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金刚经名句解释

金刚经名句解释

2016-01-13 09:56:0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金刚经名句解释篇一《金刚经经典名句》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金刚经名句解释》,希望能帮助到你。

金刚经名句解释篇一
《金刚经经典名句》

金刚经经典名句

1、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2、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3、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4、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5、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应无所住处生其心!

8、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9、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10、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1、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2、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1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4、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15、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16、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7、如筏喻者,法尚舍,何况非法。

18、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19、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2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1、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2、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23、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24、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5、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26、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7、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28、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2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30、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31、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3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33、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34、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35、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3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38、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39、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40、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41、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42、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43、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44、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45、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46、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47、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48、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49、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50、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5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2、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53、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54、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5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6、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57、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58、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59、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6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61、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6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3、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64、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6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66、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67、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68、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69、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7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71、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72、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73、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7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75、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76、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7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8、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79、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80、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81、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82、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83、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84、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85、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86、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杜甫名句

杜甫的名言名句

杜甫诗名句

金刚经名句解释篇二
《金刚经名句》

金刚经名句

1、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2、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3、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4、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5、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6、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7、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8、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9、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0、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1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2、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13、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4、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6、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17、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8、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19、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2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21、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2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3、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24、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6、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27、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8、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29、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1、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2、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33、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3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35、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6、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3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38、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39、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40、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 有关人生哲理的格言 诗文名句精选

金刚经名句解释篇三
《《金刚经》解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解释] “金刚”:就是金刚心,金刚心就是金刚性,也是金刚般若,金刚性就是金刚般若,金刚怎么说是自性呢?我们这个自性是永远不坏的,我们这个金刚自性就是金刚心,金刚心也永远不坏的。我们这个金刚般若就是实相般若,这实相的般若也是永远都不坏的,永远存在。所以这部经的名字,“金刚”是比喻,“般若波罗蜜”是法,这部经就是法喻为名。金刚具足三个意思:第一是坚固,第二是光明,第三是锐利,也可以说锋利。

“般若”:有三种波若,文字般若(就是我们看这个经文,不有文字吗?这叫文字般若)、观照般若(你要没有观照的智能,你光有文字,你看来看去也是不懂的,你不懂就是没有般若了,没有般若就是没生出智慧了,你就没有观照的智慧,没有观照的般若)、实相般若(你必须要有观照的般若,以正观的智慧来观般若,然后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这是实相般若)。“般若”:翻译成中文就是“智慧”。

“波罗蜜”:波罗蜜是甜的,什么事情做完了,就说波罗蜜了。“波罗蜜”:翻译成中文叫“到彼岸”,也是“成功”的意思。

“经”: 是修行的一条径路,你想要成佛,必须要经过这条路。“经”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不能增,不能减。佛所说的一切法都称之为经。

法会因由分第一

[解释]“法会因由”:释迦牟尼佛说法聚会的因缘所由来的。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 1

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解释]像这样的法是我阿难亲自听佛说的。这个时候,佛在印度舍卫国,“祇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共同供养佛说法的花园(名叫祇树给孤独园),和有成就的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这时,佛到吃饭的时候,穿上袈裟,拿起食钵,到舍卫国大城里去乞食,在城中挨家挨户的要饭,回来就到祇树给孤独园,吃饭,饭后,收起袈裟、钵,洗完脚,放置座垫,便盘坐在座位上参禅打坐。

善现启请分第二

[解释]“善现启请”:须菩提请佛说法。

[经文]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解释]这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里边,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右边的肩膀露出来,右边膝盖跪到地上,合掌恭敬的对佛说:很少有的,世尊,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正觉心,怎么样可以安住他的真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的妄想心呢?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像你所说的,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你现在注意听,我应当给你讲一讲。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这样安住他 2

的真心,像这样降伏他的妄想心。是的,世尊,我很愿意听佛您说法。

大乘正宗分第三

[解释]“大乘正宗”:佛说大乘法令众生得到无余涅槃。

[经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萨。

[解释]佛告诉须菩提:一切的大菩萨,应当这样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如卵生的鸟虫(各种蛋类孵出的众生)、如胎生的人兽、如湿生的水中动物(湿和泥土合在一起,又有一个湿生了)、如化生的天人、如能看得见、如看不见的、如有思想的、如没有思想的,如你说他有思想吗?他又没有,你说他没有吗?他又有,我都令所有一切的众生入到无余涅槃里去,我把他们都度脱。像这样灭度没有数量、没有边际的众生,实在没有一个众生是我度的。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如果菩萨著住我相、著住人相、著住众生相、著住寿者相,就不能成为菩萨了。

