学中所面临的言与意的难题,从而使得中国的古典哲学具有了浓厚的美学色彩。为二者的相通开启了道路。

[关键词]语言;言与意;意义;意谓;实在的意义;语境的意义;象

一、语言作为哲学问题的重要性

语言不仅是人们思维和生存的手段与媒介,更是一种界限。维特根斯坦有一句话说的意味深长:“本书想要为思想划一个界限,或者毋宁说,不是为思想而是为思想的表达划一个界限:因为要为思想划一个界限,我们就必须能够想到这界限的两边(这样我们就必须能够想到那不能想的东西)。因此,这界限只能在语言中来划分,而处在界限那一边的东西就纯粹是无意义的东西。”可想而知语言的重要性之所在。

然而,什么是语言呢?语言是以文字为最基本的单位,通过词语和句子来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它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的体系,其中交流性、工具性、独立性和符号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在我们中国古代的汉语中常用“文”和“言”来进行指代。借助于语言对世界的把握,人类就将世界纳入到了“我”的视野当中。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世界不光是客观的世界本身(即康德所谓的物自体),它还包括显象的世界和语言的世界。这三重世界中,同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世界就是语言的世界,语言最直接地构成了我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甚至是我们的行为的方式,客观世界本身是什么我们固然无法逃脱经验论的局限,只能局限在现象界或者是显象界而不能超脱,但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世界来建构客观世界和显象的世界,从而以人的方式对其进行述说和解释。

因此语言的问题就成了最为根本的一个问题,要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哲学进行研究就必须先行考察它的语言,这样才能更为根本地理解和把握这种文化的特色所在。但是作为媒介的语言本身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其中最为根本的就是作为媒介的语言本身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核心即是言与意的问题,在西方哲学的背景之下,这个问题很难解决,这些从西方语言哲学即可看出来,那么,在中国的语境之下,言与意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这就要求首先从语言出发来看中国哲学所具有的特色。

二、从语言到中国哲学的语境

上述的理论背景我们所借助的多是来自西方语言学的研究,它的语境是西方的以拼音字母为基础的讲求字母的排列组合和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的标音文字的语言系统。因此,我们分析中国哲学的语境,也必须从基本的文字人手,这样才能看得更为透彻。

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是一种因形见意的表意文字,因此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1)这种文字的形成及其使用是一种“取象”的方式进行的,因而也是以“象”为基本的范式的,是同形象密不可分的;(2)象与形之间有一种取舍的问题,这种取舍就涉及到了情与理、虚与实、物与我的关系问题;(3)对这种字的认识需要用的是体悟的方式。即对于文字所象之形的直观的把握,这里就有了所谓的言象意、可说与不可说、说与不说等等的一系列的问题。

从中国古代语言的这三点可以推导出我们中国古代哲学所具有的特征,从而深入地了解本文所要论述的说与不说的语境问题。

1中国古代的哲学以古文为基础,因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仍然是按照赋比兴的原则来的,也就是仍然包含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也即所谓的“诗性智慧”。在此基础之上有了“象”“虚”“实”三个方面,阶段和层次的范畴以及由此所生发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结构”。在这些范畴当中,几乎所有的范畴都是以象为基础而来,基本上没有以概念为基础的逻辑分析。也是这个内在的逻辑结构,使我们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找不到以概念的分析为基础、以逻辑的演

绎为范式的哲学研究套路,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的一些概念和范畴,多是我们借助于形象性的思维才可以理解和引申的。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哲学也是诗学,是一种用诗的方式进行的思考和言说,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哲学非常强调理想的人格,会出现将理、玄、禅、史入诗的现象。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国古代的哲学无疑具有象的思维特征。

2中国古代汉语在象与形之间的取舍,以及一字一词、一词多义、义不同则音也有不同的现象,这里所涉及到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情与理的问题。义不同则情不同,情不同则音不同,所谓征情见貌、发言为声,情在这里包含有两重含义,即事物的真实现状;人因某些影响而来的情感,用休谟所说的反省印象解释较为恰当。在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之乎者也”之类的叹词,讲究“四声八病”、“四平八稳”的写作方式,讲求押韵、排比、长短句相杂等,可以说,都是在用“情”的方式述说着“理”的问题,中国人做事是比较讲究“合情合理”的,这一点是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而来的。中国古代的哲学具有“情”思维特征。

3中国古代汉字需要体悟的认知以及使用方式,也使中国古代的哲学富有了强调体悟与工夫的特征。体悟在这里指的是直观性的身体思维或身体认知,当然,这个认知的中介仍然是语言,这一点留在下一个标题下再作论述。中国古代的哲学是非常强调直观性的身体认知的,只有这样才能深切地体会圣人之意和圣人之情。我们平时所说的体认、体察等,都是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的表现。这种体认所离不开的就是“悟”,这种悟的方式是一种想象性情感直观,从而达到对圣人或者说先贤等的“道”“理”的认同。中国古代的哲学具有直观性的身体认知和强调行的思维特征。

通过以上三点对中国古代汉语及汉字的特色而来的中国古代哲学的特征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象、情、悟的层面上,都是需要借助于语言而又超越于语言的解说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言说语境,从而使中国古代的哲学具有了“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之特点。然而,在这里又凸显出了一个更为核心的问题,即中国古代哲学的言说自身内部的矛盾即言与意、说与不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既然语言是一个独立自足的系统,语言又有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那么,我们在中国古代的语境中是如何看到语言的矛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呢?

