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资源 > 中考信息 >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07-30 09:47:0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共7篇)吉林省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吉林省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答案积累与运用(14分)8、9题各2分;能端正书写1分。1、 星汉灿烂 2、一览众山小3、人生自古谁无死 4、勿施于人5、醉翁之意不在酒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
吉林省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吉林省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积累与运用(14分)8、9题各2分;能端正书写1分。

1、 星汉灿烂 2、一览众山小

3、人生自古谁无死 4、勿施于人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8、宽对即可。示例:(1)、古道边折柳送友人 (2)、校园内留言增同窗

9、答案不唯一,理由恰当,语言得体即可。(理由1分,称呼、语言得体各1分)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别难过了。虽然我们即将分别,但今后还会经常相聚。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擦干眼泪,好吗?

二、阅读(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10分)

10、刘禹锡 北宋、宋代、宋朝或宋(共1分,每空0.5分)

11、(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答出“香气”或“品德高尚”即可得满分)

(2)、多(每小题1分)

12、围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回答即可。(用原文答亦可)(2分)

13、围绕“在污浊的环境中生长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而不显妖艳”回答即可。(2分)

14、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刘禹锡的志趣围绕“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回答即可。周敦颐的志趣围绕“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回答即可。

(乙)(5分)

15、知道、懂得、了解或明白。(1分)

16、诗句的意思是:画眉鸟婉转歌唱自由飞翔,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起舞,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间穿行。

围绕“画眉鸟在树林间自由飞翔、鸣叫”回答即可。(2分)

17、围绕“自由自在”或“无拘无束”回答即可。(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18、(1)、chāng(2)、mú(3)、yì(4)、yōu(各0.5分)

19、(1)、这里指陕北人在困苦中寻找欢乐。(2)、这里指演奏者的技艺神奇、绝妙。(各1分)

20、围绕“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回答即可。(2分)

21、围绕“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母亲包粽子时的熟练”回答即可。(共4分,描写方法1分,评析2分,语言表达1分)

22、围绕“用芦叶包粽子;用芦蔑编炕席;用苇秆做乐器;用芦叶换钱;卖炕席换钱”回答即可。(共4分,每点2分,写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23、围绕“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达观、有创造力、热爱生活、平凡质朴、老实厚道”回答即可。(共4分,每点2分,内容、特点各1分,写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24、围绕“对芦草的赞美、感念(怀念);对家乡人的赞美、感念(怀念);对家乡生活的热爱、怀念”回答即可。(共4分,每点2分,写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25、原因具体,感受真实,语言流畅。(共4分,原因2分,感受1分,语言表达1分) 一、

(三)、名著阅读(5分)

26、要准确写出书名、作者,并结合相关情节写出赠送理由。(共5分,书名1分,作者1分,相关情节1分,赠送理由1分,语言表达1分)

三、写作(60分)

略。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阅卷说明:

1. 阅卷前务必认真研究试卷并讨论评阅说明,以减少评阅误差。

2. 学生答卷时出现的错字、别字,每个扣0.5分,在所在题内扣,扣完该题分数为止(作文

除外)。同一个错字、别字反复出现,不重复扣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评阅说明:

第1—7题每句1分,第8、9题各2分;写错诗文、多字、漏字不得分;能端正的书写1分。

1.星汉灿烂 2.一览众山小

3.人生自古谁无死 4.勿施于人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8.宽对即可。(共2分,内容、形式各1分)

示例:⑴古道边折柳送友人 ⑵.校园内留言赠同窗

9.答案不唯一,劝慰的理由恰当,语言文明得体即可。(共2分,劝慰理由1分,称呼、语言得体各0.5分)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别难过了。虽然我们即将分别,但今后还会经常相聚。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擦汗眼泪,好吗。

二、阅读

阅读试题除第10题、第18题以外均为开放性试题。对于学生的答案,在意思对的基础上,要考虑语言表达;即使意思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符,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对于有新意、有创建的答案,要给满分。评阅阅读试题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 古诗文阅读(15分)

(甲)(10分)

10.刘禹锡 北宋、宋代、宋朝或者宋(共1分,每空0.5分)

11.⑴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答出“香气”或“品德高尚”即可给满分) ⑵多(共2分,每小题1分)

12.围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回答即可。(用原文回答亦可)(共2分)

13.围绕“在污浊的环境中生长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而不显得妖艳”回答即可。(共2分,每个分句1分)

