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

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

2016-02-01 09:25:0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篇一《论语心得》 ...

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篇一
《论语心得》

学院:法学院 班级:101 姓名:董俊 学号:1002100110

浅谈读《论语》的心得

人生需要感悟,有感悟的人生才是睿智的人生。先哲的人生不能复制,但可以创新;先哲的智慧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生命,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和借鉴之中延续、发展。

199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宣布:“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回到254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一宣布可看作是一家之言。但同时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说要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究竟有哪些智慧呢?

孔子的智慧,可以说集中在《论语》里面。《论语》是记载孔子和弟子言论、行为的一部总集。它囊括了孔子的全部思想精髓。用于丹的话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但不同的人读它,却会获取不同的感悟。政治家读它,能够读出为政以德、以人为本的治国安邦之道;哲学家读它,能够读出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之观;教育家读它,能够读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伦理学家读它,能够读出见利思义、博施济众的道德情操;有修养的人能够读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人文关怀,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能读出“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心得体会。我悟性极差,没有能力读出《论语》的“庐山真面目”,但我也读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鲜活的孔子:他超越时空,阅历丰富,一生见过许多人,君王、大臣、英雄、美女、农夫、商人、智者、愚者、狂者、隐者、君子、小人,什么人都见过,这些人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剔除了他不需要的,加固了他所追求的,丰富了他所没有的;他主张发家致富,但必须采取正当手段,鄙弃那种靠不正当竞争发家致富的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体察民生,兴办教育,收费非常低廉,只是十条肉干而已,自古至今,可说是我国民办教育的第一人;他继承文化,也创新文化,他的创新是在坚实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他严肃生活,也享受生活,他的享受是在生命意义和高雅情趣基础上的享受;他向往古典,但也浪漫,他的浪漫是在对生活大彻大悟基础上的幽默和超越;他胸怀宽广、目光睿智、性格慈爱、态度豁达,以他永远的智慧和包容关照历史、关照人类!

简单的说,《论语》的真谛是教人们如何得到真正的快乐;它的精华则在于

教我们做人的心态。这本书从仁爱之道、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等七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细细品味过这七个方面,也同时折射出了我自己的影子。

第一,仁爱之道。仁爱是在孔子的论语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我们常常说让世界充满爱,然而这个简单的爱字说起来简单,其中却蕴含的太多太多的道理。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他不仅是仁爱的一个宣传者,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于丹认为仁爱不仅是一种人格情怀,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补足来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而我认为仁爱其实贯穿整个人生,正所谓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人世间的爱情、亲情、友情无不充满爱,爱情中,我宽容,彼此珍惜,对爱人和自己的亲人一样;亲情中,首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因为他们同样是我们最亲的人;友情中,友爱、友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人的面容永远是我们表情的一面镜子,因为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仁爱充满,我们自己跟这个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第二,孝敬之道:“百善孝为先”。 我们从父母身上索取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父母付出的是人间最宝贵的爱,平时经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真到自己当了父母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不容易。也许因为我还没有为人母,对于孝敬父母上,一直不知道如何做起。从读书到现在好多年了,每次回家都是空着手回的,看到同事朋友常常大包小包的拿着东西时,总觉得没有必要,都是一家人,何必那么见外呢?回到家中,也从来是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在我上大学,重读了论语后,从心里上感觉到了对父母的亏欠,我开始回报,尽管我们能做到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小到帮忙洗衣、做饭,买一些吃喝用品,但我能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喜悦。

第三,智慧之道。我一直很崇拜古人的智慧,它们条件没有当今社会的优越,却能留下惊人的文化和遗产,比如秦始皇修建陵墓、长城;历史上的草船借箭、完璧归赵;唐诗宋词等等这些无不流露出古代人们超人的智慧,都令我们现代人敬仰崇拜。《论语》里面,自始至终充满着智慧。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人生的真正成功不在于你凭运气抓了一手好牌,而在于你抓了一手坏牌,但是你能把它打好。人生交往的真正成功不在于你侥幸一路走来遇到的全是君子,而在于你遇到

有些不能成为君子的人,当然不一定就是小人,能不能因为从跟你的交往中看到人性中的温暖、善良,看到你对他的体谅、包容,而让他美好的一面更多地表现出来。在于智慧方面,我自己还是非常欠佳的,常常只是羡慕这方面做的好的人,以后需要不断学习。

第四,学习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个人从哇哇坠地起就开始学习语言,学习走路,到长大以后学习知识、学习做人,一直到老,都有学不完的事情,真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说到学习,就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孔子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然而他之所以流传到现在两千多年,自然有它独到的教书之道。当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不仅体现了他的谦虚,而且说明他的好学。在我们生活中,也应该有这样的精神。

第五,诚信之道: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如今社会中,很多企业品牌靠的都是诚信和信用,比如一个新的产品,必须有特别好的口碑才能够立足;一个单位的领导也要讲信用,才能赢得员工和下属的信任,假如作为上司整天不讲信用了,可想而知结果会怎样了;集体是这样,而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应该在工作上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在家庭对父母、爱人、孩子要坦诚相待;对同事朋友说到做到,不能有欺骗行为,总之,从《论语》出发,结合今天的现实,以《论语》中的诚信来引导今天的生活,走好我们人生的路。

第六,处世之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儒家传统道德中,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是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进而达到成为圣人的目标。“知”在东方文化里并不是知识,书读得好,知识渊博,这是知识,智慧不是知识,也不是聪明。孔子说的“知者不惑”的“知”,等同于佛学中智慧的“智”,而不是聪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不会迷惑。“仁者不忧”,真正有仁心的人,不会受环境动摇,没有忧烦。“仁”也是神舟电脑的文化内涵之一,公司强调员工应有仁爱之心,同事之间应当互相友爱,上司对下属尤其应当多一些关爱,要把体贴和关怀下属当成份内的工作,尽量为下属排忧解难。“勇者不惧”,真正大勇的人,没有什么可害

怕的。但真正的仁和勇,都与大智慧并存的。孔子明确指出:智的最高修为是不惑;仁的最高修为是不忧;勇的最高修为是不惧。虽然成为圣人是极高的境界,不易达到,但是仍可透过修行达成。因为,当一个人要是真正明白做人的真正目的时,他便会因为生活中的自我要求而心性提高、破迷开悟、心生智慧,进而坦然面对人生的喜乐,不庸人自扰,也能锻炼出大无畏的真勇气去面对遭遇的困顿与考验。

