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

2016-02-19 10:18:1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篇一《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希望能帮助到你。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篇一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1. 引言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的实践,让我们掌握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收集环境背景资料、监测环境的水文资料、配药品,实验仪器的准备和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在做这些工作过程中巩固了对水环境污染监测的过程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为改善**河水环境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监测目的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归纳为:

(1)对污染物及其荣杜作时间和空间上的追踪,掌握污染物得来源,扩散转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物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

(2)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规律。

(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4)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源的污染监测,为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5)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与内容

2.1 课程设计的目的

此次课程设计是针对校园周边地表径流状况进行监测,从而了解校园周边的水体状况,观察分析河流有害物质的分布,对水体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一定对策与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水体环境,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巩固和加深我们对水体监测的基本理论,同时加强布点,采样,分析,测定等步骤与方法,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次的课程设计是针对泰州市**河水质进行PH值、DO 、COD、Cr6+等的监测,进而了解**河水质状况,提出保护泰州**河水质的对策和建议,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主要实习目的为:

(1)设计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4)进一步认识环境监测的强化管理,健全环保法制手段,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同时也是环境管理的支柱。

2.2 课程设计的内容

泰州市海陵区**河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现场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制订监测方案;

(2)优化布设8-10个采样点,监测pH、DO、BOD、COD、Cu、Zn、Cr、Pb、Cd、硫化物、总磷等 11个项目;

(3)改善**河水环境的对策和建议,总结。

3. **河简介

3.1 **河基本资料

十里画廊。桃园、梅园、

望海楼公园等多处具有生态园

林特色的亲水景观和百姓生活

自然相融,城河就像都市里无

围栏的大公园。泰州这座历史

文化名城,有一张亮丽厚重的

文化名片———东城河。

千年东城河,承载了历史

的变迁,也见证了城市的进步。

城河记忆。

东城河,原本是泰州城护

城河的一段。

关于它的出现时间,有人推测在南唐开国之初。因为海陵县的城垣出现在这个时候,而护城河一般都与城垣一起诞生。但也有持不同意见的。从事泰州地方志研究多

此当时的护城河与现在的东城河可能并非一个位置。”

年的一位专家说:“由于这时的海陵县下辖兴化、如皋、盐城等地区,范围较大,因关于东城河的准确记载开始于宋朝。《泰州地方志》记载,东城河开挖于北宋,时又名宋城河,拓宽于南宋,元、明时期又进行了多次修缮,规模最大时是在元末明初,河宽约170米。

一直以来关于东城河的传说不计其数。相传数百年前,泰州上空飞来两鼎大钟。一鼎落在城中一小巷中,于是有了后来的钟楼巷。另一鼎就落到了东城河里,却是下落不明。

解放初期,东城河边阮华记木行,门庭若市,各种粗壮的木头整齐地浮在东城河里,延绵数百米。城河的水哺育了一辈又一辈泰州人。东城河是泰州人心中的母亲河。谁也不愿意看着母亲河的水质继续恶化下去。治理东城河,成了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推进的民心工程。

2001年,市委、市政府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从“大水利”理念出发,将防洪、城建配套、环保、文化、旅游五大功能相融合,制定了“双水绕城”的水系规划。东城河、西城河、南城河、老通扬运河城河段、凤凰河局部,组合形成环绕老城区的内环水系;引江河、新通扬运河、周山河和先锋河形成环绕泰州城区的外环水系。规划的实施,将打通泰州的“奇经八脉”,改善城市水环境,还能营造“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展示古城泰州的独特风貌。

“双水绕城”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让两条水系融会贯通,东城河正是内环水系的一个重要枢纽。拆掉城河上的两个土坝,逐步行成。东城河、西城河、南城河、北城河及凤凰河部分。6000多米长的环城河根据古海陵丰厚的自然和历史资源,将着力打造出以凤凰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景观。

紧接着,保护和开发**河,成了泰州打造“凤城水韵”的标志性工程。2004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泰州市**河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决议。

遵循古典、生态两大原则,一个个湮没于历史尘埃的文化陈迹在悠悠城水旁得以重现。望海楼、文会堂、州城遗址,彰显厚重的历史文化;梅园、桃园、柳园,“三家村”展现泰州独有的戏曲文化;百凤桥、飞来钟、隐龙桥,伴着一个个民间故事讲述生动的民俗文化。

