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外出参观体会文章汇编

外出参观体会文章汇编

2017-04-11 16:16:48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参观原指对各种情况加以比较观察,现指实地观看。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外出参观体会文章汇编,希 ...

参观原指对各种情况加以比较观察,现指实地观看。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外出参观体会文章汇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出参观体会文章汇编(一)

(黄黎君)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们一次外出参观学习兄弟学校的各方面管理的宝贵经验的机会。绍兴大市聚职校和绍兴职业教育中心的校容校貌以及他们领导所介绍成功管理经验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谈谈我的三点体会。

一、大市聚职校是一所军事化管理的学校。从师生的着装到寝室里的棉被到处都展现出一种部队的简朴、整治的气息,给我印象很深,要让一群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们抛却时尚的服装,穿上单调的迷彩服,可以想象该校的老师和领导们费了多少的心机。该校教育以德育为先,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以正面引导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跟家长多报喜,少报忧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同时也为老师们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育过程,我很赞同这一做法,职校的学生同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虽然成绩差,但他们同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教师仅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的不良表现,不然长效地转变他们的思想,有时甚至会导致他们的对立情绪,只有教师的贴心和爱心才能从根本上感化学生,才能达到德育目的。

二、绍兴职教中心的规模及他们在省技能比武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吸引了我。我认为,该校白天文化理论学习与晚上技能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此外从该校的两位领导的管理制度介绍中,我可以感受到全体老师爱岗敬业的一种很强的责任心,以及领导与普通老师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共同合作的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

三、对比各所学校,其实只要是当老师,无论在哪所学校都没有轻松的工作,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有不同思想的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无论哪所学校,都离不开敬业的教师,只有面对现实,少抱怨、多思考、多理解、才能当好一名教师。

外出参观体会文章汇编(二)

六天的考察学习时间匆匆而过,经过这短暂而又充实的考察学习,我的感受颇多,若要对这六天做一个总结,只有一句话--出发时轻轻松松,是愉悦的心情;归来时沉甸甸的,是收获与责任。

临行前,我对这次考察学习充满了期待,步履轻快飞扬;考察学习后,我多了一份思考,脚步成熟而坚定。就如考察的目的而言,此次考察学习的目的在于观摩先进,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为此我镇领导为我们安排了景点参观、小康建设示范点参观学习、民族文化品牌示范点参观学习等项目,让我们在身心上和视野上都感受了新的洗礼,使我们在考察学习中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更认识了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要性,之所以这种收获不仅让我感受到压力,更让我感受到这是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是一种使命,是一种值得投资、值得倾注心血的人生价值提升方式。

在这次考察学习中,不管是景点参观还是建设示范点参观学习,给我的感受和反思都很多,下面我就简要谈谈我的体会。

一、感受和谐打造和谐

6月24日,我镇第二批参观学习团开始启程,沿着蜿蜒盘旋的巴边江一直南下,途经景东、镇远、宁洱、普洱,最后到达景洪市。在这几百公里的行程中,虽然晕车一直侵袭着我,但沿途如画般的风景与崎岖狭窄的山道深深吸引着我,我尽量控制我的眼睑不让它合上,不能错过呀,不能错过大自然给我的恩赐和崎岖山道的行车法则教育。我作为无量山镇安全生产办公室成员,山道交通管理是我必备的经验,这正是我现场观摩学习的机会呀。山道非常狭窄,行车特别的多,但是又那么的井然有序,再看看沿途的交通安全文化不禁使我愧然,他们的文化渲染是那么的浓烈,是那么的到位,使每个经过山道的驾驶员都有一种守护安全的责任感,沿途的一个个显眼的安全警示标语就像一个个安全守护卫士在提醒着、监督着每个驾驶员是否珍爱生命,是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样。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语“久入鱼肆,不闻其臭;久入兰室,不闻其香”,这不就是说明环境育人的道理吗,我们应该尽力去打造一个交通安全文化环境,让我们的驾驶员也在安全文化环境下受渲染,去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6月25日和6月26日我们参观了西双版纳的热带植物园、傣族园和野象谷。这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古朴的民族风情、秀丽如画的热带植物和悠然自得的野生动物悄然构置了我们奋斗了几代人的和谐社会。这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我们也有连绵起伏的无量山和逶迤滂沱的哀牢山,它们曾经一度是那么的钟灵神秀,那么的生机勃勃,相信这里也曾经是一片和谐的世界,那现在为何黯然失色,我们作为无量山镇的建设者,理应反思我们的建设思路和管理模式。我们理应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把无量山镇也打造成又一个和谐社会示范点,当然就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局面,我相信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成功,一定能把无量山镇打造成一个绿色产业旅游文化基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示范基地,我相信会有这一天,而且我能等到这一天。

二、抓住机遇创造机遇

6月26日下午我们驱车到达了云南第一村“大营街”,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来不及细致的参观大营街的风貌和了解大营街的发展历程,幸好镇领导为我们搞到了一张介绍大营街发展历程的光碟,回到政府后领导及时组织了全镇职工收看。这不仅是大营街发展的历程,更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例证。从这一鲜活的建设例证中我们可以感知,大营街能步入小康社会,我们也能步入小康社会,我们不可以照搬大营街的建设模式,但可以学习大营街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难险阻的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加强教育,不断地注入改革创新的新活力,团结协作,积极寻找战略伙伴,努力去寻找机遇、创造机遇,我相信在我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这个潜力,更有这个实力把无量山镇建设成为物产丰富、乡风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

三、打造民族品牌文化挖掘无限旅游资源

6月28日我们参观了楚雄的彝人古镇。彝人古镇位于云南楚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安大道以北、太阳历公园以西、龙川江以东、楚大高速公路以南。占地约174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该古镇齐聚了吃、购、住、游、住五大功能,它不仅体现了彝族文化的灵魂,更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资源。该古镇不仅给楚雄人民提供了经济上的创收,更成为了楚雄人民与外界交流的窗口,这充分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消费需求,在物质的必要需求达到基本满足的今天,人们对古老的、民族的和具有神秘的生存能力的品牌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就像许多人喜欢吃杂菜一样,楚雄彝人古镇让古老的彝人习俗复活在喧闹的现代社会之中,让所有到彝人古镇旅游的人们都流连忘返,这不仅给游客带去了不虚此行的感觉,更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这就是古老的品牌文化的魅力,古老的文化我们具有,但品牌文化我们需要去打造,这不仅是欢迎客人的仪式,更是吸引投资的方式;我们也具有古老的彝人习俗,比如彝人跳采、、彝人“打歌”、彝人酒歌等等,而且这些彝人习俗就在我们身边,我县也在不断的打造彝人文化品牌,但我认为品牌文化建设也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应该尽力去寻找二者之间的切入点。我相信,我们的领导也在考虑如何让古老的文化为现代经济发展做贡献,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一定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南涧的彝人文化品牌会走向世界,成为现代社会的消费需求。

此次考察学习硕果累累,要在有限的篇幅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不大可能的,现在散散数言,仅代表我的一时所感和所想。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就是一个景点的观察和反思我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当然,这篇总结中我没有提到我镇建设的许多优点,因为我是带着一个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心态去考察学习的。我坚信只要带着一个学习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件事情,我们都会有收获,同时也会有失落;只要我们抛开失落而去抓住收获,我们得到的将会是一份永远的感激和喜悦。

外出参观体会文章汇编(三)

海陵区党政领导干部外出考察体会文章汇编

前 言

当前,海陵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结构调整的黄金期、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的关键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期,迫切需要一大批政治觉悟高、执行能力强、眼界胸襟宽、工作作风实的干部队伍,迫切需要一大批想干能干、苦干实干、大干快干的党员干部。区委新的班子调整后,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组团带队,相继赴南通市的如皋、崇川两地,以及泰兴市和高港区,学习考察经济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情况,实地体验兄弟市、区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及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亲身感受并反思自身发展的差距和不足。为及时转化好学习成果,三月份,区委中心组专题研讨会上,多位领导就学习考察的体会,以前瞻开阔的战略视角和争先进位的思想高度,共同探讨海陵未来发展的新思维、新路径。

为进一步转化考察成果、扩大交流范围、放大学习效应,区委中心组及时征集、汇编了部分领导的体会文章。希望各基层中心组进一步学习领悟、提高认识,进一步群策群力、凝心聚力,共同把“推进富民强区,建设美好海陵”战略部署向纵深推进。

目 录

01 以领导干部的转型升级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孙耀灿

09 努力做优经济转型大文章 ……………………………李卫国

16 项目建设效能提升作风建设 ……………………季玉平

19 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扎实的举措 走海陵城市化发展之路 ……………高卫东

26 以三个转型为基本路径 力促海陵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丁和扣

33 学先进找差距 增见识长魄力努力构建海陵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新优势 ………姜文湘

38 爱拼敢赢建好园区 …………………………………李文飙

44 感叹紧迫重要 ……………………………………赵云燕

46 争当转型升级排头兵重在落实务求实效 ………陈锋剑

49 提升幸福指数建设幸福海陵 ………………………朱爱俊

52 三个坚持不懈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 …………………丁骅

57 明确一个目标抓实三项措施 ………………………俞军

62 以更大的气魄赢得更快的发展 ………………………彭俊

66 做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的助推器 …朱秋生

70 创新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升级 ………………………李国平

74 参观归来话转型 ………………………………………吴国余

78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宜居海陵”……………………殷春生

80 提振信心促发展抢抓机遇谋跨越 …………………周学良

84 我区党政代表团外出参观考察剪影

以领导干部的转型升级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在区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的讲话

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孙耀灿

同志们:

前一段时间,我们先后组团到南通的如皋、崇川以及市区的高港、泰兴等地参观考察,目的是让大家走一走、看一看,通过学习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有所启迪、学有所获,进而内化为我们工作的压力,转化为我们发展的动力。刚才,大家结合各自考察的心得体会,围绕转型升级谈了很多好的意见。今天,我们以务虚会的形式召开中心组学习,就是进一步消化吸收考察成果,明确一下究竟向人家学什么?回来怎么干?到今天,区委班子调整已有四个月的时间,我的总体感受是,全区全局性工作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体运行良好,工作思路基本清晰,重点有所突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个局面是来之不易的。在这个期间,我们积极谋划了海陵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思路和路径,按照十一届二次全会的总体要求,研究部署了如何抓落实、抓推进的各项举措。实事求是地讲,我现在充分体会到,做行政负责人的时候是没有觉睡,现在做党委负责人的时候睡不着觉,这么一种切身感受。这里,我也结合参观考察的体会以及工作要求,谈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跨越发展

海陵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海陵未来的发展,仍需要思想的进一步解放。那么,现在的思想大解放,体现在哪里?我想,就是要有一种“敢想、敢试、敢闯”的精神。

一是要“敢想”。敢想,就是在别人不敢想、想不到的地方动脑,在别人做不到、行不通的地方发力,敢于在顺境中树立更高的标杆,顺势而上,敢于在困境中寻求更大的突破,跨越赶超。这一次我们组织出去参观学习,有人讲,我们海陵还有必要出去学习吗?我想,一些干部在家里时间久了,有点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有点沾沾自喜、盲目自满,不知道外面世界多精彩。所以,我们要进行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首先就要勇于否定自我,从而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不被固有的思维定势所禁锢,不被过去的工作经验所束缚,不被已有的发展成绩所陶醉。通过参观考察,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无论是如皋、崇川,还是兄弟市区泰兴、高港,都有一种解放思想的大气魄,都有一种勇争一流的大手笔。近年来我们纵向比发展是快的,但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运行质态,与其他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就与高港相比,我区去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刚刚突破800亿元,而高港已经超过750个亿,真可谓是“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

第二要“敢试”。历史反复证明,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总结,才能在没有惯例的领域求得突破、在没有定论的环节实现创新。思想解放的行动究竟体现在哪里?就是要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百折不挠,善于做无中生有的事,敢于干前所未有的事。因此,我们必须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瞻前顾后、不畏首畏尾,该出手时就出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如果不敢大胆尝试,不敢在实践中去检验,那么再好的思路与理念都毫无价值。经过考察,我们看到无论是如皋也好,泰兴也好,解放思想的气魄之大,手笔之大,力度之大,真让人为之一振。就海陵而言,就是要敢想敢试,就是要借鉴创新,就是特别需要一批带头谋大事、带头创大业的党员干部、党员领导干部。

