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

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

2016-10-13 09:19: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共9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精选 (2)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第四辑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一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精选 (2)》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第四辑

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众客和之( ) ②亦在坐( ) ..

③天地万物与我并生( ) ④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 ..

2、翻译:(6分)

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什么?你对鲍氏之子的话如何看待?

(4分)

参考答案: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

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

②不像你所说的;

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责难、驳斥。

【译文】

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所有食客高声附和。鲍家男子年龄二十岁,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种类不同而已。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的。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让人吃而孕育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为了蚊虫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吗?”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

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②固:坚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A. 畜一红马( ) B. 公不许 ( ) ..

C. 之万怪之 ( ) D. 比公乘之 ( )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

②此乃劣马,故退之。 

③盖此马愿从主也。 

3.韩愈的《马说》中认为,由于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畜一红马(养) B. 公不许 (同意 、 答应)

C. 之万怪之 (对„感到奇怪) D. 比公乘之 (等到)

(2) (1)有一个军人看见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

(2)这匹马是劣马,于是退回来。

(3)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3、因为军人虽识马,但他没有摸熟马的脾气、习性,不能以其道策之。

【译文】

张尚书张之万,养了一匹红马,非常神勇,曾经日行千里,却没有气喘吁吁。有

一个军人看见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那人一定要买,张之万无奈,于是让那人牵了去。没过几天,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很奇怪,询问缘故,那人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了下来。连连换了几个人,都被掀了下来。这匹马是劣马,于是退回来。”张之万求之不得,于是退回了钱收回了马。等到张之万乘马时,非常温驯,和以前一样。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十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①②③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

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⑴致玉盏其.

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⑵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⑶非故也,何罪之有?”

【注释】①韩魏公知北都:韩魏公担任北都的行政长官。②中外亲:表兄弟。③坏冢:荒墓。④卓:同“桌”。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④

(1)云耕者入坏冢而得 云: 得:____________ ..

(2)公以百金答之 答:____________ .

(3)笑谓坐客曰 谓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非故也,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表现了韩魏公什么样的品质?(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说。 获得,得到。 (2)答谢。 (3)对„„说。

【评分】每空1分,共4分

2.【答案】(1)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劝说所有客人饮酒。 (2) 不一会儿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盏摔得粉碎。 (3)(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待人宽厚,能宽容别人的过错等。

【评分】每问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九试于乡,不得举( ) .

⑵客有至者,则延入( ) .

⑶常语学者曰( ) .

⑷于身心何所益( ) .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译文:

⑵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译文:

⑶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参考答案:

1.⑴任用,选拔⑵领,邀请⑶告诉,对„„说⑷好处

2.⑴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⑵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⑶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3.⑴博览群书,身体力行⑵安贫乐道,不慕荣利⑶教诲子孙,乐此不疲⑷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⑸勤奋著书⑹热情好客。

【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 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第二篇:《2016中考复习冲刺课外文言文专题阅读(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课外) 概况分析:选文多为哲理或启示性小故事,主要考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篇章能力。

【考点一】词语解释 考查内容:文言文中特定实词和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考点二】句子翻译——直接翻译或选择正误项 考查内容:选文中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用文中原句或自己话概括 考查内容:对选文的整体内容、情节和对人物行为的理解。

【考点四】主旨理解 考查内容: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含哲理、观点或启示。 【真题呈现】

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

(2015届山东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偈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偈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图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九试于乡,不得举(2)客有至者,则延入 ..

(3)常语学者曰 (4)于身心何所益 ..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4分)

【答案】

1.(1)任用,选拔(2)领,邀请(3)告诉,对„„说(4)好处 【评分】每空1分,共4分。

2.(1)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2)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3)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人(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评分I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1)博览群书,身体力行。(2)安贫乐道,不慕荣华。(3)教海子孙,乐此不疲。(4)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S)勤奋著书。(6)热情好客。 【评分】每条I分,共4分,答出其中4条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 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使”“以为”“处”“安”“得”“盖”“足”“道”,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首先要疏通文字,大至读懂内容。本题是要求概括人物形象,要找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从其言行的反映的性格、思想品质方面来分析,可以根据人物具体的言行表现逐一概括。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

1.课内积累应用;组词法——给难解实词组词,还原到文中考查,根据词性适当调整

2.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特殊句式调译序;字字落实重直译。

3.通读选文;审清题干;回归原文;直接答题或概括答题

4.结合文章内容(故事细节和人物个性),从为人道理、处世方式、科学哲理三个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可平时积累,临考借用。 一、(16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少卓荦(luò)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

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后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

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己之稇载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边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赦。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注】①稇(kǔ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荦(luò):明显,分明。

1.下列句子中的“之”与“禁之不止”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渔人甚异之 B.怅恨久之 C.水陆草木之花 D.至之市 ....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从“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许曾裕是一个勤学的人。

B.许曾裕体恤百姓,亲自试验乌船,解决了乌船遇风容易坏的问题。

C.松江府百姓为了表达对许曾裕的尊敬,在河边立碑记下了他的许多事迹。

D.许曾裕担任松江府通判期间执法严厉,他认为对私运货物的百姓要严惩,才能正民心。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值母病笃 ②向者 ..

