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有什么情感的诗

有什么情感的诗

2016-04-13 14:22: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有什么情感的诗(共4篇)诗歌感情“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且每年必考。一、诗歌的情感类型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在鉴赏一首好诗时,总是跟随着诗的形象、意境...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有什么情感的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诗歌感情》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且每年必考。

一、诗歌的情感类型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在鉴赏一首好诗时,总是跟随着诗的形象、意境,并被其吸引和感染,因而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反应。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

二、抓住诗歌情感的方法

1.从内容和意境来体味诗歌情感

古人云,诗者,不过“情景两端”。古诗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情感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营造某种意境来表达出来的。因此,在阅读古诗时,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画面的色调,来体味其情感。诗歌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乐景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有时也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

2.从体裁上来抓住诗歌情感

正像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题材一样,古典诗歌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选题材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掌握诗歌一般种类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整体理解

诗歌,体味诗歌的情感。比如咏怀诗多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咏史诗多感叹昔盛今衰,缅怀物是人非;边塞诗多表达对战争厌恶,对家乡人民、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多咏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山水田园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在清新如画的山水风光中,多表达了作者的志趣追求,等等。

3.“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如2004年福建省高考诗歌鉴赏朱淑真的《秋夜》中作者的孤寂情感从诗歌表面信息中是很难分析出来的。但是假如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就能够准确把握本诗的感情了。朱淑真出身仕宦之家,出嫁后随夫宦游异乡,因婚姻不遂素志,抑郁而终。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境遇,她的诗多写个人寂寞生活,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孤独。

4.从时代特点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文如其人,一个时代的特征也通过这个时代的文学来体现。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5.通过“序”来体味诗歌情感

到了苏轼的时候,诗词创作有了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甚至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有》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具体说明了该词创作的时间,"怀子由"的原因,交代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即兼怀子由,同时隐含着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之情。

6.固定的意象包含着固定的情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有些特定的意象包含的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比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7.固定的事象——典故包含着固定情感

典故是诗歌中运用的典型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着人们固定的情感。例如:“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这些常用典故还用化碧、鸿雁、长亭等等。

8.抓“诗眼”、关键词,抓住诗歌情感。

诗歌,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歌,讲究用极少的文字在极短的篇幅里尽可能地表现多的内容,这就要求诗歌特别讲究语言的凝炼,讲究一字传神。于是便有了“诗眼”之说。“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诗眼是洞察诗词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要的作用。2003年高考全国卷对于“诗眼”的考查获得了语文界的一致好评。例子较多,这里不再赘举。有什么情感的诗

9.注意诗歌中情感的复杂性

一般来说,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较固定的创作风格。浪漫主义的李白展现给人的是豪迈奔放、明朗、活泼的个性,而从杜甫现实主义的诗中我们体味到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感。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豪放派的诗人也有情意缠绵的作品,反之一样。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三、思想情感的规范答题

1.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有什么社会意义”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2.规范答题: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有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

要注意的是,对诗歌情感的考查,答题时不但要说出思想感情和主旨,还要谈诗歌是通过描写什么样的形象意境来体现这种情感主旨的。在分析时,既要注意对意象的描绘,又要注意对事象的叙述和诗歌“卒章显志”的抒情特点。

四、答题举偶

例1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道诗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首先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然后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进行归纳整合。第三步,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诗歌的“卒章显志”的特征,是解读主旨的关键。抓住 “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例2 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篇二:《诗歌的情感》

诗歌的灵魂——情感

湖北荆门外语学校 彭传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诗歌的灵魂——情感”,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这堂课的构想。

一、说考点

高中语文考纲要求考生能对所给的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这就要求考生能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并用规范的表述答题。

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可能流露在题目上、诗眼上、意象上,同时也与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因此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要抓住诗眼、分析意象、整体把握,并结合注释、知人论诗。为此,根据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让学生把握理解诗歌情感的切入点;

2. 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述诗歌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学设计

只有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因而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先以知识回顾,归纳所学过的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类型(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长亭送别等);接着以例题引路,让学生找理解情感的切入点,归纳挖掘情感的方法;再让学生学会有机整合,依问作答,准确表述;最后让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于实践。

本堂课归纳的知识主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类型,教给学生的方法主要有:寻找理解诗歌情感的切入点,做题步骤和表述模式。

三、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本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采用讨论法和点拨法。用讨论法让学生系统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类型并自己挖掘出抓住诗歌情感的方法,使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以便学生能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点拔法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因势利导,启发思维,在依例说法分析诗歌情感、总结做题步骤,规范表述时就主要采取点拔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主要是以比赛激发兴趣,以讨论激活思维,以点拨总结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激情

导语:从李白的一首《行路难》开启今天的话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喜马拉雅山直冲霄汉,可上面有攀爬着的旗帜;撒哈拉沙漠一望无垠,可里面有跋涉者的脚印;阿尔卑斯山壁立千仞,可其间有探险者的身影,人生的路上有再多的艰难,李白都没有

失去信心。在高考的道路上我们同样苦难重重,我们会退缩吗?俞伯牙说:“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千古绝唱。”在高考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多付出心血,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我们一定会创造高考的奇迹。

