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演讲稿 > 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

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

2016-02-01 11:21:3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篇一《演讲稿《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篇一
《演讲稿《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说出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似曾相识。这八个字语出《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同时,也是我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

“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意思是一个优秀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载育万物,并且能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天籁神韵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浸润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孔子竭力推行的“仁义礼智信”,还是孟子强调的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者是墨子提倡的“兼爱”“非攻”、“节用”、“尚同”,等等等等„„都是我们每个人自幼耳熟能详、出口成诵的。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赋予了我们党得优良传统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从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到天安门广场的旌旗招展,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丰富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了永载史册的优良传统。这就是坚定信念、万难不屈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些精神既是我们党和我们整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保证我们继续胜利前行的传家法宝。

记得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时代不再是过去的战火纷飞,而是繁荣、安定,几乎不需要我们随时准备着抛头颅、洒热血,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躺在先烈的功劳簿上歌舞升平、止步不前了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是我们最先触碰时代的前沿,也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复兴而奋斗”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的责任。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来面对大家空喊口号的,罗马并非一日建成,成功也非一蹴而就。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更不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拥有才华四溢的青春,这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是我们的骄傲;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无权沉默,需要承担属于自己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因为我们知道未来就在自己手中,让我们同心协力,去拥抱明天,挑战未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篇二
《从哲学说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演讲稿)》

《》

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我来自县政府办公室,我叫王多龙。我演讲的题目是《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既是《易经》里的乾坤之卦,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其实在古汉语中本没有哲学这个词,它是从西方著作里翻译而来的,是一个译名,其原意是爱智慧的意思,即哲学就是追求智慧之学。古代先贤虽无哲学之说,但俯首皆有智慧之意。在群星璀璨的国学文化中最具智慧的莫过于先秦诸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庄生晓梦、老子西游,诸子思想中对天人之辩、礼义之道的论述着实精彩,而这里面最经典的便是《周易》里的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先贤的智慧和境界,它深深地融入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的身心意识中,使其刚健而不屈,独立而不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作为客观事物的发展,以其“刚健”的品格,自行运动着,真正有见识的“君子”当知天时、任时命,顺应“天道”自然规律,以“天”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客观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自隋朝设立礼山县伊始,大悟县立县已逾1426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每当遇到外来的压迫和侵略时,大悟人民一定是反抗而绝不是屈服,它有一种坚定的自强不息的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大悟县34万人,有17万人参加革命,其中7万人牺牲,只有不到七分之一的烈士留下了名字,全县走出37位开国将军,孕育了徐海东大将,聂凤智、程世才、周志坚三位中将,大悟牺牲之惨烈、贡献之巨大世所罕见。天行健,而今大悟政通人和,民心思进,依托红色、壮大绿色,以工业筑基,以产业兴县,正应了那句,自强不息方能生生不息。 “厚德载物”就是要像大地那样广博宽厚,容纳万物。这是我国古代人生修养的积极方面。孔子就说过:“宽则待众”,要“成人之

美,不成人之恶”, “不念旧恶,怨则用希”。孟子主张“君子莫乎已,与人为善”,“利人者即为,不利乎即止。”厚德,就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清华老校歌中说:“器识为先,文艺其从”,意思是说上学受教育,首先学习的是“气度”和“胆识”,学文学艺是第二位的,为人与为学相比,不能不占首位。

2012年京广高铁纵贯大悟,高铁之变带来经济腾飞的希望,各方客商纷至沓来,不过理智的大悟人懂得厚德载物的道理,在张开怀抱广迎天下客商的同时,也深深明白对于这片出过37位开国将军的红色热土,唯有发展绿色经济才是真正为后世子孙造福。于是,风能发电,借自然伟力打造绿色能源之都;现代农业,让绿色科技在田间地头结出累累硕果;生态旅游,用红色人文与绿色山水交织出最美的画卷。一个崭新的大悟已经到来,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业的污染,生态产业突飞猛进,旅游文化勃然兴起,大悟越来越成为休闲度假的理想地,绿色投资的希望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生生不息、勤劳仁厚的大悟人民不仅是这一古老智慧的传承者,也是生态文明的伟大书写者。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期待大悟这片红色热土再次闪耀荆楚大地,散发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智慧之光!

