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祝福语 > 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2016-10-25 09:38: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共7篇)订婚仪式祝贺词订婚仪式祝福词尊敬的各位亲戚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吉日订良缘,喜气暖人心。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三,在这个孕育希望的日子里,各位亲朋相聚在这里,参加张志军先生、寇美丽女士一家和 先生、 女士一家永约秦晋之好,结为儿女亲家的订婚喜宴。我代表二位准新人以及双方家长对各位...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订婚仪式祝贺词
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第一篇

订婚仪式祝福词

尊敬的各位亲戚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

吉日订良缘,喜气暖人心。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三,在这个孕育希望的日子里,各位亲朋相聚在这里,参加张志军先生、寇美丽女士一家和 先生、 女士一家永约秦晋之好,结为儿女亲家的订婚喜宴。我代表二位准新人以及双方家长对各位至亲,特别是二位红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张浩先生和 女士从相识、相知、相恋,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个幸福的日子。各位亲朋好友,让我们伸出祝福的双手,用最真挚最热烈的掌声,祝福他们美好的未来。

一朝喜订千年爱,百岁不移半寸心。订婚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婚庆仪式,也是对一对新人幸福美满爱情的见证。通过今天的仪式,标志着一对新人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们也急切的【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想二位准新人一定会记住这个美好的时刻,也希望你们珍惜这份缘分,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酸甜苦辣还是风雨兼程,希望你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恩恩爱爱,互帮互助,白头偕老,永结同心;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在座的各位共同见证一对准新人两姓联姻、喜结连理。为此,我提议,请大家共同举杯,为二位准新人美好的未来,干杯!

谢谢大家!“成就一双儿女事,了却双方父母心”; 千里姻缘一线牵, 吃水不忘挖井人。

订婚仪式祝福词

尊敬的各位亲戚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

【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一朝喜订千年爱,百岁不移半寸心。订婚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婚庆仪式,也是对一对新人幸福美满爱情的见证。【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张浩先生和 女士从相识、相知、相恋,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个幸福的日子。通过今天的仪式,标志着一对新人即将

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们也急切的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想二位准新人一定会记住这个美好的时刻,也希望你们珍惜这份缘分。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酸甜苦辣还是风雨兼程,都希望你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恩恩爱爱,互帮互助,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用你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吉日订良缘,喜气暖人心。今天是个好日子,在这个孕育希望、收获爱情的美好日子里,各位亲朋好友相聚在这里,参加张志军先生、寇美丽女士一家和 先生、 女士一家永约秦晋之好,结为儿女亲家的订婚喜宴,共同见证一对准新人两姓联姻、喜结连理。为此,我提议,请大家共同举杯,为二位准新人美好的未来,为各位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干杯!

订婚祝福语
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第二篇

订婚祝福语

缔结良缘、缘订三生、成家开始、白守成约、金石同心、

文定之喜、文定吉祥、姻缘相配、喜缔鸳鸯、鸳鸯璧合、

誓约同心、终身之盟、许订终身、盟结良缘、两情相悦、三生有幸。

两情相悦的最高境界是相对两无厌,祝福一对新人真心相爱,相约永久!恭贺新婚之禧! !

愿你们的家园如同伊甸园般地美好和谐,在地如同在天!【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愿耶和华从至圣所赐福于你,愿你们一生一世都看见圣城耶路撒冷的好处! !

愿你们的爱情,比美洒更美;比膏油更加馨香;比蜂房下滴的蜜更甜;且比极贵的珍宝更加宝贵!

愿你们真诚的相爱之火,如初升的太阳,越久越旺;让众水也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

恭喜你找到共度一生的灵魂伴侣,婚姻是人生大事,相信你做出的会是最明智的决定,有了爱的结晶生了可爱的宝宝,祝百年好合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夫妻恩恩爱爱到永远! 今天,我带着喜乐、感恩的心灵,代表教会向你们致以衷心地祝愿:主作之合永恒情,情投意合爱不息;愿上帝祝福你们的爱比高天更高更长,你们的情比深海更深更广!

婚姻是神所设立的,美满的婚姻是神所赐恩的;愿我们的神将天上所有的福,地里所藏的福,都赐给你们和你们的家庭!

在这喜庆祝福的时刻,愿神引导你们的婚姻,如河水流归大海,成为一体,不再是 二,并且奔腾不已,生生不息!

