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感叹人生的宋词

感叹人生的宋词

2016-05-06 12:10:0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感叹人生的宋词(共5篇)唐诗宋词与人生走进唐宋诗词,明晓情感世界前言:诗皆情。读唐诗宋词,我明晓了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爱情的无悔!唐诗宋词是千年的佳酿,品之令人陶醉;是清澈的甘泉,饮之令人心旷神怡;是天籁之响,闻之令人豁然开朗;是禁得住岁月考验的永远时尚的长卷,览之能启迪人们无限的才情。走进唐诗宋词,孤独是一种意境,寂...

感叹人生的宋词 篇一:《唐诗宋词与人生》

走进唐宋诗词,明晓情感世界

前言:

诗皆情。读唐诗宋词,我明晓了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爱情的无悔!

唐诗宋词是千年的佳酿,品之令人陶醉;是清澈的甘泉,饮之令人心旷神怡;是天籁之响,闻之令人豁然开朗;是禁得住岁月考验的永远时尚的长卷,览之能启迪人们无限的才情。

走进唐诗宋词,孤独是一种意境,寂寞是一种享受,惆怅也不失一种潇洒。

走进唐诗宋词,去体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亲爱子情怀;去品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离别情愁;去领味“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游子思乡之情。

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珍视朋友情谊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去感动送别惆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去感悟朋友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走进唐诗宋词去领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无悔;去领悟“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愁情苦涩······

一、亲情--温馨,分离,思乡

还记得那昏暗的灯光下那位手拿细针,一针一线为将远航的儿子缝补衣物的老母吗?她浓浓的母爱都灌注在细细的线里,就仿佛将自己融入进去了,衣物顿时变得厚重,细密的线将游子的心牢牢的包住,在离家的日子里,不会再感到寒冷,不会再感到孤单,因为在家的那个方向有一位老母在天天盼望着他的归来。而今,孩子更是家庭的主旋律。好的生活环境,好的教育,好的工作······一切好的东西,都会是父母亲为孩子准备的,他们并不计较自己所有的一切。是的,家是温馨的,家永远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永远是孩子疗伤恢复最佳药物,永远是人类不变的主题!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争,永远是时代的主题。还记得国家破败,山河犹在的凄凉吗?还记得骨肉分离,家人不见的痛苦吗?还记得“亲不在,子欲养”的辛酸吗?还记得纷飞战火中,对家书得渴望吗?战争,它无情的摧毁了家庭的幸福,让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着离别相思之苦。至此,国不国,家不家。亲情,不再是人们的疗伤之药而是不能碰触的伤口!亲情也就成为一种奢侈品,成为人们心中不变的痛!而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在世界的某些角落,仍然还有战争的存在,仍然还有分离,我们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还记得到黄鹤远去之后,依旧伫立的黄鹤楼吗?还记得在黄鹤楼边“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吗?还记得在黄鹤楼上远眺思乡的那一抹身影吗?人总会长大,总会离家去闯荡自己的世界。从此,就有了思乡这根线将我们跟家牵绊在一起。特别是在异乡,在节日里,浓浓的想念便如滔滔流水,不尽,向前。在现代,离家工作、学习已经成为融入社会的一个必经过程。离家,必不可少;思念,必会产生。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都是人们最好的解愁方式,可也是治标不治本啊。分离,不会因为你是谁而改变;思恋,不会因为距离和年代而改变!

二.友情---珍视,送别

是谁在你失意的时候,失意你的失意?是谁在你快乐的时候,快乐你的快乐?是谁在你无聊的时候,无聊你的无聊?是他们,你的朋友。或许,你们的相识很平淡;或许,你们的相识很戏剧化;或许,你们是不打不相识。但是,朋友就是朋友,无论你身在何方,都会心系朋友,他们也一如你。不要因为小小的不愉快而闹得不可收拾,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点脸面而放弃对朋友说“对不起”,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话语而怀疑朋友。我们要学会珍视朋友,珍惜友情!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送别是一种文化--“折柳”文化,从古至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谓之《阳关三叠》,是“折柳”之乐曲。“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同时,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送别,是离愁,也是见证。(感叹人生的宋词)