著名雕塑家为范仲淹雕像,一流书法家打造名人咏泰州碑林,从五代至明清的悠

被映衬得格外绚丽多姿,形成了泰州最具特色的靓丽风景线。 久历史,在城河两岸20多个景点中一一得以充分展示。沿河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

3.2 **河气象和水文及水体功能利用

3.2.1 **河气象 **河属于泰州市内环河,气温最高在7月,最低在1月,冬夏季南北的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在14.4℃—15.1℃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37.7毫米,降雨日为113天,但受季风的影响,降水变率较大,温度带属亚热带、干湿区属湿润区。泰州地区一般在3月底、4月初进入春季,6月上、中旬进入夏季,9月中旬开始进入秋季,11月中旬转入冬季。大致上每年冬季有4个多月,夏季有3个多月,春、秋季各2个多月。 一般情况下,该市四季的气候特征比较明显。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受到寒潮侵袭。泰州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以东南风居多,春、夏两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以偏北风为主。

3.2.2 **河水文

泰州**河水域属于城市规划人工开挖河流,与凤凰河、周山河相连,南接长江。

水面约有97.3公顷,分为东城河、西城河、北城河以及南部南城河、老通扬运河﹙古运盐河﹚等部分。组合形成环绕老城区的内环水系,本次监测的主要河段分布在东城河河段,东城河是东城河是泰州市老城区东面的一条环城河,有着600 多年的历史,全长5000m, 水面宽度100m-200m, 2000年前一直作为泰州市的饮用水源地, 目前是城市的主要景观河流。

3.3 **河水质现状

东城河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OD5等有机污染物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 达到了水功能区划的要求。但是还明显存在水质浑浊、水草生长过盛、水生生物种类及数量下降, 生物多样性降低。污水来源主要是城区污水收集管网覆盖不到位,排入**河的生活排污口无法接入污水管网造成,目前老城区一些地方未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没有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直接下河,增加了东城河水中的有机物。加上河水流动性不好,自净能力差,容易造成河水总磷、总氮超标,形成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污染水质。

4. 水质监测

4.1 水质监测方案

采样点布设:

(1)监测断面:a. 坡子街商业区——控制断面

b. 泰州二中河段——控制断面

c. 东城河景区段——控制断面

d. 莲花小区段——控制断面

(2)采样布点:a. 50m<河宽<100m,设2条采样垂线。 b. 5m< 河深 <10m,在河面以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1个

采样点。

4.2 方案设计内容

4.2.1 水污染的调查

**河的水污染业主要是来自城市住宅区少量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地面径流,部分河段出现非法排放商业污水的情况,这些污水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同时污染因素还包括附近居民在河边洗衣造成河体污染。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含磷化合物、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本次监测的主要项目有PH、SS、COD、DO、Cu、Zn、Cd、Pb、TP和六价铬,其中坡子街商业区、东城河景区段、海陵区城南段岸线是我们主要监测的对象,也是重点监测对象。

4.2.2 监测采样点的布置

(1)原则:在确定和优化地表水监测时应遵循尺度原则、信息量原则和经济性、代表性可控性及不断优化原则。监测点应能很好的代表和反应水系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并能反映水污染的特征而且要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2)采样点的确定方法:设置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端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的深度决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

a. 对于江河湖等水系的每个监测断面,当水面宽度≤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当水面宽度50-100m时,在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当水面宽>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及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b.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在河底以上0.5m处设一采样点;水深>10m时,设三采样点,及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以及1/2水深处各设一采样点。如果存在间温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篇二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学 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 级

姓 名

指导老师

学 号

日 期

目录

1前言...........................................................................................2 2环境监测课程设计目的与内容............................................3 3磁湖的简介……………………………………………….4 3.1磁湖的基本资料………………………………………………4

