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

2016-01-11 09:55:5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篇一: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你。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篇一: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看完《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这本书后,我心里对毛主席的敬佩又添了一分。他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读有所得,得有所用,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论学思想;他刻苦用功,好学深思,对人生对真理对国家命运的孜孜以求地学习和思考让我为我的祖国有这样的一位领导人而感到荣幸。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的祖国记忆里永远焕发光彩的一笔。

博览群书是毛泽东一生持之以恒的习惯,《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生动而详尽地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学习读书的情形,讲述了毛泽东对哲学、自然科学、逻辑学、文学的学习读书情况。

“饭可以一天不吃,觉可以一天不睡,书不可以一天不读”——这便是毛泽东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五时五十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七分钟。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现如今,我们当代大学生,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以及优越的硬件条件,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资源,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握青春,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在书本中增长才干。伟人毛泽东穷尽一生都未停止读书,正值人生大好光景的我们更应该向毛泽东学习,怀揣远大志向,在学海中遨游,在书山上攀登。

除此之外,我还仔细阅读了毛主席学英语那一段。毛泽东1954年下决心开始学英语的时候,面临着三大困难:年纪大(61岁),基础差,工作忙。但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他的英语水平达到了可以借助字典阅读一般文章、报刊消息的程度。这固然与毛泽东过人的学习劲头和超群的记忆力有关,但他的时间从何而来呢?

据毛泽东的国际问题秘书、长期帮助他学英语的林克回忆,他学英语的时间经常是在刚起床后、入睡之前,饭前饭后,在爬山、散步中间休息时,以及游泳之后晒太阳时,等等。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无论在火车上、轮船上、飞机上,随时随处都在学;工作再紧张,旅途再辛苦,学起英语来却兴致勃勃。1957年11月,毛泽东到苏联参加莫斯科会议期间,有时早上天色未明,就让林克同他一起学英语。

而反观我们今天的部分大学生,在学英语这方面的勤奋程度简直不能与毛主席相提并论,还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这能怪谁呢?有句话说的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是学习能力强,记忆力好的时期,这个时候不好好学英语,难道还指望以后工作上要用的时候再学吗?

从毛主席身上,我们也要看到读书时需要讲究方法的。首先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青年时期开始,毛泽东便养成了读书必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后来他几十年坚持不废。从《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中毛泽东所阅读的书的图片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他圈圈点点、朱墨纷呈的斑斑笔迹。这些符号往往反映他在读书中的某种意图和倾向,他对某个观点的怀疑与反对,深思与不解。这些圈点、批语反映出毛泽东多思善疑的超凡悟性,也记录了他殚精竭虑的苦学精神。还有就是用头脑去读书。孟子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毛泽东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既要勇敢,也要谨慎。毛泽东站在时代的最高处,多思善疑,亦读亦思,科学思维,

“思愈精则理愈出”。正是因为独立思考,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与俄国革命截然不同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是因为独立思考,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纲领,而这些是在马列主义的“本本”中找不到的。正是因为独立思考,毛泽东又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出一系列的理论。

毛泽东的读书人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只有持之以恒、广泛涉猎、独立思考,学以致用,才能使我们勇于对自己的学习做出严格的要求。

仔细来看看我的自身,在加强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保证应有的学习时间,没有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中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地去学习、消化、吸收少。 今后,我在学习方面:一定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把学到老,活到老的路线践行到底。

12231037 郭正龙 2014年2月28日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篇二:《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书心得1

积累胸中日月 营造人间天地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有感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是一部记述毛泽东同志读书生活的文章荟萃,它带我领略的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风景。每一篇每一页,都浮现出一代伟人孜孜不倦的读书侧影。书中有这样两句话:“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使我深刻领会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换新羽的关键在于“换”,就是要加强读书学习,进行革故鼎新,提高能力素质。再如古人之教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如何做到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做到弃旧图新,做到臻于至善?答案还是读书。那么,到底该读什么书?该怎么读书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反复于纸间寻找答案。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从马列著作、哲学、自然科学、逻辑学、政治经济学、史学等几个方面回顾了毛泽东同志的读书生活,从中不难发现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密不可分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目前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对于“能力不足的危险”,多读书无疑是一条有效亦是必备的破解之道。仔