第三是“敢闯”。什么叫解放思想?我想就是两个字“突破”,就是要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就是要突破体制机制的瓶颈制约,突破既有经验的条条框框。邓小平同志说过:“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闯”,就要大胆作为,大胆突破,闯开一切陈规陋习的大门,挣脱一切思维禁锢的束缚,为人所不敢为、为人所不善为、为人所不能为,努力在艰难险阻中闯出一条适合海陵发展的新路径。就海陵而言,就是要克服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就是要敢于踩红线、善于打擦边球、勇于担责任。“闯”需要有超前的理念、超常的措施、超人的本领,就是要把明天的事,放到今天来干;把别人的资源,拿来为我所用,这就叫有本事,这就是“敢闯”。

我们要实现思想的大解放,必须解决几个认识问题。

一是要充分认识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切实增强发展的使命感。海陵通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1年,全区GDP总量突破300亿元,增幅首次在四市两区领先,人均GDP突破10000美金;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产值突破800亿元,今年有望实现1000亿元;去年财政总收入突破70亿元,今年有望达到75个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通过这一组数据,可见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当前,海陵正处在工业化加快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这一轮的战略机遇期,能否实现又一个黄金发展期,至关重要。我已经强调多次,这一轮快速发展,上去了,叫“了不得”,将为海陵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轮发展机遇,上不去,就叫“不得了”,那么,“十二五”规划、“三张名片、五个海陵”、“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富民强区、建设美好海陵”,就都要大打折扣,说得严重一点有可能难以实现。总体一句话,就是“上去了,了不得;上不去,不得了”。当前,全区上下都必须强化这种意识,海陵能不能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就是看我们未来五年经济总量是否能突破、转型升级是否能转到位、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否能推进到位、新兴产业集群是否能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是否能升级。所以我们在座的领导干部,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轮黄金发展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切实肩负起推进海陵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二是要充分认识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切实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灵活的调控政策将成为常态,地区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整个形势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研判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发展走势,善于抢抓机遇,做到危中寻机,赢得发展先机。我们每一个海陵的干部都要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政策,别的地区能有这么好的发展态势。我看,机遇最重要,抓住机遇更重要,这一轮,只要我们发展上去了,就会为今后的发展赢得空间,否则就会掉队。而且,这一轮发展的竞争,不同于以往传统发展模式,从过去的乡镇企业到外向型经济,再到现在的创新型经济阶段,只有谁抓住了机遇,谁把握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谁才能赢得未来发展的先发优势。过去,我们的区域竞争,是叫一步慢步步慢,那么,现在的区域竞争,就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今后的发展靠什么,关键还是项目。看看其他地区,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不仅多,而且体量大,带动能力强。比如,泰兴将造船和化工作为未来发展产业定位,就是极为准确的。他们的造船企业中,扬子鑫福造船厂总投资50多亿,而经过几年发展,他们的化工产业也呈现出明显的集聚优势,根据初步预测,“十二五”期间,泰兴过100亿元的企业将达到5家,过50亿元的企业将有10家,这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估计很快就能赶超靖江,融入苏南。就海陵而言,当前,最紧要的就是要把我们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四新”产业以及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4+2”产业体系构建好、打造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未来发展的产业优势、竞争优势。

三是要充分认识我们承担的发展任务,切实增强发展的责任感。根据十一届二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未来五年,我们承担着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以及全力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等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离开发展,一切都是空谈。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发展是一项使命,更是一项责任,我们只有实干、苦干、拼命干,我们的目标任务才能实现。我觉得全区上下要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风貌,更要有一种寝食难安的责任意识,真正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浓厚氛围,真正承担起海陵未来发展的责任。当前,我们有些干部发展的意识还不够强,全区抓建设谋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海陵精神,怎么体现海陵的精神?而且海陵确确实实要有精神。我想,“海”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陵”是水中高地,登高致远或攀高致远。宣传部门要好好研究研究海陵人的精气神,我觉得我们海陵人就是要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用兼融并蓄、攀高致远的胸襟引领事业,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

二、以能力的大提升推动创新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力度决定速度。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我已经讲过,一个地区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决定着这个地区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所以当前最关键、最紧迫、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提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发展能力。

一是要加强研究,提高驾驭全局能力。要善于在变化中把握发展趋势,在逆势中创造发展条件,在大局中找准主攻方向。尤其是目前大气候不景气的情况下,海陵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小气候,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管外面情况如何,我们要坚持发展不动摇,要对我们转型升级,对海陵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路径作进一步优化、研究。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理性思维,全局性地谋划工作,创造性地投入实践。

二是要狠抓落实,提升执行能力。总体来说,我们的发展思路也好,路径也好,重点也好,都比较清晰、明确。当前,最最关键的是抓落实、抓推进、抓到位,就是要真正做到一诺千金、一抓到底、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目前,要解决政令不畅的问题、我行我素的问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问题、变味走样只说不干的问题,还有就是有些同志不干事、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应该说,发展目标再好,发展思路再明晰,不干肯定是实现不了的。比如,在拆迁现场,经常有人来了就先问晚上孙书记来不来,还反复问,到底来不来?我来怎样,不来怎样?好像是为我拆迁的。这就是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是执行力、落实力?难不成推进工作都要把鞭子拿在手上,把口号喊在嘴上,把火发在身上,才能去执行、去落实。有些人说我不发火,对大家都比较客气,那么我跟大家说,不是我不会发火,也不是我不能发火,我是不希望通过发火来解决问题。因为,我相信我们各级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一个领导的威信,除取决于他拥有的职权之外,更取决于他的能力水平,再加上你的人格魅力,让大家来崇敬,让大家信服。单靠官大来逼,靠权势来压,那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们大家,都是为着事业走到一起,这是缘分,这是我们做好工作、团结干事的基石。真正对领导尊重,就是要把工作认真做好。如果是为某个个人目的走近领导,跟领导套近乎,这是品行问题。

三是要破解难题,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现在,我们要研究解决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要围绕瓶颈的突破、难题的化解,直面矛盾勇于担当。要以高人一筹的智慧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以改革创新的举措破解阻碍发展的难点。特别是围绕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要有改革创新的手段,来突破,来化解。我想,有些问题是有共性的,各地都有,人家能解决,我们也应该能解决。人家不能办到的我们也能办到,没有条件积极创造条件也要办到。我们领导干部的能力,有发展驾驭的能力,有落实执行的能力,更重要的要有勇于改革创新的能力,有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四套班子成员要凝心聚力,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谋划全区发展上来,主要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承担起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责任,做好转型升级“双十工程”、城建“十大工程”、服务业“十大工程”、改善民生“十件实事”等各项中心重点项目的挂钩工作,把海陵的经济社会各项指标逐一推进到位、落实到位。

三、以作风的大锤炼保障加快发展

一是要加强作风建设。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旗帜鲜明,要懂得真与假、虚与实的问题。要自觉贯彻落实好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思想上保持警惕性,确保政令畅通。要坚决破除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坚决破除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坚决破除等待观望、按部就班的松散作风,树立“敢于负责、无中生有”的进取精神,在“敢想”中超越,在“敢试”中突破,在“敢闯”中亮剑,在“敢为”中争先,为海陵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二是要加强效能建设。近年来,我区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转型升级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当前,要重点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重点解决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的问题。我想,效能建设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解决效率问题;第二是解决真抓实干、动真碰硬的问题;第三是解决压力、责任的问题。

三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确立鲜明的用人导向,要把那些有激情、有干劲、想干事、会干事的人,把那些德才兼备、群众高度认可的人大胆使用起来。要以会不会抓落实、能不能办成事来考核干部的执行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以敢不敢冒风险、负责任、挑担子来检验机关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让更多的想干事、肯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机会、有平台、有地位,让占位不干活、不作为、不尽责的平庸官、太平官要么重振精神、转变作风,要么让位走人,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努力做优经济转型大文章

——在区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的讲话

区委副书记、区长 李卫国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中心,也是推进富民强区、建设美好海陵,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政府责任所系。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努力将经济转型这篇大文章做足做优。

一、用解放思想新境界,拓宽经济转型新视野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了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工作力度、转型升级的进度和高度。没有思想上的创新突破,就不可能有行动上的大胆探索,更不会有工作的积极创造。透过我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在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能更新上。全区上下必须唱响解放思想“主旋律”,投身经济转型“主战场”,当好经济转型“主力军”。学习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海陵实际,解放思想要着力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全面把握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坚定势在必“转”,“转”则必成的信心。二是虚心学习经济转型的新典型,从以往经济模式的局限中解放出来,清醒认识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既得的成绩而自满,增强不“转”则退、小“转”也是退的危机感。三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新思维,从过去的条条框框的阻碍中解放出来,清醒认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不为固有的思维定势所羁绊,升华战略谋划、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四是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新理念,从部门权力、局部利益的困扰中解放出来,清醒认识政府转型的目标和要求,不为过去主导经济程度高所影响,强化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激励。

目前,海陵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尽管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尽管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比较突出,宏观经济环境越来越紧,资源刚性约束越来越强,区域竞争越演越烈,我区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影响。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想观念的“总阀门”,就一定能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迎来经济转型的大好机遇,也就一定能够在困难与希望同在中拥抱经济转型的满怀希望。

解放思想不是说在嘴上、讲在会上、写在纸上,关键是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从海陵区经济转型的实际出发,获取研究新情况的新观念、破解新难题的新思路和推动新跨越的新举措,善于从经济转型的大局中确定工作重点,善于在经济转型的服务中找准着力支点,善于在经济转型推进落实中破除障碍难点。解放思想不是朝夕之功、一蹴而就,更不能把解放思想当作陈词滥调。要坚持与时俱进,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立足泰州市争当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高度,准确切入、深度拓展,用解放思想的要求来认识转型升级,用跨越发展的理念来看待转型升级,坚决克服“事难而怕为”的情绪,坚决摒除“事难而慢为”的思想,坚决杜绝“事难而无为”的现象,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用“三创三先”精神来激励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升华想“转”的境界,增强敢“转”的作风,提升会“转”的水平,创造转成的经验,为经济转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用项目建设新跨越,开创经济转型新局面

针对我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转型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中,项目实施的力度决定了转型的速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型升级这条主线,用“双轮驱动”战略,推进项目建设的新跨越。具体要做到“四个突出”:

一要突出产业转型。一是加快培植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围绕“四新”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关联项目,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骨干企业。今年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提高10个百分点。扎实推进“培大育强计划”,确保全年新增亿元企业10家、10亿元企业3家、50亿元企业2家。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家电、装备制造、汽摩配件、化工材料等传统特色产业,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来拉长产业链。鼓励有品牌技术优势和市场效益优势的企业,难过兼并重组、高位嫁接、上市融资等途径,扩张规模,做强实力。引导激励企业加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双重积累,变“无牌”、“贴牌”为“有牌”、“名牌”。确保今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2件、省级以上名牌2个。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制造业升级,细化专业分工,加快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

二要突出科技创新。一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努力维护企业创新的利益。确保今年完成专利申请量1500件、发明专利80件、授权专利240件。二是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共赢。确保今年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签订科技合作协议项目40项以上,共建产学研联合体12家以上。三是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一期配套工程建设,尽快启动二期标准厂房建设,加大对科技创业园孵化器、加速器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使科技创业园成为高新科技企业成长的基地,高技术人才集聚的高地。

三要突出项目引进。一是聚焦重点产业引进项目。紧紧围绕“四新”产业以及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关联度紧、成熟度高的上下游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尤其要注重对太阳能光伏电池、逆变器、IC芯片封装测试等意向性产业项目,明确专人跟踪对接,争取尽早敲定拍板。二是聚焦重点区域引进项目。紧紧抓住台湾、香港和日韩欧美等地区和国家,力争引进一批新能源、机械装备制造等项目。牢固树立“区外即外”的理念,组织实施大招商,千方百计引进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来海陵投资兴业,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力促洋泰能源、宝利来科技、安欣金融、东沪科技园电容器等签约项目早落户、早到资、到足资;力促仕达利恩、百脑汇、茂业天地等项目实现增资扩能;力促宏瑞新材料电池片切割线、林海雅马哈、明昕电子等项目实现外资投入。三是聚焦重点外向型企业。以中盛光电、江苏原野、泰州海建等重点企业为龙头,积极引导外经企业深度开发传统市场,拓展新兴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外贸出口骨干企业,力争培育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20家,尽快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和增长极。

四要突出项目实施。一是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精心组织实施工业“633”工程,重点推进转型升级“双十工程”,当前着重抓好林海雅马哈电动车、骄阳电动转向器、北京科化新材料等一批在建项目的实施进度,确保4个亿元以上项目上半年竣工投产;加快推进拟开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中盛光电1.2GW晶硅电池片组件等6个亿元以上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二是夯实项目建设载体。大力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突出集聚发展、特色发展、规模发展,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加快建设海陵工业园区,重点实施文化创意大厦、生态文化走廊等主体工程和基础设施,向“都市型产业、现代化城区”目标迈进。三是优化项目服务。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推进项目实施的快速度、高效率、好效益。