妙行无住分第四

[解释]“妙行无住”:菩萨行布施不要执著相。

[经文]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 3

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解释]佛又说,须菩提,菩萨不单要离相,而且于布施的这种法,不应当有所执著,不住于相的布施。所说,不住色相行布施,不住在声音、香气、滋味、细滑、记忆行布施。须菩提,菩萨都应当像这样行布施,就是不著相。什么缘故呢?如果菩萨不执著于相上来作布施,他所得的福和功德,是不可思量那么多。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思量,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思量,世尊。须菩提,菩萨不执著相来作布施,他的福德也是这样,不可以思量。须菩提,菩萨应当像我所教你这样的去修行。

如理实见分第五

[解释]“如理实见”:如来说的道理实现了就见佛的法身。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解释]佛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以佛的三十二相,就是看见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不可以说是有三十二相,就是看见如来。什么缘故呢?如来所说的身相,就是没有身相。佛告诉须菩提:所有一切有形、有相的,都是假的。如果看见一切相都没有了,就见到如来的法身。

正信希有分第六

[解释]“正信希有”:真正相信佛法得到无量的功德。

4

[经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解释]须菩提恭敬的对佛说:世尊,能有很多众生,听见佛所说的这样言说章句,他能真实地生出一种信心吗?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样讲。如来灭度之后,第五个五百年末法时期,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对于这样的言说章句,他能生起信心,以这部经为真实不虚的道理,你应当知道这个人,不是在一劫、二劫、三四五劫这个时候种的善根,已经在无量千万佛的教化所在,种了很多善根。听到这样的章句,甚至在一念之中,就生出清净的信念,须菩提,如来清楚的知道,清楚的看见,这一切众生,都得到这种无量无边的福德。什么缘故呢?这一切众生,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一切的法相也没有了,也没有一个是法,也没有一个非法。什么缘故呢?这一切众生,如果他的心要有一个法相,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要取这一切的法相,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什么缘故呢?如果取非法相,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 5

金刚经名句解释篇四
《金刚经中的名言40句》

金刚经中的名言40句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4.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2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名句解释篇五
《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

很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很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不真实。很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人身很无常。很不忍心告诉你,这个家庭是缘起。 当你一心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为整个家庭付出的时候,为了儿女操碎心的时候,为了不孝子气得神经衰弱,日夜失眠的时候。 我很想告诉你,这个世界是假的,不必太执著。可是你不相信,你的认识范围也达不到使你相信和解脱烦恼的程度。所以,我再也不说了,也不劝你了,在岸边看着你在苦海里挣扎和沉浮。也许,在你心里认为我很无情,其实你所有的痛苦,我都有感受,只是无能为力,只有选择默然观看的态度。 一天晚上,我在花池边上洗衣服,凉风吹来,花香阵阵,心旷神逸,想起远方的母亲,她省吃俭用,残羹淡饭,节衣缩食,把一辈子的爱都给子女,把一辈子的情,都给了家。即使变得风残憔悴,额角布满银丝。也会任老任怨,俯首甘为子女的牛。 我想大多数人都没有福报听闻到佛法,也没有智慧领悟到空性,就在这个不真实的世界里,演绎她们的一生,喜怒哀乐,爱别离苦,我何必去多言呢。她有她的执著,她有她的认识,她有她的梦想和追求,她有她的世界和幸福的概念。 真的不忍心告诉她,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你一辈子执著的子女,只是你的一个缘。你一辈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驿站。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只是一个自我意识的幻影。梦醒时分空空如也,满世界都是你的,整个世界又都是空的。梦醒了就比较残酷的面对六道轮回,没有几人能当下承担和相信的。宁愿选择继续在梦里迷茫。。。。。。。。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4.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

即非众生。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2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能彻悟这40句皆为觉醒的大智者!

