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有关茶花的诗句

有关茶花的诗句

2016-01-17 03:06:0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有关茶花的诗句篇一《茶花诗》 茶花诗 ...

有关茶花的诗句篇一
《茶花诗》

茶花诗句

1卜算子·咏山茶花

春早送娇羞,姹紫依风袅。

万绿丛中秀靥留,更著嫣和俏。

细数意秦楼,何忌群芳恼?

却羡鸳鸯喜伴游,说与世人晓。

2苏轼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支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3白 山 茶

明 沈 周 犀甲凌寒碧叶重,玉杯擎处露华浓。

何当借寿长春酒,只恐茶仙未肯容。

4山茶

清 刘灏

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

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稀。

5山 茶

宋 陶弼

江南池馆厌深红,零落空山烟雨中。

却是北人偏异惜,数枝和支上屏风。

6山茶花

山花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

苍然老树昔谁种,照耀万朵红相围。

蜂藏鸟伏不得见,东风用力先嘘吹。

追思前者叶盖地,万木惨惨攒空枝。

寒梅数绽少颜色,霰雪满眼常相迷。

岂如此花开此日,绛艳独出凌朝曦。

为怜劲意似松柏,欲搴更惜长依依。

山榴浅薄岂足比,五月雾雨空芳霏。

7山茶花

山花又晚出,旧不闻图经。

花深嫌少态,曾入苏公评。

迩来亦变怪,纷然著名称。

黄香开最早,与菊为辈朋。

纷红更妖艳,玉环带春酲。

伟哉红百叶,花重枝不胜。

犹爱并山茶,开花一尺盈。

日丹又其亚,不减红带鞓。

吐丝心抽须,锯齿叶剪棱。

白茶亦数品,玉磬尤精明。

桃叶何从来,派别疑武陵。

愈出愈奇怪,一见一欲惊。

8担当(云南人)诗云:

"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

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9"郭沫若诗云:

"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

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10山茶花 宋·陆游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11山花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

苍然老树昔谁种,照耀万朵红相围。

12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13春沟水动茶花白,夏谷云生荔枝红。

青裙玉面如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14伊轧篮舆不受催,湖南秋色更佳哉。

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15今日闲愁为洞庭,茶花凝想吐芳馨。

山人生死无消息,梦断查湾一角青。

16道者日高卧,清风隔世尘。

凤麟不可见,猿鸟自相亲。

山木轮囷古,茶花冷淡春。

草荒门外路,常怕有人来。 ......

17家人簪珥旧,草草亦梳妆。

雪几茶花雅,风炉柿叶香。

乃翁时自笑,此辈讵吾量。

免贺俱休拜,新正一并偿。 ......

18正月桥西卖酒家,柳初青眼草初芽。

重来红紫随风雨,犹有野田黄茶花。

19敢祈方广现危梁,千古灯燃共此光。

聊试茶花便归去,杖头挑得晚风凉。

20石桥西去接烟霞,方广山头佛子家。

今日我来生善念,分明盏上见茶花。

21三曲渔人献寿茶,新翻衢样织茶花。

白雨纷纷下江海,翠浪滚滚开龙蛇。

22庭深自无暑,苔径复萦纡。

宾客不长到,儿童亦可娱。

茶花晴带粉,蒲叶晓凝珠。

与尔城闉隔,兹欢息不殊。 ......

23白发青衫故倦游,何人能办钓鳌钩。

却逢大士开青眼,现出茶花五百瓯。

24卜算子·咏山茶花

春早送娇羞,姹紫依风袅。万绿丛中秀靥留,更著嫣和俏。细数意秦楼,何忌群芳恼?却羡鸳鸯喜伴游,说与世人晓。山茶

25宋 陆游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开元寺旧无花,今岁盛开

26宋 苏轼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支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有关茶花的诗句篇二
《山茶花诗句》

山茶花诗句

唐·贯休《山茶花》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明·归有光《山茶》

虽是富贵姿,而非妖冶容。 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

元·萨都剌《闽城岁暮》

岭南春早不见雪,腊月街头听卖花。 海外人家除夕近,满城微雨湿山茶。

宋·辛弃疾《浣溪沙·

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坠地戏作》 酒面低迷翠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

堕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

试问花留春几日?

