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平易近人造句

平易近人造句

2016-01-06 09:30:2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平易近人造句篇一《花四第七单元 语》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平易近人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平易近人造句篇一
《花四第七单元 语》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时教学设计

1

2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时教学设计

3

4

5

平易近人造句篇二
《语文10月》

第七单元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难点

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介绍周恩来

2.试着读课文。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测读,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

1、自渎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

3、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读文。

4、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5、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6、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恩来的志向同前两个孩子是不同的,在当时那种背景下,13岁孩子的豪言壮举足以说明他志向的远大。

7、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二、诵读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板书设计: 中华不振

为中华之崛租界见闻

起而读书

立下宏志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4、读通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

1、明确自学要求:

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2、学生自学。

二、交流:

1、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2、读写生字词。

3、解释词语:(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

步骤: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4、通读: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三、自读:出示小黑板

1、明确自学要求:

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

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⑶思考.练习:

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学生自学。

四、交流。

1、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2、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⑴简介叶圣陶。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应邀做客;第三段(11 )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做客的事。

第二课时

一、自读:

1、复习引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过渡: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3)连线:(大黑板)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做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2、自读: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做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的作风?

邀请做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

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

(1)出示:<<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3)引读第三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4)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一张画像>>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

(5)引读54页<<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第二节:(读──改──读) (6)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大气候:大成就。两大收获: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

(7)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浅?比我们收获大?(我们是”隔岸观火“肖是“身临其境”。

(8)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1)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1、意外;2、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4、交谈融洽。)

平易近人造句篇三
《语文12月》

第七单元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难点

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介绍周恩来

2、试着读课文。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测读,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

1、自渎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

3、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读文。

4、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5、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6、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恩来的志向同前两个孩子是不同的,在当时那种背景下,13岁孩子的豪言壮举足以说明他志向的远大。

7、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二、诵读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板书设计: 中华不振

为中华之崛租界见闻

起而读书

立下宏志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4、读通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

1、明确自学要求:

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2、学生自学。

二、交流:

1、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2、读写生字词。

3、解释词语:(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

步骤: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4、通读: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三、自读:出示小黑板

1、明确自学要求:

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

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⑶思考.练习:

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学生自学。

四、交流。

1、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2、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⑴简介叶圣陶。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应邀做客;第三段(11 )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做客的事。

第二课时

一、自读:

1、复习引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过渡: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3)连线:(大黑板)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做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2、自读: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做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的作风?

邀请做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

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

(1)出示:<<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3)引读第三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4)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一张画像>>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

(5)引读54页<<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第二节:(读──改──读) (6)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大气候:大成就。两大收获: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

(7)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浅?比我们收获大?(我们是”隔岸观火“肖是“身临其境”。

(8)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1)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1、意外;2、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4、交谈融洽。)

(2)交流:这次谈话使“我”─────。

二、自读:

平易近人造句篇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导学案 2》

排厦社区小学语文课导学案

平易近人造句篇五
《三年级阅读(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观 日 出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

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

ī)。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

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1.全文有 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在第 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 ) 慢——( )

3.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选上的在上面打√)

露(露水 看见 显现) 蹦(出 跳 照)

(2)本自然段共有 话。第二句的意思是讲 。第七句的意思是

讲 。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合起来是在写 ,这几句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

2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 你是谁 为什么哭 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 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 中年时代打麻将 家产都败光啦 如今我一无所有 我真后悔呀 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 qǐ )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 chǔn )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3分)

例如:冷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词语,作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后悔( ) 央求( )

4.组词。(4分)

呜( ) 悔( ) 跪( ) 探( )

鸣( ) 侮( ) 脆( ) 深( )

5.用“假如„„就„„”造句。(2分)

6后来,流浪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时光老人为什么说“我做了一件蠢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篇短文后,你想对时光老人说什么?或者你想对懒汉说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读寓言故事,完成问题。(8分)

3啄木鸟和树

大树叫起来:“别动我!别动我!我疼死了!”