细剖析毛泽东读书的方式方法,无疑会对我们修身立业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一是将读书当做一种精神存在和升华方式。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政治家当中,像毛泽东这么酷爱读书,而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非常罕见。在某种程度上,读书对毛泽东来说,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也不只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或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读书是毛泽东的精神生存和升华方式。毛泽东同志曾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同志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毛泽东去世后,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毛泽东图书整理小组,整理出近10万册书。毛泽东在不少书上都有批注圈画。

二是带着实际问题读书,事半功倍。

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不懈、孜孜不倦的阅读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很多重要文章,他读了很多,有的不知读过多少遍。他的特点是,有重点的读,认真反复的读,密切联系实际来读。带着问题读书的同时,不盲从、不迷信书本,独立思考。他常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三是书本与实践并重,读无字之书。

在延安整风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有书本知识的人,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有实践经验的人,要向书本学习。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就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读书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不联系实际,不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就会变成死读书,或者叫读死书。避免死读书最好的方法,就是投身到实践中去,就是搞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实。他有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必先做两方面的调查。一是向人做调查,询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现实情况;一是向书本做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情况、地理沿革、文物掌故、风土人情等。毛泽东同志认为,社会和自然界是一个大学校,那里面的东西——无字的书,多得很,学之不尽,取之不竭,与书本知识一样重要。 四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年老的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么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他是这样说的,亦是这样做的。毛泽东同志几乎把一切工作之余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于读书了,可谓废寝忘食。晚年的毛泽东,身体衰老了,视力减退了,但读书学习的精神丝毫未减,追求知识的欲望不见低落。这位伟大的领袖,在他临终前的几分钟,在医生抢救时,还在读书。直到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忆往昔,看今朝。今日的电子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我们可以更便捷更直接的阅读到丰富的书籍。但我们扪心自问,是否如他般刻苦攻读,是否如他般嗜书如命?可能留下的只有惭愧而苍白的回答。《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又一次为我敲响了警钟,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保证应有的时间,更多的还是个人重视程度不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今起,我当学习毛主席那高尚的读书情操和理想,秉承他读书的精神和方法,一息尚存,读书不止,书山问路,勤勉不息。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篇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生动而详尽地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学习读书的情形,讲述了毛泽东对哲学、自然科学、逻辑学、文学的学习读书情况。拜读过后,我对其穷尽一生为何要读书,又如何读书,读了多少书在脑海内有了深深的印象。他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深深地打动我的内心,激动感慨之余,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为人持之以恒勤奋钻研的精神给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毛泽东是一个读书不知疲倦的人。读书忘记睡觉,读书忘记吃饭,是常有的事。他曾经号召干部们,要养成看书的习惯,使看书占领工作之外的时间。而他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了。他读书的刻苦勤奋是出了名的,人所共知的,令人敬佩的。毛泽东同志的读书习惯几乎渗透到他生活的各个方面,“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他常说的一句中国俗话。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从未间断过读书学习,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到了晚年,他身体衰老了,视力减退了,但读书学习的热情始终未减。他认为,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见成效、出成果。当前,新的知识理论、思维理念、专业技能更新快,层次高,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仅靠偶然性或短时间的学习是难以理解把握其内涵的,只有反复学习、深入钻研,才能搞清弄明、学深学透、与时俱进。

联系自己在这方面还差的很远,埋首苦读的情景似乎在上了大学之后就与自己相去甚远。到了大学,反而缺乏读书的精神。大一时候去图书馆看着满架满架的图书,要在毕业前读完一架的愿望直至上研

也没有实现。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懈怠了下来,每天读书的习惯最终还是没有养成。一个学期下来,书没有看几本,精神生活匮乏的可怕。读书应是贵在坚持的一个过程,反思自己的读书表现可概括为浏览有余,浅读为主,不细嚼慢咽,不品尝味道,囫囵吞枣。所以很难收到实效,可谓读得快,忘得也快。

其次,学思相长,相得益彰。“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要做到学思相长,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迷信,不崇拜。毛泽东经常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表明他读书不盲从、不迷信,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毛泽东的早年同学周世钊,在谈到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情况时,说毛泽东有“四多”的习惯,就是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这个“四多”正是反映了毛泽东酷爱读书面又不迷信书本,具有独立思考和追根究底的精神。不仅在他的阅读生活当中,而且在他领导革命的过程中,的确做到了这一点,把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运用到中国革命实际,不断地思考如何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总结中国革命经验。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态度,才会有后来的《实践论》、《矛盾论》等一批闪耀着马列主义光辉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篇章的出现。