略无人管雨和风。

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

清·段琦《山茶花》 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有关茶花的诗句篇三
《优雅多态山茶花——集录古诗词

花之珍品-优雅多态山茶花(集录古诗词66首)

山茶花,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素有花中珍品之称。枝青叶秀,花色艳丽多彩,花型秀美多样,花姿优雅多态。白山茶色胜玉润赛羊脂,红山茶光增醉酡霞,金茶花是茶花中之珍品,享有“茶族皇后”之美誉。山茶花艳若桃花而不妖,大如牡丹耀眼而生辉,观后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古往今来为世人所喜爱,为文人墨客所倾倒,也被许多的诗词歌赋所赞颂。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唐】李白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新植海石榴(海石榴即山茶花)》

【唐】柳宗元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月寒空阶曙,幽萝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芳根闷颜色,徂岁为谁荣?

【唐】温庭筠海榴 《山茶花》

海榴红似火,先解报春风。叶乱裁笺绿,花宜插鬓红。 蜡珠攒作蒂,缃彩剪成丛。郑驿多归思,相期一笑同。

【唐】贯休 《山茶花》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唐】

白居易 《十一月山茶》 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光一道映朝霞。 飘香送艳春多少,犹如真红耐久花。

有关茶花的诗句篇四
《关于茶的诗词》

关于茶的诗词

茶诗经典 陆羽《六羡歌》:

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茶与禅宗 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闲情逸趣入诗 居易《两碗茶》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赵朴初 诗茶禅道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雪煎茶》

〖元〗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咏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蓝素轩遗茶谢之》

〖明〗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娇女诗》

〖西晋〗 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钅历〗。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唐〗 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其名谁定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六羡歌》

〖唐〗 陆羽

不羡黄金纎,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夏日闲居》

〖唐〗 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一言到七言诗》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如醉前岂堪夸。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一言到七言诗》(又称一七体)。

《对茶》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

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

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摊破浣溪沙·莫分茶》

〖宋〗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杨万里

茶灶本笠泽,飞来摘茶国。 堕在武夷山,溪心化为石。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茶臼》

〖宋〗秦观

幽人耽茗饮,刳木事捣撞。 巧制合臼形,雅音侔柷椌。 灵室困亭午,松然明鼎窗。 呼奴碎圆月,搔首闻铮鏦。 茶仙赖君得,睡魔资尔降。 所宜玉兔捣,不必力士扛。 愿偕黄金碾,自比百玉缸。 彼美制作妙,俗物难与双。

《茶》

〖宋〗秦观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盝。

有关茶花的诗句篇五
《有关花的诗句》

有关花的诗句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贺之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性》)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杜牧《杏园》)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徐陵《侍宴》)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洛宾王《晚泊》)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至剡中》)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刘长卿《留题李明府溪水塘》) 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壮(杜甫《暮春》)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姜夔《湖上偶居杂咏》) 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郑喑《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送杨子》)

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陈克《豆叶黄》)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寂寂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

桂香多露。石响细泉回(宋之问)。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刘禹锡)。

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荔子然(苏轼)。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洪升<长生殿.惊变>)。

有关茶花的诗句篇六
《关于茶的诗词经典收藏》

1、茶 诗

中国的诗歌艺术宝库,其丰富多彩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茶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分支,虽然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典籍中茶诗所占比例非常小,但是在艺术成就上却美不胜收,不少篇什至今脍炙人口。

据统计,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夫子曾说过学诗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众多植物中的一种出现的。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的茶诗,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唐,此后宋朝达到第二个辉煌巅峰,元明清民国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诗总量不可胜数。