3.2磁湖的气象和水文……………………………………………5

3.3磁湖的现状……………………………………………………6 4水质监测………………………………………………….7

4.1方案……………………………………………………………7

4.2设计内容..........................................7 5各监测指标的实验方法………………………………….8

5.1水体PH值的测定…………………………………………….8

5.2水体溶解氧测定………………………………………………9

5.3生化需氧量的测定……………………………………………10

5.4六价铬的测定…………………………………………………12 6测定结果和实验数据分析………………………………..13 7对改善磁湖水环境的对策和措施...................18

7.1磁湖水污染原因的分析.............................18

7.2.磁湖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9

8.总结…………………………………………………………...19

9.主要参考文献…... ………………………………………………20

1前言 环境监测的内容

环境检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环境监测的发展

三个阶段

1、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

3、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发展趋势

1、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2、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3、微量分析(0.01%~1%)向痕量(<0.01%)、超痕量发展;

4、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

5、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

环境监测的目的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

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环境监测的特点

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综合性:○

2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废、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

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生物等客体。 ○

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必须综合考虑。

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追踪性: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2环境监测课程设计目的与内容

课程实习的目的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的实践,让我们掌握了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收集环境背景资料、监测环境的水文资料、配药品,实验仪器的准备和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在做这些工作过程中巩固了对水环境污染监测的过程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为改善慈湖环境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的课程设计是针对湖北黄石市城中湖磁湖水质进行PH值、DO 、

COD、Cr6+等的监测,进而了解黄石市磁湖的水质状况,提出保护磁湖水质的对策和建议,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主要实习目的为:

 设计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 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

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 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

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 进一步认识环境监测的强化管理,健全环保法制手段,是环境保护的基

础同时也是环境管理的支柱。

课程设计的内容

黄石市磁湖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 现场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制订监测方案;

(2) 优化布设5—7个采样点,监测三个项目:pH、DO、COD;

(3) 改善磁湖水环境的对策和建议,总结。

3磁湖简介

3.1磁湖基本资料

江南一座美丽的小城黄石,美丽的小城中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湖泊的名称叫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篇三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范例》

《水处理设备设计与应用》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学 院:

专业名称: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1总论 .......................................................................................................................................... - 5 -

1.1环境监测总论 ................................................................................................................ - 5 -

1.2环境监测的分类 ............................................................................................................ - 5 - 2课程实习................................................................................................................................... - 6 -

2.1 课程实习的目的 .......................................................................................................... - 6 -

2.2 磁湖概况 ....................................................................................................................... - 6 -

2.3 磁湖水质状况 ............................................................................................................... - 7 -

2.4 黄石气候条件 ............................................................................................................... - 7 -

2.5 磁湖污染及其来源 ....................................................................................................... - 8 - 3 监测点的布置及监测方法 ...................................................................................................... - 9 -

3.1 监测点的布置 ............................................................................................................... - 9 -

3.2 监测项目及方法 ....................................................................................................... - 10 - 4实验 ........................................................................................................................................ - 10 -

4.1pH的测定 ..................................................................................................................... - 10 -

4.1.1实验原理 ....................................................................................................... - 10 -

4.1.2 实验器材 .......................................................................................................... - 11 -

4.1.3实验试剂 ........................................................................................................... - 11 -

4.1.4实验步骤 ........................................................................................................... - 11 -

4.1.5实验原始数据 ................................................................................................... - 11 -

4.2水中溶解氧(DO)的测定 ........................................................................................ - 12 -

4.2.1实验原理 ........................................................................................................... - 12 -

4.2.2实验器材 ........................................................................................................... - 12 -

4.2.3实验试剂 ........................................................................................................... - 13 -

4.2.4实验步骤 ........................................................................................................... - 14 -

4.2.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 ....................................................................................... - 15 -

4.3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 - 15 -

4.3.1实验原理 ........................................................................................................... - 15 -

4.3.2实验器材 ........................................................................................................... - 16 -

4.3.3实验试剂 ........................................................................................................... - 16 -

4.3.4实验步骤 ........................................................................................................... - 16 -

4.3.5实验原始数据 ................................................................................................... - 17 -

4.4水中六价铬的测定 ...................................................................................................... - 18 - 5评价标准................................................................................................................................. - 19 - 6实验数据分析及评价结论 ..................................................................................................... - 20 - 7磁湖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 - 20 - 8小结 ........................................................................................................................................ - 21 - 9参考文献................................................................................................................................. - 22 -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A、巩固、消化《环境监测》课程的理论知识;