第七,君子之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如果一个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能不为利所动,能够见利而先思义,便是君子;见利而忘义,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抛弃人生原则,便是小人。作为一个君子,不管是自己喜欢或不喜欢,只要是符合道义的时候,符合仁义的事情,就要去做,而且要做到最好,不符合的,即使自己喜欢也不能做。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够尽职尽责地按照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做事了,那么,利也就在其中了。最大的利是使我们活得心情舒畅、问心无愧,而不是富贵,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够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

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有理由不提前成熟吗?“只争朝夕”这句话用在今天是再合适不过了,一万年太久,七十年也太久。

学习《论语》,学习任何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待。

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 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大概这就是《论语》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

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篇二
《从《论语》看人生境界》

从《论语》看人生境界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是我此次阅读《论语》后印象最深的话,因为这是我曾经所在的那个班的班训。我还记得当时初入一个新的集体,收到班主任的贺卡,里面写着的这句话在那时的我看来并不好理解,感觉就是在说“孝顺、诚信、仁爱、学习”,并没有细想其中的具体内涵。如今看来,它的意思远不是这四个词说得这么简单。思修课上,邱吉老师提到的“人生境界”给了我新的启发。其实,这句简短的话也可以联想到这方面的。因此,在本文中我略去对《论语》的简介和概括性的感想,细谈一下由此句所联想到的与为人和人生境界相关的内容。 首先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年纪较小、为人弟或为人子的人,在家对待父母要孝顺,外出求学工作时对待比自己年长的人要尊敬;寡言少语,诚实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则以学文”中的“文”是指学习诗、书、礼、义、乐这类古代文献。其中,“寡言少语”结合当今社会的要求可以理解为“注意言辞”,“学文”则可以理解为广泛阅读、学习,涉猎各方面知识。

这句话反映了一个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的事。敬父母,友兄弟,谨言行,爱众人,亲贤能,做学问,有先后次序,一步一个脚印,渐入佳境1。这是为人最基础的内容,也是人生境界的初始。《礼记.大学》中所提到的“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是类似的。从小事做起,从自我、从家庭做起,一步步地积累,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人生中的任务,才能在未来有所成就。就像一座大楼,地基越深越稳,地面以上的部分就能越盖越高。1《论语解读》,第8页

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必修课”,具备了这些必修课的良好基础,便有可能有更好的发展。

由此,就联想到接下来的问题:打下基础后做什么?人生是如何进行下去的?要进行到什么程度?这便延伸到了“人生境界”。

课上,老师所讲的生命的境界分为“成器+生生+成德”三部分。但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好理解,于是我通俗地扩充并解释为:一、自我充实与满足;二、韧性的练成;三、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与实现。这又让我想到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三境界。“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实就象征着在黑暗中期待光线,在迷茫中确定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象征着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遇到数不尽的困难,但并不放弃,在不断的打击中磨练忍性与韧性。“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象征着最终实现理想时的畅然。这理想,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的。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都得到实现时,自我与社会的价值便会统一。

第一层境界是人从社会中不断地获取各方面资源,通过学习,充实自我,这实际上是一个个人利益的满足过程。“弟子入则孝……”一句就是反映了这一过程。孔子一直在强调向学之心。有向学之心,人才能真正学到人文之道,打开胸怀。

自我利益满足后,要修炼自己的忍性与韧性,才能提升到第二层境界。“忍”与“韧”字中都带有“刃”这一字,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苦难等如刀刃一样尖锐的东西时,要学会用强大的心智去战胜它们。此外,除了对困难等要“忍”,对其他的人、事也要学会忍。“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句中,心胸宽广的君子与心胸狭窄的小人形成鲜明对比。能不能忍,是否有韧性,一对比便可知。容忍的力越高,所修的道也就越高;容纳的力越强,修持的境界也越强。

这边是君子之道,也是第二层境界的含义。

在不断学习、磨练韧性、达到自我实现后,再跳出自我,放宽眼光,看向更多的人和更广阔的世界,由此便从第二层境界跳到第三层。鲁迅所说的“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眼光与大爱精神。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心中有他人,眼里有社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怀揣着更远大的理想,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挑起更沉重的担子。我想,仁爱与责任兼有,就是孔子所追求的“仁”的最高境界吧?而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所要修的功夫实在是太多,世人多会在半途以各种理由放弃,然后仅在满足自我的层面中度过一生。我们没有资格否定这类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有自己作选择的权力。但作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被看作是“知识、创新、未来”的代名词,社会与国家的未来要靠我们每个人来书写。

上个月媒体报道了高智商的清华博士萧杨突然放弃留校做科研的机会,选择到北京一所重点中学做数学老师这样一则新闻。那么,这位博士是达到了哪种境界?很多专业学者都认为他的选择使科研界失去了一位人才,社会也失去了一颗新星。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没法知道萧杨本人具体的想法,但在我看来这一选择并不仅仅是萧杨自我认同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高学历、高水平、广视野的人作教师,会使学生们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这有利于人才培养与发展。从这样一个更大的视角看这位博士生的选择,我们便会发现它的社会价值,或许可以将萧杨的人生境界归为第三境界。

人生的三境界,其实还涉及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真正优秀的领导者或领导集团应是经历了前两层境界,并最终达到第三层的人。他所应具备的品质有很多,但其中他必须兼有仁爱与责任感,懂得何时严厉坚定,何时宽厚仁慈,懂得适时放下个人利益,肩负起国家责任。

一个人如此,两个人如此,一群人如此,所有人如此,那国家的民主与强大程度便可想而知了。从我的专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行政、土地资源、城市还是其他公共领域的管理,其管理者都应是具有高境界或追求高境界的人,为了实现个人与社会夹着的统一而努力。因为公共管理的原因实际上是公众社会需求的溢出,管理者既要合理管理这些溢出的社会需求,又要尽力满足公众需求。要想做到这一点,扎实的基础与素质、良好的忍性还有一颗服务大众的心是必不可少的。从具体事实来说,目前各公共领域的管理者应密切关注公众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例如,行政管理者积极落实十八大中着重提出的反腐倡廉工作,给民众一个交代;土地资源管理者继续思考、实践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以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城市规划与管理者积极推进我国城市化建设,对城市化过程中遇到或将会遇到的问题突出解决方案,力求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便是我在读过《论语》后,对“人生境界”相关内容的一些想法。

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篇三
《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读后感