14.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刘禹锡的志趣围绕“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回答即可;周敦颐的志趣围绕“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回答即可。(共3分,手法1分,志趣各1分)

(乙)(5分)

15.知道、懂得、了解或明白 (共1分)

16.诗句意思:画眉鸟婉转歌唱自由飞翔,在万紫千红的花丛里起舞,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间穿行。 围绕“画眉鸟在树间自由飞翔、鸣叫”回答即可。

17.围绕“自由自在”或“无拘无束”回答即可。(共2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18.(共2分,每小题0.5分)【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9.⑴这里指陕北人在困苦中寻找欢乐。 ⑵这里指演奏者的技艺神奇、绝妙。

(共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20.围绕“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回答即可。(共2分)

21.围绕“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母亲包粽子时的熟练”回答即可。(共4分,描写方法1分,评析2分,语言表达1分)

22.围绕“用芦叶包粽子;用芦篾编炕席;用苇秆做乐器;用芦叶换钱;卖炕席换钱”回答即可 (共4分,每点2分,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3. 围绕“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达观、有创造力、热爱生活、平凡质朴、老实厚道”回答即可。 (共4分,每点2分,内容、特点各1分,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4.围绕“对芦叶的赞美、感念(怀念);对家乡人的赞美,感念(怀念);对家乡生活的热爱、怀念”回答即可。(共4分,每点2分,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5.原因具体,感受真实,语言流畅。(共4分,原因2分,感受1分,书面表达1分)

(三)名著阅读 (5分)

26.要准确写出书名、作者,并结合相关情节写出赠送理由。(共5分,书名1分,作者1分,相关情节1分,赠送理由1分,语言表达1分)

三 写作

评阅说明:

(1)评阅前,要进行试评,确立各等次样例文;评阅时,要求三名教师独立评阅,分数取平均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评阅全部试卷时,请以二等、三等之间的45分为基准,根据作文实际上下浮动。

(3)评阅每份试卷时,首先确定等次,然后根据所评等次的基准分,上下浮动。

(4)字迹规范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加1-2分;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作文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扣1-2分。

(5)作文中出现无标题或写错标题,写真实校名或姓名等情况,要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扣1-2分。

(6)作文中出现低俗的、不规范的语言以及使用外语表达等情况,要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扣1-2分。 ⑺标点符号错误每两个扣1分,扣至3分为止;错字、别字每个扣0.5分,扣至3分为止。

27.评分标准:

(1)满分:60分。在所有作文中相对完美(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以文学作品为衡量标准)的文章。

(2)一等:56~59分,基准分57分。主旨鲜明,表达有文采。

特色评分:感情真挚、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富有个性垮方面有一项突出的作文即可评为一等。

(3)二等:46~55分,基准分50分。主旨明确,表达流畅。

(4)三等:36~45分,基准分40分。主旨基本清晰,表达基本清楚。

(5)四等:36分以下,基准分30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三)
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吉林长春语文【学科网】

2014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 6.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英武豪迈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代表性作品。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7.冬之肃杀,春之繁盛,总是相悖的。然岑参“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一夜和风春花竞放之景,比喻边塞冬雪奇观的诗句是:□□□□□□□,□□□□□□□。 8.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 本文作者家。(1分) 10.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是日更定矣( ) ②余拏一小舟 ( ) ...

③拥毳衣炉火( ) 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11. 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分析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

12. 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2分)

13.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孙期传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②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

(选自《二十六史》) 【注释】①豕(shǐ):猪。②里落:村庄。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④赍(jī):持有,携带。⑤辟:召,征召。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②期驱豕入草不顾( ) ..15. 孙期身为儒生而不耻做粗鄙之事,文中他“牧豕于大泽”、“驱豕入草”分别有什么目的?