立足自身,发现做的远远不够。不仅很难从书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而且对专业书籍的钻研思考也远远不够,在研读文献的时候往往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迷信于作者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缺乏自己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的能力,从而导致对科学文化知识原理没有深刻透彻的理解,也就无从建树在学术的道路上坎坷难行。

真正的研究生,所作所为应当无愧于研究二字,要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应该做的是什么,没有做到的又是什么。不断加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内心,向伟人学习,上下求索。

最后一点,毛泽东的交流方式之一是批注,这是他读书的一大特点。毛泽东在所读的书上还留下了许多符号,它们有:△、○、-、×、√、斜线、方框、竖和波浪线、单杠线、双杠线甚至三杠线,还有顿点和问号。这些符号往往也反映出他在读书当中的某种意图和倾向,对于理解他的思想是有帮助的。他批注不仅仅划圈划杠,还有批注内容,在书篇页的天头地脚、边白中缝和段末行间,作了大量的批注,记录下了当时阅读的思想活动。这些批语,有对原文内容的复述、提要、归纳、概括及发挥,有对原文观点的臧否和疑问,也有自己提出的独立见解。是他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写下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批注过的书籍过若干时间后重读,了解自己当时的阅读思想活动,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反观自己,在读书笔记方面做的同样欠缺,适当的读书笔记能够记录自己在读书当时所遇到的困惑和不解,为日后和其他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交流提供指导和依据。如果每天能够把记录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不是虚度的。人生匆匆几十年如白驹过隙,庸庸碌碌是过,忙碌有所收获也是过,两种人生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自己有没有下心思将之过好。时时记录下自己读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时反思自己在生活和科研中的不足与待提升之处,做好读书笔

记,才能不致荒废青春呐。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读书的人,看到的只是别人画给他看的美好世界;读了书之后,你认识了黑暗和丑陋;只有读了更多的书之后,你就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这,就是我理解的读书的意义。而活在当代的我们,就是要学习毛泽东伟人孜孜不倦的求知态度和高效的读书方法,不断地丰富自己,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篇四:读书是一门人生必修课——《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

读书是一门人生必修课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

摘要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孜孜 不息的读书生活伴随着毛泽东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 地联系在一起。

关键字

毛泽东曾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可以说是毛泽东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详细了解主席的读书生活,同时也怀着对伟人的崇敬之意,我拜读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此书以朴素的叙述,依依的深情,浮现出一代伟人孜孜不倦的读书侧影,使我感悟良多。

用一生去读书

年轻时的毛泽东曾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读书,无论酷暑严寒,他都是很早地来而又很晚地离去,只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他才休息片刻,出去买两块糕饼当午餐。后来,毛泽东回忆这一段自学生活时,饶有风趣地说:那时,我就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拼命地吃![1]

晚年的毛泽东,即使年老体衰,读书学习的精神也丝毫未减,追求知识的欲望依旧旺盛。一九七三年,他在大病恢复后不久,还同科学家杨振宁谈论物理学的哲学问题。

“饭可以一天不吃,觉可以一天不睡,书不可以一天不读”——这便是毛泽东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

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五时五十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七分钟。[2]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现如今,我们当代大学生,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以及优越的硬件条件,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资源,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握青春,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在书本中增长才干。伟人毛泽东穷尽一生都未停止读书,正值人生大好光景的我们更应该向毛泽东学习,怀揣远大志向,在学海中遨游,在书山上攀登。

浩瀚的海洋,源自涓涓细流;渊博的知识,在于点滴积累。让我们以年轻的体魄,不竭的精力,像渴望生存一般渴望读书。

博览群书

毛主席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独道认识让人敬佩;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令人惊叹;他对哲学的见解使人折服。他所读的书,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的到近代的,从中国的到外国的,应有尽有。

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仅仅靠高数,物理等课堂知识武装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我们若想成为此等可以引领社会的人才,首先就需要像毛泽东一样博览群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方向,走在时代前列。

