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梦见皇帝书法

梦见皇帝书法

2016-05-05 11:42: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梦见皇帝书法(共3篇)启迪人生_皇帝的梦皇帝梦见自己所有的牙齿都掉了,醒来后,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觉得很奇怪。他立刻召来一个解梦家,问他这个梦是不是暗含着什么意义或者预示着将来。“唉,陛下,很不幸地告诉你。”解梦家说道,“每一个掉落的牙齿,都代表着您的一个亲人的死亡!”“什么?你这胡说八道的家伙。”皇帝愤怒地对着他大喊,“...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梦见皇帝书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启迪人生_皇帝的梦
梦见皇帝书法(一)

皇帝梦见自己所有的牙齿都掉了,醒来后,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觉得很奇怪。他立刻召来一个解梦家,问他这个梦是不是暗含着什么意义或者预示着将来。

“唉,陛下,很不幸地告诉你。”解梦家说道,“每一个掉落的牙齿,都代表着您的一个亲人的死亡!”

“什么?你这胡说八道的家伙。”皇帝愤怒地对着他大喊,“你竟敢对我说这种不吉利的话,给我滚出去!”他下令道,“来人啊!打这个家伙五十大板。”

不久,另一个解梦家被传召来了,他细心地听完皇帝讲述的梦境,他的脸上露出一抹微笑,说道:“陛下,我很荣幸能为您解梦,您真是洪福齐天!您将活得比所有的亲人都要长久!”

皇帝听后,立即眉开眼笑,他说:“你的解梦之术实在高明啊!”然后,又安排侍从盛情款待他,临走时还赏赐给他50个金币。

在一旁的侍从私下问这位解梦者:“就我听来,你的解释和第一个解梦人不都是同一个意思吗?恕我直言,我并不觉得你的解梦之术有什么高明之处!”

那聪明的解梦家狡黠地答道:“你说得不错,不是我的解梦术高明,而是我说话比别人稍稍高明了一些。话有很多种说法,问题就在于你如何去说!”然后,他高高兴兴地捧着金币回去了。

同样的意思,只是换一种方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所得到的待遇竟然是如此不同,可见说话艺术的重要性。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如何巧妙地准确表达真实的、真正的意思,而又不违己心,不得罪对方,这需要一颗慧心去慢慢体会。

陈传席谈今古书法家及书法(一)
梦见皇帝书法(二)

记者(以下简称记):陈教授,你虽然是研究美术史的,但你偶尔对书法发一些议论,我们读了都觉得很有深度,很有学问,十分中肯,十分正确。现在书法界鱼龙混杂,希望你出来点评一番。

陈传席(以下简称陈):我在美术界得罪了一大批人,不想在书法界再得罪人。

记:我们只听,不乱传。

陈:不乱传就好,至少十年内不能把我讲的内容传出去,更不能在报刊上„„你们叫我谈什么?评谁? 记:先评你们南京的林散之吧,他被人称为书圣。他的字到底如何?

陈:首先给林散之定位:当代书法家中他是第一人,和他同时的书法家都超不过他(业余书法家又另论)。他的字有书卷气,内蕴丰富,即内在变化丰富。这方面, 他甚至超过一些古人。(记者插话:他的字符合你提出的“阳刚大气”、“正大气象”吗?)林散之的书法,其优点我们可以说一本书,讲的人已经很多,现在就不 多说了。

现在谈存在的问题。首先他的字缺少“结构”。完整地说,他的字有线条而无结构。结构在书法上又叫结体,也叫结字。结字,你们是怎么理解的?我理解就是结 构,犹如绘画的造型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中说:“„„书则不得笔法,不能结字,已堕家声,为终身之痛„„”一个“笔法”,一 个“结字”,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学字,学名家字,首先学其结构。你学王字、学颜字、柳字,线条完全一样,但结构错了,那就不是王字、颜字、柳字了。比如 “柳”字,你把右边提高,左边“木”字压低,你的线条再像柳字,也不是柳字了。记得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 真言,无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有人说学古人书要“略其形迹,得其神采”。这完全是胡说。学古人字首先是得其结 构,最后得其神采。结构都不像,学王字不像王字,学颜字不像颜字,还奢言什么神采。你们都是学米字的,米“于结字最留意”,怎么能不讲结字呢?林散之写字 就不讲结字(结构),当然不是绝对不讲,这一点可能是受他的老师黄宾虹的山水画的影响。黄宾虹晚年成熟的山水画不太讲究结构,因为他晚年眼睛不好,看不 清,所以不讲结构。黄宾虹以“法高”而取胜,人们欣赏其“法高”而忽其结构。其实黄宾虹早年画山水十分讲究结构,你们注意看黄宾虹早年的画就知道了。