三、中国哲学语境下言与意的解决及其意义

所谓的言与意的问题,是以言与物、言自身的法则为指向,从而意图以清晰的轮廓描述言所表达的意的。它所能解释的只是具有单一语言指向的语言,而不能解决具有多样指向性的语言。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认为的那样,一切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伦理学问题和美学问题,都是超出语言逻辑范围之外的,是一种不可表达的东西。我们可以解决的是言与世界、言与自身的关系问题的逐次解答,这些仅仅是言意关系的基础,它们构成了语言体系的深层结构,是语言本身的真正的内核,因而是解决语言在表达问题上的有效方式。

那么,超出语言之外的东西该如何来达到完整意呢?我们如何解决一切语言符号之下那些不可表达的东西呢?在西方的语境之下来理解语言,语言是同理性、逻辑密不可分的,而转移到中国的语境中来,我们从前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到,在言与意的理性解决所落下的地方,生成了中国古代的美学甚至是哲学。这里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在言与意的二元对立中,我们提出了象这一个独特的范畴,并进而对言象意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诗性的思维解决了这个矛盾。

在前述中国哲学的特征之中,象是一个独特又核心的范畴。象最早在殷商时期就有所用,而对于言象意的关系描述得较为明确的,是《易传·系辞传》中所说的:“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故之舞之以尽神。”可以说,在这里,已经明确了可说与不可说的界线,虽然文中所指的是圣人之意,但我们仍然可以将其推而广之并同语言哲学中的一些范畴进行比照。这段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当语言无法达到对言外之意的表达时,象可以弥补这个不足,象在这里有三重含义:卦象、物象、形象。这里更多地指称的是卦象,而这些都是采取形象的方式的,因而也就有了类似于维

柯所说的“诗性思维”,成就一种诗的智慧,再形象地通过领悟或了悟的方式,达到对圣人之意尤其是圣人之情的理解。然而,象的构造,仍然离不开各种符号,且当它一旦涉及到转化的时候,就又会出现言与象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点又当如何解决呢?

在《庄子·寓言》中,他曾以寓言、重言、卮言,来对此进行了一番论述。他说:“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日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这里强调的就是卮言的“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的无言与道之间的关系,对此的解决方法是:“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仍然采取的是一种将语言看成是工具或者载体的西方式的言意关系的思维方式,但他已经开始了一种终极意义上的超越,也就是摆脱工具而达到游心的境界,因为不执著而获得逍遥。卮言就是一种类似于酒神精神的忘我、取象、直接、模糊的方式达到的对于意的直观的领悟,因而也是一种美学的解决方式。但这里,仍然有一个问题,就是庄子的论述中的前提仍然是有缺陷的。到了王弼那里,这个问题就以更为明确的说法得到了解决。他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所以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言象意是理解的三个阶段,其中后面是以对前面的超越为前提的,这种超越并非西方意义上的克服,而是类似于水变成冰式的在本身上的向上的超脱,是不即不离,甚至可以互相还原的关系。这里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得而忘的理解进程,这是一种不执著、不求相、重领悟、求情韵的追寻,因而也就是一种诗意的生存。言象意之间仅仅是一种渡船的关系,渡过去就是,至于还有多少路是什么样的船,并不关键,重要在于渡过去。这样,言与意的关系,以及言与不言的矛盾,就此得到了一种较为圆满的解决。以言之象(物象,形象)来解意,构成了中国美学内在生成的契机。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叙述和理解的方式,使得中国的哲学无疑地带有了美学的特色,二者能够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从一系列中国哲学的特征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一点。”

总而言之,言与意的关系,是基于人们世界和自我而生的一对矛盾,这种矛盾的解决意味着对于文化的重新解释。在西方,以逻辑和理性为主干的哲学与文化,对此的一系列的深入分析,最终达到的是将能说的说清楚、不能说的则保持沉默。但是,人类所追求的很多都是在不能说的范围之内的,在说与不说的矛盾之间,该如何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呢?在我们中国的解决方式就是采用象,它既指形象也指物象,对此的方式也就是领悟的方式,所领悟的就是象外的情韵与境界,这正好是一种美学的解决方式,因而中国的美学同哲学之间就有了深层次的对话关系。以此来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自己的特色,以及在当代对于人们的生存的巨大意义。

哲学的说说篇五
《很有哲理的朋友说说

1、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抛却一片心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3、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4、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人的智慧并非来自研究伟大的学说,而是来自对平凡事物的观察。

7、越是熟的朋友,对话就越粗鲁;越是熟的朋友,行为就越猥琐;越是熟的朋友,开玩笑就越不计较;越是熟的朋友,你出来玩就越是要管你;越是熟的朋友,见面少了就越思念;越是熟的朋友,你一有错他就越毫不留面地骂你;越是熟的朋友,不开心时他想起的第一个人就越是你。

8、好朋友就是你结婚时一定要请的人。好朋友就是和你讨论过彼此未来的人。好朋友就是即使没上线,仍去找你说话的人。好朋友就是现在我想着的人。

9、一个普通的朋友期望你永远在他身边陪他。一个真正的朋友期望他能永远陪在你身旁!