三.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雁邱词》可谓一问千古。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寻找爱情的真义,其中尤其是以唐宋诗篇描写的爱情诗最为有味道。唐诗宋词中的爱情诗就算是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故常为后人所回味。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读到李清照就想起爱情,就会想起情愁。她与赵明诚的爱情从一开始的甜蜜到分离实在是从人生的最美好掉到人生的最黑暗,太快太快。“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可以从中看出,当初她与夫君赵明诚相知相恋是如此的甜美。是赵明诚与他们的爱情滋润着她,让她有了小女人般的期盼、情调、幸福。然而,上天不可能吧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都给了她。赵明诚“玉壶颁金”受皇上降罪,是李清照为他奔波劳碌,而后弃建康城逃,又是李清照陪伴他乘船上江西,路过乌江镇,在这个旷古英雄自刎的地方,清照又是否是在为丈夫的退缩而羞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心爱的赵明诚不久后殒,赵明诚死后,她虽然再嫁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但却终日牵肠挂肚,故便有了流传后世的许多名篇:“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太多太多的愁绪、太多太多对夫君的思念,心里已经没办法容得下另一个人了!生命、机会等许多时候对一个人来说一生只有一次,而爱情呢?我想最最刻骨铭心的也只有一次而已吧,然而上天却对她如此的不公,他们的爱情曾是如此的幸福,但却要夺走一个如此小女子的全部。其实与其说他们曾爱过的幸福,倒不如说是李清照把幸福托付给一个人,她最小最小的一个要求-只要我爱的人活着,那便是最大的幸福。可惜上天没有给予她。她为赵明诚苦苦守候,劳碌奔波,为他身心憔悴,为她受辱含羞,而赵明诚却一心官场却又毫无建树,懦弱避世令到李清照的无助与孤独与和人说。悲呼!李清照。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王弗二十六岁病故,苏轼是个长情之人,从这首脍炙人口的《江城子》我们知道。十年的阴阳相隔,不思量,自难忘;若思量,想必更难忘。在亡妻王弗死后十年忌日,苏轼梦到魂牵梦萦的她,记起她梳妆小轩窗的场景,正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当年的她为我而容,如今却物是人非,阴阳相隔„„可见苏轼那一片情深。后人多评价苏轼为豪放派诗人,其实他的情词爱调也是柔媚凄美的。“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正是写当初与爱妻王弗首次相见的心情。史载王弗“性善,敏而静”,与豁达豪放的东坡正是互补,可惜两人相爱的时间太短,从相识相恋到分离仅仅是十二年的光阴,爱妻的离去对子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故《江城子》满篇句句动情至深,字字声泪俱下。“纵然相逢可能你认不出我来了,思念令我华发早生,也许只有无言的相对,千行的泪。那永生难忘的短松冈,那年年都会另我断肠思念的明月夜。”东坡终生梦寻难忘怀,“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元丰四年,也就是王弗死后十六年所作。虽然作此诗,还有《江城子》等挂念亡妻的诗时子瞻已经再娶他生命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女人-王弗的表妹王闰之,这也是后话了。读苏轼记挂亡妻的词,哀由心生,读出了苏轼的一往情深。哀呼,苏东坡。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世说柳永的诗俗俚不雅,皆因他留给后世的形象是一位登徒浪子,我认为不能将他的诗词全部归为低俗下流,只能说带有浪子的不羁。柳永年少才高八斗,却一直不得志多年的坎坷令柳永终于灰心,故留恋烟花之地。所以他后期所赋的诗词皆是以写一些与伶人妓女的爱情诗词为多。但与别不同的是他的文字不喜欢直接表露情感,而大多都是描写那些伶人妓女的艳丽去烘托感情的。“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享单。终日恹恹倦梳裹。”、“曲中弹到,想夫怜处。转相爱、几多思义。却再叙衷鸳余枕,愿长与今宵相似。”、“两眼如刀,浑身似玉,风流第一佳人。及时衣着,梳头京样,素质艳丽青春。”等诗句被后人称之为“艳情词”,意思是说他毫不避忌地写自己的情场生活。然而如此欣然自得的柳永,艳丽浮华的词风,真的是柳永的本性么?我想从《蝶恋花》里可以看出一点点的不同:“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而却还是强颜作乐索然无味。只为伊人消得人憔悴。可见柳永也是有用情专一的时候的。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成为千古爱情佳句。一位官场失意流连烟花之地的才子的爱情观。壮呼,柳永。

(感叹人生的宋词)

情词爱诗也许艳丽浮华;也许娓娓动听,细细道来;也许是愁从心生,哀从中来;也许是事中有人,情由事起„„正如秦观所写那般“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爱情就是如此让人着迷;也如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般让人牵肠挂肚;亦如诗仙李白“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般让人矛盾让人捉摸不透。古往今来,无论何种派别,爱情总是文人骚客永恒的话题,只要是真情实感,情深意切,而非“为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我想都会感动后人,流传于世。