金刚经名句解释篇六
《金刚经全文(含现代汉语解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时名叫须菩提的长老,从众比丘中离座站起来,右肩袒露,右膝着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对佛说:“举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萨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说怎样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扰呢?”佛回答道:“好啊好啊,问得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佛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现在你认真听着,我来告诉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应该像这样守护心念,像这样排除邪念干扰。”须菩提说:“我正在认真听着,世尊,我很愿意听您再讲下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

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除了杂念的,我都使他们灭度而入无余涅盘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生没有被我灭度。”“这是什么缘故呢?”“菩提,如果菩萨心中还有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长生不老者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再说,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是无所执著,无所布施。也就是说布施而离开布施相,不要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的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要执著于表相的布施。”“这是什么缘故?”“如果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你意下觉得如何?单是东方的虚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来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虚空广阔,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德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来修行。”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你认为可以凭佛的身相来见如来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来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虚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种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见到如来的法身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众生听到佛刚才所讲的道理,那他们还能信佛吗?”佛告诉须菩提说:“不要这样说。我寂灭后,过五百年将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对我刚才说的道理能理解,他们会认为此理真实可信。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是从一个佛、两个佛、三四五个佛那儿来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从无数个佛那儿来修行种善根,他们闻说我刚才所讲的道理,将在一念之间产生空灵洁净的信念来。须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见,这些众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为什么呢?”“这些人不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种错误想法,他们心中没有佛法的表相,也没有非佛法的表相,没有任何惦念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状,那就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长寿者的相状;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状,也就会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相状。”“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心中有没有佛法的表相,就会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因此,我们既不应该执迷于佛法的表相,也不执迷于没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因为这个原因,我常说你们

这些比丘,应知道我所说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过河上岸后就不用惦记它了。对佛法尚且都该这样不要执著,何况对于非佛法呢!”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我再问你,我已修得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而成佛了吗?我说过法吗?”须菩提说:“如按我对佛所说意思的理解,本来就没有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之法,您也没有给我们讲过什么固定的法。”“为何这样说呢?”“您所说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所有的圣贤都认为没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别的法。”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将三个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此人所获的福德是否很多?”须菩提回答道:“相当多,世尊。”“原因何在?”“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布施,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我说那人能获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个相,而非福德性。如还有人能理解我说的《金刚经》,用心修持,甚至反复念诵四句偈语等,给他人说法,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就会超过布施七宝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从我所讲的经中产生出来的。须菩提,所谓佛法,也就是没有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

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佛说我得无净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须菩提,我再问你,初果须陀洹(须陀洹是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为小乘初果。须陀洹梵语意译即为入流,「入圣人之流」之意。)的圣人能认为自己已修得须陀洹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的,世尊。”“为什么?”“因为须陀洹这个果位叫入流,然而却无所入,他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惑,这是一个须陀洹的名字,而没有须陀洹的实体。”

“须菩提,你再想想,二果斯陀含(斯陀含是佛教的位阶、果位名称,意为一还果,是第二阶成果成效,因此也称为二果。)可作这样的念头:我已得到斯陀含的果位吗?”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为什么?”“斯陀含具名为„一往来‟,然而实无往来,因此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

“须菩提,你再想想,阿那含(阿那含既三果、不还果。意译为不还。佛教小乘的四果之三﹐为断尽欲界烦恼﹑不再还到欲界来受生的圣者名。)能有这样的念头:我已获得阿那含的正果而达到无来的境界吗?”须菩提答道:“不能,世尊。”“为什么?”“阿那含虽然名为不来,说是不需轮回,而实际上佛法无来无不来,因此阿那含只是有个无来的空名。”

“须菩提,我再问你,阿罗汉(为小乘佛教修证的最高果位。也叫“罗汉”。)能认为自己已经修行到达不再生死轮回这种境界吗?”须菩提说:“不能这样认为,世尊。”“为什么呢?”“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法是永恒不变的,因此阿罗汉也只是个名称。世尊,阿罗汉认为自己已修成了阿罗汉道,那他就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您曾说我已达到没有胜负心、斗争心的境界,这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罗汉。世尊,我倘若有这种心念:“我已修到了无争的阿罗汉境界。”您就不会说我已是达到一切无争境界的人了,因为我实际上什么也没修,只是得了个须菩提,是无争之人的名义而已。”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金刚经名句解释篇七
《金刚经词语解释》

