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美国人看微信

美国人看微信

2016-12-07 11:39:5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美国人看微信(共5篇)为什么这个美国人会说:"在中国活着,才叫活着"!为什么这个美国人会说:"在中国活着,才叫活着"!社会越文明,人类越抑郁。今天,高度文明的美国正掀起全民抑郁症的新高潮。 抑郁症就是觉得活着没劲,生活不刺激,不挑战,比方说开车没有机会堵车了,到十字路口大家拼命礼让,一年都没机会按个喇叭。上了地铁人和人离...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美国人看微信》,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为什么这个美国人会说:"在中国活着,才叫活着"!
美国人看微信 第一篇

为什么这个美国人会说:"在中国活着,才叫活着"!

社会越文明,人类越抑郁。

今天,高度文明的美国正掀起全民抑郁症的新高潮。 抑郁症就是觉得活着没劲,生活不刺激,不挑战,比方说开车没有机会堵车了,到十字路口大家拼命礼让,一年都没机会按个喇叭。上了地铁人和人离得特远,根本品尝不到人挤人的乐趣。

人们见了面都假惺惺地笑,骂人的丰富词汇基本用不上了。厕所丝毫没有臭味儿,就跟饭菜没有香味儿一样。

什么时候抬头看天全都一个色儿-----蓝的,人生变得平庸,重复,枯燥。

为了治疗抑郁症这种富贵病,美国医生开始号召病人到中国去,因为所有抑郁症,到中国就好。

在北京秀水街。我采访了一位芝加哥来的美国教师。体重四百,人称四百先生。

他说:“我一回美国就抑郁,一来中国就全好。我一下飞机,必须立刻去北京地铁,兴奋地跟着一望无际的人流,一小步一小步地从二号线走进一号线。往前看黑压压一片,往后看如麦浪滚滚的人脑袋。北京人从来不抱怨,因为有微信,多慢多挤都不着急。

这种人气是我在美国感受不到的,它让我出汗,让我有机会接触其他人类的肢体,让我终于闻到人的味道,体会到一种群体和归属感。这会儿就是天塌了我也不怕,因为要死大家一块死。我不再孤单。不再抑郁。”

在西单大街过街天桥上。我又采访一位洛杉矶白人妇女。她指着身边十一岁的男孩说。

“我儿子胆子很小,精神不集中,医生诊断说严重抑郁症,必须去中国治疗。我们让他每天在北京街头过马路,锻炼他的胆量。北京的车就跟让子弹飞似的,它要求我儿子必须集中精神,否则瞬间就可能被各种车辆撞飞。 敢在北京大街上穿行,别说抑郁症,连老年痴呆症都给治好了。我儿子现在不用回头,就能听出身后飞来的是电动自行车还是电动三轮车,甚至连是不是黑车都听得出来。 他现在回美国,只要一上公路所有汽车全停,让他大摇大摆地先过,神了。我真不相信这是我那胆小如鼠的儿子。我感谢中国,给了他重生的勇气呀!(她激动了,开始擦眼泪。)”

在长城饭店,我还采访一位美国商人。他每年都来中国。

“美国的街景二十年都不变,你在美国呆过你是知道的。老看一样的景色,就造成了我的抑郁。看看你们中国,天天都在变,每天都能看见新高楼新公路。按照导航开车是很危险的,有时候会把你导到桥下边去,因为桥是昨天刚拆的。 就说我住的长城饭店,经常早晨一抬头,整个饭店看不见了,只有楼顶闪现在云雾里。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写意山水画,迷雾蒙蒙的,美死了。” 在首都师范大学,我遇见一位美国女士,她讲一口特别流利的中文,连古文都看得懂。我问她也有抑郁症吗,她说有,是一种特殊的抑郁症。

“我看腻了美国人那种见面微笑彬彬有礼的虚伪,我身体里有一种渴望-----就是骂人,可是在美国我没有这个机会,这加重了我的抑郁症,我都自杀两次了。”