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篇三
《演讲稿[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

翻阅历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走过夏商周秦汉,走过唐宋元明清,走过悠悠的丝绸之路,走过蜿蜒的万里长城,有青花瓷的雅致,有绸缎的柔美,有琴瑟的奇韵,有羌笛的悠扬„„

而这所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背后,却埋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 是它支撑起民族的繁盛,是它推动着文明前进的脚步,是它让华夏祖先一代代精神的巨人在苦难与挫折面前坚守着不屈的信仰,是它让华夏儿女在灾难与侵略面前众志成城守护着国家与民族的根基,是它让中华民族的根基深深地扎在了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几千年前,古人就挥笔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悠悠古韵,传承千年文明,激荡起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情怀,商旅驼队,披荆斩棘,穿越茫茫荒漠,开创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漂洋过海,传华夏文明之光。怀着自强不息的情怀,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信仰和梦想,勇往直前!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怀着自强不息的情怀,他们在苦难与挫折中玉汝于成,在历史的羊皮卷上书写了优秀的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历史文化的繁荣,社会经济的昌盛,留给后人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 然而,就在那一天,随着火炮的一声巨响,华夏儿女被置于水深火热之中,西方列强侵略的硝烟弥漫在疮痍的土地上,久久不逝,茫茫的夜色仿佛是绘就人民生活的墨色,愈久愈深。那深刻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大写的中国,此刻,却让人读的昏暗、读的疲惫,更让人读的心痛、读的悲愤。那萎缩在清末史书里的消瘦的中国呵,那跪倒在南京条约里的软弱的中国呵!

强大的中国真的向历史萎缩了吗?跪倒了吗? 不!没有!那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没有跪倒,那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在灾难与侵略面前挺立起来了!

那一天,无数的青年走上了街头,面对淋漓的鲜血,面对惨淡的人生 ,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激荡着这昏睡的土地 ,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 ,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 ,盛开成五月绚丽的花朵 。此后,他们加入到共产党人的行列中。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 ,用铁锤砸碎黑暗 ,用镰刀收割光明 ,他们走过漫道 ,他们越过雄关 ,他们驰骋疆场 ,他们英勇杀敌 ,他们要以枪杆做笔,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他们要以热血为色 ,描绘一个青春的中国!

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一个腾飞的中国,一个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的希望的中国,让人读的光明、读的酣畅,更让人读的生动、读的自豪。

今天,中华民族以勤奋与智慧,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走在了世界前列,从进入WTO到申奥成功,从北京的奥运会到上海的世博会,从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到嫦娥一号的绕月飞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在世界的东方挺立起来了!

然而,今天的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几经磨难。08年初的雪灾,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冰雪断电封路,几十万人滞留车站,人民财产受到严重损失;5月的汶川地震,夺取了几万同胞们的生命,一片片的废墟,一阵阵的呼唤,大地母亲在哭泣,13亿中华民族儿女的心在泣血。当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徐徐降落一半,当汽笛声在大地上回荡,我们沉重的心在哭泣,那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旗帜在灾难面前降了下来,一切都在沉寂,一切都在瞬间凝住,一切都在为亡灵默哀。但灾难压不倒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国殇日,重生时”,喊出了所有国人的爱国心声,我们心连心,我们众志成城!8月,中国圆百

年梦想,灾难后的中国依然呈现给世界一届成功的奥运盛宴,灾难后的中华儿女依然在奥运会上为祖国夺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员的杰出成绩,更让国人自豪,令世界惊叹!

当世界惊讶于中国的快速发展时,当世界惊叹于中国人面对灾难的智慧与勇气时,当世界向中国问道“为什么”时,我想,只有一句话可以做最好的诠释:几经磨难,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篇四
《自强不息,乐观向上演讲稿》

自强不息 乐观向上

人生如花,姹紫嫣红;人生如歌,美妙动听;人生如酒,芳香清醇;人生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人生就像树木的成长,只有经历风霜雪雨的洗礼,酷暑严寒的磨练,才能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人生面临无数的挑战,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百折不挠的斗争,才能战胜艰难险阻,谱写出精彩华章。

自强不息那是农民不顾寒暑在田间辛勤耕耘,那是渔夫不管风浪在海中奋力撒网,那是参天大树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

