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祝福语 > 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2016-04-17 22:41:2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甄嬛传中的祝福语(共5篇)甄嬛传中的古诗词盘点《甄嬛传》美丽诗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出处:《白头吟》--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甄嬛传中的祝福语》,供大家学习参考。

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篇一:《甄嬛传中的古诗词》

盘点《甄嬛传》美丽诗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出处:《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初次殿选名字由来

2、“嬛嬛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

出处: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温实初带家传之宝玉壶向甄嬛求婚

3、“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甄嬛大年夜在倚梅园祈福时念的诗

4、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出处:《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甄嬛初遇皇帝时吹曲子,让皇帝心动

5、《杏花天影》。

皇上:“那日在御花园初次见你,你独自站在杏花影里,淡然悠远的样子,仿佛宫里的人事纷扰都与你无干,只你一人,遗世独立。”

出处:《杏花天影》(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 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甄嬛情窦初开,思念皇上时吟诵的诗

(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6、“山之高,月初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出处:宋·张若琼(张玉娘)

山之高,月初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嬛嬛一舞惊人

7、《惊鸿舞》。

出处:曹植《洛神赋》电视剧中节选了其中一小节。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fǎng f)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波。

8、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四郎送甄嬛的一枚同心结

出处:《有所思》-- 萧衍

谁言生离久, 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 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 瑶华未忍折。

甄嬛下床剪蜡烛

9、何当共剪西窗烛

出处:《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眉庄喜欢菊花的气节

1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处:《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一枚小像成了甄嬛和果郡王的定情物

11、情不知所起

意思是情感这件事根本无从预谋,不知道什么时间地点原因,就喜欢上了,而且是很喜欢.

出处:汤显祖《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甄嬛在华妃面前为皇后娘娘挣回面子

12、牡丹芍药之争。

出处:《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蓉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甄嬛不愿独宠,劝皇上雨露均沾,但内心又思念皇上,弹奏此曲

13、《湘妃怨》

出处: 《湘妃怨》 宋曹勋

雨潇潇兮洞庭,烟霏霏兮黄陵,望夫君兮不来,波渺渺而难升。

甄嬛助安陵容首次争宠

14、《金缕衣》

出处:《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安陵容为争宠化身采莲女,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15、采莲曲

出处: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枝莲。

倍受圣宠的甄嬛

16、婉伸郎膝上

出处:《子夜歌》

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篇二:《甄嬛传中美丽诗句》

甄嬛不愿意嫁入宫中,只希望能找到自己心爱的人(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出处:《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初次殿选名字由来

2、“嬛嬛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

出处: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温实初带家传之宝玉壶向甄嬛求婚

3、“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甄嬛大年夜在倚梅园祈福时念的诗

4、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出处:《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甄嬛初遇皇帝时吹曲子,让皇帝心动

5、《杏花天影》。

皇上:“那日在御花园初次见你,你独自站在杏花影里,淡然悠远的样子,仿佛宫

里的人事纷扰都与你无干,只你一人,遗世独立。”

出处:《杏花天影》(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 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甄嬛情窦初开,思念皇上时吟诵的诗

6、“山之高,月初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出处:宋·张若琼(张玉娘)

山之高,月初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嬛嬛一舞惊人

7、《惊鸿舞》。

出处:曹植《洛神赋》电视剧中节选了其中一小节。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fǎng f)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波。

8、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四郎送甄嬛的一枚同心结

出处:《有所思》-- 萧衍

谁言生离久, 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 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 瑶华未忍折。(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甄嬛下床剪蜡烛

9、何当共剪西窗烛

出处:《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眉庄喜欢菊花的气节

1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处:《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一枚小像成了甄嬛和果郡王的定情物

11、情不知所起

意思是情感这件事根本无从预谋,不知道什么时间地点原因,就喜欢上了,而且是很

喜欢.

出处:汤显祖《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甄嬛在华妃面前为皇后娘娘挣回面子

12、牡丹芍药之争。

出处:《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蓉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甄嬛不愿独宠,劝皇上雨露均沾,但内心又思念皇上,弹奏此曲

13、《湘妃怨》

出处: 《湘妃怨》 宋曹勋

雨潇潇兮洞庭,烟霏霏兮黄陵,望夫君兮不来,波渺渺而难升。

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篇三:《甄嬛传中的诗词典故》

《甄嬛传》之郑伯克段

看过电视剧的朋友可能会记得,剧中至少两次提到了这个典故:郑伯克段于鄢。

一次是皇帝想惩办年羹尧的时候。那时,甄嬛正手捧一本史书陪皇帝办公,皇帝问她在读什么书,她答读《春秋》,看到了“郑伯克段于鄢”颇有些读后感。于是甄与皇帝交换心得体会,得到了一致意见:多行不义必自毙。

另一次是新皇帝即位后,担心太后偏宠小皇弟,将来会兴起废长立幼的主意,于是试探着问太后:郑伯克段于鄢中讲到,母亲偏爱小儿子,于是想把大儿子从君主的位子上拉下来,让小儿子坐上去;两个儿子都是亲生的,尚且发生这样的事,如果大儿子不是亲生的,又将如何?

