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资源 > 中考信息 > 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

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

2016-09-26 11:04:2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共5篇)...

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一)
中考历史练习试卷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15分)

1.在福州一纪念馆的门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

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 )

A.魏源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图1

是江泽民同志在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A.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C.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根据军旗、臂章、胸章判断,哪一项为抗日战争时期的

A. B. C. D.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

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

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5.小明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下面两本书,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他最近感兴趣的可能是 ( )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土地改革 D. 抗美援朝

6.“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奋战十

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些打油诗最有可能出现于 ( )

A.大跃进时期 B.文革时期 C.建国初土地改革时期 D.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7.《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

其年度风云人物,8次成为其封面人物„„。你认为他获得此殊荣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的贡献

C.他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中国富强起来 D.他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8.《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

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 ( )

A.文艺复兴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新航路开辟

9.在一次“再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动力机械模型组合”的比赛中,小华正确的做法应

该是把仿制的蒸汽机装配在下列哪种模型上 ( )

A.电车 B.火车 C.飞机 D.汽车

10.如果请你为右面这幅世界名画——《华盛顿在森林中祷》,配写人物祈祷台词。符合

人物身份的是 ( )

A.祈祷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新的共和国。

B.祈祷人民摆脱英国的统治,祖国实现独立。

C.祈祷让奴隶获得解放,让国家不在分裂。

D.祈祷改革能够成功,国家能够富强。

11.《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按对人类历史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排序,牛顿位列第二。你认为作者这样排列的主要原因是 ( )

A.他发现了浮力定律 B.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C.他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 D.他创立了相对论

12.导致(右图)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发明 D.有轨电车的发明

13.右图是苏联冷战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漫画中鸽子的身体是一颗被装饰了的原子弹), 这幅漫画的主要寓意是 ( )

A.缓和美苏关系

B.宣传苏联的温和的对外政策

C.宣传苏联解体

D.揭露美国的霸权政策

14.现在,很多欧洲人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变的标志是 ( )

D.亚太经合组织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盟

15.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奥运会期间,家住长春的张先生去北京旅游观看奥运会比赛,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那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

A.乘火车到达北京 B.乘公交车游览北京街景

C.通过手机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平安 D.承飞机从北京返回长春

二.非选择题(共8小题,45分)

16.根据提示列举出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我国社会性质的重大历史事件。(5分)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2)大大地加深中国半殖民化的事件——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

(5)中国开始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1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变幻更迭。请按根据提示列出相应内容。(5分)

(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冷战开始的标志——

(2)美苏冷战终结的标志——

(3)今天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

(4)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今天世界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

(5)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

18.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材料二: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实验, 新政缓和了经济大危机对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材料三: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同样沉重,德国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摆脱危机德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请在括号中打“√”,否则打“×”.(5分)

(1)材料一反映的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 )

(2)材料二中的提到的“新政”的领导人是华盛顿。 ( )

(3)材料中可以看出,经济危机使美国和德国遭到了沉重打击。 ( )

(4)材料中可见在经济危机使美、德两国工人失业问题严重。 ( )

(5)材料中可见美、德两国都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了摆脱经济危机的正确道路。(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回答:(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成果反映了什么事件? 据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创办近代工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孙中山在《民报》中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来评价孙中山?(2分)

(3)老师把这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纳入一个学习专题,请你给这个专题命一个名字。(1分)

20.北京(北平)在近代历史上历尽沧桑,饱经风霜,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屈辱历程,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抗争足迹。请你阅读下图,回答问题。(6分)

A.被毁的圆明园

B.1919

年北京学生的斗争

C.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D.