同时,如钱学森先生所言“人不但要有科学、技术,而且还要有文化、艺术跟音乐”。文化艺术既是生活的调色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又是天空中的那一抹蓝色,调节我们的心情与节奏。朝气蓬勃的我们何尝不想像毛泽东那样“欲与天公试比高”。待我们可以做到毛泽东那般博览群书时,或许可以一览“北国风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青年时期开始,毛泽东便养成了读书必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后来他几十年坚持不废。从《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中毛泽东所阅读的书的图片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他圈圈点点、朱墨纷呈的斑斑笔迹。这些符号往往反映他在读书中的某种意图和倾向,他对某个观点的怀疑与反对,深思与不解。这些圈点、批语反映出毛泽东多思善疑的超凡悟性,也记录了他殚精竭虑的苦学精神。

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阅读。动笔读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掌握书中难点、要点,还有利于储存资料、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用头脑去读书

毛泽东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即告诫我们不要迷信书本,读书不要盲从,要独立思考。他要求

身边同他一起读书的同志,在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毛泽东在他写的大量读书批语中,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有些见解和评价是相当精辟的。毛泽东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既要勇敢,也要谨慎。[3]

“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毛泽东这句朴实的话语彰显出非凡的见解。

毛泽东站在时代的最高处,多思善疑,亦读亦思,科学思维,“思愈精则理愈出”。

正是因为独立思考,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与俄国革命截然不同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正是因为独立思考,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纲领,而这些是在马列主义的“本本”中找不到的。

正是因为独立思考,毛泽东又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出一系列的理论。[4]

毛泽东的观点启示我们:读书时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可盲目迷信书本,要考虑实际问题,让书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书

所役;在课堂上亦要有独立思考的意示,这样有助于思维的碰撞与交融。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借鉴而不是照搬,思考而不是记忆。

我们要提倡学术的百家争鸣,而非一枝独秀。不要崇拜权威,迷信权威,要在争论、辩驳中探索、寻找真理。尤其在大学这样一个学术的殿堂,不要被功名、等级束缚,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便不够完善也能在大家的辩驳中得到收获,扩展视野。

用身心去感受“书”

毛泽东重视书本知识,也重视实际知识;既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历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五日,毛泽东在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对学员们说:社会也是学校,一切要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也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无字天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读无字的书,即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毛泽东一生中做了大量社会调查,这对于他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对于他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起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毛泽东认为,社会和自然界是一个大学校,那里面的东西——无字的书,多得很,学之不尽,取之不竭。他说,孙中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袖。他的三民主义,不是从学校的书本里学的,而是在学校外面的大学校里学的。马克思的学问也不是在学校的书本里学到的,是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处看书看事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篇五:《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寒窗苦读数十载,却不知为何而读?读些什么?怎样读书?.....迷惘的我就带着种种疑问踏进了安静的图书馆,我搜寻着关于读书的故事。就这样我阅读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一代伟人的读书生涯。

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他,更离不开他的深谋远略,当然,如此有才的人必定博览群书。正如他所说的: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说“挤时间”,还有些被动和勉强的感觉,而毛泽东却欣然把工作以外的时间,也就是休息时间大都付与了读书学习。对他来说,精神生命是高于物质生命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毛泽东常说的一句中国俗语,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虽然毛泽东读书学习用的大多是“挤”出来的零碎时间,但哪怕每次只有半小时,甚至十分钟,只要长期坚持,效果会很惊人。很多人往往不在意那些点滴时间,总想等到有整块时间再读,须知在日常生活中,整块的时间就像品相完美的古瓷器那样难找,片刻功夫却像碎瓷片一样随处可见,而积攒得多了照样可以拼组成一个丰富美丽的世界。

毛泽东并非出生于书香门第,对读书的酷爱,也并非从书斋式的学问研究出发,而是基于一种朴素的社会理想、人

生目标。早年的毛泽东,承继了中国知识分子读书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品德。当他真正走上了革命道路,便自然而然地将读书运用到救国、治国,治理天下的革命实践当中。读书,可以说是毛泽东一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时期,为了锻炼毅力,在街头读书,以求闹中取静;战争时期,生活在最艰苦、最紧张的环境中依然没有放弃读书,书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对书籍爱护有加。因形势所迫,有时不得不放弃所有书籍,每逢此时,他都十分伤心。他的大部分藏书,特别是他有过批注的书,几经辗转,历尽艰辛,最终搬到了北京。解放后,他将卧床一半的位置留给了书,为的是能够更便利地取书、读书,真正是以书为伴。当中毛主席讲的“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一句话让我震撼,确实毛主席就是这样做的。