自强不息者,他们面对挫折和失败,坚强地站起来,用自己毅力,勇气和智慧扬起自强的风帆,向着自己的目标,驶向胜利的彼岸。

自强不息者努力向上,在思想上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在行动上有拼搏力争的劲头。坚持还是放弃,时常是一念之差。许多人在不幸中自强不息,演奏出生命的最强音。18个月大时就失去听觉的海伦·凯勒,以自强不息的信念坚定地走着人生的每一步,为残疾人事业不懈奋斗。一群聋哑人,自强不息,为我们演绎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当无情的洪水冲毁了农田,悲观的农民,痛哭流涕地逃荒去异地谋生,而乐观的农民,却想到淤泥是最好的肥料。他们只要筑起河坝,

来年一定是好收成。大地上的一块块土地,一个个村庄,就是在一代代乐观的农民手中诞生的。

而乐观就像心灵的一片沃土,为人类所有的美德提供丰富的养分,它使你的心灵更加纯净,意志更加富有弹性,它像最好的朋友一样陪伴着你的人生,像尽职尽责的护士一样呵护着你的耐心,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你的睿智。

感动中国的小姑娘孟佩杰,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刘大妈收养了她,三年后,刘大妈因手术失败成了瘫痪,佩杰就自己干起了家务活,照顾刘大妈的饮食起居,撑起了这个家。八岁的她还没有灶台高,就拿椅子来垫脚,她经常摔倒,刘大妈问她疼不疼,她十分坚强地说不疼。记得有一次,记者来到佩杰家,叫佩杰出去吃肯德基,佩杰就对记者说:“我不要在外面吃,我要回家吃。”回到家后,佩杰全部给了妈妈吃,从小到大佩杰连肯德基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2009年,孟佩杰被离家乡百公里之远的临汾学院录取,由于不放心刘大妈,便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带着母亲上大学”。就是这种自强不息,乐观从容的生活态度,让她一直坚持下来。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他们能在绝望中找到希望之路。甘于堕落,悲观自弃的人,他们的天空永远笼罩在阴云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自强不息,乐观向上,走出一条属于我的人生之路。

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篇五
《诚信立德,自强不息演讲稿》

诚信立德,自强不息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评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立德,自强不息》。自强是直面艰难困苦的强者智慧,在艰难困苦面前不灰心丧气,不长吁短叹;自强是头顶枪林弹雨的大丈夫气节,在危难面前,不卑躬屈膝,不委曲求全;自强是自身功名利禄之外的坦荡荡风度,在功名利禄面前, 不随波逐流,不见风使舵。自强是一山怪石履历风霜刀剑的逼迫仍棱角分明的坚毅,是登山者尽管举步维艰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是雄鹰击射长空的有力翅膀,是流水翻山越岭仍不甘落后的恢宏气魄!

自强者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在于其不怨天尤人,在于其永不言败的坚韧不屈,在于自己的拼搏、奋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宋朝大文豪苏轼,几次受贬后自强不息,写出了许多千古绝唱,清朝落第秀才蒲松龄,以历史上强者的事迹自勉,终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名载史册的自强者。成功不以天赋和环境决定,明确的目标加以坚定信念付诸奋斗才能铸就。

正如朱敏先生所说的那样,他之所以能打败那些强大的对手是因为自己的一股韧劲。自强的心鞭策我们勇往直前,失败算什么,困难算什么,自强者永不止步。生命可以大写,也可以小写,还可以简写。小写的生命是灵魂上的侏儒,简写的生命是灵魂上的庸碌。唯有自强是天地间用正气智慧写出的一个气宇轩昂的大写的人字。独立是它的

一瞥,拼搏是它的一捺。两者缺少其一,都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生。自强是生命之杯中的琼浆玉液,他让每一个举杯者赢得了鲜花和掌声,收获了成功和喜悦,体味到了人生的真实与厚重!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也许是一次次考试的失利,也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没有谁能够保证他的一生总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失意,彷徨,使自已陷入人生灰色的圈子而倍感焦虑,难以自拔。我们要学会自强,因为只有学会自强,我们才会有勇气去战胜一道道难题,面对全新的生活;只有学会自强,才会更好更快地适应一切变化,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只有学会自强,才会正视所有问题。

同学们:“挫折并不可怕” 、“逆境更能造就人才 ” !只要我们自强不息,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张开自强的翅膀,让梦想展翅飞翔!

谢谢大家!