北京奥运

(1)为了让人们铭记北京的屈辱,可选用的图片是 。(填图片序号,1分)

(2)图B、C分别反映的是近代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3)从图A到图D的变化中,你有什么感悟?(1分)

(4)请为图 D北京奥运送上一个好建议、一句最真挚的祝福。(2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中“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指的是什么事件?结果如何?(2分)

(2)结合图二分析一下,今天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是什么?(1分)

(3)结合材料三,二战中“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联合”的标志是什么?(1分)

(4)请你就如何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谈谈你的看法。(1分)

22.以下是某校八年级同学设计的一份尚未完成的调查问卷,请根据问卷表的提示补充设计或作答。(6分)

技革命成就展”,请你来帮助他们出谋划策。(8分)

(1)任务一:请为这次展览设计一个有创意的徽标。把你的作

品画下来吧!(1分)

(2)任务二:展览准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素材,请分别举出一个例子。(5分)

(4)在展览的结束语中,请用一句话来概括科技带给我们的启示。(1分)

答案

一.BCBCD ACDBB BCDCC

二.16.(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4)新中国成立 (5)三大改造完成

17.(1)杜鲁门主义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多极化 (4)全球化 (5)和平与发展

18. √ × √ √ ×

19.(1)洋务运动 维护清朝统治 (2)三民主义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3)近代化探索(其他符合也可)

20.(1)A (2)五四运动 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 (3)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奋斗;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4)略

21.(1)反法西斯战争 法西斯势力被打败 (2)恐怖势力 (3)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4)略

22.(1)火烧圆明园 南京大屠杀 (2)略 (3)上网\图书馆\专家等 (4)略

23.(1)蒸汽机 火车或汽船 汽车或飞机 石油或电力 核能

(2)略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二)
中考历史答题技1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1、应合理分配各题用时。【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

2、仔细审题,明确所问,大胆作答。

3、在回答主观问题时,通常应考虑下面要点。

(1)政策制定与改革方面的启示、教训等,可以回答成:坚持改革开放;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合理调整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成功的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改革会阻碍社会发展;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顺应历史潮流,合乎人民意愿;改革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制定政策应实事求是,并根据实际状况(包括社会矛盾的变化如1924年国共合作;经济发展的需要如秦朝统治措施;人民的意愿等)而不断调整完善;等等。

(2)思想文化领域如百家争鸣、魏源思想等方面的启示、感想与看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意识领域内的变化是物质生产发展的产物;等等。

(3)手工业、商业、科技发展如宋代瓷器发展、明朝白银流通、神州号飞船升空等的感想、看法:农业发展促进手工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商业、必然繁荣;科学技术成果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证明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当前的科技成就是党的正确领导、社会稳定的结果等等。

(4)评价人物与事件时,应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上的人和事,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

(5)发展经济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关注自然,珍爱生命,以人为本。(注意区分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即民本思想)

(6)国家政策特别是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7)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坚持科学辨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外来文化或文明交往中还应持有的态度是互相尊重,借鉴吸收,和平交往,平等互利;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传承文明,建设精神家园。

(8)在原因的探讨中,通常内因是根本原因,如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南北矛盾激化;有时外因作用也很大,如萨拉热窝事件对一战的爆发,林肯当选总统对南北战争的爆发。特殊情况下要强调外因的作用,如:中国近代的落后要强调外部因素。

(9)健康人生需要有科学精神、爱国精神、团队精神。

学择题解体策略 单项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 1.题型特点: 单项选择题是一种考查学生记忆、理解、辨别能力的题型,主要考查识记和理解水平较低的基础知识,侧重于知识的再认能力。单项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组成,题干通常是一个不完整陈述和缺少某些成分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单项选择题可以变形为简答题。单项选择题的主要特点是答案具有唯一性和最佳性,因而也是较为容易的题型,同时也是同学们选择准确绿较高、得分较多的题型。 2.解题思路和方法单项选择题可以采用以下解题步骤:审——忆——选——查