金刚经词语解释

 

【金刚】  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 

【般若】  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 

【波罗蜜】  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之苦海。倘能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  

【经】  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摄持所化众生。 

【顿悟】  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六祖慧能为代表) 

【渐悟】  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次第渐修,方可悟入。顿渐虽殊,而到彼岸则一也。(神秀为代表人物) 

【三藏】  它是指经藏(佛所说的教法典籍)、律藏(戒律典籍)、论藏(所说的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及辩论法相的典籍)。 

【如是我闻一时】 佛告阿难,结集时必以此数字冠诸经之首,如是者,表佛说皆如,所谓诸法如义,我闻是阿难自称,以凭信实也。一时,言说法时也,佛说般若经六百卷,凡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鹫峰山七会,二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一会,四王舍城竹林园白鹭池侧一会。计九会放光,是光即智慧光。见是光者,皆得无上菩提,佛说此甚深经,独不放光,以显平等无相智光而众不见也。 

【舍卫国】 国名,在东天竺,有九亿家,其国多智慧人,其王即波斯匿王。 

【祇树给孤独园】 时舍卫国王太子祇陀有园,其地平正多树,宜建精舍。有大臣名须达者,家巨万,好给济孤独,期买以供佛,太子戏云:卿若以黄金布地,令无空间,便当相与。须达如约布金,太子感其诚,即语须达云:园属卿,树属

我,我自为佛造宝门楼也。此园地广十里,谓祇陀施树,给孤独施园,故得此名。 

【世尊】 佛号之一,世所最尊者也。佛之别名有十二,曰:如来,应供,正遍

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婆伽梵。 

【食时】 午时也,因佛过午不食也。又食时者,寅卯辰为天食时,已午未为人食时,申酉戌为鬼神食时,亥子丑为畜生食时。 

【须菩提】 此云空生,又云善现,本东方青龙陀佛,现声闻身,证大阿罗汉,居八地菩萨位,幻化而来此世界,助佛应化也。 

【右肩右膝】 表降伏其生死,因众生作恶,每从右,为有力也。 

【合掌恭敬】 表尊重法故,听者与说者,心心相印合也。 

【而白佛言】 代世人因疑而启请于佛也,有六义:一断疑;二起信;三欲入甚深义故;四不退转;五为使众生开幽闷,生喜心故;六为正法久住故。 

【希有】 此赞叹佛于无言中显露般若妙用之机为希有也,有四义:一时;二处;三德;四事,皆希有也。 

【护念】 佛对大菩萨,其根已熟者,加持其身也,凡无功德及中途退失者,不加持也。 

【菩萨】 即菩提萨埵之简称也,言自利利他,菩萨有四:一初发心菩萨;二修行菩萨;三不退转菩萨;四一生补处菩萨。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无上也;三藐,正等也;三菩提,正觉也。

佛对菩萨为无上,对罗汉为正等,对众生为正觉。 

【发菩提心】 有五:一发心菩提,指凡夫位;二伏心菩提,指三贤位;三明心菩提,指登地位;四出到菩提,指等觉位;五无上菩提,指妙觉位。发菩提心如破竹之初节,以下皆破,故初发心即算成佛也。 

【降伏其心】 此心是发心前之心也,有四义:一广大心,二第一心,三常心,四不颠倒心。而发此心前,有四种因缘:一见闻佛法功德胜利;二闻菩萨六度诸行藏教;三末法时,见佛法衰微,可感诸苦;四末劫时,悯众生痴恶,而欲发心救度也。 

【摩诃萨】 大也,多也,胜也。 

【有色】 欲界及色界天。 

【无色】 无色界空无边处天。 

【有想】 识无边处天。 

【无想】 无所有处天。 

【非有想非无想】 非想非非想处天,三界众生,此九种为摄者也。又十法界中,自菩萨以至地狱道,皆称众生。 

【涅槃】 了生死入清净海也,有四种:一自性涅盘,凡圣同有;二有余依涅盘,即二乘出烦恼障,有苦依身故;三无余依涅盘,即二乘灰身灭智,身出生死,苦无依故,此三种根本不彻底,仍为有余;四无住处涅盘,悲智双运,不住菩萨变易生死,不住二乘断灭涅盘,乃真无住处,此为无余涅盘,即佛境界,又名究竟涅盘。 