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篇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内涵》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内涵近年来,有关 “中国模式”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讲 “中国模式”,离不开中国的文化传统,离不开中国的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由于梁启超以此为题在清华大学作了一次演讲,清华大学遂将这八个字定为 “校训”。今人对华夏民族精神多有发掘整理,用语虽众,莫能胜之。今天,我们只有深刻理解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丰富内涵,才有可能更准确地描述和把握“中国模式”。忍耐是一种智慧华夏民族经风历雨一路走来,既有艰苦卓绝的奋斗,也有忍辱负重的权宜。没有前者,后者便是没有脊梁的苟且者;没有后者,前者往往成为半途而废的失败者。忍,是一种理性的手段,是一种智慧的展开。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旦缺失忍,自强之路就随时可能中止。“自强不息”取自 《易传》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意思是,天道刚健,君子应当以此为楷模,自强不息。 《乾》卦的六个爻都是阳刚之爻,六个爻辞揭示了这样一个内涵: “自强”且能 “不息”,必须具有忍耐、忧患、自悔三种意识。忍、忧、悔便是 “自强不息”的全部内涵。《乾》初九爻辞“潜龙,勿用”,是自强不息的起点。 “潜”,是自身力量不足而采取的一种自觉的理性行为。潜而勿用,原因有二。一是自觉地积累力量,如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种地的农民知道,根深才能叶茂;建筑工人知道,楼房高低取决于基础;远途的旅人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周易》在象征天、地的《乾》、《坤》两卦之后,选择《屯》、《蒙》作为第三、第四卦,再次表明 “自强”须从积聚物质财富、培养人才资源起步。万物生长的自然界,也向人们昭示着这一规律:一颗种子,在地下伸展根系,吸收水分养料,最后破土而出,往往越是漫长越是艰难的初始积聚,对以后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往往越是有利。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讲的也是一个人在其有为之前必要的力量积累。忍,是这一段力量积累时期的核心精神。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此后的人生也便不可能写出精彩篇章。二是与敌对势力对垒时的量力而行。力量的强与弱,是比较的结果;选择进取还是隐忍,须因时度势。敌强我弱,就须忍。此时的忍,是明智而非怯懦,是争取时间积累力量壮大自己。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里,是文王因时度势不得不前往殷都接受囚困,为自己的

部族争取时间壮大实力;越王勾践前往吴国卧薪尝胆,也同样是为了争取时间壮大越国。如果没有周文王的里之忍,也就没有后来的武王克商和周王朝的一统天下;如果没有勾践的卧薪尝胆之忍,也就没有后来的越国复兴雄霸一方。华夏民族经风历雨一路走来,既有艰苦卓绝的奋斗,也有忍辱负重的权宜。没有前者,后者便是没有脊梁的苟且者;没有后者,前者往往成为半途而废的失败者。 《三国演义》中,张飞、刘备皆因不能忍一时之愤,快速出局;聪明如诸葛亮者,忠的情结遮蔽了忍的理智,五次出兵攻魏,皆无功而返;第六次出兵攻魏,命丧五丈原。正是一次又一次不自量力的出师,耗尽了蜀国的元气,成为三足鼎立中的第一个出局者。诸葛亮这种被后人津津乐道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际上是一种缺失理智、不自量力的行为。 “尽瘁”的结果,不仅是个人的失败,也往往会给整体利益带来重大伤害。历史的作用不在炫耀而在借鉴。我们欣慰地发现,华夏民族综合实力极大提高的今天, “忍”作为自强不息的一种手段,既借鉴前人而又超越前人。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虽有极大提高,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还有很长一段自强之路要走。综合国力的继续积累,不仅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内部环境,还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但是,我们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又不免会引起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疑虑甚至敌视,以致既有“中国威胁论”的出台,也有经济上的挤兑打压,甚至还有军事上的挑衅。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我国政府始终坚持将和平发展放在首位,以“忍”的姿态,理智地处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维护了外部环境的和平稳定,确保了我国改革自强的步伐继续前进。忍,是一种理性的手段,是一种智慧的展开。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旦缺失忍,自强之路就随时可能中止。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忧患是一种生存状况,忧患意识是对这种可能发生的生存状态的防范预谋。机会与风险共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自在情理之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处身高位者、事业即将成功者必须具有的戒惧忧患之心。自强不息需要忧患意识来支撑,忧患意识是自强不息的题中应有之义。忧患意识,是自强不息的内涵之二。忧患是一种生存状况,忧患意识是对这种可能发生的生存状态的防范预谋。这种意识存在于事业顺利、生活安逸即所谓的“安乐”状态下对可能发生忧患状况的思虑,所

