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还书的成语

还书的成语

2016-05-16 11:05: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还书的成语(共4篇)书诗句、名言、成语关于书和读书的诗句、名言、成语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 苏轼《送安惊落第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 杜牧《读韩杜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 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还书的成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书诗句、名言、成语
还书的成语(一)

关于书和读书的诗句、名言、成语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谚语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谚语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还书的成语】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三更灯火五灯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还书的成语】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卡莱尔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 迅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对读者来说,不是娱乐消遣,而是扩大生活知识和人类知识的工具。——高尔基

经验丰富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 德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读书对于我,是为了扩大眼界,激发思想,达到增长才智的目的,而并非是为了增强记忆能力。——蒙田

读书应具有学习和求知的欲望,也就是说,要用人类天才所累积的知识财富充实自己的头脑和心灵。金首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的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毛泽东

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8-10本书。究竟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15000本才行。——巴比尔

凡是最适应你的个性和素质的书籍,比如说,适应你的知识积累,你的智力储备,你的意愿和志向,总之适应你的整个气质、兴趣、利益以及你的涵养、知识水平、智力发展和生活状况的书籍,对你都是最为适宜的。——巴 金

社会上的事物与道理,天天前进,过去读的,不够今天用的,今天读的,到明天又不一定适合;自以为够了,就得落伍。又各人从事的业务部门所需要的知识,千条万绪,很难都预先学好;事情又在变动,不可能预先学好;不读就要碰钉子。——谢觉哉

书籍具有不朽的特性。它是人类活动的最为旷日持久的成果。教室随着时光而倒塌,绘画和塑像也在不断消失,但只有书籍可与世共存。时间对于伟大的思想全然没有作用,因为伟大的思想从数百年前诞生的那个时候起,就与现代一样的新颖和富有青春活力。时间,只有在播撒人类的拙劣作品时,才会起作用,因为只有美好的东西才长存于书藉中。——史美尔斯

凿柱取书 凿楹纳书 然荻读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焚书坑儒 知书达理 罄竹难书 书香门第 秉笔直书 弃书捐剑 史不绝书 徒读父书 郢书燕说 白面书郎 白面书生 伴食中书 闭户读书 闭门读书 秉笔直书 博览群书 不刊之书 刺股读书 大书特书 读书得间 书声琅琅, 书香门第 知书达礼, 世代书香, 琴棋书画, 罄竹难书, 牛角挂书

书香铜臭 黄耳寄书 文弱书生 摊书拥百城 摊书傲百城 书声朗朗 骑读汉书 奋笔疾书 燔书阬儒 著书立说 白面书郎 坐拥书城 左图右书 左书右息 着书立说 咫尺之书 枕经籍书 凿柱取书 凿楹纳书 鱼书雁信 鱼书雁帖 鱼书雁帛 鱼笺雁书 有脚书厨 拥书南面 映月读书 郢书燕说 殷浩书空 以书为御 仰屋着书 燕颔书生 学书学剑 乡书难寄 通书达礼 四书五经 书香世家 书香人家 书香门户 书通二酉 书生之见 书声琅琅 书囊无底 书空咄咄 书画卯酉 书读五车 书不释手 书不尽意 手不释书 识字知书 十年读书 识礼知书 世代书香 史不绝书 磬笔难书 琴棋书画 曝书见竹 飘零书剑 目不知书 目不识书 寄雁传书 黄麻紫书 狐鸣鱼书 衡石量书 衡石程书 飞书走檄 燔书坑儒 咄咄书空 读书君子 读书得间 丹书铁券 丹书白马 不刊之书 伴食中书 罄竹难书 知书达礼 折节读书 有脚书橱 映雪读书 拥书百城 一介书生 仰屋著书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悬石程书 无巧不成书 徒读父书 书香门第 书不尽言 书同文,车同轨 诗书发冢 书缺有间 三余读书 磬竹难书 然荻读书 弃书捐剑 牛角挂书 囊萤照书 临池学书 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据鞍读书 借书留真 黄耳传书 家书抵万金 废书而叹 读书种子 读书三余 读书三到 掉书袋 丹书铁契 大书特书 刺股读书 裁书叙心 博览群书 闭户读书 白面书生 牛角书生 立地书厨 洪乔捎书 读书破万卷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秉笔直书 闭门读书

成语集锦
还书的成语(二)