参考文献: 《人间词话》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王国维著

《人生若只如初见》 天津教育出版社 安意如著

《解读苏轼》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佚名著(感叹人生的宋词)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词典》 湖北辞书出版社 傅徳岷著

《中国经典爱情剧目赏析讲义》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著

感叹人生的宋词 篇二:《五十首最凄美的宋词》

五十首最凄美的宋词,句句掉泪

伤诗词。下面这50首凄美绝伦的诗句,是否说到了你的心灵痛处。

1、赵令畤《清平乐》

春风依旧,著意随堤柳。搓得蛾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

2、张炎《八声甘州》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3、张炎《鹧鸪天》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感叹人生的宋词)

4、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5、张炎《朝中措》 人的情感一直以来都和诗词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感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6、晏几道《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成香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层波横—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7、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8、欧阳修《蝶恋花》(感叹人生的宋词)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9、欧阳修《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0、晏几道《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11、冯延巳《蝶恋花》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

(感叹人生的宋词)

12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3、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14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收,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5、陆游《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6、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来往,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7、欧阳修《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8、严仁《木兰花》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19、欧阳修《玉楼春》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20、蔡伸《柳梢春》

数声鶗鴂【tíjué 杜鹃鸟】,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2、张先《千秋岁》

“数声鹈鹕,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月。”

23、李煜《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感叹人生的宋词)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4、晏几道《清平乐》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25、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26、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7、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在这首《扬州慢》中一共化入了杜牧的四首诗:① 竹西佳处:“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扬州禅智寺》)②青楼梦好:“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③纵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④二十四桥仍在:“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

28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29、晏殊《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30、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1、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2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4、吴文英《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35、张先《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踨。

感叹人生的宋词 篇三:《宋词论文》

宋词美学思潮初探[摘 要]宋代美学思潮的运行,更多的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的思想文化层次演进。以宋文学的代表——宋词的美学风格分析来看,宋人的美学观念趋向于婉约含蓄,形成独特的美的韵味,同时北南宋的美学思潮的内涵又略有差别,婉约含蓄中又带有豪放和激昂,形成宋美学的独特魅力。[关键词] 宋词 审美 豪放 婉约继盛唐之后的宋王朝,始终是一个内忧外患交困,积贫积弱的王朝,然而,就中华民族的封建文化的发展而言,正是由于宋所处的独特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才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在这个时期内走向了成熟,传统的美学在这个时代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深化和实现,使得宋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占居了无可非议的重要地位,显示出独特而恒久的魅力。从宋文学的代表——宋词来看,晏殊词清丽洒脱,柳永词浪漫缠绵,苏轼词旷达恢弘,辛弃疾词豪放激昂„„这些动人的华美篇章,折射着那一代美的创造者和欣赏者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风尚和审美理想,反映着那个特定的时代氛围中美学观念、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和转化。虽然我学力尚浅,很多知识的构建还不够充分,但由于我对宋词及美学的兴趣和平时的积累,我将通过对宋词及其代表作家、作品、风格的分析,由宋文学的创作主体即审美主体的宋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入手探析所蕴涵并体现在宋词中的美学思潮的特点和美学风格。美,是要靠人也就是审美主体去追寻,去发现,去体味的。宋代社会的审美主体首先是其社会成员中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也正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寻觅适合自我审美情趣的美的内容与形式,同时,也就是在这个寻找美的过程中,他们日渐成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美学风格,创造出了属于宋人自己的审美心理机制和美的创造方式,展现出与前代的美学模式风采迥异的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结。并形成具有其代表意义的书斋美学。在优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之下,成为统治集团成员的宋文人士大夫们,享受着充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他们因此而比别人更会有滋有味地享受生活。这是士大夫阶层审美观念滋生的土壤,滋养出敏锐细腻的感觉能力,成为了既有钱又有闲的文人雅士自然而然将追寻的目光转向文艺生活,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领域。同时,用词这种比诗更宽松又讲求韵律的文学样式来反映他们的审美情趣,寄托审美理想。词,产生于唐五代,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于音乐脱离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词是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产物,初时起源于民间,后经文人的加工,有了格式和音韵方面的要求和规定。换一个角度来说,词,产生于人们通俗的审美享受的需要,觥筹交错,肴蔌杂陈前的清歌妙舞,无形中陶冶了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激发了士大夫以清绝之辞助娇娆之态的雅兴,审美主体兴致盎然地观照审美对象,从中获得审美享受。(所谓审美享受,是通过审美感受所获得的一种情感上的愉悦,这种愉悦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共同和谐振运动的极致状态,表现为所获得的满足感和快乐感。)人的审美需要,直接表现在审美享受的追求上,尽管这是通过个人的审美活动获得的,但却渗透着宽广的社会内容,反映出个体审美心理和社会审美心理的统一。而宋文人士大夫对室内乐舞的欣赏并以词助兴的审美方式,体现了在温饱满足后进而向更高文化层次追求的审美享受。如此看来,似乎宋文人士大夫终日沉沦于妍歌妙舞,放荡不羁之中,实际如何呢?我们先来看一位宋初的代表词人——晏殊。晏殊,14岁时即以神童之名进见皇帝,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的太平宰相。在凡人眼中,这是何等的大富大贵!“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运歌席莫辞频。”⑴“一曲细丝清脆,椅朱唇。斟绿酒、掩红巾。”⑵“蜀弦高,羌管脆,慢扬舞娥香袂。君莫笑,醉乡人,熙熙长似春。”⑶晏词中有大量相似的关于歌舞宴席的作品,声色歌舞跃然纸上,然而萦绕于词人胸怀的,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情思。“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⑷“劝君绿酒金杯,莫嫌经管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⑸词中情调乃是词人主观情愫的外化。本来该是美好的意象,出现在词人笔下时却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忧郁。春花秋草的生命力何其旺盛,在词人眼中却不过是年华飞逝的标记;千娇百媚的歌儿舞女何