三、用自觉担当新风貌,保障经济转型新进展

做足做优经济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难度较大,且涉及到各个部门、各行各业。全区上下要发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在以下“四个力”上下功夫、出成果,为经济转型升级鸣锣开道、保驾护航。

一要提升执行力,在勇于担当上有新创举。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勇于担当是最彻底的执行,要牢固树立刚性化、精细化的执行理念,以强烈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自觉担当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的重要责任,确保不跑调、不走样、不变形。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

二要强化凝聚力,在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上有新作为。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对外是吸引力,对内是凝聚力;差的经济运行环境对外是排斥力,对内是破坏力。要通过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公开公正的执法服务、及时到位的政策服务、推进发展的信息服务,营造好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流环境和健全规范的工作机制。

三要增强战斗力,在改进作风上有新成效。作风决定作为,作风决定成效,作风决定形象。全区上下要围绕经济转型转,紧跟经济转型跑,切实加强改进作风,推进服务提质、效率提速、能力提升。大力倡导明确责任在一线,动态管理在一线,政策衔接在一线,做优服务在一线,督查推进在一线,经验总结在一线,典型培养在一线,确保工作在一线做实、做细、做好。

四要激活生产力,在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坚持“双轮驱动”战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去除一切不适应经济转型的做法,扫除一切有碍经济转型的障碍,突破一切制约经济转型的瓶颈,革故鼎新,矢志创新,在劣势中营造强势,在得势中把握趋势,在逆势中扩张优势,在乘势中成就大势。

赴如皋、崇川等地参观考察体会

——在区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的讲话

区委副书记 季玉平

最近几次考察学习很及时很有必要,使大家感受到了苏中地区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感受到了兄弟市区你追我赶的竞争压力,感受到了海陵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未来的区域竞争,是特色优势的竞争,是发展方式的竞争。海陵要在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苏中勇争先”的目标,最有效的出路就是加快推进高水平、高质量的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对此,个人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体会一:推进高水平、高质量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在加快项目建设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的招引和建设上下功夫。这次参观考察,泰兴“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集聚大产业、建设大园区”的发展战略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说明越是要加快转型,越是需要发挥项目的带动和支撑作用。结合海陵实际,转型升级的各项工作要想落到实处,就必须精心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具体要做到“三个善于”。一要善于谋“大”。重点面向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和民营500强企业,加快招引一批投资体量大、发展前景好、带动性强、上下游产业链长的龙头型项目,打造海陵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定海神针”。二要善于攀“高”。围绕新兴产业规模化和优势特色产业高端化的目标,针对无污染、低耗能、高回报的高科技企业,建立优质项目库,加大招引力度,实现招“强”补“短”。三要善于做“特”。目前,海陵围绕新能源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腾笼换鸟”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应该坚持以高起点发展规划引领特色园区建设,以高质量产业项目保障特色园区建设,以高层次发展平台支撑特色园区建设,以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好园区,努力将园区打造成海陵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打造成海陵宜居宜业的新城区。

体会二:推进高水平、高质量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在加强绩效考核特别是提升考核的导向性、差别性上下功夫。转型升级不仅是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更是一场思想观念的变革,是对发展思路和目标的重新认识。绩效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是引导转型升级的“有力杠杆”,需要认真研究、有效实施。一方面,要科学设置考评指标,体现导向性。根据全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点和特点,合理设置指标权重,制定考评办法,将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导向和要求细化为具体目标,落实为具体责任,形成全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发展合力。另一方面,要突出园区载体建设,体现差异性。园区是海陵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和主力军。对园区的考评,可以考虑跳出原有模式,针对各园区的发展定位、发展特色,通过独立设置园区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制定园区建设单项奖励办法等途径,充分体现园区考评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全面发挥园区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带动、示范和支撑作用。

体会三:推进高水平、高质量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在强化作风建设特别是提高服务意识上下功夫。这次考察,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兄弟市区抓发展的拼劲、干事业的狠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与海陵地域相近、人文相通的如皋,主要经济指标从“南通小六子”和“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南通前列,部分指标跃入江苏“第一方阵”,创造了发展中的“如皋时速”。如皋的“后来居上”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干部作风的“后来居上”。当前,对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主攻方向的海陵来说,关键是要通过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来促进发展的转型升级,牢固树立“服务也是生产力”的意识,更加突出服务的主动性、超前性、创造性,坚决杜绝“选择性服务”,把服务质量体现在难事、急事、大事的顺利办成上,体现在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快速推进上,体现在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上,真正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巧办、常事快办,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高水平、高质量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海陵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开局。

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扎实的举措 走海陵城市化发展之路

——赴高港区、泰兴市参观考察心得交流发言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高卫东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2月23日和2月29日随区党政班子先后参观考察了高港、泰兴“一区一市”的城市新区、园区建设和部分城建重点项目。虽然这次考察活动时间短暂,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增强了加快海陵中心城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总体感受

这次“一区一市”考察之行,我的直观印象是,其城市化进程势头迅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集群正在崛起,城乡一体化的格局逐渐显现。一是观念理念到位,思想思路新颖。泰兴市立足“学赶苏南、跨越发展”战略部署和“领先苏中、再创辉煌”目标追求,坚持走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之路,走集中集约集聚发展之路,走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走经济与社会、生态、文化同步发展之路。着力培育“四大新兴产业”,大力打造“六大特色产业园”和“八大特色产业集群”。坚定不移实施“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集聚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四大发展战略,积极优化“三城四片五重点”空间功能布局,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该市所做的“三个无中生有”文章(虹桥工业园、滨江新城、农产品加工园区)令人印象深刻。高港区依托高新技术园区、核心港区和临港经济园三大载体,大力实施工业立区、以港兴区战略,全力打造千亿级沿江产业带,初步形成了以医药、造船、粮油食品等产业为主的临港经济特色。围绕泰州长江大桥,充分发挥临江、临港特色,致力建设现代化滨江新城,高港大道、迎江路等骨干道路的建成通车,拉开了城市东进南扩的框架。二是区划调整到位,开发力度大。泰兴市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撤并5个镇,所有资源向一区四园倾斜,按一园一区一特色进行打造,实施二次创业,把产业做大做强。虹桥工业园主打装备制造,创造国内最大的船坞、最大的龙门吊。高港区通过区划调整,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城市载体迅速扩张,“东进南扩”态势日趋明显。“一区一市”的共同特点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江岸线,从三个层次上大力度实施沿江开发,瞄准跨江开发。一个层次是主动接轨苏南、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分工与合作,共同构建长三角城市群;一个层次是以高速快捷的城市路网为依托,以产业为连接,着手打造沿江城市带;一个层次抓中心城镇建设,通过撤乡并镇,有效扩张乡镇行政区划,推动集镇向小城市方向发展。今年泰兴确定的“三创三争四突破”、高港确定的“六化”应该说是这三个层次的进一步深化。三是政府职能转变到位、市场运作能力强。泰兴市把主要着力点放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改革管理体制,该放的放下去,该收的收上来,改革考核体制,实行差别化、结对考核,改革分配政策,财税向园区倾斜等,这些对于调动各级的积极性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在城市管理、开发区和新区建设的管理体制上,泰兴、高港都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进行城市经营,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建设中资金紧张的矛盾。高港采取公开拍卖和有偿转让的方式,有计划地出让土地,走以地生财、以地养建的道路。市场化运作城市经营,扩大了主城区范围,加速融入了长三角经济圈。

二、几点启示 

1.区域经济大融合是当前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机遇。新一轮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以城市为核心,城市竞争力越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就越足。城市经济越发达,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强,对比“一区一市”,海陵深处泰州“腹地”,正如泰兴、高港的发展受到苏锡常、上海、苏中南通、扬州的辐射带动一样,海陵的城市发展也应该融入沿江城市发展的大局,更好地接受长三角发达城市的辐射,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轮区域经济的大融合中,把握机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借力发展,做大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经济。 

2.把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区作为推进现代化城市进程的着力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区首先要解决城市发展空间问题。由于“先天原因”,空间不足已经成为海陵城市发展的最大掣肘,这个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老是挤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做大城市只能是“画饼充饥”。因此,我个人认为,最终实现海陵——高港——姜堰三地的城市一体化应该成为推进海陵繁荣建设的根本目标,如果这一设想能够成立,那么海陵必将迅速做大城市体量。这样既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又有利于扩大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扩大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实现土地、水、人力等资源共享,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有利于集中财力物力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有效增强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

3.坚持从实际出发,走有海陵特色的城市化发展路子。从基础条件看,海陵推进城市化的制约因素较多,如:地形狭小、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不足,自然资源储量偏少,等等,但同时我们也拥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厚重;工业门类齐全,基础厚实,拥有省级的“一区三园”;商贸服务业发达,区位上处于江苏沿海、沿江T型经济带的重要咽喉,东西分别承接上海、南京两大经济圈,等等。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是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海陵特色的城市化之路的。我们认为,做好腹地文章和盘活优势资源都应成为走有海陵特色的城市化发展路子的重要依据。当前,要针对如何做好腹地这篇文章,提高对长三角沿海沿江地区产业转移的承载能力,加强产业规划,突出制造工业、资源开发几大特色,真正与长三角沿海沿江城市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与此同时,要看到,海陵现在最大的资源在于城区北部(新通扬运河以北地区)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海陵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也在于生态资源。要确立“生态立区”理念,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海陵城市发展的未来走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形成具有海陵特色的生态经济格局,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致力于创造全省一流的人居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三、几点建议

加快推进海陵中心城区现代城市化进程事关海陵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事关整个区域经济的走向,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形成共识、达成一致,就难以有效地形成合力、促进共为。为此,个人设想建议:

(一)宏观方面:一是组建工作班子,对相关加快中心城区现代化进程的宏观性以及战略性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论证。二是着手进行新一轮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规划修编。建议邀请省内外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专家共同参与对海陵城市发展与定位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开始启动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并对在短期内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论证。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调整中,要将把园区开发与拓展城市新区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思路,把园区建设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之中,提高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明晰管理责任和收益分配,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和城市的优质扩张。三是建议市里出台现行城建责任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改革措施,包括税收管理等,同时,财税部门要加大税收的征收力度,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二)微观方面:重点要以超常规手段突出抓好城市建设,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扎实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强化城建工作。我个人认为强化城建工作的关键在于优化城建考核机制。建议将过去镇街园区城建考核“一勺烩”改革成“差别化”考核,即将园区、镇、涉农街道、纯街道分成四块考核,这样或许更有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二是着力破解难题。土地和资金是制约海陵城建的两大“瓶颈”。在土地供应上,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有效盘活土地资源,通过借地生财、借地发展,保证城建用地的需求。海陵、海润资产公司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努力提高土地价值。在资金筹措上,可以大胆借鉴省内外新区开发方面成功的市场运作模式,一方面上争用足各项特殊政策,整合各类资源,让有限的政府投入发挥出最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采取常规和超常规的方式,从民间资本、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以及国家政策中筹集建设资金,采取政府、部门、企业“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走“自我筹资、自我建设、自我经营、自我还贷”的开发建设路子,以此来解决建设与发展、投入与产出的矛盾。三是完善相关政策。在高港参观考察,给我触动最大的就是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阳光拆迁”。“阳光拆迁”开花于海陵,结果于高港,高港的一些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今年,我们务必要在房屋征收的实施上做足做好文章,把相关补偿政策措施研究到位、制定到位、落实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征收”。四是扩大招商规模。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现在不少房地产大鳄已把投资重点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这对我们来说应该是绝佳的机遇,要紧紧抓住不放。要立足“连片改造、连片开发”招引大客商、大项目。同时,要完善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机制,构建快捷便利的绿色通道,让人家心甘情愿、高高兴兴的把资金投进来,切忌招商前后“两副面孔”,挫伤客商的投资热情。五是统筹城乡发展。突出中心小城市、中心镇的带动作用,突破城镇均衡推进的模式,提升中心城镇功能,增强其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当前的重点是集中全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这是一项政治性硬任务,关系海陵能否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目前村庄环境整治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投入少,标准低。区财政要加大扶持力度,镇村要舍得投入,特别是位于城市出入口、高速公路两侧以及重点城市建筑、景观周边的村庄更应该更新观念,集聚人力财力,把村庄环境整治好。

以三个转型为基本路径 力促海陵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区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的发言

