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

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

2016-07-28 12:52: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共6篇)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谭刚艳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参加了10月英语新课程培训。几天下来,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我个人感觉新课程有这它突出优点:主...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谭刚艳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参加了10月英语新课程培训。

几天下来,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我个人感觉新课程有这它突出优点:

主要体现在:第一,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习题可以看到,数学中有物理,数学中有化学,数学中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及科技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第二,培养目标的要求上,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诚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学好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强调知识更新与技能,而忽视了其它的需求,学生变成了读书的机器,没有创新的能力,社会就难以发展。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印象中的恩师之所以成为恩师,不是他教给了我们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人。这就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新课

1

程中,无论是哪一个概念的形成、哪一个性质、定理的获取,都设置了情景,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的形成过程,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做到“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体也会问”。。第三,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可否认,课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维下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首先,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义教”时期所用课程多以传统课程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进入高中后,突然地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难以适从,而教师又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在赶进度,未给学生留以缓冲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次,在知识的衔接上,“义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可能与新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断层,新课程很多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在旧的初中教材中没有,或未能真正地讲透。学生在运用到相关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吃力,从而出现了编书者认为学生能完成而学生却无法完成的练习、习题,给学生留下了什么都没有学到、

2

什么题都不会做的感觉,欠人性化,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建议在高一数学①的编写过程中,先介绍简单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在闭区间内的最大(小)值的求法等知识的学习。作为初、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的过渡。同时也对集合知识的学习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函数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次新课程的培训中,我们听了王尚志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老师的辛苦讲解,使得自己对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下面是我参加培训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怎样作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积极源于兴趣,我认为,在新课改条件下,要上好高中数学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

4

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氛围中学习。因为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

5

篇二: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
王尚志

专题二 如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主线分析

第一讲

张老师(张思明 北大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各位老师继续参加高中数学新课程国家级远程研修。上一个专题里,我们讲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和内容统概,在这一讲里,我们的专题是如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这个专题是我们做教学设计、做教学思考的一个核心,也是我们这次高中新课程的一个高频率的主题词。那么,我想先问一问王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个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整体把握”提到了这样一个位置。【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

王老师(王尚志 首都 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对这件事情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有效地完成这样一件事情,我们觉得和整体的把握课程,相关的这些重要的核心词就是有效的,我想整体的把握就能使得我们更有效地实施高中新课程,那么,怎么样体现整体把握新课程呢?我们研讨一下来感觉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内容上的整体把握,我想高中课程标准的设计对内容一定不是按照知识点来走,他有一个基本的脉络,就是我们所说的主线。那么,我们在设计高中新课程的时候,有这样几条基本的脉络或者我们说主线是我们构架起整个高中课程的基础。

那么,其中一个是函数主线;一个是图形的主线,我们几何就是研究图形的,或者我们叫几何;另外就是运算;在有一个是算法;还有一个是应用;再一个是统计概率,我们这每一条主线都形成一个知识脉络,不同的主线之间有又着密切联系,所以我想从这个层面来说,如果能够理解高中课程的这些基本脉络,对于整体把握高中新高程,应该是非常积极有效的。

第二个层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层面,我们数学有一些最基本的能力,那么这些能力是学习数学要培养的目标。比如说:我们有计算能力、有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这些能力是贯穿在整个高中新课程的使用过程中的。这些能力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把握高中新课程会有很大的好处,那么,能力更上位一点的,我们还需要有一些思考,比如我们数学,有两种基本的推理方式,一种演绎的,一种是归纳,他又体现在不同的能力上,有一个数学里很重要的希望老师给予关注的地方,就是数学语言的使用,数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很重要的方面是他的本身有他一套独特的语言体系。通常我们说,符号的语言体系和图形语言的体系,我想这些语言体系,也不是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而是贯穿在整个课程的过程中,所以我想需要我们老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当然如果我们有一个整体的设计,

那就更好了。所以我想我们将在单元教学设计里,提到这些内容,就是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把能力当做一个单元来设计,我们也可以把掌握语言的能力,当做一个单元来设计,这样就使我们老师不是局部的看待我们高中课程,而是把高中数学课程看作一个整体。

张 老师(张饴慈 首都 师范大学教授):比如说,我们有些数学知识或者概念比如弧度,如果你就弧度讲弧度,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引入弧度,如果你不能从整体来认识这个概念的话,就很难真正的把握数学,又比如通性、通法,如果你没有一个整体认识,那么就很难提炼出通性、通法这个理论,所以我想要真正理解这个理论,我想要整体,认识这个定义才能知道我们的定位,才知道我们要掌握什么是一些细微末节,什么是一些技术性问题,什么是重要的思想,才能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王: 那么张老师刚才说的,我觉得也是我们要考虑第三个层面,就是一些知识的理解、概念的理解,技能的把握,也希望他放在一个大的范围里来考虑,刚才 张老师讲的弧度,就是我们在初中阶段,究竟为弧度奠定了一些什么?我们在高中阶段如何引入?我们如何向学生说清楚,弧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概念,他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我想所有这些都不能在一节课去完成的,如果我们老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会把它设计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解,那么,对于一些技能我想也是这样的。比如说:刚才张老师说的通性通法,我们在高中阶段,希望学生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通性、通法就是如何来对待模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待定系数法,当我们判定一个模型就是指数函数的模型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关键的问题就要去在这个情景中确定 Y等于 a的 x次方的参数 a是谁?它才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运用这个具体的模型来解决模型具体的问题,所以我想整体把握课程的本身,也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那么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的驾驭我们整个课程的全体,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我们课程教学的效率,否则的话可能就会欲速则不达,当然也包括对考试、对高考的把握,我们也需要有一个整体的看法来思考高考与日常教学的关系。比如说我们在高三复习环节,总有一个疏理知识阶段,那么我们很多老师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我们,疏理知识不要等到高三再开始,我们在高一就开始做,学完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我们逐渐从帮助学生疏理知识到让学生能够独立疏理知识、形成他的一个学习习惯,在他的脑子里,始终出现了就是一个知识的网络,那么我想到了高三阶段,再进行知识的疏理,再应对高考我们就效率好的多了,所以我觉得我们提出来整体把握课程这个词儿,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也提给老师,希望我们参加培训的每一位老师,能够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课是要一节一节的上,但是我们对高中数学理解是要站在整个高中数学上面,对高中数学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张:我个人也是体会跟着两位老师学习,整体把握其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对于抽象度很高的内容,我们很多的是包括我自己在大学里,包括学数学的时候,如果一下进入了细微末节每一个定理好象都念过,但是不知道他们的关系、联系,也没有整体的把握住,最后,还是脑子空空的!所以我想两位老师提出整体把握,其实对于老师来说,要把这种理念变成一种教法,甚至是对学生一种学法的一种影响,告诉学生要学这些东西,要有微观、中观、大观、宏观的这些东西。我们过去可能做的都是微观上的,老师应该是对的,强调的比较多,但是由于学生最后的教学效率卡在这儿,没有宏观的认识,知识没有形网络,所以也降低了学习效率。最后我想两位老师谈谈这样的认识,我们知道我们高中把整体把握作为一个关键字,意义在这里。为了使各位老师对这个事情也一个比较具体的形象认识,我们特别请了我们北京市海淀区的 19中的老师为我们提供一个教学设计的案例,来具体的分析一下,下面我们请(檀晋轩)老 师和王老师一起为我们介绍这个教学案例。