其楚楚动人,亦难化解词人心中的离愁别恨。位居三公是多少人的梦想,词人却并未感到多少的乐趣,反而发出意味深长的人生喟叹。未中前的清灯苦卷,高中后的大福大贵,眼前的一切富贵繁华真实而又虚幻,巨大的反差使词人的内心中产生难以言传的复杂思绪。个人经历的前后变化,亦是宋代士大夫人生道路的概括和缩影,而在晏词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情结,其实也正是这个文化阶层亦即时代审美主体共同的心态。在经历千辛万苦后获得功名利禄,短暂的得意之后,没有了压力,失落了最高层次的追求,反而有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其中最明显的情绪,就是与这变化直接相关的对于时光飞逝、青春不再、兔走乌飞不住的茫然、惋惜和怅惘,得意却不得志。晏殊的一部《珠玉词》,贯穿其中的就是这种对于流动的时间不再返回的极其敏锐的感受,一朝笙歌散尽人归去,晏殊更清楚地体味到繁华消歇之后的冷清。“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⑹夕阳西下,花落燕归,本是自然界极客观的正常现象;但在心灵敏感细腻的文人士大夫这里,就生出薄如轻烟、细如丝缕、似有若无,淡而实浓的无尽情思。岁月如流,人事飘忽,亭台依旧,可是昔日亭台宴客的欢乐场景何时重现?无可奈何的叹惋之中,不无惆怅之情;似曾相识的迷离恍惚之内,又有宽慰之意。这首小词所体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惆怅与宽慰相交织、眷恋和怅惘相混杂的哲思体悟:人生的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不也如同花开花落般无常而未知?旧地重游,抚今追昔,前尘往事岂非如同梦幻一般?情感的惆怅与理性的节制,在晏词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这位士大夫代表者矛盾复杂的审美情结。这一矛盾复杂的审美情结并非晏殊个人独有。生活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时代氛围中的文人士大夫,其内心世界无时不有相互矛盾的情绪情感在发生作用,形成其自身的审美观念,而这些审美个体的审美观念反作用于一向对其起制约作用的社会审美心理;使社会审美心理结构容纳并吸收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在这一意义上,士大夫个体的审美心理得到了社会群体审美心理的认同,甚至连其中的怅惘情思也被看成是别具风韵。又如宋初另外两位士大夫文人的代表:宋祁、张先“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晓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螟,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表面看来,宋祁词写春日郊游之乐,携妓游春,欢快畅饮,触目所见皆是美景,张先词写病卧眠醒之苦,午醉醒来,怅惘失意,听歌消愁愁更愁。二者虽取材不同,但题材的差异并没有妨碍到他们审美观念的一致,即都将着眼点落在面对春光将逝,内心难以割舍,却又无力挽回的矛盾情思上。相异的美的外在形式,却蕴含了同一的美的内涵:“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争姿斗艳,生机盎然,与“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脉脉含情,顾影自怜,从不同侧面描绘美,二者相反相成,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宋祁词是以看似乐观的情调来掩饰内心的不安,而张先则直白得多。词中的春的含意颇丰:四季轮回,是谁也无法阻止的客观自然规律,由春易逝到人生易老,到感叹人生的短促,世事的无常。曾经的快乐都逝而难返,只留下词人悲伤的叹息,这是词人愁的缘由。两位词人的审美模式是一致的,都聚合于伤春恨别这一审美情结上。由宋初这些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理想来看,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文人士大夫的审美理想,存在着明显的内在矛盾,越是对宋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结进行深入分析,这一特征也就越明显。曾几何时,文人士大夫身上裂变出两个自我:一个是自然天性的自我,具有普通人的感情和欲望;一个是社会理性的自我,具备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和封建道德的审美标准。两者是矛盾对立而又相互制约的,造成了宋文人士大夫审美情结的内在矛盾,自然天性与社会理性的矛盾。因此,在这种矛盾的作用下,使得作为社会审美主体的中坚力量的文人士大夫们,已不再有唐人的朝气和果敢之中不乏鲁莽的勇气,相比之下,宋文人更成熟老练,也更懂得个体要怎样做才更符合群体期待的规律,以理性的自觉打消心中那些不符合社会审美标准的非分之想,这是