在茶诗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此诗甚美,不过,它也是最多被误解误读的,当代不少人在书中文中写到它,都认为是在夸西江水好。然而,用中学生分析课文的路数来解读,会发现此诗的主题其实并不是赞美西江水,而是最后落在了竟陵城上。而这样一来,它就好象与茶或用来泡茶的水没什么关系了,只不过是茶圣的诗而已。有学者考证说此诗是陆羽悼念他故乡师傅之作,我觉得这一解释还合理一些。不过,中国古诗素来讲“诗无达诂”,没有必要太较真。茶在唐宋即已普及,茶文化的繁荣是在诗文巨匠们的直接参与支持下才出现的。从李白到苏轼,很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大诗人,都留下了茶诗作品。

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与宗教特别是佛家有不解之缘,因此茶诗中往往有禅味。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就是极好的例子:“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闲情逸趣最宜入诗白居易的《两碗茶》写得好:“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读此诗,我们发现唐朝的日常生活习惯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的苏东坡写了大量茶诗,在他的词作中也多有咏茶佳句,如“且将新火试新茶”。高产的诗人陆游茶诗也不少,他的“晴窗细乳戏分茶”是广被称引的名句。

中男茶诗是传统文化宝藏,编选古代茶诗选,也就成为近些年不少出版社的选题。据我在坊间所见,这类读本,销路都很好,因为茶诗本身是闲来消遣的极好文字,颇堪品味。套用黄庭坚的《茶词》名句,是“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自打白话诗出现后,似乎茶与诗的血脉关系一下子就断绝了。也许是我孤陋,但是确实没读到过能称得上是诗的白话茶诗,倒是相当多的现代当代诗人留下了用旧体诗写茶的佳句,比如周作人的“请到寒舍喝苦茶”,毛泽东的“饮茶粤海未能忘”等等。当代人的茶诗,可作经典来读的是赵朴初的“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斯人斯作,的确是茶禅一味的最好注解。

2、茶诗妙句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

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

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德祥) (唐寅) (文征明) (浦瑾) (孙一元) (吴兆) (佚名) (蓝仁) (潘允哲) (周杏村) (选自《金瓶梅》) (选自《金瓶梅》) (杨万里) (苏轼) (杜耒) (苏轼) (苏轼) (文同)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

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

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

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

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黄庭坚)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佚名)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佚名)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镇江焦山吸江楼)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 (黄遵宪) 、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 (郑板桥)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郑板桥)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郑板桥)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雪煎茶》

〖元〗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咏茶》

有关茶花的诗句篇七
《有关黄河的诗句》

有关黄河的诗句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有关黄河的成语、俗语、谚语

大浪淘沙 大河奔流 百川归海 大禹治水 河清海晏 泾渭分明 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鱼跃龙门 惊涛骇浪 急

流险滩 砥柱中流 河山带砥 黄河水清 俟河之清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诗句:

王昌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

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

1、石器文化。距今10000~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2、新石器文化。距今7000~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3、青铜器文化。距今3700~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

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黄河的起源及流经地

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心。长江源区由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组成,沱沱河流与当曲汇合在一起以后,叫通天河。通天河在玉树接纳巴塘河后进入西藏自治区与四川省交界处的高山峡谷之间,称为金沙江。金沙江穿过云贵高原北侧,流到四川省宜宾市。当它和北面流来的岷江在宜宾汇合之后,才称为长江。其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

有关茶花的诗句篇八
《中国古代茶花诗歌忠君体国忧患意识》

中国古代茶花诗歌的忠君体国的忧患意识

摘要:忠君体国、忧国忧民是唐宋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唐代的安史之乱,宋代的南渡之乱,都发生在两个朝代的中期,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历史的进程,既给黎民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忠君体国、忧国忧民的诗人带来了广泛接触社会、关注民生的机遇,由此便形成了创作上的繁盛。中国古代茶花诗歌从社会审美的意识指向呈现出来的便是恤民忧国的忧患意识和忠君悲怆的忧患意识。

关键词:古典 诗歌 茶花 意象 审美 忧患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唐宋时期,面对阶级矛盾,统治者驱民于死地,诗人持反对战争的态度,对下层百姓倾注了一腔同情。而面对民族矛盾,正统的忠君体国思想便处于突出地位,这一时期的诗歌流露出了伤乱时诗人在“国”与“民”之间,如何兼顾平衡的那种矛盾而痛苦的复杂心情:对君,忠而不无恨;对国,爱而不限哀;对民,则生命不息,其忧不止。