作者:于丹 出版社:出版社中华书局

于丹的《论语心得》增加了我对《论语》这部中华瑰宝的理解,通过我的心得体会,和大家于丹的心得体会做对比,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认识上的不准确,不透彻性。这本书是以一个亲切的视角传递给我们温暖的灰色的大众的孔子,一个大家都需要的孔子,也就是说,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位最具普遍性的孔子。“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味,而多彩保证了活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积淀是以儒学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代表的。“神于天,圣于地”的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即是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的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我们行为的拓展。永远不抛弃,不放弃,在大家所不耻时依然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在困难贫穷的时候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坚信只要努力付出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于丹老师说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是如何找到内心的安宁,我认为论语中的乐感文化是在于强调此岸性,是中国人的本体性生活思维,一个世界,注重经验的积累,不喜玄思、不尚逻辑,乐观豁达;它不是造就匍匐于人格神脚下的子民,而是培育“与天地参”的万物之灵,把人生交给自己,尽管千辛万苦,也乐于眺望未来。相信只要

诉诸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实践终会取得长久的幸福。

一个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论语的哲学是强调我们能够有担当的品格,作为担当文化使命的特殊知识分子阶层,我们大学生首先要完成学习的三个境界。开始时文化的厚重,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之多,使得我们“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再到沉醉于学习当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醒悟和豁达。也是于丹老师在文中说的践道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忘却一己得失,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大的群体中去,把自己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所谓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所谓人生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理想与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走多远,关键在于内心飞愿望,这根手中的线,内心越淡定越从容,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

我想《论语》这部中华瑰宝,是值得我用一生来体会的,其中的任何一条道理都够我们受用终生,《论语心得》展现的是于丹老师的理解,她说孔子是温暖的,我说《论语心得》也是温暖的,它激发了我的思考和理解。

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篇四
《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

钱逊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

课程前言

钱逊教授,1933年生于江苏无锡,1953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1982年转攻中国思想史,历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长期从事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方面的研究。在“儒学与人生”的专题演讲中探讨了儒学与人生的关系,提出了儒学真正的本质是做什么,他从四方面论证了儒学与人生的关系。主要著作:《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等。

“我们研究儒学也好,我们想从儒学中学习一些东西也好,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要了解儒学自己本身的一些特点,就是说它必须是和你自己的思想、和你自己的行为是相结合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你读了以后就是要和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思想要结合起来体会来用,就是说具体如何去做,那就靠自己去领会去体验,但是如果说把儒学仅仅看作一种知识去研究,和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自己处理问题、自己做人完全不发生关系,那样的话本身可能做了一门学问,但是这样做就离开了儒学的最根本的核心。”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叫儒学与人生。我先简单说一下儒学和人生的关系。过去很多人大概都认为儒学是一种政治学说,是为2000年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一种上层建筑,我今天所讲的《儒学与人生》这个题目,目的就是弄清儒学的真正本质在哪里。实际上儒学是一种讲人的学问,或者讲做人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当然说儒学也是一种政治学,这也对,因为儒学讲治国平天下,但是儒家讲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是修身,从天子一直到普遍老百姓的根本都是修身。儒家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观念:一个社会的安定,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基础在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包括老百姓以及领导人,这是儒家治国的基本,所以为政以德,基础的东西是讲做人,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社会也就解决好了,国家也就太平了。

那么讲做人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出做人,这里就谈到儒家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我们讲到的基本的一个问题是要懂得人,先要懂得人和禽兽的区别。现在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人和

禽兽是一回事,人无非就是要生存,无非就是生存竞争,就是弱肉强食,食色性也等,说起来好象人和禽兽是一回事。听起来很可笑,实际上很多人是这样来看待人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传统儒学就不这样看,而认为人首先要认识人和禽兽的区别。堂堂正正做一个人,要能够摆脱禽兽的境界,要学会做人,修养自己,所以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这是儒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懂得了这点以后再去研究儒学,就可以懂得很多东西。

不仅是儒家提出了这样的思想,而且在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讲做人这个观念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民族意识,不一定是学者,不一定是秀才状元,即使是老一辈的普遍老百姓,都教孩子要堂堂正正做人。现在我们青年人好像比较讲究将来要做一个科学家,一个文学家,要拿诺贝尔奖还有当议员。中国的传统首先不是讲这个,首先是你要做人,要做事,先做人,而且这种思想渗透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京戏里面讲了多少做人的道理,四大名著里面也讲做人的问题。中国史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不仅记事,而且记人,记事一方面讲治乱的经验,还有一个人物的褒贬,大忠大奸在史书上都可以找到,一些小人物当时来讲在道德上很有意义,我们史书上也有,并不一定是英雄人物。这是形成我们文化传统的东西。

一、人生价值观

那么这里面第一个谈的是关于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人的价值观是我们考虑人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一个根本问题。价值观这个词在古代是没有的,在古代讲的是追求不朽,不朽就是一个价值问题。有一种提法叫"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人们还有一个讲法叫"虽久不废",立了德,立了功,立了言之后,能够长久地不被人忘掉,长久地有影响,这才叫不朽。基本上可以说“三不朽”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主导思想。人的不朽不是在你自己身上,不是看你自己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是要从历史、社会对你的评价中体现你的人生价值。你的不朽存在于老百姓的心中,存在于长久的历史中,这才能叫做一种真正的不朽。一个人生前在各方面有多少的满足,多大的权利,多大的财富,一旦去世就没有了,即使传给子孙后代,现在看来能够传几代就了不起了,但是立德、立功、立言这样的不朽的含义是,即使人的身体不在了,但是精神却可以长远的不朽,确实可以做得虽久不废,在子孙后代,在民族以至人类的发展中存在下去,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个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体验到这一点。

比如说岳飞,他生前并不是一个成功者,他没有完成他的志愿,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判死,但是他被我们中华民族永远记念,永远继承。杭州的岳王坟、岳王庙就是一个很生动、

很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祭祀岳飞,一方面是秦桧被做成铁人跪倒到墙角里。这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价值的一种看法。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价值,在我们民族发展中的价值很鲜明地体现了出来。这不在于他当年如何成功,而在于他能不能够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其他都是假的、空的。所以说,物质的东西比如人的寿命,物质财富、权力,都是短暂的,而真正的精神的东西才是可以永远存在的,永垂不朽的。

岳飞不仅是我们给他纪念,而且岳飞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里。我可以举一个清华校史上的例子。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大学生在城里示威游行,清华离北京太远,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交通,没有参加,到晚上才有人把这个消息带到清华园,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就有反应了,大家早上去吃早餐的时候,发现在饭厅门口帖了一张小字报,当时叫揭帖,小字报的内容是什么?没有巴黎和会的具体内容,就抄了一首岳飞的《满江红》,谁抄的?是闻一多,当时是清华学生。闻一多此时此地抄这么一段岳飞的《满江红》干什么?他是用岳飞的《满江红》来抒发他当时的这样一种爱国的情感,也就是说岳飞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存在于闻一多的身上。在这样一种民族危亡关头它表现出来,激励一代青年来进行爱国活动,这叫做真的不朽,这真正是一个人的价值。这就是中国人的一个最基本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16:46