③而其弊始除 ④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2分)

译:

⑵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2分)

译:

【答案】

1.(2分) A

2.(2分) D

3.(4分)

①笃:严重 ②向:从前 ③始:才 ④潜:暗地里、偷偷地

4.(4分)

⑴(2分)先生到任后,惩罚了其中特别狡诈的几个人,商贩们都感动流泪了。(得分点:“至”“其”) ⑵(2分)(许曾裕)就亲自丈量河道的深度和宽度,不允许施工有丝毫差错。(得分点:省略句、深广)

【解析】 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通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信息点,比较判断正误。根据文段最

后一句“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赦。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要判断许曾是爱民的,他的建议是“宽赦”,因为D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字词的古今异义,不可用念义替代古义,如本题中“向”“始”两词,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

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尤”“狡黠”“负”“工”“尺寸”,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16届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12分)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

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

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

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1.下列句中的“之”和“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怅恨久之 B.楚人怜之

C.何陋之有 D.辍耕之垄上

2.下面关于本语段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自齐事秦昭王 事: ②大破之 破: ..

③据阳山,逶蛇而北 北: ④信任贤之 贤: ..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蒙恬者,其先齐人也。(2分)

翻译:

(2)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2分)

翻译:

【答案】

1.(2分)B

2.(2分)D

3.(4分)①侍奉。②打败。③向北(进军)。④认为„„贤能。

4.①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2分)②于是派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向北驱逐戎狄。(2分)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相关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D错,

“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中的“居”不是“定居”,而是“驻扎”的意思。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北”为名词作状语,意为“向北”,“贤”形容词动用,意为“认为„„贤能”,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16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

第三篇:《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第四辑(修改) 新人教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第四辑

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众客和之( ) ②亦在坐( ) ..

③天地万物与我并生( ) ④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 ..

2、翻译:(6分)

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什么?你对鲍氏之子的话如何看待? (4分)

参考答案: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

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

②不像你所说的;

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责难、驳斥。

【译文】

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所有食客高声附和。鲍家男子年龄二十岁,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种类不同而已。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的。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让人吃而孕育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为了蚊虫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吗?”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

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②固:坚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A. 畜一红马( ) B. 公不许 ( ) ..

C. 之万怪之 ( ) D. 比公乘之 ( )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

②此乃劣马,故退之。 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

③盖此马愿从主也。 

3.韩愈的《马说》中认为,由于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畜一红马(养) B. 公不许 (同意 、 答应)

C. 之万怪之 (对„感到奇怪) D. 比公乘之 (等到)

(2) (1)有一个军人看见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

(2)这匹马是劣马,于是退回来。

(3)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3、因为军人虽识马,但他没有摸熟马的脾气、习性,不能以其道策之。

【译文】

张尚书张之万,养了一匹红马,非常神勇,曾经日行千里,却没有气喘吁吁。有

一个军人看见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那人一定要买,张之万无奈,于是让那人牵了去。没过几天,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很奇怪,询问缘故,那人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了下来。连连换了几个人,都被掀了下来。这匹马是劣马,于是退回来。”张之万求之不得,于是退回了钱收回了马。等到张之万乘马时,非常温驯,和以前一样。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十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①②③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

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⑴致玉盏其.

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⑵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⑶非故也,何罪之有?”

【注释】①韩魏公知北都:韩魏公担任北都的行政长官。②中外亲:表兄弟。③坏冢:荒墓。④卓:同“桌”。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④

(1)云耕者入坏冢而得 云: 得:____________ ..

(2)公以百金答之 答:____________ .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

(3)笑谓坐客曰 谓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非故也,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表现了韩魏公什么样的品质?(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说。 获得,得到。 (2)答谢。 (3)对„„说。

【评分】每空1分,共4分

2.【答案】(1)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劝说所有客人饮酒。 (2) 不一会儿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盏摔得粉碎。 (3)(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待人宽厚,能宽容别人的过错等。

【评分】每问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九试于乡,不得举( ) .

⑵客有至者,则延入( ) .

⑶常语学者曰( ) .

⑷于身心何所益( ) .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译文:

⑵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译文:

⑶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参考答案:

1.⑴任用,选拔⑵领,邀请⑶告诉,对„„说⑷好处

2.⑴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⑵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⑶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3.⑴博览群书,身体力行⑵安贫乐道,不慕荣利⑶教诲子孙,乐此不疲⑷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⑸勤奋著书⑹热情好客。

【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 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第四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第四辑(修改)新人教版(新)》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第四辑

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众客和之( ) ②亦在坐( ) ..

③天地万物与我并生( ) ④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 ..

2、翻译:(6分)

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什么?你对鲍氏之子的话如何看待? (4分)

参考答案: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

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

②不像你所说的;

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责难、驳斥。

【译文】

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所有食客高声附和。鲍家男子年龄二十岁,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种类不同而已。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的。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让人吃而孕育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为了蚊虫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吗?”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

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②固:坚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A. 畜一红马( ) B. 公不许 ( ) ..

C. 之万怪之 ( ) D. 比公乘之 ( )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

②此乃劣马,故退之。 

③盖此马愿从主也。 

3.韩愈的《马说》中认为,由于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畜一红马(养) B. 公不许 (同意 、 答应)

C. 之万怪之 (对„感到奇怪) D. 比公乘之 (等到)

(2) (1)有一个军人看见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

(2)这匹马是劣马,于是退回来。

(3)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3、因为军人虽识马,但他没有摸熟马的脾气、习性,不能以其道策之。

【译文】

张尚书张之万,养了一匹红马,非常神勇,曾经日行千里,却没有气喘吁吁。有

一个军人看见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那人一定要买,张之万无奈,于是让那人牵了去。没过几天,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很奇怪,询问缘故,那人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了下来。连连换了几个人,都被掀了下来。这匹马是劣马,于是退回来。”张之万求之不得,于是退回了钱收回了马。等到张之万乘马时,非常温驯,和以前一样。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十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①②③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

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⑴致玉盏其.