唐代的白居易从理论到实践,宣告和证明了他“惟歌生民病”的文学主张。在理论方面,白居易的口号特别响亮。他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为己任,强调文学“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的社会功能,明确指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在实践方面,白居易的精神特别可贵,他以“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的态度,创作了一序列反映民生苦难、抨击权豪

势要的讽喻之作。

时至晚唐,宦官专权,朋党相争,藩镇割据,乱象丛生,下层百姓的生活日益艰难。在这样的黄昏乱世中,如皮日休《病中庭际海石榴花盛发感而有寄》、陆龟蒙《奉和袭美病中庭际海石榴花盛发见寄次韵》通过“海石榴”的描述对民生疾苦一致投以关注的目光,他们以“诗旨未能忘救物”(杜荀鹤《自叙》)的情怀,发扬中唐新乐府派的优良传统,继续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考察他们的创作实际可见,揭露阶级矛盾,反映赋税沉重,描写乱世残破,乃其重要的主题取向。

宋诗人处于外患威胁的时代,社稷之忧时时盘结于心,这样,忧患意识就成为唐宋诗重要的意识指向之一。宋王朝文官政治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士大夫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宋代儒学的复兴,则极大地振奋了士大夫负重致远的弘毅抱负。因此,积贫积弱的国力与繁荣发达的文化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得宋人维护华夏正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比任何朝代的士人都显得更为强烈。

作为一种理论抽象的“宋诗”概念,似乎真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艺术素质,即为论者所公认的与“唐音”相对的“宋调”。如果孤立地看这种素质,可以说有的唐诗下开“宋调”,有的宋诗嗣响“唐音”,归根结底是受到时代文化背景与社会心理的变迁,而诗人的审美意识和创作心理则是“文理”与“世情”之中介。因此,“唐音”和“宋调”艺术素质的差异,乃在于唐宋诗学意识指向的不同。宋代文化精神在制约宋诗的意识指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使得

宋诗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鲜明地体现出了立异于唐诗的自觉。 宋人欣赏乐易而不满悲哀,似乎与此忧患意识自相矛盾。然而,宋人反对的悲哀怨愤,乃是个人性的一己之穷愁,此处所言忧患意识,乃是民族性的天下之忧,九州悲歌与秋虫孤吟,自有天渊之别。就主题而言,宋诗学中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 恤民忧国的忧患意识

宋诗人作为文官政治的体现者,普遍对社会现实和平民生活表示强烈的关注,即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种“忧”不仅表现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往往还连带着对自身尸位素餐的沉痛自责。

如范成大的《玉茗花》、《梅花山茶》、《石湖诗集》卷二十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都旨在说明山茶具有色、香、姿、韵的品格。玉茗,就是古代白山茶的名种,在宋代就有玉茗花并建有玉茗亭是一致的。由于玉茗花为无二本的天下奇花,一是它“纯白得天真”(曾巩诗)、“格韵高绝”(陆游诗)。汤显祖以此花为堂名,是以花喻品格,表示他要像玉茗花那样孤贞介洁,格韵高绝。唐代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范成大当年由中书舍人出知广静江(即桂林)府时,曾撰著沿途纪行之书一卷,取韩愈诗意名为《骖鸾录》,因此这里又隐含着自比的意思。“可”,适合、相称的意思。天仙无意装束,鬓发飘拂,俊逸潇洒戴上一枝玉茗花,更显得神采标映,风韵遒上,姿容隽秀,真可谓花洁神清,纤尘不染。