成语集锦

1.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

正例:这帮人无所不为,简直和土匪没有两样。(中华书局《中华成语词典》622)

误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95高考题)

修改:无坚不摧。

2.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者遭遇灾难。当,承受。冲,要冲。

正例:即今天晚上恐怕会发生抢劫的事情,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巴金《家》22)

误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95高考题)

3. 屡试不爽:屡次实验都不错。爽,差错。

正例:科研小组自制的地震预测仪灵敏可靠,屡试不爽。(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177) 误例:这个实验已经进行了多次,虽屡试不爽,但他还是凭着坚强的毅力,把实验进行到底,终于取得了成功。(《中国考试》72页 2002-4、5合期)

4. 想入非非(佛教的说法,指一般识力所达不到的地方)——想象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正例: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原书的译本,并不足异的,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根据“世上偏就是这点奇怪,„„”的理由,而先发制人,诬蔑别人为“抄袭”,„„(《鲁迅全集》)

误例: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95高考题)

修改:异想天开。

5.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来也形容来人或者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例子:图书馆里挤满了人,有还书的、有借书的,工作人员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6. 美不胜(全部)收(接受)——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正例:展览大厅陈列着许多新产品,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24)

误例: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前进,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美不胜收。(《2001年北京市崇文区高三统一练习一》)

修改:应接不暇。

7. 莘莘学子——众多学子。

误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97高考题)

8. 不孚众望——不符合众人的期望。

误例: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他。他在世界杯预选赛中果然不负众望,多次破门得分。 分析修改:不负众望。

9.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误例: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98高考题)

10.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

正例:可是国民党内的反人民集团却处心积虑地要破坏和消灭解放区的军队。(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正例:明天是校长赐宴,陪客又有我,他们处心积虑,一定要我去和银行家扳谈,苦哉苦哉!(《鲁迅全集》)

误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98高考题)

修改:千方百计地盘算。

11.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吃苦,却没有得到一点好处。

正例:李虎臣诡计多端,又命令许旅打头阵,替他“火中取栗”。( 李健彤《刘志丹》) 误例: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是火中取栗。(98高考题)

误例: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2004普高招生试题全国卷1》)

12.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形容期望的殷切或对某件事的实现。

误例: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98高考题)

13.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正例: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99高考题)

14. 美轮(高大状)美奂(众多状)——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误例: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任务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99高考题)

15.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正例:所以当章士钊炙手可热之际,《大同晚报》曾称他们为“东吉祥派的正人君子”,虽然他们那时并没有开什么“公理”会。(鲁迅《“公理”的把戏》)

误例: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望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99高考题)

16.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误例: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99高考题)

17. 汗牛(用牛运书,牛累得出汗充栋)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 正例:生活书店所出版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误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高考题)

18.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正例:这三首中的无论哪一首,虽只寥寥二十字,但将市民的见解,对于革命政府的关系,对于革命者的感情,却已经写得淋漓尽致。(鲁迅《三闲集·太平歌诀》)

误例: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驳得淋漓尽致。(《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166页)

分析:对象是文章或说话。强调透彻。与语境“驳”不符。修改:体无完肤。

19. 洗心(清除坏思想)革面(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正例:除非它真能放弃传统意识,完全洗心革面,重新做起。(闻一多《神话与诗》)

正例:《政府公报》上,是天天看见党人脱党饿广告,说是先前为友人所拉,误入该党,现在自知迷谬,从此脱离,要洗心革面的做好人了。(《鲁迅全集》)

误例: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高考题)

20. 左右逢(遇到)源(水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正例:她善于交际,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从不得罪人。(中华书局《中华成语词典》814) 误例: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2000高考题)

修改:。

21. 不可开交(结束):没法解脱。(只用于否定)

正例:他这几天正忙得不可开交,以后再找他吧。(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24) 误例: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1)

22. 身临其境:

正例:但这不过是一个大意,此外的事,倘非身临其境,实在有些说不清。(鲁迅《记“发薪”》) 误例:只要你身临其境为我想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这样责难我了。(倪宝元《成语辨析续编》第317页1986-4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设身处地。

23.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者法则。

正例:“书本上讲的也有不足为训的。”

误例: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高考语文专题教程》33页)

修改:不必大惊小怪。

24. 异曲同工:不同的做法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误例:他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虽然题材不同,发表的时间不同,但异曲同工,在评论界引起很大反响。

