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演讲稿 >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

2016-01-10 18:06: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篇一:九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希望能帮助到你。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篇一:九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

九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

一、 原文默写:(25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2、塞下秋来风景异,。

3、

4、为报倾城随太守,

5、

6、

7、马作的卢飞快,。

8、了却君王天下事,。

9、,丁壮在南冈。

10、,岁晏有余粮。

11、今夜偏知春气暖,。

12、,人迹板桥霜。

13、,枳花明驿墙。

14、已是黄昏独自愁,。

15、

16、

17、

18、

19、

20、

21、

22、何处望神州?。

23、

24、梳洗罢,

25、更深夜色半人家,。

二、解词:(25分)

1、怅恨久之 2、会天大雨 3、扶苏以数谏故

4、为天下唱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6、广故数言欲亡

7、为坛而盟 8、刑其长吏 9、易安陵

10、秦王不悦 11、请广于君 12、非若是也

13、虽千里不敢易也 14、岂直五百里哉 15、天下缟素

16、徒以有先生也 17、时人莫之许也 18、谓先主曰

19、将军宜枉驾顾之 20、因屏人曰 21、欲信大义于天下

22、遂用猖蹶 23、此诚不可与争锋 2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5、身率益州之众

三、下列对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B、、“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C、“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

四、语言运用。

1、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修改。(6分)

(1)、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白菜上就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又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想想这些,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

修改后的句子:

(2)、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修改后的句子:

(3)、近两百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修改后的句子:

2、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作答。(4分)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懊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闷。发下

作文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张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便是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闪懊恼啊!”

张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张明拟定

这条信息。(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老师,

3、名著阅读:(5分)

董超、薛霸押解着林冲,走了不几天,来到一个险恶的地方,叫野猪林。林中松柏参天,枯藤缠绕,阴森森不见一丝阳光。董超、薛霸暗中商量,准备在这里下手。董超说:“走了半天,在这里歇会儿吧!”薛霸说:“要歇也得先把这家伙捆起来。”林冲说:“我哪里还能跑啊?”薛霸不由分说,掏出绳子把林冲绑在大树上。董超这才过来说了实话:“我们奉了高太尉的命令,要在路上结果了你。”薛霸在一边举起了水火棍向林冲头上劈来。林冲被绑在树上,动弹不得,只好长叹一声,闭上眼睛等死了。正在这时,只听“当啷”一声,薛霸的棍子没有打着林冲,却被打飞了。从树后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抡起禅杖就打,吓得两个差役慌忙跪地求饶。林冲睁眼一看,原来是鲁智深前来相救。

这段文字选自名著 ,作者是 ,“来到一个险恶的地方”中“险恶”的词性是 ,松柏参天是 短语,“董超、薛霸押解着林冲”中“押解”作 (句子成分)。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

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

十贯铜钱。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2、与“得十千足以衣食”中“衣食”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丹书帛曰 B、置人所罾鱼腹中

C、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为坛而盟

3、与“恐为人所诘”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士卒多为用者 B、贤能为之用

C、谓为信然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于令仪是个市场中的小摊贩业者;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

B、文中的小偷好逸恶劳,经常偷盗,但于令仪仍能宽恕他。

C、文章告诉我们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要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

D、于令仪是一个善良、宽容、不损人利己,教人有方、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5、翻译句子。(4分)

(1)、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2)、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六、记叙文阅读。

父亲的救援(20分)

(1)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

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2)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3)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 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 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4)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询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5)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6)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7)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8)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9)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10)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11)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12)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13)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14)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15)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16)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17) 此时已是深夜,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18)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B)小伙子出院的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19)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20)父亲的救援是对的,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填写顺序。(不超过10字)(2分) 父亲得知“我”出事 ->父亲得知出事的不是“我”-> -> 小伙事业有成

2.文章(15)段“父亲却犹豫起来”,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父亲犹豫的原因。(2分)

3.文中的父亲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4分)

4.联系全文,谈谈小说标题“父亲的救援”的含义。(4分)

5. 文章第三段划线句子“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是 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6.第(4)段“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请简要赏析。(3分)

7、文章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2分)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篇二:山东省青岛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青岛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5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⑪得道者多助, 。(《孟子》)

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⑬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⑭荡胸生层云, 。(《望岳》杜甫)

⑮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⑯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⑰物是人非事事休, 。(《武陵春》李清照)

⑱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

远)

⑲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赵翼)

⑳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

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名,写诗人听到人们

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

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纵横驰骋

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

(二)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3.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修改。(2分)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白菜上就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又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想想这些,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

修改后的句子:

4.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作答。(4分)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懊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闷。发下作文后,

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张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便是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

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闪懊恼啊!”