林散之书法线条质量高,也是“法高”,但忽视结构总不是优点。这正如一个满腹经纶的硕儒,而身体却瘫痪,总不是好事吧。霍金是大数学家、大经济学家、大天 文学家,他对宇宙起源的研究震动全世界,但他身体瘫痪,脸斜口歪,说话艰难,坐轮椅,不能自立,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缺陷吧,至少说不是优点吧。《庄子·盗跖 篇》中,孔丘说:“丘闻之凡天下人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记者插话“呦,你都能背诵出来”。)他把人的结构之 美,看为上德,才、勇反在其次。当然这只是他一家之说。封建社会用人标准“身、言、书、文”,也是把人的身体结构之美放在第一位的。那么,书法作为艺术, 岂能不讲结构美?古人说“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这气象就是形体结构和笔法的结合,结构还是应该讲一点的。

当然,林散之字的线条内涵更重要。这正如霍金,人虽病瘫,但毕竟是大学问家。我只是说,他的字不讲结构美,总不算是优点。(记者插话:对对,陈老师您如果 不讲,我们就把他的缺陷看成是优点了。)现在学林字的人只学他的缺点,他的线条质量反而被人忽略了。所以,几乎没有人请他写大牌子。你看这个《益寿文摘》 四字书名,写得„„(记者插话:结体真的不美,甚至很难看)但格调还是不俗的。你看毛泽东的字,谢无量的字,结构都很美的,但人家字的内涵也不错呀。

还有林散之说他的字比祝允明好,但见到王铎低头。当然,你林老的字肯定不如王铎,说比祝枝山字好,绝非公论。祝枝山作为书法家,何等了得,于右任也赶不 上,其他人要想和祝枝山比,先缓一缓吧。我也曾经认为祝字内涵不足,但现在我看法变了,祝字结构优美爽朗,他的线条为表达他的真性情,流畅而飞动,恰到好 处。书,如也,如其人,祝字最得其真。任何人都不可以己长立项,强人从之„„(当中一段听不清)

所以,江苏人 宁肯找尉天池写大牌子,也不找林散之写大牌子。你的字线条质量高,但只有专家看得懂,貌似专家的人跟着叫好,不懂字的人看不懂你的线条质量,(记者插话: 这不能怪林散之)当然,所以我

说他们不懂字。但不懂字的人专看字的结构,尉天池就专讲字的结构,这方面,尉天池并不错„„

陈传席谈今古书法家及书法(二)

记:好的,您再评评尉天池的书法吧。 陈传席:尉天池的字和林散之的字相反,林字有线条而无结构,尉字有结构而无线条。呦,你们千万不能乱传。我和尉先生是同事,半师半友,如果传出去可不得 了。(记者:那也不见得,就看他的修养如何,也许他会很感谢您。)他的字主要就是一个结构。此外,他还力图表现“力”和“势”,这和他的性格有关。他是徐 州人,和我是老乡。他年轻时和一个上海姑娘谈恋爱,那个女孩很爱他,花前月下,搞了很久。后来,准备和他结婚,回上海给她父亲讲,有这么一个年轻的书法 家,如何如何。其父很满意,最后问了一句“他是哪里人”,女孩说“是砀山人”。“原来属于徐州”,女孩的父亲马上反对:“那个地方是出土匪的地方,不 行。”就这样把他们拆散了。真可惜。徐州固然出过土匪,但出皇帝更多。灭掉历史上最强大的唐朝而建立五代第一个王朝的梁朝皇帝朱温(梁太祖)就是尉天池老 乡,砀山人。汉朝皇帝刘邦(包括他的后代,有的是皇帝,有的是将军、亲王等),是徐州沛县人;明朝皇帝朱元璋也是徐州沛县人。《明史·太祖本纪》第一句: “姓朱氏,先世家沛。”后来因生活困难迁到泗州的凤阳。灭掉晋朝而建立南朝第一个王朝宋的刘裕也是徐州人。南唐的皇帝李璟、后主李煜都是徐州人,还有南齐 开国皇帝萧道成等都是徐州人。至于跟随皇帝打天下的那些大将丞相如汉萧何、周勃、樊哙、张良等全是徐州人,项羽、韩信等也距徐州不远。所以,当时人嘲笑项 羽不在关中建都,而在家乡徐州(彭城)建都。《宋书》有云:“英才起于徐沛,茂异出于荆宛。”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徐州只出土匪,那就错了。当然,皇帝 是大土匪,但徐州不也出了李可染吗?还有李可染的老师齐白石。齐白石《自述》说他先世是江苏砀 山人,也是尉天池老乡。至于小名家朱德群、刘开渠、王子云、王肇民、吴燃等,那就更多了。(记者:朱德群是世界大名家,刘、王、王也是大名家。)尉天池从 小就喜爱书法,在徐州运河师范、在南京师院中文系读书时,他主要精力学书法,据他的同学说,在中文系,他不肯学中文,有时作业都是别人代做,他天天练书 法。当然,他同学的话也未必可信。(记者:也未必不可信,尉天池的文学水平摆在那里。)尉天池的字,主要是从宋人来,以学米芾居多。当然,他什么字都读 过,学过,但形成他现在书法的基础主要是宋字,是米芾的字。米芾的字是刷出来的,他对书法很有贡献,但也有问题„„(略,未听清)