从剧中大家已经知道,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出自《春秋》。大家也知道《春秋》据说是孔子修订的鲁国的一部编年史。郑伯克段于鄢这件事记在《春秋》的第一篇,发生在鲁隐公元年的5月份,也是《春秋》中记载的,那一年发生的唯一的一次战事。关于这件事,原文只有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译成白话文是:夏天,五月,郑伯在鄢这个地方打败了弟弟共叔段。

郑伯克段这件事记载的如此简练,只短短9个汉字,外加两个标点符号。单从这个记载,很难看出包含了哪些意义。除非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了解,否则,就算是神仙的脑瓜,也不可能从这短短的9个汉字、2个标点符号中理解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母亲废长立幼”等含意。

其实,《春秋》这部书,由于记事语言极为简练,实在不便于阅读理解,于是后世出现了不少为《春秋》作“传”的书。比如一个名人,名声大噪,家喻户晓,但是为了让人们更深入了解此人如何成就的名声,他做过哪些让人叹为观止的事情,可能就会有人为他立“传”。《春秋》也是如此,作为一部儒家经典,自古便是文人必读之书,既然原文过于简练抽象,很自然就有人站出来,为《春秋》作了传。为人作传,主要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好叫别人了解此人。为《春秋》作传,则是为了介绍《春秋》中记载的事件的历史背景、详细经过,或是阐述《春秋》的作者记事的本意、褒贬的态度等。

上学的时候老师也讲过,历史上为《春秋》作传的最著名的有三家,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其中《左传》主要是补充《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公羊传》、《谷梁传》则意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

以“郑伯克段于鄢”这件事为例,《公羊传》、《谷梁传》主要想推敲文字表达上的含义。比如,“郑伯”当时的爵位是“公”,为什么此处不称“郑庄公”而称“郑伯”,显然“伯”在这里就不是爵位称号了,是“哥哥”的意思。不称“公”而称“伯”,不说国君平叛而说哥哥杀伐弟弟,是表达了作者对郑庄公的批判。“段”是郑庄公的弟弟而不称“弟”,是郑国的公子也不称“公子”,直用其名“段”,也表达了作者对段的贬斥。这就是《春秋》中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即后人所谓“春秋笔法”。可见,从《公羊传》、《谷梁传》中看《春秋》,对我们阅读原文,理解深层含义有一定的帮助,对了解事件原委,把握其中因果关系却仍不足。

《左传》旨在补充《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关于“郑伯克段”,《左传》就记录了事件的经过:

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武姜为妻。武姜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寤生,老二叫共叔段。“寤”是难产的意思。由于大儿子难产,使武姜痛苦惊惧,差点丢了一条命,小儿子生的顺利,武姜也没受太大的罪,所以她给大儿子取名寤生,且从一生下来就厌弃他,小儿子共叔段则从一出生就极受武姜偏爱。武姜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世子,郑武公没同意。所以郑武公去世后,寤生袭位,即郑庄公。武姜对这结果不满意,仍希望小儿子成为国君。于是为小儿子请求封邑,使庄公将京邑赐给共叔段。共叔段便住到了京邑,称京城太叔。此后,共叔段不安守本分,明显表现出了反叛之意。庄公身边的大夫、公子等屡次提醒庄公注意共叔段的举动,及早压制他的势力,否则,等他真的造反了,再对付他代价就大了。庄公却不听劝告,非要等共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也就是要等共叔段的罪名坐实了,自己对付他理由会更充分,下手也就可以更狠。机会终于来了,共叔段与武姜约定袭击郑国国都,武姜愿意为他做内应,打开城门。可这事却被庄公知道了。庄公便出军讨伐京邑,京邑的人背叛了共叔段,于是共叔段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打败了共叔段。最后,共叔段逃到了共国。

“郑伯克段”这事到共叔段奔逃出国,似乎就该终止了。然而《左传》接下来还记录了庄公与他那不待见他的老妈之间的故事:

因母子之间关系决裂,庄公把武姜安置在颖这个地方,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但是过了段时间,庄公后悔了。虽然武姜对他无情,他却对武姜还有孝心,只是不愿意违背誓言。有个叫颖考叔的知道了庄公的悔意,特意到庄公面前显示自己对母亲的孝心。庄公叹道:“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唯独我没有!”他把自己与老妈决裂的缘由告诉了颖考叔,并表明了悔意。颖考叔便出了个主意:“掘地挖出泉水,再挖个隧道,在那里见面,谁能说你违背誓言呢?”庄公依计而行,走进隧道与武姜相见时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武姜走出隧道时也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从《左传》补充的历史可以看出,臣子们屡次提醒郑庄公共叔段想要篡位的野心,郑庄公不急于打击,不是他心慈手软或懦弱无能,而是有意纵容,甚至可能派了人在公叔段的手下卧底,一方面唆使其谋反,一方面将其一动一静如实回报给庄公。可以说,共叔段的谋反很大程度上就是郑庄公一手促成的。之后,为什么郑庄公能掌握共叔段攻城的日期,也就不难解释了。

可见,《左传》对人们阅读《春秋》、了解历史,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现《春秋》一般合编了《左传》,原文部分谓之“经”,《左传》新增内容谓之“传”。《甄嬛传》中所说的甄嬛和乾隆皇帝曾经读的那本《春秋》,肯定也不仅仅是《春秋》原著,应该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左传》的内容作为“传”的版本。

