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白术生地汤的功效

白术生地汤的功效

2016-04-11 09:37:0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白术生地汤的功效(共4篇)白术汤治腰痛,仙鹤草治腰突白术汤治腰痛;仙鹤草治腰突白术汤:生白术120g薏苡仁90g芡实30g炒杜仲30g。 水煎服。治疗非器质性腰痛,二,三付即好。此方乃陈士铎《石室秘录》所载略加改动所成,乃我心得,屡用效佳。加40克丹参后,再用你会另有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肺、肝、脾...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白术生地汤的功效》,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白术汤治腰痛,仙鹤草治腰突》

白术汤治腰痛;仙鹤草治腰突

白术汤:

生白术120g薏苡仁90g芡实30g炒杜仲30g。 水煎服。

治疗非器质性腰痛,二,三付即好。

此方乃陈士铎《石室秘录》所载略加改动所成,乃我心得,屡用效佳。加40克丹参后,再用你会另有发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肺、肝、脾经。功能收敛止血,止痢,杀虫,补虚。《滇南本草》称其可治“腰痛”,《本草纲目拾遗》言其能疗“闪挫”。笔者在临床重用仙鹤草45~60g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例,疗效较佳,现举例介绍如下。 任某某,男,35岁,司机,2003年10月22日初诊。腰痛1年余,每遇劳累则加重。1月前于弯腰时突发剧烈腰痛,并向左下肢后侧放射,不能挺腰和活动,咳嗽、喷嚏等动作均可使疼痛加重。曾在某医院做CT示:腰4~5椎间盘突出。经休息及理疗,效果不佳,舌淡暗、苔薄白,脉细涩。

处方:仙鹤草50g,怀牛膝15g,生地黄8g,熟地黄8g,泽泻6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1O剂后,腰痛明显减轻,继续服药15剂,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症”等范畴。其发病,“虚”为本,“瘀”为标。

仙鹤草,别名脱力草,有补虚、强壮的作用,可用治劳力过度所致的脱力劳伤;仙鹤草不但长于止血,而且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百草镜》:"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仙鹤草有抗炎、镇痛作用。由于药证相投,故疗效满意。

篇二:《白术》白术生地汤的功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肥厚,略呈拳状。茎直立,上部分枝。叶互生,叶片3,深裂或上部茎的叶片不分裂,裂片椭圆形。边缘有刺。头状花序顶牛,总苞钟状,花冠紫红色,瘦果椭圆形,稍扁。花期7~9月,果期8~10。

【药名】白术

【别名】于术,冬术,冬白术,浙术,种术,云术,台白术,山蓟,天蓟,山芥,山精,山连,乞力伽,杭白术,广术,杭术,贡术,仙居术,平术。

【英文名】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 Rhizome of Largehead Atractylodes

【拉丁文名】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科属分类】菊科

【性味】味苦;甘;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健胃,燥湿利尿;化痰,止汗;安胎

【性状】

根茎呈拳形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纹和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应用】 1.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证。白术有补气健脾之效。治疗脾气虚弱,食少神疲,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茯苓、甘草等同用,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寒,腹满泄泻,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干姜等同用,以温中健脾;治疗脾虚而有积滞,脘腹痞满,常配伍枳实同用,以消补兼施。

⒉用于脾虚水停,而为水湿、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故用之甚宜。治痰饮,常配伍茯苓、桂枝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以温脾化饮;治水肿常与茯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或者四苓散等,以健脾利湿。

3.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汗多。白术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可单用或者散服,或配伍黄芪,浮小麦等同用。

4.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白术有补气健脾,安胎之功,常配伍砂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

【使用注意】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药用宜忌

①《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②《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宜: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倦怠无力,慢性腹泻,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者宜食;自汗易汗,老小虚汗,以及小儿流涎者宜食。

忌:胃胀腹胀,气滞饱闷者忌食。

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⑾治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三因方》白术酒)

⑿治忽头眩晕,经久不差,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白术三斤,曲三斤。上二味搀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暴干。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外台》)

⒀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上三味,锉,每15克,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近效方》术附汤)