宋人书法,宋人写可以,后人学就有问题,宋人写宋书,格调并不低,但后人学宋书,格调绝不会高。 元明清的大画家差不多都是书法家,但沈周例外。沈周的画被称为“明四家”之首,但没有人称他为书法家,他的书法主要学黄庭坚,学得很好,但格调却并不高, 缺少古气。以学宋人书法为主的书法,其格调大多不会高。学书一定要从隋以前学起,汉以前的书法都很朴厚,大篆、小篆,用笔都很沉稳,不像宋人书法那样, 腾、挪、跳、跃、闪、避、顿、挫。汉书也是朴厚的,特别是西汉书,东汉书法更成熟,但我对东汉书法在赞扬之余还是有点意见,太讲技巧,蚕头凤尾,每下一 笔,必回锋,逆笔方转或圆转,再回锋,方可向下运笔,而且一波三折,收笔前还要再用力按一下,再轻轻挑起,叫欲下先上,欲右先左,否则就出不了那个效果。 这太麻烦,书法者,抒余之性情也,这就压抑性情了。但东汉书法还属于沉稳一路。 魏晋南北朝书法家对汉书大约也有意见,他们下笔不再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了,都是下笔直书。当然,有的下笔时重一点,或略顿,但这并不压抑性情,并不麻烦,都是很爽快的。所以,魏晋书法虽朴厚不及前代,但潇洒过前代,也为后世所不及„„

记:陈先生,你讲的是魏晋行书,行书和隶书、正书当然有别。

陈:魏晋的正书也是下笔直写,不必回来逆去的,你看钟繇的《昨疏还示帖》、《荐季直表》、《宣示表》,还有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隋和唐初正书 与此一脉相承)一横一竖都是下笔直写。你看那一横左边尖细,右端圆浑,不像汉隶那样圆头或方头,也不像唐楷那样方正。它是轻缓下笔,基本上没有欲右先左的 回锋,收笔也是缓缓而收。不像汉代书法那样逆来回去,而且一提一按,波折太过。魏晋书法当然也有提按,但皆是十分自然,情绪所使,自然为之。所以,魏晋书 法是中国书法最高峰,必须学的。魏【梦见皇帝书法】