主席最后一次看书是76年9月8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五时五十分,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质,毛主席向世人诠释了伟人对知识的尊重与热爱,他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令人感动,令人钦佩。从主席书边记录的“初读”“二读”等字样来看,读书应有所侧重在自己的兴趣领域必须要反复读,反复理解,一遍过,作者很多思想无法做到细发现,深挖掘。在毛泽东学英语部分,我深深被主席的那种极其强烈的求知欲所感动,很难想象一代伟人竟是如此如此的酷爱学习,彻底改变了我对外语的看法,我有个想法——

让学英语的中国人第一课先学毛主席!在这样的榜样面前,对现在的学习状态我只能感到汗颜...

我,包括大部分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无不为所谓的读书而感到头疼,因为我们一直把读书看作是一种强压在身上的负担,以一种痛苦的责任去无奈的履行,而并非像主席一样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就是伟人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

岁月如梳,一眨眼的功夫,我已是大学生,再也不是昔日的无忧小孩,身上的责任自然比以往又沉重了许多。该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三年?对此我真的有点惘然。开学已有一个多学期了,我自认为做的好的就是在图书馆总能看到我的身影。想用知识来充实自己,从中汲取教科书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今天的我们在感受一代伟人的胸怀气度与远见卓识中,应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我们的明天和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来!我们一起加油吧!

国贸112班

鲁丽珠

短号:597486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篇六:《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篇七: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他的辉煌功绩已响彻天地,一些不甚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却让我对他的敬畏上升了更高的境界。从小就听父亲说起他——勤奋好学,酷爱读书。他留下来的壮志豪情的诗篇脍炙人口,我们也是从小就学习他的诗篇成长的。

年轻的他,最初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他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年轻无畏的霸气,对国家衰亡的愤慨,对新新中国明天的势在必行。他依然离开学校,开始了从戎之路。

然而,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伴他度日的亲近的不离不弃的是书!!!一个投身于革命的人,一个在戎马倥偬,枪林弹雨中的人,却也是一个视读书为生命的人。他到底,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国野史到自然科学、逻辑学研究,从《红楼梦》到《资本论》,从鲁迅文集到马列著作,还要学习英语。他博览群书,对手上的书本圈圈点点,爱不释手,可以说他的人生的多半是读书,再读书。

我非常信奉他这样一句话——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

读有字之书,就拿他读《红楼梦》来说,将《红楼梦》当故事读,是读小说的初浅层次;将《红楼梦》当历史来读,进到了读小说的较深层次。《红楼梦》从表面看是写纨绔子弟与一群“胭脂水粉”在作乐,是悲剧的爱情小说,其实不尽然。通过《红楼梦》,能形象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他对里边儿每一个人物甚是了解,每一个人物性格都能剖析出自己的一番认识。例如凤姐王熙凤,他欣赏她的运筹帷幄。他对这本书的语言亦十分钟情,在以后的管理和教育人民时,常常在一些文章、谈话中运用它。用王熙凤说过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来鼓励立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在访苏时用林黛玉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比喻国际形势„„他将《红楼梦》里的字字句句看得透彻,才能在实际中运用自如。

他曾经对各种思想流派和革命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当然,他一生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读了马列的著作,才会在中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知道了,在他休息的地方,在他的枕头边儿上,少不了的就是这些书。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每一次看,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思想。在以后更多的社会问题,他始终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正确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在当时的战争岁月,逃难有时是必须的,事发突然,什么的顾不上拿了,只要人能安全转移,然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不离不弃的书!!!什么都能舍,书本不能舍!!!有时就在逃命中遗失了一些书本,他暴跳如雷,不留情面的责骂警卫员。我只能说“这样一个视书为生命的人真真太疯狂了”。

他并非一成不变的死读书本上的,他重视书本知识,也重视实际知识;既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他曾经对学生这样说过“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读无字之书,就是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曾几何时,他和好友一起游历了湖南多个县村,切身与广大农民接触、认识、学习,广泛了解了社会生活。为以后的农村革命和农村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只有真正体验过了,我们才能懂得社会的现状,才能明白将来的走向和发展。

他并非出生于书香门第,但是他对读书的酷爱让他胜过任何一个文状元;他能从书本中看到中国的明天;他就是我们伟大的毛泽东同志!!!毛泽东视书为生命,单单从这个方面看,他都是我们所敬佩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了。