【灭度】 救度之,登涅盘彼岸也。 

【不住】 毫无执著也,不执著于一切法也。 

【色声香味触法】 此外六尘也,眼耳鼻舌身意,内六根也,根尘相对而六识起,所谓眼识耳识等,合之为十八界也。不独此六尘不住,凡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三十七助道品,至菩提涅盘等八十一科,一切均无所住也。 

【福德性】 此言无相之福德性也,以无相之清净心为福德性也。 

【身相】 有形相之报身也,报身有生灭,终必坏灭,惟有法身永无生灭,圣凡平等,只是迷悟之别。 

【凡所有相】 言一切的一切,不但是身相,连山河大地,形形色色诸相,以至心中妄念所起诸法,都属诸相,都是生灭幻景,非有实体,不名实相也。 

【一念生净信者】 言深信勿疑也,此一念,即是无念之念,有二念,便是计较思量疑惑起矣。此紧要处,在不可轻视后学,末法时代,亦有一念净信之利根人也。 

【四句偈】 言一行也,梵文以四句偈为一行,言少至一行,并非执定何四句为偈也。 

【须陀洹】 声闻乘四果之第一,正断三界见惑尽之果位也。 

【入流】 从凡夫地入圣人流,故名入流,又名预流。 

【斯陀含】 四果第二,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后三品犹在,更一番受生也。 

【一往来】 更来一番受生,名一往来,断尽欲界烦恼,未来世即生于色界无色界也。 

【阿那含】 四果之第三,再不生于欲界也。 

【阿罗汉】 四果中之极果也,一作杀贼,杀烦恼贼也;二作应供,应受人天供也;三作不生,永入涅盘,不受生死也。 

【无诤三昧人中】 谓安住于空理,与他无诤之正定也,于无诤正定诸大弟子中为第一。此人,非指普通人言也。 

【乐阿兰那行】 言行于无诤也,乐寂静也。 

【燃灯佛】 是释迦佛第二阿僧祇劫满时所事师也,释迦佛献五茎宝莲,面得授记,佛自表五蕴已空,获无生忍也。又佛第一劫满,遇宝髻如来。第三劫满,遇胜观如来。 

【佛土】 佛土有二:一法相土,如塔庙等;二法性土,即指本心地。 

【庄严】 七宝严饰也,有二义:一形相庄严,如香花供养,七宝庄严等;二第一义相庄严,以清净为庄严也。 

【须弥山王】 此喻法王身也。须弥山译作妙高,顶上为帝释所居,半腹为四天王所居,入水出水,各八万由旬。 

【恒河】 又名恒伽,为印度之大河,东南流五百里,入印度洋,为印度数千年文化中心。 

【阿修罗】 魔道众生也,译作非天,又言不端正,其人好斗诤,常与诸天战,其福报又与天等,为六道之一。 

【不惊不怖不畏】 因闻难信之法而不生疑惑恐怖也,如自信是佛等。 

【歌利王】 好猎之王,表贪也。 

【割截】 以刀割之,使节节支解也。 

【真语者】 谓说佛身大菩提法也。 

【实语者】 谓说小乘四谛法也,谛是实义。 

【如语者】 谓说大乘法有真如,而小乘无也。 

【不异语者】 谓说三世授记等事,更无差谬也。 

【不诳语者】 梵文原本无,罗什法师特加此句,以总说四语之非妄。 

【无实无虚】 无实者,非实有为相故,无虚者,如来得彼菩提故。又以不可如言而取,故曰无实,非可离言以求,故曰无虚。 

【入暗】 言入暗室,昏不见物也。 

【受持读诵】 受者受其文,持者持其义,对文曰读,暗念曰诵,欲受其文故先读,欲持其义故先诵。受持者闻慧,诵者思慧,皆依经而有此胜德。 

【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 言一日中,分早午晚三时也。 

【不逆】 谓生深信心,莫逆于心也。 

【荷担】 以大乘菩萨,智悲双运,克能负荷此如来事业也。 

【乐小法者】 四谛因缘名为小法,声闻缘觉,即是乐小法之人,因彼滞情法执,乃名为乐,故不能回小向大。 

【轻贱】 不贵重也,在此当言受苦报烦恼,即是随恶道,不必定言生三恶道也。 

【消灭】 消除也,此言顿空,以罪业由心,无生处,故无灭处,当体即空不可得也。 

【先世今世】 在此当以先世作前念,今世作后念,后念起,前念即消灭也。 

【阿僧祇劫】 无央数之劫也,劫乃年时之名,多至不可计也,正言不必以时计也。 

【那由他】 数名,或言万亿千亿,或言数千万不一。 

【供养承事】 以四事供奉而事也。 

【诸法如义】 真如者,即诸法通义,以真如是佛故,如来即是实性真如之异名,本自不生,本自不灭,以无颠倒,故名实性,以无改变,故名真如。 

【大身】 以体大故名,又烦恼障所知障二障已无,故名圆具身,即是具足法身

也。此有二义:一者真如之性,遍一切境而不异,一切众生,咸共有故;二者功德大,谓修行功德,不可思议,与大体相应,故名大身也。即非大身者,言无妄想分别之身,不见其身,安有于大。是名大身者,指佛三身言也。 

【通达无我法者】 无我法有二种:一是众生所有法。一是菩萨所有法,若能自

智信者,通达一切法无性,不但离人我,且离法我,是真无相无住,是真菩萨。 

【慧眼】 二乘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慧眼直缘空) 

【法眼】 菩萨度众,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法眼唯观俗) 

【佛眼】 具备前四眼即佛眼也。(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普明法界内,无处不含容) 

【心不可得】 以心必依境而起法,前境若空,心依何处,法又安立,故云不可得,非同木石之无心也。 

【一切有为法】 共有九喻:一见如星;二相如翳;三识如灯;四器界如幻;五身如露;六受用如泡;七过去如梦;八现在如电;九未来如云。 

【比丘比丘尼】 出家男女二众也。 

【优婆塞优婆夷】 在家修行男女二众也。 

金刚经名句解释篇八
《金刚经白话文解释》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是佛教的经典,经意为此经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能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能脱离三界而达到苦海彼岸之经,内容主讲渚法性空幻有,一切事物均皆无常,瞬息即逝,事物的真正相状是空,是非相,因而不应执着留变,无系无念,无所住才能真正得到解脱,它主要通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语,来启迪修佛者,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心念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才能修成正果。