晋书法转折处皆很自然,顺势而折,是所谓折钗股。而绝不像宋人书法那样转折处有时还要顿一下,或在转折处重新起笔,宋书 转折太讲究了。魏晋书法,运笔时也很顺很自然,顺势而转折,所谓“一波三折”也基本上不存在,顶多有一点意思而已。后人硬说是“一波三折”、“欲下先 上”,那也没有办法,大部分所谓书法家并无头脑,更无文化,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我在年轻时,听过一个著名书法家的讲座和表演,我问他:“先生你说每 一笔都要回锋、藏锋,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一波三折。但我看你写字,并没有回锋,也没有先下后上,还有一波三折„„”他写的行书我看得清清楚楚,下笔就 写,并没有先下后上的动作。他听了我的提问,愣了一下,然后说:“我用笔前在空中回了一下,你没有看到„„至于一波三折,我在意念中已有了„„”“空 中”、“意念”,这只有鬼知道了。 唐人书法,到了中唐以后,又恢复了汉人的方法,用笔也是欲下先上,回锋、转锋,真正是一波三折。虽然唐人写的是楷书,汉人写的是隶书,但用笔方法大体相 类,只是形体不一样。而且唐书在技巧上更强调,尤其是“顿”,十分突出,比如“颜”、“真”、“阳”中的长横,魏晋人写,一笔画过,略收而已,而唐人往往 在一横的收笔处认真回顿一下(见颜书)留下一个明显的顿点。比如“太守”的“守”、“祖宏”的“宏”,其第三笔最后折处,都是另起笔的,汉隶也有另行起笔 的,但比较自然。唐书一定要把方法显露出来。这样写,一是很麻烦,二是很难直抒性情。 宋人又开始贬唐褒晋。米芾的斋号叫“宝晋”,而不叫“宝唐”,米芾贬唐最狠,尤其贬颜,认为“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颜鲁公„„真便入俗品”。苏东 坡年轻时赞扬过颜真卿,但后来也贬唐崇晋。“何曾梦见王与钟”,“谢家夫人淡丰容”。宋人书法虽然学晋,但并没有脱离唐意。他们下笔直率,不再回锋、逆 锋,不再拐来拐去的。但是,宋人书法,腾、挪、跳、跃、闪、避、顿、挫,太活跃了,缺少沉稳,缺少朴厚,米芾尤甚。就拿这本《虹县诗帖》来说吧,你看这个 “气”字,第四笔转折,虽然连着,其实是另起笔的了。这个“碧”字的“白”字拐处又增加一个拐,这个“退”字第二笔转折,也不是折钗股,而是又转又顿,其 实等于另起笔了。他的竖提,不是一竖一提,而是一竖再左横再上提,这太麻烦,太复杂了。尉天池就认真学这个麻烦、复杂。还有这个“风”的第二笔,肤(繁 体)第三笔,是意到笔不到,实际上已断开了。尉天池更发展成为一种样式了。宋人书法,苏轼的字腾、挪、跳、跃,比较少一点,闪、避、顿、挫也不严重,所以有人说苏轼书法最好,但苏轼 对书法的发展变化不如米芾大。米芾字毛病多,变化也大。他的毛病也是他的贡献,他的字如前所述,跳跃太过,因而显得很有活力,动多静少。这正如一个人庄严 地坐在台上,基本不动,更不摇头晃脑,这就十分稳重,十分沉着,像个德高望重的大人物。而多动,时时腾、挪、跳、跃,左摇右晃的人就不庄重,就不像个稳重 的大人物,当然可以像一个运动员或腿跑得快的服务生。前者如魏晋以前的书法,后者如宋人书法。所以,学宋人书法,气息不会高古。但宋人书法易学,写了易 像,忽按忽提,忽转忽折,而且胆子越大越易学好。所以,赵子昂反对宋法、提倡“古意”是有一定道理的。 记:陈先生你对先秦两汉魏晋唐宋书法的研究结论,十分有道理,书法界研究家还没有看到这一点。我也学米字,看来上当了。 陈:我因没有时间看今人文章,只从先秦到唐宋的作品中看到这些。学米字也不上当,看你怎样对待它。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苏、米之迹,世争临摹,为效颦者„„苏之点画雄劲,米之气势超人,是其长也。苏之浓耸棱侧,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也。皆缘天资虽胜,学力乃疏,手不从心,藉此掩丑。”苏东 坡天资虽佳,但他又做官,又写诗词散文,又坐牢,又流放,他哪有时间练字。米芾玩世不恭,以收藏鉴定为主,见石下拜,绘画创米点法,他五十多岁便死了,不 是“学力乃疏”,而是“学时太短”。你林散之90多岁,尉天池也60多岁了吧,都比人家大„„(略)“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尉天池学米不是收敛,而是 更猛更放,把米的“短”放大。猛刷猛扫,把线条变成块面了。你要是现代派,有意把线变成面也可以,但你又是传统派(略)。项穆又说:“书之为言,散也,舒 也,意也,如也。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大意)气太冲,力太猛,就不散,不舒了。人家写字是“淡丰容”,“潇然自有林下风”。米芾 写字已猛了,你更猛„„但似乎不猛也不行。不猛就不如米,更猛又过了。这都因为我太忙了,尉更忙。如果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讨论,互相切磋,也许会好一 些„„搞艺术是闲人的事,忙是搞不了艺术的。忙可以做官,但艺术人就是做到全国美协主席、全国书协主席,那又叫什么官呢?

