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

2016-01-12 09:50:1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篇一: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篇一: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一、必做题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gã) 飞翔(xiáng) 遒劲(qiú) 咽(yâ)

B.橘子(jú) 廖廓(liáo) 漫江(màn) 急燥(zào)

C.携手(xiã) 静寂(jì) 遏制(â) 苍茫(máng)

D.峥嵘(zēng) 沁园春(qìn) 砥柱(dǐ) 姓曾(zēng)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奔放)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僧侣)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击(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3.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4.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 )

A.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

C.意动用法 D.名词做该句主语

5.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6.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

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

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

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

和力量。

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

“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

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1

7.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有三句话可以回答“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这三句话是: , , 。

8.《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9.“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 ,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 、 、 、 、 、 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 、 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 ”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10.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该字主要统领了 几句,这几句从 、 、 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 ,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11.有人说,《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词里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颇有“秋日胜春朝”的意趣。请你举例印证这种说法。

二、选做题

(一)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习题。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2.填空

(1)“忆秦娥”是这首词的 ;“娄山关”是这首词的 ,它跟词的 有关。

(2)这首词颇具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主要原因在押韵上,如上阕的“ ”“ ”“ ”,下阕的“ ”“ ”“ ”;其次,作者使用了 修辞方法,将每阕的中间部分紧密连接在了一起。

1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在括号后打“√”或“×”

(1)从“西风”“雁”“霜”这些意象的使用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在秋季。 ( )

(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意思是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 2

在天。 ( )

(3)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清晨凄清的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 )

(4)“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撤退时急行军的景象;“喇叭声咽”中的“咽”字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 )

(5)“漫道”,意思是道路漫长,“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作者用这两个词来说明前行之路漫长而艰难。 ( )

(6)“雄关”点出了娄山关的艰险,“从头”一词,可见作者已经是再过此隘了。( )

14.关于这首词的基调,一般有三说:悲凄说、悲壮说、雄壮说,你认为哪种较合适,请申述理由(写自己的新认识也可)

(二)、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习题。

水调歌头·游泳

1956年6月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5.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概和开阔的胸怀。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诗人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诗人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前景。

16.“截断巫山云雨”的“巫山云雨”是指( )

A.巫山上的云和雨 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

C.长江上游的水 D.巫山神女早为云,暮为雨

17.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写在大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3

《沁园春·长沙》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 D 6.D(“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 国家命运 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

9.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群山,树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竞”;

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精神风貌、活动、志趣;同学少年。

11.从词的上阕由“看”字所总领的七句诗,可以体验到树林染上了红色,秋水碧绿清澄,水面千帆竞发,雄鹰翱翔长空,鱼儿轻快游动,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充满了生命的壮美和力度。

12.(1)词牌 词题 内容 (2)烈 月 咽 铁 越 血 顶针

13.(1)√(2)√(3)√(4)×(5)×(6)√

14.略 15.C 16.C 17.D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

1956年,我国的农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初步完成,工、农业生产都处在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武汉长江大桥工程,也已全面铺开。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同志于这年的5月到南方各地视察,5月下旬由长沙转来武汉,故诗中云:“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汉鱼。”吴主孙皓曾准备将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往武昌,百姓反对,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毛主席这里既是实写自己的活动,两句又暗中活用典故,表明如今祖国南北统一繁荣,无论那里都是好地方,已远非昔时可比。

毛主席经常畅游长江,在这场与风浪急流拼搏的过程中,他才得以达到心旷神怡,舒缓自得的境界的。下边笔锋急转,而又是极自然地引用孔子的话说,时光就如眼前的流水一般,白天黑夜不停地奔驰而去。上阕最后这句作为伏笔,也水到渠成地引发出下阕着重阐发国家建设和宏伟篮图的铺叙:先写眼前风光,也就是所见江上交通枢纽工程的具体位置和环境;飘动着东来西往船帆的长江两岸,是武昌的蛇山和汉阳的龟山。在这雄伟的山水之上,当时正在修建跨越天堑长江的铁路兼公里大桥,故云“起宏图”。这已经使人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但下边诗人用一“更”字,把读者的兴趣推向更高潮。是说我们的建设远不止于此,还准备在长江西段的三峡一带修筑大坝,借助巨大的水力发电,造福人民。