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

千禧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 互相照顾,祝福你们! 愿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女方家长定亲典礼祝词
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第三篇

各位领导、来宾和亲朋好友:大家好!

今天是我女儿王**和女婿孙**订婚的大喜日子。首先我代表全家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姻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在这温馨美好的时刻,我

也对两个孩子表示由衷的祝福。婚姻是爱情的升华,是彼此双方对生活、生命的一种确认;婚姻也是一种契约、一种责任,它不仅仅需要温馨、浪漫,而且更需谦让、理解和经营。你们即将建立自己的幸福小家庭,作为父母,由衷的为你们高兴,希望你们今后能够互敬、互爱、互谅、互助,在人生的路途中永远心心相印,比翼双飞。

同时,我也特别希望各位领导、亲朋好友共同分享我们的幸福与快乐,衷心祝愿各位领导、亲朋好友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谢谢!

订婚祝福语大全
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第四篇

    订婚是指结婚前的约定,订立男女之间的婚约,说明两人已经同意可以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了,亲朋好友订婚总少不了祝福之语,订婚祝福语就是为订婚的有情人们送上的美好祝福---订婚祝福语大全。

一颗红心,两行对联,喜庆佳日来身边。双方父母,一对新人,今日对面庆永远。一句知心,两句温暖,往日情义心缠绵。订婚祝福语大全。一阵鞭炮,一阵喜乐,督促新人花轿前。一场欢声,一场笑语,洞房二人乐无边。结婚祝福语

婚姻是神所设立的,缘订三生 成家之始 鸳鸯壁合 文定吉祥 姻缘相配 白首成约 终身之盟 盟结良缘 许订终身贺新婚

愿你们的后裔敬虔有加!愿你们对后裔的教导,乃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你们自己也要如此,遵行主的旨意!

今天是我与*****向全世界宣布永结同心的、百年好合的日子,借此机会也想表达我心中封存很久的三个感谢。

萝卜白菜都涨价了,短信收费却依然如故。快过元旦了,要是不给你发个信息,显的俺很抠门。一个短信买不到半拉萝卜,可俺地心日月可鉴那!元旦快乐!

鞭炮奏响喜庆歌,美酒流溢祝福甜,红烛映照高堂红,金樽对饮合欢酒。男才女貌天作和,一世良缘成眷属,新婚之日,我的祝福伴着雪花,飘落你的身旁,恭祝恩爱甜蜜,永结同心,地久天长。订婚祝福语大全

星喜月笑吉祥日,郎才女貌姻缘佳,恭喜朋友携手共,步入爱情新殿堂,祝愿百年都好合,相亲相爱幸福永,祝愿白头能到老,同德同心美满久。朋友,祝愿你大喜之日开心快乐赛过神仙!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茫茫人海之中相遇并结合,分明是千年姻缘注定,你俩的结合就是三生石上镌刻的结果,我在此送上我最为真挚的祝福,新婚快乐,白头到老。

比翼鸟儿齐飞翔,恩爱新人结成双。同心相牵拜父母,一道携手谢宾客。不求彼此多富有,一心只愿幸福伴。长长久久永和睦,天天年年都快乐。祝君新婚快乐,恩爱百年。

你们本就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而今共偕连理,今后更需彼此宽容、互相照顾,祝福你们!

愿你们二人和睦同居,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全身;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彼此相爱、相顾,互相体谅、理解,共同努力、向前,建造幸福的基督化之家!

愿你们无论到何处,遇何境,做何工;一举一动都有新生的样式;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分别为圣,昼夜思想耶和华的律法;好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果树,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你们所作的尽都顺利!

拿着鲜红的结婚证愿你们的爱情生活,如同无花果树的果子渐渐成熟;又如葡萄树开花放香,作基督馨香的见证,与诸天穹苍一同地每日每夜述说着神的作为与荣耀!

两饺子结婚了,送走了客人后新郎回到卧室,竟发现床上躺着一个肉丸子!新郎大惊,忙问新娘在那里?肉丸子害羞地说:讨厌,人家脱了衣服你就不认识了!

    订婚是指结婚前的约定,订立男女之间的婚约,说明两人已经同意可以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了,亲朋好友订婚总少不了祝福之语,订婚祝福语就是为订婚的有情人们送上的美好祝福---订婚祝福语大全。

愿你俩用爱去绾着对方,彼此互相体谅和关怀,共同分享今后的苦与乐。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婚姻不是爱情的结束,而是爱情的开始,今日你们共结连理,祝福送上,只愿你们彼此宽容,互相照顾,一生幸福!