张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张明拟定这条信息。

(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老师,

5.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

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

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它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

受飞翔的快乐。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

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以上文字毛片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 》,“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

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 关系。“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一句中,“在宁静的夏夜”充当

的句子成分是 ,“经常”的词性是 。“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 。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包含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二、阅读(本题满分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走送之 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

C.手自烹进 手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

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

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 (《满井游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⑪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2分) ⑫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烽火台的诉说

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片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 (zhōng)。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

入侵者在500人以上。

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

⑦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

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

⑧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

1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并解释这个词语。(2分)

无动于zhōng

释义:1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3分)

13.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4分)

⑪悄悄告诉: ⑫据《汉书》记载:

14. 第⑥段和第⑦段人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其内容加以分析。(3分)

15.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请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8分)

老头子的固定电话

①爸爸喜欢我叫他老头子。他经常搬出纪晓岚的名言: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其实,他169cm的身高只能算是立地,万寿无疆不过是个愿望。至于满腹经纶,还是换成“满腹唠叨”比较好。

②那天,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望他。老头子自己做了一桌菜,烫了一壶老酒。两杯酒下肚,话就来了。他先抱怨了水果越来越难吃,又评价说当前的国际局势真乱,而后谈到了家里的固定电话。他说:“也不知道是谁把咱们家的号码给卖了,天天有人打骚扰电话,什么地产公司啊,旅游公司啊,有时候早晨五点钟就打过来!”

③我说:“那就把固定电话断了吧。”老头子瞥了眼放在沙发旁的电话机,咂了咂嘴巴说:“还是留着吧,家里有个电话,才像一个家。”

④先生说:“老爸真是个念旧的人呢。”

⑤我先生是台南人,在上海做生意。老头子还算比较宽容地接纳了他。结婚前,老头子嘱咐他说:“我女儿在家很受爱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嫁过去,你不要欺负她。家务么摆个样子就好了,不要让她真做。”先生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也舍不得的。”

⑥婚礼之后回到上海,我给老头子放结婚录像,他看到我按台南的风俗跪拜给公婆奉茶那一段,眼泪忽然就下来了。我说:“这么大年纪了,哭什么呀?”没想到老头子跺着脚,抹着泪说:“我女儿哪里遭过这样的罪哦,那天我等了一夜都等不到你电话,就知道你嫁人后肯定受委屈了。”

⑦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原来我出嫁那天,父亲竟然一夜未眠。 ....

⑧后来,我给老头子买了部有答录功能的电话机,老头子很是喜欢。他的自动回答,好像只录给我一个人。他说:“囡囡啊,是你伐?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⑨每次听到,我都会笑。

⑩我怀孕后,老头子要接我回家养胎。他喜滋滋地整理出客房,买了新被褥。不过,第一胎,婆婆还是希望生在台南老家。为此,我和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我给老头子打了电话,听着他的声音,满心委屈涌出来。可是讲给他有什么用呢?他也只能是一个人陪着乱操心。于是我说台南的空气很好,水果味道香甜,这里一切都好。

⑪我们聊了很久,直到无话可聊。要挂电话时,他问:“那个„„你还有什么话没说吧?”我说:“没。”

⑫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

要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⑬“哪有什么烦闷啊。”我连忙说。“没有更好。”老头子在电话那边笑了。但在电话挂断时,我听到话筒里传来一声轻轻的叹息。

⑭女儿一岁的时候,我带着她回到上海。那天老头子一直在笑。喝了酒,话就多了。他拉着我先生说:“我跟你讲,你不要以为你在台湾,我就没办法了。你要再敢欺负我女儿,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当时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回程的路上却有些不悦,诘问道:“咱们.

吵架的事,你和他说干什么?”

⑮“我从来没说过。”“那他为什么对我说这种话?”我靠在车窗上,有点懒得回答。我说:“等女儿长大,你或许会懂吧。”

⑯一年后,老头子突发急性肺栓塞去世。人走得很快,没什么痛苦,我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先生帮我办的后事,十分风光。老头子的那套房子,先生建议我把它卖掉,我没同意。先生说:“那把固定电话拆了吧,又没有人用。”我说:“先留着吧。”

⑰去年年底,因为种种积蓄已久的矛盾,我和先生的感情终于走到尽头。痛苦之余,我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离开他;我更舍不得的是女儿,不忍心让她吃苦;然而留在这个家里一

直委屈自己,我又怎能甘心?„„

⑱除夕那天晚上,我翻来(fù) 去地睡不着,拨了那串熟悉的号码。铃声响了几声,就听到了老头子的声音传过来:“囡囡啊,是你伐?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儿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⑲这声音给我慰(jiè) ,让我冰冷的心一下子暖和起来。

⑳老头子说得没错。家里有个固定电话,你至少还有一个家。

16.在括号内给相应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3分)

诘问( ) 翻来fù

去 慰ji

1764分)

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 ....