刚才讲到的时间问题,中国人的观念不是说只有现代,中国人讲究历史观念,我继承历史的先辈们的这样一种成就,继承他们一些好的思想,同时我也要用我的所作所为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什么?是历史。这是中国人的观念,不只看我自己,不只看我眼前,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群体中间,把自己放在历史中间,来寻找自己的价值。

讲到这个地方需要澄清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讲究“义”,把“义”作为第一位,所谓“义以为上”.很多人认为中国传统就是重义轻利,不符合现代要求,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中国古代传统讲义利关系,讲的是应该把利的取舍放在义的考量之下。

还有一个要澄清的是,中国人讲人生价值需要把个人放在一个群体中间,放在历史里边,那么是不是就不讲个人?也不是这样。实际上,一方面儒学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强调个人要自觉地承担自己的社会义务,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但同时也非常强调个人的独立的人格。

二、待人处世的原则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涉及到一个待人处事的原则问题,因为做人就是要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但

是这里面包括很多具体的规范。比如“孝”就是一个具体的处理家庭关系规范,也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我在这里不打算讲这些具体的东西,只讲一个最一般的原则,我们待人处世、处理人和人的关系的最一般、最根本原则是“推己及人”.这思想来自于孔子提出来的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两句话,一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话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概括起来讲就是"推己及人",或者像老百姓讲的要"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其基本精神就是为人处事心里要想到别人,而不要只想到自己,这样就可以平等地待人,对人表示一种尊重,一种关心和帮助。这个简单的道理讲起来意义很大,儒学讲仁,孔子讲仁学,讲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从自己做起。在《论语》里孔子的弟子问过他,说什么话是可以一辈子终生行之,是一辈子照着去做的,孔子就说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有一段话是一以贯之,另一个学生问,一以贯之什么意思,他回答,忠恕而已矣。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叫爱人,那么如何爱人呢?爱人的起点在哪里呢?我说爱人的起点就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起点就在你心里要有别人,如果你连这点都做不到,心里只有你自己,你又怎么谈到爱别人呢?心里总是有别人,总能够为别人着想,总是能够把别人当做和你一样的人,你才能够对人有爱。所以,孔子的仁学,从推己及人做起就可以了。

这是儒学的一个特点,要讲高深它可以有很高深的道理,要简单它也有很简单的道理。最普通的人,一点不学,听一听也可以明白很多道理。拿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来讲,我们讲社会功德,讲文明乘车等,说到底最基本的问题是“推己及人”.干一件事前,能想一想这个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能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有这种要求,很多问题就解决了。而往往我们就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再推广来讲,现在“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也被世界所注意。近一些年来,国际宗教界和伦理学界都有一批人提出一个问题,想寻求一种全球的普遍的伦理,寻求大家都能接受的伦理原则,为什么要寻求这个,因为个人伦理原则、价值观念不一致会引起很多冲突。如果我们能够寻找到一些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原则,大家都按照这个要求行动,就可以减少由此引起的冲突。这件事情已经进行多少年了,国际宗教界、伦理学界都开过国际会议,也有一些成果,最明显的成果之一就是在国际宗教会议和国际伦理学会议上,大家得出一个一致的认识,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各种宗教、各种民族、各种文化都可以接受的基本原则。

但是还有一点做起来又是很不容易的,你不说别的,就说我们常见的校园里的现象,有些就和它相反,明明知道这个东西自己也不愿意,但是我跟学生讲课常常讨论一个问题,比

如我们校园里常见的占座现象,我们都知道占座不对,但是不占又觉得自己吃亏了,所以还是要占。做起来是很难的,道理是很简单的,但我想我们应该从最简单的道理、最简单的东西做起。

三、谈个人修养

第三讲修养。因为道德原则不是天生的,要修养和教育。儒家非常重视教育,虽然孟子讲人性善,但他还讲要教以人伦,要教育,不能完全靠自发。在修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丰富的内容,有很系统的修养学说。据我所见,中国文化中关于修养的这套东西是最丰富、最系统的。今天讲一下“为己"和"慎独".儒学也是为己之学,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但这个"为己"不是为自己,不是为自己的名利。这个"为己"指,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为人"是指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儒学提倡的是为己之学。

这里要提到刚才上一个讲座里面,谈到三年服丧的问题,孔子的学生问能不能减到一年,孔子说,如果你不服丧三年,服丧一年,你能不能心安?如果能够心安理得,就那样做好了。接着孔子又说,为什么要三年服丧,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三年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真正有道德的人,父母死了以后,让他不服丧,让他吃好的,穿好的,让他去听音乐,去跳舞,他都没有这个心情,他会于心不安的。孔子强调要心安,是为己,就是为了自己能够心安。比如现在的见义勇为,老有人问,他怎么想的,他图什么,他为什么?其实很简单,他觉得只要是人都应该这样做,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够心安,不这样做会后悔一辈子。

中国人讲修养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东西,所以就提出所谓"慎独"."慎独"就是没有别人知道,或者就你一个人在那儿,别人不知道,或者说你仅仅想了,没有见诸行动,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也要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按照道德的要求去做。这是慎独,是修养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说明你真正是"为己",如果你不是"为己",你就是要做给别人看,"慎独"这一点很重要,不光是道德上要注意,也包括一切的工作,一切的处事都要注意。

四、谈人生态度

第四个问题,讲人生的态度。我想,人生的态度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第一句话是中国人基本的世界观:整个宇宙不断地在发展变化,不停地运