误例:三十年前,他学建筑,我学法律,如今我们异曲同工,为开发地区经济贡献力量。(《教与学整体设计》91)

修改:殊途同归。

25.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否定句或反问句) 正例:但这是我们对于原来是敌对阶级的人们所强迫地施行的,和我们对于革命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不能相提并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正例:仅仅就这一点,我就要说,严赵两大师,实有虎狗之差,不能相提并论的。(《鲁迅全集》)

正例:今之论者,常将“打死老虎”与“打落水狗”相提并论,以为都近于卑怯。(《鲁迅全集》)

误例:曹雪芹笔下的黛玉和宝钗两位姑娘,常常被人们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加以评论。

26. 等量齐观:同等看待。

正例:书贾也象别的商人一样,惟利是图;他的出版或发议论的“动机”,谁也知道他“不纯洁”,决不至于和大学教授的来等量齐观。(《鲁迅全集》)【还书的成语】

误例: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但我父亲并不像有的人那样重男轻女,他对我们兄弟姐妹等量齐观,毫无偏向。(倪宝元《成语辨析》第51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一视同仁。

27. 狗尾续貂:把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后面。

误例:本文五、六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以狗尾续貂之感。

28. 蓬荜生辉:蓬门荜户,形容穷人的家。使贫家增添光辉。

误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

室蓬荜生辉。(2001高考题)

29. 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情,议论纷纷。现在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楚国跟晋国作战,楚望窥探敌情,对侍臣说:‘甚嚣,且尘上矣。’意思使救国军队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左传》成公十六年)

30. 人浮(超过)于事:人员过多,而可干事情很少。

正例: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不裁官行不行?(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还书的成语】

正例:如今兄弟这里,人浮于事,实在用不开。(《儿女英雄传》)

31.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多用于文艺作品。凡响:平凡的音乐。

正例:这个那里:自觉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鲁迅《摩罗诗力说》) 误例:他这个人脾气很怪,跟一般人都合不来,一举一动都不同凡响,同学们都怕跟他打交道。(倪宝元《成语辨析续编》第38页1986-4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与众不同。

32. 出类拔萃:比喻聚在一起的人或者无。超出同类,高于一般。形容品德或者才能出众。 误例:小巨人姚明身高220多厘米,即使到了素有“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他的身高也是出类拔萃的。(人教社语文第六册教案第224页)

33. 同日而语:

正例:留学生大多数是家里有钱,或由政府派遣,为的是将来给家族或国家增光,贫穷和受不到教育的女人怎么能同日而语。(《鲁迅全集》)

34. 栩栩如生:形象生动,像活的一样。

正例:不但所写的农民矿工以及知识阶级,皆栩栩如生,且多格言,汲之不尽,实在是新文学中一个大炬火。(《鲁迅全集》)

误例:清清的江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好一幅美丽的栩栩如生的“春水鱼游图”。 (《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8页)

35. 休戚相关:祸福互相关联。

正例:小一点,就说明中国的“民族主义文学家”根本上只同外国主子休戚相关。(《鲁迅全集》)【还书的成语】

误例:提高质量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 语文》2)

误例:提高师资的质量,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是和提高教学质量休戚相关的。(倪宝元《成语辨析》第301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息息相关。

36.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正例: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正例:他们都爱他,尊敬他,对他发生了那么深的息息相关的感情。(巴金《新声集》) 误例:

37. 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即使人难受,又使人发笑的尴尬处境。

正例:这就是说,用这些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谈茶馆》老舍)

误例:在动物园举办的动物认养活动中,许多认提出的问题让饲养员啼笑皆非,难以回答。(《语文之友》2002-9、10期,31页)

38.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正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只有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世界的创造者。个人,个人是多么微不足道!(杨沫《青春之歌》)

误例:病菌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人民的危害却非常严重。(《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205页)(倪宝元《成语辨析》第257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分析:强调价值小。语境强调细菌很小。两者不符。修改:微乎其微。

39. 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止敲打战鼓,比喻事情终止或者收场。

正例:

【还书的成语】

误例: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偃旗息鼓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语文之友》2002-9、10期,31页)

误例: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高考全国2002卷)

40. 混为一谈:不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正例:中国人办事和做戏太混为一谈,而别人却很切实。(《鲁迅全集》)

