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2016-10-10 11:56:2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共7篇)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篇一: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①张乔:唐代诗人。②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 梁州 ,当指 凉州 。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第一篇

篇一: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①张乔:唐代诗人。②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 梁州 ,当指 凉州 。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一: ①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 断 字,将 调角 与 清秋 融而为一,渲染了声色并茂、深广清幽的意境。 b.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又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c.颈联 穷边 二字,写出了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d.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②请结合诗句,分析 倚 字的妙处。(4分) ③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4分)参考答案① c②用 倚 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③尾联两句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诗的意境由此更深化一步,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二:(1)请赏析首联中 倚 字的表达效果。(4分)(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叙述。(4分)4.这酋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愿?(4分)5.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倚 字用得妙,妙在什么地方?(5分) 6.末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1) 倚 字写出了守城战士倚楼而息、懒于警戒的安闲姿态(2分),传神地烘托了边关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2分)。(2)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3.这两句描写了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2分)所有这些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2分)4.尾联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2分)作者的心愿是: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2分)

5.该联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这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呈现的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 倚 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状态。(意对即可) 6.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愿吐蕃族人民的心愿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里把 情 比作 水 更能体现出 情 的绵延悠长,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意对即可) 三: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字用得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答:上句:断,占尽(划断、断续)。动态地表现了角声充满(回荡)于清秋天地的深广意境。(2分)下句:倚,凭倚(倚靠、斜倚)。细腻地表现了征人悠闲登楼、边关一时安宁的意趣。(2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请结合中间两联简要分析。(5分)答:作者表达了烽火止息、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1分)颔联,虚中见实,用汉昭君和亲的典故、唐梁州复见清明白日景象,表现边塞的难得安宁。(2分)颈联,巧用对比,本有兵马阻挠,却无;本无客子来游,却有;表现了边塞的一派平和。(2分)四:1.尾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2分)2.首联 征人倚戍楼 中 倚 字,有人建议改为 守 字更为确切。你认为 倚 与 守 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1.比喻,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和平的思想感情。(2分)2. 倚 字更好。 倚 字更能表达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好象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而 守 字

却给人一种时刻提防边事的感觉,破坏了此诗宁静安详的意境。 守 字更好。 守 字刻画了戍边将士忠于职守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为后文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作了很好的铺垫,微妙地传达出边关的安宁就是有了这些忠诚的战士的主旨。 倚 字不能展现战士的精神风貌。(4分)译文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赏析:《书边事》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美好的愿望。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申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希望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描写了宁静的边塞,一片没有战事安宁的景象,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写景抒情,别具一格。 相关阅读:篇二: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书边事①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1.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断”字,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渲染了声色并茂、深广清幽的意境。 b.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又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c.颈联“穷边”二字,写出了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d.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2.请结合诗句,分析“倚”字的妙处。(4分)

3.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4分)

4.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叙述。(4分)

6.这酋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愿?(4分)

7.首联两句中各有一字用得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参考答案

1.c

4.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2分)。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

5.这两句描写了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2分)所有这些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2分)

6.尾联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2分)作者的心愿是: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2分)

7.上句:断,占尽(划断、断续)。动态地表现了角声充满(回荡)于清秋天地的深广意境。(2分)下句:倚,凭倚(倚靠、斜倚)。细腻地表现了征人悠闲登楼、边关一时安宁的意趣。 参考译文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张乔《书边事》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第二篇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书边事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释①张乔:唐代诗人。②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阅读练习一:

①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断字,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渲染了声色并茂、深广清幽的意境。

B.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又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C.颈联穷边二字,写出了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D.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②请结合诗句,分析倚字的妙处。(4分)

③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4分)参考答案① C②用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③尾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诗的意境由此更深化一步,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阅读练习二:(1)请赏析首联中倚字的表达效果。(4分)(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叙述。(4分)4.这酋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愿?(4分)5.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倚字用得妙,妙在什么地方?(5分)