⑪矫情: ⑫感动:

19.第⑫段中的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表达很形象,情感很丰富。请认真品味,任选其一加以品析。(4分)

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

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20.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3分)

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

21.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⑪命题作文

请以“身边风景也动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⑫半命题作文

“赢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博得、取得”的意思。在现实与历史中,有的人凭辛勤付出赢得个人的成功;有的人以品质高尚赢得别人的尊重;有的人甘于寂寞,埋头苦干,最终赢得了历史的肯定;„„

请以“赢得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篇三:山东省青岛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青岛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5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⑪得道者多助, 。(《孟子》)

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⑬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⑭荡胸生层云, 。(《望岳》杜甫)

⑮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⑯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⑰物是人非事事休, 。(《武陵春》李清照)

⑱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⑲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赵翼)

⑳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名,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

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纵横驰骋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

(二)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3.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修改。(2分)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白菜上就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又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想想这些,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

修改后的句子:

4.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作答。(4分)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懊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闷。发下作文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张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便是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闪懊恼啊!”

张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张明拟定这条信息。(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老师,

5.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

鞘翅,就像其它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以上文字毛片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 》,“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

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 关系。“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一句中,“在宁静的夏夜”充当的句子成分是 ,“经常”的词性是 。“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个包含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二、阅读(本题满分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

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

尚书之子。 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走送之 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

C.手自烹进 手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

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

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 (《满井游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⑪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2分)

⑫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烽火台的诉说

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片说的是荒淫

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 (zhōng)。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

侵者在500人以上。

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

⑦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今甘肃.......

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

⑧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

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

1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并解释这个词语。(2分)

无动于zhōng

释义:

1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3分)

13.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4分) ⑪悄悄告诉:

⑫据《汉书》记载:

14. 第⑥段和第⑦段人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其内容加以分析。(3分)

15.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请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8分)

老头子的固定电话

①爸爸喜欢我叫他老头子。他经常搬出纪晓岚的名言: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其实,他169cm的身高只能算是立地,万寿无疆不过是个愿望。至于满腹经纶,还是换成“满腹唠叨”比较好。

②那天,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望他。老头子自己做了一桌菜,烫了一壶老酒。两杯酒下肚,话就来了。他先抱怨了水果越来越难吃,又评价说当前的国际局势真乱,而后谈到了家里的固定电话。他说:“也不知道是谁把咱们家的号码给卖了,天天有人打骚扰电话,什么地产公司啊,旅游公司啊,有时候早晨五点钟就打过来!”

③我说:“那就把固定电话断了吧。”老头子瞥了眼放在沙发旁的电话机,咂了咂嘴巴说:“还是留着吧,家里有个电话,才像一个家。”

④先生说:“老爸真是个念旧的人呢。”

⑤我先生是台南人,在上海做生意。老头子还算比较宽容地接纳了他。结婚前,老头子嘱咐他说:“我女儿在家很受爱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嫁过去,你不要欺负她。家务么摆个样子就好了,不要让她真做。”先生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也舍不得的。”

⑥婚礼之后回到上海,我给老头子放结婚录像,他看到我按台南的风俗跪拜给公婆奉茶那一段,眼泪忽然就下来了。我说:“这么大年纪了,哭什么呀?”没想到老头子跺着脚,抹着泪说:“我女儿哪里遭过这样的罪哦,那天我等了一夜都等不到你电话,就知道你嫁人后肯定受委屈了。”

⑦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原来我出嫁那天,父亲竟然一夜未眠。 ....

⑧后来,我给老头子买了部有答录功能的电话机,老头子很是喜欢。他的自动回答,好像只录给我一个人。他说:“囡囡啊,是你伐?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⑨每次听到,我都会笑。

⑩我怀孕后,老头子要接我回家养胎。他喜滋滋地整理出客房,买了新被褥。不过,第一胎,婆婆还是希望生在台南老家。为此,我和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我给老头子打了电话,听着他的声音,满心委屈涌出来。可是讲给他有什么用呢?他也只能是一个人陪着乱操心。于是我说台南的空气很好,水果味道香甜,这里一切都好。

⑪我们聊了很久,直到无话可聊。要挂电话时,他问:“那个……你还有什么话没说吧?”我说:“没。” ⑫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好……我..

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⑬“哪有什么烦闷啊。”我连忙说。“没有更好。”老头子在电话那边笑了。但在电话挂断时,我听到话

筒里传来一声轻轻的叹息。 ⑭女儿一岁的时候,我带着她回到上海。那天老头子一直在笑。喝了酒,话就多了。他拉着我先生说:“我跟你讲,你不要以为你在台湾,我就没办法了。你要再敢欺负我女儿,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当时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回程的路上却有些不悦,诘问道:“咱们吵架的事,你和他说干什么?” .