【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的这两位老师,这位是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九中学的檀晋轩老师,( 檀晋轩:北京十九中高级教师 )这位是同一个学校的 王肖华老师,( 王肖华:北京十九中区骨干教师 )两位老师都是我们海淀区很有名的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我们的课程讨论,我们希望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一些具体的案例,我们这一讲主要谈如何把握整体高中数学新课程,我想很多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我想你们二位老师给我们老师带来什么样的案例。

檀老师:我们今天想就着集合这一节,这个段落的内容教学,一起跟老师们探讨一下关于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我们如何的去思考,从整体来认识和把握这样一个关键的内容,因为集合这个内容跟以往旧的大纲相比,有一定的改变,所以我们在学生刚刚入学的时候,有一个阶段,我们做了一些很深入的讨论,在上课之初,也就是学生在入校之前,我们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在整个准备的过程中,我们都做了哪些的思考和我们相应的一些讨论结果,提供给老师们作为参考。

首先我们在思考这个内容之前,请所有老师分头去收集了有关集合段落教学的各种不同的版本,有一些不一样的教学的设计。比方说,我们看到有的设计集合这一个单元,一共设计了八个学时,还有的设计了六个学时,当然还五个学时,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下面我举典型的三个例子,我们一起也看一下,在我们教学之初,我们学校的数学高一年级的老师,一起坐下来分析了这几个典型的例子。比方说过去在旧的教材过程中,我们有一部分老师对集合这部分教学设计了八个学时,我们一起就来分析了一下,这八个学时主要设计是这样的一个安排,其中关于集合的概念以及它的表示方法,大约是设计的三个学时。在第一个学时中,它的重点是把集合的基本概念做了一个介绍,然后重点去介绍了集合的列举法,描述法和图形表示方法。同时给出了空集以及集合的各种分类的方式。在第二个课时过程中,我们就看到它事实上主要是对前面基本知识的复习过程。 同时,在这个领域,由于旧的教材中比较强调集合的三个重要的性质,也就是老师们都非常熟悉的,关于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他就这几个性质做了几个比较复杂的一些练习问题,这是第二个课时。

第三个课时,他介绍子集,全集和补集的概念,同时也简单地做了一些补集和判断集合间关系的一些问题。第四个学时就是子集、全集和补集进一步练习的课时,我们看到它增加了一个第五的课时,仍然是在子集,全集和补集。我们看到有一些例子,比如在这里说到例一和例二。

实际上,这里我们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这个难点,主要这里涉及到方程本身的知识,对于方程根一些讨论问题,因此他并不是集合本身知识相关问题的难点,所以他在这里占有比较大的一个时间段。第六个学时的时候介绍了交集和并集的概念,以及一些相关的符号表示,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简单的求交、并集的一些简单问题。最后在第八个学时过程中,同样是做了一个交并、集练习的课时,其实我们也看到这里涉及到了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以及分式不等式,因为是旧的教材,所以在这些内容中渗透了这些内容。

同样的,我们也分析了,在新课标下,网上出现关于集合这部分出现的六个学时设计的过程,其中我们也发现它主要增加的部分的内容,我们在探讨过程中,感觉难度主要并不都在集合知识本身,而有一些例题难度主要放在对于方程根情况的讨论,以及涉及到某些含有二元的方程,这里实际有一些解析几何的味道,就是坐标系中点和相关的一些知识。同时,在这里也发现,他把过去旧教材中要求的,关于几何中元素那三个重要性质,他所有一些相应的练习,强化来进行训练。因此我们整体分析之后,我们也是课时非常紧张,我们仔细做了讨论,我们感觉反复阅读课程标准以后,对课程标准中对几何这部分,和以前大纲这样几点不同,这是我们的思考。

首先一点,他与大纲相比较,课程标准更加注重集合的语言性和基础性,淡化了一些相应的技巧,也淡化它与其他数学知识过程的结合,我想这个改变是很好的。原因我们也分析了我们自己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学校是海淀区一所中等偏上的学校,我们学生的层次,以及他们自己原有在初中的基础知识并不是十分扎实。那么集合作为学生高中入学后的第一个学习的内容,过多的综合性的问题会使得学生丧失很多的信心,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希望突出在第一个模块过程中、第一个知识内容,把它突出作为一个最基本的语言,最基本的将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到的一些符号,来进行教学。第二个重要的不同点,在课标中提出要能够用三种语言来描述学生的问题,我想这个是比较突出语言之间的一种转化。我们也就觉得在这个阶段中,作为语言的学习,我们也学习和借鉴了,语文教学和英语教学他们中的一些特点。因此我们就尝试着让学生在学生集合语言的过程中,不断转换符合语言,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 第三个我们比较的不同,学生在初中中虽然没有学过集合的概念,但是事实上,初中为我们学习集合概念准备了一些大量的素材。所以我们认为借助这些素材可以在素材本身上不增加学生的难度,只是在新的一种符号表达,和一种新的认识方式和我们在未来的表达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加深这种认识,在这种定位下,我们的教学实际最终设计四个学时,在第一个学时就是作为语言来学习,主要是梳理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所遇到过一些集合的概念,比如在小学过程中学习过的一些奇数、偶数。比方说12的所有正整数因子等等这些概念。初中也有大量的一些例子,比方说不等式的解集,方程的一些解集,当然在几何中他们还学习过四边形的各种分类,三角形的一些分类,以及直线上的一些点作为直线的一些元素等,他们也从这个角度认识了圆的概念,就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样一系列的知识都是学生旧有的,我们把它罗列出来之后,提供给学生一种新的表示方式,也就是我们在一节课把描述法和列举法都教给学生,作为一种语言,是对比着进行学习。进而,在这个具体的这些例子当中,帮助他认识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集合各自在表示方法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表示形式的必要性,特别是在描述法中学生感觉还是比较困难的,在这实质上对一些特别无限集,就会发现它的表示方法用列举法就非常不方便,这个就需要在学生分类清晰的情况下,把一类事物要能够找到它一个共同属性来进行描述。因此我们的第一课时基本上介绍了以语言为基本的转换单位,重点是符号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一种转化,把过去学过的一些东西用新的一种符号展现出来。