误例:这几幅画都是他的早期作品,自然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混为一谈了。(《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 语文》14)

41. 举足轻重:一抬脚就会影响左右的轻重。比喻地位重要或者实力强大,一有举动就会影响全局。

正例:我们认为,美国发起侵越战争的时候,基辛格在美国权力机构中是个举足轻重的关键任务,因此他必须对这场战争给越南人民带来的损失和痛苦负责。(《参考消息》02418) 误例:卡夫卡的尸体被运回 布拉格的时候,那里的人们还不清楚,运回来的是一位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一样举足轻重的划时代作家。(北京西城区2002年抽样测试)

42. 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诗歌)比喻反复无常或者玩弄手段。

正例:他对于敌人决不宽容„„对于翻云覆雨,毫无操守,而偏偏俨然自居的丑角,也决不宽容!(茅盾《“宽容”之道》)

误例1:李白的例子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写豪情壮志,在盛唐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误例2:队里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起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捉摸不定,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倪宝元《成语辨析》第66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误例2修改:朝三暮四。

43.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正例:象牙雕刻的人物花鸟,生动活泼,巧夺天工。

误例:桂林山水,如诗如画,巧夺天工,怪不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44. 耿耿于怀:

误例:这样,张定边对北汉基业耿耿于怀、不计个人得失的性格得到很好的表现,较之原作丰满得多了。(《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147页)

分析:强调忠诚。而非心里有疙瘩解不开。修改:忠心耿耿。

45. 未雨绸缪:比喻事前做好准备。绸缪:用绳索缠捆。

误例:领导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未雨绸缪,而不该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46.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反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误例:本来是自己惹的祸,却千方百计转嫁给别人,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着实令人气愤。(《会考模拟试题精编》)

47. 越俎代庖:掌管祭祀的人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于比喻超

有关读书的成语
还书的成语(三)

描写读书的成语

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 : 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 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枕典席文: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折节读书: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 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招贤纳士 :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引锥刺股: 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一介书生: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一箪一瓢: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摇头摆脑: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

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洋洋盈耳: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

形容讲话、 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

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寻章摘句寻: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学富五车:指读了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五行俱下:比喻读书敏捷神速。

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文弱书生:举止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1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

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通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

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

经商的。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

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 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人家: 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舍策追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

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

舌战群儒: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

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山陬海筮: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然荻读书:然通“燃”;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形容勤学苦读。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2

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匡衡凿壁:“匡衡勤学而无烛,穿壁引邻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之。

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 读书总有好处。 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九儒十丐: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乞丐居末。 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画荻教子: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含英咀华:咀:细嚼,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挂席为门: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 后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得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读不舍手: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3

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

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朝经暮史: 一天到晚诵读经史。 形容勤奋读书。

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病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

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亦泛指读书人。

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 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 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

形容读书多的成语:

学富五车 博古通今 才高八斗 博览群书 满腹经纶 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 形容精读书的成语:

精益求精 字斟句酌

形容泛读书的成语:

一目十行 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

形容广泛读书的成语:

博览群书 学富五车

形容读书刻苦勤奋的成语:

4

韦编三绝 孜孜不倦 悬梁刺股 刺股悬梁 映雪读书 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 形容爱读书的成语:

手不释卷 学而不厌

形容书籍多:

浩如烟海 汗牛充栋

形容读书有益:

开卷有益

5

论语中的成语
还书的成语(四)

1、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中的成语。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示例: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2、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示例:徐迟<牡丹>:“她果然成为一个——的教师了。”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3、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论语中的成语。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听其翻阅,4、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示例: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反义词:忘恩负义、无情无义。

6、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示例:哎,那骂得可真也是——。(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7、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示例: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8、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示例:大批——,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9、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10、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1、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示例:——,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12、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示例: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14、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5、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示例: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近义词:废寝忘食用法:偏正式;作补语、定语。

16、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示例: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近义词:情文并茂、奇文瑰句反义词:废话连篇、词不达意、平铺直叙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17、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故事]<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18、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示例:不照这么办法,恐——,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民国演义>第八十回)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比喻兄弟不和。[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容。]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19、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0、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示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21、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示例: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者,未足与议。(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22、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示例:正忧疑不定,忽报宋兵到了,惊得——。(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23、惠而不费: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示例:谁知庄大老爷这笔款项情愿报效,只代子弟们求几个保举,更是——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24、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示例:<魏书·杨固传>:“臣位卑识昧,言不及义,属圣明广访,敢献瞽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四回:“两个年轻小子,天天在一起,没有一个老成人在旁边,他两个便无话不谈,真所谓‘言不及义’,那里有好事情串出来。”梁实秋<雅舍小品·职业>:“至于弈棋,虽曰小道,亦有可观,比饱食终日言不及义要好一些。”刘心武<钟鼓楼·不是结尾>:“该讨论要抓紧讨论,不要言不及义、推托扯皮!既然是该办的事就不要等!就不能慢!”