我自恃是一个爱书的人,但在他面前,我自愧不如,自惭形秽。我最多只沉浸在书中,或喜或悲,却不能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我不喜欢生活,生活太使人压抑,其实每一个故事都会与现实息息相关,让我们发现故事的美,发现生活的美„„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篇八:《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通常,我们更多地是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来认识毛泽东的,毋庸置疑,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伟大开拓者,称得上是一位伟人,但是抛开这些伟人的光环,从读书的角度来看,他从始至终都是一名勤奋好学的书生,博学而不刻板,好学而重实践,谦虚而亦自信。近日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我被毛泽东一生坚持不懈的读书精神所感动,他的读书生活引发了我的思考,他的读书方法也值得我去学习。

博览群书,有针对性,分主次。

毛泽东一生都在读书,无论是读书的广度还是读书的长度,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书籍,从哲学到自然科学,再从逻辑学到中国古典文学,甚至是英语,大到经典名著,小到报刊杂志,无数的书被毛泽东捧在手里爱不释手。“毛泽东并非出生于书香门第,对读书的酷爱,也并非从书斋式的学问研究出发,而是基于一种朴素的社会理想、人生目标”,将读书视为人生目标,这是何等的气概,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是在艰苦的革命时期,毛泽东依然想尽办法坚持读书学习,而对比我们大学生的读书条件,真是心有愧疚。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如毛泽东一样广泛阅读专业之外的书籍,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完善理论结构,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读得多,才能正确解决更多的问题。

多读自然重要,它是撑起整座知识大厦的基础,然而也不能盲目而读,读书同样要有针对性,分主次,对于重要的书要深读、精读、反复读,更多的精力应该分配给需要的地方,否则本末倒置,不分轻重缓急,就难以将需要的知识及时地学习利用起来。

毛泽东读了无数的书,然而并不是均匀使力,马克思主义著作是他读得最多最深的书,因为“他认定马克思主义是唯一能救中国的革命真理”,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自走上革命道路后,为了寻找到救国、治国的真理,毛泽东作为革命家和政治家,自然要认真读能够解决国家命运问题的书。土地革命时期,在受到“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排挤的时候,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不到贯彻实行。因受条件的限制,他当时对马列著作确实读得不如他们多,为了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说服对方和党内的其它同志,就要有理论武器,这也是毛泽东发奋读马列著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当时为了解决问题,毛泽东必须有针对性地深刻学习马列主义思想。

而如今虽然已不是革命时期,但是这种读书的意识是必需的。毛泽东曾在一九四一年给其在苏联上学的两个儿子写信说:“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

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是目前以潜心多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这段话即使是放在现今社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时代需求,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主,与此同时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辅之,做到读有用之书,读所需之书。

独立思考,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毛泽东读书不泛泛而读,也不迷信书本,很多读过的书上都留有毛泽东的批注,有赞成的,有疑问的,也有不赞成的,其中很多批注都是毛泽东联系中国实际的独立思考。甚至在不同时期读同一本书、同一段话,毛泽东也会做不同的批注,说明他每次读书时都在认真思考,联系不同的实际情况会有不同的想法。毛泽东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意思就是,读书不要迷信书本,不要盲从,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对于我们大学生也一样,在学习,尤其是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既要坚持对的真理,也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然后谨慎求证,这样才能不局限于已有的知识,促进知识的发展。

“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毛泽东重视书本知识,也重视实际知识,历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指导实践,读书不是目的,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读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相互印证,相互作用,引发思考。毛泽东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一生中做了大量社会调查,这对于他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对于他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起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的理论成果,如《实践论》、《矛盾论》等,都是源于他的实际工作,是他实践和思想的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毛泽东重视读无字的书,强调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时候都是在校园里学习,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不是太多,尤其是做基础理论研究的,时间几乎都是在教研室度过,埋头苦干而长时间脱离实际就容易偏离正确的研究方向,所以更需要注重将理论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研究的终点放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将研究的实际价值最大化。