第二个学时,我们就介绍了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关系,包含关系。同时我们在这里进一步突出了图形语言。在上一节课重点是自然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到了第二个学时的时候,我们就增加了一些图形语言,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符号。第三个学时,我们实际到集合的运算,我们做了两个学时的设计。在这两个学时中,同样我们是把交、并、补的概念再次让他们运用符号的语言进行阐述,又强化了他们这种符号语言的使用,同时也准确地理解交、并、补的含义。同时把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做了相互的传递,强调了他们之间转化的功能,大概我们是这样一个设想。

【主持人】 王老师,对这个设计有什么样的感受?

王:因为是我们集体备课的一个成果,所以我也非常赞同,而且参与过程也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它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然后结合它的实际状况来设计的。

【主持人】老师在参与这个讨论过程中,有没有不同意见?

王:虽然我们针对整体学生大部分的水平来制订的,但是有一些班的情况具有特殊性,所以针对特殊性,具体的老师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具体做一些微调。

檀老师:是这样的。确实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比 方过去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在集合教学中就希望能够渗透关于方程根讨论的一些问题,当然刚才我们也看到,包括像集合互异性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虽然整体水平属于中上等的,但是程度也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定位是要把住一条底线,即语言和符号的初步认识。对于刚才谈到这几点,个别学生可以给他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尝试让他们课下去完成。我们在这个年的过程中,因为是希望在高中第一个学段中解决学生最重要的一个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问题,因此我们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都尝试着每节课拿出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书籍,然后指导他们去阅读和自己梳理知识,同时在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对于集合,我们是给了学生复习框架,让学生形成数学小组,每个班大概是组成五到六个学生形成学习小组,给他们相关的数学课题,提供给他们可供思考的问题,像刚才的问题,我们都提供给他们作为课外思考。学生在随后的探讨过程中,实际上我们发现,学生最后的所得到的东西,比我们原本想希望教给他们的东

西获得的多得多。比如他们非常有兴趣查找了一些与集合有关系的数学史知识,像康托,他们都通过自己去查找资料去了解,并且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有的班最后用的是板报的形式,以后专门有数学板报。还有的班是用的班校会的时间,做了一节数学史和集合这部分的宣讲,学生非常踊跃、非常积极。像集合中有一些悖论的问题,集合中元素个数的问题,他们都非常有兴趣自己去查找资料然后相互交换,我想这样他们获得的东西会更多。

【主持人】非常感 谢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非常生动的案例。我们一会也要请专家对这个案例发表一下他们的点评。

张:通过刚才老师们的介绍,我们对檀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和分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下面听一听专家对这个过程的一个分析和点评。

王:( 王尚志:首都 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集合是我们新课程中高中教学的第一个单元,他们对这些做了一些案例的分析也做了对比。 张老师,您看对他们这些分析和对比有什么点评?

张:( 张饴慈:首都 师范大学教授 )首先我觉得很高兴看到他们把别人的一些案例拿过来跟做对比、做分析,然后设立自己的案例,这样一种教研的方法非常好。其次我就觉得他们这些思维能够抓住我们这些结合点,标准对集合的定位抓的比较准。比如第一个关于集合的三性问题,我觉得集合的三性只是一些规定,这些规定要求我们的学生要知道,并且要遵循这就够了。我们数学当中有很多这样的规定,比如说平面直角坐标系哪个是第一象限,哪个是第二象限,哪个是第三象限线,这个学生要知道,这就够了。

王:没有必要讨论那些说不清楚的集合,那根本不是我们数学要求的东西。

张:比如要求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我们凡是讨论的集合元素都是确定的,这么规定就可以了,用不着去设计很多奇奇怪怪的来说是不是集合,包括它的互异性、无序性,做这种讨论都是没有用的。它本身没有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有所提高。其次我们这里要讲的按标准来讲,就是集合的概念、包含的关系、属于关系,包括子集这个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不涉及到集合的领域,我们定位是把它作为一种语言,而且这个语言是要贯穿高中三年的始终的,在后面讲到解析几何的时候,讲到线性规划的时候,讲到不等式解集的时候,讲到函数一系列内容的时候要把它拿来用,所以我们把它放在一开始,希望在高中三年要贯彻、去要学会应用。所以在现我们一定是要用初中熟知的知识来作为载体,来讲并、交、补,来讲属于、包含、相等,这样讲,对学生来说困难应该不是特别大。如果我们把一些后面要讲的一些不等式、一些平面的圆的方程等都放到这里,就无形中增加了难度。特别在初高中过渡的问题,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感觉,让学生感到比较容易的事,我们是要把难的东西要讲容易了,而不是把后面的东西放在这讲,我们要把握好,一步到位是不好的。

檀:有一些学校把不等式的解法提前放到这里,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听到这样一些说法,我们内部也做过讨论,实际我们做这样的取舍,一开始还是有一些心中不是特别有把握的地方,我们仔细也做过一些分析,比如您刚才提到的,集合是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当中都要运用的一个语言,一个工具。因此事实上,集合在初期阶段只是一个新的符号,新的语言,还有一些简单的交、并、补的知识,分析之后觉得在函数研究定义域、值域的问题,研究单调区间的问题,包括后面我们在研究立体几何的时候,我们始终在使用这些符号语言,等到不等式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加深对集合符号使用的一些认识,我们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讲了四个必修的模块了,感觉学生的使用上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比如像线性规划的问题,难点就在平面上点集的表示,在那都是难点,把它弄到集合里来大家都觉得晕了,所以我想没有必要,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在大学教书,平面点集的表示仍然是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所以你们的这种设计考虑,我是非常赞成的。【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