(2分)

16. 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记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请结合选文分析孙期有怎样的品质?(2 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岁月钟声 汪曾祺

我读的小学是县立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边,对面是天地坛。五小有一支校歌:‚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实在过于夸张了。但记忆中学校门外的地势确比校内高,进大门,要下一个慢坡,慢坡是‚站砖’铺的。不是笔直的,而是有点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对这道弯弯的慢坡很有感情。如果它是笔直的,就没有意思了。

慢坡的东端是门房,同时也是校工詹大胖子的宿舍。詹大胖子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这间小屋原来盖了是为了当门房即传达室用的,但五小没有什么事可传达,来了人,大摇大摆就进来了,詹大胖子连问也不问。这间小屋就成了詹大胖子宿舍。他在屋里坐着,看看钟。他屋里有一架挂钟。这学校有两架挂钟,一架在教务处。詹大胖子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上这两架钟。喀啦喀啦,上得很足,然后才去开大门。他看看钟,到时候了,就提了

一只铃铛,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摇:叮当,叮当,叮当„„从南头摇到北头。上课了,学生奔到教室里,规规矩矩坐下来。

每逢国文课都是要背诵的。一年级开头是“大狗跳,小狗叫”,后面有《咏雪》这样的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我学这一课时才虚岁七岁,可是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我现在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也许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的。我觉得那时的语文课本有些篇目是选得很好的。 后来,有一班毕业生凑钱买了一口小铜钟,送给母校留纪念,詹大胖子就从摇铃改为打钟。一口很好看的钟,黄铜的,亮晶晶的。铜钟用一条小铁链吊在小操场边的梧桐树上。铜钟有一个锤子,悬在当中,锤子下端垂下一条麻绳。詹大胖子扯动麻绳,钟就响了。钟不打的时候,绳绕在梧桐树干上,打一个活结。

梧桐树一年一年长高了。钟也随着高了。 五小的孩子也高了。

詹大胖子还有一件常做的事,是剪冬青树。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 詹大胖子还给校园里的花浇水。

秋天,詹大胖子扫梧桐叶。学校有几棵梧桐。刮了大风,刮得一地的梧桐叶。梧桐叶子干了,踩在上面沙沙地响。

詹大胖子还做什么事呢?他给老师烧水。烧开水,烧洗脸水。教务处有一口煤球炉子,詹大胖子每天生炉子,用一把芭蕉扇忽哒忽哒地扇。煤球炉子上坐一把白铁壶。

他还帮先生印考试卷子。詹大胖子推油印机滚子,先生翻页儿。考试卷子印好了,就把蜡纸点火烧掉。烧油墨味儿飘出来,坐在教室里都闻得见。

每年寒假、暑假,詹大胖子要做一件事,到学生家去送成绩单。全校学生有二百人,詹大胖子一家一家去送。成绩单装在一个信封里,信封左边写着学生的住址、姓名,当中朱红的长方框里印了三个字“贵家长”。右侧下方盖了一个长方图章‚县立第五小学‛,学生的家长是很重视成绩单的,他们拆开信封看:国语98,算术86„„看完了就给詹大胖子酒钱。 詹大胖子和学生生活最最直接有关的,除了摇上课铃、下课铃,——打上课钟、下课钟之外,是他卖花生糖、芝麻糖。詹大胖子很坏,他的糖比外面摊子上的卖得贵。但是五小的学生只好跟他去买,因为学校有规定,不许“私出校门”。

校长张蕴之不许詹大胖子卖糖,把他叫到校长室训了一顿。校长对学生说: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詹大胖子的糖不卫生;他赚学生的钱,不道德。

但是詹大胖子还是卖,偷偷地卖。他摇下课铃或打上课钟的时候,左手捏着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有学生要买糖,走近来,他就做一个眼色,叫学生随他到校长、教员看不到的地方,接钱,给糖。

五小的学生差不多全跟詹大胖子买过糖。他们长大了,想起五小,一定会想起詹大胖子,想起詹大胖子卖花生糖、芝麻糖。

詹大胖子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得很平静。

詹大胖子的铃摇着摇着,钟打着打着,我们便长大了,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了。 教五年级国文的是高北溟先生。他很喜欢我,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在他所授的古文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 教六年级国文的是张敬斋,张先生据说很有学问,他教我们《老残游记》,讲得有声有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明湖上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使我对济南非常向往。

我对五小很有感情。每天上学,暑假、寒假还会想起到五小看看。夏天,到处长了很高的草。有一年寒假,大雪之后,我到学校去,大门没有锁,轻轻一推,开了。没有一个人,

连詹大胖子也不在。一片白雪,万籁俱静。我一个人踏雪走了一会,心里很感伤。 我十九岁离乡,六十六岁回故乡住了几天。我去看看我的母校:什么也没有了。承天寺、天地坛,都没有了。五小当然没有了。