B、熟悉环境监测的全过程;

C、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原理、方法、操作技能;

D、培养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和操作动手的能力;

E、熟悉在监测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的方法;

F、具备制定和实施污染源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治理工程所必需的监测方案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形式及要求

A、设计形式:教师先介绍课程设计方法,安排课程设计进度表,定时答疑、现场指导;学生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分组协调完成环境监测实验;学生独立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B、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数据可靠、课程设计报告规范。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区域水或大气环境的特点,拟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试,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四、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及设计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评分。课程设计按五级打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一。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在设计中学习、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力。

2、任务

进行区域环境现状调查,拟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试,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二、设计内容(任选一)

1、黄石理工学院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优化布设三个采样点,监测四个项目:TSP、PM10、SO2、NO2;改善校园空气环境的对策和建议,总结。

2、黄石市磁湖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优化布设三个采样点,监测四个项目:PH、六价铬、COD、DO;改善磁湖水环境的对策和建议,总结。

三、设计要求

符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数据可靠、课程设计报告规范。

四、时间安排

2012年5月16日--5月22日2个教学周。

五、成绩评定

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并以30%计入期末总分。

六、参考文献

1总论

1.1环境监测总论

摘要:

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其任务是要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环境监测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污染源监测,即在排放污染的工厂设置自动监测仪器或定期定时定点采集样品,分析有害物质浓度和排放量;

另一方面是环境监测,是对环境污染物质以及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监视,明确污染趋势、数值和污染的实际状态。这两方面监测都是以国家颁发的排放标准和卫生标准为依据,监测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过国家标准,从而为正确评价环境质量,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和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为改善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服务。

1.2环境监测的分类

环境监测可按其监测目的或监测介质对象进行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①环境质量监测:a.大气环境质量监测b.水环境质量监测c.环

境噪声监测;②污染源监督检测

2.特定目的性监测:①污染事故监测;②纠纷仲裁监测;③考核验证监测; ④咨询服务监测

3.研究性监测:①标准方法、标准样品研制监测;②污染规律研究监测; ③背景调查监测;④综合评价研究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篇四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景观水体的水质监测方案

(扬子津校区)

学 院: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班 级: 环工81101班

本组成员: 蔡燕、陈丽娟、崔晓璐

指导老师: 葛丽英

小组任务一览表

环工81101班第7小组成员任务分配表

目 录

一、监测方案 .......................................... 1

(一)监测目的 ..................................... 1 (二)监测对象 ..................................... 3 (三)设计监测网点、监测断面的布设及采样点的确定 ... 3 (四)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的确定 ..................... 4 (五)采样方法 ..................................... 4 (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 4 二、监测方案的实施 ................................... 10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 10 (二)河段勘察 .................................... 11 (三)断面优化 .................................... 11 (四)水样分析 .................................... 12 (五)采样方案 .................................... 19 三、数据记录及处理 ................................... 22 (一)废水悬浮物的测定 ............................ 22

(二)水样pH值、水温T以及溶解氧(DO)的测定2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 25 (四)水样氨氮的测定 .............................. 28 四、 结果评价 ........................................ 31 五、课程设计总结 ..................................... 32 六、参考文献 ......................................... 33 七、附录 ............................................. 33 ( 小组3人的个人监测方案、原始数据)

一、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1)通过对校园水质的监测,了解学校水系的污染情况及环境状况。 (2)通过对校园水质的监测,为景观湖的治理与保护提供必要数据。 (3)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对环境监测这门课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一般程序和过程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4)通过本次监测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5)通过本次实践,为以后工作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2、监测对象 扬子津校区景观水体

3、监测断面的布设及采样点的确定

(1)监测断面布设:

根据污染情况在扬子津东校区各水系取控制断面。 (2)采样点布设:

监测断面水宽≤50m,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在 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

扬子津校区景观水体水深为0.5—5m,只在水面下0.5m处设 一个采样点。

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采样时间

2014年1月14日、15日各采一次样。 (2)采样频率

一天一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篇五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级环境科学(1)班 :汪贤凡 :201240340116 :张业民