⑮“我从来没说过。”“那他为什么对我说这种话?”我靠在车窗上,有点懒得回答。我说:“等女儿长大,你或许会懂吧。”

⑯一年后,老头子突发急性肺栓塞去世。人走得很快,没什么痛苦,我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先生帮我办的后事,十分风光。老头子的那套房子,先生建议我把它卖掉,我没同意。先生说:“那把固定电话拆了吧,又没有人用。”我说:“先留着吧。”

⑰去年年底,因为种种积蓄已久的矛盾,我和先生的感情终于走到尽头。痛苦之余,我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离开他;我更舍不得的是女儿,不忍心让她吃苦;然而留在这个家里一直委屈自己,我又怎能甘心?……

⑱除夕那天晚上,我翻来(fù) 去地睡不着,拨了那串熟悉的号码。铃声响了几声,就听到了老头子的声音传过来:“囡囡啊,是你伐?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儿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⑲这声音给我慰(jiè) ,让我冰冷的心一下子暖和起来。

⑳老头子说得没错。家里有个固定电话,你至少还有一个家。

16.在括号内给相应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3分)

诘问( ) 翻来fù

去 慰jiè

. 1764件

事。18.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矫情”和“感动”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 ....⑪矫情:

⑫感动:

19.第⑫段中的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表达很形象,情感很丰富。请认真品味,任选其一加以品析。(4分)

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好……我这..

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20.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3分)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篇四:2015中考语言运用分析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篇五:2015山东青岛中考语文试题

青岛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5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⑪得道者多助, 。(《孟子》)

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⑬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⑭荡胸生层云, 。(《望岳》杜甫)

⑮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⑯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⑰物是人非事事休, 。(《武陵春》李清照)

⑱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⑲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赵翼)

⑳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名,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

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纵横驰骋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

(二)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3.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修改。(2分)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白菜上就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又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想想这些,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

修改后的句子:

4.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作答。(4分)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懊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闷。发下作文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张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便是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闪懊恼啊!”

张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张明拟定这条信息。(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老师,

5.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

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它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以上文字毛片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 》,“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 关系。“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一句中,“在宁静的夏夜”充当的句子成分是 ,“经常”的词性是 。“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 。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包含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二、阅读(本题满分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走送之 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

C.手自烹进 手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

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

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 (《满井游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⑪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2分)

⑫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烽火台的诉说

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片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zhōng)。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

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

者在500人以上。

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

⑦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

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

⑧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

1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并解释这个词语。(2分)

无动于zhōng

释义:

1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3分)

13.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4分)

⑪悄悄告诉: ⑫据《汉书》记载:

14. 第⑥段和第⑦段人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其内容加以分析。(3分)

15.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请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8分)

老头子的固定电话

①爸爸喜欢我叫他老头子。他经常搬出纪晓岚的名言: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其实,他169cm的身高只能算是立地,万寿无疆不过是个愿望。至于满腹经纶,还是换成“满腹唠叨”比较好。

②那天,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望他。老头子自己做了一桌菜,烫了一壶老酒。两杯酒下肚,话就来了。他先抱怨了水果越来越难吃,又评价说当前的国际局势真乱,而后谈到了家里的固定电话。他说:“也不知道是谁把咱们家的号码给卖了,天天有人打骚扰电话,什么地产公司啊,旅游公司啊,有时候早晨五点钟就打过来!”

③我说:“那就把固定电话断了吧。”老头子瞥了眼放在沙发旁的电话机,咂了咂嘴巴说:

“还是留着吧,家里有个电话,才像一个家。”

④先生说:“老爸真是个念旧的人呢。”

⑤我先生是台南人,在上海做生意。老头子还算比较宽容地接纳了他。结婚前,老头子嘱咐他说:“我女儿在家很受爱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嫁过去,你不要欺负她。家务么摆个样子就好了,不要让她真做。”先生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也舍不得的。”

⑥婚礼之后回到上海,我给老头子放结婚录像,他看到我按台南的风俗跪拜给公婆奉茶那一段,眼泪忽然就下来了。我说:“这么大年纪了,哭什么呀?”没想到老头子跺着脚,抹着泪说:“我女儿哪里遭过这样的罪哦,那天我等了一夜都等不到你电话,就知道你嫁人后肯定受委屈了。”

⑦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原来我出嫁那天,父亲竟然一夜未眠。 ....

