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说 > 读徐特立事迹有感

读徐特立事迹有感

2016-05-05 12:31: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读徐特立事迹有感(共4篇)美德――读康克清事迹有感美 德――读康克清事迹有感今天,当我翻开书本时,我立即被一个故事给吸引了,故事的名字叫做《尊老敬老的好榜样》,我来说说吧!革命老前辈康克清,是一位尊老、敬老、爱老的人。年轻时,她每天都会为患有大病、双目失明的奶奶穿衣、梳头、端水送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没有怠慢过。因...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读徐特立事迹有感》,供大家学习参考。

美德――读康克清事迹有感
读徐特立事迹有感(一)

美 德

――读康克清事迹有感

今天,当我翻开书本时,我立即被一个故事给吸引了,故事的名字叫做《尊老敬老的好榜样》,我来说说吧!

革命老前辈康克清,是一位尊老、敬老、爱老的人。年轻时,她每天都会为患有大病、双目失明的奶奶穿衣、梳头、端水送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没有怠慢过。因为奶奶患有哮喘,康克清都会紧紧地抱着她,用自己去温暖奶奶。1929年,康克清参加了红军,行军打仗虽然紧张辛苦,但她仍然挂念体弱多病、年迈的奶奶。1930年中秋时分,部队里给每个人发了一块月饼,康克清向导了遥在远方的奶奶,就把月饼切成四份,自己吃一份,其余三份等着打回老家时给亲人品尝。

1934年康克清踏上了长征路,部队领导徐特立将军已经59岁了,组织上给他配了一匹壮马,但徐老人家觉得这马怎么骑怎么不舒服,就下马步行,康克清见状,便下马把自己的马让给徐老人家,此马性情温驯,走起路来不快也不慢,给老人家骑最合适不过。

康克清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尊老敬老的好榜样。古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不仅要尊敬、爱护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还要尊敬、爱护别人家的老人和小孩。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了公交车上的一幕幕。

第一幕:公交车上经常能看到一些中小学生为体弱、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让座,他们发自内心地帮助社会老人,用行动关心社会老人。

如果你身体健康,就向康克清学习,做一名尊老、敬老、爱老的好公民吧,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尊老、敬老、爱老吧!

第二幕:家长纷纷把自家的孩子挤上车,抢占位置,但“高跟鞋”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经常踩到别人的脚趾,还旁若无人、认为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真是一点也不尊重别人。家长是孩子最近的榜样,做一个文明的家长,做孩子真正的榜样吧!

这句话也让我想起自己的奶奶。我的奶奶不辞辛劳为我们这个家做好后勤服务,家务活全部揽在自己肩上,风里来雨里去地接送我,妈妈说自打我出生以来,奶奶的白头发多了很多,那都是我们操劳的呀!但我还老是跟奶奶顶嘴,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应该啊!我以后一定要改正错误,尊敬长辈,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我要向康克清学习,因为谁都会生老病死,谁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为长辈分忧,为小辈解决生活难题,是做人的道德。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对身边的人多一些关怀照顾,少一些责备和不满,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一名小雷锋,这不仅是品德、道德的问题,更是做人的要求。

一个小小的故事,竟能悟出这么多的道理。如果你想了解康克清的平凡而又不简单的事迹,请到我家来坐坐,我们一起阅读,一起畅谈吧!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读徐特立事迹有感(二)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翻开《恰同学少年》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这样几句铿锵有力的词。这是民国初期,湖南第一师范的校歌。这本书介绍的就是当时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这样一群学子,在第一师范众多思想开明的老师的指导下,努力读书,开拓眼界,探索救国道路的故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民国初创,百废待兴的时期,湖南第一师范汇聚了大量学识渊博、思想开明、师德高尚的老师。如英国留学归来,学贯东西,以“欲栽大木拄长天”明志的板仓先生杨昌济;如求学日本,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力图改革国民教育的孔昭绶。这些学者深刻的认识到:民智未开,国必落后!只有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这,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华强盛之源泉!于是,他们怀着无限的热情,在第一师范这片热土上,把毕身之所学教授给学生。

