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2016-05-26 11:58:5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共4篇)关于古诗意境的阅读比较关于古诗意境的阅读比较:首先是意境。何为意境?如何创设意境?创设意境需要哪些手法?以上问题需要举例并注意穿插讲解。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用粗线条勾画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景物,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同时通过“依”、“流”等几个动词使自然景物活了起来,赋予自然景物以活...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古诗意境的阅读比较》
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第一篇

关于古诗意境的阅读比较:

首先是意境。

何为意境?如何创设意境?创设意境需要哪些手法?以上问题需要举例并注意穿插讲解。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用粗线条勾画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景物,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同时通过“依”、“流”等几个动词使自然景物活了起来,赋予自然景物以活泼的生命和神态。“依”字且得很好,勾画出了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流”字也用得很好,象是注入这幅图画的一条动脉,使读者看到了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使读者仿佛听到了滔滔黄河水的声响。加上“白日”、“黄河”等不同色调的对比,使人们想象中的“山”、“河”也染上了不同的颜色。诗的后两句,貌似说明一种哲理,实则显示出:如果要看到更广阔更奇丽的情景,那就得“更上一层楼”。由于前两句作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后两句一点也不干枯,相反地与前面的景象衔接得很好,气脉一贯,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新颖而又完整的登楼远眺图。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也表现得很好,仅从登高望远的情景,就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情绪是积极向上的情绪。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其次是象征。

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他会使表达的情感变的委婉,含蓄,曲折。如“阳光”“风”“黎明的音响”象征光明,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第三是想象与错觉,如“仿佛”,“以为”。仿佛是一种想象,如果是真实的,写实的,反而令人难以置信,因为是仿佛就把想象合情合理的表现出来了。以为是一种错觉,诗人有可能在瞬间会产生错觉,但是如果从科学的观点看,他马上会改正这种瞬间的错觉,而不必把它诉诸文字。但是因为是诗句,所以他不必改正,而且还有意的强调并固定成文字。而这里的文字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写出这种“错觉”,更显示他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最后是个别词语的运用,如“流”“压”等都是精练与准确的高度结合,值得仔细品尝和学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 , ,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1.C 2.B 3.B 4.C 5.D

2005年芜湖市

(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

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

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解释下列加上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委而去之 委: (2)亲戚畔之 畔:

2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B、必有/得天时/者矣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23、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答:

24、文章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

睦印#?分) 道坊蛳质担僖桓稣庋

答:

20、(1)放弃。(2)通“叛”,背叛。21、C。2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2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4、举例恰当,表述要清楚。 2006年四川省攀枝花市

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小题(6分,每小题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

《古诗阅读》
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第二篇

一、古诗阅读(10分)

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还?

注释:①黄师塔:一位姓黄的僧人的墓所。

②无主:没有主人,没有归属。 ③可:到底,究竟。

1、“独步”的意思是,描写的季节

是这种天气里最容易让人感到 (用诗中词回答)(3分)

2、后两句诗的意思是(2分)

3、最后一句采用者的意思是明确的,即 ,

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3分)

4、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我们学过不少,请写出两个。(2分)

(1),

(2),

二、古诗阅读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楼兰:汉代西域小国,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1、解释词语(7分)

行 穿 金甲

2、第一、二句用等景物,描绘了环境,第三、四句的意思是 。

3、这是一首诗,描写了,表现了。

气势 ,境界 ,感情 。

(三)古诗阅读(13分)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本诗用“寸草心”比喻晖”比喻 。(4分)

2、诗句

中是作者猜测母亲的心意是: ,诗句中是作者规劝天

下的儿子不忘母恩的是 (3分)

3、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请你自己创作一首歌颂母爱的小诗写下来。

(6分)

四、古诗阅读(7分)

早春(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

柳满皇都。 注释:(1)天街:京街的街道。(2)酥:酥油。(3)绝胜:大大超过。 (4)皇都:指京都长安。

1、这首诗第 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 比喻 2 (时节)的景色,诗

人把早春景色和它进行比较。(1分3、诗中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照应的一句是 (1分)