那时,甄嬛对皇帝想惩治年羹尧的意图应已了然于心。她号称自幼观史,自然明白鸟尽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历史上多少朝代功业成就之后便着手清算功臣,即使功臣没有二心,上位者却不能不怀疑他们的忠心。所以,即便年大将军不那么张扬跋扈,不威胁皇帝的宝座,以雍正的心计,自己站稳脚跟后,也难容他继续立于朝廷。更何况,年大将军本身极不检点,多少次有意无意的冲撞皇帝,惹的皇帝憋火憋的都要内伤了。所以一旦有合适机会,皇帝不对付他才怪。以甄嬛的聪明及熟读史书培养出来的敏锐的政治觉悟,加上她经常陪伴皇帝,对皇帝性情也算了解,也就不难看透皇帝的心思了。 甚至,甄嬛可能也看出了,正如共叔段的谋反是郑庄公有意姑息养奸造成的,年大将军的不检点也是雍正皇帝刻意诱导

的结果,目的同样是拔除朝中对上位有威胁的势力。

所以,那次甄嬛陪皇帝办公时所谓读《春秋》,其实是装样而已。她知皇帝偏爱有才学的人,即来投其所好,反正自己满腹诗书,不时在皇帝面前卖弄一下,也可显示自己与对方志趣相投,情意相合。皇帝问她在看什么,对她来说,是正中下怀。她正好以郑伯克段这事表明自己理解帝王的心事,又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说法表明自己对不法之臣的谴责及对皇帝的全力支持。

尽管甄嬛相当聪明,也难免反被聪明误了。皇帝有次对皇后说过,原话不记得了,大致意思是:聪明的女人虽然可爱,但不能太聪明,你说的话她能听懂就行了,否则她到是听懂你说的话了,你却不知道她整天在想什么了;了解你的人虽然可以贴心,但也不能太了解你,否则你一动心思,什么都被猜到了,那也太可怕了。皇后的错误在于太了解皇帝,而甄嬛的错误则是屡屡在皇帝面前显得自己那么聪明。她后来遭遇的挫折,恐怕也难与其所表现出的聪明脱离关系。

电视剧到最后,乾隆皇帝也提到了郑伯克段的典故。他自然应该担心。对武姜来说,两个儿子都是亲生的,还因偏爱小儿子,便为了帮小儿子夺位而意图灭了大儿子,更何况乾隆与甄嬛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谁又能保证,等她小儿子长大了,不会为了帮小儿子夺位而对付他这位并非亲生的长子呢?所以他必须及早防范,趁皇弟还小,先试探母后的态度,若发现不对劲,也好早做打算。还好,正因甄嬛偏爱小儿子,才不会让他陷入皇位之争。她知道小儿子身世特殊,便顺势让他入嗣果郡王之后了,也彻底打消了乾隆的疑虑。

《甄嬛传》之山之高

小说中,甄嬛好抚琴,并且喜欢弹奏《山之高》这首曲子。我看这部小说,还未看完,便已三次遇到甄嬛弹奏《山之高》。 第一次弹,是甄嬛与皇帝相约秋千架旁共赏曲谱,皇帝却因故失约之后,回到宫中,雨夜无聊便决定抚琴遣怀。她本想应景的弹奏《雨霖泠》,手势却不知不觉抚出了《山之高》:“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来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那时她已见过皇帝两次,却不知自己见到的是皇帝。二人相谈甚欢,气氛融洽,或许皇帝气度雍容,自有摄人心魂的魅力,她还未来得及发觉,自己却春心暗动,所以弹出的曲调中不禁流露出相思之意。

第二次弹奏《山之高》是甄嬛觉得自己恩宠太过,怕招致嫉恨,引祸上身,于是劝皇帝也要不时留宿其他嫔妃的宫中。那夜,皇帝便按照她的意思去了别处。一旦皇帝真的离开了,她很快就感到与皇帝有些疏远了,心里极不是滋味,百般惆怅的拨弄起了琴弦,信手弹出的首先是《怨歌行》。才弹了两三句,她又感觉出此曲大不吉。后宫女子爱恨都不能太着痕迹,怨更是大忌。于是静静神,她又弹起了《山之高》。这次,她只弹上半阕:“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后来,由皇帝钦点甄嬛又弹过几次《山之高》。只是,一次心有旁骛,弹的勉强,并非真情流露;另一次,心中所想已是传来噩耗的清河王,琴声中的感伤也与皇帝无关了。

《山之高》选自《兰雪集》,作者是南宋女诗人张玉娘。据载,张玉娘自若琼,号一贞居士,松阳人,出身于仕宦家庭。她自幼喜好文墨,敏慧绝伦,工诗词,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著有《兰雪集》,收录了她的诗117首,词16首。

虽然张玉娘出身很不错,祖上几代做官,使得她生来衣食富足,亦有机会饱学多才,但她也实在命运凄惨。而她生命结局的悲凉,由书生沈佺而起。

沈佺与张玉娘是表亲,二人同年。十五岁时,双方父母做主为二人订婚。本来他们两人就青梅竹马,订婚后更是情投意合,常互赠诗物以表深情。

不幸的是,沈家后来家道中落,日趋潦倒。玉娘的父亲有意悔婚,无奈玉娘竭力反对,于是父亲通知沈家必得沈佺考取功名才许迎娶女儿。为了与心上人比翼连枝,沈佺不得已随父上京赶考。

这首《山之高》就是那次离别后,玉娘思念情郎所作。

玉娘果然眼光不俗,情郎沈佺风度翩翩,才思俊逸,虽然只有二十来岁的年纪,却顺利通过考试,以第二名的成绩高中榜眼。尤其在殿试时,因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应对之间妙语连珠而一鸣惊人。正所谓一举成名天下知,才子沈佺由此名满京城,人称奇才。

本来,他好事已近在眼前,功名在手,只待回乡迎娶心上人了。怎奈天不佑人,把无限美好的前景摆在眼前,却又生生夺去了他的性命。据说,沈佺不幸得了伤寒,病入膏肓。可是,一个生命力正旺盛的年轻人,怎么会因一场小小的伤风感冒就病入膏肓呢?