25、用行舍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26、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27、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示例:知足下追踵古人,见贤思齐。(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

28、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29、司马牛之叹: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30、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示例:人如果——,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反义词:废寝忘食。

31、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示例:朱自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近义词:不为已甚反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32、简在帝心: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33、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34、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5、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示例:圣人说:“——”,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近义词: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36、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示例: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你们青春年少,正是——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近义词:少年老成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37、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示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成天泡在个人情绪里头,唉声叹气,——。”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38、循序渐进: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示例:杨玉如<辛亥革命先着记>第三章:“那还要经过相当教育,——,不能一革命什么都平等。”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按部就班、由浅入深反义词:一步登天。

39、割鸡焉用牛刀:也做“杀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40、从井救人:意谓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对别人并无好处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为。后亦用以比喻冒极大危险去拯救别人。出处:<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仁人)焉。’其从之也?”

4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2、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示例:人家骂小弟鱼肉乡愚,这句话仔细想来,在小弟却是——。(<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近义词:义不容辞、理所当然反义词:推三阻四、临阵脱逃。

43、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44、理屈词穷:理:道理,理由;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示例:沙汀<呼嚎>:“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哑口无言反义词:义正言辞、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45、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示例: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的愿望。(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

46、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示例:他绝对自信他不是——的软背脊的人儿。(茅盾<创造>三)

47、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48、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示例:方之<内奸>:“我要对党对同志负责,即使严赤、杨曙是内奸,我也该对他们负责,不能把——都写上。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近义词: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出处]<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反义词: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

49、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5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示例:“——”。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51、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出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示例:自己一生契重名士,以为无不可招致之人,今日竟遇着一个铁君,真是——。(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52、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示例:薛姨妈是个——的人,倒还易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53、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4、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示例:酒自外入,机繇内泄。悔从醒生,——。(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55、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示例:趁你们——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56、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57、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示例: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58、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示例: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鲁迅<华盖集·牺牲谟>)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近义词: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反义词:成人之恶、掠人之美。

59、居下讪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60、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示例:刘征泰<苏步青>: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61、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jí,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示例:郑振铎<桂公塘>:“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而谈反义词:闭口无言、吞吞吐吐、张口结舌。

6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示例: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解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论语><颜渊篇>主要讲述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示例:“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6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示例: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65、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66、善贾而沽: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出处:<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近义词:待价而沽。

67、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示例: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脆而不坚……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金玉其表、虚有其表、败絮其中反义词:表里如一典故:<左传·文公五年>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服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店主说。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所以,店主毅然地离开了他。

68、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示例: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三章)

69、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示例: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的窘态。(叶圣陶<英文教授>)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外强中干、虚有其表反义词:表里如一、名副其实。

70、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71、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示例:“陈教授——从容不迫地说:……”(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4章:)近义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反义词: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72、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3、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示例:我没有——的能力。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74、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5、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示例:老师讲的这些话,——,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76、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示例:老舍<四世同堂>:“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敬若神明、若即若离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

77、杀身成仁: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示例:夏衍<秋瑾传>第三幕:“——,是革命党的本色。”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78、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79、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唐·韩愈<与崔群书>)[附注]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但是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文与道、华与实、情与理等问题讨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8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示例: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为是“——”,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六回)

82、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示例: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未经战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83、能近取譬:譬:打比方。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示例:独夫为我,即曰贪贼;——,即曰仁义。(章炳麟<菌说>)

84、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出处:<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示例:愿天下有心人——而早为之所焉可耳。(严复<原强>)

85、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86、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87、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示例:“他真是一个——的小人。”(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88、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89、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示例:唐·刘禹钖<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宋·许顗<许彦周诗话>: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宜得此语。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还书的成语》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成语大全 成语故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还书的成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还书的成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xinhan/41052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