张:我们刚才也谈到方程的问题,我们不是在讲解方程,而是在讲集合的符号表示,讲集合的交、并、补的关系,用我们初中讲到的有限整数集,或者自然数或者用我们学的不等式组都是很好的很充分的载体,让学生感到不难就能学会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我们要掌握的东西跟我们以后要学的东西是两回事,一步到位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应该把握住的问题,还不会走的孩子非要让他会走,这样反而把他害了。所以我想在初高中的地方,我也知道,有一些地方,刚一上高一的学生11点才能睡觉,晚上做很难很难的题,就把学生给吓住了,我觉得这不是我们数学中的教育水准。

篇三: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
2015新课程培训心得

第1篇:新课程培训心得范文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3lian.com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第2篇: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转变教师角色,关注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在培训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音乐教育的同行,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在以后更好的搞好音乐教学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课改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新审视。要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

二:如何上好音乐课;

如何上好音乐课?怎样才能把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到音乐课堂中去?音乐课堂该注意哪些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真的还不少,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能够放在学习者的视角,围绕本课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需要。音乐审美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贯穿着浓郁的教学情境,清晰的展示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体现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发展的特征。同时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对教材人文教育的内化和发扬。

首先,这次我们音乐教师的培训对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如罗文忠老师讲的电脑多媒体制作软件。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学生了,对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更加清楚了音乐课应该怎样教。我们以往的照本宣科确实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内容与方法;要正确把握学生唱会与唱好的关系,唱会是目标,唱好则是过程;对于音乐作品,我们音乐老师要做出艺术化的设计与诠释;我们音乐教师要强化示范作用,音乐教学部需要捉迷藏;在对音乐的表现,往往教师的一手势更胜过于教师的说教;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旋律永远比歌词更重要;而我们平时的检测,不仅只在于期末进行;我们音乐老师一定要要教会学生聆听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三、重视音乐实践,深化学生体验

《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师应该认真地贯彻上述原则,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全体学生提供接触、表现音乐的机会。通过培训发现,音乐课若仅依靠每一节课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 是很难达到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合唱团、舞蹈队只能使部分学生得到锻炼,校级歌咏比赛、艺术节虽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时间较短,仍属短期性活动,不能满足多数学生对艺术的强烈需求。课堂教学,仅仅是引起学生喜欢,亲近音乐的动机,使此动机更积极地加以升华.而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更应该让音乐走出教室,增加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促成更多的音乐氛围环境,寓教于乐.在课堂上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灵活而自然地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爱乐风,增加爱乐人口.让音乐走进各班教室.走进每个家庭.甚至走进社会.与生活结合,从而进入每个人的心灵.在教学上,能引导学生更多.更大的思考创作的空间,并赋予更多更大的弹性,让学生在自由生活中自我成长,懂得关怀自己.包容别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第3篇: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

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进步教学质量的途径。必须进步自身专业素质。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的能力的进步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不断进步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长大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三、深入学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谐课堂

有时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这时要与学生沟通,及时转变其思想,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生成绩不良、有过错、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还特别要尊重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学生,又赞赏他,学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培养下,孩子们的学业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4篇: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有幸搭上课改头班车,参加了暑期数学新课程培训。 几天下来,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我个人感觉新课程有这它突出优点:

主要体现在:第一,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习题可以看到,数学中有物理,数学中有化学,数学中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及科技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第二,培养目标的要求上,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诚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学好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强调知识更新与技能,而忽视了其它的需求,学生变成了读书的机器,没有创新的能力,社会就难以发展。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印象中的恩师之所以成为恩师,不是他教给了我们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人。这就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新课程中,无论是哪一个概念的形成、哪一个性质、定理的获取,都设置了情景,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的形成过程,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做到“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体也会问”。。第三,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可否认,课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维下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首先,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义教”时期所用课程多以传统课程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进入高中后,突然地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难以适从,而教师又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在赶进度,未给学生留以缓冲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次,在知识的衔接上,“义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可能与新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断层,新课程很多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在旧的初中教材中没有,或未能真正地讲透。学生在运用到相关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吃力,从而出现了编书者认为学生能完成而学生却无法完成的练习、习题,给学生留下了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题都不会做的感觉,欠人性化,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建议在高一数学①的编写过程中,先介绍简单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在闭区间内的最大(小)值的求法等知识的学习。作为初、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的过渡。同时也对集合知识的学习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函数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次新课程的培训中,我们听了王尚志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老师的辛苦讲解,使得自己对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下面是我参加培训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怎样作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积极源于兴趣,我认为,在新课改条件下,要上好高中数学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氛围中学习。因为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

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部分大学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

篇四: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
2015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在2015年4月参加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福建教育》专家的讲座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1、由教授讲授的新课程理念更新

2、由教授讲授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此模块内容,让全体学员耳目一新。

3、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下面,我将本阶段的具体学习作以下简要小结:

一、认识的提高

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永恒主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中,特别重视自己师德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部分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第一个关键节点,框架问题修改是研修重点和关键,可以说不完成框架问题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不使框架问题修改影响其他,我在学习时对问题修改时间段做了特别处理.首先时间保证;其次,我采取“稳扎稳打”,让作品修改内容化整为零,为了加强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共享了其他学员的作品,互相交流,一起研讨,使框架问题的修改在下一模块学习开始之前及时完成。

对此,能够完成,我对线面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二、具体收获

1、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提高了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2、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师德方面的修养,我坚持把师德建设当作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来抓,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知、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成为自己自觉的行为,积极争取做一名“师德双馨”型的教师。

3、轰轰烈烈的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给教师继续教育带来了丰富的内容,重点通过《教师职业心理》、《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专题培训和考试,使我们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当今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等都有进一步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内容的培训,不但提高了我们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在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知识,组织教育教学调查、实验和交流等活动中,使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广大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教育科研、创新能力。