如一场梦,展开了笑颜。如一首歌,倾尽了婀娜。如一支烛,燃出了幸福,如一把镜,透出了人生。祝你们白头偕老。

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她,分明是千年前的一段缘。祝你俩新婚愉快,幸福美满,共谐连理。

唐诗的简洁搞不懂。宋词的细腻难弄清。汉赋的华丽学不会。元曲的精粹练不成。文采太低您别嫌弃。真心送福您就收听。

两情相悦的最高境界是相对两无厌,祝福一对新人真心相爱,相约永久!恭贺新婚之禧! !    愿你们的家园如同伊甸园般地美好和谐,在地如同在天!    愿耶和华从至圣所赐福于你,愿你们一生一世都看见圣城耶路撒冷的好处! !  

恭喜你找到共度一生的灵魂伴侣,婚姻是人生大事,相信你做出的会是最明智的决定,有了爱的结晶生了可爱的宝宝,祝百年好合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夫妻恩恩爱爱到永远!

一份执着,两颗真心,拌三份糊涂,四分怜惜,加五钱眼泪,六两柔情,配浪漫七杯,用八分爱火,九经考验,煲成十全十美正果。

相顾,互相体谅

主耶稣基督的恩惠

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   他是词,你是谱,你俩就是一首和谐的歌。天作之合,鸾凤和鸣。!    千禧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 

互相照顾,祝福你们!    愿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教师节庆祝活动
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第五篇

一、活动思想: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二十九个教师节,为发扬光大尊师重教传统,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开展主题为“学会感恩师生同乐”系列活动。同时通过这次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改善师生关系。

二、活动时间:2011年9月1日至10日(教师节前一周)

三、活动内容:

金秋9月,教师节踏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而来,今年9月10日是全国第29个教师节。老师,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教师节庆祝活动。他们时刻情系祖国未来,心联学子之心。教师节到了,学生以何种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才更有意义呢?其实同学们的一句问候、一份心意、一次进步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建议各班按以下几种方式祝贺:

1、9月2日清晨组织全体同学参加升旗仪式以及颂扬教师的国旗下讲话。(由五年级负责)

2、一至三年级统一组织制作贺卡,3、以教师节为主题,更换班级黑板报。

4、早上见到老师时送上一声亲切的问候。

5、当老师走进教室时,能看到黑板上写的祝教师节快乐的话。

6、给老师写一段表露感激之情的祝福语,或者发一封庆祝教师节的电子邮件、短信或者感谢信。教师节庆祝活动

7、全校开展“看,这是我的老师”绘画活动,并可以写一句感谢教师的话。

8、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为期一周的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广播,题目:“老师,我的爱对你说……”。

四、活动要求:(各项活动上交作品要注明作者姓名班别,9月6日下午2点前交)

1、祝福语征集比赛:祝福语可以是一句祝愿、一声问候,还可以是一段感想,或俏皮或真挚。50字以内。班长统一收齐全班每位同学的祝福语,评选出3-5份优秀作品上交到队委,由队委进行全校统一评奖,优秀祝福语将在学校宣传栏集中展示。

2、教师形象漫画创作或自由创作比赛:——“看,这是我的老师”。

捕捉身边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片断,通过漫画形式表现教师敬业爱岗、爱护学生等优秀品质。漫画人物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心中的教师形象,形式可以是一幅或一组故事完整的连环画。也可以是手抄报、贺卡制作、作文(可以是书信、诗歌等)或者毛笔对联等。纸张规格不能小于a4纸,每班推选上交3—5份,学校将进行评奖,优秀作品将在学校进行展览。

各班要认真发动,积极准备,保证活动效果。以上作品以班为单位,由班长收齐于9月6日下午2点前交到队室,希望同学们热烈参加。接到通知后,立即行动起来,尽快传达对老师的心意。

教师节庆祝活动(二)

一、活动目的:

为迎接第23个教师节,进一步弘扬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激励学部教师积极进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打造阳光向上、追求卓越的学部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幸福校园,增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新型师生关系,特拟订本方案。