中国能治你这种抑郁症吗?我问。

“太能了。我的老师帮我在中国开了个新浪微博,这个真的救了我。现在我不论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感觉郁闷了,就上新浪微博开骂,反正是匿名,谁也不知道我,我可以跳着脚的撒开了花地骂。”

你骂谁呢?我问。

“骂谁并不重要,关键是骂出来。前几天好像有一大帮人在网上骂你,我就拿起一摞板砖也跟着拍,可过瘾了。在美国的网站,骂人是不可以人身攻击或者撒谎的,在中国没事,你随便说什么都可以,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呢。 中文里所有骂人的话我都能娴熟运用,骂的时候越脏越好,越脏越过瘾。骂完了之后感觉很爽,走路都是轻盈的。在中关村一带,我一看某个人走路的姿式就知道这孙子是否骂痛快了。哈哈哈。”

抑郁来源于生活的平庸,白求恩就是忍不住加拿大的平庸奋然投身到中国来的,孙中山也是受不了美国的平庸一赌气把满清给推翻了,好多伟人都是给平庸逼出来的。

中国最没有的就是平庸。中国24小时都让你激动着,闹腾着,沸腾着。

关注微信号公众号:zhaolongyimin

个人微信号:zhaolongyimin888

美国律所深度分析,最新鲜美国本土移民政策第一时间送达!

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理解与误解
美国人看微信 第二篇

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理解与误解

【习近平主席即将访问美国,中美关系备受关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9月9日在美国《世界邮报》网站刊文,纵论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理解与误解。】

有次我应邀在北京一个国际论坛做晚餐演讲,提问环节有人问:美国有哪些方面让中国人感到不好或者不喜欢?在场都是熟人,我就实话实说:主要是不喜欢美国人颐指气使、居高临下教训人吧。

令我多少有些诧异的是,在座许多美国人很惊讶有人这样看美国。世上有些事儿,对有的人如此显而易见,却会让另外的人出乎意料。

后来,我给微信多个群发去这个问题,征询意见,得到内容丰富的反应。有人写了很长的评论,也有人表达淳朴的想法,例如Peggy,一位母亲:美国人对饮食太不严肃,许多餐厅尽是油炸和咸味食品。妤,小学生:美国的动画片很好看,美国的父母给孩子自由,想做什么做什么。辉,中国西部的生意人:对美国印象最深的是高速公路没有收费站,生活多么简单幸福。

在所收集的评价中,既有喜爱和赞美,也有尖锐

的批评,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一方面,美国的成就和美国人的优点得到很高评价。

锐,资深媒体人:美国拥有发达的服务业,商业管理水平高,电影制作和高等教育体系都是一流的。

林,学者:美国的危机管理、投资管理、社会分工和协调、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都令人称道。

侯,母亲:美国人热情、幽默、具有人文情怀,对大自然和生命充满尊重与热爱,富有探索精神。

海,资深外交官:美国具有强大的开拓创新能力,科技和商业天才辈出,引领并改变世界。似乎让美国独霸世界不行,没了美国也不行。

思、勇和昆,都是大学教授:喜欢美国的法治、平等精神、大熔炉文化的包容性和敢为天下先的气魄。

钧,学者:美国人总是觉得做得还不够好,不断奋斗。

敏,海外华人:中国人会永远铭记抗战中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支持。

另一方面,不少人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做法持保留意见,首先是美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

澜,媒体人:中国这么大,而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关注点翻来覆去只有那么几个议题和个别人,使得

美国民众获得的中国信息比较片面。

薇,女记者: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喜欢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把中国看成“铁板一块”,实际上中国是个非常丰富和多元的社会。

许,浙江生意人:不喜欢美国动不动就对中国的内政、人权指手画脚,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和发展历史都有很大差别。