4、重视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期间在进修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感谢。今后我会努力并不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和当今国外先进教育思想都有了进一步了解。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了教师职业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识,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

总而言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十分成功的,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我们要以总结检查活动为契机,切实提高对教师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积极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2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当人民教师难,当合格的教师难,当现代优秀的教师更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我有幸参加了网络研修,感悟许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啊!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淫,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网络学习让我和同行们走到了一起,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尽情的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辟的讲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名师一步步引领,促我不断成长。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应付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在远程培训中,网络研修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远程学习的形式多样,视频、课程简介,与专家、同仁互动式的交流等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得到启发。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

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通过这次培训,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今后,我还将继续参加网络研修,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适应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第3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当我认真接受了继续教育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评课”与“议课”的区别:“议课”是围绕观课说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有“主”“客”之分;“议” 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状态。“评课”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二、“评课”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中,各自形式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等,常会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出现,随之而来的评课却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是在设计好的表格上打个分,有的是表扬为主,做好好先生,还有的是被动发言,敷衍了事,说几句好话,提一点希望,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很多人都碰上。我觉得在教学中,作为我们一线的老师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践,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如果都说些没有意义的话,那评课还有什么意义呢?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线老师自己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评课者真实的心声,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有所理解,同时有所接受,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付诸于行动。

三、“议课”非常有意义。“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议”强调了彼此的平等,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议课”我觉得更能让老师得到提高,更能有说服力,因为有时评课者并不了解学校的情况、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进度等情况,往往对上课者提出的要求过高,这样如果只评不议,也许会让老师觉得委屈,甚至不理解,从而打击了积极性。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让授课者说话,让评课者更能点中要害,不仅可以得到参与者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更是对教师改进课堂、促进专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短短的几个字却很精练的写出了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 增添光彩。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

第4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在2015年8月积极参加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1、由培训中心的黄登军老师讲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介绍和课标解读

2、由培训中心的张君颖老师讲授的高中新课程校本开发

3、由培训中心的杨四英老师讲授的高中新课程与选修课教学

4、由培训中心的安静生老师讲授的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5、由培训中心的刘希平老师讲授的高中新课程和高考

6、培训中心吴琳娜老师的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裴昌玲老师的多元智能理论讲座和袁青老师的心理问题研究讲座

7、由计算机中心廖建筠、王晓民等老师讲授的英特尔 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此模块内容,让全体学员耳目一新。

8、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下面,我将本阶段的具体学习作以下简要小结:

一、认识的提高

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永恒主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培训提高自身 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中,特别重视自己师德和教学业务水 平的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 训,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部分是英特尔 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第一个关键节点,框架问题修改是研修重点和关键,可以说不完成框架问题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不使框架问题修改 影响其他,我在学习时对问题修改时间段做了特别处理.首先时间保证;其次,我采取“稳扎稳打”,让作品修改内容化整为零,为了加强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 共享了其他学员的作品,互相交流,一起研讨,使框架问题的修改在下一模块学习开始之前及时完成。

二、具体收获

1、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我要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 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要进一步提高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2、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师德方面的修养,

篇五: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
2016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体会

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体会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当面对党旗,再一次举起自己的右手,庄严的向党组织宣誓的时候,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入党誓词的十二句话,句句千钧,概括了我们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概括了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所应承担的政治责任。宣誓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对信仰的强化,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已远远超过誓词本身这短短的几句话。

重温入党誓词,就是重温当年的决心和信念,对比我们今天的认识和行动,始终铭记入党的誓言。无论是当年入党宣誓还是现在重温誓词,都毕竟只是一种形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党旗下所立下的誓言,它曾经让我们热血沸腾,充满理想,感召我们努力实践,自觉奉献,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奋斗终身。党的誓词,虽然只有八十个字,但是集中了我们全党的智慧,从建党那天起,对誓词的反复修改,也体现了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它有新的内容。所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在入党举起右手面对党旗进行宣誓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不断提醒自己:要在今后的漫长的工作当中,毫不衰减地把它坚持下去,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为党的旗帜增添光彩。同时,我也更加深刻认识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我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中来。提高自己的理论觉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争当先进、优秀的共-产-党员。

重温入党誓词,就是更加激励现在,强化我们的信仰。信仰是什么?哲学家告诉我们,"信仰是唯一不凭靠面包而存在的指引人奋然前行的力量。"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是一个必亡的政党,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一个可怜的人。我们共-产-党员,信仰的是共-产主义,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奋斗的动力和先进的保证。带着这个伟大的信仰,我们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胡-锦-涛总书记说的那样——坚持崇高理想,牢记历史责任,提高自身能力,树立良好形象,为共-产主义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

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让我们与时俱进,恪守自己的承诺。人的一生,面对社会、单位、亲友,可能会有多次承诺。但就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较之于其它承诺,他对党的宣誓应该是最神圣最庄重的。入党宣誓之后,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应该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去恪守,不管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自己对党作出的郑重承诺,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共-产-党员都要按照入党誓词,对照检查是否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一定要进一步强化

党员意识,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真正实现自己的入党誓言,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声音在报关大厅里回荡着,唤起了廊坊海关每一位共-产-党员入党时的思想激-情和奋斗追求。

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回想起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和奋斗决心,增强了我们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人的一生,面对社会、家庭、单位、朋友,可能会做出许许多多的承诺。但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在党旗下的宣誓则是最神圣最庄严的。向党宣誓之后,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应该坚贞不屈,始终不渝地予以恪守。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无数的优秀共-产-党员都用乐于奉献、勇于牺牲、无比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实际行动解读了自己的入党誓词,展示了共-产-党员终生恪守入党誓词的人生真谛。在《永远的丰碑》中,我们看到,老一辈共-产-党人,他们忠实恪守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无论是面对腥风血雨,还是艰难困苦,他们都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用悲壮而辉煌的人生,践行自己的神圣誓言。重温入党誓词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海关关员会像他们那样,矢志不渝地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把毕生奉献给海关事业。