⑧后来,我给老头子买了部有答录功能的电话机,老头子很是喜欢。他的自动回答,好像只录给我一个人。他说:“囡囡啊,是你伐?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⑨每次听到,我都会笑。

⑩我怀孕后,老头子要接我回家养胎。他喜滋滋地整理出客房,买了新被褥。不过,第一胎,婆婆还是希望生在台南老家。为此,我和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我给老头子打了电话,听着他的声音,满心委屈涌出来。可是讲给他有什么用呢?他也只能是一个人陪着乱操心。于是我说台南的空气很好,水果味道香甜,这里一切都好。

⑪我们聊了很久,直到无话可聊。要挂电话时,他问:“那个……你还有什么话没说吧?”我说:“没。”

⑫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

要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⑬“哪有什么烦闷啊。”我连忙说。“没有更好。”老头子在电话那边笑了。但在电话挂断时,我听到话筒里传来一声轻轻的叹息。

⑭女儿一岁的时候,我带着她回到上海。那天老头子一直在笑。喝了酒,话就多了。他拉着我先生说:“我跟你讲,你不要以为你在台湾,我就没办法了。你要再敢欺负我女儿,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当时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回程的路上却有些不悦,诘问道:“咱们吵.架的事,你和他说干什么?”

⑮“我从来没说过。”“那他为什么对我说这种话?”我靠在车窗上,有点懒得回答。我说:“等女儿长大,你或许会懂吧。”

⑯一年后,老头子突发急性肺栓塞去世。人走得很快,没什么痛苦,我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先生帮我办的后事,十分风光。老头子的那套房子,先生建议我把它卖掉,我没同意。先生说:“那把固定电话拆了吧,又没有人用。”我说:“先留着吧。”

⑰去年年底,因为种种积蓄已久的矛盾,我和先生的感情终于走到尽头。痛苦之余,我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离开他;我更舍不得的是女儿,不忍心让她吃苦;然而留在这个家里一直委屈自己,我又怎能甘心?……

⑱除夕那天晚上,我翻来(fù) 去地睡不着,拨了那串熟悉的号码。铃声响了几声,就听到了老头子的声音传过来:“囡囡啊,是你伐?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儿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⑲这声音给我慰(jiè) ,让我冰冷的心一下子暖和起来。

⑳老头子说得没错。家里有个固定电话,你至少还有一个家。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篇六:2015-16路北区九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友情寄语: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来语文考场作客,要满怀信心,展现才华,相信自己是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6题 ,20分)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1)跟着我去踩 tiǎn pÚ ( )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2)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gōu dàng ( )

艰难!”

(3)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

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òng dǎo fù zhé ( )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1)妇姑荷箪食, 。(白居易《观刈麦》)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3)须晴日, ,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

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杀敌报国之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每当我走进杏花春雨中,看杨柳轻歌曼舞,听黄鹂枝头鸣啭时,总感觉走进

了大自然的水墨画。

B.因为整个南运河流经区域都面临地下水超采现象,因此不仅引起地面沉降,

也让南运河河道的过水功能大幅减退。

C.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

到“两人五天”。

D.作家离不开火热的生活,离不开对社会的洞见和对生活的冷峻思考,这些都

是课堂无法给予的。

4.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首词起句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文。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借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

的将领直言。

C.“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D.全词抒发了作者为国家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5.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作答。(3分)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懊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闷。

下作文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张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是如

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们懊

恼啊!”

张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消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张明拟

定这条信息。(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老师,

6.古典小说《水浒》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例如通过林冲与

高俅父子及其帮凶的矛盾冲突,刻画了林冲对待压迫,先是 ,

最后被迫奋勇复仇的形象;再如我们学过的 , 作者通过刻画 与众军士的矛盾,表现了他粗暴、急躁的性格特点。(3分)

第二部分 阅读 (7-20题 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

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

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

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

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

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

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

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7.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

D.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

9.解释句中加点词。 (4分)

⑪凡三往,乃见。( ) ⑫先主遂诣亮。( ) ..

⑬欲信大义于天下。( )⑭昔武王伐纣。( ) ..

10.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译文:

1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面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

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2.刘备为求贤而 (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玫瑰与胶囊

沈奇岚

①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论坛。有一位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介绍自己的新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是“替人读书”。许多大企业的管理人员总是非常忙碌,却又很想读书。这家公司就为这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把三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十页的“精华”。负责摘选和撰写“精华”的人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以保证浓缩的一定是精华。一时间这家公司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读书界的营养胶囊,小小一粒,让人们觉得获得了所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

②当时我就想,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曾有人将《安娜·卡列尼娜》的摘编成一句“已婚的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将《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不伦不类,引人发笑。事实是,如果抽去了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尽管读好作品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但这才是真正能够回馈到生命本身的阅读。

③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营养。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而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它考验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生命的联系。读者找到了阅读的意义,增强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生命也因此而丰富起来。

④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还为了正确度过生命时光,使生命更加充实。获得信息和知识,在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籍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

13.题目中的“玫瑰”和“胶囊”分别指什么?(2分)

答:

14.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5第②段划线内容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6.作者提倡怎样的读书方式?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第9车厢

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俄罗斯)

①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拎着大包小裹在站台上慌慌张张地来回走着。有一些乘客已经来回找了好几趟了,反复数了这次列车的车厢,但1到3车厢前面没有,后面没有,中间也没有。而且连列车长也找不着了。列车员都不知道他哪去了。我气愤地去找了站长:“第15次列车的列车长哪去了?”