华,退休干部:美国对中国的偏见和批评会刺激对美反感和一些人的民族情绪上升。

姚,博士生:美国不把中国当成真正的伙伴,在出口上有许多限制,总是在猜忌中国。

Wang,年轻公务员:在美国的概念中,世界只有两种人,美国公民和非美国公民,对美国公民无罪推定,对非美国公民有罪推定。

再者是许多人认为美国言行不一致,希望美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上承担更多责任。

郭,年轻创业者:美国人非常自大,认为自己总是正确。

Misha,资深外交官:美国唯我独尊,凡不听我的、不与我为伍的、不符合我利益的,都坚决打压。

陈,退役将军:美国思维固化,凡是盟国做的都是对的,坚定支持;凡国会通不过的,任何国际承诺

都无效。

虹和英,公务员:中国人崇尚谦虚礼让,好面子,不喜欢美国人居高临下那一套。

普、明、雷,年轻外交官:美国人说一套做一套,对国内是一套,对国外又是一套。一方面在其他国家鼓吹民主自由人权是普世价值,一方面又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大搞强权政治。

杨,生于1999年的高中生:美国电影中暴力和血腥的场景太多,不尊重人的生命,与它宣扬的价值观不同。

郑,大学教授:美国既要保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又越来越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全球责任。

吴,一位大学讲师:喜欢美国人,有很多美国朋友,但不喜欢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政策和行为,过于具有进攻性。

广平,退休体育界人士:美国坚信“强权就是真理”,这某种程度上增添国际矛盾和冲突。

尽管我的微信朋友圈未必能包括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但从这样一个简单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具有很强的多元性。我相信,如果同样的调查在美国进行,也会收获“对华认知”的多元意见。

这就引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对方的了解究竟有多深?能否与两国不断扩大的双边关系及其对世界不断增长的影响力相匹配?

我观察,中国人对美国的赞赏可能主要是冲着美国的发展经验去的,在肯定美国的同时也把自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希冀寄予其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引进了大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一进程没有也不会终结。与此同时,中国人对美国不喜欢的方面往往与两国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有关,恐怕也是所谓中美“战略互疑”的重要原因。

这种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表现是美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成见和否定,影响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判断。各国文化传统和政治经历不同,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去考察和判断对方。在许多美国人看来,中国注重集体利益,缺乏民主和人权,因而“不正确”。而在许多中国人看来,美国人推崇自己的价值观,倾向于在其他国家搞政治演变,需要保持警惕。这类简单化的观念使两国相互看法大相径庭,也影响到对彼此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我作为英文翻译陪同一个来自西方国家的代表团去上海访问,参观游览中,一

中美社交文化大不同
美国人看微信 第三篇

驻美记者自述:中美社交文化大不同啊 2013年09月23日07:18

来源:搜狐IT

编者的话:互联网发展至今,无数国外互联网公司和社交应用在中国都铩羽而归,之前,所有人都将这归功于国外公司难以本土化。那么,双方的沟通文化差异到底有多大呢?本文中,在美国工作生活超过7年的记者晴然用亲身经历叙述了中美沟通的巨大鸿沟:美国人将工作和生活严格区分开,电话属于私人社交手段,而邮件、Linkedin等属于工作社交手段;而在中国这个繁忙的人情社会中,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电话、微信、QQ都是交织一起的。(以上,By林丰蕾)

文/晴然(搜狐IT驻硅谷记者)

引子:小编担任贵狐驻美记者已有些时日,经常为‘如何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感到捉鸡。几个月前,我才知道,原来跟中国公关(初次打交道)就理应互加微信,可到了美国公关这儿,却只能互递名片。几周以前,我还在想辙跟领导解释,为什么在中国打个电话就能搞定的采访,在美国非得‘邮件来去’。在这个越来越平的互联网时代,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大家可选的商务沟通工具都是ABCD那几样(通话、短信、电邮、IM、商务社交网站 等等),但是双方的偏好选择却很不一样,真可谓是萝卜咸菜各有所爱。

科技再伟大,创新再颠覆,也不会让这个世界无休止地‘平’下去。谈到商务沟通,就必定牵涉文化习性:为什么美国人爱惨电子邮件,中国人却更偏爱即时通讯?为什么老美能欣然接纳‘商务社交网站’,可中国人却显得慢了半拍?有些模式在中国不成气候,并不是‘抄得不够好’那么简单。关于中美商务沟通那点事儿,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体会,权当抛砖引玉吧。