宋文人的高明之处,但也许这也是他们的悲哀之处。由此可以看出,宋美学在初始已初步形成了属于和代表自己时代特色的思想潮流。不再有如大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汹涌澎湃,更像一泓汩汩而行的溪流,缓缓的流淌中显露着韵味悠长的环环涟漪。虽看似平静,实际却是在运动中变化着,其主因便是美的的创造者的心灵世界的内在矛盾,激荡着一个又一个影响深远的暗流,作为和书斋美学相对的另一个社会美学层面:市民审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审美层面。这个阵容庞大的审美心理群体的集体无意识行动,虽然缓慢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时代与社会的审美评判标准,影响到美学领域思想潮流的演变。集中收集整理并进行创作实践的是一批落魄文人,他们是市民文艺的继承者和传承者。并不是每个文人都可以学而优则仕,在一部分文人士子登堂入室的同时,另一批文人并不得意,处于社会底层的他们在做着以情欲突破理性束缚的尝试。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这种审美理想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但他们在反抗理性克制约束时表现出来的美学观念和其内在世界的矛盾冲突,在宋乃至整个后期封建社会的美学思潮之中,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柳永,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个。柳永,多才多艺的浪子,秦楼楚馆的常客,市井狭邪的风流人物,生活中有过太多的浪漫,因此也给他的人生旅程增加了更多的曲折。或许,正是这种浪漫的曲折,曲折的浪漫,使柳七这个名字在平民中添了三分亲昵,也使他吟唱出的通俗曲词与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一拍即合。柳永不再是那种阳春白雪式的文人雅士,仅以局外人的模样去同情市民;而是那种本身就混迹于市井间的下里巴人式的寒士浪子。以柳永的浪漫天性而又知音识律,耳濡目染于活跃在街头巷尾、大庭广众间的通俗娱乐和流行歌曲,为词人的创作提供深厚的俗文化氛围。柳永以通俗坦率的语言,谱写大事铺陈的长调慢词,描摹市井街头芸芸众生乃至秦楼吴馆乐工歌妓的日常生活,自然而然地赢得了广大文化水平不高却又迫切期盼文化生活的市民们的喜爱。尽管柳词中不无鄙俚得令文人雅士感到俗不可耐的曲目,但其间心与心碰撞时所产生的思想的火花和创作灵感,却使《乐章集》中那些以缠绵悱恻的情思缠绕其间的长调慢词成为中国俗文学史上的瑰宝,柳永本人也当仁不让的跃居通俗歌曲词作者排行榜的首席。柳词虽俗,却俗得有品味、有格调、有份量,俗中有雅。然而,这始终是不能为正统的封建社会审美标准所能容纳的,所以,柳永一生飘零落泊,他的词作也只是配角式的“艳科”。作为一个悲剧人物,柳永因社会与历史的局限而蒙受的痛苦和磨难,反映出宋受压迫者共同的不幸。这些平凡得以至于卑微的小人物们,对残酷命运的捉弄无能为力,在强大得几乎不可抗拒的对立势力的压制下,深刻地体验到被社会正统否定后所产生的人生悲剧感。就内在心理而言,这种人生的悲剧感就是人作为生命主体存在的无法摆脱的痛苦和矛盾: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情欲,功名事业与浪漫生活,直至个体的生存与死亡等一系列的心灵冲突,这些困挠他们内心世界的痛苦,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构成了悲剧心理,其审美活动亦即长歌当哭的创作实践,也就不可避免地溶入了这种悲怆性的心理体验。正如柳永沉于羁旅时所作的哀婉凄艳的长调慢词,是那样的感人肺腑:“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来年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隅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八声甘州》)这是一个疲于人生羁旅而又无力解脱的苦难灵魂的情感历程,是那些反抗理性约束而受挫的下层文人普遍感受到心灵悲哀。此时主人公的心灵悲哀,已经超出了感受者个人的现实生活,超出了下层文人与普通市民混迹其中的社会环境,甚至超越了当时的时代阶段,而具有后期封建社会普通文人在功名事业与个人情感相冲突时的心路历程的典型意义。从这种普遍性的意义上来讲,柳永是一个吟唱出人类成年后普遍感到的心灵悲哀的时代美学思潮的先驱,从某种渊源上来说,继承于《诗》。而柳词所吟唱的真挚情爱也远远超出了前人对美人的表面欣赏至同情,他是在同情的基础上提升至对女子心灵的深切理解和尊重。宋婉约词中那缠绵、幽婉、伤感的基调,我个人认为,应肇始并成熟于柳永的长调慢词。宋婉约词以抒发男女情爱为长,