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⑵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⑶非故也,何罪之有?”

【注释】①韩魏公知北都:韩魏公担任北都的行政长官。②中外亲:表兄弟。③坏冢:荒墓。④卓:同“桌”。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④

(1)云耕者入坏冢而得 云: 得:____________ ..

(2)公以百金答之 答:____________ .

(3)笑谓坐客曰 谓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非故也,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表现了韩魏公什么样的品质?(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说。 获得,得到。 (2)答谢。 (3)对„„说。

【评分】每空1分,共4分

2.【答案】(1)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劝说所有客人饮酒。 (2) 不一会儿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盏摔得粉碎。 (3)(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待人宽厚,能宽容别人的过错等。

【评分】每问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九试于乡,不得举( ) .

⑵客有至者,则延入( ) .

⑶常语学者曰( ) .

⑷于身心何所益( ) .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译文:

⑵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译文:

⑶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参考答案:

1.⑴任用,选拔⑵领,邀请⑶告诉,对„„说⑷好处

2.⑴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⑵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⑶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3.⑴博览群书,身体力行⑵安贫乐道,不慕荣利⑶教诲子孙,乐此不疲⑷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⑸勤奋著书⑹热情好客。

【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 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第五篇:《2015中考语文 课后强化训练 21 文言实词与虚词(含解析)》

课后强化训练21 文言实词与虚词

一、(2015·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

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

几乎罔矣。 .

(选文有改动)

【注释】 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课时讲解题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非知其姓与名也:知道 .(2)千不得百焉:一千(人) .

(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具有,具备 .(4)则几乎罔矣:迷惑无所得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难度不大,答题时要学会课内外迁移。

课时讲解题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C)

A. 知之难乎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B. 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 其如土石何? ..

C. 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 而欲知屈原之志 温故而知新 ..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A项,前者为语气词,表感叹,相当于“啊”或“呀”,后者为介词,相当于“于”;B项前者为代词,指“他的”,后者在“如„„何”前面表示加强反问语气;C项均表判断,相当于“是”;D项前者表转折,“却”,后者表顺承。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要重点把握“知”“言”“所以”“而已”等词的意思。翻译时要求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4.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 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选文,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深层次的理解,从原文中“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可以看出,“悲其志”是司马迁与屈原的共同点。

二、(2015·乐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

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课时讲解题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命驾将适野(前往) .

B. 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知道, 明白) .

C. 乃往,身自罢之(罢免) .

D. 文侯怒,任座趋出(快走) .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这题,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不能见字取义。C项“乃往,身自罢之”的意思是“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取消打猎的事”,所以,该项中的“罢”应理解为“取消”。

课时讲解题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

B. 克之,以封其子击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 文侯应之亦然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D. 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A项中,前一个“于”是“向”的意思,后一个“于”表比较;B项中,前一个“其”指代魏王,后一个“其”表推测、估计;D项中,前一个“而”表承接,后一个“而”是转折连词。只有C项的两个“之”都指代人。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 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 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 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通读全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如文中讲到魏文侯封地于子的做法,他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自私的做法的错误性,对任座的直言是“怒”,后来得到翟璜的提醒才恍然大悟,于是“悦”,为此,任座得以重任。所以,D项“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的说法不正确。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

(1)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上文《魏文侯轶事》)

刚才(先前)任座的言辞正直(直率),我因此才知道这一点(我因此才知道)。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皇宫中和朝廷里,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扬善惩恶),标准不应该不同。

解析 本题是对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翻译时,先要弄清句子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1)句中的“向”“直”“是以”和第(2)句中的“俱”“臧否”“宜”等词。翻译时,这些词语要解释清楚。

三、(2015·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承拙斋家传

(清)张惠言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

①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无佳葩奇卉,

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释】 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图画改订诗文。

课时讲解题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九试于乡,不得举:任用,选拔 .(2)客有至者,则延入:领,邀请 .(3)常语学者曰:告诉,对„„说 .(4)于身心何所益:好处 .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用文言实词的理解。选文虽然是课外文言文,但所考查的均为课内需要重点掌握的实词。准确作答的关键在于既要考虑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又要联系课内所学的这些词语的含义。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

(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宜采用直译法,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处”“使”“安”“入”“自得”等词语要翻译准确。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①博览群书,身体力行;②安贫乐道,不慕荣华;③教诲子孙,乐此不疲;④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⑤勤奋著书;⑥热情好客。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联系承拙斋先生的志趣、经历和言行来分析、概括。

四、(2015·徐州)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课时讲解题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凄神寒骨:使„„凄凉 .(2)而适类于余:像(好像) .

(3)而善鉴万类:善于,擅长 .(4)乐而不能去也:离开(离去) .

解析 本题是对文言文实词解释的考查。第(1)题“凄”是使动用法。第(2)题“类”的解释可联系“佛印绝类弥勒”中“类”的解释来思考。第(3)题“善”可联系“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的解释来思考。第(4)题“去”的解释可联系“去后乃至”中“去”的解释来思考。

课时讲解题型

2.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生不知何许人也 ..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面山而居 ..