以下3个片段是小编的亲身经历:

美国人的电邮情结

我原先在一家跨国市场分析公司打工,老板是个美国人,他的办公室离我的格子间只有十几步路。有次,我需要向他请示一个要紧的技术细节,没他的Yes或No,后面的活儿就没法干。这事儿如果当着他面解释两句,两分钟就能搞定。我当时就想直接过去找他或者赶紧通个电话,也就结了;奈何这哥们儿非坚持要我把这事写成email发给他。。。

那封邮件我写了整整15分钟,思来想去,心里各种抓挠儿:这个预测模型的假设条件明显是‘嘴上说外加手上比划’比‘白纸黑字’来得容易啊。

后来,为了确认老板理解了我说的问题,我们那个邮件又来来去去了好几封,一下午过去了,就为这事儿。

中国人的IM情结

这件事发生在我进入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之后。本来我一直坚持把周报做成漂亮的word格式,然后以邮件附件的形式发给自己的领导;邮件正文里头还不忘寒暄几句,‘领导好,请您过目’‘多谢您的时间’之类的。。。

自己还挺沾沾自喜。忽然有一天,领导发了个语音微信过来,“Lisa 你以后直接把周报内容粘到微信里就行,别发邮件啦。”啊,还能这样哪!

我半愣着神儿,又赶忙Ctrl C + Ctrl V去了。

被我小看的LinkedIn

从原来的美国公司离职,我很希望临走前,向自己非常敬重的集团大老板表达下感谢 。这是一个在行业内叱咤风云的大牛人物,对待员工还特别平易近人,圣诞季时会走到每个人

的格子间逐一问候,并亲手送上贺卡和红包。

公司那么多人,我想他根本记不得我是谁了;而且我当时也没有他的联系方式,邮箱电话啥都木有。 咋办捏?抱着侥幸的心态,我上LinkedIn找了一下他的名字,居然找到了!我试着给他发了个联系人邀请(站内信形式),重新介绍了下自己,感谢他的栽培,交代了一下自己的去处等等等等。

本来以为这封信必定是石沉大海的命运,没成想,这位70多岁的老人居然在半个小时内给我回复了一封200+字的邮件,害得我一通感动。后来通过这个商务社交平台,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小编申请研究生的时候还有幸得到了这位大佬的推荐信。

按'受用程度'排序,以下是我的中美商务沟通公式,供大家消遣。(等式最右的e,指代'受用很少'的沟通方式)

【美国人看微信】

跟中国人的商务沟通

= ①通话 + ②PC上的IM(QQ为首)+ ③手机上的IM(微信为代表)+ ④短信+ e1 注:e1 = ①电子邮件 + ②微博 + ③职业社交网站 ;这个公式不适用于外企的童鞋们,你们没得选,必须按照老外的规矩行事

跟美国人的商务沟通

= ①电子邮件 + ②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为首)+ e2

注:e2 = ①公司定制的IM工具(如IBM的 sametime,内容受到公司监控) + ②通话(包括视频类)

最后跟大家分享我的4个体会:

1)对待工作和生活:美国人是‘小葱拌豆腐’式的一清二楚;中国人则是把两者如‘橡皮泥’一般地捏在一起。

对于老美来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所以他们历来有区分社交圈子的需求。生活中有Facebook,Instagram,Path等社交网络用来打理亲朋关系,工作中出现个料理人脉的LinkedIn实在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工作关系范畴,美国人非常忌讳任何显得

‘personal’(私人化)的沟通方式:‘没有格式的’不妥,‘白纸黑字的’最好,他们一直把‘邮件’当成最最恰如其分的沟通手段。

相形之下,我们中国人并不介意将工作和生活高度融合,根本不喜欢把圈子分得那么清,同事跟朋友也经常是同一拨人。我们更倾向于‘聚合型’的沟通工具,把自己的圈子全都笼在一块儿多方便啊。于是微信也好,QQ也罢,全是一锅粥来的。就拿小编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来说吧,里面真是什么人都有:家人,朋友,朋友的朋友,同学,领导,同事,同行,还有些只见过一次面的„„