那种感人至深的对真挚爱情的追求,那种对爱情受到压抑的缠绵、深婉的体会,如不建构于对女子内在心灵的真诚感应之上,是无法展示的。而这一脉的开山之祖不能不推到以缠绵悱恻的爱情词著称的柳永!在明清市民文艺大潮还没有来到之前,开其先路的柳永和他创制的作品更难能可贵。因此,在科场中并不得意的柳永,却在市民审美活动的浪潮中独占鳌头,发散着恒久的美的光彩。尽管柳永开创了缠绵悱恻的慢词,却始终是为当时的封建正统所排斥的,真正将词提升到“宋一代之文学”⑺地位的是苏轼。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苏轼是宋美学思潮的典型代表。这不仅由于他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为后期封建社会留下了一大批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而且由于在他的身上,集中反映了士大夫文人作为一个时代的审美主体,所具有的错综复杂的的矛盾心情和矛盾意绪。苏轼一生都处于尖锐的政治斗争之中,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被贬官、流放中度过,因而他的人生体验也就更加深刻和丰富,构筑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豪放旷达。同时,各种矛盾的情绪集结于心中:苦闷、彷徨、困惑、迷惘,也反映在他的作品尤其是词当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⑻无时或已的官场争斗使人厌倦,但欲忘者又何尝能真正忘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⑼逸兴壮思固然动人,但欲飞升者仍恋着现世,又怎能无牵无挂而去?在苏词中,无论婉约或豪放,都不难发现苏轼郁结于心的入世与出世间的矛盾,同时,苏轼身受儒、释、道三家影响,化成了他独有的旷达超脱的处世哲学和自然淡泊,高雅飘逸的审美情趣,正如早年的苏轼高唱“大江东去”⑽“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⑾的豪情壮志,而后期的苏轼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⑿对人生社会的超脱在某些方面与审美原超功利性特征是相通的,而心胸开阔的旷达也是一种寻求心理平衡的自我调节。苏词突破了宋词前期的婉约风格,开拓了词的意境,拓宽了词的内容,以诗入词,并开创豪放之风气,使词的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宋一代之文学”,突破了原先所固有的审美创造方式,为后期的词人创作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美学楷模。由宋词的婉约至出现豪放可见,宋美学思潮的低吟轻唱中出现了慷慨激昂的音符。特定的时代产生特定的审美观念。“靖康之变”,成为北南宋的分水岭,而宋美学思潮以北及南后,风格也顿然迥异,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北宋风流,渡江遂绝”⒀发生在北南宋之交的“靖康之变”,不仅成为划分北南宋美学思潮的分水岭,更成为其发展变化的原动力,仍以作为时代文学代表的宋词为例,可以明显见出这一根本性的变化。如向子湮的《酒边词》,就分作“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又如张元干词,原先是多为清丽婉转,南渡之后,顿为慷慨悲凉;至于自幼激扬文字、倜傥有须眉气概的李清照在饱尝家国艰难、历经颠沛流离之苦以后,哀吟出沉凝悲苦的凄绝之唱,更与之前的温柔婉约形成强烈的对比。时局的剧烈变化,使原本就十分细腻敏感的宋人心灵受到异乎寻常的冲击,由此宋一百多年的安定生活培育起的审美心理,因政治强度的倾斜而亟待重新调整。苦难深重的战乱时代,呼唤的是能驰骋沙场的英雄,呼唤的是能抗敌御侮的热血男儿。陆游在宋美学史上的意义,首先在于他在振笔疾书时所表现出的豪迈之气,契合了时代与社会审美心理结构中日益强烈的呼唤抗金英雄的普遍心理需要。于是,文人们大多选择了比诗更自由,更易于抒情的词来表达胸中的激昂之情,使得词在宋文学史上独占鳌头。请看下例:“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成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张孝祥之作欢呼采石大战的胜利,辛弃疾之抒写报效君王的情怀,陈亮之送别朋友使金,三首词的主旨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三者却是