环节2--知识回顾,情感归类

在我们高中课本学过的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有哪些呢?(学生先在课前讨论归纳,课上分组展示,最后老师归纳)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碳翁》。

④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李煜《虞美人》

⑤蔑视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什么情感的诗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有什么情感的诗

⑤年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悲叹,如苏轼《念怒娇·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①吟咏风光,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向往归隐,如:王维《山居秋暝》。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

⑥漂泊孤寂之感

⑦伤春、惜春的情怀

⑧高超的音乐技艺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高洁品质类

主要是要表达诗人的高贵人格、高洁节操或高尚品质,多见于托物言志诗,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过渡语:可是我们感觉这些情感就像散落在草丛里的珍珠,夜空里时隐时现的星星使我们感到无从下手难以捕捉。如何抓住诗歌的情感呢,诗歌是借助纷繁多样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的一切语言都是包含情感的,只要我们找准切入点就能把握诗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通过讨论找出挖掘情感的方法。

环节3--依例说法,授之以渔(分五组,每组讨论一首诗)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1新课标全国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有什么情感的诗

例题2,2009年高考北京卷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1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例4、阅读下面一首诗,简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的注释】 ①鹧鸪天作于代人赋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2)鹧鸪天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说明。

讨论内容

1.写出诗歌的情感

2.寻找理解此诗情感的切入点,并归纳出挖掘情感的方法

3、请代表发言。有什么情感的诗

.教师整合学生的意见,并解析:

例1、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有的标题确定了诗歌的内容范围,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阅读诗歌首先要看题目,揣摩题目的内涵,本诗标题中的"怀古"二字就确定了全诗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因而,这类诗词的理解,就可以从标题入手。

【板书】从标题切入

例2.教师整合学生的意见,并解析:鉴赏诗歌时可先注意作者,如果作者是陌生的,一般来说,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不会影响对诗歌的鉴赏,如果作者是熟知的,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入手来解读诗歌,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所以初读此诗,就可将其情感归为建功报国类,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板书】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切入

例3、教师整合学生的意见,并解析: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所写的景与物,但这些意象又不再是单纯的景和物了,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把握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特点,就不难理解诗歌的情感了。诗的前两句就以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图,可看出本诗应属于边塞诗。面对战事,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会怎样呢?第三句"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顺利展开,可看出其斗志昂扬;第四句写全歼敌军,可知其坚信必胜。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什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板书】从意象切入

例4、.教师整合学生的意见,并解析: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如果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即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就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此诗首句中一个"恬淡"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借山泉表现了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板书】从诗眼切入

例5、教师整合学生的意见,并解析:注释一般安排在诗歌后,我们在读诗歌时也不能忽视,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帮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此词的注释告诉我们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再加上写的是田园风光,并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这和他写的建功报国的一类词不同。

【板书】从注释切入

教师归纳总结:

1、做"思想感情"类题步骤:第一步,读品诗(词),初步理解;第二步,寻找切入点(此诗切入点为作者的人生经历),情感归类(此诗表达的情感应属于建功报国类);第三步,有机整合,依问作答,准确表述。

2.表述模式:文段开头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歌表达的具体情怀,(抒发了XX感情,表达了XX情怀,表现了作xx的情绪)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句分析其特征。(用总分的结构写)有什么情感的诗

展示几首诗的答案加以说明: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什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如何展现,总分形式写)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情怀。词的上阙写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下阙写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头发已花白、容颜已苍老,失意归来独宿如此环境的"王氏庵",词人半夜醒来,眼前却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诗一句一句分析,词分上阙和下阙分析,分析时说意象,说手法)

环节4--牛刀初试,学以致用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环节5--课外演练,巩固运用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析】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以题目为切入点可看出作者有因亲人探望而喜,从前两联描绘的意象可看出诗境遇悲凉。

答: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的感情。首联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颔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尾联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

以上,我从考点、教学设计、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了一下本堂课的构想,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结束语)

卧薪尝胆风华岁月添壮笔

披荆斩棘艰苦历程著华章

篇三:《关于感情的诗句》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2、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关于感情的诗句

5、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6、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7、缘散份尽,奈何爱情弄人。

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无题>

9、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10、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汉·卓文君<白头吟>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关于感情的诗句。——唐·李商隐<无题>

1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3、放弃一个很爱你的人,14、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15、放弃一个你很爱的人,那才痛苦。爱上一个不爱你的人,那是更痛苦。

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8、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9、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2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2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2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23、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2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2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6、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28、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9、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3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篇四:《形容感情的诗句》

1、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抱朴子·外交>

2、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形容感情的诗句。——战国·庄子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5、君有奇才我不贫。——清·郑板桥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7、友爱老更亲。——唐·杜甫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

9、小人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君子口如蜜,转眼如仇敌。形容感情的诗句

10、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民气。——<元曲选。争报仇>

12、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

13、以权益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史记>

14、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1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16、布衣之交不可忘。——唐·李延寿

1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18、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

19、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0、邂逅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2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22、小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2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相关热词搜索:这首诗有丰富的情感 边塞诗的情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什么情感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什么情感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3543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