情郎病危的消息传来时,玉娘知道,他是积郁成疾。他是一边接受着万人瞩目的荣耀,一边承受着相思入骨的煎熬。他情意定是已深入骨髓,也只有刻骨铭心的相思才能够把他吞噬。

我想,除了情思,他可能还有别的忧郁。他本无意功名,只为了与心上人结成连理才无奈应考。当他接触到官场,也许就同时接触到了那些他心里无法承受的黑暗,由此使他陷入两难:进则必得同流合污,否则性命难保;退则失去心上人,考功名也是白忙一场。或许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只给了他那些斐然的文采,在满座衣冠中装点出他脱俗的神韵,却没有教他如何在溷浊的世事前应对自如,既能激流踏浪,又能明哲保身。

可怜的沈佺,一个丰神俊逸,多情多才的年轻男子,面对着满目繁华,转过身却是满怀愁绪。在那场伤寒到来前,也不知他已黯然销魂了几时,以至于病来如山倒,倒下去便再也起不来了。(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在沈佺卧病期间,同样饱受相思之苦的玉娘来信道:“妾不偶于君,愿死以同穴也!”她说:若有生之年没能嫁于你为妻,死了也要与你葬在一起!

心上人对自己愿生死相随,沈佺自是感动不已。尽管他已气息奄奄,仍强支病体回信,寄回自己始终如一的深挚感情。正应了“情深不寿,慧及必伤”这句话,沈佺在赶回松阳见玉娘的路上便撒手人寰,年仅22岁。可怜这对有情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此后,玉娘终日泪染衣衫,并拒绝父母为其另择佳婿。她立志为沈佺守节,怀着忧伤苦闷独守空楼5年后,终于带着生死相随的誓约绝食殉情而死,仅27岁。两家父母将她与沈佺合葬于西郊枫林。更令人惊异的是,玉娘离世一个多月后,之前与她朝夕相处名为霜娥的一侍女悲痛忧死;另一名为紫娥的侍女也不愿独活,自刎而死;就连她生前所养的鹦鹉,也悲鸣而死!张家便把这两名侍女、一只鹦鹉(后人称之谓“闺房三清”)陪葬在沈佺、玉娘的墓左右。自此,松阳便有了著名的“鹦鹉冢”。

故事讲到此处,不禁令人悲叹!爱情这东西,说它强大,它可以强大到使人舍生忘死,甚至连未置身其中,只是目睹其事的人,乃至一只鹦鹉,都受其感召,愿追随而去;然而它强大至此,却仍然无法成全一对有情人,无法逾越贫富差距为爱情设置的障碍。

窃以为,玉娘、沈佺之所以未能终成眷属,除了父母的嫌贫爱富、门第观念,也与他们二人本身的忠孝思想有关。玉娘、沈佺都是饱学之人,书本带给他们的,除了诗词歌赋、文华辞采,还有儒家传统的“仁”的思想。“仁”是伦理思想结构的核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孝,字意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玉娘、沈佺都是孝顺孩子,是比较听话的。虽然在沈家潦倒后,张家父亲要求玉娘择人另嫁时,玉娘因对爱情忠贞而坚决反对,但还是没有过分的忤逆父亲,答应了父亲提出叫沈佺考功名的要求。倘若玉娘、沈佺不是那么知书达礼、有情有义,完全可以使出更加极端的手段,如寻死觅活,偷约私奔,甚至生米煮成熟饭奉子成婚等等,逼迫父母成全他们的婚姻。在沈佺病逝张家再次提出女儿另嫁时,玉娘仍然坚决反对,但还是说:“我之所以没有立即追随沈郎于地下,只因为双亲还在罢了。”可见,在爱情与忠孝之间两难的不只沈佺一人,玉娘又何尝不是。

爱情这东西,虽然能够成就佳话,但这时候也害人不浅啊!沈、张二人的悲剧也是用情太深的缘故。若沈佺不够深情,在他看到官场与己意难合时,即可放弃功名,逍遥自在的隐居在山水之间。若玉娘不够深情,自不必为了没结成婚的爱人守节自苦,以至徇情而死。可见爱情,美则美矣,却也是能杀人的,如同有毒的糖果。

但还是有无数人对这颗糖果趋之若骛。如甄嬛,明知自己与清河王之间的爱情如刀尖上的舞蹈,刀下更是万丈深渊,这舞跳的美的惊心动魄,美的惊险万分,仿佛每走一步都有粉身碎骨的危险。而他们甘之如饴。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可知遇到沈佺、清河王这样的多情才子,美人是心甘情愿为之身心具累的

《甄嬛传》之曲有误,周郎顾

剧中情景:甄嬛坐在秋千上吹箫,曲子是姜夔的《杏花天影》,词曰:“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不提防箫声引来了皇帝,静静站在一旁听着。皇帝极欣赏甄嬛的箫声,点评道:只是吹到“满汀芳草不成归”时箫声凝滞,现出呜咽之声。他问甄嬛是否想家之故。