宋人洪兴祖注屈原《九歌·大司命》说:“瑶花,麻花也,其色白,故比於瑶,此花香,服食可致长寿。”晋人张华《游仙寺》也有句云:“列坐王母堂,艳体餐瑶华。”这种浩白如玉、清香幽淡的仙花自然不易对见,而诗人却不仅寻得此花,而且还采折下一枝。这高浩淡雅的白花自然理应送给淡妆素抹、冰清玉浩的女儿佩戴,但诗人却不能不为“折得瑶华付与谁”而发愁。人间女子只知道借铅粉生色,无不涂脂抹粉,着意妆扮;怎晓得靠铅华修饰容貌最不顶用,矫饰造作非但不能增添秀美,反而掩蔽了天然的姿色。“弄妆”,即修饰装扮;“迟”,延误。既然人间无可脱俗者,哪儿能寻得出上这玉花的主人呢?仙花还宜人戴。诗人在世间寻不出堪与玉茗花相配的人,只好把眼光移向天上。“直须远寄骖鸾客,鬓脚飘飘可一枝。”“直”,语气副词,“竟”或“真”的意思。“直须”即“真应该”。“骖鸾客”指仙人。诗人在三十年的仕宦官生涯中,坚持正义,关心民瘼,忠心爱国,因此,他虽然也曾做过两个月的参政,达到过“宰执”大臣的仕宦高峰,但却屡遭排挤、两次落职。棉队南宋王朝的腐败残破局面,他的诗作中过早地表现出孤独寂寞的情怀,悲感消沉的心境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在外患深重的时代,恤民的情怀必然会集中转化为对国事的忧虑。这种“报国”、“许国”之志,是宋诗人重要的思想价值取向,而“忧”与“愤”是其最鲜明的特点。

刘克庄的《满江红》,表达了作者的爱花、惜花之情。开头两句,自称“老子”,有愤世嫉俗的嘲弄意味;接下来称自己铁石心肠,

语似诙谐,意实刚烈,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不妥协的精神。刘克庄于灭亡在即的赵宋王朝,屡遭贬斥。这开头几句虽是开场陪衬,却显现了作者的主导思想。“尚一点”,笔锋一转,入题点明“爱花”。“爱花”与“铁石心肠”,一软一硬,相映成趣,英雄豪气与儿女情长二者有机的统一。接下四句具体描写“爱花”。“懊恼”两句从正面写,语言通俗自然,情意细腻熨帖,惟妙惟肖地传达出“爱花”的一片痴情。“奈暄风”两句是反写,现实无情,摧残鲜花,实在无奈。这里的“无情”与上面的一片痴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爱之深,恨之切!这里的怅惘与感慨,已为下片的描写作了过渡。刘克庄的这首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脱略形迹,不对物象(即海棠花)作工致细腻的描画,而是重在情感的抒发,借花诉忧,借酒浇愁,全词气势奔放,慷慨悲咽。刘克庄的《山茶》诗“性晚每经寒始拆,色深却爱日微烘。人言此树尤难养,暮溉晨浇自课僮。”该诗渲染了山茶花盛开的环境气氛。在百花争妍之余,山茶花独自开放,更加光彩照人。山茶性喜在寒冷时节吐花,“常共松杉守岁寒”;它花色深重,又爱承受温暖的阳光。这种喜寒逐暖的秉性,正是诗人所称道的。末尾二句诗人深情赞赏山茶花简朴平易的品格。山茶甚美,却受责难。一个“尤”字,更见责难之重。而诗人为之申辩,点明只要及时指使仆童早晚浇灌水就行。说明山茶花并非桀骜不驯之辈。此句含义深刻,也表现了诗人对山茶的特殊爱护。刘克庄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腐朽政治空气中,既不消沉,又敢于直言,与朝中主和派斗争。他的诗词就反映了这

有关茶花的诗句篇九
《有关草的诗句》

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 南朝宋•刘俣《诗一首》

3.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北朝•北周•庚信《春赋》

4.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

5.深庭秋草绿。南朝梁•柳恽《捣衣诗》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7.叶舒春夏绿,花吐浅深红。唐•李峤《萱》

8.雨中草色绿堪染。唐•王维《辋川别业》

9.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唐•李白《日出入行》

10.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唐•杜甫《旅夜书怀》

1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12.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游城南晚春》

14.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唐•张继《洛阳作》

1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

1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1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8.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唐•白居易《天津桥》

19.春尽杂芳歇,夏初芳草深。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0.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唐•白居易《酬梦得以萱草见赠》