C. 于是作《八愚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 ..

D. 寂寥而莫我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项“许”,前者解释为“左右”,后者解释为“处所、地方”;B项“居”,前者解释为“停留”,后者解释为“居住”;C项“作”都解释为“创作、写作”;D项“知”,前者解释为“知道”,后者通“智”,聪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儿)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愚溪的河道)幽暗狭窄,蛟龙对它不屑一顾,不能在此兴风弄雨,愚溪(它)没有利于世人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1)句注意“佁然不动”“俶尔”“翕忽”的翻译。第(2)句注意“犬牙”是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像狗牙一样”。第(3)句注意“幽邃浅狭”的翻译。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 因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乃记之而去”。“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作者在空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B.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衬托潭水清澈。“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则从正面直接写愚溪的清澈见底,光洁如玉。

C.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潭源流的蜿蜒曲折。“不可以溉灌”“大舟不可入也”“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连用五个否定词,交代了作者以“愚溪”命名的原因。

D.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忧伤与凄凉。“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则表现了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 解析 本题是对文言文内容把握能力的考查。D选项“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一句并不是表达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

五、(2015·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晋文公攻原

①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

②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 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课时讲解题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 遂与大夫期十日 陈太丘与友期行 ..

B. 原三日即下矣 令初下,群臣进谏 ..

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一食或尽粟一石 ..

D. 可无归乎 男有分,女有归 ..

解析 B项“下”,前者解释为“攻克”,后者解释为“下达”;C项前者解释为“完”,后者解释为“使„„完尽”;D项前

者解释为“投降,投靠”,后者解释为“好出嫁”。 A项都是“约定”的意思。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语句朗读停顿的能力。文言语句朗读停顿的划分,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特别要注意一些文言词,如“也”“乎”“哉”等,这些词一般放在句子的末尾。所以本句中,第一个“也”后要停顿;“不去”与“是亡吾信也”是假设关系,中间也应停顿。

3.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示例二: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示例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及探究能力。答题时,应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阐述自己持这种观点的理由。如赞同,可从人物的思想品格上进行分析;如反对,可从他的处事方法及结果上进行分析;也可辩证地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看法。

六、(2014·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返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

①②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

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节选自欧阳修的《连外士墓表》,有改动)

【注释】 ①赒(zhōu):救济,接济。②粜(tiào):卖出粮食。

课时讲解题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

A. 必以处士为法(榜样) .

B. 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 .

C. 以牛自归(返回) .

D. 厚遗以遣之(送走) .

解析 C项“归”在此处意为“归还”。

课时讲解题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B、D)

A. 以一布衣终于家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B. 而能使人如此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C.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D. 当为连公行丧 为人谋而不忠乎 ..

解析 A项“于”,前者为“在”,后者为“向”;B项“而”都表转折,“但是”;C项“以”,前者为“因为”,后者为“凭借”;D项“为”都是“为、替”的意思。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第六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第四辑(修改)新人教版-课件》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第四辑

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众客和之( ) ②亦在坐( ) ..

③天地万物与我并生( ) ④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 ..

2、翻译:(6分)

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什么?你对鲍氏之子的话如何看待? (4分)

参考答案: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

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

②不像你所说的;

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责难、驳斥。

【译文】

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所有食客高声附和。鲍家男子年龄二十岁,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种类不同而已。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的。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让人吃而孕育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为了蚊虫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吗?”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

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②固:坚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A. 畜一红马( ) B. 公不许 ( ) ..

C. 之万怪之 ( ) D. 比公乘之 ( )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

②此乃劣马,故退之。 

③盖此马愿从主也。 

3.韩愈的《马说》中认为,由于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畜一红马(养) B. 公不许 (同意 、 答应)

C. 之万怪之 (对„感到奇怪) D. 比公乘之 (等到)

(2) (1)有一个军人看见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

(2)这匹马是劣马,于是退回来。

(3)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3、因为军人虽识马,但他没有摸熟马的脾气、习性,不能以其道策之。

【译文】

张尚书张之万,养了一匹红马,非常神勇,曾经日行千里,却没有气喘吁吁。有

一个军人看见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那人一定要买,张之万无奈,于是让那人牵了去。没过几天,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很奇怪,询问缘故,那人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了下来。连连换了几个人,都被掀了下来。这匹马是劣马,于是退回来。”张之万求之不得,于是退回了钱收回了马。等到张之万乘马时,非常温驯,和以前一样。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十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①②③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

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⑴致玉盏其.

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⑵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⑶非故也,何罪之有?”

【注释】①韩魏公知北都:韩魏公担任北都的行政长官。②中外亲:表兄弟。③坏冢:荒墓。④卓:同“桌”。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④

(1)云耕者入坏冢而得 云: 得:____________ ..

(2)公以百金答之 答:____________ .

(3)笑谓坐客曰 谓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非故也,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表现了韩魏公什么样的品质?(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说。 获得,得到。 (2)答谢。 (3)对„„说。

【评分】每空1分,共4分

2.【答案】(1)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劝说所有客人饮酒。 (2) 不一会儿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盏摔得粉碎。 (3)(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待人宽厚,能宽容别人的过错等。

【评分】每问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九试于乡,不得举( ) .

⑵客有至者,则延入( ) .

⑶常语学者曰( ) .