对事业的执著,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我想,正是基于这点才使海关的工作平凡中蕴含伟大。我们的海关关员都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细微处见光彩,而伟大却正在于我们能够踏踏实实地、全身心地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投入到海关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的努力为国把关。我们愿意把一生都奉献给热爱的海关事业,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和对海关事业的无比热爱留在工作岗位......炎炎夏日里40℃的高温,外面下大雨、厂房里面下小雨,这就是下厂核查关员的恶劣工作环境,还有那一站就是大半天的"腿脚功夫"......在这么一种不为外人所知的环境中,关员们都在用平凡的事业谱写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用坚毅的身姿升华出国门卫士的风采,用执着的追求奉献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我们的工作平实、真切,于细微处见精神,于朴实中映射出光彩,每一位海关关员都是在不一样的工作岗位,却散发着同样的责任感和忠诚心,都是在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地诠释着忠诚的国门卫士的深刻内涵。

看看头发花白的老关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海关,靠着顽强的拼搏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关区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是具有过硬业务素质的尖子,是具有良好敬业精神的楷模,是立足岗位学习成才的模范,是青年关员学习的榜样。

再看朝气勃发的青年关员,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时代精神——胸怀祖国、热爱海关事业,自觉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海关的进步事业中;坚韧不拔、锐意进取,在平凡的

岗位上创造出绚丽的青春事业;矢志创新、追求卓越,在竞争中充分展示了当代海关青年的精神风貌。随着海关事业的不断发展,青年关员已经成为海关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不过,无论是当年入党宣誓还是现在重温誓词,都毕竟只是一种形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党旗下所立下的誓言,它曾经让我们热血沸腾,充满理想,感召我们努力实践,自觉奉献,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奋斗终身。重温的意义在于与时俱进,在于恪守承诺。在重温誓词的时候,每一位党员都回头看看自己一路走来,有哪些脚印走歪了,及时纠偏板正;注意汲取"溺水者"、"摔跤者"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抬起头来向优秀的关员们学习,争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温故知新", 重温誓词,让我们更加感慨责任的重大。重温当年的决心和信念,对比我们今天的认识和行动,始终铭记入党的誓言,对自己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通过这次重温入党誓词,我关的党员们更坚定了马列主义信仰,牢固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海关工作实际,增强党性原则,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紧紧围绕理想、信念、宗旨和作风等,深入进一步加强学习,求真务实。因为誓词不仅是我们每个党员入党时对党组织的誓言,更是我们对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是我们每个党员同志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重温入党誓词,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感触许多。但最重要的是共-产-党员的信仰、共-产-党员的责任、共-产-党员的激-情。让我们心里永远激荡神圣,心田永远流淌信仰,心头永远升腾责任,心底永远燃烧激-情,始终努力工作,为党旗增辉,为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体会 [篇2]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当面对党旗,再一次举起自己的右手,庄严的向党组织宣誓的时候,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入党誓词的十二句话,句句千钧,概括了我们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概括了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所应承担的政治责任。宣誓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对信仰的强化,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已远远超过誓词本身这短短的几句话。

重温入党誓词,就是重温当年的决心和信念,对比我们今天的认识和行动,始终铭记入党的誓言。无论是当年入党宣誓还是现在重温誓词,都毕竟只是一种形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党旗下所立下的誓言,它曾经让我们热血沸腾,充满理想,感召我们努力实践,自觉奉献,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奋斗终身。党的誓词,虽然只有八十个字,但是集中了我们全党的智慧,从建党那天起,对誓词的反复修改,也体现了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它有新的内容。所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在入党举起右手面对党旗进行宣誓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不断提醒自己:要在今后的漫长的工作当中,毫不衰减地把它坚持下去,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为党的旗帜增添光彩。同时,我也更加深刻认识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我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中来。提高自己的理论觉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争当先进、优秀的共-产-党员。

重温入党誓词,就是更加激励现在,强化我们的信仰。信仰是什么?哲学家告诉我们,“信仰是唯一不凭靠面包而存在的指引人奋然前行的力量。”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是一个必亡的政党,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一个可怜的人。我们共-产-党员,信仰的是共-产主义,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奋斗的动力和先进的保证。带着这个伟大的信仰,我们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胡-锦-涛总书记说的那样——坚持崇高理想,牢记历史责任,提高自身能力,树立良好形象,为共-产主义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

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让我们与时俱进,恪守自己的承诺。人的一生,面对社会、单位、亲友,可能会有多次承诺。但就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较之于其它承诺,他对党的宣誓应该是最神圣最庄重的。入党宣誓之后,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应该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去恪守,不管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自己对党作出的郑重承诺,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共-产-党员都要按照入党誓词,对照检查是否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真正实现自己的入党誓言,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体会 [篇3]

在我校举行的党员先进性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中,党员们结合自身的经历,谈了自己的体会。言词恳切,发人深省。为什么要在这时重温入党誓词,实际上是怕忘了党的最终目的——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伟大的工程,是几代人的伟大事业,所以,要从自己做起,一砖一瓦去建设这个事业。这次重温入党誓词,对我个人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通过这一段先进性教育的学习,我将自己和党员标准对照检查,认为以前对做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领会不全面。今后要不断学习,加深理解,经常想到党的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老党员们说说:近年来,党内确实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一是保密性不强了,党内有什么事,党外很快就知道了,会上研究件什么事,还没有散会就传出去了。二是跑官要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制止不了,关键是一些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变了。一些党员在入党时就没有成为合格的党员。三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要保持先进性,就要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别人奉献,就像雷锋的镙丝钉精神一样。群众满意了,高兴了,先进性教育才算见到实效。

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体会 [篇4]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当面对党旗,再一次举起自己的右手,庄严的向党组织宣誓的时候,我们心潮澎湃,入党誓词的十二句话,句句千钧,概括了我们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概括了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所应承担的政治责任。宣誓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对信仰的强化,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已远远超过誓词本身这短短的几句话。

重温入党誓词,就是重温当年的决心和信念,对比我们今天的认识和行动,始终铭记入党的誓言。无论是当年入党宣誓还是现在重温誓词,都毕竟只是一种形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党旗下所立下的誓言,它曾经让我们热血沸腾,充满理想,感召我们努力实践,自觉奉献,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奋斗终身。党的誓词,虽然只有八十个字,但是集中了我们全党的智慧,从建党那天起,对誓词的反复修改,也体现了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它有新的内容。所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在入党举起右手面对党旗进行宣誓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不断提醒自己:要在今后的漫长的工作当中,毫不衰减地把它坚持下去,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为党的旗帜增添光彩。同时,我也更加深刻认识到了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觉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争当先进、优秀的共-产-党员。