皇帝虽然问的随意,甄嬛却不能答的马虎。对一萍水相逢又身份不明的陌生男子,若说想家,就有交浅言深之嫌,一般年轻姑娘恐怕都觉得难为情,说不出口;若说不想家,却又不合乎情理,显得虚情假意。毕竟甄嬛反应快,扯开话题,不说想家,也不说不想,借辞“曲有误,周郎顾”称赞对方耳力甚好。

关于“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翻译成白话文即:周瑜自幼对音乐情有独衷,这方面造诣也颇深。若有人在他面前演奏乐曲,其间稍有一点错误,即使周瑜酒喝多了,也能听出错在哪里。每当他发现艺人弹错了,就转头看着艺人并以表情提示人家演奏出错了。因此,那时有人编了歌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后来,这六个字便作为成语出现在汉语中了。更有好事者,将这成语演绎成了一出扑朔迷离的情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周瑜、孙策各自带着老婆在凌烟阁喝酒听曲。其时,大家酒也喝了有一阵子了,尤其是周瑜,不知是真醉还是装醉,反正看起来已是醺醺然了。歌伎正在弹高山流水,周瑜不满意了,说:“高山流水听厌了,弹一首广陵散吧。”

广陵散原名广陵止息,东汉时期流传于广陵(今安徽省寿县境内),它背后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曾为韩王铸剑,因交剑延期被韩王所杀。聂政听说韩王喜好音乐,便苦学琴艺十年;又为了让人认不出而自毁容貌。琴艺学成后,聂政回来为韩王演奏,以惊为天人的技艺引得韩王如痴如醉。趁韩王失神,聂政从琴腹中抽出短剑,将韩王刺死,面自己也壮烈身亡。后人便依此事谱成了广陵散,因为弹奏难度很大,一般琴师望而却步。

那歌伎听说要弹此曲,脸一红笑道:“妾琴技鄙薄,恐怕不能胜任,再加之此琴音质偏高,弹出来要叫将军见笑了!” 周瑜拍手而笑:“对呀,名曲需名琴来称。”对下人说:“取我的秋桐来。”很快,周瑜架好了琴,对歌伎说道:“来试试我收藏的好琴。”

歌伎纤纤玉指在琴弦上拂过,一串金石之音迸出,她忍不住赞道:“好琴!”她弹着弹着很快便如入无人之境,一张俏脸随着曲子音调的变化也适时转换着凄凉悲苦的表情。

周瑜一边听,一边对孙策解说:“广陵散起初极为平和悠扬,犹如月照空山,风过花溪的恬淡;之后平地起一股激越之气,似金戈铁马之音交响不绝,直达内心深处;到尾处又余叹无穷,大有义愤填膺、豪情满怀之意。所以我一听此曲,就陡生斗志。”正与孙策聊着,他忽然转头对歌伎说道:“不对,你有个音符弹错了。”

原来那歌伎分神听到周瑜对广陵散的一番妙论,心中对他油然生起爱慕之意。她情思一动,手也不自觉的颤了一下,本应低沉的一个音符,就被她拨高了。这没能瞒过周瑜的耳朵,当场给她指了出来。

歌伎赶忙赔罪,而周瑜也未真的怪罪,反而夸她已经弹的很好了,还将她留在府上,以便将来再听其弹琴舒解心怀。 歌伎的脸又红了,对周瑜说:“妾今日听闻将军妙论,受益无穷,当对琴技之境又修深一层也!”说完面带喜色的退下了。 那女子当是为了能留在周郎身边而欣喜。只是她也知道,周郎是有夫人的,而且人家夫妻恩爱,她那份爱慕怕是无处寄托了。不知今后她再为周郎献艺时,还能否如入无人之境,还能否全神投入、忘情忘我。

虽不知周瑜身边的那女子后来琴弹的怎么样,但到了后世,在唐朝却出现了一位故意不好好弹筝的女子。她坐在华美的

房舍前面,一双素手在筝弦上撩拨着。因为听曲的男子是她爱慕的对象,所以她为了让对方多看自己几眼,一再故意弹错。也许她爱慕的那男子如周郎一样,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一旦听到别人弹错了,也会忍不住回头看一下。

唐朝李端为此事作诗曰: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清朝人徐增分析这诗说:女子卖弄身份,善于撩拨,看似无心,实则有意。手在弦上,心却在听者。在欣赏音乐的人面前,不显弹琴技巧之高妙,反显其拙陋。因为显出了技巧高妙,听者的心思就在享受乐音美妙上了;显出拙陋,听者才会注意到弹琴者的心意。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甄嬛和皇帝。由于选秀面试时距离较远,场面宏大而且气氛紧张,甄嬛根本没看清皇帝长什么样,到是因为甄嬛长的像纯元皇后,皇帝对她一见难忘。所以秋千架品箫对甄嬛来说,是她与皇帝第一次见面,对皇帝来说,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她在杏花争艳处。