谓“居安思危”。《乾》卦六爻分为天、地、人三个层面, 《周易》作者通过象征 “君子”的第三、第四两个爻辞,表达了忧患意识。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白天勤勉做事,晚间怵惕思省。保持了这种居安思危的心态,就不会犯错误。这爻辞也可作另一种断句: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今人常用的 “朝乾夕惕”一词,即由此而来。九四爻靠近 “九五”之尊,所以,爻辞的忧患意识更浓重:“或跃在渊,无咎。”这是在 “夕惕若厉”基础上的进一步表达。这是一个令很多人羡慕的高位,却又是一个“伴君如伴虎”的高危之地。机会与风险共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自在情理之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处身高位者、事业即将成功者必须具有的戒惧忧患之心。如临深渊是什么心态?就是战战兢兢唯恐跌下去万劫不复的心态。处于高位而又能持有这种强烈忧患意识的人,自然不会去犯功亏一篑的错误。人类常常要面临两类患难,一类是自然降临的患难,另一类是人为造成的患难。前一类患难很难避免,后一类患难则往往由于处理得当而可以避免发生。忧患意识的一个作用,就是由于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有了预期的考虑,从而为人们应对可能来临的自然灾害提供精神和物质准备,尽可能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以汶川大地震为例,众所周知,该地区本属南北走向的地震带,若有忧患意识,则房屋建筑均应注重防震,尤其1976年唐山大地震几十万人惨死于水泥预制板下,此后的地震带新楼,均应避免用水泥预制板搭建。然而,许多人因为缺少忧患意识,仍以水泥预制板盖住房、盖学校教学楼。然而在同一地区,有一位初级中学的老师,因为头脑中有忧患意识,一当上校长,便将学校里的一幢教学大楼重新加固修筑,还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每年一次的紧急疏散演习。 5月 12日地震发生时,有 700多名学生和老师正在那幢重新加固的教学楼里上课,他们与全校2000多名师生一起,按照平时疏散演习的线路和方式,仅用1分36秒时间,冲到操场指定位置,无一师生伤亡,那幢经多年加固修理的教学楼也没有倒塌。一个中学校长的忧患意识,拯救了2000多名师生的性命。这就是忧患意识在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患难来临时的作用。自然灾害,其实都是自然现象,无不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任何自然灾害的来临,先期都有征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这类征兆,对于头脑中有没有忧患意识的人来说,结果大不一样。头脑中有了忧患意识,就会洞察一切,并且见微知著,马

上采取防患应急措施,将旋踵即至的灾难损害降至最低程度。倘若头脑中缺少忧患意识,面对天灾征兆也会视若无睹,以致灾难降临时惊惶失措,听天由命。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自强不息需要忧患意识来支撑;忧患意识,是自强不息的题中应有之义。直面现实的自悔精神自悔意识不仅存在于重大事情发生之后,存在于位极之际,也同样存在于平民百姓之身,存在于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总之,倘若时时处处都能保持自悔意识,个人自强不息的愿景也就有可能成为现实;整个民族的自强不息,也就有了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保证。自悔意识,是自强不息的又一重要内涵。 《乾》卦第六爻位居“九五”之上,实属至尊。该爻辞 “亢龙有悔”,可谓言简意丰。 “有悔”是“夕惕若厉”、“或跃在渊”的延续,是随着人的自强不息的进程,在高位这一处境下,如何继续保持自强不息状态的一种理性的、自觉的反思,而不是面临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生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悔恨。亢龙即居于高位的领导者,要有自悔意识,要经常性地自觉认识自己的不足,检点有无失误的言论或决策,是“持盈保泰”、自强不息的不二法门。“亢龙有悔”给我们很多启示。首先,长期居于高位的人,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要迷信自己一贯正确。发觉错误,及时纠正,是一种自信的表达,也是自强不息的体现。 “实践检验真理”,其性质不在学术观点的争鸣而在自悔意识的确立,矛头指向 “句句是真理”的 “亢龙”迷信如何回归到“亢龙有悔”。正是这种自悔意识的回归,才有在自强不息的道路上的不断前行。其二, “亢龙有悔”中的 “有悔”,是自悔而非替他人 “有悔”。中国人有一个传统,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借古鉴今。于是,替古人 “有悔”便成为一些人的专业。这一专业的形成,可能为了避免直面自悔的尴尬,于是借古喻今,说古人如何的好,是在暗示今人行为不当;谈古人如何的不好,也是在提示今人不可重蹈旧辙。绕了一大圈,旨在劝人 “有悔”。自悔直面现实,需要理性更需要勇气。能否自悔,关系到自强之路到底能走多远;能否自悔,也是衡量和检验领导干部素质优劣的一把尺子、一块试石。自悔意识不是身居高位者的专利,任何一个有自强心有事业心的人,也都应该具有。从传统文化观念而言,培养君子人格中就有“吾日三省吾身”一说。反省吾身,就包含着自悔的内容;自悔意识不仅存在于重大事情发生之后,存在于位极之际,也同样存在于平民百姓之身,存在于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总