不过是为人家装修大会堂和办公室 墙壁的匠人头而已,天可怜见。(略)【梦见皇帝书法】

记:那武中奇书法如何? 陈:武字是军人字,但书法是文人的事、学者的事。但武中奇年轻时学书法很下过一些工夫,我在读研究生时期,看过他的一个回顾书法展,他年轻时写的颜字,很了不起。用笔生涩,非同寻常,但后来,他大概主要是从事军事吧,没有时间读书„„(略)

(摘自《中国书画印》(2010年 春之卷) 陈传席文 可 堂荐) 书法艺术的两个标准和一点注意

【梦见皇帝书法】

陈传席【梦见皇帝书法】

作者简介:

陈传席,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员,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组织中国美术界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组织全国第一次36家博物馆(院)明清绘画联展。已指导十六个国家的留学生和高级进修生,同时教授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姓名列入国内外各类艺术辞典以及各类名人录之中。

【梦见皇帝书法】

书法艺术应有两个最基本、定义式的标准,其一是书法,其二是艺术。

首先是什么叫书法。其实书法在古代就叫“书”,如传为王羲之的《书论》、王僧虔的《论书》、陶弘景的《与梁武帝论书启》、孙过庭的《书谱》,而后叫《书法论》、《书法谱》。书法家叫“书人”或“能书人”。到了宋代,董迪在《广川书跋·徐浩<开河碑>》中,才提出“书家”的称谓,他说书家贵在得笔意,也未称“书法家”。

古代的“书法”多指“写”的方法技巧。现在的“书法”也包含书写的方法技巧,但更多指书法作品、书法艺术。书也好,书法也好,必须是书写汉字,不能把绘画或诗歌叫做书法。说好的绘画叫“无声诗”,那只是比喻,画毕竟不是诗,书法也不是画。既然是书写汉字,那么汉字就必须标准。甲骨、大小篆、隶、楷、草,都要符合标准(但不是于右任的“标准草书”),绝不可“独创”。“标准”就是古人规定这个字怎么写,必须怎么写,不可写牛作马,也不可把三点水写成四点水。或者有人问,古人可以创造,把篆改为隶,把楷改为草,甚至书写时多一点少一点,今人为什么不可独创?答曰:古人可以,今人不可以。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原始时代无字,人必须创造文字,文字一旦创造出来,约定俗成,大家必须遵守,才一能传达交流。如果有人再创造,必有人不认识,必定影响交流,那就失去文字的意义。书写不方便,于是要改,到汉末魏晋时的“正书”出现,书写已方便,也好辨,便已定型。正如《宣和书谱》上说的“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三国钟繇,乃有《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晋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书于世,遂为今昔不货之宝”。汉字到了钟瓢、王羲之手中,已完全定型。这正如国界,一开始马跑到哪里,碑树到哪里,哪里就是国界。但到了后来,国与国之间的边界一确立,就不能天天变。(来源 书法屋:)近几十年前,汉字改革委员会根据草书简化了繁体字,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一是东南亚很多国家本来使用汉字,不认识简化字.对此大为恼火。我去做过调查,人家说:“我们学你们的汉字,你们自己变了,我们怎么办……”很多人对中国文化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二是古文献上的繁体,今之年轻人不认识,他们要学繁体和简体两种文字,这就加大了难度。所以,汉字从汉末魏晋的正书出现后一直不变,稍“变”就有大损失。至干草书、篆书、隶书、行书都早有标准,都不能