“树先生,你身上有病,我在为你捉虫呢!”啄木鸟说。

“简直是侮辱!我这样年轻力壮,身上哪里的虫?我知道了,这不过是打击

我、伤害我的借口罢了。警告你,别在我面前耍花招,滚开!”树发怒了。

啄木鸟不好意思地飞走了。从此以后,再没有一只啄木鸟愿意去帮助这棵树

啄虫了。

几年后,树里的虫多了,这棵“年轻力壮”的树终于变成了肚里空空的废物。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2分)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4分)

a.我们不能没错给人家找错,借以打击、伤害别人。( )

b.有了错就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不然就变得不可救药。( )

c.自己有错不改不行,自己没有错误别人不应该没完没了。( )

3.在这个寓言故事中,你喜欢那个人物呀?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4“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个字的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②一下子明白过来。 ( )

③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

2、造句。不仅„„还„„ 。

3、你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是: 。

4、杜甫是怎样“煮书”的,请用“~~~~~”画出相关部分的句子;我们学语文该怎样“煮书”?请用“ ”画出相关部分语句。

5、“煮书”有什么好处?你今后打算怎样学好语文呢?

5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háng xíng)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春(未 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 坐坐)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阴之中。

1、把文中括号里错误的音节或汉字画去。

2、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___ _____”这句话来写。文中的省略号(„„) 表示_____________多。(2分)

3、根据短文连线。(4分)

山坡上 果树

公路两旁 垂柳

小河两岸 梧桐树

农家小院 松树和柏树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1分)

6

有三个朋友,他们从小就在一块,挺要好的,长大以后,分手到外地去工作。其中有一个朋友,在一个寒冷冬天里,生活碰到了困难,他迫切需要一件棉衣。那两个朋友知道了,一个尽快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旧棉衣寄去,免得那个朋友挨冻。

还有一个朋友只寄去一封信,说了一大堆好话,信里还说□我只有一件棉袄□自己要穿□等以后再想办法吧□

后来,这个需要棉衣的朋友生活变好了,什么都不缺。他请来两个朋友,到家里去作客。当时没有送棉袄的朋友,这回带来一件崭新的狐皮袄,那个原来需要棉袄的朋友说:

“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现在什么也不缺少。我有一件比狐皮袄更宝贵的棉袄。”说完,他拿出了那件旧棉袄给这个朋友看。

1、给这篇短文加一个题目。2%

2、在第2小“□”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

3、用“√”选择正确的解释。3%

①挺要好 A、硬而直( ) B、杰出( ) C、很( ) .

②迫切 A、强迫 ( ) B、接近( ) C、急切( ) .

4、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

炎热( ) 陈旧( ) 便宜( ) 顺利( )

5、为什么说那件就棉袄比这件崭新的狐皮袄更宝贵呢?2 %

7大墙下的小花苗

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你干吗哭呀?”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 瞧 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 真勇敢

1. 全文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第( )段是小花苗和蜜蜂的对话。(2)

2. 把最后一段缺少的标点在文中补齐。(2)

3. 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 ),它靠自己的( )爬到墙顶上以后,小花苗( ),孩子们夸小花苗( )。(12)

4. 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4)

温暖——( ) 难过——( )

5. 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2) 。

答案

1观日出

1.3个、2个 2.淡、快 3.(1) 显现 跳

(2)7句、大海和天空的颜色、太阳出来后大海和天空的颜色

(3)太阳出来的过程,整个过程

(二)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1:“??”:“,,!,!”。

2、嘲笑 欢笑 大笑 讥笑 微笑

3. 懊悔 哀求(共2分,每个1分)

4. 呜呼 后悔 跪下 侦探

鸣叫 侮辱 清脆 深度 (共4分,每个0.5分)

5 使用关联词造句即可给分(共2分)

6、人的思想转变后,就某些缺点或错误感到后悔。指人由衰老又恢复青春

7、因为流浪汉没有痛改前非,还是在那里浪费时光。

(一)啄木鸟和树部分

1.五(共2分)

2.选 B (共4分)

3.说出你喜欢的人物1分,说出道理1分(共2分)

第三部分 阅读长廊 (12分)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个字的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相关热词搜索:平易近人 用平易近人造句 美如冠玉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平易近人造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平易近人造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1142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