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 丁和扣

前期,我们集体参观学习了如皋、崇川、泰兴和高港等地,这些活动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亲身感受到了兄弟市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浓厚氛围。通过参观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三变三高一实”是兄弟市区真实发展的写照。“三变”:一是人变。人的思想观念、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变得快,可谓是思想围绕市场变,政策围绕发展变。二是城变。人居环境变美,城市呈现独特个性,成为安居乐业的热土。三是企业变,企业变大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强,核心竞争力十分突出,企业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奇。“三高”:即规划上高起点,项目上高投入,发展上高速度。“一实”即兄弟市区的干部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我们学习兄弟市区的经验就是要把“三变三高一强”转化为我们推动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

二、观念“过江”,思路“南下”是兄弟市区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法宝。兄弟市区之所以在竞争激烈的氛围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宝贵的经验就是他们观念与苏南接轨,学习借鉴苏南发展的思路,探索出一条本地发展的新路子。他们的观念很多是超常规的,他们的思路很多是独特的。我们与兄弟市区相比,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观念的差距,缺乏他们先人一拍,快人一步的魄力和能力。

三、大力营造浓烈的创业氛围是兄弟市区推动企业发展的独到之处。他们一方面在吸聚外来资本上思想解放、政策特殊、服务精细,吸引了一大批外来投资者的“精英”和一大批战略性的项目的“核武器”,具有较强的后发爆发力。一方面充分地挖掘和释放本地民资和民营企业家的潜能和能力,形成尊重创业,尊重民营企业,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我认为这是他们思想解放程度高,发展意识强,吸引外资与释放民营业潜能共促经济快速发展的独到之处。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要看清差距不灰心,拧足“发条”放胆干。我认为我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要率先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服务转型三个转型。而我区提出的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推动“三个转型”的突破口,其过程是发展经济,其表现是改善民生,其目的是推动社会转型。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经济不转型发展就难以为继;社会不转型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政府服务不转型就缺乏持久动力和制度保障。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三转型”,全面推进区委区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海陵打造成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一、经济转型在于善抢机遇

我们一直在讲“抢机遇抓机遇”,只有抢抓住机遇,才能率先发展,抢先发展。现在转型升级既是任务和压力,更是重要机遇,机遇来了,我们能不能抓住?抓住了,发展了,强壮了,我们就会脱颖而出;失去了,墨守陈规了,就会随大流。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交通区位优势、产业比较优势、载体集聚优势、人文特色优势,对照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面对这样的机遇,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三张名片”,不仅是对市党代会提出“三个名城”要求的策应,也是紧密结合海陵实际,抢抓机遇、争先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一是思想观念要与苏南接轨。解放思想是发展的有力武器,是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学习苏南的解放思想的新观念、加快发展的新理念、创新创优的新思路,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我们一定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志在必得的决心,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条件,快速提升我区的竞争力,把发展的基础打得更牢,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再鼓一把劲,再添一把薪,真正做到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见事早、判断准、动手快。

二是发展举措要有海陵特色。海陵经济转型要彰显个性特色,在产业定位上要有海陵的产业特点,我觉得总体上既要重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既要依靠自主创新,又要推进开放式创新;既要狠抓项目投入,又要重视推进载体建设;既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又要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到多措并举抓推进,产业结构大调整,新兴产业大发展。

三是政策环境要突出机制建设。推动我区经济转型升级,要突破现有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在争先中的导向作用;要加快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强化服务在转型发展中的催化作用。要深化打造“一体两翼”的共识,放大园区集聚和人才集聚效应,提高经济转型的内部能量;要加快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提升配套服务环境,为经济转型提供完善的外部环境。

二、社会转型在于强力撬动

当前海陵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纠纷、社会矛盾时常会出现。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尽可能地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成为衡量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政府对社会矛盾的化解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必须要从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予以重视。

今后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坚持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引领,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关键措施,深入推进平安海陵、法治海陵、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层次和水平。

1、精心打造社会管理示范先行区。要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提高党委政府统筹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有效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成社会管理服务综合平台,实现互通共享。城乡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一校”管理体系要实现全覆盖。要全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实现流动人口“一证通”,使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服务“三集中”工作模式有效落实。要建成具有食宿、教育、培训、救助等功能的特殊人群综合管理服务基地,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保持全省最低,精神病人得到及时医治,虚拟社会和社会组织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要建立企业劳动关系监测预警、利益平等协商机制,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现工资集体合同有效覆盖。

2、精心打造和谐稳定示范先行区。要全面深化平安海陵建设,努力实现“四个领先,三个最低,两个确保”,即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刑事案件破案率、公共安全感和群众满意率全省领先,群体性事件、严重暴力犯罪和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率全省最低,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社会稳定事件,确保综治和平安建设绩效位居全省前列。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实现“应评尽评”,民间纠纷调处、民事案件调解、涉法涉诉积案化解要提高质效。要把海陵建成技防城,技防乡镇(街道)、技防单位、技防小区要提高覆盖率,要全面实施乡镇(街道)政法综治中心、村(社区)“一办两室”规范化建设。

3、精心打造法治建设示范先行区。要全面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进一步增强全民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使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领导干部学法培训率达100%,非人大任命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率达90%以上,公务员每年学法不少于40个学时,涉法涉诉信访率、执法人员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对司法执法机关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把海陵创建成全省法治县(市、区)、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三、政府服务转型在于创新

1、在“项目化”推进上创新。要使“三个转型”取得实质性成效,关键要靠项目支撑,否则就是按部就班的转型,顺其自然的转型。因此,我们要着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梳理一批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服务转型的重点项目,实施项目化管理,建立项目协调推进组,强化责任,强势推进。经济转型主要围绕现代农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梳理项目重点突破;社会转型主要围绕社会组织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治安防控等方面梳理项目重点突破;政府服务转型主要围绕服务经济、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梳理项目重点突破。只有这样“三个转型”才能快见效,早见效。

2、在政策建立上创新。“三个转型”事关全局,必须有一套特殊政策加以激励引导,这里就有一个解放思想的程度问题。如果没有吸引“眼球”的政策,海陵政策“洼地”效应就得不到充分地发挥,我们就会丧失很多机遇。在政策层面上,要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不计较眼前利益得失,在政策激励上我认为要在四个方面要有所突破:一是以改革激励为导向,挖掘本土企业发展潜力,激励企业加大投入,快立项目,让本土企业充分发展;二是对园区要实施特区政策,鼓励园区打造环境,落户项目,做特做强园区;三是高层次人才引进上,要有特殊政策,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待遇引人留人;四是社会管理要加大投入,坚持惠民利民,扩大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发挥社会管理“二政府”作用等等。通过政策激励创新突破,“三个转型”才能大见成效。

3、在服务机制上创新。重点要建立完善好四大机制。一是决策高效机制。在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上,要大力推行高效的决策机制,做到早决策、早推进、早见效。二是项目推进机制。形成项目洽谈、开工建设、投产见效“链条式”推进机制;三是便民服务便捷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服务的绿色通道,在审批环节推行并联审批,在手续办理环节推行代办制,在收费环节推行行政收费零收费。四是社会稳定的防控机制。要强力实施责任制,加大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力度,打击违法犯罪,确保海陵和谐稳定。

学先进找差距增见识长魄力 努力构建海陵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新优势

——外出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姜文湘

此次跟随区党政代表团赴高港、泰兴学习考察,感受颇丰,深受震撼,让我真正认识到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尤其是他们大思路谋划发展规划,大手笔统筹城乡区域,大决心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一是有大眼光才有大魄力。泰兴、高港秉持建设“大规划、大产业、大平台”的魄力,以开阔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凡的措施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泰兴坚持“学赶苏南、领先苏中”战略目标,举全市之力打造“六大特色产业园”和“八大特色产业集群”,奠定了井喷式发展基础。高港立足打造现代化新兴港区,“大手笔”打造起一个千亿级沿江、临港特色产业带,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海陵与泰兴、高港相比,尽管缺少地域资源上的优势,但更具有政治意义上的优势。作为泰州的中心城区,更要具有大眼界,大魄力,立足长远,高位定位,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心城区的层次,要站在泰州市的高度来科学谋划发展规划、空间布局和项目安排。要学习虹桥工业园区“敢于担责、无中生有”的精神,在“敢想”中超越,在“敢试”中亮剑,在“敢闯”中出新,在“敢为”中争先,推动海陵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是有大环境才有大引力。泰兴、高港之行,特别是在泰兴十年的工作经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确立营造投资环境的新理念,并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提升和整合,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磁场”效应和“洼地”效应,吸引了更多人才和资金的聚集。相比较而言,因多种因素的制约,海陵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起点不够高,眼界不够宽,魄力不够大。高楼大厦与破旧平房交杂在一起,给人一种“有点凌乱”的感觉;老城区道路狭窄,交通拥挤,出行不便;一些党员干部服务基层节奏缓慢、速度不快,干事创业求稳怕乱、力度不大,为民服务缺少主动、温度不足。这些都影响和损害了海陵的投资发展环境。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体现着实力。新时期的竞争,突出投资综合环境的竞争。我们要树立“硬环境是形象”的观念,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科学规划,有序实施,举全区之力,大力度、高速度,快推进,确保定一块、拆一块、成一块,早上市、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要树立“软环境也是后劲”的观念,将环境打造作为加快经济转型,促进产业聚集的先决条件,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以责任意识再强化、执行力再提升、工作效能再提速为目标,通过构建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全程帮办服务体系,建立行政效能督查处置网络,开展作风建设明查暗访活动,坚决向“作风漂浮、办事拖拉、怕担责任”以及“工作效率不高、落实不到位、成效不明显”宣战,为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发展环境提供保证。借鉴泰兴市委常委分工挂钩工业项目、园区和我区四套班子领导分工挂钩重点城建项目的做法,将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分工挂钩到区四套班子领导,既是发挥区四套班子整体合力,减轻分管领导身上的压力,也是激发分工挂钩领导的内生动力,形成一种“八仙过海”的竞争态势,推动经济建设快发展大跨越。

三是有大外力才有大活力。正当我们为资金投入不足而捉襟见肘时,他们却在引资、融资方面得心应手,经济发展保持高投入、高产出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他们在引进外资的措施上招招新、招招实,在资本运营的方式方法上敢于大胆创新,更是令人赞赏。泰兴2011年度平均一周就引进或实施1个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每个园区或城投公司除银行信贷外,民间融资都在10亿元左右。大量社会资本的注入,为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焕发无限活力。对此,我们要认真借鉴,挖掘优势,多出实招,多辟渠道,千方百计地借助外力来激活海陵经济发展的细胞。应该说,海陵在招商引资方面还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每年新开工项目数量都不少。但是这些项目普遍存在体量不大,品质不高等问题。招商引资不能只注重“量”,贪多求全,那样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只有结合本地产业特色,突出比较优势去招商才有吸引力。要注重招商引资“质”的提升,重点盯住全球500强企业和央企,突出抓住国家鼓励类项目、我省产业的短板项目以及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产业链项目。要搭建多种形式的融资平台解决融资难问题。认真研究调整信贷政策,想方设法包装优势项目、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争取到金融部门信贷资金,并通过打包开发、工程项目垫资、争取国家扶持资金、拓宽民间融资等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缓解资金压力。

四是有大载体才有大体量。规模经济的扩张,高平台的构筑,需要强有力的承载。泰兴打造的“六大特色产业园”和“八大特色产业集群”,高港打造的“高新技术园区、核心港区和临港经济园”三大载体,成为吸引外资的最佳载体,以高起点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管理服务,吸纳了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入区落户。“没有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区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吹响了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号角,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的宏伟蓝图是目标任务,更是核心考题,必须将全区上下的目光、能量和精力聚焦到项目建设、狠抓落实和破解难题上,大力推进“一体两翼、产城融合”,始终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用好管好“外资、民资、股资、政资、企资、人资”,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经济与党建、当前与今后”,以大开发引大资招大商,迅速提升经济发展层次。

五是有大才智才有大潜力。泰兴、高港之所以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他们在建设人才高地上有新突破,造就经济发展的人才“金字塔”。泰兴连续四年举办“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泰兴洽谈会,仅2011年就吸引海外博士近百人参加,带来项目107个。尤其是掌握经济尖端技术、掌舵经济发展方向高级顾问群体的建立,为经济发展环境氛围的造就和大项目的引进增添了强大后劲。海陵作为泰州市的中心城区,一座具有政治意义的新兴城市,在招才引智上也有泰兴、高港无法比拟的优势。要激发现有人才的活力,把思路清、能力强、作风实的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放到经济发展的第一线去建功立业,让他们政治上有前途,经济上得甜头。要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立足全市、面向全省、放眼全国、走向世界来招引人才。要注重人才引进的适用性,针对海陵的产业发展需求来招才引智,谨防为了囤积人才而招引人才。既要注重引进各个层次的适用人才,更要注重引进产业领军人物;既要注重引进水平一流的企业管理团队,更要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从政策、机制、服务、平台等各方面为优秀人才创业提供保障,激发创新活力,构筑产业科技人才、专家顾问集聚区。