二、活动主题:幸福校园师爱飘香

三、活动对象:小学部师生

活动一:“师爱心语”贺卡制作

我心目中最棒的老师:(填上教师真实姓名)

师爱心语(推荐理由):

活动要求:2---4年级学生参加。以此格式填写爱心卡。

活动2:“师爱飘香”征文活动

征稿要求:5---6年级参加。讲老师们的爱心故事,讲个人的成长历程。还可以结合小学部的成长课程,特色教育,开学典礼,以及以往的一些特别的活动,歌颂教师,赞扬学校等。500--600左右,统一四号字体,间距最小值20,有记者证的注明记者证号。

教师节庆祝活动(三)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教师节是我国第28个教师节,为大力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校风,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内涵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二、活动主题:

“尊师重教奠基未来”

三、活动目的:

通过一系列亲力亲为的体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感受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并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敬意;也使教师体会到职业的光荣与神圣,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活动时间:

2012年9月1日至9月10日

五、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六、活动过程:

1、环境布置。各教师办公室、教室门口贴感恩横幅,如:“老师,您辛苦了!”;各教室的黑板报以“祝福,感恩”为主题表达对老师节日祝福。

2、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内心最想对老师说的话,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亲爱的老师。

3、做一做。避免铺张浪费和其他不正之风,自己动手制作贺卡,送上对老师的祝福。

4、写一写。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笔,记录下和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同大家一起分享师生之间的欢乐。

5、演一演。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班队会,大家共同回忆自己与老师之间的难忘的故事,以此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6、演讲比赛。在9月10日,学校举办以“吾爱吾师吾爱吾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七、活动方案简述:(写入橱窗)

活动主旨: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将本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1、活动主题“尊师重教奠基未来”

2、活动时间9月1日至9月10日

3、布置环境贴感恩横幅,办“祝福,感恩”为主题的板报。

4、说一说。引导学生把最真挚的祝福亲口说给老师听。

5、做一做。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表达对老师的深情。

6、写一写。写出和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7、演一演。各班召开班队会,学生回忆自己与老师之间难忘的故事,并演一演。

8、演讲比赛。举办以“吾爱吾师吾爱吾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八、分工:

××负责活动影像采集

××负责对环境布置评价

××负责组织演讲比赛

少先队大队委竞选稿
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第六篇

[篇一:竞选少先队大队委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敬礼)

我叫刘媖男,是二师附小四(3)班的学生。今天我有幸参加学校大队委的竞选,感到十分的高兴。首先,我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给我这次锻炼的好机会。

我是一个爱好广泛,活泼开朗的女孩。少先队大队委竞选稿。热爱学习、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我尤其喜欢阅读写作、英语。从一年级至今已有15篇作文在<中小学生作文>网站发表;今年在首届阶梯“希望杯”口语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我不仅各科功课学得好,而且在业余生活中爱好广泛,声乐、钢琴、朗诵、画画儿、书法都曾多次获奖。声乐曾荣获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校园十佳小歌手;毛笔书法曾荣获世界和平书画展儿童书法金奖;钢琴曾荣获市“春蕾”杯“阳光小天使”大奖赛第二名。

我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一直是班干部,从小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有足够的信心,在竞选上大队委之后,将努力、认真地完成好大队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少先队大队委竞选稿

我还有一个“金点子”。同学们都非常向往可以有许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我觉得,学习,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努力学习各门功课,团结同学,爱护班级体,能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并被评为少级优秀少年队干部和三好学生等光荣称号。

假如我当上大队干部,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继续刻苦努力地学习,用一颗纯洁的心及实际行动来感染队员们。假如我当上大队干部,我会为队员们出谋划策,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向大队部申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取乐,在活动中受益,使他们懂得集体的温暖。假如我当上大队干部,我也会出色地完成学校和大队干部交给我的各项任务,勤勤恳恳,任劳任怒脚踏实地的干,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为学校和班级争光,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干部。

请大家一如即往地支持我,信任我,头上你们神圣的一票吧!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xx年级xx班xxxx

xx年xx月xx日

[篇五:竞选少先队大队委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xxx,今年十岁了。

这,便是我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长的很可爱,大大的眼睛,只是胖了点,不过很漂亮。我是四年级四班的班长。老师,同学们都夸我聪明,学习也是名列前茅。我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帮助老师收发作业,有时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辅导作业,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从一年级到现在,每年都会评为“三好学生”。而且,我的人缘还特别好,因为我正直、善良、勇敢。老师、同学经常表扬我。今天,我有幸走上讲台,首先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给我这次锻炼的好机会。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不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能,你就应该有资格担任这个职务或那个职务”。