之,倘若时时处处都能保持自悔意识,个人自强不息的愿景也就有可能成为现实;整个民族的自强不息,也就有了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保证。“不争”是一种境界在“厚德载物”这个传统民族精神里,有许多宝贵资源值得我们继承,比如谦让的道德风貌,仍然为当今社会所普遍认同;“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道德品性,依然作为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这些优秀的道德品性,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恒久性,是构建当代民族精神亦即新的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人文资源。“厚德载物”是华夏民族精神的另一半重要内涵的表达。该词取自 《易传》的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语。 “地势”即是与 “天道”对应的 “地道”。老子说 “人法地”,就是讲人要效法大地之道。大地之道是什么?是由六个阴爻构建的 《坤》卦所象之意。卦辞说: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坤的属性是母马那样的柔顺,顺从谁?顺从刚健的天道。然后是“先迷,后得”的例说。总之,无论前一例说还是后一例说,都指向 “后”。甘居后,便是 《坤》的特有属性;地道的 “厚德”,就是甘居天道后面的柔顺品性。所以,坤道之 “厚”,也就是君子居后之 “后”。在 《坤》卦语境中, “厚德”就是 “后德”。《坤》卦卦辞,只是对坤道的“后德”作了一个总体的概述。 《周易》作者关于“后”德的分析,主要在爻辞中展开。例如,六三爻辞说:“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不显耀自己的才华,固守柔顺的德性;倘若有机会辅助君王成就事业,功劳也应归于君王,这样的人必然能善终。地位越高,越要小心谨慎:“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爻已属天爻,爻辞说: “黄裳,元吉。”德高望重的君子如同“黄裳”遮隐于上衣下面那样,仍应心甘情愿地追随在君王左右。 《坤》卦六爻,均为谦后之言;谦后则吉,争先则凶,是《坤》卦的核心思想。后德即是厚德的思想观念,由此形成。以“牝马之贞”自诩的妇女们,也便因此傲人,以获得“后”名为荣,做了皇帝的妻子,便是“皇后”;做了皇帝的娘,便是“皇太后”。总之, “后”是坤德的代名词,融入到了民族血脉中。中国历史上,老子是最早为 “后”德唱赞歌的人。后德的内涵中,有两大属性,一曰“柔”,二曰“不争”。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他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老子赞美“柔”赞美“不争”,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德性

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篇七
《⑥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胸怀天下 兼收并蓄少年时代,苏轼就受儒家思想的濡染,怀有经世济民,致君尧舜的抱负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他在《均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中坦言:“早岁便怀齐物志,微官敢有济世心”。他仰慕前贤屈原的高尚为人。在《屈原塔》诗中,热情歌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的牺牲精神和“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的鄙视功名,重视操守气节的精神。也正是怀有“奋厉有当世志”,苏轼踏上了求仕之路。在应制考试时,他以青年士子的身份,直言敢谏,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经济、政治、军事等的方案。他要荡涤振刷而卓然有所立,希望“天子一日赫然奋其刚健之威”,大胆进行变法。与此同时,受当时社会文化和家庭遭际的影响,苏轼也接受了儒、道、佛思想的熏染。宋真宗“并隆三教,而敬佛重法过于先朝”,而苏轼之父苏洵和云门宗圆通居讷关系密切。苏轼少年在蜀中时同成都大雅大师惟度、宝月大师惟简郊游;任杭州通判时,喜听海月大师恳辩说法,“时闻一言,则百忧冰解,形神俱泰”(《海月辩公真赞》)。对于道,苏轼自称“龆龀好道”,尤其对《庄子》更是情有独钟。幼时就拜道士张易简为师,相信“心动则气力随之而作,肾溢则经精血随之而流,如火之有烟,未有复反于义者也……顺此者死,逆死者仙,故真人之言曰:‘顺行则为人,逆行则为道’”(《杂记?龙虎铅汞说寄子曲》)的无欲无念,可以长生的理论。也正是基于胸怀天下、兼收并蓄的可贵之处,苏轼少年即勤奋好学、扎实严谨。他在《与陈传道》中说:“知日课一诗,甚善。此技虽高才,非甚习不能工也。”对诗词他是如此勤学苦练;对书画,他更是“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苏轼认为要达到艺术的极致,除了多练习,并没有“终南捷径”,正所谓“堆墙败笔如山丘”(《石苍舒醉墨堂》),“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做索靖”(《题二五书》)是也。“工夫不负有心人”,元嘉元年(1056),二十一岁的苏轼跟随父亲披坚执锐、夺关斩将,在吏部考试中以六百字的《刑赏忠厚直至论》赢得第二。嘉佑二年,苏轼顺利通过所有考试,进士及第,被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推誉为“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身如不系之舟 心系黎民疾苦苏轼一生沉浮,主要经历了从凤翔签判到乌台诗案,从贬谪黄州到两次被召还,从远谪惠、澹到病逝常州几个时期。苏轼虽“一蓑烟雨任平生”,但其“忠君、爱国、忧民”的一颗赤子之心却表现于诗词文赋,