修起大坝,截断了这一大水。水力发电„„,又将造福于中国人民。想来依旧安然无恙的巫山神女,能不为眼前的巨大变化,而感到吃惊!巧妙地运用典故,深化了主题,又富有情趣,使作品大为增色。

4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篇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沁园春·长沙》

(2014年3月10日)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gã) 飞翔(xiáng) 遒劲(qiú) 咽(yâ)

B.橘子(jú) 廖廓(liáo) 漫江(màn) 急燥(zào)

C.携手(xiã) 静寂(jì) 遏制(â) 苍茫(máng)

D.峥嵘(zēng) 沁园春(qìn) 砥柱(dǐ) 姓曾(zēng)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奔放)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僧侣)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击(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3.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4.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 )

A.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

C.意动用法 D.名词做该句主语

5.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6.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

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

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

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

和力量。

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

“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

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1

7.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有三句话可以回答“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这三句话是: , , 。

8.《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

所,途经长沙。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抒发了作者对

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

志。

9.词的上阕“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 ,这些语句为读者组合成一幅 、 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

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 ”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10.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该字主要统领了 几句。

2

《沁园春·长沙》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 D 6.D(“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 国家命运 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

9.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群山,树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竞”;

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精神风貌、活动、志趣;同学少年。

3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篇三:《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

预习内容:1、了解毛泽东,熟读毛泽东的诗词名篇。

2、熟读《沁园春 长沙》,掌握基础字词.

一、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他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题材开

拓方面,他打破了历代诗词创作多以反映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为主的艺术倾向,第一次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前人没有触及的新领域。 他生前曾批注过的诗词有1590多首,凭记忆手书117首,多为长篇叙事诗。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有《毛泽东书信选》《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选》等。

二、写作背景——毛泽东在长沙的活动

1、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2、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3、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4、“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5、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

7、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毛主席面对绚丽秋景,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回忆往昔岁月,怀着极大的革命激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诵读全词,注意掌握字音字形

四、预习反馈:给划线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百舸争流 枝柯 孟轲 惆怅 为虎作伥 寥廓 姓廖 绸缪

谬误 峥嵘 铁骨铮铮 遒劲 酋长 万户侯 候鸟 浪遏飞舟

【课堂巩固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全词,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学习过程

一、听音频,诵读课文,注意节奏,有感情朗读

二、合作探究:品味鉴赏上阕:上阕主要写什么?

① 第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作用有哪些?

②上阕由哪个字统领?由这个字,作者写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③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

④作者笔下的秋天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⑤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下阙

①下阕由哪个字统领?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同学少年”的形象?

②下阕对上阕所提出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回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讨论:

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后巩固案】

一、必做题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gã) 飞翔(xiáng) 遒劲(qiú) 咽(yâ)

B.橘子(jú) 廖廓(liáo) 漫江(màn) 急燥(zào)

C.携手(xiã) 静寂(jì) 遏制(â) 苍茫(máng)

D.峥嵘(zēng) 沁园春(qìn) 砥柱(dǐ) 姓曾(zēng)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奔放)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僧侣)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击(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3.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4.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 )

A.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

C.意动用法 D.名词做该句主语

5.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6.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

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

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

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

和力量。

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

“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

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7.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有三句话可以回答“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这三句话是: , , 。

8.《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9.“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 ,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 、 、 、 、 、 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 、 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 ”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10.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该字主要统领了 几句,这几句从 、 、 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 ,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11.有人说,《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词里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颇有“秋日胜春朝”的意趣。请你举例印证这种说法。

12.毛泽东独立寒秋看到了一幅烂漫的秋景,请写一段文字,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秋(春、夏、冬)天景色。

《沁园春·长沙》课后巩固案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 D 6.D(“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 国家命运 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

9.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群山,树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竞”;

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精神风貌、活动、志趣;同学少年。

11.从词的上阕由“看”字所总领的七句诗,可以体验到树林染上了红色,秋水碧绿清澄,水面千帆竞发,雄鹰翱翔长空,鱼儿轻快游动,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充满了生命的壮美和力度。

【毛主席诗词名句选】

1.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 会昌》

5.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6.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 昆仑》

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

10.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12.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1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14.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15.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

16.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7.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18.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

2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22、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2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1936年2月)

24、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忆是县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篇四: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随堂练习1

《沁园春·长沙》练习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gã) 飞翔(xiáng) 遒劲(qiú) 咽(yâ)