⑷于身心何所益( ) .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译文:

⑵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译文:

⑶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参考答案:

1.⑴任用,选拔⑵领,邀请⑶告诉,对„„说⑷好处

2.⑴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⑵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⑶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3.⑴博览群书,身体力行⑵安贫乐道,不慕荣利⑶教诲子孙,乐此不疲⑷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⑸勤奋著书⑹热情好客。

【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 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第七篇:《张惠言《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承拙斋家传

[清]张惠言

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日:“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趵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i志试礼叠濒行命之日行己在耻立复之端也摄失之际慎之志兄夔堂恂谨力学父之教垫。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拙斋年十三而丧母,即知守礼。父卒,教育异母少弟,有恩礼。居乡,长者行甚众。要其大者论之,故不著。杭生者,名乐,笃行君子也,从学者称“留闲先生”,目盲废矣:拙斋事之八年,及卒,邀其同门,具其行呈于学官,旌其门。拙斋所授徒阳湖张淳、宜兴陆典畴,皆以力行称于乡里。

论日:自时文电之学兴,而六经四子之书,为科举羔雁④而已,父以是教其子,师以是传其徒。周公孔子之说,日举于口,而笔于书,而终身不知其为何物者,众也。拙斋教人,求之于心,而勖其子以有耻,古之学者,仃以异是?志为余言,君终身服一言,日“恕”。然晚年乃日:“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鉴盟垫盎堡力之浅深,与其勤于学,至老而不倦,皆可以知之矣。

                                                               (选自《茗柯文四编》,有删改)

【注】①斌: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以笔蘸墨,指圈画改订诗文。③时文:当时书坊为应对科举而刻制的经义,称为“时文”。④羔雁:羊羔、大雁,比喻追求仕途的手段。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晤之几席也        晤:见面

B.具其行呈于学官      行:行为

C.自时文之学兴        兴:兴起

D.而勖其子以有耻      勖:勉励

张惠言《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张惠言《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B.子志腻礼部/濒行偷之日,行已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C.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D.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拙斋家贫仅有“破屋数椽”,九次乡试都不中,但他仍然达观奋进,不仅教授学徒和子孙,自得其乐,而且著书立说,颇有成就。 

B.承拙斋认为读圣贤书目的在于懂得如何立身行事,而不只是学习“文词小伎”。儿子进京会试,临行前,他还告诫儿子要有羞耻心,慎重对待得失。

张惠言《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张惠言《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承拙斋十三岁时母亲就去世,那时,他已经知道守孝。父亲死后,他教育抚养异母小弟,对小弟恩礼有加。居住在乡里,忠厚的行为特别多。因为要把他重要的大的方面写下来,所以不写这些。杭生,名乐,是品行醇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都称他为“留闲先生”,眼睛失明了。承拙斋侍奉了八年,等到先生死后,邀请同门师兄弟,详细写出杭生的品行禀告给学官,褒扬他的门风。承拙斋教育的学生中阳湖的张淳、宜兴的陆典畴,都因为尽力做事闻名乡里。

评论:自从应对科举考试的时文兴起,六经四书就成为科举制度中进入仕途的手段。父亲用这些教他的儿子,老师用这些教授他的学生。周公、孔子的学说,每天都挂在嘴边,用笔写在纸上,但一辈子不知道所学为何物的人很多。而承拙斋教育人,让他们用心去体验领悟,并勉励他的儿子要知羞耻,古代的君子,和这些有何区别呢?承志给我说,他父亲一生信奉的一个字就是“恕”。但到了晚年承拙斋却说:“我曾经用‘恕’来待人接物,很好;如今才知道这还不够啊,还应该思考孟子‘要多  反思自己’的话。”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

第八篇:《《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承拙斋家传

[清]张惠言

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 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日:“爱吾庐者,拙 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趵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 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 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 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i志试礼叠濒行命之日行己在耻立复之端也摄失之际慎之志兄夔堂恂谨力学父之教垫。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 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拙斋年十三而丧母,即 知守礼。父卒,教育异母少弟,有恩礼。居乡,长者行甚众。要其大者论之,故不著。杭生者,名乐,笃行君子也,从学者称“留闲先生”,目盲废矣:拙斋事之八 年,及卒,邀其同门,具其行呈于学官,旌其门。拙斋所授徒阳湖张淳、宜兴陆典畴,皆以力行称于乡里。

论日:自时文电之学 兴,而六经四子之书,为科举羔雁④而已,父以是教其子,师以是传其徒。周公孔子之说,日举于口,而笔于书,而终身不知其为何物者,众也。拙斋教人,求之于 心,而勖其子以有耻,古之学者,仃以异是?志为余言,君终身服一言,日“恕”。然晚年乃日:“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 鉴盟垫盎堡力之浅深,与其勤于学,至老而不倦,皆可以知之矣。

                                                               (选自《茗柯文四编》,有删改)

【注】①斌: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以笔蘸墨,指圈画改订诗文。③时文:当时书坊为应对科举而刻制的经义,称为“时文”。④羔雁:羊羔、大雁,比喻追求仕途的手段。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晤之几席也        晤:见面

B.具其行呈于学官      行:行为

C.自时文之学兴        兴:兴起

D.而勖其子以有耻      勖:勉励

《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B.子志腻礼部/濒行偷之日,行已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C.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D.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拙斋家贫仅有“破屋数椽”,九次乡试都不中,但他仍然达观奋进,不仅教授学徒和子孙,自得其乐,而且著书立说,颇有成就。 

B.承拙斋认为读圣贤书目的在于懂得如何立身行事,而不只是学习“文词小伎”。儿子进京会试,临行前,他还告诫儿子要有羞耻心,慎重对待得失。

《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文章《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出自标点: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A项“子”“志”之间不能断;C项“礼部” 和“濒行”之间,“濒行”和“命之”之间应断;D项“礼部”与“濒行”之间要断,“力学”与“父之教也”之间 应断)