21.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唐•徐夤《草》

22.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唐•曹邺《庭草》

23.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唐•戴叔伦《苏溪亭》

24.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25.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

27.劲草不随风偃去。宋•范仲淹《欧伯起相访》

28.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宋•欧阳修《秋声赋》

29.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宋•欧阳修《再至西都》

30.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梅尧臣《苏幕遮》

31.花易凋零草易生。宋•苏舜钦《题花山春壁》

32.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宋•晏殊《踏莎行》

33.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宋•林逋《点绛唇》

34.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宋•秦观《八六子》

3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36.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宋•曾巩《城南》

37.独倚栏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宋•谢逸《蝶恋花》

38.微质已知烦雨露,寸心终欲报春晖。宋•李纲《咏草》

40.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41.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宋•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42.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宋•李彭《春日怀秦髯》

43.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明•杨基《春草》

44.劲草不倚于疾风,零霜则变;青葵善迎于白日,宇暧斯迷。清•王夫之《连珠》

45.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清•袁枚《偶作五绝句》

有关茶花的诗句篇十
《关于茶的古诗》

附录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唐 李 白

吃茗粥作 唐 储光羲

与赵莒茶宴 唐 钱 起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 释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饮茶 唐 释皎然

六羡歌 唐 陆 羽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 刘言史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 唐 卢 纶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 释灵一

琴茶 唐 白居易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 白居易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唐 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 唐 白居易

睡後茶興憶楊同州 唐 白居易

茶 唐 元 稹

喜园中茶生 唐 韦应物

夏昼偶作 唐 柳宗元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 卢 仝

西山兰若试茶歌 唐 刘禹锡

尝茶 唐 刘禹锡

西陵道士茶歌 唐 温庭筠

茶山贡焙歌 唐 李 郢

峡中尝茶 唐 郑 谷

题禅院 唐 杜 牧

湖州贡焙新茶 唐 张文规

故人寄茶 唐 曹 邺

茶诗 唐 郑 遨

大云寺茶诗 唐 吕 岩

茶中杂咏选 唐 皮日休

尚书惠蜡面茶 唐 徐 夤

贡余秘色茶盏 唐 徐 夤

茶人 唐 陆龟蒙

咏茶十二韵 唐 齐 已

龙凤茶 宋 王禹偁

尝茶和公仪 宋 梅尧臣

茶 宋 林 逋

伯坚惠新茶 宋 刘 著

双井茶 宋 欧阳修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宋 范仲淹

试院煎茶 宋 苏 轼

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宋 苏 轼

汲江煎茶 宋 苏 轼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宋 苏 轼

记梦回文二首并序 宋 苏 轼

和子瞻煎茶 宋 苏 辙

茶花二首 宋 苏 辙

茶臼 宋 秦 观

临安春雨初 宋 陆 游

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宋 杨万里

寒食 宋 杜小山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 元 耶律楚材

雪煎茶 元 谢宗可

茶筅 元 谢宗可

尝云芝茶 元 刘秉忠

茶烟 明 瞿 佑

送茶僧 明 陆 容

伯自子惠虎茗谢之 明 徐 渭

题《品茶图》 明 唐 寅

余姚瀑布茶 明 黄宗羲

竹枝词 清 郑 燮

坐龙井上烹茶偶成 清 爱新觉罗·弘历

武夷茶 清 陆廷灿

初饮高桥银峰 郭沫若

吃茶 赵朴初

武夷茶艺 赵朴初

题赠中华茶人联谊会 赵朴初

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唐朝茶诗

1.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并序 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婵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这首诗写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资料和咏茶名篇。

3.重过何氏五首(选一) 杜甫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靖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这首诗是写一个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台上饮茶。兴致来时,便倚着石阑在桐叶上题起诗来。旁边还有翡翠鸟,晴蜓与之作伴。此情此景,简直可以绘成一幅雅致的“饮茶题诗图”。

6.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李六郎中寄给作者一包“火前春”,一是由于他们之间交情很深,二是由于白居易是一个品茶行家:“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由于常常得到亲友们馈赠的茶叶,他本人还江西庐山亲自种过茶树,不断的实践,使他成为一个茶叶行家。