B.橘子(jú) 廖廓(liáo) 漫江(màn) 急燥(zào)

C.携手(xiã) 静寂(jì) 遏制(â) 苍茫(máng)

D.峥嵘(zēng) 沁园春(qìn) 砥柱(dǐ) 姓曾(zēng)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奔放)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僧侣)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击(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3.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4.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 )

A.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

C.意动用法 D.名词做该句主语

5.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6.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

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1

7.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有三句话可以回答“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这三句话是: , , 。

8.《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9.“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 ,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 、 、 、 、 、 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 、 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 ”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10.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该字主要统领了 几句,这几句从 、 、 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 ,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11.有人说,《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词里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颇有“秋日胜春朝”的意趣。请你举例印证这种说法。

12、文学常识填空

词,又称“诗余”、“ ”、“倚声”、“填词”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词分为 、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 ”是词牌,“ ”是词的标题。现代人仿照古人词调写的诗歌仍然属于 。

13.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A. 描摹( ) 橘( )子洲 激( )扬文字 挥斥方遒( ) ....

B. 寥廓( ) 怅( )寥廓 百舸( )争流 浪遏( )飞舟 ....

C. 峥嵘( ) 上下阕( ) 绚( )丽多彩 秋风萧( )瑟 ....

D. 矫( )健 沁( )园春 漫( )江碧透 百侣( )曾游 ....

14.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2

《沁园春·长沙》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 C 6.D(“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 国家命运 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

9.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群山,树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竞”;

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精神风貌、活动、志趣;同学少年。 11.从词的上阕由“看”字所总领的七句诗,可以体验到树林染上了红色,秋水碧绿清澄,水面千帆竞发,雄鹰翱翔长空,鱼儿轻快游动,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充满了生命的壮美和力度。上阕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尽自由”词句中可以看出深秋时节的大自然仍然勃勃生气,一扫秋之无生气也。从下阕之“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此句中表现了作者对革命主义事业充满了极大的信心,一扫秋之悲哀也。

12.长短句 小令 沁园春 长沙 现代诗歌

13.A.摹—mó,橘—jú,激—jī,遒—qiú;B.廓—kuò,怅—chàng,舸—gě,遏—â;C.嵘—róng,阕—quâ,绚—xuàn,萧—xiāo ;D.矫—jiǎo,沁—qìn,漫—màn,侣—lǚ。

14.⑴写出了“红”之广。⑵富有表现力的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的壮美景色。⑶表现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程度。⑷写出了人人争先恐后的竞争场面。⑸形象、准确地表现出雄鹰展翅有力地拍打以及劲飞的雄姿。⑹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7)竞:竞相,争抢的意思 此句表面是写万事万物都在自由自在的生长发展着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3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篇五:《沁园春·长沙》习题

沁园春 长沙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橘子洲( ) 百舸( ) 寥廓( )峥嵘( )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岁月稠( ) 中流击水( ) 百发百中( ) 答案:jú ɡě liáo zhēnɡ qiú â chóu zhōnɡ zhònɡ

2.写出下列词语的义项

(1)百舸: 许多船 (2)寥廓:高远空旷,词中是指宇宙的广阔

(3)峥嵘: 原指山势高峻,词中指不平凡,不平常

(4)挥斥:奔放 (5)方遒: 正强劲有力 (6)激扬:激浊扬清

(7)粪土: 名词意动,把„„当作粪土 (8)遏:阻止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曼江 寥廓 鱼翔浅底 峥嵘岁月

B.遒劲 激扬 浪竭飞舟 苍茫大地

C.竟争 义气 书生意气 百舸争流

D.沉浮 稠密 风华正茂 侯门似海

解析:A项中的“曼江”应为“漫江”。B项中的“浪竭飞舟”应为“浪遏飞舟”。C项中的“竟争”应为“竞争”。答案:D

4.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鹰击长空( )

A.搏击 B.攻击 C.抗击 D.打击

(1)“鹰击长空”,实际上是“鹰击(于)长空”的省略,整个诗句调整为正常语序应该为“鹰(于)长空击”,意思就是“鹰在天空中奋飞”,因此应选“搏击”。

(2)怅寥廓( )

A.冷落稀少 B.迷茫高远 C.宽广辽阔 D.稀少荒芜

(2)“怅寥廓”中“怅”是由上文所描绘的景物引发的感慨,慨叹的对象是“宇宙”。“寥廓”的语意只能是“宽广辽阔”。

(3)问苍茫大地( )