重温入党誓词,就是更加激励现在,强化我们的信仰。信仰是什么?哲学家告诉我们,“信仰是唯一不凭靠面包而存在的指引人奋然前行的力量。”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是一个必亡的政党,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一个可怜的人。我们共-产-党员,信仰的是共-产主义,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奋斗的动力和先进的保证。带着这个伟大的信仰,我们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让我们与时俱进,恪守自己的承诺。人的一生,面对社会、单位、亲友,可能会有多次承诺。但就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较之于其它承诺,他对党的宣誓应该是最神圣最庄重的。入党宣誓之后,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应该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去恪守,不管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自己对党作出的郑重承诺,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共-产-党员都要按照入党誓词,对照检查是否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国有企业员工,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出一份力,真正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真正实现自己的入党誓言,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六: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
2015中国梦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学习《中国梦》心得体会

2015年3月召开的“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人民共享“出彩机会”,共享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会”为实现中国梦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听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国梦的现实指日可待。总书记从“路径选择,精神支撑,力量来源”等几个方向,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镶金解读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是中国执政党的目标,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梦不只是富裕梦,还是对幸福和有尊严生活的期许。

这次中国两会为实现中国梦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它是中国发展关节点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两会”不仅完成了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国家高层人事交替,还为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工作做出细致安排。它把中国十八大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为落实党代会的大政策方针做出了具体部署。为实现中国梦进一步凝聚意志,统一思想。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过程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努力就有广阔的空间。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对两会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党中央和各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为自己祖国美好的明天而献言献策,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很自豪。这样我就觉得我自己和我们的国家、我们与党深深的连在一起。自己所做的努力,不仅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是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轰轰烈烈的事迹不会经常有,但是平凡之中见伟大,自己要尽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是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党,我想这才是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共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对两会的学习,令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以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奉献社会为己任,并认真做好自己本职的教育教学工作。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因此,在未来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除了要付出艰辛的汗水,更重要的是是自己的理想,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紧随时代潮流,密切联系社会和国家所需,一路向前。

梦想不一定是虚幻的、遥不可及的,梦想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有一天会砸到身上,梦想的实现要靠实实在在努力。梦想也不一定是远大的、宏伟理想。梦想也许就在你身边,是离你最近的一个愿望,只要去努力,就会一个一个实现。

我是一名班主任,我的梦想是认认真真带好每一个班。在教坛上站了二十几年,我不想年老时回忆往事只是一片苍白的记忆,闲着是一天,躺着也是一天,闲着是生活,躺着也是生活,不为虚幻的烦恼,只为生活添一点色彩。虽然一年年老去,精力不复当年,但生理可以老去,意志却不能消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常记起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年过七旬的廉颇心思报国,而我一个小人物,没那么大的志向,只是想在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剩余价值,积聚正能量,尽可能实现自己的工作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圆自己的平凡梦。

第2篇:学习“中国梦”心得体会

梦想是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的进步源泉,是最有力量的精神追求。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追逐的梦想。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她穿越五千年的辉煌与磨难,历经过勇武悲壮的“秦汉明月”,谱写过华美壮丽的“唐诗宋词”,一代代中国人用他们的热血和汗水书写出属于他们时代的中国梦想。近代以来,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受尽了掠夺和压迫,人民受尽了苦难和奴役,在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多次探索之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中国人民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站了起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人昂首阔步、信心满怀的高擎起一面梦想的旗帜,从抗美援朝、两弹一星到北京奥运、嫦娥奔月,当代中国人秉承起祖先的梦想,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这个旗帜就是“中国梦”。

一、“中国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中国梦”有着宽广深邃的思想内涵。首先,“中国梦”是民族的复兴梦。5000多年文明传承,170多年灾难砥砺,90多年艰苦追寻,60多年曲折探索,30多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现实社会生活和对中国未来发展宏伟蓝图的美好期盼。“中国梦”既是强国梦、强军梦,也是海洋梦、航天梦,更是经济繁荣梦、美丽中国梦,概括来讲,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次,“中国梦”是人民的幸福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没有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和共同享有,中国梦就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没有人民的富裕幸福,就根本谈不上国家富强,更谈不上民族的振兴。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要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

人民,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再次,“中国梦”也是世界的和平繁荣梦。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和平发展起来的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维和行动、经济危机、朝核危机、叙利亚危机等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坦桑尼亚时曾经说到:“中国梦要与非洲梦联合起来一起实现,并为实现世界梦作出新贡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梦”也必将推动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人民梦想的实现,进一步拓展世界人民通往理想彼岸的道路。

二、实现“中国梦”要把握三个方面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好中国道路(

三、实现“中国梦”要从我做起

实现伟大“中国梦”,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和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为了每个中国人更好地生存、享受和发展,同样也需要依靠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从我做起。要起到党员干部示范作用。一名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怎么想、干部怎么干,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梦”能不能实现,首先看党员干部做不做表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就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要树立锐意改革、务实清明、执政为民、夙夜在公的榜样,以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勇于牺牲、开拓创新的精神,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让人民群众看到实现“中国梦”的希望,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中国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真抓实干。要把“中国梦”的伟大梦想与现实问题统一起来,脚踏实地、拼搏进取,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问题逐步解决,最终完成伟大梦想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要把对“中国梦”的追求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和奋斗,自我完善、不断发展,才能用勤奋、汗水与智慧筑起“中国梦”的坚固基石。只要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去奋斗,去奋发去图强,“中国梦”就能像水滴汇集,化作绚丽的彩虹,就会像江河奔流,汇成汪洋大海,汇集成波澜壮阔的“中国梦”。要立足实际服务大局。要实现宏伟壮丽的“中国梦”,就要与“河南梦”结合起来,立足于我们工作的实际,做一枚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螺丝钉”,紧紧围绕市委工作大局,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危机感、责任感,围绕所分管的督察、信息等各项工作,脚踏实地,努力进取,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第3篇:学习“实现伟大中国梦”心得体会

实现中国梦成为国人的热议话题,也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最强音。那么什么是“中国梦”呢?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中国梦的定义可以看出,中国梦的主体就是人民的梦。如何才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呢?现在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事实证明得出来的,也是现实基础。