⒁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⒂治盗汗:白术200克,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丹溪心法》)

⒃治老小虚汗:白术25克,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5克。(《全幼心鉴》)

⒄治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⒅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5克,甘草(炒)3克,姜、枣,水煎。(《妇人良方》乞力伽散)

⒆治三日疟:九制於术500克,广皮400克。熬膏,用饴糖200克收。(《古今良方》)

⒇治四日两头疟,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巳者:於术50克,老姜50克。水煎,发日五更温服,重者二服。(《纲目拾遗》)

(21)治牙齿逐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盖髓溢所致:只服白术愈。(《夏子益治奇疾方》)

(22)治儿童流涎:生白术捣碎,加水和食糖,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天用15克。(《江苏中医》(12):1,1965)[8]

(23)手术后便秘:生白术60克,生地30克,升麻3克。水煎服。本法对妇科、外科手术后便秘者有效。

(24)梅尼埃病:白术12克,泽泻9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5)白细胞减少症:白术30克,水煎服。

食用方法

白术扣烧牛肉

【原料】

主料:牛肉(瘦)250克

辅料:白术15克 香菜10克

调料:黄酒10克 花生油50克 醋5克 酱油5克 味精2克 香油2克

【详细步聚】

熟白煮牛肉抹匀酱油。锅置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时,下牛肉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去油,切成长9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的片,光面朝下整齐地放入蒸碗内,香菜切成2厘米的段,葱切段,姜切片,蒜一半切成蒜末,一半切成蒜片。锅置火上,放入香油烧热,投入大料、葱段、姜片、蒜片煸出香

味,加料酒、白汤、酱油、精盐、白术同煮,倒入碗里,上笼蒸于烂熟取出。将蒸好的牛肉扣入汤盘人,原汤滗出倒在锅里,上火,加白汤、绍酒、盐、味精、蒜末烧开,用湿淀粉10克(淀粉5克加水)勾成薄芡,放入米醋、香油,烧在牛肉上,撒上香菜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白术党参猪肘汤

【原料】

主料:猪肘320克

辅料:白术40克 党参40克

调料:姜40克 盐3克

【详细步聚】

⒈白术和党参分别用水洗净;

⒉白术切片;

⒊党参切段;

⒋猪肘用水洗干净;

⒌生姜用水洗净,去姜皮,切片;

⒍用适量水,猛火煲至水滚;

⒎放入以上准备好的的白术、党参、猪肘、生姜,改用慢火继续煲约3小时; ⒏加入少许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白术陈皮煲鱼汤

【原料】

主料:泥鳅640克

辅料:白术40克 陈皮8克

调料:姜4克 盐4克

【详细步聚】

⒈鱼(泥鳅)洗净,去肠,切块;

⒉白术洗净;

⒊陈皮浸软刮去白;白术生地汤的功效

⒋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煲内,加不水适量,猛火煮滚;

⒌放入鱼,改慢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饮用。

白术猪肚粥

白术生地汤的功效

白术10g,猪肚片50克,槟榔5克,生姜3片,粳米100克。制作时,先将猪肚片与用纱布袋装好的白术、槟榔、生姜一起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猪肚片熟烂为度,捞出猪肚片,装盘备食,弃药袋,再将粳米下入汤汁中,煮至米烂汤稠,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此粥有补气健脾,理气和中之功,可奏调理中焦,开胃消食之效。故凡素有胃肠消化不良,食欲欠佳,食后腹满,恶食生冷等者,或大病初愈,食欲不振者食之尤宜。建议每日1剂,分2餐饮粥吃猪肚片,可连续食1-2周。

篇三:《汤谱》

党参排骨汤

用料:党参30克,淮山15克,薏米30克,排骨200克。

做法:排骨洗净,斩碎;党参、淮山、薏米洗净。将用料一起放入沙煲里,加清水适量,旺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煲3小时,调味即可。功效:健脾,益肺,祛湿。

乌鸡补血汤

用料:乌鸡1只,当归、熟地黄、白芍、知母、地骨皮各10克。 做法:将乌鸡去内脏、毛等杂物后洗净,去内脏。上药洗净,放入乌鸡腹中,用线把切口缝好,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至乌鸡肉熟烂即可。功效:补气益血。