完全正确一致的,那就是充盈其中,洋溢于纸外的豪迈奋发之气。这与陆游词中所创设的理想境界中所表现出的斗志激昂的美学神韵暗中吻合,再回头看北宋的苏词,苏词开创了豪迈之风,然而就苏词、辛词、张词、陈词作一比较,不难看出美的创造者审美观念的进化。词史中常以“苏旷辛豪”来形容苏轼与辛弃疾在豪放词风上的差异。从美学史的宏观角度来考察,苏轼在宋美学思潮中的贡献,在于他开拓了一种新的审美创造方式:“及眉山苏氏,一洗倚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⒀同时代人的评论,已经肯定了苏轼的贡献。然而,苏轼对早已在中原上消失多年的豪放之风的呼唤,是与当时词坛的领导潮流——婉约缠绵的调格相左的,甚至连苏轼的得意弟子——“苏门四学士”中的秦观、黄庭坚等创作的曲子词,也与其师的审美创造方式、风格相迥异。终北宋之世,也鲜有相似于苏词的豪放词出现。也只有到了南宋,豪放之音和者盖寡的局面才得以根本性的改变。靖康之火,烧毁了倚翠偎红的温柔梦,由此而激发起的是反侵略反投降的万丈怒火,以及悲壮激烈、块垒不平的豪迈正气,豪放的审美意向就不再是个体的独出心裁,而成为一代志同道合之士审美发展的共同趋向,苏词的豪放到旷达,则是一种个体审美的落寞。由前三首南宋词不难看出,一股郁遏于万里腥膻如许而久不得发泄的天地正气,充塞流动于南宋每一位爱国者的精心杰构之中,使他们热血腾涌,心潮澎湃,感发振奋,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在南北分裂的严峻形势下,美的创造者们用赤诚之心抒报国之志,鼓舞民众反抗侵略,在反抗侵略、收复中原的爱国思潮推动下,美的创造者们的心是相通的,正是由于审美心理的相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审美创造方式的趋向一致。豪放,此时乃是一个社会审美心理群体共同具有的审美心理趋向。苏东坡一个世纪前的登高一呼,到辛稼轩时才真正应者云集。综上所述,北宋时,以士大夫文人的书斋雅趣为核心主体的审美观念体系,其本质在于婉约与含蓄;南宋,是以爱国志士的慷慨高歌为杰出代表的审美观念形态,其显著特征则是在历经长期的婉约、含蓄之后,一遇到天崩地坼的强烈震荡,所表现出的则是悲壮而豪放。诚如缪钺先生所说:“六朝之美如春华,宋代之美如秋叶;六朝之美在声容,宋代之美在意态;六朝之美为繁丽丰腴,宋代之美为精细澄澈。”总之,宋继唐之后,如大江之水,潴而为湖,由动而变为静,由浑灏而变为澄清,由惊涛汹涌而变为清波容与。尽管在南宋出现了豪放为审美观念主导,但就整个宋词来看,在宋词中所反映出的美学特征更多的是婉约多于豪放,就宋人的审美心理特征而言,仍是内敛而婉约幽隽,重意态而非形貌,体现出感性和理性的矛盾相统一。注释⑴晏殊 《浣溪沙》⑵晏殊 《风衔杯》⑶晏殊 《更漏子》⑷⑸晏殊 《清平乐》⑹晏殊 《浣溪沙》⑺王国维 《人间词话》⑻苏轼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⑼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⑽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⑾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⑿苏轼 《定风波》⒀王国维 《人间词话》⒁胡寅 《题酒边词》参考书目1、鲍汗青著 《诗词画艺术散记》 南京出版社 2001年10月 第一版 2、王国维著 《人间词话》 上海古藉出版社 1998年12月 第一版 3、张岱年(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第二版 4、刘扬忠著 《唐宋词流派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0年2月 第一版 5、刘跃进著 《赋到沧桑——中国古典诗歌引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第一版