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坐垫就开始打坐。这时名叫菩堤的长老,从众比丘中离座站起来,右肩袒露,右膝着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对佛说:“举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萨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说怎样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扰呢?”佛回答道:“好啊好啊,问得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佛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现在你认真听着,我来告诉你,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须菩提说:‘我正在认真听着,世尊,我很愿意听您再讲下去。” 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除杂念的,我都使他们灭度而入无余涅槃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生没有被灭度。”这是什么缘故呢?“菩提,如果菩萨心中还有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长生不老者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再说,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是无所执著,无所布施。也就是说布施而离开布施相,不要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的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要执著于表相的布施。

”“这是什么缘故?”“如果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你意不觉得如何?单是东方的虚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来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上方、下方虚空广阔,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得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来修行。”“须菩提,你认为可以凭佛的身相来见如来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来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虚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种身相看成非身相,你就见到如来的法身了。”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众生听到佛刚才所讲的道理,那他们还能信佛吗?”佛告诉须菩提说:“不要这样说,我寂灭后,过五百年将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对我铡才说的道理能理解,他们会认为此理真实可信,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是从一个佛,两个佛,三四五个佛那儿来培植自己善性的,而是从无数个佛那儿来修行种善根,他们闻说我刚才所讲的道理,将在一念之间产生空灵洁净的信念来,须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见,这些众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为什么呢?”“这些人不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种错误想法,他们心中没有佛法的表相,也没有没有佛法的表相,没有任何惦念了。”“那又是什么?”“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状,那就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长寿者的相状、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状,也就会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相状。”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心中没有佛法的表相,就会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因此,我们既不应该执迷于佛法的表相,也不执迷于没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因为这个原因,我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应该知道我所说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过河上岸后就不用惦记它了,对佛法尚且都该这样不要执著,何况对非佛法呢!”“须菩提,我再问你,我已修得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而成佛了吗?我说过了法吗?”须菩提说:“如按我对佛所说意思的理解,本来就没有至高无尚,大彻大悟大智慧之法,您也没有给我们讲过什么固定的法。”“为何这样说呢?”“您所说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所有的圣贤都认为没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别的法。”“须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