(1)审——通过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找出题干的关键词,将单项选择题变形为简答题,采取直答法,即“问为什么”就“答什么”。注意,题干长的要先审题肢。 (2)忆——根据题干关键词的要求,回忆确认正确答案。 (3)选——根据回忆确认的知识,对照被选题肢,选择正确答案。 (4)查——根据题目的要求,逐一分析、比较对照备选题肢,采用排除法,检查前面的选择是否正确。 要做好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审题,包括审题目、审题干、审题肢。在复习中对基础的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要掌握的准确、扎实、到位。 简答题的解题思路 1.简答题是对题目要求做出简要回答的题型。在闭卷考试中,简答题是偏客观性试题。其功能在于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能力,学生的得分率一直比较高。在开卷考试中,简答题属于主观性试题。其功能是考查学生在记忆和再现概念、原理等知识点的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得分率明显下降。 简答题一般设问比较明确,要求答案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2.简答题的类型 (1)直问直答式:即问题简短,直截了当,立意明确。例如,请你总结一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社会的共同特点? (2)举例说明式:题目要求举出例子,并用例子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点进行说明。如,说明执法机关对于任何公民在法律上是一律平等。 (3)材料分析式:即通过对材料的思维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的题目。其中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 (4)辨析式:实质是辨析题的简写版。如,列宁指出:“技术愈向前发展,劳动力就愈供过于求。资本家就愈能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对列宁这一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须注意的是,初二的案例分析一般都属于辨析题型,只不过都不是对观点的辨析,而是对行为的辨析。) (5)其他形式:有填表、填空、填图、连线等。 (6)组合式:其他题型与简答题的合成。 3.答题要求与步骤: (1)答题步骤: 第一、审设问,确定立意范围; 第二、审情境,提取有效信息,明确立意; 第三、按要求组织答案。 (2)组织答案要求: 第一、条理清楚; 第二、表达准确; 第三、内容完整。 4.题目素材类型与解答要点: (1)案例评析(第二课、第九课) 要点:第一、是xx行为,属于xx行为,有xx危害,违反xx法律法规,应承担xx法律责任; 第二、我国法律做出xx的规定,说明公民的xx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侵犯公民xx权利的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xx需要法律的维护和保障; 第三、你从这件事或案例中受到什么启示? 应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a.在我国,公民的xx权利受法律保护,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b.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 c.同时,也要依法律己,正确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xx权利。 d.自觉履行xx义务,敢于、善于同侵害xx权利的违法行为做斗争。 (2)案例评析(第十一课) 要点:第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二、a.公民的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b.义务教育是按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c.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性保证实施,任何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d.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e.国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等等。 第三、(反面)xx没有尽到法律规定的xx责任,侵犯了xx的xx权利,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正面)xx正确履行了法律规定的xx责任,对适龄儿童和少年的义务教育权利给予有力的保证。 第四、青少年应树立正