10、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谁知道它当初的嫩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1、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敌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不触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是友善的,而一旦触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多年构筑的感情堤坝即可能功亏一篑!面对各种有形无形的利益,若能看淡一点、放开一点、大度一点,人间将会增添许多温情、减少许多冷漠。

哲学的说说篇六
《哲理说说》

1. 我问个智者:我该走哪条路。智者回答:你要去哪。我说:无所谓,智者说:那你也无所谓走哪条路~~~是啊,有时连自己要去哪都还不知道,去想走哪条路干嘛呢,先给自己个目标吧!2. 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 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3. 在屎克螂的国度里,卖大粪才能成功。4. 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5. 女人,不要记性太好。回忆越多的女人幸福越少。6. 恋爱中的女孩子常犯的一个错误:把分手当成是索要爱的手段!7. 对你最好的那个人,换句话说,也就是最好欺负的人。天下间的女人,总是最会欺负对她最好的那个男人。8. 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9. 当朋友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你之所以感到孤独,并不是没有人关心,而是你在乎的那个人没有关心你。10. 心里些许的失落,原来有很多东西完全不是个人能掌控的,于是就有很多很多说不出口。于是就微笑着让该发生的发生;该消失的消失,该来的来、该去的去,该说的说、该闭的闭,该猜的猜、该想的想,该写的写、该停的停;我还是我,我一直在这里。你还是你,你已经离开这里。11. 不喊痛,不一定没感觉。不要求,不一定没期待。不落泪,不一定没伤痕。不说话,不一定没心声。12. 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来再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13. 生命太短,没留时间给我们每日带着遗憾醒来。所以去爱那些对你好的人,忘掉那些不知珍惜你的人。14. 家世好的女孩,会有爸妈铺好华丽的金砖大道;相貌好的女孩,会有男友老公鞍前马后尽献殷勤;运气好的女孩,会有贵人相助而平步青云。真是“不幸”,我似乎哪个都排不上,但我有幸知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我虽平常,但不愿当被附属,我坚信,让自己强大就是最大的幸运。15. 幽默就是一个人想哭的时候还有笑的兴致。16. 唯女人与英雄难过也,唯老婆与工作难找也。17. 我觉得打电话挺好的,这样说的每句话都是值钱的。18. 男人在表达誓言的时候,或许是真诚的,但能否信守誓言,我敢说没有一个男人对自己的誓言有绝对的信心。19. 男人许

女人一纸婚约,不仅仅是爱情,更是一份责任。履行一份责任,往往要比一句空洞的承诺对婚姻生活更有效。20. 青涩的女子,面对心仪的男子,会努力装得“复杂”,她用神秘感引他一探究竟。聪明的女人,面对心爱的男人,会变得“简单”,她明白了用爱还原最真实的本我。21. 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当他真的爱上一个女人时,会从心底里生出依赖感。22. 没有女人天生想当女强人,但凡女强人,大多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对方不够强,所以要求你要挑起所有的担子!23. 铁饭碗产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24. 所谓单相思,就是你把她/他放在心里面,她/他把你放在心外面。25. 一扇幸福的门关闭的时候,另一扇就会打开,但我们经常长久地凝视那扇关闭的门,而忽略了那扇为我们打开的门。26. 要成功,你需要朋友;要非常成功,你需要敌人;27. 有些人,你和他说文明,他给你来野蛮;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无赖。28. 情是场梦,可有些人却总睡过了头。29. 我可以选择放弃,但是我不能选择放弃!30. 不是人人都能活的低调,可以低调的基础是随时都能高调。31. 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会让你流泪。32. 当大部分人都在关注你飞的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33. 如果你是一只柠檬,就不该老是盯着西瓜的甜。34. 男人有钱就变坏。是的,很多男人是这样,不过,有钱就变坏的男人就算没钱,也好不到哪里去。35.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36.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37.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38.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39.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40.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不断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由于你对他明白太少,没有工夫与他相处在一同。当有一天,你深化明白后,你会发觉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41. 当你的邻居在深夜两点弹钢琴是你别气恼,你可以在四点钟时叫醒他,并告诉他你很欣赏他的演奏。42. 所谓门槛,过去了就是门,没过去就成了槛。43. 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而是即使不说一句话也不觉得尴尬。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哲学的说说》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有哲学的说说 具有哲学的说说 哲学说说心情短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哲学的说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哲学的说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oshuo/2575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