第二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从大局出发,克己奉公、辛勤劳动、要反对浪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我们要增强坚韧不拔的精神,要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要始终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自己心中的梦而不断奋斗。第三就是要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要凝聚中国各民族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锤炼意志成为中华民族最有力的建设者,用中国13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发挥这自己的能量、付出辛勤劳动、凝聚广泛智慧,只有实现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小的梦想,才能够汇聚成民族的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中国梦的宗旨就是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

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出来的。

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要不断加强学习。

作为畜牧业战线上的一名科技工作者,在今后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学习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在工作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以树立单位良好形象为出发点。在个人业务学习上,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深化和扩大自己的理论和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懈地为自己充电,使自己在业务工作中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贡献力量;为建设富强国家尽一份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4篇:学习中国梦心得体会

有一种梦,渗透到史书的每一页;有一种梦,承载着整个民族的力量;有一种梦,散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世人享受着这份财富。这个梦,一直延续至今中国梦,记录着岁月的变迁,给人无限的力量。也给人无限的遐想。也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原因。

早在遥遥五千年前,黄帝开创了历史,这个梦便被人开启。它流淌在每个日日夜夜,让历朝历代的人所折服。三国时代,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一世之雄,称霸天下;唐朝盛世,李白咏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郑和七下西洋,也圆了中华民族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梦,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还有有许多超出于航海之外的解读。“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是中国梦吗,我认为是。

近代作家鲁迅,用犀利的笔锋,慨叹着中国人的命运,弃医从文,振兴中华;而一代领袖毛泽东,更是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呐喊,这何不体现出中国梦带给人的力量,中国梦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呢?

我最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后作的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也在观看《复兴之路》后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地探索,求解放、求独立、求民主、求科学、求富裕等一个个梦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中得以实现”,从而对“中国梦”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十八大,决定了我们下一步幸福的到来;十八大,给了我们每个中国人一个“中国梦”。

“中国梦”是什么?每个人理解可能不一样,与“美国梦”、“英国梦”……不同,“中国梦”是个人的,是国家的,更是民族的。“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梦即国家富强梦。“中国梦”是复兴梦。复兴梦即民族复兴梦。

当中华民族的巨大航船,穿越历史的波涛,驶向复兴的彼岸,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想,将怎样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展开?走向复兴的中国又会带给世界什么?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再次向世界传递了实现文明复兴(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翻开历史,“七下西洋”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丝绸之路”留下互利合作的足迹。讲信修睦、善待他人,文明塑造出敦厚平和的民族禀性。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交流孕育出推己及人的民族文化。近代以来的列强入侵和连年战乱,将中华民族拉进苦难的深渊,留下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迈上复兴之路的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世界和平。

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地球村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我们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互利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起飞,迈向梦想的脚步坚实而稳健。以和平推动发展,以发展捍卫和平,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为赶超之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与世界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无论是开放市场、引进技术、吸引投资,实现30多年来日新月异的跨越式发展,还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同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和国际金融危机,我们都着眼于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未来的道路上,中国梦必将进一步焕发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中国梦想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终将完成民族复兴伟业,也终将成为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保障。

当中华民族的巨大航船,穿越历史的波涛,驶向复兴的彼岸,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想,将怎样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展开?走向复兴的中国又会带给世界什么?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再次向世界传递了实现文明复兴、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理念。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始终不变的战略抉择。

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地球村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我们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互利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起飞,迈向梦想的脚步坚实而稳健。以和平推动发展,以发展捍卫和平,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为赶超之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与世界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无论是开放市场、引进技术、吸引投资,实现30多年来日新月异的跨越式发展,还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同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和国际金融危机,我们都着眼于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未来的道路上,中国梦必将进一步焕发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中国梦想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终将完成民族复兴伟业,也终将成为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保障。

面对奋斗征程中的坎坷与挫折,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人世遭逢的巨大自然灾难,遭逢百年不遇的汶川大地震,我是亲历者之一,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一代代的中国人,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挺直了脊梁,憋足了一股劲,胼手胝足,顽强奋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所说的话字字铿锵有力,句句饱含深情,不仅道出了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更是道明了中国亿万同胞满怀一颗颗赤诚的中国心,共筑最深层次、最核心的“中国梦”。

回首中华民族经历的百年沧桑巨变,总书记将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别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遭逢”精辟表达。这三句气势磅礴而富有诗意的概括,引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是啊,雄关漫道、人间正道、长风破浪正是我们的命运所在。

“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遭受着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在历经艰难险阻的中华儿女的不断奋起抗争下,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抛洒热血,鞠躬尽瘁,探索奋斗,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国梦”从此充满希望,光明无限,而今迈步从头越。

“人间正道是沧桑”。现今的中国,是一条腾飞中的巨龙。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党紧紧联系人民、依靠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历经多少荆棘、多少曲折,多少灾难、多少奋斗,终于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梦”从此永不停歇,绝不更替。

“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有辉煌的历史,更有广阔宏伟的未来。纵观国际国内大局,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强大的保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这个梦。励精图治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中国人民朝着这个目标“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梦”从此继往开来,终将实现。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在这个“圆梦”的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惧风险,不畏干扰,走好路,走对路,走正路。以坚定的信念朝着“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个伟大梦想鼎力前进。

祖国富强是我们的梦想,人民幸福是我们的向往。让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对我们来说,实现宏大的“中国梦”的过程,自然是实现具体实在的“就业梦”“上学梦”“安居梦”的过程;对领导来说,实现“中国梦”,必须把人民的期待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好事实事。“中国梦”是你我的梦,种种色彩丰富的梦想汇聚成梦想拼图。“梦想是指引人类前进的灯塔”,“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少年英雄霍去病的梦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是少年毛泽东的梦想。每个人都要有或大或小的梦想,这样才能使一生过得有意义,这些很小的梦想交织在一起,也就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梦想。这些小小的梦想勾勒出“中国梦”的生动轮廓,融合成“中国梦”的共同底色。有梦想的人就会有希望,我的梦就是过好每一天。有梦想的国家必将强大!

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为了实现名族的伟大梦想,党领导人民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慷慨壮歌,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复兴之路。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会好,人人才会好。

相关热词搜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解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王尚志,核心素养解读,感想"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51903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