这是我的小学,我亲爱的,亲爱的小学!‚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选自《汪曾祺散文选》 有删改) 17.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巍巍峻宇( ) ②方框( ) ③拆开( ) ④万籁俱静( ) ....18. 调皮的小狗、飘零的雪花,课文中的这些内容都是作者小学一年级所学。结合文章第四段 内容思考,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此为什么依然难忘?(答出两点即可)(4分)

19. 宋代戴复古说“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文中“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一句,以平实的语言将作者童年的观察体会写得妙趣横生,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有仇”与“爱”?(4分)

20. 史家传统的记人笔法是“不虚美,不隐恶”,作者也将詹大胖子这个人物放在现实生活中进 行客观地描述,使这一人物的优缺点都很鲜明。请分别概括出能够体现詹大胖子优点与缺点的事各一件。(4分)

21. 汪曾祺的散文温婉细腻,素朴中有挚味。正如他的老师沈从文教导的那样“贴”着生活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3分)

他摇下课铃或打上课钟的时候,左手捏着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有学生要 买糖,走近来,他就做一个眼色,叫学生随他到校长、教员看不到的地方,接钱,给糖。

22. “童年化育师恩久,花甲感念教益长”,汪曾祺先生以浓情的笔墨追忆了自己小学五、六年级的两位国文老师,他们授课的内容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3. 汪老六十六岁重归故里,童年的母校早已踪迹皆无,可这座记忆里的圣殿,却永远铸就在他 情感的基底,心灵的深处,生命的肌理,因此才有文末这些情谊款款的文字。文章最后一 段有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

“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讨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24. 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清代小说家。(1分) 25. 林黛玉是全书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之一。她个性鲜明,多愁善感,可选文却表现了她少有的喜形于色,写到了她的“得意”,请说说她得意的原因。(2分)

26.“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讨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此处描写 体现出宝钗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是”,一个我们使用比较多的汉字。《说文解字》里解释,“是”指的是夏至时分太阳走到空间的基准点上。由此,“是”引申出“正确”、“善”、“遵从,以之为法则”等含义。人们习惯用“我是„„”这样的句子介绍自己。如,巴金说 :“我是作家,应当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置放在群体的生存里„„”“是”字之前,是方方正正的“我”,“是”字之后是称谓。每种称谓,承载的是不同的职责和义务,诠释的是不同的信仰和理想,彰显的是不同的追求和坚守。

作为中学生,在不同的环境里你也会有不同的称谓。例如:我是学生,我是儿子(女儿),我是公民„„,请以“我是„„”开头,写出你在生活中的一种称谓,以及对这种称谓的认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四)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题各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2.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文天祥《过零丁洋》)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论语·卫灵公》)

(欧阳修《醉翁亭记》)

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 ”。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下联: 。

9.在“毕业季·召开班会”过程中,许多同学想到分别在即不禁潸然泪下。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把劝慰同学们的话写出来。

二、阅读(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 (人名)和 (朝代)的周敦颐。(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惟吾德馨 (2)可爱者甚蕃 12.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2分)

14.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乙)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啭:鸟婉转地叫。移:移动,这里指飞翔。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过,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10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

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此时才记起,小时候外出打柴,大人总是叮嘱,沟湾处的芦根水不能喝,太凉,伤人。而民间偏方中,它又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打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则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前去看成色、量尺寸、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老乡告诉我,一来现在铺席子的人少,二来农民谋生的路子多

了,编席子费工挣钱又不多,不合算,没人再做那个营生。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做“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看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吹奏时顶端另按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一个道情班子少了一位老练的管子吹奏者,表演效果就要逊色得多。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的管子。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去年金秋,正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之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这样的苇草,自然是可以入诗入画的。然而面对此景,我的思绪却跑到了陕北的山野间。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甚至连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它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带去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怅然( )(2)模样( )(3)演绎( )(4)悠扬( ) ....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 ....

(2)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我常能记得他,记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还有那支奇妙和管子。

20.文章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评析下现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芦草为家乡人生活做出的诸多贡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2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作者笔下的父老乡亲具有怎样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

24.本文以“芦草之思”为题,意在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5.作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叙写了家乡的芦草,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生活中也会有触动情思的事物,请选取其中一个并写出被触动的原因及感受。(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6.在“毕业季·赠送经典图书”活动中,同学们以书赠友,表达祝福。你认为哪部名著可以浸润人生,滋养心灵,值得送给好友。请写出书名,作者,并结合相关情节写出赠送理由。

(1)书名:《 》

(2)作者:

(3)相关情节及赠送理由:

三、写作(6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那时花开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她站在那里 就是一首诗

2014年5月10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 叶嘉莹,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70年的教学生涯,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她上课喜欢讲随写,年轻时每堂课都会写满一黑板的字,写完再擦,擦完又写。她的手常因接触太多粉笔而过敏,手指常常贴着胶布。最近一次给南开学子上课,89岁的叶嘉莹站着讲了两个小时,一口水也没有喝。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五)
吉林省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吉林省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14分)8、9题各2分;能端正书写1分。

1、 星汉灿烂 2、一览众山小

3、人生自古谁无死 4、勿施于人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8、宽对即可。示例:(1)、古道边折柳送友人 (2)、校园内留言增同窗

9、答案不唯一,理由恰当,语言得体即可。(理由1分,称呼、语言得体各1分)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别难过了。虽然我们即将分别,但今后还会经常相聚。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擦干眼泪,好吗?

二、阅读(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10分)

10、刘禹锡 北宋、宋代、宋朝或宋(共1分,每空0.5分)

11、(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答出“香气”或“品德高尚”即可得满分)【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多(每小题1分)

12、围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回答即可。(用原文答亦可)(2分)

13、围绕“在污浊的环境中生长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而不显妖艳”回答即可。(2分)

14、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刘禹锡的志趣围绕“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回答即可。周敦颐的志趣围绕“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回答即可。

(乙)(5分)

15、知道、懂得、了解或明白。(1分)

16、诗句的意思是:画眉鸟婉转歌唱自由飞翔,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起舞,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间穿行。

围绕“画眉鸟在树林间自由飞翔、鸣叫”回答即可。(2分)

17、围绕“自由自在”或“无拘无束”回答即可。(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18、(1)、chāng(2)、mú(3)、yì(4)、yōu(各0.5分)

19、(1)、这里指陕北人在困苦中寻找欢乐。(2)、这里指演奏者的技艺神奇、绝妙。(各1分)

20、围绕“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回答即可。(2分)

21、围绕“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母亲包粽子时的熟练”回答即可。(共4分,描写方法1分,评析2分,语言表达1分)

22、围绕“用芦叶包粽子;用芦蔑编炕席;用苇秆做乐器;用芦叶换钱;卖炕席换钱”回答即可。(共4分,每点2分,写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23、围绕“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达观、有创造力、热爱生活、平凡质朴、老实厚道”回答即可。(共4分,每点2分,内容、特点各1分,写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24、围绕“对芦草的赞美、感念(怀念);对家乡人的赞美、感念(怀念);对家乡生活的热爱、怀念”回答即可。(共4分,每点2分,写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25、原因具体,感受真实,语言流畅。(共4分,原因2分,感受1分,语言表达1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6、要准确写出书名、作者,并结合相关情节写出赠送理由。(共5分,书名1分,作者1分,相关情节1分,赠送理由1分,语言表达1分)

三、写作(60分)

略。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六)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吉林省中考即将来临,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考试结束之后,中国招生考试网会第一时间更新发布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请各位考生关注21教育网对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的更新。

推荐阅读:2013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资源

点击搜索>>>

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七)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立意分析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尚未发布,请关注21教育网关于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作文题目的更新,另外,我们会第一时间汇总名师对作文立意的分析。
下面是
2013年吉林省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远去的声音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十四岁那年,一位会看相的同乡对我母亲说:‘你儿子眼眸无神,骨瘦如柴,未来恐难成大器。’母亲安慰和鼓励我说:‘阿诚,天命难算,上天一定会厚待善良、努力的人。’当年我们一家生活在战乱、父亲病故、贫穷三重合奏的悲歌中。我那时唯一的信念就是——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

 “你成功地追求自我,前途光明远大,那么下一阶段的追求目标是什么?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我认为人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患上漠不关心的冷淡症,套上自命不凡的枷锁。有能力的人,要为人类谋幸福。历史上很多有创意、有抱负的人和群体,同心合力,在追求无我中,推动社会改革进步。”

 “各位同学,我们不一定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我们谨守正知、正行、正念。因此我们可以高声回应社会:我们一生未曾不仁不义、不善不正。让我们一起共勉,同塑美好的世界。”

 (摘自《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十周年庆典上的演讲》)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推荐阅读

吉林省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2014吉林中考语文试卷 2014北京中考语文试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ongkao/zhongkaoxinxi/52366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