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篇五
《东方大讲坛-境界人生》

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富,财富不断积累的创富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智慧决定道德素养,文化决定价值取向。一个有境界的人是有智慧的,那么什么是叫做智慧呢?智始于此,慧达于官。敬请收看本期东方大坛,东方智慧应用境界人生。泱泱中华,远远流长的中华5000年文明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在西学东渐文化交融的历史时期,国学热的方兴未艾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国人对自身文化的信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日前在首届东方智慧应用文化论坛上,东方智慧开发研究院院长南柏做了题为境界人生的主题演讲。在讲座中南院长针对当前国学热的现状为大家讲解了如何让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东方智慧的问题。东方大讲坛将播出其中部分内容以向观众。南柏,东方智慧学院院长,清华 北大浙大特邀教授。20多年来潜心专研中国传统文化,独创出对现代企业领导人行之有效的多维领导人思考模式,被誉为中国传统智慧应用的活水源。在本期讲座中南柏院长讲从老子的无为说起,为我们拉开境界人生的序幕。南柏:相信在座的朋友们爱好国学的朋友们基本上我相信都会读过《道德经》,太上下知有之,最高层次的领导人们,下面的群众只知道这么样的一个领到存在而已了,自己把自己的任务就完成好了。其次,亲而誉之,第二档的领导,稍微差一点的领导,老百姓赞美他,并且和他很亲近,亲而誉之。为什么,因为这样的领到通常是身先士卒,带领大家一块去克服万难。第二档这已经有问题了,最高级的领导是大家只知道你的存在,他把任务已经干好了。试想一下在座的各位朋友们,每一次所有的战役都让你亲自参加的话,那你实际上是没解放的时候了,所以我们现在的老板朋友们基本上一个字“忙”第三档畏之,老百姓怕你,为什么你掌握了他的生杀大权呢,这个时候领导都已经没什么好谈的了。第四档侮之,侮辱,老百姓会侮辱这个领导,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笑话是蛮有意思的,巴拿马有一个新总统竞选上来,他也为了给自己留下一点东西印刷了一套邮票,以他自己的头像来做的一套邮票,结果这个邮票发行以后全国人民就投诉说这个邮票贴不住,各位朋友们我们知道那个邮票有这种胶,然后用舌头这样或者吐吐唾沫就粘上去的,他么投注贴不住,这个巴拿马总统不相信亲自试了一下,一贴还真的是贴的住的,怎么你们投诉贴不住呢?有一次他在电视讲话上亲自示范给大家看贴的住,结果底下的人

说,哦原来你是这样用的,我们的口水都是吐在正面的,因为他的头像在正面呢,老百姓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所以你做领导的诚信不够所以老百姓不会信赖你。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所以如果做到最高档的下知有之的那事做成的老百姓说这是我们本应该做的事,这是一个老子谈的“无为”的境界,我与很多爱国学的企业家朋友交流,大家太向往这个“无为”的以恶搞境界,可是就是说,那么我们今天这个论坛叫"东方智慧应用文化论坛”这个“无为”除了老子的境界来讲怎么着陆到我们企业管理上面来,朋友们这是不是我们更关心的问题,就这一点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个理解,老子讲“道”,既然降到“道”在座的朋友都走过“道”,我们举个例子叫做马路吧,讲道讲土一点的马路,一条路应该有两遍的对吗?所以管理界通常会有这样一种争议,一种提出来叫人性化管理,有一种提出来叫法制管理,那么我可以请问朋友们一下我们到底一个企业应该采用是人性化管理比较好还是法制化管理会比较好,我相信大概差不多一半一半开,有一半的朋友会说人性化灌篮比较好,有一半的朋友会说法制化管理会比较好。那我请大家看一幅图,既然讲道路,就是像这样一条路应该有两个边,这两个边我们会是什么样的边呢,一边是道德所以人生在前进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困难,就看到这个石头一样,那么按照人的本性各位朋友想碰到困难应该一般人的本性是主动克服困难还是回避困难,回避的,是的。所以他是回避,那回避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回避道德,没有人看得到,就像抽烟的吐痰的我们早起还不太文明的时候就有一些带红袖章的人来管着我们,只要一个没有人看到我们把烟头可能就乱丢了,可能会厨房道德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严格的道德规范,于是我们就继续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又碰到困难,接下来我们会想到的是道德这一条路走不通那么我们会想到是触犯的是制度,因此我们就需要一个法制,那么通过这样一个图大家来看人性化和法制化你会发现人性化管理也不好法制化管理也不好,什么叫做“道”,就是一条路。一边是人性化一边是法制化,然后让我们人只能走到这个中间上来,这个就叫做“道”,于是我们怎么来理解“太上,下知有之”最顶级的领导是老百姓只知道你可是他把任务已经给你完成掉了,那么我们来看大家现在的管理模式。我给大家看一副图,我把它总结成叫牵牛图,牵牛式的管理,相信讲到这里大家已经不需要我解释了,领导带领着你带领着群众制定好战略培训员工,然后向着你的

目标迈进,这个叫做牵牛式管理。我记得有一次我到清华去讲课的时候然后我一个学员企业家知道我去了以后他到飞机场来接我,我说你抽时间接我你蛮好的。他说不是的,我想利用你从机场到大学的时间我请教一个问题,我说问什么问题呢,那是(2008)年底,他说先生我已经做好了2009年的战略规划,我说我先不听,你打算怎么实施,他说我打算招什么人招什么人,然后培训他们带领他们去然后我说不用听了,这个规划送你四个字“必败无疑”,他说先生听我说完好不好,立即给我一个答案,我说首先你的管理是牵牛式的会把你累死,请问你能牵几头牛。假如有一头牛生气了一屁股做在地上基本上你就伺候他一个人好了,于是乎我就想到还有一种管理叫做牧羊式管理,注意不是用的放羊叫做牧羊式管理,牧羊式管理大家看看这样一个图,人在羊的后面,在羊的前面是政策和方向,一块青草地然后呢,加入你想再偷懒一点弄两只牧羊犬,一个是制度一个道德两只牧羊犬,好了这幅图看完之后相信大家也已经悟到了自己的一个理解。这两个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在座的各位牵牛式的领导是你在牛的前面,牛在后面评价你,在座的那牧羊式的一个领导结果是你在羊的后面手艺叫太上下知有之,所以这个时候老百姓只知道有一个领导在前面给了政策方针,老百姓会自动完成他们的一个目标,这是两个图我相信会大家带来一个自己的思考。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很多人说向往的管理制度,在南院长看来现代企业管中做到无为的最高境界是减少指导增加政策。一个企业的管理要减少你的指导你要最高地做到“无为”减少你的指导而增加你的政策,增加政策。所有在座的朋友们我们可以想一想改革开放30年我们知道有一个试验田深圳,请问深圳是在国家指导下发展的还是国家只给出一个政策由他自己去发展好的,你给出一个正常它会自己发展好,是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叫做“无为”它会事实上在刚刚改革开放连国家也没有指导经验,所以是一个政策会引导的。因此我要在这里面问大家一句话,人的智慧到底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就是说我们领导的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看你怎么说对吧。人在什么情况下智慧是无穷的,人在考略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智慧是无穷的,这个话听起来好像蛮自私,本身传统文化也讲每个人是要关乎到自己的,尤其是道学是讲“贵生学”是讲自己的。人在关注他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智慧是无穷的那你减少知道增加政策,就是给了他自己的一个利益。因此你就可以做到“无为”,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用其他所有的