对一个初次见面的男人,尤其是未撇清偷听嫌疑的男人,甄嬛是不可能为了博取注意而误吹箫的,所以她箫声呜咽,当如皇帝所说是想家的缘故。

而对一个期待良久的佳人,尤其是酷似他最钟爱的故人的佳人,皇帝的情思怕已是泛滥成灾了。所以他来了,装作漫不经心的散着步,他悄悄的来了。

作为九五至尊,他的感情不可能过于外露,相思之情不可能随意表达。否则母后、皇后等人,都要语重心长的劝导他,后宫之中不能专宠一人,各宫嫔妃要雨露均沾;朝堂上的言官们也要义正词严的规谏他,贤明的君主不能沉迷女色误了朝廷,要以国家大事、勤政爱民为重;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极看重皇帝的宝座和贤君的名声,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为了控制大局,他不敢行差踏错,不愿有丝毫把柄落入他人之手。

可是,谁又能理解他!皇帝也是人啊,他不可能一天到晚只想着朝政。他需要一朵解语花,纵然后宫佳丽三千,却没有堪与他匹配的。不是空有美貌没有内涵,就是心机城府深不可测。“嬛嬛一袅楚宫腰”,他已期待良久。只是太后、皇后、言官,一套套言辞如一重重枷锁,再加上龙椅的威严,将他的言行举止卡的死死的。

但是,情思如蔓草,蔓延开来就难以控制。所以,他还是情不自禁打发了所有的跟班,独自来到了佳人住处的附近遛达。也不知他已悄然来散步了几回,也不知他一个人在花园里徘徊了多久,才听到了这回的箫声,等来了这次的相遇。

当初,李端是站在女子的角度说“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倘若他揣摩到雍正对甄嬛的爱怜,不知会写出什么诗句。 当然,唐朝人不可能为清朝人写诗的。还是不才某人来献丑诌上几句吧:箫声萦玉树,茜影杏花间。为知佳人意,轻轻到花前。

《甄嬛传》之嬛嬛一袅楚宫腰

这一句,是在选秀时甄嬛对皇帝的自我介绍。

嬛嬛一袅楚宫腰。“嬛”在字典上有三个读音:1)huán,古代女子人名用字;2)xuān,轻柔美丽的样子;3)qióng,古通“茕”,孤独。

看来,甄嬛的“嬛”读音虽然是huán,但这个读音下,“嬛”字作为人名无字义。“嬛嬛一袅楚宫腰”中“嬛”的读音应该是“xuān”,取轻柔美丽的意思。

“嬛嬛一袅”形容女子婀娜多姿,“楚宫腰”指女子苗条的细腰。

所以,甄嬛用这句词来介绍自己时,除了不经意的表露出了自己的才气,对自己容貌流露出的自信也是不言而喻的。难怪雍正要求她抬头,要仔细看看她。并且,这一看,他的目光就此被她牢牢锁住了。

当时,甄嬛也说了,这是蔡伸的词。

蔡伸,字伸道,号友古居士,宋代文人,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子。从字、号上来看,蔡伸应该是志在推行正道、好与古人为友的一个人。与很多著名文人一样,蔡伸年轻时就已身负盛名,名气除了因他词写的好,还因他善书法。也难怪,有一个名垂千古的大书法家爷爷,他可说是幼承庭训,自小耳濡目染,学习环境已比其他孩子占尽了优势,自然更容易学有所成。不过,书法好也是相对与一般文人而言,与他的祖父相比,显然蔡伸还逊色不少。所以在历史上,后人一般认为他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著名词人。他的词流传下来的有175首,集为《友古居士词》。

甄嬛选秀面试念的这一句,出自他写的《一剪梅》: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这是一首思妇怀春词。无疑,这女子仍是年轻美丽的。午睡醒来,乌云般的秀发堆在枕头上,头上的发饰因发髻散乱掉落在一边。她抬眼望去,窗外已是满眼春色。人们往往爱将年轻美丽的女子比做春日盛开的鲜花,只是,流光易逝,如花颜色经不住几度春风春雨的摧损,很快便会枯萎。她自己何尝不是春花般,尽管颜色鲜妍无奈却很短暂。她曾多少次的幻想,在自己最美丽的时候将会是谁伴在身边,可如今,美丽正在盛开,人却独守空闺。或许她的良人也是为了功名前程,别了娇妻,策马奔赴了远方。所以,在这短暂却明媚的春日里,她承受着春思的烦扰和相思的煎熬,原本婀娜多姿纤瘦苗条的细腰,越发清减了。

从“柳下朱门”来看,其实,她的家境还是不错的。朱门即红漆大门,在古代,王公贵族通常将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后来,人们就用“朱门”称贵族豪富之家。杜甫曾有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示了当时社会给底层人民带来的痛苦。所以,蔡伸词中的女子身处“朱门”,是衣食富足的。她家的朱红大门边栽了柳树,门边上有一座小桥。当时,她的良人便是踏过这小桥策马扬鞭而去。所以,多少次她听到马的嘶鸣,听到马蹄声响,都激动的冲到窗前,隔窗望向那座小桥,看是不是自己所等所盼的人回来了。可是她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了。上一次,是前邻家阿姐的夫君回来了;上上次,是后邻家小妹的夫君出发了;上上上次,是不知何方的陌路人打此经过„„她已记不清自己在窗边遥望了多少回,失望了多少回。而今她是盼来盼去魂已销,肠断了,心碎了,不禁幽幽怨叹:冤家啊冤家,在这春风春月又春宵之际,你竟忍心叫有情人分隔两地,分别饱受相思之苦,分别百无聊赖整日恹恹成病!