【读徐特立事迹有感】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积极进步的思想正在迸发!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中国雄于地球......”一师的校园里,梁任公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不绝于耳。以毛泽东为首的一群学子认识到,如今国之强盛,国之未来,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故今日之学子不可如往日之秀才,读死书,死读书。而应该关心时事,以学生之力量,开拓思维之新领地,书写时代之新篇章。于是,他们成立读书会,积极交流,大有发展千古文化之滥觞的趋势;他们谈论时事,关心国家,力图改变今日之积贫积弱之局面;他们抛开世俗,不拘小节,把那些酸腐的陈年旧俗都踩在脚下。【读徐特立事迹有感】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股新兴的力量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读徐特立事迹有感】

我认为,书里表达的三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修学储能,经世致用。与现在相比,前辈们读书的目的要比我们现在明确许多。一个人读书,是贮备知识,更是锻炼能力。在求学的路上,如果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就无法约束自己,这样还可能造成一种破坏性的能力,相反,如果一个人光是注重书本知识,却不注重自己的实践能力,那样学到的知识就成了死知识,毫无价值。 修身治国平天下,而简朴乃修身之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毛泽东为了买到新书,为了订阅报纸,不舍得买鞋穿,没有纸作笔记就裁剪报纸的空白处作为草稿纸;蔡和森自知家境贫困,每到周末便到街上给人擦皮鞋以赚钱补贴家用,因为把他的饭菜给妹妹吃,自己去吃同学剩下的而遭到人羞辱,“贫而好学,穷且益坚”便是对他的评价;作为湖南省议会副议长的徐特立,他每次都跟学生一样,吃不要钱的学生食堂,只为把钱节省出来创办免费的学校。他们珍惜每一件东西,爱护每一次的劳动成果。让我从精神上明白怎样勤俭节约,从行动上开始自己的修身之路。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毛泽东在这本书里的观点。从古以来,中国的教育,可谓从来没有把体育放在眼里。颜回、贾谊、王勃、卢照邻,这些古之文人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可是他们却短命啊!于是只能给历史留下一页页遗憾。没有健康的身体,学得再多,学问再大,可是命都保不住,又有什么用呢!古希腊的斯巴达人,人数少,却能称霸希腊。因为他们不仅重视精神之文明,更崇尚野蛮之体魄。这本书里提到毛泽东从青少年时期重视体育。让我明白在学校当中不要一味啃书本,而要注意身体锻炼,应该要多参加锻炼,应该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要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把学习效率提高,使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认为,要想读懂一本书就应该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并且把书中的理论付诸实践。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邀请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读书会,开始了更多的校园活动,并以书中的学子们为榜样,关心国家,胸怀天下。

“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目前的中国以和平崛起作为国策,在这个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下,我们当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同时强身健体,走在科学创新的前端,为中国之强盛而不懈努力。

从徐特立的事迹略谈教育之现状
读徐特立事迹有感(三)

从徐特立事迹略谈教育之现状

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和所有的老师一样专心研究自己的业务,每天都想有提高,不敢说每日三省吾身,也是能经常反省自己教学行为。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头疼的问题,学生的厌学与冷漠,他们那种无知而乐的精神更是让我望而生畏。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变成了这样?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1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于此,我开始大量的看名人传记,各个时期的教育书籍,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明白了许多我先前百思不得其解的事请。我很兴奋,似如陶渊明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先看一个,现阶段的师生关系。

前一段时间连续发生的辱师事件就是例证。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侮辱地理老师的视频短片,一个60来岁的老教师,被一群与痞子流氓无异的学生百般羞辱折磨,引起了多少国民震惊和反省呢?轰动一时的“视频辱师事件”刚刚平息,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39岁的女语文教师何小容在课堂上又遭一名男生恶毒辱骂,在气愤难当之下,突发心肌梗塞猝死在学校。又引起多少人无比愤慨呢?只要在网上输入“辱师事件”,触目惊心。

当今社会屡屡发生的辱师事件,让我们想起半个多世纪之前的毛泽东和徐特立先生深厚无比的师生情谊。一个是对师长的无比敬仰和信赖,一个是对老师的横眉冷斥和侮辱。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味道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在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教育上存在极大偏差!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竟然做的越来越差,难道我们不应该反省吗? 现把搜集到徐特立的一些轶事,来再现这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令人肃然起敬的道德情操。有人会觉得我这样啰嗦,其实是太有必要重温那段历史。