童鞋们可曾想过(老外发明的)‘即时通讯’为毛这么受中国人待见么?小编是这样理解的:我们中国人间,就算是谈工作,也是从‘人情沟通’开始。QQ为首的即时通讯恰好是比较暧昧的距离,特别适合含蓄的中国人:不用想好措辞,不必讲究条理,一句一句来就OK(就从那句‘在吗?’开始),所以就算是当做商务沟通工具,也格外受到欢迎。

记得我原来在美国公司打工的时候,发现同事们在上班时,(除讨论工作问题以外)最多寒暄下‘天气问题’和‘周末怎么样’这种闲蛋话题;下了班就直接形同陌路,互不过问了。为此,小编那会儿还颇感失落:靠,原来美国同事成不了朋友啊 555。不过逐渐地,我也能理解:在美国人眼中,工作场合实在不是交朋友的好地方,影响工作怎么办;大家想交朋友大可以周末移驾餐厅酒吧夜店之类的。【美国人看微信】

如今进入中国公司,小编又经历了一个180度的反差:同事们工作时可以累得趴在一起,闲暇时间还能疯在一块,K歌儿搓大顿之类的,谁谁谁离职了还会写个特煽情的告别信,感念一下昔日跟自己共苦的损友们,更有甚者,把下次什么时候一块儿喝酒都交代清楚了„„

2)关于工作习惯:美国人的计划与死板,中国人的随性与灵活。

美国人对电子邮件的偏爱还源于他们对于‘计划性’的重视。电子邮件具有‘延迟性’,它允许你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处理和回复。对方发给你一封邮件,你不用为此中断手头的事情,仍然握有对既定计划的控制权。此外,邮件的格式相对正式,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会有明确交代,方便你做下一步的计划;这些都是美国人非常看重的。但是相应地,这样的沟通方式也会比较死板,就算你有很要紧的事情需要马上跟当事人‘对上话’,也不一定能如愿(人家可能连电话号码都没给你留)。到头来,你只得耐着性子坐下发个邮件,然后再等对方回复。

相形之下,中国人对待商务沟通显得更为‘随性’,偏爱一事一议,随时沟通。不管是打电话还是即时通讯,都让咱中国人在‘找别人’的时候效率何其之高;想起啥事儿就可以【美国人看微信】【美国人看微信】

名正言顺地‘发起聊天’,让对方停下手头事儿,陪你聊。当然啦,如此一来,咱同时也要做好‘随时响应人家’的准备;也就是说,工作随时有可能被中断。

此外,这种工作习惯的差异还表现在‘时间分配’上。中国人的随性使然,上班的时候也会时不时地料理下‘私人沟通’---泡个妞上个淘宝(我们的很多沟通工具都是‘商务生活两用的’,比如QQ、微信etc.),下班之后却不太介意加班加点。老美则正好相反,上班的时候使劲沟通工作,下班之后就是雷打不动的私人时间。

最后两条解释了“职业社交网站”在中国为毛戏不大。

3)关于人脉。经过LinkedIn长达10年的影响,美国人早就不介意将自己的人脉信息公开在网络上了;他们甚至相信,越是公开,越能借此收获更多的‘人脉’。 不好意思,这招在中国人身上暂不好使。我们特别看重‘关系’,以至于把它当成隐私,根本不可能轻易放手,更不用说将自己的人脉信息公开到网络上了。

有位民企老板曾告诉我,他一直想给公司建个资料库,于是强制每位员工在代表公司参加完外面会议之后,如数上交收到的名片,以便统一纳入公司的‘关系网络’。这本来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招致了员工的大肆不满。后来,他甚至把大家每周贡献的人脉数量公开记入考评,可就算这样,底下的员工依然不乐意交。他说,“没辙,中国人出于本能地捍卫关系”,大家的潜台词是酱紫的:这是我的‘关系’,凭什么跟你分享呀;你们就此交好,我又能从中捞到什么好。