4、这首诗前两句写景,描写了 、 两种景色;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

五、古诗阅读

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释:溪居:溪边村舍。关:门闩。这里指柴门的闩子。

1、诗人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掩着

的 ,疏疏落落的 ,碧波粼粼的 ,漂荡的 ,奔走

的 „„。(3分)

2、“谁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为船便被吹进“”。“”

【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二字,不仅点出了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3分)

3、“”、“”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

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刻画了一个(3分)

六、古诗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这首诗是诗人送别,送别时间是,送别地点是 ,朋友要到达的地点是。(2分)

2、第一句诗中“”、“”二字写出了雨大连绵,悄然而至(1

分)

3、诗人以晶莹透明,清澈无瑕的“玉壶”自喻,既表时了自己的

品格,又表达了他对2分)

4、诗人为什么说“楚山孤”呢?(2分)

5、在古代诗歌中,写送别的名句较多,你能写出几句来吗?(2分)

,。,。

七、(一)古诗阅读

绝句

江清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的一、二句抓住了、、、景物来描写。

2、有人说这首诗“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迷神夺魂的魅力。”读了一、二句

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请你写下来。(3分)

3、诗中的三四句与王安石的哪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4、诗中第一句,作者巧妙地以;第二句以一、二句和三四句中,又以 衬 。表达了诗人 思

想感情。

八、古诗阅读(8分)

月 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①更深:夜深 ②半人家:指斜月照亮了半个庭院。

③阑干:纵横的样子。 ④偏知:出乎意料的感知。

1、诗中一、二两句是描写,通过的手法,更加衬托出 (2分)

2、三、四两句是描写,通过写表现月夜中透露的春意。“新”的意思是 。(2分)

3、写出后两句诗意。(2分)

(2分)【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4、本诗通过描写 表达 (2分)

九、 古诗阅读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根据对“桑条无叶土生烟”一句诗的理解填空。

诗人紧紧抓住春旱的特点:桑树无叶,故只有“;庄稼枯死,故只见“ ”,再加上 ,更形象地写出了 的严重。

2、写祈雨的原因的诗句是

3、这首诗用了写作手法,把和作比较,前者 (心情),后者 (心情),反差强烈。

4、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和对不平现实的

《勤奋学习古诗词
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第三篇

关于勤奋好学的名言警句和古诗词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 游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 备

3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 徵

40、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41、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席慕蓉

42、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方志敏

51、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毛泽东

52、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徐特立

62、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情,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什么也不能忍受了。—— 卢 梭

63、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

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乐观进取、向前迈进。—— 松下幸之助

65、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 富兰克林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劝学》——荀子(节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译文: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

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孟子》二章(节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报任安书》——司马迁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关于珍惜时间的古代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 《杂诗》晋 陶渊明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盛年不再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一日难再晨。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及时当勉励,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岁月不待人。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学》 颜真卿

劝君莫惜金缕衣, 三更灯火五更鸡,

劝君惜取少年时。 正是男儿读书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黑发不知勤学早, 莫待无花空折枝。 白首方悔读书迟。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简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的上阕描绘兰溪美景:浸在溪中的兰草的嫩芽,不见泥泞的松间小路,下个不停的潇潇暮雨,婉啭啼鸣的杜鹃,构成了一幅清丽、洁净又富有生机乐趣的图画,抒写出诗人轻松、愉悦、恬然自得的心情,为下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下阕以反诘起句: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然后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言外之意,人不应把老视为畏途,只要心态好,老也可变为年轻。结句又反用白居易的诗意,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人生也会返老还童的。苏轼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

《关于读书的古诗》
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第四篇

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白鹿洞诗>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关于读书的古诗

3、<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5、<读书>

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关于读书的古诗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6、<读山海经>

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7、<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宋]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8、<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10、<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相关热词搜索:读书的诗句加意思 关于读书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读书的诗句及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xinhan/4323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