1913年秋,就在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不久,学校来了一位新教师。他,就是徐特立。徐特立的到来,在一师学生中引起了轰动。不少同学早就风闻,这位徐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长沙师范学校的校长,又曾担任过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在社会上颇有名气。他只有六年半学历,靠自学而精通古文、历史、地理和数学等知识。18岁开始在蒙馆授徒,执教10年间亲手创办了多所新式高等小学堂和长沙师范,门生遍及整个长沙城,在湖南教育界享有“长沙王”的美誉。能拜徐特立这样有名的教育家为师,同学们都引以为荣。毛泽东也是如此。以后的事实证明,徐特立不愧是一位能给学生以良好影响的好老师,他以自己的优良品格和高尚师风赢得了毛泽东的尊敬和爱戴,从而成为毛泽东在一师中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之一。【读徐特立事迹有感】

在第一师范,徐特立是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徐特立生活上与众不同。当时,长沙中等以上的学校极少,这些学校的老师十分稀罕,在社会上有着相当的地位,许多人还保持着前清绅士的派头。他们每天到学校上课,也都要雇请三人抬的轿子,以示阔气。徐特立却与众不同,一年到头,布衣布鞋,活像个乡下人,故有“徐二叫化”之谑称。徐特立的这种难得的反绅士精神,不但为毛泽东等学生们深深敬佩,而且也影响了其他教师,改变了当时一师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奢靡之风。

徐特立对个人和家庭生活开支,总是千方百计地节省。为了让农民子弟有机会上学,他用自己的大部分薪金,让出自家的房子,在家乡创设了五美高小,而他和家人却过着异常勤俭的生活。为了筹资兴学,他节省每一个铜板。那时,他每次回家看望家人,80里路全靠步行,连往返的午餐也舍不得花,带些家炒的薯片之类的东西,聊作路上充饥之用。徐特立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对毛泽东具有很深的影响,此后,他一生加以效法,并发扬光大。在一师读书时,毛泽东就是一个克勤克俭的学生;后来身为党的领袖的毛泽东,更是一直保持着这种优良品质,一生一以贯之地坚持清廉作风,从而给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给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巨大的政治威望。

徐特立不仅品德和学识堪称一流,还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而后者,对于求知若渴的毛泽东,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一天课后,徐特立正坐在教师休息室看书。毛泽东走了进来,他问道:“徐先生,您读书的经

验,可谈一些出来,让我们仿效吗?”徐特立亲切地回答说:“润之,我认为读书要守一个„少‟字诀,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通,看透。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来估量书籍的价值,要用一个本子摘录书中精彩的地方。总之,我是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这样读书,虽然进度慢一点,但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不但能记得牢固,而且懂得透彻。”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很重视徐先生的读书经验,也是实践徐先生教学主张最有成效的人。经过徐特立几年的熏陶,及至一师学习后期,毛泽东已把“不动笔墨不看书”当作读书的习惯定势,坚持不辍。后来他几十年坚持不废。从中南海毛泽东故居保存的他阅读过的大量书籍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他圈圈点点,朱墨纷呈的斑斑笔迹。这些琳琅满目的、由毛泽东亲笔批注的书籍及批注的文字,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它对于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应该感谢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先生,是他当年教给了他的学生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

这期间,最叫人荡气回肠、最令毛泽东难忘的,是徐特立拔刀断指、誓死反袁的壮举。一天,在长沙修业学校兼课的徐特立,应邀向该校师生作时事报告。会上,他慷慨陈辞,历数袁世凯对外执行屈膝投降政策,出卖国家主权;越讲越激昂,越讲越悲愤,声色俱厉,热泪如注。突然,他纵身从讲台上跳下来,跑进厨房,取来一把菜刀,当即砍断左手小拇指,以示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愤恨和报仇雪耻的决心。顿时,血流如注。徐特立即以指蘸血,写了“请开国会,断指送行”的血书,交给即将赴京请愿的罗峙云等人,然后就晕倒了。从此,徐特立的美名蜚声湖南,传遍全国。