垂留于大江南北。我们试以几首诗、词或散文片断来作进一步的探讨。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等二首(其二)歧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宫无事屋庐深。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愁来已上簪。近卖雕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该诗是苏轼到凤翔第二年,即嘉佑七年(1062)作的。前三联表明自己闲居官署,无所事事,白发渐生,只能解酒浇愁,但又觉不能这样消沉。最后一联则表明自己已买好皮裘准备出塞,愿意接受朝廷的任命,让西夏前来归附。报国之志,忧国之心,跃然纸上。而另一首《十二月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写道:“谁怜屋破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感叹大雪之中老百姓的窘迫之忧。苏轼的同情之心,溢于言表。而当对百姓有利的事发生时,苏轼“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他作的散文《喜雨亭记》全文写透一个“喜”字—得雨之喜、建亭之喜。而喜中流露出的却是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可以说,先辈范仲淹是“进亦忧,退亦忧”,苏轼则是“忧亦百姓,乐亦百姓”。苏轼在凤翔三年,三十岁时还京,差判登闻鼓院,又授直史馆。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苏轼也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但反对“求知过急”,结果引起王安石一派的排挤。为远身避祸,苏轼要求外任。他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八九年间,苏轼虽辗转迁徙,但每到一处都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体察民间疾苦,可谓勤政爱民,尽心职守。这期间,苏轼的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他笔下的西湖多姿多彩—波光粼粼的晴天那么美妙,就是蒙蒙雨雾中的西湖都那么动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初晴后雨》)他在《雨中游灵感观音寺》中写道:“吞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夏收季节水涝一片,农夫农妇只好废弃耕织,忧虑重重,而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却漠然视之。在密州的途中,苏轼给弟弟写的一首《沁园春》则寄托了他郁郁不得志,只能报以儒家“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处世哲学: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圆。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忧游卒岁,且斗樽前。苏轼在密州写的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祭常山回小猎》、《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前两首既表现了诗人跃马扬鞭,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也抒发了他要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志向,爱国激情,慷慨激昂。第三首以其想象的奇特,构思的出人意料以及飞扬的神采,成为浪漫主义的杰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至今仍响在我们的耳畔。用白居易的话说,苏轼可谓“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诗词文赋造就了苏轼的伟大,也带来了灾祸。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刚调任湖州不久就因“乌台诗案”再次被贬黄州。此时的苏轼虽生活在被人监视的情况之下,只能随遇而安,“知足保和”,但他并未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相反,雄伟的江山,淳厚的民风,温暖的友情,不能忘怀现实的壮心,促使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诗文,或雄健豪放,或清旷淡远。黄州谪居时期成了苏轼创作的高峰期。闻名古今的两赋一词(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即作于此时。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苏轼“酾酒临江”从为自己欣羡的光彩夺目的周瑜的年少有为想到自己壮志蹉跎,“早生华发”,不禁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惟有引山月江风为知己。全词即景抒情,怀古伤今,咏史写人,苍凉悲壮、气势磅礴,卓然成为开“豪放”一派词风的“千古绝唱”。在同一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先后两次泛舟长江,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心旷神怡。然而,伟人毕竟是伟人,他怎能忘却人世的苦恼,怎能忽略曹孟德当年“破荆州,下江陵,舳舻千里,旌旗蔽