我能胜任大队委。假如我当选,我会用清晰的头脑,把这个求知的地方,扮装的更加可爱、美好。我会用旺盛的精力,一丝不苟的完成每一份工作。

假如我落选,我会继续努力,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罗曼·罗兰说过:“累累的创伤,就要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对,失败是成功之母。总而言之,胜固可喜,败也犹荣。

只要给我一缕阳光,我会更加灿烂。请同学们、老师们相信我,支持我,别忘了投我一票。

谢谢大家!

[篇六:大队委竞选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

我是来自五年级三班的周华昊。是一个充满自信的男孩子。在荣誉面前,我自信,我努力。在班干部职务面前,我自信,我能干。今天我很高兴站在这里参加大队干部竞选。因为我的实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我也相信自己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因为:我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珍惜集体每一分荣誉,愿意为大家服务。我能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对社会有用的复合性人才,立志为祖国建设服务。在老师的教导下,在同学们的帮助支持下,我已当了一年的副大队长,为个人、为班级、为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从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些学生应该揣着骄人的学习成绩,潇潇洒洒,风风火火地生活,然而,凭什么呢?凭我们年轻。

在我们这个年经,有什么理由拒绝周杰伦、twins,班德瑞,还有cs版的十年?我们凭什么就看不懂波普、表现、未来、点彩、抽象、立体、野兽、达达还有超现实主义?

因为年轻,我们会口口声声地喊郁闷,我们会上qq聊天,我们会抱着有线互动看犬夜叉。我们只因为年轻,从而享受了这么大的空间,这么多的机会,和这么诱人的挑战。

有一句说得好,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没有什么不可以超越,也没有什么不能超越。但是,最难的是超越自己。我们不可以满足现状,为了超越自我,也为了不让别人赶超,我才决定竞选副大队长。

最值得说的是我的性格,我宽容、豁达,好的事情总记得,不好的事情总不放在心里。大文学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这一点使得我不计较点滴的得失,总有一个好心情,也让我能和同学、朋友搞好关系,少了矛盾,多了快乐。这也是一个大队委所必备的。

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次学校大队干部的竞选,这也是我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竞选。竞选大队干部不仅仅是一种荣誉,它更是一个人责任心的体现和培养。能够为全校同学服务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我们当然可以自治、自立、自强,我们当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学生会来管理自己的生活。

我们需要演讲赛、知识竞赛来展现个人风采,我们需要灌篮、射门来表现团队精神,我们需要海报来传达信息,我们同样需要环境和纪律。

假如我当上了大队干部,我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鞭策自己,用一颗纯洁的心以及实际行动,来感染队员们。假如我当上了大队干部,我会为队员们出谋划策。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向大队部申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取乐,在活动中受益,使他们懂得集体的温暖。假如我当上了大队干部,我也会出色地完成学校和大队部交给我的任务,脚踏实地干,全心全意地为同学服务。

我爱同学、爱老师、爱鲜艳的五星红旗、爱我繁荣昌盛的祖国!自信会一路伴随着我前进。请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信任我,投上你们神圣的一票吧!

相信我,我完全有能力胜任少先队副大队长这个职务。我为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鼓掌,我想,大家也会为我的表现喝彩的。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第七篇

[篇一: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简介]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员,科称附生。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清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人为最多。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篇三: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详解]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1904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历史发展与演变]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qiāng、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誊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清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人为最多。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为儒学)。儒学和孔庙在一起,称为学宫。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清初生员尚在学宫肄业(有月课和季考,后来变成有名无实了),又称为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生员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是廪生,有一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入学”的称为附生。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以上各种考试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儒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的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这一回写的是范进中举的故事。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到广州上任,先考两场生员,考完两场以后,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来进行考试。童生里就有范进,范进考完这场考试后就进了学,取得了第一名,人们称他为“相公”。范进进了学以后想进一步考举人,考上举人后人们就会称他为“老爷”。