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受教育权利,依法同侵犯自已受教育权利的违法行为做斗争,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3)青少年应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义务教育是按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家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从法定责任的角度必须认真、自觉受教育义务。 第二、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尤其要履行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遵守学校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等最基本的义务。 第三、在当代,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已,才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享受现代文明,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第四、受教育,权利和义务是合一的,不可分割,我们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同时,作为义务,受教育是不得放弃,必须履行的。 第五、我们今天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父母的辛勤劳动供子女上学实在不易,当代青少年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把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理想的追求,化为学习的巨大动力,全面发展,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4)成就说明: 要点:第一:成就的内容:50年来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某顼具体工作的成就,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教育方面、计划方面、保护环境方面等。 第二:成就的原因: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的实施等。 第三:今后的打算:继续坚持上述内容。 (5)榜样指路: 要点:向xx学习,第一:树立崇高远大理想第二: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第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第四: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第五: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第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历史使命: 要点:第一:历史使命是什么? 第二:如何承担起历史使命? (7)社会热点: 要点:主要是抓住相应的知识点。 辨析题题型解析 辨析题是近年在中考中的新试题。早年曾经有过辨析题、判断说明题,可以说辨析题的出现是一种能力要求的提升。辨析题是在辨别题、判断说明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从解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上要高于前者。辨别题一般只判断观点的正误,抑或在增加改正。判断说明题,一般是先对观点进行判断正误,再进行说明。 而辨析题则明显提高了难度。首先,在题目上,或所给的观点本身,一般不是能够轻易做出简单正误判断的。其次,从解题思路上,重在对观点本身的分析,然后再对观点做出判断。评判与判断不同,判断只是说出是对还是错,而评判要说明对的道理和错的原因。 在分析简答题时。我们已经就辨析式简答题做出了一定的阐述,在此则对可能在说明题类型中出现的辨析题,或通俗地说,辨析题作为大题如何解答。 分类辨析题可以分为正题和反题或错题两大类。所谓正题,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所谓反题或错题是指观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题目。 在考试当中,反题较为常见。形式也比较多样。归结起来大部分属于如下四种: 1、判断标准错误。我们做出某个判断一般要有一个标准。比如,说一个人的身材比较高。其标准是平常人的身材高度,而不是其他标准。当然因为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例子(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条件不充分。做出一种判断,常常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判断正确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一旦条件不满足或不充分,就会导致判断失误。 3、顾此失彼。我们得出结论,应该考虑全面。但有时在一些问题上会出现片面夸大一个方面或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导致结论错误。 4、多观点辨析。即在一道题中出现两种以上观点。这种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多题来做,逐一分析评判。 解题思路和要求: 1、认真审题,不急于判断。 2、紧扣考点,层层分析。 3、条理清楚,表达准确案例分析解题方法。 案例分析是考法律必考的题型。一般在简答题中有一至两道案例分析式题目、分析题或说明题(即习惯称的大题)中有一道。 案例分析,即是对事例(一般是行为)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分析的一种题目。其实,可以看作判断说明题,只不过,一般的判断说明题是对观点做出判断说明,而案例分

析是对行为进行判断说明;一般的判断说明题是以事实或客观规律等作为判断依据,而案例分析则以法律规定做为判断依据。 案例分析的解法最具模式化。基本上是三个方面内容:判断、评析、引申。 判断:是根据法律规定对行为做出性质、情节进而量刑的判断。 评析:是分析行为是如何构成了法律规定的行为,尽数法律依据。 引申:是从案例本身归纳出的一些做事原则和方法,即我们所说的行为要求。 也就是说,案例分析的答题要包含以上三个方面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案例分析题往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相关的多个主体的行为,其中也包含即是违法行为也有守法、护法行为。答题中要一一分析解答。 分析说明题解题方法 分析说明题是中考中难度最大,最能体现能力考核的题型。对知识的把握、思维能力水平都有较高要求。解分析说明题主要从题目的思维模式下手。 分析说明题的思维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归纳型: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归纳能力,即对所出示的材料进行分析,得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该题型一般采取“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设问形式。也有的题目采取多问的形式,进行逐层分析。 2.演绎型:考察学生的演绎能力,即要求学生就所给的结论性知识找出论据材料,或应用所学结论性知识解释、分析、说明材料内容。题目通常采用“用xx材料说明xx结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对xx问题谈谈你理解(或认识)”等设问。 3.延伸型:即题目由一个问题延伸出另个问题或几个问题。需要学生对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熟练和到位。 4.混合型:即一道题当中,混合有归纳、演绎和延伸等几种形式。这类题目属于高难度题目,主要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非常熟练和理解深入,经历多种思维形式的跨越,因此,在中考试题当中比较罕见。 开放题的解答方法 开放题,严格地讲一般不属于单独的题型,这里把它单独拿出来主要是因为这类题目学生往往不好把握。开放题,从题目本身看有几大特点:一是情境设置多样性(即题源素材广泛,难于捕捉);二是设问参与开放性(即题目设问基本无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余地很大);三是答案多元性(所谓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就得分)。 对开放题应注意的主要有三点:一是要紧紧贴近中考热点;二是多列点,少深入;三是观点鲜明。也就是说,我们在答题时一定要多用上考纲的要求,不深入挖掘,点到为止。 一、选择题 1.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 3.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 4.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附:十种情况不选——