“月”在中国文学中出现频率呈倍增长,至晚唐北宋达于巅峰。“月”自从进人人的审美视野,便不断派生、衍播出介蕴不尽的象征喻指。

我们知道,月虽然只是自然界中一个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逐渐成为华夏之邦人化自然的组成部分,成为诗人某些特定情感的信息载体。正是由于作者在创作时的处境情怀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作品中“月”这一意象的不同思想内蕴,它们在规定的语境中,展示出了难尽言表的情感流程及其集中鲜明的价值取向。他们借月来抒怀言志,因而望月思乡,望月怀人,望月感怀几乎成了诗词中的永恒主题。

感叹人生的宋词 篇四:《感叹人生的诗歌》

篇一:轻浮人生
 

作者:一夜流风
 

曾以为伸手便可摘星
曾以为梦想瞬间能实现
如今我不再奢求
因为走都困难的我
怎么可以跑呢
 

重新审读自己
浮躁的心
早已被浮华的世界
同化了
 

轻浮人生
每一步点到即止
每一步一个自嘲的笑
笑别人也笑自己
 

轻浮人生
我还剩什么
可以去挥霍的呢
 


篇二:人生
 

作者:优美恬静
 

人的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
岂止忙,何止累?
人人事事,事事人人,纠缠起,总想理
理到人生尽头,还继续
 

罢!罢!罢!就不要去思与想了吧!
仰面有天,天有意;俯首为地,地蕴情
天地之间,舍我其谁?
 

忙忙碌碌,却也要轰轰烈烈!
纠缠复杂,却也要简简单单!
 


篇三:人生如梦
 

作者:寺院学者
 

梦中
常驾一叶扁舟驶于江上
游于山水之间
常骑快马追赶着牛羊
奔于草原之上
常在秋天带着微笑乐于田野
忙于丰收之中
常和佳人相拥在山坡看夕阳西下
情于浪漫之中
 

梦醒
举一杯温酒
仰望寒凉的月色
我与你干杯
 


篇四:人生感触
 

作者:同志诗魂
 

人肉的庸俗
就像病毒
玷污之后
留下刻骨的痛苦
 

灵魂的碰触
就像圣灵
升华之后
留下永恒的无憾
 

活着的尊严
就像金屋
清净之后
留下独身的无悔
 


篇五:诗意的人生
 

作者:老彦娟
 

秋风乱点
思恋如荷
依附在大雁的翅膀南飞
婉约了忘年的萌动
 

镜中愁容
两鬓似雪
刻在额头的微笑
难以写尽从容
 

凉夜的凄楚
熬碎了心灯
哪敢抬头
看月儿今又成冰
 

梦也灰色
橹儿轻摇
海的深处
谁是梦中人
 

歌儿起处
可是北风的家吗
料峭的寒冷
掀起了我的衣襟
 

而脚印的固执
徘徊在茫茫的戈壁
划伤了远天
信念至今不会沉沦
傲气的红柳最终成林
 

夜鸟的盘旋
撞响了村口的钟
沸腾了家乡的月色
一袅炊烟
勾起了我的黎明
 

竹笛翩然
潇洒了声声悠扬
理想不饿
向天亮聚拢
 

流水入韵
轻叹着协奏
我脱下寒冷的衣衫
拥抱秋叶的多情
 

今冬的哀怨
不再触动我的伤感
那帆儿如花
开在征程
微笑着我的同行
 

没有结尾的诗
缠绵无序的情节
没有结尾的人生
 


篇六:人生犹如舞台
 

作者:海莲花香凝
 

舞台
精彩纷呈
犹如
我的人生
 

舞台上
步履匆匆
我演绎
角色千种
 

与父母
是知心的女儿
 

于丈夫
是贴心的爱人
 

于儿子
是慈心的母亲
 

于公婆
是孝心的儿媳
 

于宾朋
是爱心的挚友
 

于街坊
是热心的邻居
 

于自己
我何为?
自问
我无语
 


偌大的一个舞台
唯独
我自己
在哪里?

感叹人生的宋词 篇五:《感叹人生的诗句》

1、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5、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感叹人生的诗句

6、策马前途需努力 莫学龙终须叹息。

7、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化扇。

8、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9、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10、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2、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感叹人生的诗句

1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4、想秦宫汉阙,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

1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6、而今已成昨日事,花如她她似花。

17、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

18、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19、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20、岁月如白驹过隙。

2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4、纸上悲欢难堪月,轴尽待收浮生卷。

2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6、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如梦,路短短,何不释然看淡。

2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9、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30、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32、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33、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3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6、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

3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9、投至狐踪兴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 耶?知他是晋耶?

4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41、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42、逆天反道世难休,轮回万载心依旧。

4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4、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


感叹人生的宋词相关热词搜索:宋词与人生论文 唐宋词与人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感叹人生的宋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感叹人生的宋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39549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