思路决定出路,力度决定速度,胆量决定体量。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生动实践中,既不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自叹不如;既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也不能亦步亦趋、按部就班。找到差距需要我们痛定思痛,调优思路;迎头赶上需要我们雷厉风行,调高状态;奋力超越需要我们凝心聚力,调强措施。唯如是,才能迸发干事创业的温度,加大敢干善成的力度,提升干必干成的速度,以超常规手段各个击破体制机制、资源资金、智力支撑等瓶颈问题,进而化劣势为优势成胜势,变压力为动力激活力,以“三张名片”、“五个海陵”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爱拼敢赢建好园区

——在区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的发言

区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 李文飙

去年下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组织到如皋、崇川、泰兴、高港等地参观学习。所到之处,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爱拼敢赢的发展理念、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和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

如皋:抢抓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机遇,主要经济指标从“南通小六子”和“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南通前列,部分指标跃入江苏“第一方阵”。其发展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打造现代化新型城市等转型升级系列举措值得我们借鉴;其“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建好环境,抓住一片,快出形象”的发展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泰兴:大手笔推进开发园区建设,“一区四园”已经成为泰兴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区四园”的主要负责人都有常委或副市长兼任。大力度推进大项目建设,仅泰兴开发区就拥有亿元以上企业近50家;目前,在建的投资49亿元的扬子鑫福造船项目、投资1亿美元的联成化学项目、投资18亿元的裕廊化工项目等大项目都是泰兴经济发展的后劲。

高港:善于无中生有,特色产业集聚有起色,包括汽车零部件、食品工业、造船等装备制造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益海粮油在内的一批大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对照我区的情况,这几年我区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他们相比我们仍有较大的差距。如:我们的发展后劲不如他们,项目的总量不多、体量不大,在建的大项目不多,正月初十开工的项目现在真正在建的不多。我们的载体建设手笔不大,基础设施投入不够,环境不优,海陵工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区与泰兴经济开发区、如皋经济开发区相比差距较大。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他们也有,但总体上显得我们办法不多、速度不快、担当不够,怕负责任、怕担风险。从我们的产业看,长度不长,核心产业链不完整,是脆弱的;高度不高,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宽度不宽,产业集聚度、核心竞争力缺乏,缺乏品牌和核心技术。

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下一阶段工作建议:

一、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

如皋、泰兴在引进大项目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新、思路清、定位高,都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感到,这些地区发展速度的超常规,主要得益于思想解放的超常规,可以说,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加快园区建设、促进转型升级进程中,要时时刻刻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除束缚、破除条条框框放在首位,敢于先尝先试,敢于打破常规,有效破除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才有可能搏得先机、实现赶超。

当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觉到推进很难。少数部门囿于条条框框,怕困难、怕矛盾、患得患失,不敢办、拖拉办;有的片面强调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没有好处不办事”;有的带着维稳的帽子,掩盖矛盾,得过且过,不敢突破,延误战机;少数领导认为建设文创园是哗众取宠,估计建不好,站在一边观望,不给予实质性支持。

这些,其实就是一个思想观念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区委、区政府要组织我们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转变观念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今天重温“发展是第一要务”,绝不是哗众取宠,危言耸听。周边地区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我们稍一松劲就会严重掉队,可能我们最后都要被高港甩在后面。现在,抓项目推进、抓载体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经济工作,也是调结构、转型升级的根本,更是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只有经济上去了,才能解决发展中遇到如民生等方面的问题,应该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这些理念尤其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常识,并在具体工作中得到生动体现。

二、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在载体功能完善和项目集聚上要有大突破。

如皋、泰兴等地跨越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凝聚着当地干部年复一年的辛苦努力。特别是大项目的落户和见效可以说是一个艰辛的历程,离不开数十轮甚至上百轮的谈判,更离不开这些地区“筑巢引凤”和日益增强的项目承载能力。

我区也应加大“一区三园”以及城市板块载体建设。

在园区建设上,要适度负债,舍得投入,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功能;要突出转型升级,以园区的转型推动经济的转型,新能源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瞄准的目标就是“国家级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要加大园区扶持力度,今年作为全区的“园区建设年”,应在土地指标、贷款贴息、财政分成等方面给予专项扶持,不断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当前,文创园正处于拉框架、打基础、造环境的起步阶段,今年计划投入15亿元,建设12项重点工程项目,不管制约有多少、困难有多大、融资有多难,也要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建设好、环境营造好,为将来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打牢根基。

在城市建设上,要创新思路,搞好路径选择。我区作为中心城市、主城区,更多的应该考虑尊重历史、体现现代,推进现代和古典的融合发展。重点要在拆迁与保护、大拆与大建、单个房产与城市综合体、区街联动与城乡一体、建设与管理等城市深度发展方面做深入思考。

几个地方的参观,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工作,特别是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项目,总投入49亿元,建设亚洲第一大龙门吊和世界第一大船坞,确实是令人赞叹。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泰兴等地的发展后劲还将更强,实现新一轮跨越竞争力也将更强。项目从谈判、签约到落户、建设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需要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齐心协力、通力协作,因此项目建设的速度和成效往往是一个地区精神面貌和工作斗志的具体体现,从这一点上来讲,这些地方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年,区委、区政府在项目建设上启动“633”工程,实施“双十工程”,实现“1184”目标。完成这些任务,关键靠加快项目建设,年初开工建设的20多个项目要狠抓推进,一些结转的重大项目要抓紧推进,力促早日见效。同时,要抓好项目的储备和引进,要按照《全区2012年十大重点招商活动工作计划》认真抓好落实,切实通过活动引来项目,特别是大项目,进一步增强我区的发展后劲。几个园区应该在项目建设尤其是大项目建设上挑重担、担大任。

今年,海陵工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的压力非常大,区委、区政府也寄予了厚望,围绕全年8.75亿元的财政收入,没有大项目的支撑难以完成。年初开工的8大项目快速推进,力争早日见效。今年在新材料、微电子产业方面力争招引投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2个,文创产业方面力争新引进项目10个以上,投入运营项目10个以上。

三、自加压力,勇于担当,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在如皋、崇川,无论是文化产业、新型电力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还是社会管理的不断创新,都从侧面感受到当地干部勇于担当、敢于担当、一线担当的服务意识。据了解,这几年,这些地方每年都有干部因为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违规”、“踩红线”的行为受到处分,但没有因为处分而影响发展,相反是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

这是一种勇气,一种精神,我区目前迫切需要这种勇于担当、敢于担当、一线担当的意识。这种意识就是主动深入一线的作风、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勇气。树立这种意识,首先要从四套班子领导做起,从我们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做起。

说到底,这是作风问题、能力问题。客观上讲,目前这些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用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习惯于听汇报,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静下心来想事情、走出去招商引资、承担责任一线推进项目、到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不多。区委、区政府应下大力气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就目前情况而讲,首当其冲的是要抓好企业服务。当前,企业受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等宏观形势影响,面临成本高、融资难、效益低的发展困境。成本高主要包括“四高”,即薪金、租金高,原材料进价、资源环境代价高;效益低主要是“两低”,即产品价格低、企业利润低。

我们要优化融资服务,真正沉下身子,走进企业,多到第一线接触基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上的难题,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要优化审批服务。主动帮助企业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包办企业审批事项,打造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总而言之,这几次参观考察活动后,通过查找自身差距,理清工作思路,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动力。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节奏、更高的效率,推进文创园和工业园建设,为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区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在区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的发言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赵云燕

12月15日,区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期间我区党政代表团赴如皋市、南通崇川区考察,2月23日和29日,又分别赴高港区、泰兴市两地。在岁末年初,各项工作任务较重的时候,组织这样大阵容地走出去,既看市内,又看市外;既看县(市),又看市区,充分显示了新一届区委要求大家进一步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勇争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做“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干部,紧紧围绕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结合考察,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很感叹。如皋市的原有基础很差,但抓住了前几年的发展黄金期,成效卓然;崇川的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等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高港充分利用长江资源,实现了从乡镇向市区的很好过渡;泰兴化工开发区形成了氯碱、乙烯系列的产业链招商选资。考察的每个市区、参观的每一个点都让我们感叹,感叹于各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感叹于各地蓄势发展的良好基础。

二是很紧迫。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中就有“苏中城区勇争先”,新一届区委也提出要争创全市转型升级的先导区,力争2016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抢抓这5年的发展战略期、黄金期,为迎来海陵新一轮的提升夯实基础。

三是很重要。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刚刚召开的区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转型升级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把时代主旋律唱得更响,把精气神提得更强,把信心鼓得更足,把工作抓得更实,把氛围营造得更浓,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争当转型升级排头兵重在落实 务求实效

——在区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的发言

区委常委、副区长 陈锋剑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明晰了我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目标、主力军和主抓手:到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其中新兴产业比重达60%,园区经济集中度达80%以上;强化工业企业的主体地位,突出抓好重点成长型企业发展;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今年重点组织实施好“633”工程,重中之重地实施好“双十”工程。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思路,快抓落实,狠抓落实,在落实上下功夫,在落实中见成效,走出一条具有海陵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争当转型升级排头兵多挑重担。

一、必须以勇于争先的斗志抓落实

争当转型升级排头兵,着力点是“争”,落脚点是“排头兵”。到海陵时间不长,看到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质态好、势头好,感到全区上下抓发展的信心足、干劲足。这是海陵争当转型升级排头兵的坚实基础。但是,通过这次考察高港和泰兴等地,同样也看到了其他地区竞相发展的激情和优势,切实体会到追兵越来越近、标兵越来越强。面对“排头兵”的目标定位,我们有了“争”的底气和基础,更要有继续“争”的勇气和成效;我们对已有成绩感到振奋,但不能对已有成绩感到满足。要以更高的定位、更强的意识、更快的节奏,争下去,干出来,真正成为转型升级排头兵。更高的定位,就是需要我们面向更广的视野确立争创一流的标准,拿出更强的举措谋求争先进位的实效,做到在已有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在甩远“追兵”的同时赶超“标兵”。更强的意识,就是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相对的机遇和资源面前,谁争得越早、争的力度越大,谁就能争得越多、争出主动权,否则必将陷入被动。更快的节奏,就是需要我们强化“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从现在开始,从当前抓起,只争朝夕,立说立行,处处以快人一拍的节奏抢占先机,事事以一抓到底的作风赢得发展。

二、必须以勇于攻坚的斗志抓落实

任何工作都会面临难题,任何阶段也都会遇到难题。推进转型升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必定会遇到很多难题。海陵作为泰州的中心城区,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也有不可避免的外部束缚;既有共性的难题,也有个性的难题。从今年实施的“633”工程尤其是“双十”工程来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同样也喻示着我们所面临的难题之多、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个时候,首先需要我们敢于面对难题、善于攻坚克难。难题是躲不了的、拖不得的、绕不过去的,不直面难题不仅解决不了难题,而且必定会带来更多新的难题。到了我们区级这个层面,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决不是一个泛泛的口号,就是要引导服务好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项目,就是要攻克每一个具体的难题。这是对我们责任心、使命感的考验,也是对我们能力和水平的检验。只要我们每一个机关部门、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能够从自己做起,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一起奋力顶上去,共同把难题化解掉,必将推动海陵工业经济发展跨上一个大的台阶,必将为争当转型升级排头兵带来强力支撑。

三、必须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抓落实

想不想抓落实、能不能抓落实,最根本的是想不想担当、能不能担当的问题。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同样对我们的思想认识、政策法规也提出了转型要求。有的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参照,有的工作没有成熟的政策推进。在新的任务、新的挑战面前,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倡导有为有位、无私无畏、敢闯敢冲的精神,真正担起职责、当好表率。无论是科长还是局长乃至我们区长,在不同职位肩负不同责任,职责在于担当,作为决定地位。作为组织工业经济工作的同志,我们的使命是,挑起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实现海陵当好转型升级排头兵的目标;我们的价值是,找出解决难题的办法,并能够办好办成功。我们必须要和企业一起,风雨同舟,共克时艰。企业家冒着把家当押上去的风险,上项目促转型,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如果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就是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只要是企业的合理需求,只要是为了海陵的发展事业,只要不为个人办私事、谋私利,冒再大的风险,担再大的责任,我们都责无旁贷,我们都坦荡无畏,我们都必须毫不犹豫冲上去、全力以赴抓下去、坚定不移抓到位。