A.宽广辽阔 B.空间辽远 C.旷远迷茫 D.苍翠迷茫

(3)可与(2)做相同的推理

(4)峥嵘岁月稠( )

A.山势高峻 B.不平凡 C.崎岖、嶙峋 D.山高路远

(4)“峥嵘”修饰的对象是“岁月”,由此可推出B项是正确选项。同样,(5)也可作出正确的推断。

(5)激扬文字( )

A.激励表扬 B.激烈昂扬 C.激浊扬清 D.激动昂扬

1.简答题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正常的语序应当是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

(2)“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 群山,树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 “竞” 字,写出了秋天里

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的意思是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该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上片借景寓情,诗人要表现的深沉的思绪是什么?

答: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

(5)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恰” ,该字主要统领了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几句,这几句从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 精神风貌、活动、志趣;同学少年。 ,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的修辞方法是 设问句 ,该句虽属问句,实际上却是对上阕 “谁主沉浮” 的巧妙回答。因此,词的下片意在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说明:主宰国家命运的,应该是 我们,我们这些“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少年 。

(7)本词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山之 “多” ,“遍”字写出红之 “广” ,“层”字表现出树林的 “重重叠叠” ,“染”字则写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写近景,“漫”写江水溢满之状 “透” 现江水碧绿清澈之态,“百”写舟船之多,而 “争”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昂扬奋进的气氛。“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

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勾画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2.分析题

(1)对下面语句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指点,是评论之意;江山,指代国家;激扬,是批恶扬善之意;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把„„视为粪土”。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敢于评论国家大事,并写出批恶扬善的文章,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跟粪土一样。 答: (1)正确

(2)“悲哉,秋之为气”,在更多的文人墨客笔下,秋,除了老木、寒云、归鸦,就是衰草、落叶、残荷,但是,在毛泽东笔下为什么会一扫悲秋之气,开拓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意境?

答:(2)诗人壮阔的胸怀、激昂向上的情绪浸润了秋之万物,使“一切景皆着我之色”,这就是情之巧妙寓于景的缘故。

3.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峥嵘(zhēng róng):不平凡,不平常 苍茫:旷远迷茫

寥(liáo)廓:空阔高远。词中指广阔的宇宙 百舸(gě):许多大船

B.方遒(qiú):正强劲有力 遏(â):阻止

风华(huá):风采才华 携(xiã):领着

C.怅(chàng):失意,恼恨 意气:志向和气概

碧透:碧绿 挥斥:放纵,此处有“挥发”之意

D.指点江山:评论大好河山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粪土:视„„如粪土 激扬:激浊扬清

(1)A(B、携:手拉着手;C、怅:这里有因深思而逐渐慷慨激昂的意思;碧透:清澈澄碧;D、江山:山河,引申为国家大事)

(2)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下边是中学课本中的诗歌作品,分类标准不一致的一项是( ) ⑴《木兰诗》⑵《石壕吏》⑶《过零丁洋》⑷《天上的街市》

⑸《大堰河——我的保姆》⑹《沁园春·长沙》⑺《周总理,你在哪里》 ⑻《致橡树》⑼《回延安》⑽《凉州词》⑾《敕勒川》

A.(1)(3)(6)/(8)(9) B.(4)(5)(7)(8)/(9)

C.(2)(4)(7)/(1)(11) D.(2)(10)(11)/(1)(3)

(3)D(A、⑴⑶⑹是旧体诗;⑻⑼是新诗;B、⑷⑸⑺⑻是自由诗;⑼是歌谣体诗;C、⑵⑷⑺是文人诗;⑴⑾是民歌

(4)选出与“粪土当年万户侯”句中“粪土”一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草菅人命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视之

(5)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篇六:沁园春长沙练习题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篇七:中职语文职业模块B卷以及答案

第1页 共 4页

第2页 共 4页

第3页 共 页

第4页 共 页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篇八:《沁园春·长沙》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舸( ) 寥廓( ) 怅( ) 遒( ) 遏( ) ......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的修辞方法是 ,

该句虽属问句,实际上却是对上阕“ ”的巧妙回答。因此,词的下片意在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2.写出下列词语的义项

(1)百舸: (2)寥廓:

(3)峥嵘: (4)挥斥:

(5)方遒: (6)激扬:

(7)粪土: (8)遏:

二、课文理解

1.简答题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正常的语序应当

是 ,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 。

(2)“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

有 ,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

了 、 、 、 、 、 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

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 、 的秋景图,为

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 ”字,写出了秋天

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的意思

是 ,该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

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上片借景寓情,诗人要表现的深沉的思绪是什么?