(1)表述有错者不选 (2)肢干不符者不选 (3)肢干双重者不选 (4)因果相悖者不选 (5)正误相混者不选 (6)题干矛盾者不选 (7)间接联系者不选 (8)范围不符者不选 (9)要求单一者不选 (10)反向选择者不正选 二、简答题 1.弄清题目的蕴涵性。通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把握题目的限制性。 3.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人手,揭示出题眼。 4.分层。 5.注意答题的全面性6.行文过程可简洁明了。 三、辨析题通常考学生辨证的或阶级分析的知识。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有本质有现象。 (1)用全面观点分析,抓关键词,力求找到合理的地方和不合理的地方。

(2)凡牵涉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必须注意阶级性。 答题时注意: (1)发现过程中下结论 (2)运用课文原理合理的:原理+扼要分析(说明为什么合理) 不合理的: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不合理,并指出合理的是什么) 四、论述题审题 (1)逆向审题: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2)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 (3)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 (4)材料的注释包含很多信息,不能忽视。 答题时注意: (1)凡问现象的,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展开。 (2)凡是“分析”、“评述”的,就要求用原理扣材料分析,如是哲学部分的,还要在原理后加方法论要求。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要分析和解决问题。 (3)要分层回答,注意行文规范,答案准确。 初三思想政治中的“一、二、三、四” “一”:“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1.“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两次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3.“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的两次高潮”,即1917-1923年形成的欧洲革命浪潮,1945-1959年形成的欧亚革命浪潮。 4.“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奥、台保持原有的制度长期不变。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即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后一个任务,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

7.“当今时代两大主题”,即和平与发展。 “三”:1.“三个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三次科技革命”,即工业革命、电力革命、新科技革命。它们的标志分别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技的发明和应用。 3.“中国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三次尝试”,即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 4.“三大改造”,即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5.“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所有问题,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6.“基本国情中的三大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7.“三个大台阶”,即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从而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8.“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三步走战略”,即党的十三大制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50年,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0.“三个尊重”,即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要做到: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11.“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三位伟人”,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相应产生的三位伟大人物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四”:1.“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培养“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4.“四大工程”,即西部大开发中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三)
中考网上阅卷答题卡模拟训练(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中考网上阅卷答题卡模拟训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6页,30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50分)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2.“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说汉话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依法治国

3.“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一首民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二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民谣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发展农工商业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7.“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歌颂的是

A.毛泽东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中山

8.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一大”召开 B.遵义会议召开 C.工农武装割据 D.七届二中全会

9.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中国士兵守卫卢沟桥 为《黄河大合唱》谱曲 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 八路军拆毁铁路

A. 正面战场抗战 B.敌后战场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全民族抗战

10.洗血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有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爱国运动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狮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会师大西北

12.“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北伐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3.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

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14.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冉冉升起了一颗年轻的将星,他通过政变夺权,建立了帝国,颁布

了《法典》,曾一度控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是

A.克伦威尔 B.彼得大帝 C.拿破仑 D.路易十六

15.关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都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B.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D.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6.在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 美国》中的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

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他们分别

领导美国参加的战争是

A.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B.独立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南北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7.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近200万兵力,共伤亡70多万人,属于典型的阵地

战和消耗战,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把凡尔登战役称为“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

A.武器的先进性 B.进攻的快速性 C.范围的广泛性 D.战争的残酷性

18. 右图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曲线图。其中,

失业率不断攀升并达到最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B.国家对工业进行调整

C.世界大战危机日益迫近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19. 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

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0.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是

A.德军攻占巴黎 B.德军突袭苏联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2.1921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记者的特约稿,评论道:“爱因斯坦的

革命事业,比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还要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的概念,一

齐推翻。”爱因斯坦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相对论 B.建立了经典力学 C.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D.提出电磁感应说

23. 2015年伊始,美国迪斯尼公司出产一部动画片《超能陆战队》火了起来,一个萌态可

掬的机器人“大白”,成了知名人物,出现在各大媒体上。请问机器人与下列哪个选项是同

一时期的科技成果

A.火车机车 B.蒸汽机 C. 电脑 D. 飞机

24.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沦为了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非洲人民通过500多年坚持不懈