提升幸福指数建设幸福海陵

——外出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

副区长 朱爱俊

前段时间,我们集中去如皋、崇川、泰兴、高港参观学习,时间虽紧,却收获颇丰。这几个地方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都可圈可点,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现在从上到下都在谈幸福指数,更有高层领导讲幸福指数才是发展指标。何为幸福指数?即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海陵是泰州市主城区,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建设美好宜居的“幸福海陵”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所以区委、区政府也把建设“幸福海陵”作为今后的工作目标。

如何建设“幸福海陵”?区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一是千方百计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二是全面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三是扎实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四是更大力度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这就要坚持用更多的公共服务指标来考核各部门的工作,如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要提高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指标上去了,老百姓对党委、政府满意度就会提高。

我是分管文教卫的,在这一方面,还有许多事要做。如医疗,如何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解决老百姓就近就医问题,切实减轻老百姓医疗费用负担。在医疗机构建设方面,我们除了抓紧四人医工程建设外,今年着重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花功夫。由于目前国家仅在政府办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让老百姓都能就近享受基药政策,按照每个镇街必须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的要求,今年3月1日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正式挂牌为当地老百姓服务。针对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力量薄弱,硬件、软件不达标问题,我们一家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出可行措施,对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软件建设问题与市人社局沟通、协调、对接,落实整改措施。今年还把建设九龙卫生院门诊楼、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楼、苏陈卫生院病房楼、罡杨镇防保楼、20个村卫生室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所有镇街政府办乡村医疗机构全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另外,我们还将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水平,并在绩效考核方面增加老百姓满意度指标,通过培训、引进、嫁接等办法,提高我区医疗队伍整体素质。对一些农村偏远地方,针对老百姓的特殊困难,也因地制宜尽可能满足老百姓需求,如利用四人医精神病分院有医务人员的便利,设立窑头村卫生室,解决当地百姓就近就医享受基药看小毛病问题,赢得当地人一致称赞,同时也在当地百姓的配合支持下,解决了精神病院就地改造用房问题。

教育方面,还有许多老百姓关注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如何尽可能把学区划分好,减少老百姓意见。在各学校硬件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校长、教师的流动,来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名校与非名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在教学方面,按照胡总书记对大浦百年校庆贺信指示精神,着力于“塑造学生美好品德、开启学生智慧人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针对目前社会上敏感的有偿家教问题,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增强社会满意度,减少社会矛盾。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包括校舍安全、食品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等。校安工程,我们将按规划要求,今年要全部消除C级教学用房。交通安全涉及面很广,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各级政府都要承担起责任,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保证社会稳定。

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我们要在重视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深层次提高整个社会文化素质,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来宣传弘扬“真善美”,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今年中央提出“稳中求进”,“稳”不仅是指经济平稳增长,还包括社会的稳定,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为建设“幸福海陵”出一份力。

三个坚持不懈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

——外出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

副区长 丁 骅

当前我区正处在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力以赴抓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服务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的目标,为我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前期,我和大家一起参加了赴如皋、崇川等地的考察活动,感触颇多,感觉到兄弟市区敢于解放思想,善于结合实际,精于无中生有,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踏踏实实地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结合本人分管的服务业工作,作了一些思考,主要是“三个坚持不懈”。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转型升级,服务业应该坚持不懈地勇挑重担

我区“商贸兴区”战略已实施多年,服务业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多个数据指标在全市居于领先地位,“十一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主要现状如下:一是发展速度加快,但总量规模相对偏小。2011年海陵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6.4亿元,同比增长13.4%,占GDP比重为44.8%。近年来占GDP比重虽年均递增一个百分点,但距省确定53%的现代化指标要求,还差8个百分点;与崇川和广陵比,还差10个百分点。全省百亿元的服务业企业有31家,而我区却没有一家达20亿元的,更没有一家进“全省百强”。全省10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我区仅有城北物流园区一家,且销售尚未达100亿元。二是传统服务业居于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目前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占全部服务业企业的56%,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计算机软件业等部分现代服务业经济总量仅占全部服务业的10%。三是发展特色不够明显,集聚辐射功能较弱。四是发展规划引导不够,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区提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并提出要提前两年实现基本现代化。我觉得服务业在三次产业大发展中应该勇挑重担、自加压力,应该勇于唱主角、挑大梁。我们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就我区来讲有三个现实优势: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利于服务业发展。我区目前城市化率达55.7%,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商贸、餐饮等生活服务业,还是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环境服务等新业态的现代服务业,都将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二是生态市(区)建设有利于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无烟产业”,单位产出能耗不到二产的1/3,只有一产的40%,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不到制造业的6%和7%。三是民生需求有利于服务业发展。据统计,每增加100万元投资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四是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服务业发展。在长三角区域发展中,泰州正通过苏中机场、泰州大桥、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实施,加速融入宁镇扬板块和苏锡常板块,吸纳上海和苏南的辐射,这将使我区服务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转型升级,服务业应该坚持不懈地优化发展思路

以开展“服务业提升计划”为抓手,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推动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服务业比重确保实现48%,力争达到50%。工作中主要是做到“三个突破”。

一是业态上求突破。今年以推进服务业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和生活性服务业的质量。传统服务业这一块。结合城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快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项目,整体提升城市形象,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推进重点企业主辅分离工作,将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物流、产品服务等业务分离出来,单独经营;发展健身娱乐、家庭服务等社会服务业,结合安置房建设,加快完成社区集群和商业特色街布局。现代服务业这一块。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集中力量建好建优城北物流园区,努力形成大枢纽、多节点、高效率、强辐射的现代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商务楼宇、商业楼宇、科研楼宇等楼宇经济;合理布局商贸流通市场,推动商贸流通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大力挖掘旅游资源,加强游客服务、旅游信息平台等薄弱环节建设,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业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综合型转变。新兴服务业这一块。加快发展服务外包、数字动漫、创意设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力争年内服务外包业务总额明显增长,影视制作、产品设计制作、创意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显著提高。对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业态,要敢于破题、敢于思索。

二是载体上求突破。主要是加快形成“一圈一区两园两带”的服务业构架。一圈,指巩固和强化坡子街商业中心,完善和提升济川路商业副中心,建设与打造茂业天地商务中心,构建区域性中央商务圈。一区,指推进东部集聚区的升级改造,对现有市场的资源进行整合,将东部市场群打造成“特色明显、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集聚化程度高”的消费品市场集聚区,力争成为华东地区有重要影响、苏中地区最大的消费品批发市场群。两园,指抓好城北物流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城北物流园要取得省政府授牌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力争1-2年内进入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行列。两带,指生态休闲观光带和城市文化观光带。

三是人才上求突破。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加快引进服务业领军人才,从现在起,力争引进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业高端人才占比逐年提升。抓好服务业精英人才,主要是物流规划师、信息管理工程师和物流经营型人才以及销售工程师、采购工程师、电子商务工程师等人才。培育高素质从业人员,把培养高层次服务业从业人员纳入全区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中,重点加大对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转型升级,服务业应该坚持不懈地刚化保障措施

这里我想主要谈谈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问题。

在组织领导方面。建议进一步增强服务业领导小组的协调配合能力,不断完善相应的组织与领导机制,更好地履行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协调、考核监督等职责,在领导小组下设物流、商贸、旅游等多个重点产业发展组,负责研究制定相应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和园区要设立专门的服务业发展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切实担负起指导、协调服务业工作的职能。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逐步建立起服务业发展数字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多层面的信息网络,为决策提供及时准备的统计依据。

在政策扶持方面。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上的扶持,省、市都出台了新的服务业扶持政策,我们力争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上面的资金拿到手。同时我也感觉到我们过去的一些扶持政策现在看来对服务业的推动还不够强不够大,比如引导资金相对少了些,3月底将召开服务业发展大会,会上将要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建议力度要大一些,要能够有吸引力和撬动力,让全区上下都来思考服务业、讨论服务业,进而实现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服务业真正成为发展的主战场,成为海陵明天的重要支撑,让服务业人具有极大的光荣感和成就感。

明确一个目标,抓实三项措施

——在区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中心发言

区政协副主席 俞 军

无锡之行感想有三点:一个是看到了很大的差距,二是感到巨大的压力,三是增强了动力和明确了方向。

差距:我之前去过泰兴,看到人家的船厂,看虹桥工业区,看了人家的化工厂,我的感觉是我们的差距,看似有形,实际无形。我们实质上的差距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是思想解放的差距,这是我感觉到的。第二是我们发展制度和机遇的差距,看了以后我感觉到是我们内生动力上的差距,是一种责任和激情的差距。第三是我们发展思路和真抓实干的差距,这是我看到的差距。

压力:一是看到人家的法子,看到人家的项目,看到人家发展的思路,我们有压力。现在说起来我们新能源产业园区起步之年还可以,但看到人家以后相形见拙。第二是领导转型升级给我们要求的压力,说实在话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后第一次的常委会放在我们新能源产业园区,后来我们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我们各位领导经常去督促、检查我们的工作,我们也感觉到,一是可能我们工作方法与领导的要求、与我们发展的责任有差别,所以我感到压力很大

增强动力和方向:通过参观学习,我体会是去年一年我们自我感觉确实不错,吃了不少苦,做了不少事,但是我们所感觉到的困难与人家的困难相比已经不再是困难,我们的资金、土地、人才的制约与人家的发展,参观了以后我们的困难也不是困难,这是我看了人家以后的这三点感受。

看了,回来怎么干?那我说一个目标,原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新能源产业园区1+3+N,或者说“一城一区一园一带”,这么一个转型升级的要求,后来区委、区政府对新能源产业园区重新进行定位,叫“千亿级国家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千亿级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去年虽然捧了几块牌子回来,但有形无实,我们客观地说,有了面子没有里子,真正地要把新能源产业园区打造成“千亿级国家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这个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给我们明确的这个目标不变,用五年的时间来努力奋斗也不变,按照孙书记对我们提出来的要以更大的气魄、更高的层次、更强的力度,“三个更”,按照今年区委提出来的叫“快出形象、快见成效”这么一个要求和目标。今年我们在手的重点项目是21个,列入到区的重点项目是13个,按照这个我们还是一句老话,“项目为王、融资为本”,围绕项目解决差距的问题、解决压力的问题,解决动力的问题。下面谈谈具体措施:

第一个措施在手项目抓进度。我们现在在手的工业项目3月18日抓开工,是指关于形象进度的开工,一是林海雅马哈100万辆电动车和30万辆摩托车项目,二是宏瑞金刚线40条金刚生产线的项目,三是中盛2GW扩能项目,四是AZO导电玻璃项目,这四个在手项目抓开工。开工是什么概念,就是形象进度,现在目前所有的征地流转全部结束,已经全部进入围围墙,到今天为止仅剩中盛光带2GW扩能项目的围墙、电、水没有动工,也就是到3月18日,要力争土地平整、围墙围好。林海雅马哈100万辆电动车的项目确保今年12月投产。宏瑞金刚切割线项目确保6月20日调试、投产,这是昨晚我和孙主任在宏瑞跟台湾的工作小组,还有宏瑞的朱总一起就整个投产细节全部贯彻落实。中盛光电2GW扩能项目,关乎到我们龙头企业建立的问题,如果这个项目今年全部是能实施投产到位,那么明年中盛光电200个亿应该没有问题。AZO导电玻璃,土地流转正在开始,我们的目标是一期工程8月底投产,目前进入钻探,厂房的设计,这都是用最快的速度,这是在手的几个工业项目。几个建设项目我们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是低碳生活创意园,我们正在通过整个设计现在进入施工阶段。二是罗兰金都钻探在3月底4月上旬全面结束,今年的目标是所有的土建工程全部封顶,五星级宾馆今年也要确保封顶。328国道两侧的拓宽拆迁虽然在缓慢艰难的推进,但今年的目标不变。太阳能光伏示范小区也在上市,力争五一劳动节开工。龙宫安置区进入设计阶段,污水处厂及整个系统也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个项目推进现在是扎实有效快速推进。

第二个措施是在重点项目上抓组织程度。一是成立总指挥部,二是落实三个制度:一是风险责任制度,每个副指挥风险押金1万元,项目完成加1万元奖励,完成不了的1万元充公,二是定期督查制度,每10天督查一次,三是协调制度,每半个月进行一次,一是自己协调二是约请相关部门协调。