空”,“固一世之雄”的威风?虽然最终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中寻求到了“变”与“不变”的人生真谛,但我们分明能读出,那是一颗炽热的心,在流泪,在滴血—为国家,为人民,也为自己的雄心壮志……在《后赤壁赋》中,苏轼进一步描写了黄州一带寒冬的江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充分反映了他贬谪中悲凉的心境和弃却尘世,优游林下的向往。苏轼虽被贬黄州并被剥夺了参与公事的权利,但他依然“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蔡州道上遇雪》)。武昌一带老百姓因为天灾、赋税交加逼迫,往往溺死婴儿。苏轼“闻之辛酸,为之不食”,为民请命。即使离开黄州仍惦念乡人:“我顷在东坡,秋菊为夕餐。永愧坡间人,布褐为我完”(《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诗词文赋甲天下 淡妆浓抹总相宜历史造就了苏轼这位文坛英雄,苏轼也为历史增了色。从而使得,北宋这片黑暗的天空中闪烁着一颗耀眼的明星。如同思想的丰富与深刻,苏轼的作品可谓广博而独到。苏轼一生留下二千七百多首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笔力雄健,想象奇特,比喻新颖。他的政治讽喻诗、景物诗、题画咏物诗、理趣诗都各具特色。他不仅发展了韩愈以文为诗的传统,而且大胆创新,“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理趣为诗”,开创了不同于唐诗的宋诗体制。王国维如此评价苏轼:“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以议论为诗”,如《洗儿戏做》:“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全篇无“象”,惟有议论。再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对于“以文为诗”,清代赵翼这样评价:“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盖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瓯北诗话?苏东坡诗》)试看他的《书韩幹牧马图》:南山之下,经纬之间,想开元天宝年。巴坊兮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烟,骓……骆、骊、骝……皇、干……比李白散句还要散的散句,是诗歌,是散文?几乎难于分辨。“以才学为诗”,我们来看他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之一: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全篇用典。首句用《庄子?田子方篇》,孔子见老聃曰:“丘之于道业,气犹醯鸡吁”;第二句用《庄子?秋水篇》河伯“望洋向若而叹”之事。

前两句用典故描写了钱塘江潮“东来气吐霓”的宏伟壮观之气势;三四句用吴王夫差“尝以弓弩射潮头,与海神战,自尔水不近城”之事。“三千强弩射潮低”,气势何等壮观,场面何等宏伟!这是人与自然角斗的历史画面,是惊涛雷鸣、天风海雨逼人的交响乐!这种“以才学为诗”,震撼人心,使人产生丰富生动的想象,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以哲理为诗”,我们来欣赏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在苏轼笔下,望湖楼前的雨景本就色彩斑斓,引人入胜。而“黑云”“白雨”的意象由于具有黑暗象征的作用,就更具有一种涵咏不尽的意味。这也正是苏轼寓哲理于意象,以意象象征哲理的深刻之处。苏轼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完成者,他还把这种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对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在词中或抒发爱国热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或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仰慕古代英雄的人物,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或写农村生活,如《浣溪沙》(徐门石潭写雨道上作五首)。在艺术方面,它打破了晚唐以来诗庄词媚的界限,改变了传统的婉约词风,创立了豪放词派,提高了词的艺术境界。它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以诗为词,为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除豪放词之外,苏轼词还表现出多样的风格,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婉约缠绵。他婉约词的代表作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江城子》(十年生死)。苏轼的散文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现实、对文学艺术的态度和见解,风格同样平易流畅,豪放自如。对此,“前人之述备矣”,我们不再赘述。“东坡博采佛儒道学说,圆通灵活的加以运用。信佛但不过于迂腐,以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思想来务政;谈禅但不过于佞佛,以其乘时归化,返璞任天的避世思想来修炼。三者融为一体,就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在生命问题上追求绝对的自由:‘世之所乐,吾亦乐之’。”(饶学刚《超然:高品位的东坡文化形态》)所有这一切都源于苏轼在不断克服人生坎坷与磨难中形成的自强不息的品质和宁愿忍受苦难,甘当黄州、惠州、澹州贬官而不忘忠君爱国忧民的厚德载物的胸怀。读懂了苏轼,我们就读懂了古仁人之心,就读懂了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自强不息 后物载德演讲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yanjianggao/20157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