将三个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此人所获的福德是否很多?”须菩提回答道:“相当多,世尊。”“原因何在?”“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布施,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得”“因此我说那人能获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个相,而非福德性。如还有人能理解我说的《金刚经》。用心修持,甚至反复念诵四句偈语等,给他人说法,那么他获得的福德就会超过布施七宝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从我所讲的经中产生出来的,须菩提:所谓佛法,也就是没有佛法。”须菩提:“我再问你,初果须陀洹的圣人能认为自己已修得须陀洹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的,世尊。”“为什么?”“因为须陀洹这个果位叫入流,然而却无所入,他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感,这是一个须陀洹的名字,而没有须陀洹的实体。”“须菩提,你再想想,二果斯陀含可作这样的念头:我已得到斯陀含的果位吗?”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为什么?”“斯陀含其名为“一往来”,然而实无往来,因此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须菩提,你再想想,阿那含能有这样的念头:我已获得阿那含的正果而达到无来的境界吗?”须菩提答道:“不能,世尊,”“为什么?”“阿那含虽然名为不来,说是不需轮回,而实际上佛法无来无不来,因此阿那含只是有个无来的空名。”“须菩提,我再问你,阿罗汉能认为自己已经修行达到不再生死轮回这种境界吗?”须菩提说:“不能这样认为,世尊。”“为什么呢?”“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法是永恒不变的。因此阿罗汉也只是个名称,世尊,阿罗汉认为自己已修成了阿罗汉道,那他就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您曾说我已达到没有胜负心、斗争心的境界,这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罗汉。世尊,我倘若有这种心念:“我已修到了无争的阿罗汉境界。”您就不会说我已是达到一切无争境界的人了。因为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修,只是得了个须菩提,是无争之人的名义而已。”佛对须菩提说:“你想想,我当初在然灯佛那里,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没有?”“没有,您在然灯佛处并未修得什么佛法。”“须菩提,我再问你,菩萨用其功德来庄严佛土吗?”“没有,世尊。”“为什么?”说是庄严佛土,就是不庄严,是叫做庄严。”“因此,须菩提,各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这样修得清净心,不应当固持声、香、味、触、法而生成心念,应该无所执著而生成空灵洁净的心念。须菩提,比方说有个人,身体像须弥山那样

高大,你想想,这身体高大不高大?”须菩提答道:“很大,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佛说的非身就是法身,没有边际,那才是大身。”“须菩提,就如恒河中有无数沙粒,每一粒沙再作一条恒河,你想想,恒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来多不多?”须菩提说:“很多,世尊。”“只算恒河,尚且多得无法计算,更何况河中的沙粒呢!须菩提,我现在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善女用可填满你所住的像恒河沙粒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他们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假如善男善女在这部《金刚经》里,不要说讲全部经文,甚至只领受执持四句偈语等,给他人解说,这样所获的福德,就比用那么多的七宝来布施所获福德要多。”接着,佛又说:“须菩提,如人们随时随地地解说这部《金刚经》,甚而至于仅只念诵四句偈语等,应当知道这个地方,所有一切的人和阿修罗,都应当像供养佛塔庙宇一样供养这个地方,何况有人能诵读并领受修持这部经!须菩提,应当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最罕见的佛法,如果有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的地方,就是有佛最尊贵的弟子的地方。此时,须菩提问佛道:“世尊,应当叫这部经一个什么名字呢?我们这些人该如何供奉,修持此经呢?”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就凭这个名字,都应供奉、修持。”“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须菩提,佛说的般若波罗蜜,要按真谛来讲,就不是般若波罗蜜,只是个假名而已,须菩提,我再问你,我讲过法没有?”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来没有说。”“须菩提,你想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尘,是多还是不多?”须菩提道:“很多,世尊。”须菩提,各种微尘,我说不是微尘,只是假借个名称;我说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个名叫世界。须菩提,你再想想,你能凭佛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性吗?”不能,世尊,我不能凭佛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性。”“为什么呢?”“因为您说三十二相就是非法身相,是叫做三十二相”“须菩提,倘若有善男善女用如恒河沙粒那样多的身体,生命来布施,又另有一人坚持修这部《金刚经》,甚至只念四句偈语之类,给别人讲解经文,那么他的福报功德,就比前面的善男善女的功德还要多。”这时,须菩提听佛解说《金刚经》,深深解悟了佛法的义理和境界,泪流满面十分悲伤地对佛说:“真是 难得的经文啊!世尊,您解说像这样深刻的经文,我自从修得慧眼以来,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此经文,世尊,如再有人能听