其实,在古诗词中,描写思妇的诗词数量相当可观,可见,在古代,男子撇下妻子跋山涉水或戍边征战,或下海经商,

或京城赶考去求取功名的现象也相当普遍。不知有多少“楚宫腰”,因为无数个个日子里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倍添憔悴,衣带渐宽。

“楚宫腰”或称“楚腰”,意思是纤细苗条的腰。该词来源于“楚王好细腰”的典故,而这个典故又被记载在众多文献典籍中。其中《战国策》和《墨子》中,记载的故事情节类似:

从前,楚灵王喜欢腰细的人,所以他的臣子们为了保持腰身纤细,每天只吃一顿饭,饿的头昏眼花。坐在席子上的人想站立起来,必须扶着墙才能做到。大家都想吃美食,但又都忍住了不吃,为了得到君王的欢心,饿死了也心甘情愿。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臣子们都想得到君王的青睐,君王好细腰,臣子们便活活把自己饿成细腰;若君王喜好贤德,那么臣子们便会修身养性,使自己变的贤德。

可见,细腰故事的初衷,是大臣规谏君主要重贤养德的,而细腰的主体也是身为男人的士大夫们。故事的寓意,则是君王的喜好直接影响臣子们的行为趋向,所以作为人主,应引导臣子多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朝廷、有利于国家的事,不做或少做无功无用又损耗财力、损伤民心的事。

随着故事逐渐演变,细腰的主体由前朝臣子变成了后宫佳丽,到了东汉,便有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的说法。这里的宫中饿人,显然指的是楚王宫里的女人们。后来,“楚腰”或“楚宫腰”常用于诗词中,成了女子细腰的代名词,失去了领导的喜好引领时尚的含义。

如唐朝杜牧的《谴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宋代柳永的《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也因楚王好细腰的典故,有时候文人们在诗词中也将楚王宫称为“细腰宫”。如杜牧《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其实自古至今,好细腰的又何止楚王一人。人们历来以女子的柳腰纤细为美,从来没听说哪个人觉得水桶腰漂亮的。即便崇尚丰满的唐朝人,不也喜欢“杨柳小蛮腰”么?尤其到了现代,多少女子为了使自己更瘦一点,小腰更细一点想尽了办法,除了节食,减肥药、瘦身膏、束身衣等等都用上了。在现代女子们痴迷减肥的同时,不知有多少种瘦身产品得到了热销,多少家瘦身美体公司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甄嬛传》之小山重叠金明灭

电视剧中,眉庄难产而死时放的一首歌,歌词是晚唐诗人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很好的诠释了眉庄在后宫中那段不堪回首的生命历程。而且,词上片着重对眉的描写,又与眉庄的名字相合。 小山,即古时眉妆的一个名目,指“小山眉”,又称“远山眉”。据明代大才子杨慎记载,唐明皇曾令画工画十眉图,即十种眉毛形状的图纸,这十种眉形分别是:一鸳鸯眉,或称八字眉;二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五岳眉;四三峰眉;五垂珠眉;六月稜眉,或称月眉、却月眉、柳叶眉;七分梢眉;八涵烟眉,又称还烟眉;九横云眉、又称横烟眉;十倒晕眉。 其中,小山眉形状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显得人清秀开朗。

用“远山”、“小山”象征女子眉毛,最初来源应该是司马相如描写卓文君的句子:眉如远山含黛,肤若桃花含笑。后来人们便开始以“远山眉”、“眉拂远山”等词句形容女子眉毛漂亮,有时也借指美女。这样的用法在古诗词中尤其广泛。

温庭筠词中描写的那女子显然是不开朗的。她“小山重叠”,应是蹙眉所至,因为心情烦闷,眉毛不自觉的就皱了起来。由于她刚睡醒,所画的远山眉及贴的鹅黄金,颜色被蹭掉了一些,蓬松的头发也乱着,垂到腮边,快把雪白的美人脸给盖上了。她一副残妆乱发的样子,却懒得起床画眉梳洗。可见她神思倦怠,满怀难以消解的复杂情绪。

尽管懒得起,梳洗也迟,毕竟还是要起来梳洗的。梳妆完毕后,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便拿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镜子里她的脸孔和花饰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只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打扮好了,又有谁来看呢?低下头,看见新的短袄上用金线绣的成双成对的鹧鸪,她更是无限伤心。鹧鸪尚且成双成对,而她只有形单影只。鹧鸪的叫声酷似“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哥却早已离她而去。

她容貌美丽、体态娇柔、服饰华贵,俨然一不愁衣食的贵妇。然而衣食的富足却抵消不了空闺寂寞,她依然是百无聊赖。词中虽未交代她空闺寂寞的原因,我想,不外乎良人为生计外出追求功名,不得以冷落是佳人;或夫家本就家世显赫,丈夫却不能专情,有了新欢,便忘记了旧爱。词中并未透露关于新欢旧爱的蛛丝马迹,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她的爱人是追求名利去了。

她已经不是第一天感受独守空闺的寂寞了,从一睡醒便是意懒心慵的情态,似惯于领受这空寂无聊的日子了。记得王昌龄有一首《闺怨》说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那闺中的少妇开始还天真烂漫,不知人间有愁,直到有一天她盛装打扮,登上翠楼赏春,忽见陌头杨柳新绿,春意盎然,才意识到时光流逝,春情易失,而自己夫婿未归,春心难谴。于是她心里开始难受,后悔当初不该怂恿丈夫远走他乡,觅取封侯。