答:

(5)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该字主要统领了几句,这几句从 、 、 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 ,形象

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说明:主宰国家命运的,应该是 。 (7)本词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山之 ,“遍”字写出红之 ,“层”字表现出树林的 ,“染”字则写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写近景,“ ”写江水溢满之状,“ ”现江水碧绿清澈之态,“ ”写舟船之多,而“ ”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昂扬奋进的气氛。“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勾画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2.分析题 (1)对下面语句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指点,是评论之意;江山,指代国家;激扬,是批恶扬善之意;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把„„视为粪土”。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敢于评论国家大事,并写出批恶扬善的文章,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跟粪土一样。 答: (2)“悲哉,秋之为气”,在更多的文人墨客笔下,秋,除了老木、寒云、归鸦,就是衰草、落叶、残荷,但是,在毛泽东笔下为什么会一扫悲秋之气,开拓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意境? 答:

3.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许多大船 A.(1)(3)(6)/(8)(9) B.(4)(5)(7)(8)/(9) C.(2)(4)(7)/(1)(11) D.(2)(10)(11)/(1)(3) (4)选出与“粪土当年万户侯”句中“粪土”一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苍茫:旷远迷茫

寥(liáo)廓:空阔高远。词中指广阔的宇宙 峥嵘(zhēng róng):不平凡,不平常

B.方遒(qiú):正强劲有力 遏(â):阻止

风华(huá):风采才华 携(xiã):领着

C.怅(chàng):失意,恼恨 意气:志向和气概 碧透:碧绿

挥斥:放纵,此处有“挥发”之意 D.指点江山:评论大好河山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粪土:视„„如粪土 激扬:激浊扬清

(2)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下边是中学课本中的诗歌作品,分类标准不一致的一项是( ) ⑴《木兰诗》⑵《石壕吏》⑶《过零丁洋》⑷《天上的街市》

⑸《大堰河——我的保姆》⑹《沁园春·长沙》⑺《周总理,你在哪里》 ⑻《致橡树》⑼《回延安》⑽《凉州词》⑾《敕勒川》

A.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草菅人命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视之

5)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参考答案:

[课内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舸(gě) 寥廓(liáokuò) 怅(chàng) 遒(qiú) 遏(â) 2.写出下列词语的义项 (1)百舸:许多船。

(2)寥廓:高远空旷,词中是指宇宙的广阔。

(3)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词中指不平凡,不平常。

(4)挥斥:奔放。

(5)方遒:正强劲有力。 (6)激扬:激浊扬清。

(7)粪土:名词意动,把„„当作粪土 (8)遏:阻止。 三、课文理解

1.简答题

(1)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群山,树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竞”;

(3)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4)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精神风貌、活动、志趣;同学少年。

(6)设问句;“谁主沉浮”;我们,我们这些“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少

年。

(7)“多”;“广”;“重重叠叠”;“漫”;“透”;“百”;“争”; 2.分析题 (1)正确

(2)诗人壮阔的胸怀、激昂向上的情绪浸润了秋之万物,使“一切景皆着我之色”,这就是情之巧妙寓于景的缘故。

3.选择题

(1)A(B、携:手拉着手;C、怅:这里有因深思而逐渐慷慨激昂的意思;碧透:清澈澄碧;D、江山:山河,引申为国家大事) (2)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D(A、⑴⑶⑹是旧体诗;⑻⑼是新诗;B、⑷⑸⑺⑻是自由诗;⑼是歌谣体诗;C、⑵⑷⑺是文人诗;⑴⑾是民歌 (4)D

(5)D(“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篇九:《沁园春 长沙》第二课时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篇十:沁园春巩固练习教师版

《沁园春》巩固练习

(一)、语段练习

A、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霜天”即__________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____

2.“沉浮”同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

2.“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_____ ______

D、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遏”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记”领起的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___

(二)、基础练习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舸( ) 寥廓( ) 怅( ) 遒( ) 遏(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义项

(1)百舸: (2)寥廓:

(3)峥嵘: (4)挥斥:

(5)方遒: (6)激扬:

(7)粪土: (8)遏:

(三)、课文理解

1.简答题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正常的语序应当是 ,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2)“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 ,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 、 、 、 、 、 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 、 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 ”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的意思是 ,该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上片借景寓情,诗人要表现的深沉的思绪是什么?