的斗争,终于在20世纪90

年代初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其“寿终正寝”

的标志是

A.埃及独立 B.阿尔及利亚独立 C.“非洲独立年”出现 D.纳米比亚独立【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

25.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称:“冷战的幽灵突然卷土重来了”,并把这一

事件称为“新冷战”。下列关于新旧冷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色彩 B.尽量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

C.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纷争 D.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计50分)

26.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

重返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古代辉煌】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

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近代屈辱】

材料二 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

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当代复兴】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

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

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

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

——新加坡《联合早报》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

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战后,

清政府被

迫与该国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

破”?(2分)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一项

具体措施,并说出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2分)

27. 上海被称“东方梦巴黎”,这座国际性都市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变化。(10

分)

阅读下列与上海历史相关的图文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

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定关税等。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

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

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

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材料四:

1921年中共会议会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它的签订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列出晚清政府在上海开办的具有代表性

的军事企业或民用企业。(2分)

(3)依据材料三说出这场运动的伟大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年中共会议的名称?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顺应

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5)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2分)

28.“民主”是无数先贤志士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10分)

①材料中伏尔泰提出了什么观点?他是欧洲什么运动的开拓者?(2分)

②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

③伏尔泰和陈独秀的共同贡献是什么?(1分)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四)
中考网上阅卷答题卡模拟训练(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中考网上阅卷答题卡模拟训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6页,30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50分)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2.“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说汉话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依法治国

3.“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一首民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二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民谣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发展农工商业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7.“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歌颂的是

A.毛泽东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中山

8.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一大”召开 B.遵义会议召开 C.工农武装割据 D.七届二中全会

9.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中国士兵守卫卢沟桥 为《黄河大合唱》谱曲 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 八路军拆毁铁路

A. 正面战场抗战 B.敌后战场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全民族抗战

10.洗血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有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爱国运动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狮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会师大西北

12.“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北伐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3.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

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14.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冉冉升起了一颗年轻的将星,他通过政变夺权,建立了帝国,颁布

了《法典》,曾一度控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是

A.克伦威尔 B.彼得大帝 C.拿破仑 D.路易十六

15.关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都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B.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D.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6.在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 美国》中的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

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他们分别

领导美国参加的战争是

A.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B.独立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南北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7.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近200万兵力,共伤亡70多万人,属于典型的阵地

战和消耗战,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把凡尔登战役称为“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

A.武器的先进性 B.进攻的快速性 C.范围的广泛性 D.战争的残酷性

18. 右图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曲线图。其中,

失业率不断攀升并达到最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B.国家对工业进行调整

C.世界大战危机日益迫近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19. 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

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0.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是

A.德军攻占巴黎 B.德军突袭苏联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2.1921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记者的特约稿,评论道:“爱因斯坦的

革命事业,比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还要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的概念,一

齐推翻。”爱因斯坦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相对论 B.建立了经典力学 C.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D.提出电磁感应说

23. 2015年伊始,美国迪斯尼公司出产一部动画片《超能陆战队》火了起来,一个萌态可

掬的机器人“大白”,成了知名人物,出现在各大媒体上。请问机器人与下列哪个选项是同

一时期的科技成果

A.火车机车 B.蒸汽机 C. 电脑 D. 飞机

24.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沦为了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非洲人民通过500多年坚持不懈

的斗争,终于在20世纪90

年代初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其“寿终正寝”

的标志是

A.埃及独立 B.阿尔及利亚独立 C.“非洲独立年”出现 D.纳米比亚独立

25.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称:“冷战的幽灵突然卷土重来了”,并把这一

事件称为“新冷战”。下列关于新旧冷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色彩 B.尽量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

C.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纷争 D.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计50分)

26.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

重返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古代辉煌】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

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近代屈辱】

材料二 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

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当代复兴】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

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

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

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

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战后,

清政府被

迫与该国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

破”?(2分)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一项

具体措施,并说出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2分)