教育方法你都达不到,因为你违背了人的本性,那么这是一个我在讲到想到无为的,那么同时前两年大家都看到有一本书叫《蓝海战略》,朋友们你们有看过吗,请问你们找到蓝海了吗?大家都觉得我找来找去还是在红海之中,对吧。各位,任何的竞争都是竞争你永远不可能找到蓝海,任何的竞争都是竞争,只有你退出竞争才没有竞争。这里面大家听我讲完这个以后就觉得那我们都关了公司不要做公司了,不是这样的我提醒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老子通常讲黄老学叫做“帝王学”都是教帝王的,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帝王拥有什么东西?帝王拥有的,那我们既然讲“帝王学”那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帝王他是怎么样来实现他的一个目标。帝王拥有什么东西才叫帝王,拥有的是人和地,各位是还是不是,叫做天下叫做帝王,那么知道了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再问大家第二个问题,帝王是靠什么来收入的,帝王是不是对我们的平民百姓说我们合资开个公司或者说我们一块来炒股票收入,不是这样的,请问大家国家靠什么收入的,税收。OK这个我觉得是精髓,大家啊、好好体会一下税收这个概念。任何的竞争都是竞争只有退出竞争才是帝王之道,那什么意思,我们这个概念会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迪,我们每一个企业家你可以退出竞争吗,然后你打造出一个平台。你享受的是税收,这个才是真正的帝王学才是真正的蓝海,否则你永远的在红海中。这个题目我不再说细节留给大家一个思考,这个税收可不是我们代替国家去征税哦,不要搞错了,那么我们违法乱纪了。而是你体会帝王学的精髓就是在于收税不与百姓竞争。那么我们一个企业家你们要做一个格局一个竞争的大本事不跟竞争对手竞争叫做收税。说完老子无为接着就要进入孔子的格局了。那么孔子的思想精髓待地是怎么样的呢。南院长又如何将古代的先贤的智慧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叙说。我们来看看孔子的格局,论语篇'樊迟请学稼“,孔子有个弟子叫樊迟,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拜了孔子为师以后要问孔子怎么样中庄家。子曰吾不如老农,孔子说我不如农民你拜我为师问这个。请学为圃,又问他如何种花,孔子说吾不如老圃,我不如花匠。所以等这个地址一走出去,这个孔子就对别的弟子说小人哉樊迟也,这个小人不是骂人的,说樊迟你的格局小啊,你跟我学习你怎么会问我种庄稼呢,小人哉樊迟也。上好礼,我们作为一个人居于人上懂得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古代都喜欢讲一个”礼“字,那我们今天的话讲有“礼”就是有理啊。所以有礼貌的人给人感觉没道理

都会变得有道理,而一个没礼貌的人他说的话,他有道理大家也会觉得他是没道理,所以第一个是“礼”啊。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我们想让自己的事变得更轻松,低下你高贵的头更容易建立团队的信心。 我在跟很多企业家朋友交流的时候我会发现者我们的企业家觉得自己很能干,然后这个头低不下来,你的团队信心就建立不起来,这一点我自己的特别的有切肤之痛的这种感觉,我在刚刚下海的时候在温州办了一个企业,我办那个企业的时候我自己是技术专家国家级的专家,享受国家级津贴的,然后我请来工程师,那也都是高级工程师请来的,我会发现他们在我这里没有一个干得好的也没有一个开心的。人家给你干完以后,我给你一检查之后我都觉得你做的不对,因为我自己是专家。所以人家每次来干脆就这样讲了,领导你看怎么办后面不用讲话了,因为我自己是专家他们怎么做我都不满意,因此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自信心,他在你这里干的没有一点自信心所以建立不起来团队的信心。我当时还不懂,我心想我自己是专家,我这么牛我带领着你们教你们多好的事,其实后面有一个人跟我讲,错就错在你太懂,所以各位你低下我们高贵的头,你会得到更多的团队信心。所以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情,所以我们做一个人讲究“信”,老百姓没有不用情的,朋友们我这里特别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信”字,到今天为止我们都通常讲诚信危机。可是我要请问各位什么叫做“信”,诚心,什么是诚心。“诚”更大的程度上是对我们自己我们能够对自己真诚。所以上次我记得在新疆我做一次论坛有朋友提问题问我,请问先生你觉得怎么样才叫做成功,我说成功就是诚者成也,就是真诚的“诚”把那个言字旁化言为行,不要说了去做到了,我觉得这就是成功了,所以化言为行以至于无形,诚者成也,这就是成功了。这是一个对字的真诚,那么另一个“信”我们是对外的,那么我们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做有信用的人呢。是不是我说了兑现就叫有信用,古代的人说讲信用是到这个程度。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好了,各位,明天的太阳会从哪里升起来,东边。明天的太阳大概会从哪边落下去,西边。这个就叫做“信”。所以做一个人做一个领导,如果你能做到让你的败兴一直明白太阳明天一定还是从东边升起来,下午从西边下去。那么老百姓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规划他自己的一个人生,剩下你的那个事他就会有心思来做,试想一下,到明天老百姓不知道这个太阳是中午起来也不知道是下午起来也不知道从哪边起来,你觉得老

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篇六
《论语与智慧人生》

《论语》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

汉语1001 06袁满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其中的孔子及其《论语》对中国的思想、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的著作,后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其价值之大。《论语》被誉为儒家至高无上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的圣书,“犹如西洋耶教的《圣经》一样”(林语堂语)。《论语》对现代人的生活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 《论语》的教育智慧。“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中孔子对弟子进行四种方面的教化,不仅要有文化,而且也要有德行、有忠心、讲信用,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之道,老师在教书育人上,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方法上,《论语》也可谓是模范,也更为现代人所津津乐道,它主张要因材施教、启发互动、举一反三等,也为现代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 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能力、悟性参差不齐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 我们现代互动式、

启发式教学的源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正应该用孔子的这句名言来不断鞭策自己一直前进。

二, 《论语》的饮食智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以哉!”这描述正是现代人的通病,一个人在吃饱喝足、穿的又软又暖之后,往往会变化,产生淫欲之心,如果我们真的能领悟了孔子这句话的真意,那么人们的生活就会到达一个新的境界。《论语》中关于孔子“十不食”的智慧,食要讲究卫生、烹饪、时宜、礼与美…… 孔子的饮食礼仪亦灵活得体,如果国君赏赐给他熟食,孔子必摆正了席位尝一尝;如果国君“赐腥”,孔子必要煮熟了,先要供奉给祖宗;如果国君“赐生”,孔子必然要先养起来,如果“侍食于君”,国君在饭前祭祀的时候,孔子先吃饭,不吃菜。