参果瘦肉汤

用料:太子参50克,无花果100克,瘦肉250克,蜜枣5个。

做法:将太子参稍洗,无花果洗净切片,瘦肉洗净。用锅备水6碗,将太子参、无花果、瘦肉、蜜枣放入锅内,煲3小时左右,汤成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生地红枣猪脊骨汤

用料:猪脊骨700克,生地黄60克、莲藕700克、红枣(去核)10粒。 制作:将猪脊骨洗净,斩件,其他材料洗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小时,加入幼盐调味即可。功效:养血和血,润色美肤。

象拔蚌北菇鸡汤

白术生地汤的功效

用料:急冻象拔蚌300克、嫩鸡项1只500克、北菇50克、红枣4枚、生姜1片。

制作:嫩鸡项洗净,放入滚水中滚5分钟,捞起洗净。象拔蚌解冻,放入滚水中滚5分钟,取出洗净。北菇用水浸透去蒂。红枣洗净去核。将所有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入适量的水,隔水炖约4小时,加入幼盐调味供用。

蜜枣白菜煲牛腱

材料:白菜1000克,蜜枣2粒,牛腱250克。

制作:白菜洗净。摘去老叶。蜜枣洗净。牛腱洗净后抹干。煲中注入清水,猛火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用慢火煲2小时,盐调味后即可饮用。功效:清润解燥,通便解秽。

青红萝卜排骨汤

用料:青萝卜250克,红萝卜250克,排骨400克,蜜枣6粒

做法:青红萝卜去皮洗净,切厚件,红萝卜去皮洗净,切厚件;排骨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捞起洗一洗,滴干水,蜜枣洗一洗;把适量之水煲滚,放下青萝卜、红萝卜、排骨、蜜枣煲滚,慢火煲3小时,下盐调味。 鸡蛋杏露汤白术生地汤的功效

用料:南杏仁30克,北杏仁10克,去壳鸡蛋1只,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南、北杏仁洗净,放入搅拌机内,放入1碗水,将之搅成杏仁汁,然后倒入锅内,加入适量白糖,烧滚,再加入去壳鸡蛋(拌成蛋花或窝

蛋皆可),略煮片刻,即可食用。 功效:滋润肺腑,解渴疗咳,润肠通便,养阴清热。

金针木耳猪肝汤

用料:金针菜25克、白木耳25克、红枣10枚、猪肝200克。 做法:金针菜与白木耳用水浸透,洗净。红枣用水洗净,去核。猪肝用水洗净,切片。用适量水,猛火煲到滚,放入金针菜、白木耳和红枣,用慢火煲约1小时,再放入猪肝,以幼盐调味,候猪肝熟透,即可饮用。 功效:补益气血,养心宁神,疏肝解郁。

洋参淮实排骨汤

白术生地汤的功效

用料:洋参25克,淮山50克,芡实50克,排骨500克,陈皮、精盐少许。

做法:先将洋参、淮山、芡实、排骨、陈皮分别洗净。洋参、淮山切片,排骨斩件,备用。在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全部材料,再改用中火继续煲3小时,加入少许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补气提神、滋养生精、健脾开胃,消除疲劳。

鹿茸鸡汤

用料:鹿茸3克,嫩鸡翅膀肉100克。

做法:将嫩鸡的翅膀肉洗净,用4碗水文火煮,煮沸去除泡沫,煮至2碗水便成清汤。鹿茸用1碗水煮成半碗,倒入鸡汤内再煮片刻,油盐调味即可。饮汤,吃鹿茸。功效:温补肾阳。

鸡丝海参汤白术生地汤的功效

用料:鸡肉150克,海参100克,火腿肉25克,鸡汤500克,豆苗适量,生抽、味精、盐、酒各少许。

做法:先将海参浸水发好,然后洗净切丝,备用;鸡肉洗净切丝,用生抽、酒拌匀,备用。火腿肉切丝备用。豆苗洗净,滴干水分。在锅内注入鸡汤,放入鸡肉,煮5分钟,再下海参丝、火腿丝,煮沸后加豆苗、生抽,再滚,加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温中益气,补肾益精,滋阴降压,养血润燥。