:2015年1月6日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

水污染与大气污染监测

1.了解采样 2.药品配置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果计算机评估(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5.分析评价(误差分析及数据真实性)

一、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2 二、 目录------------------------------------------------------------3 三、序言------------------------------------------------------------4 四、 磁湖水与大气污染调查、监测、分析综合评价--------------------------5

1.实习任务------------------------------------------------------5 2.磁湖基本资料调查----------------------------------------------5 3.水监测方案的测定----------------------------------------------7 4.水质监测设计内容----------------------------------------------7 5.大气监测设计内容---------------------------------------------10 五、 《环境监测》课程实训任务指导书-----------------------------------12 六、 《环境监测》大型作业教学大纲-------------------------------------14

1.水质-PH的测定-玻璃电极法------------------------------------15 2.碘量法测定溶解氧---------------------------------------------22 3.CODcr的测定-------------------------------------------------25 4.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29 5.大气中TSP/PM10的测定-----------------------------------------35 6.大气中SO2的测定---------------------------------------------39 7.大气中NO2的测定----------------------------------------------46 8.实验数据统计表(水)-----------------------------------------50 9.实验数据统计表(气)-----------------------------------------57 10.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61 11.实习心得----------------------------------------------------64 七、 分析评价及总评-------------------------------------------------65 八、 《环境监测》大型作业成绩评定表-----------------------------------66 九、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大型作业情况一览表---------------------67 十、 环境监测大型作业任务书-----------------------------------------68 十一、 《环境监测》大型作业小结---------------------------------------69 十二、 湖北理工学院大型作业教学选题审批表---------------------------70 十三、 湖北理工学院大型作业教学检查记录表---------------------------71 十四、 成绩评定表---------------------------------------------------72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赖以捕获环境质量的环境因素的代表值,来表征环境信息,通过对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以确定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的学科.它里有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影响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取得反应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的各种数据。

课程设计是学习专业技术课所需的必要教学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巩固和掌握专业知识,并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做必要的准备。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局部设计从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计算、绘图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和绘图的设计能力。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运用监测数据表示环境质量受损程度,探讨污染的起因和变化趋势。因此,可以把环境检测比喻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环境监测在人类防治环境污染,解决现存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环境监测也是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治理,环境收费的依据。

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排污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大部分责任只是承担污染费的形式表现出来。所 以目前,学号环境监测是作为一名合格环保人员的基本要求,只有熟悉掌握环境检测的方法和环境监测的技术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为环保事业做贡献,否则,搞好环保就是一次课程实习,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实战演习。

通过课程实习,一方面加深理解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布点,采样,分析,测定等步骤的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和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实质是变活。同时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为将来走上环保之路打好基础。

磁湖水与大气污染污染调查、监测、分析综合评价

1.实习任务 1.1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大型作业的实践,掌握了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工作程序;为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累积长期监测资料、制定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在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过程中巩固了对水污染监测的过程及所学理论知识。不仅为改善磁湖环境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1.2实习安排 时间

2014.12.22-- 2014.12.31 2014.12.22-- 2014.12.31 2014.12.22-- 2014.12.31 2014.12.22-- 2014.12.31 2014.12.22-- 2014.12.31

项目

水中PH的测定

水中DO的测定

水中COD的测定

水中六价格的测定

TSP∕PM10∕PM2.5的测定

分组∕学号 1,2 3,4 5,6 7,10 11,12 21,22 23,26,27

采样地点 磁湖周边设置12个采样点

磁湖周边设置12个采样点

磁湖周边设置12个采样点

磁湖周边设置12个采样点

腾龙公寓,义诚公寓,女生大院,,静园,系办操场,中门教室 同上

次数

早上八点,十二点,下午三点

早上八点,十二点,下午三点

早上八点,十二点,下午三点

早上八点,十二点,下午三点

早上八点,十二点,下午三点

8,9,13 14,15

2014.12.22-- 2014.12.31 2014.12.22-- 2014.12.31 1.3实习要求

二氧化硫的测16,17,18 定 19,20 二氧化氮的测24,25 定 28,29

同上

早上八点,十

二点,下午三点

早上八点,十二点,下午三点

(1)学生必须独立完成; (2)操作规范,数据真实;