6.(3分)D(“在待人接物上主张‘宽恕’,到了晚年终于意识到这样做不对”一句错,原文是“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句中。知未”的意思是“意识到还不够”,而不是“意识到不对”)

7.(10分)

(1)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位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

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句意2分,“安…自得…”各1分)

(2)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句意2分,“得力”“勤”“皆”各1分)

《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答案

参考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 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  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 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 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 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 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 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 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 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 月十五日去世。

承拙斋十三岁时母亲就 去世,那时,他已经知道守孝。父亲死后,他教育抚养异母小弟,对小弟恩礼有加。居住在乡里,忠厚的行为特别多。因为要把他重要的大的方面写下来,所以不写 这些。杭生,名乐,是品行醇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都称他为“留闲先生”,眼睛失明了。承拙斋侍奉了八年,等到先生死后,邀请同门师兄弟,详细写出杭生的品 行禀告给学官,褒扬他的门风。承拙斋教育的学生中阳湖的张淳、宜兴的陆典畴,都因为尽力做事闻名乡里。

评论:自从应对科举考 试的时文兴起,六经四书就成为科举制度中进入仕途的手段。父亲用这些教他的儿子,老师用这些教授他的学生。周公、孔子的学说,每天都挂在嘴边,用笔写在纸 上,但一辈子不知道所学为何物的人很多。而承拙斋教育人,让他们用心去体验领悟,并勉励他的儿子要知羞耻,古代的君子,和这些有何区别呢?承志给我说,他 父亲一生信奉的一个字就是“恕”。但到了晚年承拙斋却说:“我曾经用‘恕’来待人接物,很好;如今才知道这还不够啊,还应该思考孟子‘要多  反思自己’的话。”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


第九篇:《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下)》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

C.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韪:正确

【答案】A.

【解析】A项“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中的 “ 造”是“造访”的意思,根据语境代入检验。

试题分析:雪屋的主人是徐孟祥,缙绅大夫只是来拜访他的雪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

A.而    因     之                            B.则     为       所

C.以    乎     之                            D.且     于       所

【答案】C.

【解析】“以”与“而”的用法作连词可以相通;“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引出对象;选C项。以,表目的是对的。“二者(   )患”最后一个是“之”,助词。前文是说太古人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在地下挖穴,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利的地方,所以就造屋来居住,希望免受上面两种情况的危害。

试题分析:本题考得灵活新颖丰富,一道虚词题考了9个文言虚词,是本卷的最大亮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答案】D.

【解析】先排除了A项“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冱寒指不见天日,主语是冰雪,是不可以断开的;再排除了B项“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主语是“徐孟祥”,句中必须断开;最后排除C项“而有成/物之心”是指的成就其它事物的想法,中间不能断开。

试题分析: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答案】B.

【解析】“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句中的“生物弭灾”根据对称分析,是“生出万物消除灾祸”的意思,“消除灾祸”的主语是“大雪”,对象错误。

试题分析:文言理解归纳题,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本文的题目是《雪屋记》,叙说的对象是雪屋,而“能消除灾祸”的只能是“雪”。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4分)

译文: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

译文: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分)

译文:                                                                             

【答案】(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解析】(1)句中的“既”“适”“雨雪”“遂”共四个采分点;(2)句中的“缙绅”“……之……者”“征”共三个采分点;(3)句中的“处”“颠”“雨雪”“病”共三个采分点。这些采分点要保证翻译到位。

试题分析:适:正好;“雨”是动词。“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借用为官员的代称。统编教材《五人墓碑记》中有“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这是定语后置句,翻译:“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之……者”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本句译为“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做官的人)”与之类似。 “征”有远征、召集、征求、现象、出兵讨伐等多种意思,本句中翻译为“叫”或“要”都可以。木处而颠:住在树木上要跌下来。土处:住在洞穴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

【答案】B

【解析】“指责”,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无以韩责我”句,是由前文“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而来,释为“要求”。

【评点】在今年出台的《考试说明》中,此题有可能变为解释题,实际上仍沿袭了以前题型,比较稳定。不过在120个实词的备考中,此题只出现了其中的一个词——“爱”。当然,能解读其它实词,可谓是真正能力的体现。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答案】B

【解析】断定“其”字的用法,可从语法上解决,如“其实”“其人”“其礼”,“其”字后都是名词,而“其详读之”则不然,所以选B项。

A、C、D 三项中的“其”字作“那些”“那”讲,代词;B项中的“其”是祈使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中的“其”。

【评点】此题专考“其”字的用法,而不是多个虚词的用法,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不难为考生的,体现命题人的胸怀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译文: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译文: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第⑴句中的“乃”“薄世”“脆”“当”“也”是翻译中的难点,翻译时要当心:乃,这样;薄世,浅薄的世人;脆,脆弱;当,担当,承担。第⑵句中的“亟”“谋”“于”“知道”“考诸古”是难点,而且句子中有两处特殊句式:亟,急迫,迫切;谋,商量;于,跟,向;谋于,于……谋;知道,懂得学问道理;考诸古,考之于古,于古考之,在古代(典籍)中考证它。

【评点】翻译虽然比以往高考减少了一句,但要把此两句翻译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里面的考查点太多。

注:“若乃名者”,译为“像这样名称的”,应该是正确的。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

【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解析】第一点在第一段中,即翻译题的第⑴句;第二点在第二段中,“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第三点在第三段中,“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评点】此题是新题,但命制得并不难,关键在于能否沉下心来认真读文章,从文中找来。

【总评】江苏省在文言文的命制取舍上,是比较大胆的,算至今已有三种文体了:人物传记、墓志铭、书信。这些均与选修课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不无一定的关联。

不管如何地选文,扎实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才是王道!