元气益胃汤

用料:猪肚1个,肉排骨200克,参须15克,胡椒25克。

做法:将猪肚用盐洗干净,排骨洗净切粗块。全部用料放入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改用文火煲3小时即成。功效:暖胃补气。

粉葛陈皮蚝豉汤

用料:粉葛500克,陈皮1角,蚝豉100克,盐适量。 制作:粉葛去皮,洗干净,切件。陈皮、蚝豉洗干净。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后放入以上材料,改用中火继续煲2小时,加盐少许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养阴生津、治大便有血、痔疮疼痛。

人参煲瘦肉

用料:鲜人参50克,瘦肉250克,姜2片,盐适量。 制作:先将瘦肉洗净,过水备用。把人参、瘦肉、姜片放入锅中,并加入适量清水,煲

至滚后,改中火熬2.5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补中意气,健脾养肝,润肠暖胃,宁神安心。

海参鸽蛋汤

用料:海参150克,鸽蛋10个,肉苁蓉20克,红枣6粒。 制作:鸽蛋洗净,放清水锅里煮熟,取出过冷河,去蛋壳;海参用清水发透,清洗干净,红枣去核洗净。将用料一齐放入沙煲里,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补肾壮阳。

淮山白术荷叶猪腱汤

用料:白术25克,新鲜荷叶3张,淮山50克,猪腱300克,陈皮1角。 做法:白术、淮山切片、浸透。新鲜荷叶选荷叶的中心部分洗净。陈皮和猪腱洗净。瓦煲内加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放入以上材料,改用中火煲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醒脾祛湿,补益健脾。

莲子茨实猪尾汤

用料:莲子100克,茨实50克,红枣6粒,猪尾一条(含尾龙骨),重约500克,果皮1/6个。 制法:猪尾斩块,出水过冷河;莲子开边取去莲心,红枣去核;茨实、莲子洗净,果皮浸软刮去囊洗净;把适量水煲滚,放入以上汤料慢火煲3小时,下盐调味。功效:健脾祛湿。

篇四:《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除湿治痹宜生白术;健脾和胃宜用炒白术;健脾止泻宜炒焦白术。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
1、白术治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10--15克。(<简便单方>)
2、白术治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普济方>香术丸)
3、白术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於术(酒浸,九蒸九晒)500克,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500克,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10--15克。(<纲目拾遗>)
4、白术治脾虚胀满:白术100克,橘皮200克。为末,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5、白术治梅尼埃病:白术12克,泽泻9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6、白术治白细胞减少症:白术30克,水煎服。
7、白术治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黄色)50克,白术100克。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兰室秘藏>积术丸)
8、白术治服食滋补,止久泄痢:上好白术500克,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千金良方>白术膏)
9、白术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5克,甘草(炒)3克,姜、枣,水煎。(<妇人良方>乞力伽散)
10、白术治三日疟:九制於术500克,广皮400克。熬膏,用饴糖200克收。(<古今良方>)
11、白术治脾虚泄泻:白术50克,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上为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术丸)
12、白术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
13、白术治儿童流涎:生白术捣碎,加水和食糖,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天用15克。(<江苏中医>
14、白术手术后便秘:生白术60克,生地30克,升麻3克。水煎服。本法对妇科、外科手术后便秘者有效。
15、白术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100克。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金匮要赂)枳术汤)
16、白术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生姜75克(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17、白术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上三味,锉,每15克,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近效方>术附汤)
18、白术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19、白术治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三因方>白术酒)
20、白术治忽头眩晕,经久不差,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白术三斤,曲三斤。上二味搀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暴干。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外台>)
21、白术治盗汗:白术200克,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丹溪心法>)
22、白术治老小虚汗:白术25克,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5克。(<全幼心鉴>)
23、白术治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24、白术治四日两头疟,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巳者:於术50克,老姜50克。水煎,发日五更温服,重者二服。(<纲目拾遗>)
25、白术治牙齿逐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盖髓溢所致:只服白术愈。(<夏子益治奇疾方>)