答:

(5)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该字主要统领了 几句,这几句从 、 、 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 ,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的修辞方法是 ,该句虽属问句,实际上却是对上阕“ ”的巧妙回答。因此,词的下片意在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说明:主宰国家命运的,应该是 。

(7)本词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山之 ,“遍”字写出红之 ,“层”字表现出树林的 ,“染”字则写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写近景,“ ”写江水溢满之状,“ ”现江水碧绿清澈之态,“ ”写舟船之多,而“ ”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昂扬奋进的气氛。“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勾画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2.分析题

(1)对下面语句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指点,是评论之意;江山,指代国家;激扬,是批恶扬善之意;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把„„视为粪土”。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敢于评论国家大事,并写出批恶扬善的文章,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跟粪土一样。

答:

(2)“悲哉,秋之为气”,在更多的文人墨客笔下,秋,除了老木、寒云、归鸦,就是衰草、落叶、残荷,但是,在毛泽东笔下为什么会一扫悲秋之气,开拓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

意境?

答:

3.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许多大船 苍茫:旷远迷茫

寥(liáo)廓:空阔高远。词中指广阔的宇宙 峥嵘(zhēng róng):不平凡,不平常

B.方遒(qiú):正强劲有力 遏(â):阻止

风华(huá):风采才华 携(xiã):领着

C.怅(chàng):失意,恼恨 意气:志向和气概

碧透:碧绿 挥斥:放纵,此处有“挥发”之意

D.指点江山:评论大好河山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粪土:视„„如粪土 激扬:激浊扬清

(2)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下边是中学课本中的诗歌作品,分类标准不一致的一项是( )

⑴《木兰诗》⑵《石壕吏》⑶《过零丁洋》⑷《天上的街市》

⑸《大堰河——我的保姆》⑹《沁园春·长沙》⑺《周总理,你在哪里》

⑻《致橡树》⑼《回延安》⑽《凉州词》⑾《敕勒川》

A.(1)(3)(6)/(8)(9) B.(4)(5)(7)(8)/(9)

C.(2)(4)(7)/(1)(11) D.(2)(10)(11)/(1)(3)

(4)选出与“粪土当年万户侯”句中“粪土”一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草菅人命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视之

(5)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参考答案:

一、1.满江 秋天 2.看

3.山、林、江、舸、鹰、鱼 4.万类霜天竞自由。

二、1.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2.升沉盛衰

3.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三、1.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

2.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3.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四、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课内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舸(gě) 寥廓(liáokuò) 怅(chàng) 遒(qiú) 遏(â)

2.写出下列词语的义项

(1)百舸:许多船。

(2)寥廓:高远空旷,词中是指宇宙的广阔。

(3)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词中指不平凡,不平常。

(4)挥斥:奔放。

(5)方遒:正强劲有力。

(6)激扬:激浊扬清。

(7)粪土:名词意动,把„„当作粪土

(8)遏:阻止。

三、课文理解

1.简答题

(1)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群山,树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竞”;

(3)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4)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精神风貌、活动、志趣;同学少年。

(6)设问句;“谁主沉浮”;我们,我们这些“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少年。

(7)“多”;“广”;“重重叠叠”;“漫”;“透”;“百”;“争”;

2.分析题

(1)正确

(2)诗人壮阔的胸怀、激昂向上的情绪浸润了秋之万物,使“一切景皆着我之色”,这就是情之巧妙寓于景的缘故。

3.选择题

(1)A(B、携:手拉着手;C、怅:这里有因深思而逐渐慷慨激昂的意思;碧透:清澈澄碧;D、江山:山河,引申为国家大事)

(2)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D(A、⑴⑶⑹是旧体诗;⑻⑼是新诗;B、⑷⑸⑺⑻是自由诗;⑼是歌谣体诗;C、⑵⑷⑺是文人诗;⑴⑾是民歌

(4)D

(5)D(“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


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相关热词搜索:沁园春长沙下阕 沁园春长沙上阕下阕 沁园春雪下阕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二、《沁园春?长沙》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忆 ”,该字主要统领了 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285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