(3)课程实习报告书需电子档和装订本。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篇六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专 业

班 级

所在学院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

目 录

1.课程设计方案 ................................... 5

1.1运河水质监监测基础资料的收集 .................... 5

1.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 6

1.3取点断面平面图

2. 实验部分 ...................................... 7

2.1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含量 ................... 7

2.2丁二酮肟(二甲基乙二醛肟)分光光度法测镍 ............ 11

3.结果分析及讨论 ................................ 14

3.1测定结果分析...................................... 14

3.2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15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至武林门河段)

水体中无机物的测定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摘要:通过检测运河水体中金属阳离子(铁离子、镍离子)的含量,来评定从拱宸桥至朝晖桥这段运河的水质状况极其水质污染程度。在考察拱宸桥至朝晖桥河段之后,选取拱宸桥、大关桥、卖鱼桥、德胜桥和朝晖桥五个断面取水样进行测定。检测结果显示该河段水质为Ⅳ类和Ⅴ类水。运河水质不容乐观。

关键词:金属阳离子、分光光度法

Beijing-hangzhou the Grande Canale Hangzhou

canal section(from the Gongcheng to the Wulin) water

Inorganic matter testing

(Biolog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llege of Zhejing Shuren University,Hangzhou,310015 China)

Abstract:Through determination metal cation (Iron、Nickel) contect

to evaluation the the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assessment form rom the Gongcheng to the Wulin canal section. After Investigate the canal section rom the Prize to the Wulin , we chose Gongcheng、Daguan、Maiyu、Desheng and Zhaohui five bridges to determination. Tes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for IV and V type water. Canal water quality nots allow hopeful.

Key words: metal cation,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引 言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不仅加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也促进了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而由北到南的航线方便南粮北运,亦带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文化、经济、政治有着巨大的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不加强保护,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将会不复存在。通过对运河的各项指标的时时监测,关注运河水质状况,来科学的展开运河的整治、防御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在课程设计的两周时间里,我们对运河杭州段的拱宸桥、大关桥、卖鱼桥、德胜桥、朝晖桥的水质中的无机物进行了检测。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重金属的含量,以此来评定现今运河水质的状况。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众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如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利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为吸收光谱法。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可见光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光度法。它们与比色法一样,都以

Beer-Lambert定律为基础。 上述的紫外光区与可见光区是常用的。但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光区包括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分光光度法有着灵敏度高、精确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对于复杂的组分系统,无须分离即可检测出其中所含的微量组分的优点。

1.课程设计方案

1.1运河水质监监测基础资料的收集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浙江杭州,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省市全长1794km;它是在天然河流基础上进行开凿,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河流和一系列湖泊兼备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的特性。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属平原河网,河道密布。杭州人民依靠着河流生存,建起一条独特的温婉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景线。自古以来,杭州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旅行之地,渐渐地形成了温文儒雅的文化氛围。现今,运河主要执行着运河航运、水利、旅游、居住、文化、生态调节的功能。

运河杭州段运河拱辰桥至朝晖桥段的沿河产业布局以第三产业为主,运河东岸是典型的商业区,餐饮服务业发达;西岸还部分保留了原有产业结构,除了同样发达的餐饮业之外,还有大河造船、水泥厂、中石化油库等各类轻重工业分布。 随着城市的发展的需求,大量天然河道、沟塘被填埋,运河排水泄洪减弱;90年代末对杭州大量城市住宅区的开发,已使城西湿地环境部分受到破坏,削弱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工业废水的直接或间接的排放、城市污水的增加以及水路运输的污染等是导致运河水质的影

响因素。

2010年杭州市环境保护局环境公报上指出:运河、城市河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中东河等通过专项整治,水质得到明显提升。据统计,全市已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52家,设计规模达到336.25万吨/日,在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4家,设计规模21.1万吨/日。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对运河水系30个断面进行监测结果:仅20%的断面符合或优于IV类标准,其余断面水质均劣于V类。主要呈现为总氮磷等生活污染,由于居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水质富营养化,水流减缓,自净能力下降。近年来运河与杭城内河发生蓝藻、绿澡、浮萍、水葫芦等生物爆发。到2008年6月,运河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汞、硫化物及重金属类等多项指标,已达到或优于四类、五类水质,水质有所好转,运河三堡至坝子桥段水质已达四类水质。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篇七
《环境监测大气课程设计》