读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之后,我对毛泽东有了新的认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也更加立体丰富,感觉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伟人。作为读书人的身份,他与我们一样都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着书生的理想,不同的是,在那个时代,毛泽东的理想是拯救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让中国重新屹立在世界之东,而对于如今的我们则是用知识的力量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篇九: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因为课程的需要,开始翻阅《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刚开始的时候有种带着任务阅读的感觉。仔细读起来才发现,这本书带我领略的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风景。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别样的短暂,但是有些人却在漫漫历史长流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觉得,这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这本书从马列著作、哲学、自然科学、逻辑学、政治经济学等几个大的方面回顾了毛泽东同志的读书生活,我们会从中强烈的感受到毛泽东同志强大的人格魅力,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并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读书方法。

一是广泛涉猎,有选择的博览群书。毛泽东同志曾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毛泽东开始了自己的读书之旅。他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的到近代的,从中国的到外国的,各种书籍都在他的阅读视野之内。透过毛泽东读书的种类和数量,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读书既有兴趣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有的是学习知识和自我陶冶性质,有的是哲学、社会学理论思考,也有的是实用性、专题性的研究以及现用现学的内容。那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是不是也应该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以争取成为21世纪人才的精英。但是,对于21世纪的我们而言,由于信息的极速发展,群书可能已经不是群书,而是一大群书,所以,我们要有选择得涉猎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以及针对性的提高自己。

二是学会读书,独立思考,不迷信书本。毛泽东同志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说,读书不要盲从,不要迷信书本,要独立思考。毛泽东同志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既要勇敢,也要谨慎。只读书不思考,就像吃饭不消化一样。28年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常受到“左”倾教条主义的干扰,其实质就是那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读书不思考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四多”习惯,就是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这个“四多”反映了毛泽东酷爱读书而又不迷信书本,独立思考和追根究底的精神。

三是大量批注,不动笔不读书。毛泽东同志读书有写批注的习惯,这是他受徐特立同志“不动笔,莫读书”做法的影响。徐特立同志曾说:“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懂,看透。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估量书籍的价值,要用笔标记书中要点,要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意见和感想,要用一个本子摘录书中精彩的地方。”这些教诲,毛泽东同志一生都在实践,且受益匪浅。泽东读书,有些书是阅,略而知其在则可;有些书是读,颂而知其声;有些书是研,重复多次而深知其意;有些书是学,不仅需知其果且需深究其因、通晓其理。在本书中谈到这样一个细节:毛泽东在所读的书上留下了许多符号,它们有:△、○、-、×、∨、斜线、方框、竖的波浪线、单杠线、双杠线甚至三杠线,还有顿点和问号。这些符号往往反映了他在读书当中的某种意图和倾向。毛泽东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对喜欢读的书,一遍又一遍地研读,一次又一次地加深理解。每读一遍书,他习惯在封页上画上一个圈。从中南海故居保留下来的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书的封页上画有四五个圈。有些书,页面上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迹的圈划批注,这是毛泽东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留下的手迹。所以,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读书批注的习惯,这样不仅会加快我们的读书节奏而且更容易去融会贯通。

四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毛泽东同志曾经说:“年老的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么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毛泽东同志几乎把一切工作之余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于读书了,经常忘记睡觉和吃饭。即使到了晚年,

他追求知识的欲望也丝毫未减,仍拿着放大镜仔细研读。这位伟大的领袖,几乎是在他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这也昭示人们: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虽然我们很难成为毛主席那样的伟人,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有较高的造诣就必须像毛泽东同志对于读书的态度一样活到老,学到老。

合上此书,毛泽东同志秉烛夜读的身影不时浮现在我眼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一些书需要去读、应该去读,却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搁置。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才会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论你的学历有多高,也不论你过去取得过如何辉煌的业绩,如果你放弃了读书学习,很快就会落伍,甚至被社会所淘汰。“多读书,读好书,多实践”,“学到老,读到老”,毛泽东同志的这种读书精神,要时时刻刻地鞭策着我们!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篇十: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从小时候爷爷奶奶口中毛主席语录对我的耳濡目染带给我的激励与感动,到中学时语文课本里的毛泽东诗词带给我的震撼,我对一代伟人戎马生涯背后的读书故事充满了好奇,此次有机会阅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起初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探寻之旅,探寻是什么沉淀了那些精辟的语录;探寻是什么凝练出那些或雄浑或惊艳的诗词,探寻是什么支撑了这样一个深入人心的伟大人格魅力。而拜读完这本著作《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之后,我所收获的却远远超出这些答案。