三,《论语》中的交友智慧。“交友不如己者”,即不去交那些和自己志趣不相似的朋友,主张“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广结善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传颂,表明了中国对世界各地人民的欢迎之情,要广交益友,这里的益友指的是正直、讲信用、见闻广博的人,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交友的意见,生活中有多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例子,“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朋友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因此我们也的确有必要避免与“便辟”的人交朋友,不巧言令色,不便辟侧媚。

四、《论语》中孔子的养生智慧。在现代忙碌的社会中,有多少人忽

略了养生的重要性,往往会使自己陷入一种有命赚没命享受的境地,是时候我们从关于孔子的《论语》中汲取养料了,孔子的养身之道可粗略总结为九条:确立理念,珍爱生命;重视饮食,注意调养;重视起居,动静事宜;心灵健康,不忘调试;亲近自然,乐山乐水;爱好学习,终生学习;慎对疾病,不乱吃药;学点医道,懂些病例;中庸中和,不过不及。高度的工作使我们的神经一直出去高度绷紧的状态,谁也说不好什么时候我们的体力与心力跟不上了,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个时候,应该深入了解孔子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是明智的管理原则,又是养生的一大智慧,在工作中要谨记劳逸结合,学习上,当你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时,你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晚而喜《易》,孔子从《周易》中不知道多少次豁然开朗”

与咽苦吐甜,微言、精艺,妙思愈探欲出,愈研欲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谁又能说这种心灵上的愉悦与收获不能给我们的心灵的享受与滋养呢?

五、《论语》中的快乐智慧。现代人之所以活的这么累,是因为被很多的重担所压,以至于都没有时间享受,也体味不到人生的快乐,完全是为了赚钱而赚钱,他们不知道赚了钱要干嘛,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视工作为乐趣,人生就是天堂,视工作为痛苦,人生就是地狱,工作中不是没有乐趣,而是缺少发现乐趣、感受乐趣的心。爱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且以一颗平静无争的心去对待,不要盲目的与人攀比,一味的去寻找别人工作中的乐趣,从而给自己找不快,只要做到知足常乐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看看

孔子的智慧吧!孔子知道人活着需要一种“能自宽”的调节智慧,从而让自己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他能体会到人生的各种快乐,颜回的一番话给孔子很深刻的感动,这是一种潇洒、豁达的人生,他的快乐来源于五个方面:音乐、学习、获得、知足和不断地修养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有了这种理念,一个人的贫穷困哭都可以化解,别人的愁苦忧惧都可以转化了,孔子自己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即使是箪食壶浆,也可以在乐山乐水中体会到一番别样的滋味,没有钱又怎么样,这只是一种累赘,一种负担,当你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你就看不到快乐了。孔子讲人生的快乐分为三种:一是,已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二是,以说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三是,以多交善友为乐;其实想一想这其实是最简单的快乐,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并从中获得快乐,越是简单的生活,就越容易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

六、《论语》的为官智慧。“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阕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子张向孔子讨教,怎样才能获得官职与俸禄,孔子教育他说:多听闻,有疑惑的地方放在一边,其余的也要谨慎的说出来,那么就会少犯错,多观看,不妥当的放一边,其余的也要谨慎的实行,那么就少后悔,官职俸禄也就在其中了,这是孔子将某职业与怎样为人处世结合起来的教育,教导人们要多做少说,不能自以为是的想当然,用自己的意见去左右别人的意见,将最真实,也是自己最确定的部分展示给领导,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后世学习的呢?关于工作难找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质疑我们的能力,也质疑领导看人的眼光,为什么会被辞退,为什么明明自

己做的比别人好别人却升职了?这都是我们所疑惑的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仅仅是一厢情愿的在揣测领导的想法,没有真正从领导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所作所为。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会说这些话的原因,也说明了孔子真的是一个伟人,教给我们的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七、《论语》中名利财富的智慧。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金钱的作用非常大,看病就医,上学教育,行车走路,住房吃饭样样离不开钱。“爱财”是人之所向,关键在于取之有道。古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财属于养命之源,生存离不开金钱。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君子之义,取财于“道”,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又维护个人利益,做的有理有据有节。孔子还曾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求财之道唯有正道可取,选择了正道,努力拼搏就会事半功倍;选择了邪道,恐未发财反倒因财耗身。子又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丢掉了正义、道德和人品换来沾满贪欲和罪恶的钱财得不偿失,用之手软,留之心惧。只有勤奋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有智慧的经营才是挣钱的正道。此外,孔子还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扶危济困。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慷慨的分享,守财奴是永远发不了财的,因为他们每天都沉浸在那些“仨瓜俩枣”小利的算计中,反而会因小失大。慷慨的救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与人相处大气一些,舍弃一点小利,能让你结下良好的人缘,为以后的发展营造“人气”环境。

八、《论语》中仁政的智慧。仁政,不仅仅在在古代对君王的统治有

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篇七
《拓展练习36及答案》

高三语文拓展练习36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炽热 滞纳金 炙手可热 博闻强识 ....B.熨帖 郁金香 每况愈下 鹬蚌相争 ....C.媲美 庇护权 大有裨益 刚愎自用 ....D.浣衣 盥洗室 风云变幻 焕然一新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湛 金鸾殿 顺藤摸瓜 竹篮打水一场空 B.聚拢 滑稽戏 愤笔疾书 人生识字忧患始 C.疑窦 防腐剂 清汤寡水 打破沙锅问到底 D.贸然 核威慑 门庭若市 挟天子以令诸候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尼科·罗斯伯格站在领奖台最高处,尽情 香槟,随后与车队主管罗斯·布朗、梅赛德斯赛车运动部副总裁罗伯特·豪格热情拥抱。

②尽管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我国近年来 就业的力度空前加大,一个有助于再就业的社会网络正在形成。

③如果雨下得太久,就会使地里的种子烂掉,但这对高地上的草是有好处的; 对高地上的草很好,对我这个牧羊人 就很好了。

A.喷洒 扶植 即使/也 B.喷洒 扶持 既然/也 C.喷撒 扶植 既然/也 D.喷撒 扶持 即使/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B.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张教官对同事感叹道:“刚入狱的小刘其实心地非常善良,为人处世非常仗义,真是孺子可教。” ....C.初春的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畅....淡着自己的理想„„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D.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要通过宣传来教育和引导人们依法行使交通权利和义务,预防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延误,保障道路畅通和道路安全。

B.任何一个经济体早晚都会进入中速增长甚至低速增长的阶段,这是必然的;而我国目前极有可能正处于高速转中速的临界点。

C.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和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

D.一篇网络帖子看似无足轻重,最终却玷污公民名誉,破坏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难道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吗?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知识产权”下定义,要求:不超过30个字。(4分)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智力的创造, 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即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

答:

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吾所以为此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论语·述而》)

拓展练习答案 36

1.B(都读yù。A项读音分别为:chì/zhì/zhì/zhì.C项读音分别为:pì/bì/bì/bì。D项读音分别为:huàn/guàn/huàn/huàn.)