7.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这是一首常为人们所传诵的咏“紫笋茶”名篇,描写两郡太守在境会亭欢宴的情景。

8.萧员外寄蜀新茶 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作者用渭水煎四川茶,认为这是好茶配好水,这样才觉珍贵。以“渭水”作为“名泉”入诗,此为仅见。煎好了茶,作者一边欣尝,一边饮尝,显得闲适自在。

9.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皿,寄与爱茶人。

10.煮茶 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这首诗形象地描写煮茶的过程,兼述茶的功用。煮茶,观其状,则为“莲珠”、“蟹目”、“鱼鳞”。听其声,则为“松带雨“。茶汤的饽沫又呈现“翠”色。

11.惠山泉 皮日休

丞相长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兄尤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12.茶诗 郑遨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14.走笔谢孟谏汉寄新茶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由于茶味好,所以在一连吃了七碗,作者细细品味,每饮一碗,便有一种新的感受。到饮七碗时,更觉得两腋清风,飘飘欲仙了。最后想到辛勤采制茶叶的劳动人民,对他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由于作者用了优美的诗句来表现对茶的深切感受,于是这首茶诗脍灸人口,历久不衰。后代诗人文士,应为引用。

15.尝茶 刘禹锡

生柏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滴仙家。

今霄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作者得到老郎寄与的茶叶,于夜间煎饮,因月色明亮,照在茶碗里,茶汤的色泽更好看,诗中有“湘江”两字,说明此诗作于湖南。

17.题茶山 杜牧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花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

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台。柳村穿窈窕,松涧度喧逐。

等级云峰峻,宽采洞府开。拂天闻笑语,特地见楼台。

泉嫩黄金涌,牙香紫蟹裁。拜章期天日,轻骑疾奔雷。

舞袖岚侵涧,歌声谷答回。磬音藏叶鸟,雪艳照谭梅。

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树阴香作帐,花经落成堆。

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

题茶山诗分四个方面来描述。一是说作者因何来到茶山,二是茶山修贡时的繁华景象,三是茶山的自然风光,四是紫笋茶的入贡。这首诗写得十分雄伟壮丽,为后人所传诵。

19.一字至七字诗(塔诗) (一七令)赋茶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乱岂堪夸。

这首诗概括地叙述了茶叶的品质,人们对茶叶的喜爱以及人们的饮茶习惯和茶叶的功用。

20.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孟郊

道意勿乏味,心绪病无宗。 众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 云根才翦绿,印绶已绯红。

曾向贵人得,最将诗叟同。 幸为乞寄来,救此衰劣躬。

21.巽上以竹间自未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寒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园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饮,佛事熏毗耶。咄此蓬赢侣,无乃贵流霞。

23.赏茶 刘禹锡

生抽芳茸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将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花。

24.寒夜 杜耒

寒夜客耒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这是历史上茶诗名句,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久远,历久悠新恐怕根源在于它一语道破了千百年华厦民族”以茶敬客“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古代代替饮酒的酬宾习俗的转变。

《茶》 [宋]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对茶》 [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尚书惠蜡面茶》[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咏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乌嘴香。 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新茶北 宋.曾巩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汲江煎茶 北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椀,卧听山城长短更。

与茶相关的唐宋诗人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陆羽,及其作品《茶经》。《茶经》的成书年代,现在的说法很多。陆羽在撰写《茶经》以前,就以文人著名,就是在《茶经》风誉全国以后,以至在陆羽的后期或晚年,他还是以文人称著于世的。他“词艺卓异,为当时闻人”。如果说他死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茶经》所掩”,成为茶叶的一个偶像的话,那么,在生前,相反,他在茶学方面的成就,是为文学所掩,他是以“词艺卓异”闻人的。陆羽生前和高僧名士为友,在文坛上是活跃和有地位的他对文学和对茶叶的态度也一样,喜好但不偏


有关茶花的诗句相关热词搜索:赞美茶花的诗句 描写茶花的诗句 有关荷花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关茶花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关茶花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4484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