第三个措施围绕“快出形象、快见成效”抓建设。这是近期和远期的要求,一是重点放在功能与要素建设,改变过去工业集中区的模式,把功能与要素建设作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以产业集聚为重点,从产业配套、产业链延伸、产业技术研发、产品集散交易,在生活配套、科研配套、交易集散和信息配套上认认真真来抓,这是功能建设,二是要素建设,主要是人才建设,园区是新兴产业没有人才和科研支撑,很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今年园区重点在科研平台、实验室、检测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出一定要成果,一定要有载体,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晶硅太阳能产能过剩,薄膜太阳能百花齐放,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新能源装备都处于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你不知道哪个是最新、最好的技术,哪个是能够产业化的技术,稍有判断不准,就有可能对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毕竟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源配备。这一块,我们在新兴产业的开发、招引这方面作为园区要素和功能。二是融资平台建设。现在的园区不仅仅是七通一平,也不仅仅是过去亲商安商的要求,这些重要,更重要的是投融资平台和方式的建设,今年目前3个基金和达成协议的BT项目,以及有资金流的公司,今年一定要落地。今年自己要用的资金不少于15亿,按照孙书记的话说,没有几十个亿这个园区是建设不起的。既然是五年的要求,去年是起步,今年是关键,是建平台、搭平台、打台阶,为今后3年的提升、腾飞打坚实基础,今年必须把载体、平台建设好,三是土地节约经营,这是制约园区发展的因素,制约园区发展的因素第一是人才、第二是土地、第三是资金,看了泰兴几千亩铺开,我就问人家的土地是怎么拿的,人家一个企业就拿了2千多亩,土地是关键,怎样节约用地和土地节约经营是我们重点考虑的。今年上市7宗土地,点供、独立选址也是7宗,也是1千多亩,今年的任务是很重的,另外如何把现有的土地盘活,是今年要做的工作。三是项目管理和平台建设。去年一年我们不断总结、摸索,对项目的管理、招引、组织程度、政策制定是相对滞后的,毕竟是由乡镇的园区和班子逐步过渡而来的,客观地承认自己有成长过程,但从高要求来说适应不了要求,我们想在这个方面做好努力。另外对外推介上创牌子,在论坛、网站、媒体上要有新措施,去年虽然成功举办了论坛,今年也考虑。四是做好市区两级招商。一是跨洋招商,叫精准招商,成立了资料部、项目部,专门建立了信息网络,通过这些收集、分析项目的信息。二是委托招商、海外招商加大力度,经过一年的实践,新能源真正的技术不在中国在国外,比如,中建材老总明确表态将CIGS放在我们园区,但由于技术成熟度不够,有央企他没有技术,技术在国外,离我们太遥远。比如,宏瑞金刚切割线是从台湾、日本引进的先进技术,昨晚我们与台湾人,与朱总接触下来,40条生产线今年全部下来,目前形势很好,40条生产线产量可达15亿销售,再发展,他们有心在我们这里放100条生产线50亿米,现在还是协议要落实到行动上。三是重点科研部门的招商和行业媒体招商,改变过去获得招商信息的渠道。

从以上几个方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参观学习后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以更大的气魄赢得更快的发展

——如皋、崇川、泰兴、高港等地参观考察体会

工业园区、京泰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彭俊

前不久,区委区政府组织到如皋、崇川、泰兴、高港等地参观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所到之处,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爱拼敢赢的发展理念、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和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参观回来后,我们结合海陵工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京泰路街道实际,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借鉴他山之石,仔细查找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体会:

一、观念大更新:要敢于变革、敢于创造

从如皋这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特别是2003年以来,该市抢抓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机遇,主要经济指标从“南通小六子”和“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南通前列,部分指标跃入江苏“第一方阵”,创造了发展中的“如皋时速”,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越”。而泰兴和高港等地确立了“学赶苏南、跨越发展,领先苏中、再创辉煌”的发展定位,在项目引进、建设和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新、思路清、定位高,都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感到,这些地区发展速度的超常规,首先得益于思想解放的超常规,可以说,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在工业园和文创园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加快传统产业品牌化、优势产业集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进程中,要时时刻刻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除束缚、破除条条框框放在首位,在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引进和扶持上和在文创园核心区建设上,都要敢于先尝先试,敢于打破常规,积极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这样才能搏得先机、实现赶超,及早实现“千亿产业园区、东部文化名城”的宏伟目标。

二、建设大手笔:要拓宽视野、超前规划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如皋、泰兴等地跨越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凝聚着当地干部年复一年的辛苦努力。特别是大项目从洽谈落户到投产见效,可以说是一个艰辛的历程,离不开数十轮甚至上百轮的艰苦谈判,更离不开这些地区“筑巢引凤”日益增强的项目承载能力。泰兴经济开发区建有日供水5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年处理2万吨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热电装置以及3个11万伏的变电所和1个22万伏的变电所,同时建有通用、化工、建材、液化气、油品等多座码头,最大停靠能力达5万吨,这些都为其发展化工产业提供不可或缺平台。当前,文创园正处于拉框架、打基础、造环境的起步阶段,要想引来龙头企业和旗舰项目,首先必须要在造环境上下功夫。我们要围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落户和发展,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加快园区载体建设步伐。一方面,要抓好各类平台建设,以总投资8亿元、总建设面积78000平方米、27层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为依托,集办公、规划展示、创意展示、会议、商务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发展的良好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文化”这个元素,总投入超过15亿元,重点实施“一楼一房一湖一廊两桥四路”+核心区拆迁+土地流转,共计12个重点工程。

三、效能大提升:要立说立行、雷厉风行

几个地方的参观,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面,特别是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项目,总投入49亿元,建设亚洲第一大龙门吊和世界第一大船坞,体量之大、速度之快、起点之高,确是可圈可点、令人赞叹。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泰兴等地的发展后劲还将更强,实现新一轮跨越竞争能力也将更强。项目的谈判、签约、落户、建设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需要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齐心协力、通力协作,因此项目建设的速度和成效往往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斗志,从这一点上来讲,泰兴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年,海陵工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的压力非常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寄予了厚望,广大群众和各类媒体非常关注,这些都给我们很大的责任和压力。我们要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能为抓手,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要确保今年年初开工的7大工业项目快速推进,力争年内全部竣工投产;在文创项目上,全年确保引进文创项目10个,新投入运营文创项目10个,文创园工贸总收入突破50亿元。

四、服务大胸襟: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在如皋、崇川,无论是文化产业、新型电力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还是社会管理的不断创新,都从侧面感受到当时干部强烈的服务意识。就海陵工业园区而讲,首当其冲的是要抓好企业服务。要优化融资服务,真正沉下身子,走进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上的难题,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要优化审批服务。主动帮助企业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包办企业审批事项,打造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与此同时,要抓好群众服务。要以加强城东市场群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步伐,扎实做好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

总而言之,这几次参观考察活动后,通过查找自身差距,理清工作思路,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节奏、更高的效率,推进文创园和工业园建设,为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作出积极贡献!

做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的助推器

——在区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

国土海陵分局局长朱秋生

在这次参加区委、区政府组织的赴如皋、崇川、泰兴和高港参观考察活动中,深感我们国土部门的工作与兄弟市区相比,有差距有压力,无论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这几个地方党委政府对国土资源工作都十分重视,已经把国土资源工作作为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位置。各地在化解“地根”紧缩压力,努力挖潜上争上均做出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上争土地计划、盘活存量土地、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增减挂钩、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各有特色。

海陵作为泰州市的中心城区,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空间有限,下达的用地计划只能是杯水车薪;城郊地区村庄密集,村民对搬迁补偿期望值较高,搬迁成本巨大,无论是“万顷良田建设”还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难以推进;由于土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复垦整理也困难重重。破解难题的关键还是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吸收各地成功经验,以化解用地供需矛盾和占补平衡压力,切实提升我区国土资源服务保障水平,做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的助推器。

全力以赴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尽管因中心城区规模的扩大,直接影响到计划上争空间,我局仍然坚持将上争计划作为扩充增量、破解用地瓶颈的突破口,在争取计划指标上讲技巧。一是立足于“早”。加强与发改、规划、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早谋划,组织包装一批重大工业“点供”项目和独立选址项目。二立足于“争”。积极做好上争工作,主动与省市相关处室做好沟通。三是立足于“快”。加快重大项目的征地前期调查工作,加大与地方政府和村组的协调力度,主动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严格执行征地补偿安置程序,加强对征地实施过程的管理。主动与园区对接,提前安排好新批用地项目的征地补偿安置费和风险资金的预缴预存,加快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批速度。

着力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一是在用地政策上有保有压。严格按照“规模优先、质量优先、效益优先”的原则,科学统筹安排市下达的用地计划指标,重点保障民生工程、城镇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努力促进重点项目早建设、早见效。二是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坚持开源节流、内部挖潜,将清理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作为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挖掘建设用地的内部潜力。三是围绕我区转型升级目标要求,建议区政府尽快制定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政策,对符合国家鼓励的产业、投资规模大、注册资金高、财税收收益多、环境保护好的项目,从园区规划布局、用地计划、用地面积上优先安排,确保用地需求;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加工类产业的项目,严格控制、限制新增建设用地,不得单独供地,鼓励园区建设标准厂房、多层厂房。

尽心尽力做好耕地占补平衡。报批农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时要求,建设占用多少耕地的地方政府就必须补充多少耕地,实行占一补一。目前,耕地占补平衡已成为制约我区发展的最大瓶颈,没有占补平衡计划用地则无法报批。我区土地后备资源少,外调指标难度逐年加大。解决的途径只有“内增外调”。一是自力更生,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区政府尽快制定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补助和奖励办法,鼓励各镇、街(园区)组织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通过复垦整理新增耕地,尽可能缓解占补平衡的压力。二是争取外援。除继续请求市国土资源局从兴化等地调剂安排占补平衡指标外,我区应主动与土地后备资源丰富的周边地区、兄弟县市联系,争取外调部分指标,同时,积极向省农垦集团争取占补平衡计划指标,确保我区建设用地补充耕地的需求。

努力提高服务工作水平。大力开展“阳光国土”优质服务品牌活动,树立“阳光国土,服务无限”目标,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以及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高效运行的服务环境、科学规范的办事环境、诚信规范的人文环境”的要求,切实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树立“廉洁、高效、诚信、文明”的良好形象。一是确保政务在阳光下操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着力做到行政服务事项批前、批中、批后三公示,既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又全方位服务社会和群众。二是视服务为天职,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为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建立绿色通道,做到先期介入、先期指导、主动对接、跟踪协调,及时做好用地预审、报批、土地上市等各项工作。三是积极构筑融资载体,千方百计加快征地、供地、登记、发证等工作进度,确保已批准的用地及时取得合法手续,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升级

——参观考察如皋、崇川、泰兴、高港后的体会

区经信委党工委书记、主任 李国平

去年12月和今年2月、3月,参加区党政代表团参观考察了如皋、崇川、泰兴和高港四个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参观考察活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看到了周边四地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无中生有、全心谋发展的精气神;看到了周边四地科学发展的速度和项目建设热度,学有所获,深受启发,促使我们思考作为海陵人在海陵经济社会发展中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区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2016年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区经信委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目标,积极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以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引和推进为抓手,为园区和企业服务,努力实现“十二五”工业经济的大跨越、大发展。

一、以实施 “双十工程”为抓手,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双十工程”,即每年重点实施十大新兴产业项目和十大传统产业提升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将认真履行职能,认真实施和有力推进“双十项目”按序时进度建设到位,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建成、早达效。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助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形成更多更新更好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工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以创建引领示范园区和企业为推动,引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推广价值、示范作用显著、对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社会认可度高的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使其成为引领全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新能源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全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建设好、打造好新能源产业园这张牌,需要举全区之力,聚全区之智,积全区之财,以更大力度更大气魄推进新能源产业园的各项建设,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年内,重点服务好新能源产业园中盛光电2GW扩能、永邦重工钢结构、中策钒电池、林海雅马哈100万辆电动车、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协鑫金刚切割线等六大项目的建设,以项目建设加快新能源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和产业链配套完善。实现打造千亿级国家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目标,创建转型升级引领示范园区,从而推动全区传统产业快转型、上规模。计划每年创建30家以上转型升级引领示范企业,力争通过三至四年时间,实现100家以上成为转型升级引领示范企业。