似乎,那曾不知愁的闺中少妇,便是温庭筠词中“小山重叠”的那女子的昨日,或许,当初她也是满怀憧憬的将自己的丈夫送出门,期待着他早日功成名就,再回来与她厮守。

然而,等待何其漫长,漫长到老了雏莺,黄了梅子,漫长到春去秋来,年头又年尾,仍不见爱人归来。她终于后悔了。可是后悔又如何?即使当初你不去怂恿,难道他自己也无心建功立业,无意去博取功名么?我想,他若有此心,即便你没有鼓励他出门,没有欢喜相送,而是裙带相系,泪眼挽留,他也是铁了心要去的。

当年万里觅封侯。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奔波万里,是历代多少男人的必须的经历啊!而因为苦等那远去的良人,紧蹙双眉,重叠了本应爽朗的远山黛,明灭着妩媚风流的鹅黄金的,又何止你一人。

你怎知男人心里的世界有多大,决不仅如你一般,心中仅存着一份对他的情爱;你又怎知自己在男人心中多么渺小,不像他在你心中便是整个世界!忽然想起某人说过的一段话:用感情去骗女人,一骗一个准;而用事业名利去骗男人,也是一骗一个准。所以痴心女子负心汉,也不是一句空话啊。

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篇四:《甄嬛传中为什么安陵容吃了少量苦杏仁就死了》

热心网友 建议你看看朱时茂和陈佩斯演的小品<吃面条>,相信对你了解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有帮助。
[安陵容吃苦杏仁"只不过是一个场景,若一直演到她吃足了苦杏仁最后中毒而死,那不是舍本求末了么?
人说[说书的嘴快,唱戏的腿快",说书的一下子可以穿越几百年,唱戏的一下子就飞跃十万八千里,都表明不需要在不重要的地方浪费笔墨。
影视作品不是新闻追踪报道不是录像,不能什么都往里加,不然一个连续剧演他百把十年都可能演不完呢。<甄执>说是描写雍正时期的事儿,雍正秉政十三年,那<甄执>就得拍十三年?那得多少钱呀?再说了,没准那时候觉着连看了这么多年看腻了偏要寻<贾姬记>呢。甄嬛传中为什么安陵容吃了少量苦杏仁就死了。 提问者评价 谢谢谢谢~

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篇五:《甄嬛传经典语录》

1、奴婢愿跟随小主,绝无二心。(槿汐)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黄桑)

3、杏花虽美,可结出的果子极酸,杏仁更是苦涩。若做人做事皆是开头美好,而结局潦倒,又有何意义。甄嬛传经典语录。倒不如像松柏,终年青翠,无花无果也就罢了。(菀常在)

4、知道的呢,是说皇上您的孝心,不知道的,还以为御花园的花儿朵儿成了精,勾了皇上去呢。(华妃)

5、踏雪寻梅,尽兴而归。(允礼)

6、奴才兄弟受常在这等恩惠,一定尽心侍奉。今生报不完的,7、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甄嬛传经典语录。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8、凡事就怕用心学。(黄桑)

9、这话就数你小气,读书不多,顶嘴倒快。(黄桑说世兰)

10、杏花不似桃花艳丽,又不似寒梅清冷,格外温润和婉。(菀常在)

11、这路走错了不打紧,这东西交错了人,那可就不好办了。(允礼真聪明细心)

12、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黄桑,余莺儿听不懂滴)

13、人有喜怒哀乐,伤心流泪何罪之有。(菀常在)

14、不求一心,但求用心。(槿汐)

15、我竟不知这世上还有牛不喝水强按头的道理。(留朱)

16、有时候不争,比能争会争之人有福多了。(菀常在)

17、十七爷闲云野鹤,精于六艺,()笛声更是京中一绝。(菀常在)

18、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经典的一幕——-萌主嬛嬛倚梅园祈福)

19、雪中送炭的情谊可比什么都可贵。(菀常在)

20、我一愿父母妹妹安康顺遂,二愿在宫中平安一世,了此残生。(菀常在)

21、曲有误,周郎顾,王爷耳力堪比周公瑾。(菀常在)

22、倚梅园多的是梅花,朕这儿倒缺一缕梅香,你且留下吧。(黄桑要耍流氓了)

2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黄桑形容嬛嬛)

24、古人云,茶可以清心也。(黄桑)

25、朕心疼自己喜欢的女子,别人爱怎么议论就怎么议论。(黄桑)

26、奴才不在于多,只在于忠心与否。(菀常在)

27、你倒不重,是朕抱紧了怕你痛,抱松了怕你摔着,一双手进退为难,所以才酸了。(黄桑)

28、第三愿,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菀贵人)

29、雪花映着红梅簇簇,暗香浮动,这才算是良辰美景吧。(菀常在)

30、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菀常在)

31、皇上英明睿智,汉成帝望尘莫及……臣妾怎知前朝之事,只是一样,皇上坐拥天下,后妃美貌固在飞燕合德之上,更要紧的是贤德胜于班婕妤,可见成帝福泽远远不及皇上。(莞贵人伶牙俐齿,这奉承话说的多动听啊)

相关热词搜索:甄嬛传中的诗词 甄嬛传中的美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甄嬛传中的祝福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甄嬛传中的祝福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zhufuyu/3590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