6.末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1)倚字写出了守城战士倚楼而息、懒于警戒的安闲姿态(2分),传神地烘托了边关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2分)。(2)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3.这两句描写了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2分)所有这些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2分)4.尾联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2分)作者的心愿是: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2分)5.该联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这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呈现的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状态。(意对即可) 6.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愿吐蕃族人民的心愿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里把情比作水更能体现出情的绵延悠长,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意对即可) 书边事(张乔) 阅读练习三: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字用得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答:上句:断,占尽(划断、断续)。动态地表现了角声充满(回荡)于清秋天地的深广意境。(2分)下句:倚,凭倚(倚靠、斜倚)。细腻地表现了征人悠闲登楼、边关一时安宁的意趣。(2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愿

望?请结合中间两联简要分析。(5分)答:作者表达了烽火止息、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1分)颔联,虚中见实,用汉昭君和亲的典故、唐梁州复见清明白日景象,表现边塞的难得安宁。(2分)颈联,巧用对比,本有兵马阻挠,却无;本无客子来游,却有;表现了边塞的一派平和。(2分)阅读练习四:1.尾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2分)2.首联征人倚戍楼中倚字,有人建议改为守字更为确切。你认为倚与守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1.比喻,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和平的思想感情。(2分)2.倚字更好。倚字更能表达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好象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而守字却给人一种时刻提防边事的感觉,破坏了此诗宁静安详的意境。守字更好。守字刻画了戍边将士忠于职守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为后文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作了很好的铺垫,微妙地传达出边关的安宁就是有了这些忠诚的战士的主旨。倚字不能展现战士的精神风貌。(4分)译文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赏析: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诗篇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那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这里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颔联中的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春风对青冢,把王昭君和亲的事迹与当前边关的安宁境况联系起来,表明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像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梁州(当指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这说明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颈联中的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末联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荡气回肠,韵味无穷。书边事(张乔)

[唐]张乔《书边事》阅读答案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第三篇

, 书 边 事[唐]张乔调角断①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

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流水,长愿向南流。 【注】断:占尽。(1)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景

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3分) (2)首联“调角断清秋”中的“断”字,“征人倚戍

楼”中“倚”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4分)答: 答案.(1)描写了一种和平安宁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和平的思想感情。 (2)“断”

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

画面。用“倚”字,写出了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

(大意对即可。)

书边事阅读答案_书边事翻译赏析_作者张乔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第四篇

<书边事>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乔。古诗全文如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戌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书边事阅读答案_书边事翻译赏析_作者张乔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译文]
号角划断宁静清秋,征人独自凭倚城楼。昭君青冢春风吹拂,夕阳西沉边城梁州。广袤荒漠无兵阻扰,边疆重地有人旅游。蕃民之情长如此水,千秋万代永向南流。
[鉴赏]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沙州民众起义首领张议潮,在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后,派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宣宗因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公元857年(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书边事阅读答案_书边事翻译赏析_作者张乔。自此,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长向南流”,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第五篇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前言]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18首。此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旧友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此诗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怀,[注释]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
暝:指黄昏。
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汉代,建德桐庐同属富春县。此外以建德代指桐庐。
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维扬:扬州的别称。<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遥寄:远寄。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海西头:指扬州。古扬州幅员广阔,东滨大海,在海之西,故云。
[译文]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鉴赏]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古诗三百首视频大全_儿童古诗三百首全集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第六篇