白术的作用与功效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1、白术用于脾虚水停,而为水湿、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故用之甚宜。治痰饮,常配伍茯苓、桂枝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以温脾化饮;治水肿常与茯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或者四苓散等,以健脾利湿。
2、白术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症。白术有补气健脾之效。治疗脾气虚弱,食少神疲,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茯苓、甘草等同用,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寒,腹满泄泻,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干姜等同用,以温中健脾;治疗脾虚而有积滞,脘腹痞满,常配伍枳实同用,以消补兼施。
3、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白术有补气健脾,安胎之功,常配伍砂仁同用。
4、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汗多。白术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可单用或者散服,或配伍黄芪,浮小麦等同用。

参苓白术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参苓白术丸
规格:每100粒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白术价格
2013。11。11最新价格范围:19。00-23。00 元/公斤
贮藏条件: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祛斑
白术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用白术粉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和黑斑。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佳。
白术嫩肤粉
功效:滋润肌肤,这比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装品都有效且无副作用,不刺激肌肤,尤其是在晚上。
用法:每晚洗面后取白术粉搽于手、面部,次日清晨洗去。

白术美白面膜
用法:将白芍粉,白术粉,白茯苓粉各小许,用食醋小许,清水适量浸20至30分钟,然后涂上脸面,待水份吸收后洗去。
食法:可直接用白开水送服中药粉。内调外用,效果更好。

白术祛雀斑面膜
材料:白术粉10克,水、酿造白醋适量。
用法:将白术粉用水、适量白醋调匀,均匀涂抹脸上,15--30分钟洗去即可。
功效:可治雀斑和黑斑。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黄柏2分,干姜3分,天麻5分,苍术5分,白茯芩5分,黄耆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术1钱,炒曲1钱,半夏(汤洗7次)1钱5分,大麦糵面1钱5分,橘皮1钱5分。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带热服。
功效: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禁忌:阴虚肝阳上亢引起眩晕头痛者忌用。

白术是什么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白术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等。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白术、焦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禁忌人群: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壅滞者禁服。
白术食疗作用: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芳香质柔,可升可降,守而不走,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功效。
白术主治脾气虚弱,食少腹胀,大便溏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湿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术酒1:胎动不安
配方:白术60克。
制法:将上药为细末,每用6克,黄酒50毫升,同煎数沸,候温顿服。
主治: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白术酒2:乌须黑发
配方:白术二十五斤。
制法:上一味,口父咀,以东流水两石五斗不津器中渍之,二十日去滓,内汁大分中,夜候流星过时,抄已姓名置盆中,如是五夜,汁当变如血,取以渍曲,如家酝法。
用法:酒熟取清,任性服之。
主治:除万病,令白发反黑,齿落更生,面有光泽,久服长年。
来源:<千金翼方>

白术醋
材料:白术、米醋各适量。
做法:将白术洗净、晾干、切片放入容器中,倒入米醋泡7日,7日后即可用之。
用法: 每次服用10毫升。每日1次。
功效:白术醋具有祛除面部黑斑的功效。长期服有美容的作用。

白术膏
组成:白术500克、陈皮120克
用法:煎膏。每次服15--20毫升,开水冲服。
主治:脾胃不和,饮食无味,大便泄泻。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白术膏
组成:白术半两,白茯苓1分,人参(去芦)1分,滑石1分,泽泻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膏。
主治:小儿暑月中热,或伤暑伏热,头目昏痛,霍乱吐泻,腹满气痞,烦躁作渴,小便不利;并治小儿脾胃不和,腹胀气痞,不美乳食。
用法:每用1皂子大,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

白术通便茶
原料:白术5g、生地3g、升麻3g、花茶3g。
用法:用白术、生地、升麻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能:健脾止泻。
用途: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五味子汤
处方:白术(炮)半两,五味子半两,丁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去土)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主治:小儿咳嗽,气逆上喘。
来源:<普济方>引作[白术五味汤"。

白术老姜茶
材料:白术5g、老姜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术、老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效:温胃止疟。
主治:四日两头疟。
来源:<纲目拾遗>。