②站长说:“他就在前三节车厢里。”

③当时我一点都感觉不出站长的答复有什么可笑了,因为外面已经吵成了一团。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④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从里加寄来的道歉信和因为这次“事故”被处罚的人的名单。

⑤而最有意思的是我还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这位读者在信中说:“ ▲ ”因为他没有具体写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报社也就没有派记者过去——这们的信编辑部每天都要收到很多封。后来我去基辅出差,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带上了那封信,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我觉得他是不会随便开玩笑的。他不是在信中说不会让我们白跑一趟吗?他果然没让我白跑一趟。

⑥我坐的那次列车没有前三号车厢,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⑦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⑧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⑨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车票。

⑩列车在下一个站停3分钟。买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排起了队准备上前一节第9车厢(前一节第9车厢停的地方正好离车站入口近)。前一节第9车厢里的乘客早都睡觉了,乘务员惊惶失措地看着这么多旅客,挡着车门对众人说:“肯定是什么地方弄错了!我这儿现在只有两个空铺,其他人赶紧去找列车长吧。列车长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吧,而且大家要快点儿跑,要不车就开了。” ⑪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旅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的啊?”

⑫“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

⑬列车长更糊涂了。但他现在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他需要

马上把这些旅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旅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的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⑭“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

⑮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次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回到了自己的车厢通知了下一个车站:“摘掉第9车厢!”

⑯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舒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接着就准备睡觉了。可这时,后一节车厢的乘务员又出现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⑰我不知道在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这个故事的人和他的妻子当时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去吸烟处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的时间啊?”随后他入车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大片草原,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⑱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17.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我”与“基辅读者”的乘车经历。(2分) “我”的经历:

“基辅读者”的经历:

18.补写第③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3分) 答:

19.根据括号中的问题,品读下列句子。(4分)

(1)品读两句中加点词,分别写出列车长此时的心理。(2分)

a. 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

b.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九车厢车票。

答:

(2)为什么故事的结尾会有这样的景物描写?(2分)

四周是一大片光秃秃的草原,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九车厢的备用道上。 答:

20.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篇七:2015年青岛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校版)

青岛市二〇一五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1道小题。其中,第1—5小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6—20小题为“阅读”;第21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5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①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④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岳》杜甫)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⑥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⑦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陵春》李清照) ⑧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⑨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诗》赵翼) ⑩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

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起古代纵横驰骋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

(二)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3、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的问题,请加以修改。(2分)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白菜上就可以卖出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又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想想这些,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

修改后的句子:

4、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懊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恼。发下作文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张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是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们懊恼啊!”

张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张明拟写这条信息。(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老师,

5、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亮光,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将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它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以上文字选自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① 》。“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② 关系。“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一句中,“在宁静的夏夜”充当的句子成分是③ ,“经常”的词性是④ 。“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⑤ 。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包含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二、阅读【本题满分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卿:红鲤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shāo)斗,小水桶。⑥铛(chēng)臼:煎茶,碎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走送之 走:跑 .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

C.手自烹进 手自:亲自用手 ..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

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

B. 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

D.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

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B.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子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客,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客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2分) ⑵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2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烽火台的诉说

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就少不了沟通和协作。在远古时代,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消息的方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 (zhōng)。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

有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来,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此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

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上。

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战争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

⑦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

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

⑧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

1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并解释这个词语。(2分) zhōng

解释:

1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3分)

13、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4分)

⑴悄悄告诉:

⑵据《汉书》记载: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篇八:2015青岛语文中考题

青岛市二〇一五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1道小题。其中,第1—5小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

第6—20小题为“阅读”;第21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5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①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

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

歌》陈子昂)

④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岳》杜

甫)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

隐)

⑥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苏轼)

⑦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陵春》李清照)

⑧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

远)

⑨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诗》赵

翼)

⑩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

中)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

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写诗人听到

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

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起古代纵横

驰骋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

(二)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3.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的问题,请加以修改。(2分)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白菜上就可以卖出白菜的价格,绑在大

闸蟹上又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想想这些,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

修改后的句子

4.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懊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恼。发下

作文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张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是如果我

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们懊恼啊!”