变。如果变了,就是胡来,就会造成混乱。

于是可以得出结论:书法最基本的标准是书写标准的汉字,否则便不是书法。至于是不是艺术,还当别论。我们无权阻止你“创造”,但你“创造”的如果不同于汉末魏晋以来的汉字,就无权叫“书法”,也不必叫“书法”。为了显示你独创的“伟大”,也应在书法之外确立一门艺术或什么学科,你就是创始人。可是,你的“创造”又何必叫“书法”呢?如果你叫它“书法”,那就必须学好汉字,写规矩的汉字。 再谈艺术。共实书法本包含艺术的成分,书法不等干写字。谈艺术,即突出其艺术成分。外国人写他们的字也有美丑优劣之分,有的写英文、俄文,也相当漂亮,但那不是这里讨论的“艺术”,它们仅是形式上的漂亮。凡物若仅求形式上的美,那是不是艺术还成问题,若是艺术,也是浅薄的,其美仅是一种花样而已。沈宗鸯在《芥舟学画编》卷二中说:“凡事物是能垂久远者,必不徒尚华美之观(即形式美),而要有切实之体。”“切实之体”才是艺术家要追求和努力达到的。书法作为艺术,若无“切实之体”,绝不可称为艺术。若再追求花样,那才叫丑、恶、怪、俗、赖。

“切实之体”的实现,首先要有从古至今而形成的一套具体而微的技法。书法艺术不是技术,但若无高超的技术,则无艺术。先要掌握技术,要花很多时间习练、研究、切磋到熟练掌握之后,再进一步则是忘掉技术。古人说的“无意干书则佳”,苏东坡说:“我书意造本无法”,傅山说:“期干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都是彻底掌握技术之后说的话。一开始学书时,若“无意”、“无法”就根本不行。到了一定境界,一提笔就想到“法”、“意”也不行。这个问题不谈,先谈标准。 第一个是形而上的审美标准。从古至今,凡称书法者,必“正大”也。王羲之、颜真卿、虞世南、柳公权以及苏、黄、米、蔡,无一不如此。岂有邪小可称为艺术者也。然而当代风书就是邪而小,歪歪扭扭,描头画足,一股子邪气、小气。世界上的事,邪、小只能得逞于一时,不正而大,岂能长久。 其次是风格。风格有雄浑、苍厚、古拙、秀雅、清润、潇洒、雄强等等。这问题本身为常人所知,析置而不论(但是也有很多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

其三是“秀骨”。我已撰专文谈过这个问题。书法以及所有的艺术品,其文野之分、雅俗之别,推在有无“秀骨”。潇洒、秀润、清新一路书法固然必须有“秀骨”,雄厚、刚强、古拙一路书法也需有“秀骨”,否则便会流于恶俗。颜真卿的书法以雄强著称,然而古人评他的书“雄秀”、“雄媚”,骨子里仍是秀的。南京的书法家武中奇,其书雄浑、苍厚、大气都超过林散之,但其艺术总的价值远不及林散之,也就是因为林散之书法有一点“秀骨”,而武逊之。

书法的标准很多,但只要在技巧掌握之后,具备“正大气象”和“秀骨”两方面,墓本上就行了。 但是我要根醒当代有志千书法的人,也就是“一点注意”:切不要把“创新”看得太重,甚至可以完全不提“创新”。古人书论千千万、几乎不提创新,他们只谈“九势”、“八法”,谈“十二意”、“八诀”、“三十六法”,谈“心正气和”以及“神、气、骨、血、肉”。而且,甲骨文书法在殷代达到顶点,“正书”在魏晋达到顶点,后人皆无法逾越。唐不如晋,但唐人楷书仍有一点发展;宋不如唐,之后则一代不如一代,元以后几乎没有任何“新”意的书法家。赵孟頫是了不起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有创新吗?可以说毫无创新。他的书“根抵钟王,而出入晋唐”,如果说有的和钟、王不同,那是他学不像,而不是创新。他自己说的“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他没有变化,但他是历史上的大书法家。有人说清代金冬心书法有创新。创新在哪里?还不是从“二爨”来,顶多再加一点《天发神谶碑》。郑板桥书法自称“六分半书”,还是从古人那里凑来。元以后名家书法无一创新,今人更不要想“创新”,把字写好就行了。你把字写好,学钟、王、颜、柳、苏、黄、米、蔡,学得好,你就是当代大书法家。赖少其应该是当代很不错的书法家,功力很好的。有人说他的书法学过“二爨”和《天发神谶碑》,他说:“我没有学过„二爨‟,也没学过《天发神谶碑》,只学金冬心一家,而且只学金的七个字。”元以后,凡是想创新而又真的“创新”的写字人,尤其是当代写字人,他们不努力于传统书法的学习和锻炼,而“创出的新书法”,有人认为是“取悦于一时”,我看连一时也没“取悦”,只是“取恶”于一时,热闹于一时,只可列入“五花