中举是科举考试的一个过程,在我们讲评这个故事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一个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有这么三种,一种叫童试,一种叫岁试,一种叫科试。童试,一般又叫做“小考”。凡童子开始应初试的时候称做“童生”,童生经过一定的考试选拔,在县里面选拔了以后到督学进行考试,督学考试合格就可以称做“秀才”了。范进是多年的童生,最后终于考上秀才了。秀才每一年考一次,这也是一个选优的过程,这叫“岁试”。每三年还要参加一次大的考试,叫“科试”。每三年考一次,主要是为了推举举人考试的资格,通过这个考试的提名,便有资格参加举人的考试。范进刚好赶上童试这一年也是科试的同一年,他考上了童试的第一名秀才,自然就有资格参加举人的考试。这是科举的初步考试。

接下来是科举的正式考试,它也有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举行乡试。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按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举人可以到吏部注册,可以取得一定官职,可以当县官了。当然这个职位很少,每年大概就40人到130人的名额。举人的名额很少,那么举人当中候补做官的人就更少了,这样就往往有候补官。这是第一种乡试。接下来是会试。会试是紧接着乡试,在第二年的二月份举行。乡试是头年的八月份考完,第二年的二月是春天,到京城考试,叫“春试”,这就是会试。会试如果考中了,称为进士,进士每年的名额大概有300名左右。会试考完以后还要进行第三场考试殿试,在会试以后的第二个月,大概在4月份前后。殿试是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科举考试主要是八股文模式。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也有时事问题,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汉”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诗,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模式,八股文模式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模式上,只有八股模式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拻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利玛窦在明代中叶时到中国,所见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便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份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份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它仍然在中国的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例如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宪法中规定五权分立,当中设有的“考试院”便是源出于中国的科举考试传统。另外,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大陆的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俱是科举残留的遗迹。

[科举作弊及其防御]

由于,科举考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生的富贵荣华,因此不少人均企图以作弊以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最常见的作弊有三种,一是贿买(即贿赂主考官以获取好成绩)、二是夹带考试经文(带书或抄录于随身物品中)入内作弊、三是请人代考。

▲贿买

唐代武则天时代曾设立糊名的办法,遮掩考生的名字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这做法在宋代以后成为定例。同时又发明了誊录的方式,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并以抄本送往评级。这样批卷者连辨认字迹也不能。然而,考生仍可与考官约定,以特定的句子或字词来作暗号,即所谓“买通关节”。为了减少这种可能,自宋太宗起订立了锁院的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为临时委派,以便互相监察。当考官接到任命后,便要同日进入贡院,在考试结束发榜前不得离开;亦不得接见宾客。如果考官要从外地到境监考,在进入本省境后亦不得接见客人。贿买若然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被处死;而同场的考官亦可能被牵连受罚。

清代入关初期,便曾发生了丁酉案(顺治十四年),顺天,江南,河南,山东,山西五闱弊案,最后以江南闱十六房主考全部斩立决,数十人被判死或贬徙尚阳堡宁古塔。其间,数百名举人在清兵夹带下赴北京重考。是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大的科场舞弊案。有人认为这是清初严厉惩治科考作弊的具体举措,也有人认为这是初入中原的清朝满族统治者以严刑酷法震撼汉族知识分子,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夹带

唐代的科举考试已设有兵卫,以阻止夹带作弊。宋朝起,考试在贡院内进行,贡院内考生之间是以墙壁隔开的,称为号舍。考生不可以喧哗、离场,以防止传卷或传话。但是夹带经文这作弊方法始终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常见的方法有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或索性密写在衣物、身体上。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等都曾被用作夹带。明清的科举保安十分严格,要求达到“片纸只字皆不得带入试场”的程度。除了在进场前由兵卫仔细搜查外,乾隆时更曾下诏详细限定考生带入场各式物品的规格。例如:砚台、木炭、糕点的大小厚度;水壶、烛台的用料;以至毛笔、篮子的款式都有明限。此外对检举夹带者有赏格,被发现者除了取消资格外,更要带枷示众。但科场舞弊始终未曾彻底有效地受到打击。有传说指一次会试中有举人把夹带的书本掉在地上,奉旨检查的亲王却为他掩饰,说:“何以携帐簿入场!”