三、以节能与淘汰落后产能为手段,倒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按照省、市下达的能源审计、监测计划,积极组织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监测工作。依据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成立节能监察中队,加大节能执法力度。对2011年查出的使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的企业,督促检查整改情况。2012年计划淘汰落后机电设备不低于100台(套)。鼓励和引导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以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生态链接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清洁生产促进法》为支撑,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达标创先活动。通过这些举措,倒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四、以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为核心,激励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推动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和激励。大力实施“双轮驱动”政策,结合我区重点和成长型企业扶持奖励政策,加大对重点成长型企业扶持培育力度,激励企业加大研发、装备和技改投入,通过技术参股、高位嫁接、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途径,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积极鼓励和激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研发机构,引用前沿技术,引入高新人才,着力化解技术瓶颈制约,努力培育更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切实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国家和省市名牌产品以及国家驰名商标。全年计划新增规上企业15家,其中新增亿元企业6家,使全区亿元企业总数达118家,力争过50亿元企业2家;1家企业上市,1-2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

五、以加强化解要素制约为重点,支撑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切实加强生产要素的调度和协调,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着力化解融资难,多着并举缓解资金矛盾。搭建好政银企保平台,全力做好银企对接工作。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增强担保机构实力。充分利用相关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扶持。二是着力化解用地难。科学安排用地计划,鼓励企业技改零用地,组织开展闲置土地清理,扩展用地容量。三是着力化解用工难。积极组织各类劳动力市场招聘活动,加强与地方职技校合作,开展各类对口培训,确保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用工需求;整顿、规范劳务市场和用工秩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四是着力化解用电难。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实施用电有序调度、组织协调,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五是切实转变作风,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大力建设服务型机关,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增强服务效能为核心,着力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

总之,连续的外出考察学习,在增强了压力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的同时,提升了境界,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心。我们将以这次参观学习为契机,围绕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目标不放松,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克难攻坚、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推动海陵区经济社会大跨越、大发展,为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参观归来话转型

——参观考察后的体会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吴国余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精心打造“三张名片”,全力建设“五个海陵”,争当转型升级示范区,开启率先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区委区政府先后组织相关人员赴如皋、崇川、高港、泰兴等地参观学习,对我而言收获颇丰,触动很大,压力倍增。

所 见

过去对这四个市区都比较了解,这次参观所到之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概括为“三大”。气魄大:无论是高港的滨江新城、如皋软件产业园,还是泰兴的虹桥集中区的规划建设,都体现了高起点、高水准的大手笔,体现了敢想、敢试、敢干的气魄。项目规模大:近年来,如皋、泰兴、高港所引进的项目单体规模都较大,逐步走上了一条依靠大项目,集聚大产业的经济发展良性之路。变化大:四个市区城区建设变化较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功能布局科学合理,展示着蓬勃向上的城市风貌。

所 感

四个市区“三大”只是我们看到的表象而已,透过现象看本质,探寻他们经济发展的实质,具有相同之处:具有通江达海的相似地理位置;具有船舶、化工等相近的规模产业;项目与资源具有相依的特点,无论是高港、泰兴的造船业,还是泰兴的化工区,都充分利用了长江岸线的独特资源。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客观现实体现四个市区敏锐地抓住了沿江开发的一次机遇,用足了一份长江岸线的资源,从而兴起了一个符合地理位置的产业。这“三相”与“三个一”看似平常却非常,它折射出四个市区:抢抓机遇的意识,这一机遇就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沿江开发的机遇;创新意识,敢于干前所未有的事;实干奋进的精神,认准的事,说干就干,干则干成,干则干好。

所 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把四个市区的发展经验转化为我区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争当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率先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强大动力,个人认为:

经济转型首先是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的转型。转型升级是新时期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非常紧迫的经济课题。适应新时期需要新精神,解决新课题需要新思维。这就需要我们,牢固树立法律法规没有禁止,就是允许我们去敢试敢闯敢冒的精神状态,确立过去成功的经验未来可能就是障碍的思维观念,不断强化学习,实事求是,科学决策,时刻牢记岗位就是责任,工作必须创新,成败在于效率的理念,为转型升级提供不竭的源动力。

经济转型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转型。从城区位置看,我区与崇川区一样都是地级市的主城区,但从产业结构看,我区转型压力较大。2011年崇川区三次产业结构0.1:42.9:57,而我区是1.77:53.49:44.74;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看,崇川总量50.69亿,我区30.41亿,崇川增幅22.3%,我区为21.1%。从这两组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区工业比重过高;服务业相对工业而言,对地方财政贡献较大。再从我区的城市规划、资源要素来看,特别是土地资源的严重制约,土地需求高、资源依赖程度高的项目显然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我们像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做到二三产业不可偏颇,相得益彰。

经济转型的核心在于产业自身转型。同样以崇川为例,2011年底,崇川区工业应税销售466.7亿,我区为480亿,规模相当。而崇川区规上企业数132家比我区(230家)少近100家,崇川区平均每个企业应税销售(3.5亿)比我区(2亿)高出1.5亿。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工业转型升级在于既大又强。就我区而言,必须扭住“双十工程”不放松,持之以恒,走出一条符合我区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具体归概为“五个一”:一个源头——项目,项目是经济的核心和细胞。就我区而言,必须突出项目建设,带动转型。一个主体——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转型升级带来发展的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推动转型。一个途径——开放创新,通过引进新兴产业项目,重点是新电子、新能源和文化创意项目;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项目,重点是新材料、新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转型。一个主阵地——园区,加强载体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增强项目落地的承载功能,服务转型。一个要素——人才,一个人兴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兴一个产业,作为地级市主城区,必须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走人才强区之路,支撑转型。就服务业而言,从人均消费看,我区为5229元/人,仅为崇川区的1/4左右。因此,在传统服务业中,必须以特色来增强辐射,集聚人气,扩大消费。同时必须以更宽的思维,更长远的眼光,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结合我区实际,全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城北物流园,同时注重引进培养新兴服务业,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逐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真正走出一条符合地级主城区的产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经济发展之路。

经济转型呼唤服务转型。经济转型是市场所逼,其主体在于企业,但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服务,就海陵区而言,服务转型显得更加迫切。某种意义上讲,区一级政府不是一个完整的政府,许多职能上划,服务功能需要上下的沟通协调。因此,在服务转型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部门走上经济转型一线,不仅帮助企业出谋划策,研究分析市场,调研论证项目前景,更重要的是如何提供“保姆式”服务,吃准上情,摸透下情,结合区情,上下结合,提高工作节奏与效率,打造服务品牌,为全区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宜居海陵”

——参观考察心得体会

区住建局局长 殷春生

近期,参加了参观考察如皋、崇川、泰兴和高港等市区的活动。作为住建部门的负责人,对城乡建设方面的感受颇深,和上述市区相比,我区无论在中心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重点镇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都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如何尽快缩短差距,促进城乡建设方面转型升级,现谈一些工作思路和心得,供大家分析。

首先,在城市建设上加快转型升级。在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方面,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建设中心城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住宅产业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中心城区现代化进程,建设集历史文化、现代文明和生态绿化于一体的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开放城市。主要措施是:集中力量建设以道路为主的城市骨架拓展工程,提升和优化城市道路网络;高标准建设城市景观项目,打造全新的城市形象;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扩大城市载体,提升城市品位;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有效地改善老城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加大街区改造力度,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公共设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和空间;大力开发以房地产为主的住宅建设,最大限度的满足市民购房需求,使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这样,到2015年,我们力争完成城市道路建设总长度53公里;城市新增绿化面积(成片林)达25000亩;城镇家庭住房成套比例达89%,农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达76%;城市建设总投资500亿元,其中每年完成投资约100亿元。

其次,在农村建设上加快转型升级。在农村建设版块,围绕转型升级,我们主要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深入推进重点镇村建设“125”工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民富裕。2012年全面实现重点镇村建设三年工作目标;发挥重点镇村建设成效,助推海陵区农村建设转型升级和城乡发展;加快实现“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打造一批产业强镇,鼓励重点镇向小城市发展,吸引城市综合体到小城市、重点镇建设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实施“生态名城行动计划”。通过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全域化、精细化、长效化,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2年完成行政村和农村社区共43个村庄环境整治;2012年完成行政村和农村社区共27个村庄环境整治,确保在泰州市率先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任务。通过三年村庄环境整治,实现2个“三星级康居乡村”、29个“二星级康居乡村”、39个“一星级康居乡村”。

以上就是城乡建设转型升级的一些工作思路和目标,为此,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推进,力争为打造“宜居海陵”作出努力和贡献!

提振信心促发展抢抓机遇谋跨越

——赴如皋、崇川外出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罡杨镇党委书记 周学良

随区党政代表团到如皋、崇川学习考察之后,真切地感受到了先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尤其是这两个地方的文化产业的大投入、大发展,城市建设的大手笔、大气魄让人感到震撼。短短一天的考察,虽然来去匆匆、风尘仆仆,但一路学习取经,一边深入思考,我还是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我们参观学习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又好又快,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的思想比我们解放。我们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激活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加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今年,我们罡杨将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新理念,推动全镇各项工作在全区涉农街道中争先越位。在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全区率先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罡杨怎么办、如何干?”,“建设‘四力’罡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我为罡杨跨越发展作贡献”大讨论和主题教育活动,以“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提升标杆鼓舞斗志,自加压力激发动力,攻坚克难加速赶超,实现“跻身综合奖、全区争先进”的目标。

二是必须牢记发展第一要务。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必须时刻紧抓不放。当今社会,有特色才能有发展,只有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资源,准确定位,才能有大发展、快发展。结合罡杨具体实际,今年我镇发展的思路是“主攻三产、突出二产、提升一产”。“主攻三产”,就是要紧紧抓住宁启铁路泰州货运站以及江海高速泰州西出口坐落在罡杨境内、长江大道连接罡杨的重大发展机遇,做好道口经济规划,大力发展仓储、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在保障江苏汇达商贸有限公司项目顺利建设,早日竣工运营的同时,紧紧依靠市、区政府的支持,举全镇之力做好总投资50亿元的雨润项目的洽谈和项目落户等准备与实施工作,争取早开工快建设、早竣工快投产。“突出二产”,就是要充分发挥罡杨工业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优势,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今年,我镇将从培植规模、扩大总量、产业升级、提升质量四个方面入手,鼓励企业延伸、拉长、增厚、加宽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集聚度,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坚持引进与消化吸收并举,切实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项目孵化能力,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全年力争新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和上缴税金200万元以上企业各2家,实施3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4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个。“提升一产”, 就是要紧紧围绕“无粮农业”这一总体目标,主动接受海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辐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郊型高效农业的发展,确保全年新增高效农业规模项目6个,高效农业面积4500亩,新增农村造林面积1000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7000亩,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三是必须长期坚持发展惠民。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地方发展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今年,我们继续以民生为根本,以投入惠百姓,不断提高全镇人民的幸福感。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大病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确保参合率100%。加强对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加强对医技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建设卫生院防保楼和实施村卫生服务站达标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成敬老院大楼的改扩建工程。加大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力度,落实五保供养政策、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保障各项制度,确保做到“低保”、“五保”应保尽保,争创社会保障全覆盖镇。大力实施“文化荣镇”战略,建成镇宣传文化中心,利用这一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抓好人口文化园建设,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统筹协调综合解决人口问题。加快长江水进村入户管网改造工程实施进度和质量,让人民群众早日喝上洁净之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依法治镇力度,扎实推进“平安罡杨”、“法治罡杨”建设。

四是必须时刻加强作风建设。再宏伟的目标,再周密的计划,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做保证,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今年,我们将把干部的作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建立健全目标管理机制,继续推行“项目化”管理,实行“目标工作法”,采取目标倒逼管理,加强岗位目标绩效考核。要求所有的镇村干部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不折不扣,绝不允许跟组织讨价还价;坚持真心实意,绝不允许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坚持百折不挠,绝不允许碰到一点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甚至临阵脱逃。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坚决整治慢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让每一个党政负责人、每一个镇村干部都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新时期群众致富带头人。

通过学习考察,我深刻的领悟到: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心动更要行动。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海陵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奋起直追,开创罡杨更加美好的明天!


外出参观体会文章汇编相关热词搜索:文章

1、为开拓视野,扩大对外交流,借鉴学习即墨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工作先进经验,加强我市院前急救各分中心管理和学科建设,促进综合业务能力提高,全面提升“120”服务水平和服人民医院院前急救参观体会 (2015-12-12)

2、化工厂参观体会篇一《参观化工厂的心得体会》 化工厂参观体会(2016-02-08)

3、化工厂参观体会建议篇一《化工厂参观心得》 化工厂参观体会建议(2016-02-15)

4、孟良崮战役参观体会(共6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4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2013年9月,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有幸与单位40多名同志一同乘车奔赴沂蒙老区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革命先辈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和牺牲精神。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共分为五个展厅: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主要记载了孟良崮战役参观体会(2016-07-26)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外出参观体会文章汇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外出参观体会文章汇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8180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