<古诗三百首>汇编了近300首古诗,插图古朴细致.解释生动易懂,是学龄前到小学低年级儿童认识唐诗、理解古典文学的好帮手。<古诗三百首>分为五言或七言。古诗三百首内容如下:
五言古诗:
001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002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003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005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006李白:月下独酌 007李白:春思 008杜甫:望岳 009杜甫:赠卫八处士 010杜甫:佳人 011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012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013王维:送别 014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015王维:青溪 016王维:渭川田家 017王维:西施咏 01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019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0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021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022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023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02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025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026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027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028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029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030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031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032韦应物:东郊 033韦应物:送杨氏女 034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035柳宗元:溪居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五言乐府:
036王昌龄:塞上曲 037王昌龄:塞下曲 038李白:关山月 039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040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041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042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043李白:长干行 044孟郊:烈女操 045孟郊:游子吟 046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诗:
047李颀:古意 048李颀:送陈章甫 049李颀:琴歌 050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051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052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053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05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055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056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057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058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05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060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061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062杜甫:寄韩谏议 063杜甫:古柏行 064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065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066韩愈:山石 067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068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069韩愈:石鼓歌 070柳宗元:渔翁 071白居易:长恨歌 07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073李商隐:韩碑
七言乐府:
074高适:燕歌行并序 075李颀:古从军行 076王维:洛阳女儿行 077王维:老将行 078王维:桃源行 079李白:蜀道难 080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081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二 082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083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084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085李白:将进酒 086杜甫:兵车行 087杜甫:丽人行 088杜甫:哀江头 089杜甫:哀王孙
五言律诗:
090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091张九龄:望月怀远 09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93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094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095沈全期:杂诗 096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097王湾:次北固山下 098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099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100李白:赠孟浩然 101李白:渡荆门送别 102李白:送友人 103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104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105杜甫:月夜 106杜甫:春望 107杜甫:春宿左省 108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古诗三百首视频大全_儿童古诗三百首全集。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109杜甫:月夜忆舍弟 110杜甫:天末怀李白 111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112杜甫:别房太尉墓 113杜甫:旅夜书怀 114杜甫:登岳阳楼 115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16王维:山居秋暝 117王维:归嵩山作 118王维:终南山 119王维:酬张少府 120王维:过香积寺 121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22王维:汉江临眺 123王维:终南别业 12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5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26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27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28孟浩然:过故人庄 129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130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31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132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33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34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135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36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137刘长卿:新年作 138钱起:送僧归日本 139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40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141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142韩□(“雄”右半换“羽”):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43刘脊虚:阙题 144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145卢纶:李端公 146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47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48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149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150刘禹锡:蜀先主庙 151张籍:没蕃故人 15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53杜牧:旅宿 154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155许浑:早秋 156李商隐:蝉 157李商隐:风雨 158李商隐:落花 159李商隐:凉思 160李商隐:北青萝 161温庭筠:送人东游 162马戴:灞上秋居 163马戴:楚江怀古 164张乔:书边事 165崔涂:巴山中除夜有怀 166崔涂:孤雁 167杜荀鹤:春宫怨 168韦庄:章台夜思 169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七言律诗:
170崔颢:黄鹤楼 171崔颢:行经华阴 172祖咏:望蓟门 173李颀:送魏万之京 174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176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177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178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79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180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81王维:酬郭给事 182杜甫:蜀相 183杜甫:客至 184杜甫:野望 185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86杜甫:登高 187杜甫:登楼 188杜甫:宿府 189杜甫:阁夜 190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191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192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193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194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195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196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197刘长卿: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198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199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00韩□:同题仙游观 201皇甫冉:春思 202卢纶:晚次鄂州 203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204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05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206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 207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三 208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 209李商隐:锦瑟 210李商隐:无题 211李商隐:隋宫 212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213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214李商隐:筹笔驿 215李商隐:无题 216李商隐:春雨 217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218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219温庭筠:利洲南渡 220温庭筠:苏武庙 221薛逢:宫词 222秦韬玉:贫女 223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五言绝句:
224王维:鹿柴 225王维:竹里馆 226王维:送别 227王维:相思 228王维:杂诗 229裴迪:送崔九 230祖咏:终南望馀雪 231孟浩然:宿建德江 232孟浩然:春晓 233李白:夜思 234李白:怨情 235杜甫:八阵图 236王之涣:登鹳雀楼 237刘长卿:送灵澈 238刘长卿:弹琴 239刘长卿:送上人 240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241李端:听筝 242王建:新嫁娘 243权德舆:玉台体 244柳宗元:江雪 245元稹:行宫 246白居易:问刘十九 247张祜:何满子 248李商隐:登乐游原 249贾岛:寻隐者不遇 250李频:渡汉江 251金昌绪:春怨 178西鄙人:哥舒歌 253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254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255李白:玉阶怨 256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257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258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259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260李益:江南曲
七言绝句:
261贺知章:回乡偶书 262张旭:桃花溪 26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64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65王昌龄:闺怨 266王昌龄:春宫曲 267王翰:凉州词 268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69李白:下江陵 270岑参:逢入京使 27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72韦应物:滁州西涧 273张继:枫桥夜泊 274韩□:寒食 275刘方平:月夜 276刘方平:春怨 277柳中庸:征人怨 278顾况:宫词 279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80刘禹锡:乌衣巷 281刘禹锡:春词 282白居易:后宫词 283张祜:赠内人 284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285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 286张祜:题金陵渡 287朱庆馀:宫词 288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289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290杜牧:赤壁 291杜牧:泊秦淮 292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93杜牧:遣怀 294杜牧:秋夕 295杜牧:赠别二首之一 296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297杜牧:金谷园 298李商隐:夜雨寄北 299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300李商隐:为有 301李商隐:隋宫 302李商隐:瑶池 303李商隐:嫦娥 304李商隐:贾生 305温庭筠:瑶瑟怨 306郑畋:马嵬坡 307韩□:已凉 308韦庄:金陵图 309陈陶:陇西行 310张泌:寄人 311无名氏:杂诗 312王维:渭城曲 313王维:秋夜曲 314王昌龄:长信怨 315王昌龄:出塞 316王之涣:出塞 317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 318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 319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三 320杜秋娘:金缕衣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做错了一件事阅读答案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第七篇