(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10—12题。

  截冠雄鸡志

  李翱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注] ①零口:地名。②营群:予其群林。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命:指责。

  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

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

【答案】A

【解析】命:告,此处宜理解为招呼。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鸡,禽于家者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 客鸡义勇超乎群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答案】A  连词,表承接。

【解析】B. 前“者”表判断;后“者”(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C. 代词,代指“鸡”;动词,到。(《论语•阳货篇》)D.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比,跟……相比;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庖丁解牛》)

附《论语•阳货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翻译: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A.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B.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            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C.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D.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答案】B   A、前一句是“慕侣”。C、前一句是悲伤的鸣叫,后一句是众鸡忘恩负义。D、后一句是众鸡逐利争食。

四.(3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 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3) 译文: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参考译文】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呼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叫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甚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

我觉得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很能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它们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和一起栖息;它虽然能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原来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并且高节有操守。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亲戚呢?何况是同乡呢?何况是朝廷同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下)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下)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扁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藉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老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齋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廉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廉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

B.脱道中牛死              脱: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            事:供奉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

10.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

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②⑤        B .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 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 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正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 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提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12.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

13.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9.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难度一般。

【解题思路】脱:假如,如果。

10.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①处事的方法 ⑥善纳建言,均与题干不符,可以排除掉。

1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从“力争不奉命”可知,前文是下令让德基役使百姓送邻县牛。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

⑵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⑶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

【答案】

⑴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⑵百姓不懂道理,当众羞辱我,你却放了他们,为什么(怎么能)轻视我到这种地步?

⑶当官的人应该广施恩德,泽被百姓,替百姓解除疾苦,难道应该在意少了几匹驴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答案】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

(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诏以立守楚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注]  ①张敌万:盗贼首领。②擐(huàn):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六矢,战益厉                          厉:激烈。

B.立事残兵邀击                             邀:阻截。

C.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流:传布。

D.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               倾:钦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立“敢勇”的一组是(3分)

①城始破,立巷战                            ②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

③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④立斩其使

⑤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人楚           ⑥每战捂甲胄先登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立军事才能突出。在徐州保卫战中,他临危受命,抗击金军;绝地血战后及时整合乡民和残部的力量,击溃撤退中的敌军,收复徐州。

B.赵立为人正直,治军严明。在孤守楚州期间,虽然被金军重重围困,粮草、野菜全部吃光,但他和部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也不扰民。

C.赵立屡建战功,威名显赫。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后,为他坚守孤城而感叹,认为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无法超越他。金人甚至不敢直呼其名。

D.赵立一生都怀有忠义报国之心。他痛恨金人,临终前还为自己不能继续为国杀敌而悲愤叹息。对于他的忠义,朝廷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2)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一)(19分)

4.(3分)A      5.(3分)A     6.(3分)B

7.(10分)

(1)(5分)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下)文章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下)出自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答案】 C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答案】B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罗阳主簿犯事,学科网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答案】B

第Ⅱ卷

四、(23分)

(1)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译文:

(2)    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译文:

(1)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译文:吃着丰厚的体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5分)

译出大意给2分;“厚禄” “顾” “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 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译文: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5分)

译出大意给3分;“重” “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推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获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

B.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

C. 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

D. 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延”字在此处并非“迎接”之意,初中教材《桃花源记》中有“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此处的“延”即为“延请,邀请”之意。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     

客亦知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

具告以事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

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

其皆出于此乎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C项,两个句子“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和“及其所之既倦”中的“所”字都是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A项,当中“不与市中儿嬉敖”之“与”字是介词“跟、和”之意,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中的“与”字则是连词,词性不同。

B项,当中“皆长跪以言”中的“以”字为连词,与“而”用法相同,表修饰关系;而“具告以事”中的“以”字是介词,可译为“把”。

D项,“其见称如此”中的“其”是代词,指詹鼎;“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恐怕、差不多”等等。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辄能言诸生所诵                    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第②句是说詹鼎勤奋,第③句是言詹鼎廉洁奉公,第⑤句是说詹鼎言辞谦卑恭敬,软中有硬。都与要求不符。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学习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疆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署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侍郎、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归 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D项,詹鼎曾任“河南行省郎中”错,詹鼎并未担任河南行省郎中,原文“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吏部的确是想让詹鼎去的,但丞相说以詹鼎这样的才能,是不应该外派的。半年之后,相继担任“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寮”等职。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5分)

【试题答案】(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翻译文中句子注意标准(信、达、雅)和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1)句重点把握关键词:“故”,本来;“市”,买卖货物,可翻译为“做生意”; “业”,名词活用作动词,继承手艺;“游”,交往。(2)句重点把握关键词:“孰谓”,谁说; “是”,指示代词,这;“问”,审讯、追究。