4)关于简历。若想让LinkedIn这类职业社交网站真正帮到自己,就必须在上面‘勇敢地’公开个人简历(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推荐信etc.),越完整越好。美国人对此已经欣然接受,可中国人暂时还做不到。就现阶段来说,由于咱中国人的简历包装成分忒大、诚信体制没有跟上、竞争对手又不值得信任,大多数人仍然把个人简历的私密性看得很重。在LinkedIn上,每个人的信息都是公开的;如若你对自己的简历进行‘包装’,那就免不了面临被熟人识破的风险,如若你‘不包装’,又很容易被别人比下去。你说,这样的LinkedIn能对中国人的胃口么?

烟斗木木5439587|TA的微博[搜狐上海市网友]

中国的随性和灵活都干了些什么?没有原则,有法不依,热法不严,违法不究。科技上也是

哪些中国人在美国混得比较好
美国人看微信 第四篇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

当年唱过这首爱国歌曲的人们,现在大多数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敌人的后方------美国。有的上大学,有的上中学,听说还有上小学的。

为什么要把亲生的孩子这么小就送往敌后方呢?据说:这样可以更好地熟悉美国,适应美国,融入美国,尽早地做个地道的美国人。

说到这儿,北美崔哥的我想问大侠您一句:您觉得美国缺美国人吗?您觉得美国这个国家缺美国人吗?

答案是:真不缺。美国人在美国遍地都是,不稀奇,不值钱,就像中国人在自己家里不值钱一样。原装的美国人在美国都很难混好,更何况二手的来自亚洲的美国人呢?

当您拿到去美国的签证,这可不是革命的尽头,只能说是受罪的开始,这是北美崔哥的经典名言,目前正打算注册呢。

为了不白白地受一回洋罪,为了不浪费父母冒着被双规的危险挣来的钱,留学生们必须混好,混出个人样来,好把普天下所有看不起你的人都气死。(这是崔哥名言之二,注册了的。)

那么,靠什么能在美国脱颖而出呢?崔哥我是这么总结的:

第一,要永远保证自己长得像中国人,这点很重要。比如驻华大使骆家辉同志,人家一句中文都不会,党史现代史汉语拼音什么的一概没学过,可就因为长了一张中国人的脸,就被奥巴马总统任命为驻中国大使,把他捧成懂中国的专家,认为他和中国能更好地沟通,这其实是个冤案。作为和他同住华盛顿州20年邻居的我,我最清楚骆大使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屁都不懂。

第二,要利用美国人对中国国粹的崇拜,把你所会的任何一点小本事都放大十倍地发挥,比如说封自己为针灸大师,中草药大师,全聚德烤鸭嫡传弟子,太极拳发明者他重孙子之类的,挣钱是肯定的,一不留神还能把自己缔造成明星,比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Lucy刘,周润发,章子怡等等。他们都是靠了中国的国粹才打入美国好莱坞的。 第三,利用美国大公司渴望进入中国市场的阴暗心理,把自己忽悠成专家,抓住时机,抢在别的同胞前头带美国鬼子进村,回国吓唬不明真相的中国人。靠此办法混好的有李开富,唐俊以及众多互联网,风投基金和国际连锁店的CEO。 由此可见,所有在美国混得好的炎黄孙子,全都是把中国的魅力变成了自己的魅力,一旦把这一手玩漂亮了,就是英文巨烂无比,甚至都不会英文,都能在美国吃香的喝辣的。

您说,如果您把孩子特别小就送来美国,他身上哪里来的中国本钱呢?日子一长,美国文化学了半吊子,汉语反倒快忘了,对中国的文化一问三不知,弄一个中不中,洋不洋,在哪边都被礼貌地称之为废物点心。

北美崔哥的我认为,最好是让孩子在国内上完大学和研究生,汉语学的就是脑中风偏瘫了都忘不了,然后选个稍微好一点的美国大学读博士,毕业之后直接申请美国大公司。这样的好处是起点高,少走弯路,少花钱。