27. 上海被称“东方梦巴黎”,这座国际性都市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变化。(10

分)

阅读下列与上海历史相关的图文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

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定关税等。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

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

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

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材料四:

1921年中共会议会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它的签订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列出晚清政府在上海开办的具有代表性

的军事企业或民用企业。(2分)

(3)依据材料三说出这场运动的伟大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年中共会议的名称?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顺应

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5)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2分)

28.“民主”是无数先贤志士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10分)

【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

①材料中伏尔泰提出了什么观点?他是欧洲什么运动的开拓者?(2分)

②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

③伏尔泰和陈独秀的共同贡献是什么?(1分)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五)
初中历史总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历史总复习

初一上册

一、填空题: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米的国家。。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4、公元前21世纪禹 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又称殷商。

5、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司母戊大方鼎是当时最大的青铜器。

6、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孙子兵法》。

7、战国七雄(略)。

8、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儒—孟子、法—韩非子的思想)

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10、屈原的《离骚》是一篇抒情长诗,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

11、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秦长城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还开凿了灵渠

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接着,开始了刘邦、项羽长达四年的楚汉。

13、公元前202年,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西汉炼铁开始使用的新燃料煤。

14、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15、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西汉派张骞、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

16、司马迁的《记史》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

17、举世闻明的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18、200年,曹操击败袁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火攻曹军,大获全胜,这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

19、三国鼎立:魏国-曹操;221年,刘备建立蜀;222年孙权建立吴。230年,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20、南北朝所凿的敦煌、云冈和龙门 石窟是我国的雕刻艺术的宝库,为世界所瞩目。

21、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2、两汉时期的生产工具——犁、耧车、水排。

23、北魏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24、在西汉早期人们已经使用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5、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2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由于文字写在甲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

27、春秋战国的名医扁鹊创建“四诊断法”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东汉后期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医学著作是《伤寒杂病论》。华佗创制的麻醉药“麻沸散”。

28、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在洛阳建造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二、问答题:

1、秦国的商鞅变法:

答:内容:鼓励农民开垦土地;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耕战;建立郡县制。

意义: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最终

的统一大业奠定基础。

2、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秦始皇的评价):

答:(1)、政治上,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4)、军事上,为了抵御匈奴,修筑长城。

3、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力,其进步又在哪儿?

答:好处:统一文字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了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统一货币,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统一度量衡,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轨,解决了交通的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进步:(1)、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3)、有利于加强军事的力量。(4)、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4、汉武帝的巩固统一措施(对汉武帝的评价):

答:(1)、民族政策: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河西屯边,西南开边,东北拓展,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经济政策: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文化政策:“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兴办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5、六朝时期南方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原因:

答:(1)、南方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2)、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大规模的南迁,一方面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另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经过统治者和老百姓的长期开发。

6、从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交流

对经济发展的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答:无论是六朝的经济开发,还是当今改革开放,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闭塞、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交通道路的畅通;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促进新兴城镇的兴起和繁荣。(再举例)

7、你是如何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举出我国历史上体现这种浩然之气的事例?当今社会我们如何提倡这种浩然正气?

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举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文天祥正气歌,岳飞抗金。当今社会,仍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利诱,成为腐败分子。社会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素材,鞭挞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之气发扬光大;个人应加强做人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之气蔚然成风。

8、百家争鸣:

9、司马迁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对照他和屈原的经历和成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哪些人生道理?