【参考译文】

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他们家族向来贫穷,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邑豪富之家为舍。本邑豪富之家数吴氏最豪贵,就寄居在他家,(并在那里)生下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与街市儿童嬉游,只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到家,就能复述诸生所诵读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之父使詹鼎到学馆读书。詹鼎高兴极了,其父唯独不应允,骂道:“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给读书人交往呢?”。但詹鼎常常独自学习,夜晚就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改变,就送他去读书了。一年之后,尽通其师之学,老师辞去。那时吴家聘请老师教授自己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家也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那样抚育。不到几年,吴氏子弟的学问无人能及詹鼎,老师辞归,詹鼎于是就被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元末,方国珍起兵海上,朝廷不能节制他,不得不授给他很高的官位。方国珍成立府署,选置人才为己所用,听说詹鼎有才,就用计把他捉来。詹鼎被捉来后,没有办法,就替方国珍做事,做了他的府都事,有廉洁的名声。方国珍的弟弟担任平章,有人犯法,交给詹鼎治罪,詹鼎就依法判了罪,平章的妻子受了贿赂,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判决没有应允。平章的妻子大怒,就诬告詹鼎,把詹鼎关进了监牢,半年后才被释放出来。

后来再次被起用,管理上虞这个地方。上虞和伪吴王张士诚的地盘相互交错接壤,高级的军官、官吏很多,他们认为詹鼎是读书人,不懂军旅事,屡次怠慢不守约定。詹鼎在庭中集合众官员,拉一驿丞上来,责责备他不奉公守法,斩杀了他。在庭中的众官员都吓得两腿打战,跪倒请罪,直到膝盖弯曲得太久不能站起,才算完。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在陈说事情的时候,也都长跪着禀报,不敢抬头看詹鼎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即使公文铺满了面前的公案,一会儿就完成了。

至正末年,我朝(明朝)军队进攻到了庆元城下。方国珍害怕,就乘大船逃到海上。皇上大怒,打算派兵诛杀他。方国珍(走投无路)无计可施。詹鼎就替他写了表章谢罪。言辞谦恭而辩(软中有硬)。太祖读表后叹道:“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就召方国珍入见,封为右丞。詹鼎亦被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建议詹鼎任职。丞相说:“我和他一同做事,(知道)凭詹鼎的才能不能让他到朝外任职。”过了半年,被任命为留守都卫经历,(后来)又改任刑部郎中、刑部佐僚。任期未完,主管官员奏请减除刑部属官。丞相说:“刑部有詹鼎在,胜过一百个人。”他的才能被称赞到如此地步。詹鼎在职时,一直是以宽仁执行法令,没有令人生畏的威名,人们都乐于其不苛刻。碰到大都督府受贿任命官吏。事情败露,诬陷詹鼎收受了脏款。御史审问詹鼎,詹鼎说在留守时他所收养的外甥来行省时,可能有受贿的事,我实在不知情啊。御史说:“执行法令贵在杀有名气的人。”最终处死了詹鼎等一百余人。

(四川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有居郎署者         居:任职

  B.以母忧去职          忧:忧虑

  C.老而弥笃           笃:执着

  D.身为四代之史         身:亲自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实词理解能力。“忧”在文中的意思是“丁忧”,即遭遇直系亲属去世(包括父母和祖父母)。如果考生了解一定的文化常识,这个词就容易理解正确。乃至后面理解主人公因守丧自我毁伤的内容也就自然不成问题。这是四川文言文考查注重人文性的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是高考改革走向的一个伏笔。

【答案】B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时人为这语曰         吾羞,不忍为之下  

  B.乃欣然就职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C.其见重如此          其翼若垂天之云

  D.不足传之好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解析】本题的考查点仍是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往年相比没有多大变化。A项前句表示行为动作的替代,可译为“替,给”;后句用作动词,译为“成为”。B项都是连词,“于是,就”。C项前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译为“他”;后句用在名词前,表领属,译为“它的”。D项用作代词,代指王筠的作品集;后句用作结构助词,可作定语标志,译为“的”。

【答案】B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解析】本句翻译关键点有:辞宗、咨嗟、以为、逮。

【答案】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⑵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解析】本句翻译关键点有:弘厚、高人、擅、见重。

【答案】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下)古诗词鉴赏

11、第Ⅰ卷文言文中,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及思想意义,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只要稍加概括,问题就迎刃而解。

【答案】终身好学;勤学苦学;执着专一;温故知新;博观慎取。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这是四川省近几年的必考题。去年从说理性较强的《论语》中选材,今年从《史记》的序言中选,都是较为抽象的论述性语段,在不理解文段的情况下有一定的难度。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译文】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

【译文】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1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暮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故乡望公2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3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侍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硎节)

【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科兄弟                         科:分摊

B.全活甚众                                全:全部

C.其女字君从子                         字:许嫁

D.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纠:聚集

【答案】B

【解祈】全,使动用法,使……保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A.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民瑾于道路

B.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C.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其庶几于是者与

D.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A

【解祈】A介词,因为;B在/到;C表因果,因而/表转折,但是;D推测语气,大概/期许语气,一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以下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谦尊侠义之风的一组是

①君天姿英敏,读书观大略                                ②好施与,矜然诺

③广义田以资通区                                              ④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

⑤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                                   ⑥每闻盗则挺身出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D

【解祈】①说徐谦尊聪明,③是巡抚张公的行为。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悉心奉养父亲,想方设法维持家庭生计,极尽孝悌之义。

B.徐谦尊为人重义轻财,亲贤友善。明亡后,他资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义之士,不计个人利害。

C.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

D.文章选用多个典型事例,有叙有议,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

【答案】D

【解析】“有叙有议”错,应为“先叙后议”。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3分)

(2)乡里人皆欷欽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2分)

(3)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3分)

【答案】(1)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

(2)乡里的人都叹息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依靠的人了。”

(3)所以乡邑中有好的义士,足以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和相关官员的缺失,对老百姓有功劳。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承拙斋家传爱吾庐者 读书斋诗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xinhan/6838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