在美国其实学士和硕士并不太重要,关键看你是不是有博士学位,这是进大公司当高管的敲门砖。你只要后来有个博士,就算本科大学不是常青藤,甚至校园连草都不长都没人管你。这叫捷径,也有人说是秘诀,一般很少有人外传,我要不是真爱国很可能就算被打死也不会说的。

我这么说可能让不少80后和90后伤心,因为他们可能巴不得做个纯粹的美国人,把中文,中国习俗连同中国历史上那些糟心事统统忘掉,做个自豪傲慢的美国公民。

孩子,你大叔北美崔哥25年前也曾这么想过,可是,铁的现实天天在提醒我:你越中国,美国人就越觉得你酷;你越中国,他们就越觉得你有价值。就说我们西雅图微软和波音的高级工程师吧,越是级别高的华人,越坚持用自己的中文名字,比如微软全球副总裁陆齐,他的英文名就是Qi Lu。二十多年前可不这样,那会的华人一到美国先起个美国名字,什么汤姆,迈克,唐老鸭之类的。今天的美国人觉得中国名字很酷,很上等。

【美国人看微信】

将来你如果要在美国找工作,你就会深有体会:同样是警察,就因为你会中文,你的工资就比同级的美国警察高;同样在机场当公关,就因为你会普通话和广东话,你就比美国同行多拿一倍工资。想当年,崔哥我在纽约当群众演员,就因为我长得狠毒,会比划几下功夫,加上会汉语,就被美国导演选了当抢银行的劫匪,工资从每小时五美元升到十七美元,给我美的。

在国外混不容易,只有比别人强才能混得好。好好看看“混”字的组合,里边是不是有个“比 ”字。今天的中国,不论从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能给你足够的本钱把别国移民比下去。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是中国国民,你说要是投错了胎成了柬埔寨,阿富汗,津巴布韦或北朝鲜这样的国民,那这辈子绝对会比窦娥还要冤。

当然了,有人会说,我不靠中国背景照样能在美国混得好,我承认有这样的人,可是我叫不出几个不靠中国而发迹的人的名字,这说明没几个人知道他们混得有多好。也许人家真的混得特别好; 可是混得再好,如果没有其他中国人 知道, 无人喝彩,无人羡慕嫉妒恨, 那也是白混了。

中国人讲究名利双收,青史留名,光有利没有名还不如死了呢。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有人发明了微信,让混得好的国人能天天显摆自己的小屁孩子又吃什么了,老公又怎么对自己恩爱了,钱烧得又到哪个特远的国家旅游去了, 又泡了个多么小的妞儿,等等等等吧。

我们中国人必须显摆,因为我们的命不是为自己活的,而是为别人活的。我们不在乎一个人独自吃香东西,我们更在乎吃香东西时让别人都看着。(崔哥名言之三,全世界注册了。)

算了,最后还是让我背段语录吧: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不可告人的目标走到美国来了。

北美崔哥

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 老外都怎么理解?
美国人看微信 第五篇

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 老外都怎

么理解?

2015-04-13 08:35:13 来源:环球网

去年底,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4月10日和12日,《人民日报》分两期在“外国学者看‘四个全面"栏目刊登了多位外国专家对“四个全面”的解读。学习大国(微信号XXDAGUO)今日整理出了版面上的一些干货供伙伴们学习,原来老外对“四个全面”也有这么深刻的理解!

中国正在构建与世界共赢的格局令人鼓舞的发展战略 卡洛斯·马格里诺斯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的努力和奉献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这些内容都体现在激动人心的中国梦里。

—习近平主席的未来中国蓝图包含了一个战略目标和三个互相支持、互相影响的战略举措。在一个外国人眼中,还看到了他巨大的决心和魄力:除了要在国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在国际上还要承担建设性角色以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我深知,在新时代,国际社会需要新机制,不能用旧的组织机构解决未来的问题。中国正在构建与世界各国共赢的格局,推动实现新的国际平衡,在一个现代和进步的国际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内目标。