毛泽东能够走上革命的道路,并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中国人民的领袖,与徐特立的教育引导密不可分。毛泽东对徐特立先生是一生敬重和信赖的。1937年在徐特立60寿辰之际,他怀着对师长的尊敬心情,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信。信中说:“你是我20年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从可以看出他们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堪为后世之楷模。一九四七年徐特立七十大寿,毛泽东再次为其题词:“坚强的老战士”。

从以上文字我们看到徐特立的许多感人事迹,我们往往抱怨学生不服管教,而我们又做的怎样呢?几年的教书生活我真切的感受到做老师可以有太多的不同。现在像徐老这样的人太少了,他的各个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我们教师更应该以他为榜样。自觉抵制外界不正常的诱惑,严于律己。孔子云: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伟人也不是一天成就的,我们看看他小时候的读书经历吧﹗【读徐特立事迹有感】

一间昏暗的小屋子里,呆坐着十来个学童。戴老花镜的教书先生,除了摇头晃脑地把《论语》之类的古书从头到尾朗读一遍以外,别的什么也不讲解。学童们只好跟着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背诵,活像小和尚念经,根本不知道读的是什么东西。徐特立对这种学习也不感兴趣,他认为读书太没有意思了。

不久,私塾里换了一位教书先生。他喜欢给学童们讲一些浅显易懂、切实有用的文章。一天,他教大家学习明朝杨继盛写的一篇文章。杨继盛为人正直,因为揭发奸臣严嵩的罪行,被捕入狱。这篇文章就是他在临刑前写的“遗嘱”。文中告诫他的儿子做人要有志气,要谦虚诚实,要光明正大。徐特立读着读着,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先生还给他们讲解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这篇文章从生活起居、为人处世等方面,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提倡勤劳、节俭、正直、谨慎,其中有不少警句、名言,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莫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等等,以朴实的日常生活用语,概括了前辈积累的处世和待人接物的人生经验。这两篇文章,激发了徐特立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小时候读的那些书,对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回想起我们小时侯每天也学习,作业压头皮,却是没有受到那些做人做事的“高端指导”。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各个角度论述了经典的魅力。我深信,徐老这样的人生,都得益于经典。毛泽东也是照例从《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这些普及读物入门,随后是点读“四书”“五经”,以后读了《左传》,使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六年“孔夫子”的教育,为毛泽东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古文功底。培养了他“鉴古知今”的爱好,帮助了他后来的“古为今用”。 还有季羡林季老的小时上学经历,可见一斑。不敢想像,那些大家们要是上今天的学,长大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有报道言近期诺贝尔获得者在一起讨论得出的结论:人

【读徐特立事迹有感】

类21世纪的思想是孔子的思想。可是不仅是学生不知孔子为何人,就连老师们对孔子的了解也不过是几句古文而已。我们的传统精华都丢到了脑后,如此怎么能教出伟大的学生,师生关系又怎么会和谐?可以认为,现在的许多教育顽疾都来自于脱离经典。根不深,则叶不茂,我感慨万分。

可以想象,由于理想信念和道德观教育的缺失,致使一些学生或是个别老师不具备最起码的道德观和荣誉感,而是盲目追求前卫和时尚,将西方社会的一些腐朽没落的东西视为珍宝,却将我国的传统优秀道德观弃之如“蔽履”;极力追星捧腕,崇尚暴力和刺激,与伦理道德格格不入反而成了个别学生引以为荣的心态。在这个基础上的师生关系可想而知。这样的环境又怎么可能培养出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

“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几十年前,徐特立他老人家就这样道出了产生学生厌学的真谛,我们今天还在分析,学生为何那么聪明,可就是不愿学习呢,还不去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悲哉,世矣﹗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先生做客《世纪大讲堂》时讲:“我个人认为,教育问题在幼儿园就出现了。现在我们的小学生就严重地厌学,他的好奇心、想象力都已经被摧毁了,怎么可能产生优秀人才呢?能够身心健康就很不错了。”有幸的是有许多人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只是因袭已久,一段时间内难以改观。现在教育改革已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学生不上晚自习,小学生不布置较多的家庭作业,许多小学开始读经典„„许多人都不理解,有的老师还是老一套,根本就不理解政策。尤其是一些小学,新的教学资源不用,布置作业罚作业,今天私下订资料,明天示意报辅导班,把孩子搞得筋疲力尽。还美其名曰:“再改革还得这样”。患上了严重的不读书症。