书法鉴赏论文
梦见皇帝书法(三)

赵佶作品

《欲借风霜二诗帖》

赏析

《书法鉴赏》期末论文

班级:建筑12

姓名:王帅中

学号:2110703044

《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

【梦见皇帝书法】

中国书法已经有几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了,纵览古今,可谓群芳争艳、百舸争流,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了无数宗师级的人物,他们的风格也是各有千秋。在书坛这座巨大的宝库中,我独爱宋徽宗之瘦金体,若要给其一个历史定位,那么赵佶的自评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那就是——天下一人。

赵佶(1082-1135年),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初封瑞王,元符三年即帝位,称徽宗,在位25年,为政昏庸,但于艺术颇多造诣,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艺术活动倡导者与组织者,曾命编《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及《宣和博古图》、《大观帖》等。其天分甚高,擅诗词、工书画、精赏鉴,人物、花鸟、山水皆精。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瘦劲锋利,挺秀清雅,别具一格。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态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传世墨迹有《千字文》、《掠水燕翎诗纨扇》、《闰中秋月诗帖》等。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并且参以褚遂良诸家,得以是其字体坚挺、细瘦、秀润,融会贯通,超强的学习天赋又使其字体变化有薛稷和薛曜的味道,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这种字体被后人称为“瘦金体”。该字体的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形状好似匕首,捺的形状好似钩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 ,其形式已经非常接近行书。,虽然他的用笔源于褚、薛二人,但较其二人写得更为瘦劲;其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之感,舒展劲挺。在其不失力道之余还能让人看上去非常舒服。

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纸,楷书,33.2×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幅诗帖,就是展现了宋徽宗“瘦金书”神采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形状好似匕首,捺的形状好似钩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且轻盈等

特点,通幅极具精神。这幅“诗帖”是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过去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岁(1110)时所作。

虽然我对书法的了解并不甚多,但是依旧可以看出这幅作品还是源于楷书,但是经过宋徽宗赵佶所受的他人影响再加上他独有的天分,经过他后天加工后已经脱离出楷体,成为一种再不失楷书力道的前提下又加入精细轻盈、具有美感的新字体,可以说是一种抽象化的美。

《欲借、风霜二诗帖》全文

欲借嵯峨万仞崇。故将工巧状层峰。 数寻苍色如烟合。一片盘根似藓封。 院宇接连常籍竹。池亭掩映却凭松。 分明装出依岩寺。只欠清宵几韵钟。

风霜正蜡晨,早见几枝新。

预荷东皇化,偷回北苑春。

旗枪虽不类,荈孽似堪伦。

已有清荣谕,终难混棘蓁。

在看完了如此精美的作品之后我们都会对宋徽宗赵佶产生很大的兴趣,他究竟是在一种怎样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下才创作出的这幅作品呢?

宋徽宗赵佶生于公元1082年,即北宋元丰五年阴历十月十日。据说他降生之前,他的父亲宋神宗曾经来到秘书省,观看过收藏在那里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并对这位亡国之君的儒雅风度极为心仪,随后赵佶就降生了。并且,史书很认真地记载说,在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宋神宗梦见李煜前来谒见。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赵佶自幼爱好笔墨、丹青,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他确实是中国历代帝王中,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如果没有坐上皇帝宝座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伟大的艺术家。至少在中国书法史和美术史上,他都会享有无可争辩的崇高地位。那说不定就是又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了。

宋徽宗在当上皇帝之前,确实也是一个多才多艺好学上进,相当讨人喜欢的好皇子,在宫廷内外,朝野上下都有很不错的口碑。据说,他从小就举止不凡,当时的皇家贵戚子弟大多喜欢追逐声色犬马,惟独宋徽宗每日沉浸在笔研、丹青、图史、射御之中,这显然是一些相当正派健康的嗜好,因此,到十六七岁时,他已经“盛名圣誉布于人间”。

这位皇帝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宋徽宗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真可称其为古今第一人。

相关热词搜索:历代皇帝书法 雍正皇帝书法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梦见皇帝书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梦见皇帝书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xinhan/3934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