—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倡议密切相关,都是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在我看来,中国领导人具有明显的使命感。习近平主席对挑战很清醒,愿意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应对挑战。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这样积极、果断的领导力是一份稀缺而珍贵的礼物。

(作者为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原总干事。周小林翻译)

“四个全面”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个新的发展框架正在形成 尤科赛尔·戈迈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透露出很强的信息:一个新的发展框架正在形成。这一发展框架不仅对中国民众很重要,对于外国人也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 中国各方面的政策和战略,影响中国改革进程以及今后的经济走势。就这一点看,“四个全面”为与中国经济相关联的所有利益群体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 基本框架。

—中国人民银行从来都不匆忙进行金融改革,而是按照自己的目标稳步推进改革。适应性的学习一直是中国央行的传统,这样可以避免导致自生性金融危 机爆发的错误,也可以避免利率或汇率波动给经济带来的损失。大量外汇储备为本国货币政策改革的独立性提供了保障。在主要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人民银行被认为 是最好的中央银行。

— “四个全面”对经济发展作出科学布局,富有效率的中央银行保证各项经济规划得到落实,中国经济前景充满光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

(作者为土耳其中央银行北京经济参赞。杨福鼎翻译)

“四个全面”将强化中国经济特有优势确保经济转型成功的战略布局 乌玛尔·朱沃诺

—中国社会越繁荣,中国经济在法治环境下进行的改革和转型越成功,亚洲地区就会越受益。

—中国正处于向更为成熟的经济体制迈进的转型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能够确保中国经济转型成功。

—中国有能力发展出一种政府和市场机制相互协同的体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竞争提高效率。

—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是中国获得成功的保障。在政治发展中,中国不会实行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让公开的冲突和短视的政策阻碍经济发展。中国坚持共 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加强党纪和问责制有效惩治腐败。问责制度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是典型的正相关关系。在对待国有经济的态度 上,中国也坚持了自己的主张。

(作者为印度尼西亚信息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席。吴玥翻译)

每一个“全面”都应对着现阶段的重大挑战“四个全面”指引中国发展方向

马丁·李斯

—习近平主席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改革发展新阶段提供了战略指引。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活力,中国不仅可以确保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还可以通过南南合作等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并为其提供可持续、包容性的发展战略启示,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意味着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和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更好领会并落实中央制定的战略方针,推动中国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对应着中国今天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四个全面”提供了全面且连贯的战略指导,将使中国的发展更加持续稳定。 (作者为罗马俱乐部原秘书长、联合国原助理秘书长。杨福鼎、欣闻翻译) 中国梦是实现“人类梦”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中国梦逐步成为现实开辟道路 罗思义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全面”在西方观察家中引起了广泛兴趣。原因显而易见,“四个全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表明中国梦不只是停留在设想中,而必将逐步成为现实。

—中国梦符合中国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所说的:“我们的责任,就是„„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那些试图削弱中国、阻挠中国梦实现的势力就试图削弱、诋毁甚至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是,这一企图撞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铜墙铁壁。

—“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割裂开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有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并且打破那些试图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企图。因此,“四个全面”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是理所当然的。 (作者为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周小林翻译)

推动实现可持续和更具包容性的增长“四个全面”赋予中国发展新内涵 克里斯坦·德瑞格尔

—中国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实现可持续和更具包容性的增长,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赋予中国发展新内涵。人们注意到,“四个全面”不是口号式的倡议,而是实实在在的举措。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应更多转向创新驱动,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全面深化改革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是中国有效防范各种经济风险的必要举措。

—全面依法治国能够创造有利的商业投资环境。法律与法规、契约的强制力,法院判决的可追溯性和可预见性,都可以提高司法机构的威信。

—全面从严治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腐败主要与寻租活动相关。如果企业要贿赂官员才能在公共采购中成功中标,就会导致资源浪费。 (作者为柏林德国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学研究部主任。郑妍翻译)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美国人看微信》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人用微信吗 美国印第安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美国人看微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美国人看微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xinhan/7679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