到这经文,信仰此经并带着洁净的心念,就能认识本相(因此)当知道这个人,成就了第一的,罕见的功德。世尊,这本相,就是非相,因此佛说它只是取名为本相。世尊,我现在有机会听这部经典的讲义,由信仰佛法,到解悟义理,再修行,最后印证得果也就不再困难了。如有来世,五百年后,有众生听说此经,也会信仰、解悟、修持、得果,这人也就成为第一,罕见的。”“什么道理呢?”因为此人已没有了自我的相状,没有了他人的相状,没有了众生的相状,没有了长寿者的相状。”“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相就是非相,他人相、众生相、长寿者相,就是非相,”“那又怎么说呢?”脱离了所有的相,就叫做佛。”佛告诉须菩提:“是这样,是这样,如再有人听说此经,不惊奇,不恐怖、不害怕,应知此人,是相当稀罕的人。”“为什么呢?”“须菩提,您说第一波罗蜜,就是非第一波罗蜜,只是名为第一波罗蜜。须菩提。那忍辱波罗蜜,佛说也就是非忍辱波罗蜜,只是名为忍辱波罗蜜。”原因何在?“须菩提,比如当初我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一事,就是因为我当时已没有了我相,没有了他人相,没有了众生相和长寿者相。”“这又怎么说呢?”“我当时被歌利王一节节肢解时,倘若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那就必定会生愤恨之情,须菩提,再回想过去,在五百年前我当忍辱仙人时,那时,我就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此,须菩提,菩萨应脱离所有的相,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不应执著于一切外相而生成心念,应生成无所挂念的心念,如心中 惦念着什么,就为没有守护好心念,因此佛说菩萨心中不应该执著于表相的布施,须菩提,菩萨为有利于一切众生而不那样布施。佛说所有的相也即非相,一切众生也即非众生,须菩提,我是说 真话的人,说实话的人,爱打比方的人,不说谎的人,不说怪话的人,须菩提,佛所得之法,是无实也无虚之法,须菩提,倘若菩萨心中执著于佛法而来布施,就好比一个人走进了黑暗之处,就什么也看不见,倘若菩萨的心中不执著于佛法而来布施,说好比人有眼睛,明明亮亮像太阳朗照,能看清一切。须菩提,未来之时,若有善男善女,能受持,诵读这部经,他就将是佛,我就能凭佛的智慧,完全了解此人的修行,完全能看到他将来一定会修得无边无量的功德 。”“须菩提,假如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女,在早晨用恒河沙这么多的生命作布施,中午又用恒河沙那么多的身体、性命来作布施,下午也一样,像这样用百千万亿却那样长的时间,用生命来作

金刚经名句解释篇九
《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

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4.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2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忏悔三昧,每天念三遍,不要小看 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未来。因身,口,意的造作,被我伤害过的(因缘)众生。

或因身,口,意的造作,所招感的诸多不顺和苦难

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我都愿意接受(业果法则)。并惭愧的忏悔 因为无明,因未闻四种真谛,无量劫来,我们彼此伤害,冤冤相报,枉受诸苦于六道中,无有出期。我们都希望解脱。 愿一切被我伤害过的众生,无精神的痛苦,无身体的痛苦,愿你们保持快乐。 愿一切与我有因缘的鬼道,非人众生,得闻佛法,投生善道,趋向解脱。 愿一切与我有因缘的人或非人众生,分享我善业的功德,并回答;善哉!善哉!善哉!

愿一切众生分享我的功德。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金刚经名句解释》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金刚经名句 金刚经经典名句 金刚经中的名句
  • 1、金刚经名句赏析(2016-01-16)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金刚经名句解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金刚经名句解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321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