上学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少年的经历将影响人的一生。学校的做法将影响社会的一切方面。学校是社会的基础和摇篮。尽管我们都知道这些,尽管教育的问题还很多,我还是想说,与今天的崇尚物欲、追逐享乐,远离崇高的精神状态相比,昨天的那些青春的激情,那些伟大的壮举,仍然是那么高贵和辉煌。人们的生活状态越是焦躁和平庸,那些崇高和伟大的理想的光华越显得宝贵和明亮,它们也必将会引导我们中国之教育走向光明的未来。

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
读徐特立事迹有感(四)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李时珍、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特别是李时真,真不愧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李时珍三四岁就开始学习察看植物,红的、黄的、白的,五颜六色的植物他都要弄清楚,等李时珍长大后发现,旧本草书里有许多错误,于是他下决心把本草重新整理,把错误的地方改过来。于是,李时珍翻山越岭,到深山去采集药物。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李时珍在进行收集整理本草刚目的过珵中,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又试着尝试各种草药千种,例如,曼陀罗花,李时珍为了试验这种花的麻醉作用,就在自已身上试一试吃了这种花会不会麻死人,当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李时珍终于完成了<本草刚目>的修订,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还附有1160幅插图,还增补了374种新药。

从李时珍身上,我感到古人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该感谢古人,感谢李时珍的<本草刚目>,它真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


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二)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了许多科学家经历种种磨难,最后终于成功的事情。这本书既给我了知识,又教育了我,比如诺贝尔拼命刻苦钻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还想着帮人们解开未解开的难题的品质等。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牛顿和李时珍。

牛顿是一个近代科学历史上的经典的物理学的大师,他曾发现了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落体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为未来人们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他还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对光的分解研究,打开了近代光科学研究的大门。他发现,阳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对以后人们研究光时作出了很大的帮助。

李时珍三四岁就开始学习察看植物,红的、黄的、白的,五颜六色的植物他都要弄清楚,等李时珍长大后发现,旧本草书里有许多错误,于是他下定决心把本草重新整理,把错误的地方改过来。于是,李时珍翻山越岭,到深山去采集药物。李时珍在进行收集整理本草刚目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有一次采集的所有资料都丢掉了,但是他没有灰心,一点一点的又从头再来。为了分清各种植物的药用功能,采到的药物他都要亲自尝一尝,有好几次差点要了他的命。还有,李时珍的家乡出产一种靳蛇,又叫白花蛇,身上有24块斜方块,白花蛇可以治病,是一种祛风湿的好药,李时珍想尽办法捉来了一条白花蛇,为了试验效果,李时珍让这条白蛇咬了一口,差一点没了命。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又试着尝试各种草药上千种,例如,曼陀罗花,李时珍为了试验这种花的麻醉作用,就在自己身上试一试吃了这种花是不是会麻死人,当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李时珍终于完成了<本草刚目>的修订,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还附有1160幅插图,还增补了374种新药。从李时珍的身上,我感到古人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该感谢古人,感谢李时珍的<本草刚目>,它真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啊。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在学习上不退缩,不怕苦,不怕累,不要遇到困难就往后退,要多向其他的同学学习,要细心,要有信心,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有进步。


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三)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科学家的故事>。

这本书里讲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万里归国的故事。()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1943年夏天,他考取了清华大学飞行设计专业的留美公费生。

十年后,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火箭专家。在?二战?期间,他和他的老师冯?卡门参加了当时的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1949年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非常高兴,并打算回国。就在他辞去了工作,一切准备就绪离开时,忽然收到了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走。如国离开被抓不但要罚款,甚至要去坐牢。最后,钱学森请政府帮他早日回国。当时周总理知道后派专人办理此事。经过大家的努力,1955年10月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本书里的科学家,不仅喜欢钻研知识,而且都有一颗爱国的心。我也要努力向他们学习认真学习,热爱自己的国家。

相关热词搜索:读英雄事迹有感 读雷锋事迹有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读徐特立事迹有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读徐特立事迹有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oshuo/3941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