张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张明拟写

这条信息。(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老师,

5.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亮光,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将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

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它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

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

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以上文字选自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即使你没

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

个分句之间是 ② 关系。“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

游荡”一句中,“在宁静的夏夜”充当的句子成分是_____③_______,“经常”

的词性是_______④______。“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

的短语结构类型是。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包含比喻修辞的句子

抄写在下面:

二、阅读【本题满分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及门,倾水出鱼,

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

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

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主人骇甚,自

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

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

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

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

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

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卿:红鲤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

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

的人。⑤筲斗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shāo)斗,小水桶。⑥

铛(chēng)臼:煎茶,碎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走送之 走:跑 .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

C.手自烹进 手自:亲自用手 ..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

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

B. 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

D.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

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B. 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子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

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

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客,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客却不懂得茶叶的优

劣。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2分)

(2)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2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烽火台的诉说

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就少不了沟

通和协作。在远古时代,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

体语言;在我国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

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消息的方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

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

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

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

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

火戏诸侯。故事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

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 (zhōng)。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

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

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来,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

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

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

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此终结。相反,到了汉代,

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

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

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

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

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

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

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

入侵者在500人以上。

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

南朝吴均有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

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战争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

⑦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

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

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

⑧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

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

1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并解释这个词语。(2

分)

解释:

1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3分)

13.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

以分析。(4分)

(1)悄悄告诉:

(2)据《汉书》记载:

14.第⑥段和第⑦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其内容加以分析。(3分)

15.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举例分析其

作用。(3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8分】

老头子的固定电话

①爸爸喜欢我叫他老头子。他经常搬出纪晓岚的名言:万寿无疆之谓老,顶

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其实,他169cm的身高只能算是立地,万寿无

疆不过是个愿望。至于满腹经纶,还是换成满腹“唠叨”比较好。

②那天,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望他。老头子自己做了一桌菜,烫了一瓶老酒。

两杯酒下肚,话就来了。他先是抱怨水果越来越难吃,又评价说当前的国际局势

越来越乱,而后谈到了家里的固定电话。他说:“也不知道是谁把咱们家电话号

码给卖了,天天有人打骚扰电话,什么地产公司啊,旅游公司啊,有时候早晨五

点钟就打过来。”

③ 我说:“那就把固定电话拆了吧。”老头子瞥了眼放在沙发旁的电话机,

咂了咂嘴巴说:“还是留着吧,家里有个固定电话,才像一个家。”

④先生说:“爸爸真是个念旧的人呢。”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篇九:2015年青岛市中考语文题

青岛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5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⑪得道者多助, 。(《孟子》)

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⑬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⑭荡胸生层云, 。(《望岳》杜甫)

⑮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⑯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⑰物是人非事事休, 。(《武陵春》李清照)

⑱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⑲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赵翼)

⑳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名,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

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纵横驰骋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

(二)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3.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修改。(2分)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白菜上就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又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想想这些,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

修改后的句子:

4.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作答。(4分)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懊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闷。发下作文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张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便是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闪懊恼啊!”

张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张明拟定这条信息。(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老师,

5.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它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以上文字毛片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 》,“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

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 关系。“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一句中,“在宁静的夏夜”充当

的句子成分是 ,“经常”的词性是 。“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

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 。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包含

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二、阅读(本题满分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

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

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

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

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

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

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

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

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 dǒu)

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走送之 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

C.手自烹进 手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

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

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 (《满井游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

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⑪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2分)

⑫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烽火台的诉说

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片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 (zhōng)。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

入侵者在500人以上。

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

⑦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

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

⑧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

1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并解释这个词语。(2分)

无动于zhōng

释义:1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3分)

13.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4分)

⑪悄悄告诉:

⑫据《汉书》记载:

14. 第⑥段和第⑦段人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其内容加以分析。(3分)

15.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请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8分)

老头子的固定电话

①爸爸喜欢我叫他老头子。他经常搬出纪晓岚的名言: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其实,他169cm的身高只能算是立地,万寿无疆不过是个愿望。至于满腹经纶,还是换成“满腹唠叨”比较好。

②那天,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望他。老头子自己做了一桌菜,烫了一壶老酒。两杯酒下肚,话就来了。他先抱怨了水果越来越难吃,又评价说当前的国际局势真乱,而后谈到了家里的固定电话。他说:“也不知道是谁把咱们家的号码给卖了,天天有人打骚扰电话,什么地产公司啊,旅游公司啊,有时候早晨五点钟就打过来!”