2.C(A项“鸾”为“銮”;B项“愤”为“奋”;D项“候”为“侯”。)

3.B(喷洒:喷射散落,多用于液体。喷撒:喷射散落,多用于粉末、颗粒。扶持:搀扶;扶助、护持。扶植:扶助培植。即使:表让步假设。既然:用于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常用“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4.A(沙里淘金: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B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C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D“当务之急”是指当前急切应做的事,与前面的“眼下”重复。)

5.B(A项“行使”与“义务”搭配不当。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政策”。D项多重否定失当。)

6.答案C【解析】A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B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D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7.(4分)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者对其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独享的权利。

8.(1)海上生明月 奈何取之尽锱铢 (2)虽九死其犹未悔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暮霭沉沉楚天阔 哀吾生之须臾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不善者而改之。

拥 有 陶小军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过来了,我们总是希望得到的太多,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

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亲吻。

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权当是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付。

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充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的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的舍弃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在不经意所失去的,你还可以重新去争取。丢掉了爱心,你可以在春天里寻觅,丢掉了意志,你要在冬天重新磨砺。但是丢掉了懒惰,你却不能把它拾起。

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 选择淡泊,然后准备走一段山路。

日常琐思 梁晓声

在山林中与野兽历久周旋的猎人,疲惫地回到他所栖身的那个山洞,往草堆上一倒,许是要说一句——'总算到家了'吧?„„

即使不说,我想,他内心里也是定会有那份儿感觉的吧?

云游天下的行者,某夜投宿于陋栈野店,头往枕上一挨,许是要说一句——'总算到家了'吧?

即使不说,我想,他内心里也是定会有那份儿感觉的吧?

一位当总经理的友人,有次邀我到乡下小住,一踏入农户的小院儿,竟情不自禁地说:'总算到家了!'他的话使我愕然良久„„

为什么,人会将一个山洞,一处野店,乃至别人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呢? 我思索了数日,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人除了自己的躯壳需要一个家外,心灵也是需要一个'家'的。至于那究竟是一处怎样的所在,却因人而异了„„ 心灵的'家'乃是心灵得以休憩的地方。

休憩的代词当然是'请勿打扰'.是的,任何人的心灵都是需要休憩的——所以心灵有时候不得不从人的家出走,找寻到它自己的'家'„„

遗憾的是,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家,而我们疲惫的心灵却似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朋友,你倘以这种体验去听潘美辰的歌《我想有个家》,难免不泪如泉涌„„ 生 命 的 感悟

昨天:都已经过去了。就象走过的路,爬过的山,再长,再宏伟,那是昨天的。留在心中,是最美的记忆;留在嘴边,就是最无聊的障碍;今天:为了明天,你在准备什么?阳光如此明媚,白白错过,难道你要把今天的日子留给来世吗?明天:最有效而有最无聊的借口。不要为自己找理由。自己放弃自己,让谁来拯救你?

新中国六十年谁塑造了我们的心灵?

石述思 (此文应艺术人生栏目组所约而写)

这是一个大师远去的时代。 我们年轻时,他们正集体老去。 我们不再年轻时,他们多已驾鹤西去。

多少曾经照耀过我们灵魂的人已是沧桑的背影。 匆匆60年。一个甲子。

作为全球最庞大也最多灾多难的群体,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从政治到经济。从集体到个人。我们有理由享受一场属于全体中国人的盛世狂欢。2009年10月1日,将被世界长久地铭记。

这一天的前夜,CCTV名牌节目艺术人生推出了一个名叫《影响中国》的特别节目,试图为这个华彩乐章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在这六十年里,是谁在影响乃至塑造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次关于新中国六十年文化艺术的认真梳理。栏目组先后邀请了各个艺术领域的专家,开了十几次的策划会,我作为其中参与的一员,总体感受除了收获很大,就是备受煎熬。制片人王峥小姐和整个团队都是完美主义者。也为节目接近完美创造了可能。

最终节目决定采用嘉宾演讲的形式,嘉宾均是各个领域翘楚:表演艺术家李默然、作家张贤亮、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音乐家谭盾、画家范曾、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当代艺术家徐冰、收藏家马未都、北师大教授于丹。他们从新中国国初期、改革开放前期和新世纪三个不同的时代出发,以不同的视角,追思前贤,扣问心灵。 这是一次充满时代体温的追忆。巴金、曹禺、田汉、贺绿汀、齐白石、傅雷、侯宝林等闪光的名字,伴随着嘉宾深情的诵读,走出尘封的记忆,在我们面前再度谈笑莞尔。

那是温暖。是感动。更是深沉的提醒。

在这个充满繁华盛景的年代,我们构建着全球瞩目的物质高原,也开创着刺目的精神洼地。当代文化人以前无古人的速度为全社会树立着名利的标杆,却无力担当起道德人文楷模。

60年的文艺史是一个民族心灵不平凡的苦旅。我们有过集体激情燃烧的狂欢,有过数典忘祖的背叛,有着深切真挚的反思,有过西风东渐的启蒙,也有着娱乐致死的喧嚣。

尤其是近年来,作为个体解放的辉煌乐章,平民世俗语境的解放和滥觞,完成了对过去时代主流价值的解构和颠覆,带来了宝贵的多元,百花再度齐放,百鸟再度争鸣。更多的人开始独立地思考和表达,担当自己灵魂的主人。这是伟大的进步。 但文革造成的严重文化断裂却使我们难以找到灵魂的家园。东方文化的普世化成了尖锐的考题。自由歌唱难道只是为了众声喧哗,生命的终极意义难道只是为了名利双收?

毕竟,一个大国的崛起必须要有与其相称的国家软实力。除了向世界输出产品和资本,展示日渐强大的经济和军事,我们还需要输出价值观,得到全球更深刻的认同。 我们集体走在路上。一手拿着算盘,一手拿着论语;一边回望传统,一边凝视世界. 《艺术人生》面对重重压力,寻找大师的人文精神对时代承载的影响和文化构建的意义,无疑为即将全面迸发的民族自豪感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这肯定不是一次完美的演出。但足够珍贵。


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想一想:论语记忆并认真体会人生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境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1986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