做错了一件事

吃过晚饭,我去天桥底下的书店替换妻子。妻边整理架子上的书边叮嘱我:晚上那小孩要是再来,你就把那几本书送给她,免得她每晚都来烦,几本书都被翻得像狗啃似的,谁还会买啊。

果不其然,妻走后不到半小时,那小女孩就来了。我虽然来书店的次数并不多,但对她的模样,她的穿着,她的动作也都早已熟悉了。做错了一件事阅读答案。进了店,她轻车熟路地抽下那三册安徒生童话插图本,然后不声不响地蹲在屋子的拐角,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我有些气,也有些奇怪--依照我的经验,

大约九点多的时候,孩子的妈妈来了。她每次都是这个时候来,进门时冲我笑一下,不好意思地笑。我这回没向她笑了。换成别的店主,恐怕也不会甘愿自己的小店成免费图书馆的。

小孩将书插进书架之后,跟着她妈妈要走了。我走了过去,决定拿出妻子的那招。做错了一件事阅读答案。我抽下那几本书,塞进小孩的手中,说,这几本书送给你吧。小孩望着我,露出惊惶失措的样子。她妈妈赶紧把书拿过来,往我手里塞,我们不要不要。我说,没关系的,拿着吧,不要钱的。我的口气和神情当然有点儿怪怪的。小孩大概也看出了门道,指着她妈妈的口袋,[咿咿呀呀"地比划着。

我愣住了!我没想到这孩子原来是个哑巴!

我立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女人指着自己的口袋,对她女儿两手一摊,那意思显然是说没带钱。小孩望了我一眼,把书往柜台上一放,慌不迭地拉着她妈妈走了。

那晚我一直很难过。妻子听说后也有些难过。而更让我们难过的是,那小孩此后再也没有来过了。

 

1、文题中的[一件事"指什么?(3分)

【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2、[小孩大概也看出了门道"一句中的[门道"一词,一般意义是什么?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4分)

 

3、[我愣住了!我没想到这孩子原来是个哑巴!"这句话照应了前文的一句话,请找出来,写在下面。(3分)

 

4、文章结尾反复交代[我"因这件事很难过,请分析[我"难过的

原因。(4分)

 

5、人生难免会做出一些心痛后悔的事。请你概括你做过的一件这类事,并说说从文中得到的教训。(4分)

 

 

参考答案:

1、[我"将几本被晚来书店看书的小孩翻烂的书送给小孩,小孩不愿接受,又无钱购买,慌忙而去,后来再没有来过。

2、(1)做事的诀窍;(2)解决问题的方法。

3、我有些奇怪,依照我的经验,那是四五岁孩子才会感兴趣的书,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怎么翻来覆去地看,从不乏味呢?

4、聋哑孩子想读书又无钱买,不幸的命运本应受到同情、关爱,每晚在书店的两三个小时也许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我"却因为自私鲁莽而伤害了她,毁掉了她宝贵的读书机会,良心上难免自责,加上过错难以不过,就更加难过。

5、例:父母忙于工作,带我娱乐的时间少,我曾抱怨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与父母吵了一架,躲起来,害得父母整整找了两天。父母是一个人最值得感激的人,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替父母着想,替别人着想,否则会做出蠢事。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书边事 张乔 书杨朴事阅读答案
  • 1、书边事(2016-02-17)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书边事张乔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xinhan/6793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