③我说:“那就把固定电话断了吧。”老头子瞥了眼放在沙发旁的电话机,咂了咂嘴巴说:“还是留着吧,家里有个电话,才像一个家。”

④先生说:“老爸真是个念旧的人呢。”

⑤我先生是台南人,在上海做生意。老头子还算比较宽容地接纳了他。结婚前,老头子嘱咐他说:“我女儿在家很受爱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嫁过去,你不要欺负她。家务么摆个样子就好了,不要让她真做。”先生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也舍不得的。”

⑥婚礼之后回到上海,我给老头子放结婚录像,他看到我按台南的风俗跪拜给公婆奉茶那一段,眼泪忽然就下来了。我说:“这么大年纪了,哭什么呀?”没想到老头子跺着脚,抹着泪说:“我女儿哪里遭过这样的罪哦,那天我等了一夜都等不到你电话,就知道你嫁人后肯定受委屈了。”

⑦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原来我出嫁那天,父亲竟然一夜未眠。 ....

⑧后来,我给老头子买了部有答录功能的电话机,老头子很是喜欢。他的自动回答,好像只录给我一个人。他说:“囡囡啊,是你伐?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⑨每次听到,我都会笑。

⑩我怀孕后,老头子要接我回家养胎。他喜滋滋地整理出客房,买了新被褥。不过,第一胎,婆婆还是希望生在台南老家。为此,我和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我给老头子打了电话,听着他的声音,满心委屈涌出来。可是讲给他有什么用呢?他也只能是一个人陪着乱操心。于是我说台南的空气很好,水果味道香甜,这里一切都好。

⑪我们聊了很久,直到无话可聊。要挂电话时,他问:“那个„„你还有什么话没说吧?”我说:“没。”

⑫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

要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⑬“哪有什么烦闷啊。”我连忙说。“没有更好。”老头子在电话那边笑了。但在电话挂断时,我听到话筒里传来一声轻轻的叹息。

⑭女儿一岁的时候,我带着她回到上海。那天老头子一直在笑。喝了酒,话就多了。他拉着我先生说:“我跟你讲,你不要以为你在台湾,我就没办法了。你要再敢欺负我女儿,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当时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回程的路上却有些不悦,诘问道:“咱们.

吵架的事,你和他说干什么?”

⑮“我从来没说过。”“那他为什么对我说这种话?”我靠在车窗上,有点懒得回答。我说:“等女儿长大,你或许会懂吧。”

⑯一年后,老头子突发急性肺栓塞去世。人走得很快,没什么痛苦,我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先生帮我办的后事,十分风光。老头子的那套房子,先生建议我把它卖掉,我没同意。

先生说:“那把固定电话拆了吧,又没有人用。”我说:“先留着吧。”

⑰去年年底,因为种种积蓄已久的矛盾,我和先生的感情终于走到尽头。痛苦之余,我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离开他;我更舍不得的是女儿,不忍心让她吃苦;然而留在这个家里一直委屈自己,我又怎能甘心?„„

⑱除夕那天晚上,我翻来(fù) 去地睡不着,拨了那串熟悉的号码。铃声响了几声,就听到了老头子的声音传过来:“囡囡啊,是你伐?我现在不在家。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儿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⑲这声音给我慰(jiè) ,让我冰冷的心一下子暖和起来。

⑳老头子说得没错。家里有个固定电话,你至少还有一个家。

16.在括号内给相应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3分)

诘问( ) 翻来fù

去 慰ji

1764分)

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 ....

⑪矫情: ⑫感动:

19.第⑫段中的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表达很形象,情感很丰富。请认真品味,任选其一加以品析。(4分)

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

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20.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3分)

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

21.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⑪命题作文

请以“身边风景也动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⑫半命题作文

“赢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博得、取得”的意思。在现实与历史中,有的人凭辛勤付出赢得个人的成功;有的人以品质高尚赢得别人的尊重;有的人甘于寂寞,埋头苦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篇十:青岛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青岛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5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⑪得道者多助, 。(《孟子》)

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⑬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⑭荡胸生层云, 。(《望岳》杜甫)

⑮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⑯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⑰物是人非事事休, 。(《武陵春》李清照)

⑱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⑲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赵翼)

⑳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名,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

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纵横驰骋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

(二)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3.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修改。(2分)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白菜上就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又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想想这些,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

修改后的句子:

4.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作答。(4分)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懊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闷。发下作文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张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便是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闪懊恼啊!”

张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张明拟定这条信息。(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老师,

5.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它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以上文字毛片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 》,“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 关系。“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一句中,“在宁静的夏夜”充当的句子成分是 ,“经常”的词性是 。“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 。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包含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二、阅读(本题满分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走送之 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C 手自:亲自用手 D 执:拿着,握着

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 (《满井游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⑪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2分)

⑫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烽火台的诉说

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片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

于 (zhōng)。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上。

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参加演讲比赛心得体会 参加演讲比赛的好处 参加演讲比赛的感想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yanjianggao/12279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