白术猪肚汤
材料:鲜猪肚半个,白术30克,槟榔6克,生姜4片
做法:将猪肚切去肥油,洗干净,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刮去白膜;同时用清水洗净白术、槟榔、生姜,然后将全部汤料同放入汤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文火煮2小时后,调味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白术防风汤
处方: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功能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用法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党参白术汤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黄芪、肉桂。
用法:水煎服或炼蜜为丸。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疮疡气血虚弱,溃疡脓液清稀,经久难愈者。

黄芩白术汤
组成: 黄芩5钱,白术5钱,苏叶2钱5分。
主治: 妊娠中湿,或因早行感雾露之气,或冒雨,或久居下湿之地,或汗出取冷水浴之,其证发热,骨节烦痛,身体重著,头痛鼻塞。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出处: <万氏女科>卷二。

白术芍药粥
材料:白术15克,芍药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白术与芍药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沸15--20分钟,滤取汁液,放入粳米,用文火熬煮成稠粥即可。随量服用。
功效:调和肝脾。适宜于肝脾不和型慢性腹泻者服用。

豆蔻白术丸
药物组成:白术2两,附子1两,肉豆蔻1两。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蒸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方剂主治:洞泄,形瘦腹大(月真)胀,食毕即下者。
处方来源:<鸡峰>卷十四。

白术汤1
处方:白术(二钱) 厚朴(姜制。二钱) 防风(去芦。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橘红(一钱) 白藓皮(一钱) 五加皮(一钱)
功能与主治:治脾经受病,多汁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动,不能饮食,口角两边黄者可治;其状但踞而腹满,通身黄白色,口吐醎水,风中于脾也,急灸脾腧百壮,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白术汤2
药物组成:白术(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产后霍乱吐利,不思食。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白术汤3
异名:白术散(<医学六要>卷二)。
组成:白术 人参 草果仁 干姜(炮) 厚朴(姜制,炒) 肉豆蔻(面裹,煨) 橘皮(去白) 木香(不见火) 麦蘖(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喜噫,多卧少起,情思不乐,肠鸣体倦。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白术汤4
组成:白术1两,人参1两,荜澄茄1两,诃黎勒(爆,去核)2两,丁香3分,草豆蔻(去皮)3分,黄耆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茯苓3分,麦糵(微炒)3分,沉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脾痹,心腹胀满,不欲饮食,食则气滞体重,四肢无力。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白术汤5
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木香1两,甘草1两,黄耆1两,干葛2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5钱,水煎服。不同阴阳,并宜服之。
主治:小儿泄泻,胃热烦渴。
来源:<玉机微义>卷六引<易简>。

白术汤6
组成:白术、黄芩、当归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煎,食前服。
主治:孕妇痢呕吐血,孕妇下痢,脉虚数者。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白术汤7
组成:白术2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甘草1分,半夏4个(洗去滑,切作16片)。
用法:上为散,分作16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半夏1片,煎7分,空腹服。
主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来源:<三因>卷十二。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赤茯苓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紫菀3分(洗去根土),诃黎勒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炒令微黄)。
用法: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以枳壳汤送下。
主治:肾脏虚损,心膈痰癖,壅滞多唾,腹胁妨闷。
来源:<圣惠>卷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500克(土炒,研末) 生地250克(饭上蒸熟)
用法:上药捣和,干则少入酒为丸。每服15丸,米饮下,日三次。
主治:痔漏,脱肛下血,面色萎黄,积年不愈者。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半,巴戟天(去心)1两半,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桂(去粗皮)1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晚食前温酒送下。加至30丸。
主治:风虚,脚弱无力,肌瘦不能食。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

白术麻黄散
药物组成:白术(炮)1分,干葛1分,麻黄(去节)半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荆芥汤送下。服后忌冲风,须有汗如水出,再进1-2服。
方剂主治:小儿慢惊将发。
处方来源:<幼幼新书>卷九引<石壁经>。

相关热词搜索:生地熟地汤的功效 生地土茯苓汤的功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白术生地汤的功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白术生地汤的功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3488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