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说 > 古文说说大全

古文说说大全

2016-03-13 10:20: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古文说说大全(共4篇)说说古诗文的意境说说古诗文的意境说说古诗文的意境安徽鲍亚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比如说,一首诗很好,我们就说:“这首诗很有意境。”什么是意境?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

篇一:《说说古诗文的意境》

说说古诗文的意境

说说古诗文的意境安徽

鲍亚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比如说,一首诗很好,我们就说:“这首诗很有意境。”什么是意境?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王羲之《兰亭集序》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说的是抬头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头一看,世界万物又是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接下去说:“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游览者的眼睛是游动的,心胸是敞开的,游目骋怀,因此得到了一种极大的快乐。而这种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就引发了一种人生感,王羲之接下去又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正如孔子在岸边望着滔滔的江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就是人生感。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一篇极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开头也描写了滕王阁建筑的美,但接下去说,滕王阁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一个无限广大的空间,看到无限壮丽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然后他就写到,在这种空间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就是滕王阁所引发的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的感受和领悟。我国云南昆明有一座大观楼,楼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空间,下联是写无限的时间:“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引发了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叹。大观楼的这副长联,和王羲之、王勃的两篇文章一样,都说明兰亭、滕王阁、大观楼可以使游览者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陶渊明有两句有名的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是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有区别。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仅是揭示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事件的意味,而是要超越具体的事物和事件,要从一个角度去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唐宋词很多作品很有意境。其中一些大家熟悉的名句,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们读这些词,感到的是一种惆怅,好像旅客思念家乡,茫然若失。这种惆怅是一种诗意和美感,也带给人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在这种美感中,包含了对于整个人生的某种体验和感受,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245200安徽歙县二中 鲍亚民

篇二:《新说说文言文》

说说文言文

一、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是以先秦两汉的汉语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以及模仿这种书面语而写作的语法形式。

但是到了六朝、唐和宋的中古时期,汉语中的口语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这时则有两种书面语。一种书面语是模仿上古汉语书面文献的书面语,比如六朝作家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即“文言”;另一种是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此则称为“古白话”,比如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话本等。 到了元、明、清的近代时期,情况与中古时期类似,既有模仿上古的书面语,如桐城派的散文;又有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比如《水浒传》、《西游记》等。由于文言文并不是一时一地的一种语言,因此不同时代或地区的文献,在语法和词汇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怎样学习

⑪字:文言文中的字和我们现代文中的词有很大区别:

在现代文中,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语素,一个音节,个别时是一个词,即能相对而言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文言文中,一个字往往是一个词,即能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一般来讲,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相对固定,而副词的意思会随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如:之

①《公输》宋何罪之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为学》我欲之南海,是动词“去”的意思

③《伤仲永》:“借旁近与之”,是代词“他”

《童趣》:“鞭数十,驱之别院。”代词“它”

④《伤仲永》:“余闻之也久。”“这件事”

⑤《童趣》:“项为之强。”“为之怡然称快。”“此、这”

⑥《童趣》:“故时有物外之趣。” <助> 用在定语和中心 语之间,可译为“的”。

⑦《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助>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⑧《马说》:“马之千里者”。<助>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⑨《陈涉世家》:“怅恨久之”。<助> 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⑩《醉翁亭记》:“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在乎山水之间也。” <助> 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前,表示对时间或 方位的限制。

⑫词:在文言文中一个词往往可以表达一个独立完整的意思, 古代文中的词有时和我们现在的文章中的词语书写是一样的,但意思是不同的,这叫古今异意。

如:《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妻子”是妻子儿女我们现在所说的“妻子”,是批男子的配偶

⑬句:文言文中有句式特点:

判断句:“„„者,„„也”“„„,„„也”“„„,

被动句: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⑭章:这里说的章是章法的意思,就是说文言文中的章法表现为它的文体特点,有时我们通过标题就可以知道它的体裁。

如:“记”《记承天寺夜游》

能起文体标志的还有:

铭、书、表、说

〈〈史记〉〉包括十二世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侯国兴亡)、七十列传

⑮意:就是输通文意,把文言文翻译成符合现代语法规范的现代文当然也有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中华民族有着五千的灿烂文化,是人类历史中重要一员,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做出卓越的贡献,我们要继承与发展,我们要提高与进步,就要了解我们的过去,你就要向这些古文学习,学好文言文,更是提高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学习文言文的过程

学习文言文是一个漫长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诵读、要背诵、能默写。

我们不去倡导学生去创作文言文。

篇三:《古文大全》

七 年 级

1、童 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课文分析]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一、重点字词。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兴致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察:仔细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3、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译: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4、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译: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定下心神仔细观看。古文说说大全

5、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译: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6、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

译: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观蚊如鹤之趣(夏日戏蚊)、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2.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

3.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4.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古文说说大全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文分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 “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文说说大全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讲解]“士”,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 “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

一、重点词语: 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发怒) 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 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 殆:有害) ⑮诲女知之乎!„„是知也。(女:同汝,你;是:此、这;知:通“智”。 ) ⑯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 )

⑰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大概、也许;施:施加。)

二、重点句子

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文说说大全

译: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

的)危险。

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不断学习、复习)。

2.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答: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才能做老师;不会矛盾,因为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3.本文的语录中,孔子认为,任何人身上都可以让我们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学习他优点;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自己也有就反省,并改正。

4.说说本文中出现的现在仍在用的成语。

答: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篇四:《古文中霸气的句子》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古文中霸气的句子

5、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6、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7、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8、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9、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0、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文中霸气的句子

12、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4、千淘万漉虽辛苦,15、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

1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17、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18、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1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1、十年揽髻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22、我志未酬人犹苦,东南到处有啼痕。

2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8、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29、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30、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3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古文说说大全相关热词搜索:搞笑说说大全古文版 古文说说带图大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古文说说大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古文说说大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oshuo/29781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