▲代考

代考在唐朝时颇为常见。为了防止代考,需要考生提供详细的体貌特征的履历。进场前考官会根据履历验明考生的身份。但是代考作弊似乎亦没有被完全杜绝。例如民国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胡汉民,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代考“qiāng手”,曾在清末两次代人参加乡试,皆获得中举。

[武举]

唐代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至清朝时改称武科。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约五百次。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

唐代的武举主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qiāng等技术;此外对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宋代时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要“副之策略”,问孙吴兵法等。到了明朝时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不能参考武试。初期的笔试考三题,试策两题,另一题论考四书。后来四书的题目改为默写武经。武试则最少要求骑射九矢中三,步射九矢中五。至清朝时,改为先试马步射,马射二回六矢,中三为合。步射九矢中五为合。之后比并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举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笔试。

宋以前并没有“武状元”之设。首名武状元产生于宋神宗时,为福建人薛奕,后与西夏作战时战死。历史上著名由武举出身的武将尚有唐代的郭子仪(唐玄宗开元初年武举异等),明代戚继光(明世宗嘉靖年武进士),北宋徐徽言(文进士出身,后弃文习武,徽宗授武状元)等等。

[中国以外的科举制度]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历史上其他一些周边的国家除了有学子赴中国参加科举考试外,也在本国设立科举制度。

▲越南

越南的科举制度,始自于1075年始,至1919年止,是全世界科举制度最晚废除的国家。

越南的科举制,最早始于李朝的仁宗太宁元年(1075年),但李朝的科举制一共只举行四次,人数也较少,未产生较大影响。其后陈朝太宗建中八年(1232年)时,再度实行科举,其施行方式,是设立太学,由太学生参与考试,来取得进士资格。其后为了扩大科举取士,陈朝睿宗于隆庆二年(1314年)正式创立进士科,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士考试。

后黎朝时,进一步模仿中国明清的科举制度。明太祖洪武三年,曾允许安南、高丽、占城士人在本国乡试通过之后,到南京参加会试,之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1年),又一度将安南收入版图,这些都促成中国科举制对其后的黎朝越南重大的影响,包括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考试方式,以及黎朝裕宗(1705年-1729年)时设立武举。其后阮朝的明命十年(1832年)进一步引进八股文模式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此外,黎朝和阮朝都有成立与明清时贡院类似的专门考试场所。

▲朝鲜

朝鲜的科举制度始于高丽时代光宗9年(985年),并到朝鲜时期才正式实施。至1894年止,科举制在韩国历史上存在了900多年。朝鲜时期的科举制度分为文科、武科及杂科(易学科、医科、阴阳科、律科)。每三年举行一次“式年试”,此外还举行各种不定期“别试”。不定期有国王亲临考场的“亲临试”,该试再分成成均馆儒生参加的“谒圣试”和在昌景宫举行的由官员参加的“春塘大试”。

朝鲜王朝的统治阶级是“两班”,即文班和武班的大臣。科举考试是成为两班文武的必由之路,名义上平民也可以参加,但事实上主要被两班子弟垄断,尤其是文、武两科。

杂科中的医科考试会在汉阳举行,一般每五年一次,目的是要补充内医院的大夫空缺,假如五年内没有空缺,便不会举行。医科考有关“内景”﹝内科)、“外形”﹝外科﹞、“杂病”、“汤液”﹝药学﹞、“针灸”等五科的知识

▲日本

日本在8、9世纪时仿照唐朝的制度举办贡举,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四科和医、针等二科,其中以秀才科为盛。由于贵族干政、学官世袭,到10世纪以后,基本上为贵族所把持,并且也不是依据才学高下,而是以资历名望,致使科举日渐流于形式化。

11世纪以后,虽然在形式上还继续实行式部省试,但考生皆由权贵推荐,应考者几乎是无条件及第,科举制至此已完全异化。江户时代贡举已经绝迹。

[科举名衔称谓一览]

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

举主与门生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刺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后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宋太祖之后,进士由御前殿试取录,进士从此成为“天子门生”;同时亦明文规定以后举人不得自称考官门生。

贡士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士。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士。

进士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举人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秀才别称“茂才”。本系优秀人才的通称。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明太祖曾采取荐举的方法,举秀才数十人,反以知府为官。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的学员。习惯上也称为“相公”。

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此称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榜眼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第三名称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探花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解元唐代,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相沿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宋以前称解头。

会元科举制度中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式第一名为会元。

贡生明、清时府、州、县学的生员,凡已考选升入国子监肆业的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相关热词搜索:毛笔书法入门 毛笔书法字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定亲祝福语毛笔书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zhufuyu/7063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