答:司马迁忍辱负重,为了成就《史记》;屈原愤而投江,为了表达对楚国的忠贞。一生一死,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但他们都是为了理想和抱负,体现了两位伟人的崇高人格。因此,他们都受到人民的尊敬、热爱和推崇。(感悟自己发挥)

初一下册

一、填空题:

1、杨坚建立隋

朝,定都

长安。589

年,隋朝

重新统一

南北。

2、隋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开通隋朝大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注意课本第4页的地图]。它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引发起义。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4、科举制由隋朝开创,经唐、宋完善的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

5、武则天自立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她20余年的统治称为“贞观遗风”。

6、“唐三彩”是唐代新创的釉彩陶,以青、绿、黄为主色。

7、唐朝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称为“羁縻州”。

8、吐蕃是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加强了汉藏的联系。

9、唐玄宗时,派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朝高僧玄奘著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的重要书籍。

10、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755—763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合称五代。 1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

12、杨业是北宋著名的抗辽将领,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

13、南宋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

14、我国北宋时期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的纸币是会子。

15、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尊称“成吉思汗”。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正式国号为“大元”。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16、西藏、台湾成为正式行政区是从元朝开始的。

18、在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著有《马可波罗行记》。

19、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设立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

20、清朝军机处逐渐成为皇帝处理全国军政和发布命令的中枢。

21、中国文字狱是从朱元璋 开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厉害。

22、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和国的经济发展。

23、元末明初,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倭寇。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平定了倭患。

24、1624年荷兰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25、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是世界奇迹之一。

26、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科学家徐光启编著了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国外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7、隋代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8、明朝时期,古典小说蓬勃发展起来,最著名的有《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浪漫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9、宋代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展现北宋开封的城市风貌,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

30、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是最早来到中国的外国传教士之一。

31、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他的诗为“诗史”。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盛唐吴道子被誉为“画圣”。

32、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

33、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因而称“康乾盛世”。

34、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战国时期发明指南针。唐代末年时期火药用于军事。

二、问答题:

1、 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评价:

答:(1)、知人善任。他用人不计资历出身,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2)、虚心纳谏。唐太宗在位期间,进谏的大臣很多,以魏徵最著名。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廉价,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

史称“贞观之治”。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答:他们的共同点:(1)、富有才干;(2)、英武果断;(3)、勇于创新。

不同点:(1)、秦始皇统治手段过于严厉,比较残暴。(2)、汉武帝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一面,虽有巩固国防、开疆拓土之功,但耗用民力过度给社会带来危害,好在尚能悬崖勒马。(3)、唐太宗则统治开明、宽容一些,能虚心地纳谏,容易听进意见,对民族关系的处理,主张“华夷一家”,尤为可嘉。

4、复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用史实证明此论断:

答:(1)、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夷洲),开始了大陆与台湾的大规模交往。

(2)、隋朝:朱宽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流求)

(3)、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求(今台湾)。

(4)、清朝: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康熙时,台湾归于清朝版图,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5)、二战后:日本投降后,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5、比较秦汉与隋唐的官员选拔方式,列举它们的不同点,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推举与考试,哪种方式更容易得到人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

答:秦汉与隋唐官员选拔方式的不同点:秦汉时期是推举,隋唐时期是考试。推举往往要对被推举者长期观察或考核,如果推举人大公无私,严格遵照推举标准,认真考核人士,那么,推举方式确能获得贤能之士。反之,如果推举人徇私舞弊,不严守选举标准,那么推举方式就容易产生弊端。考试方式看重选拔者的学识,学识能力的考核,可以制订合理的考核评判标准,可以建立考试制度,更能体现公开、公平的选举精神。但是。如果考试内容不切实际或考核评判标准过于死板,那么,即便做到公开、公平,也不能获得真正的人才。

初二上册

一、填空题:

1、 英国走私鸦片,中英矛盾激化,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 对英国的鸦片走私,抵制最坚决的是林则徐,1839年6月著名的虎门硝烟,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3、 1840年6月年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 1856年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火烧圆明园。

5、 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共掠夺了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6、 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7、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8、19世纪70年代,清朝大臣左宗棠收复新疆。

2、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如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最后中国失败并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大大地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0、1900年,英、法、俄、美、德、日、意、奥等八国发动侵华战争。

1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2、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到9月21日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13、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产生,来源于商人、地主、官

僚。

14、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国的奋斗目标。

15、1905年,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把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为“三民主义”。


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考历史试卷网上答题练习软件下载"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ongkao/zhongkaoxinxi/6544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