目 录

1、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 1-1、目的·································································1 1-2、任务··································································1

2、校园大气环境现状调查························································1 2-1、校园地理位置···························································1 2-2、校园污染源调查·······················································1

3、校园采样点的布设····························································2 3-1、采样点的布设原则······················································2 3-2、 采样点布设情况表······················································2 3-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2 3-2、采样点布图····························································3

4、监测项目和方法······························································3 4-1、SO2的测定······························································3 原理3 仪器 4 试剂 4 测定步骤5

4-2、NO2的测定······························································6 原理 6 仪器 6 试剂7 测定步骤7

4-3、PM10的测定····························································8 原理 8 仪器 9 测定步骤9

5、空气质量状况分析···························································10 5-1、各监测项目的数据统计··················································10 5-2、空气质量状况分析······················································12 5-2-1各监测项目变化情况·················································12 5-2-2 各监测项目日均浓度················································14

5-2-3 API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14 5-2-4 API指数和空气质量的等级关系·····································15 5-2-5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15 5-2-6 API值和空气质量等级评价···········································16

6、质量保证···································································18 6-1、质量保证的意义························································18 6-2、连续采样质量保证······················································18 6-3、 间断采样质量保证·····················································19

7、 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19

7-1、气体的治理··························································19 7-1-1. SO2的防治·······················································19 7-1-2.NO2的防治·······················································20 7-1-3. PM10的防治·····················································21 7-2、校园生态环境的保护··················································21

8、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综合分析与评价··········································21 8-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与意义·············································218-2、环境质量评价分类······················································21 

9.湖北理工学院综合评价······················································22

10、参考文献·································································22

1、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1、目的

此次课程设计是针对校园空气状况进行监测,从而了解校园的大气以及大气状况观察分析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分布,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消化《环境监测》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加深我们对大气污染检测的基本理论了解。熟悉大气环境监测的全过程,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原理、方法、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和操作动手的能力,熟悉在监测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的方法,具备制定和实施污染源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治理工程所必需的监测方案的能力,控制和改善校园大气质量,为学生和老师的生活与学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师生健康,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1-2、 任务

进行学校大气环境现状调查,拟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试,并提出改善校园空气环境的对策和建议,总结;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2、校园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2-1、校园地理位置 湖北理工学院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工业重镇、并有“江南明珠”之称的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校园位于黄石经济开发区青龙,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北面和桂林北路、磁湖接壤,西面和磁湖路接壤,校内存在大山,绿化面积较大

2-2、校园污染源调查

湖北理工在校人数为2万人,食堂有5个,还有一些开水锅炉,校内还有一个较大的驾校。其次还有校外的餐厅,居民区,矿山,施工工程,及来往的车辆等,这些都会对学校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食堂和开水锅炉还有施工工程建设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SO2,而驾校和校外的车辆则主要会带来一些氮 氧化合污染物。

3、校园采样点的布设

3-1、采样点的布设原则[1]

(1)在污染源比较集中地地方、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量点作为对照;

(2)污染源较密集,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

(3)采样点的会走位应该视野应该比较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的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

(4)各个采样点的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其获得的监测数据只有可比性;

(5)采样的高度根据检测母的而定,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应该将采样器或者测定仪器设置于常人呼吸带的高度,即在采样口应在离地面1.5m-2m处。

综上所述,在校园中布点应根据污染物类型,数量,位置,排放浓度以及校园地形,功能区以及人口密集现象,地形及其他客观原因确定布点位置和数目。据校园污染源的特点,建议使用功能区布点法。

3-2、 采样点布设情况表

3-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频率:连续采样5天,每天采样3次;

时间:5月9~13日,每天早上9:00,11:00和 15:00。

3-4、采样分布图

4、监测项目和方法

4-1、二氧化硫(SO2)的测定[2]

4-1-1 原理(四氯汞钾溶液—盐酸副玫瑰苯胺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的SO2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该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与SO2浓度成正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最大吸收峰于575nm处),反应式如下: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环境监测实验心得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精品课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实验心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2457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