从小就在爷爷奶奶口中的毛主席语录中耳濡目染,记得在

我遇到困难气馁时,爷爷用毛主席语录来鼓励我:”毛主席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也记得爷爷奶奶看着我逐渐成长时,欣慰又意味深长地感慨:”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多少次被毛主席的经典语录所激励,多少次为毛主席的语言所折服。而另一方面,我又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人格魅力之大,他对祖辈的一个平凡如我爷爷奶奶的平凡人的生活点滴的影响竟如此之大。那时的我就猜想,一个有如此精辟论断与巨大人格魅力的伟人,一定读过很多书吧。步入中学,语文课本里毛泽东的诗词又一次加深了我对毛泽东的敬佩。“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还有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以及场面恢弘的《沁园春•雪》,这一次是被毛泽东的文采所折服。通过阅读这本著作,

我的猜想得到了验证。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之所以能如此思辨地看待问题并提出精辟的论断,正是以博览群书为支撑的。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之广,阅读频率之高,让我们如今这些生活在信息时代用于丰富的阅读资源的学生都自愧弗如。从书中我了解到,年轻时的毛泽东曾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读书,无论酷暑严寒,他都是很早地来而又很晚地离去,只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他才休息片刻,出去买两块糕饼当午餐。后来,毛泽东回忆这一段自学生活时,饶有风趣地说:那时,我就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拼命地吃!晚年的毛泽东,即使年老体衰,读书学习的精神也丝毫未减,追求知识的欲望依旧旺盛。一九七三年,他在大病恢复后不久,还同科学家杨振宁谈论物理学的哲学问题。 “饭可以一天不吃,觉可以一天不睡,书不可以一天不读”这既是毛主席的真是写照,更是对我们后辈的激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科研的深入,我们总是习惯于借口没时间没精力来推脱读书, 然而日理万机如主席尚能见缝插针般地读书,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再推辞呢?

或许有人会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诚然,我们不可能用有限的生命来攫取无限的知识,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读书中,并不能不加辩驳地囫囵吞枣。毛泽东之所以能博览群书而不殆,不迷惘,正是因为他深谙这一点,他曾引用孟子的话来自勉同时也是对我们的勉励:“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在实践中他也遵循了这一点,读完《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印象很深的一点毛泽东读书必是圈圈点点,各类符号的标记与批注,这充分表明了毛泽东读书不盲从,而是独立思考的特点。正是因为这样有选择有思考有反馈的读书方式,才能最大限度最高效地获取最重要的知识。

或许有人会说,广泛涉猎并不难,难的是深入研究。读完《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我发现毛泽东之所以会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离不开他对哲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钻研。

毛泽东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位政治家,正是基于此,他系统地研读了古今中外的或通俗或学术的各类哲学书籍。现存的毛泽东仅在延安读过的并且留有文字批注的哲学书籍就有七种:《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社会学大纲》《思想方法论》《哲学选集》《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等。

毛泽东是在经过对各种思想流派和革命学说进行探讨、比较之后,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他一旦认定马克思主义是唯一能够救中国的革命真理,便终生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从一九二零年读第一本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共产党宣言》起,始终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阅读和丫就马克思、恩格斯、lning、斯大林的著作。马恩列斯的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章,他读了很多,有的不知道读过多少遍。他读马列著作的特点是,

有重点地读,认真反复地读,密切联系中国实际地读。

对哲学的谙熟于偏爱并没有导致毛泽东对其他学科的无视于偏见,相反,毛泽东充分认可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更是曾经特别叮嘱自己在苏联留学的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唯有一事像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失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毛泽东的对儿子的劝勉对我们后辈也同样适用。读到此处时,我不由想起自己曾经的纠结与迷惘:作为一个工科女,理工科的枯燥曾让我动摇了继续深入学习的想法,因而在保研时试图转到管理方向,但是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继续理工科。此时,看到毛泽东的谆谆教诲,我更加庆幸自己的选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文学科人才,但是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建设对理工科的人才需求似乎更大,我们不应该因为理工科的枯燥艰深就选择逃避。“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深谙古代文化精义的毛泽东也是懂得这些古训的,无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都提醒着我们不能一味埋头书本,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这一点正是当今的许多大中小学生乃至学者专家们所缺乏的。纵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向毛主席那样最大限度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但是我们也应该以国家的

富强为己任,将自己的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中学习,尽己之力造福社会,回馈社会。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毛泽东选集读书心得 毛泽东传读书心得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心得体会"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12524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