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

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

2016-01-18 10:48:4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篇一《浅谈中国古诗词中对愁的描写》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篇一
《浅谈中国古诗词中对愁的描写》

教育培训

并进行整理加工,这样,可为引进更先进适用的农机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扩大了农机技术推广面

农机具落实到农户手中后,农机用户必须达到合同或协议所要求的作业量,从而使农机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机具的最大效率,提高了农民运用农机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促进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运用。

3、解决了农机用户的后顾之忧

贫困山区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新技术往往需要持续的指导,要让他们亲眼看到实际效果,亲自得到实惠,才能使他们自觉地学着干,跟着做。首先农机用户不用购置农机具,通

贵州农机化

GUIZHOUNONGJIHUA

过租赁等方式得到农机具的使用,让他们从使用农机具过程中得到实惠,他们便自发地一传十、十传百地宣传农机新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促进他们购置并推广运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积极性,解决了农机用户想购置农机具而不知道购什么品种和型号,更怕购置的农机具不适应当地农业生产环境而闲置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在贫困山区以租赁、无偿使用和全程服务等方式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是一项推广可行之路,它能够解决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开展,值得大力推广。

!!!!!!!!!!!!!!!!!!!!!!!!!!!!!!!!!!!!!!!!!!!!!!

浅谈中国古诗词中对愁的描写

姜若祥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愁”是一个抽象的词汇,一种内心的感受。它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我国古代的诗人、词人们却把愁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可感。笔者现摘录部分描愁写苦的精美诗文,略加赏析,以飨读者。

关键词:古诗词;比喻;愁;描写中图分类号:1207.22

“MelanchOIy”OndescribingOfusedinChneseancientpoems

JIANGRuo-xiang

(TongrenVocationallnstituteBiologicalProjeotDpartmentTongrenGuizhou

“Melancholy”,whichisanabstractwordtodescribeafeelingofinside,Abstract:Thewordofcouldnot-becaught ̄ightofandbefelt.ButtheChineseancientpoetscouldvividlydescribethiskindofmoodfullofimaginations.

Keywords:ancientpoems;metaphor;melancholy;describe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开始,几千年来,诗词作品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或者因国破家亡、或者因离愁别恨、或者因流光易逝,使得诗词的主题罩上了一股浓浓的“愁”意,同时也成就了无数因“愁”而名垂千古的诗词绝唱。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们描绘“愁”情的高超技巧吧。

一、赋愁以重量

2006-5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武陵春》中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在李清照这里成了有重量的物体。原文说:只恐怕这小小的船儿啊,载不起我那无边的愁怨。我们看,这是一个多么生动的句子,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把主人公那“物是人非”之叹,并由此而生出的那种怨之深、愁之重,使得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写得何等的形象,何等的绝妙!以后董解元的“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

26

GUIZHOUNONGJIHUA

贵州农机化

动。”(《西厢记诸宫调》)则把愁从船上移到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将愁从马背上转移到了车上。等等,都是有“重量”的愁。

二、把愁比成流动的水

最著名的首推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用春天的江水作比,使愁有了载体。原文是说:如果有人问我的愁苦和悲痛还能有多少,我的悲愁和痛苦如同春迅来时,汹涌澎湃的长江水一样,向着东方流去,永无穷尽之时。在这里,作者把愁比成流动的江水,形象的描述出主人公亡国辱身的愁思苦恨犹如春天江水一般滚滚东去,不分昼夜、长流不断、无穷尽。短短的九个字,声声血、字字泪。把词人内心深处的忧愁悔恨如涛涛奔腾的春潮洪流,强烈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了。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等等诗词,都是把愁比成流动的水的典范。

三、把愁比成无处不在的春草

韩缜的“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凤箫吟》)。此句写春草刚刚繁茂;清香四溢的时候,离愁也随之而生,连绵无际,悠悠无穷。这当中“连绵无际”既是说“离愁”,又是指“上初”之春。李煜的“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把悠悠不尽的离愁比喻成无处不在的春草,在此之前,《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秦观的“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八六子》)等。都是将春草无尽喻离愁的无穷。

四、把愁比成绵绵的雨

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横塘路》)。此词是贺铸的名篇,而此句又是该篇的名句。这句连用三个自然景象来状写闲愁,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使主人公的闲愁可见可感。“一川烟草”写闲愁广漠无边;满城风絮”写闲愁的纷繁杂乱;“梅子黄时雨”写闲愁绵绵不断。漫无边际的青草,满城飘飞的柳絮,梅子成熟时节的连绵阴雨,这是不可胜数的形象,但词人还偏要说,要问我的烦愁闲情有多少,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和满天的梅雨,大家去数数看吧,它究竟有多少!我的愁恨本来就够多的了,可偏偏又遇上了春末夏初,这样草长絮飞,阴雨绵绵的时节,这就越发增添了我的无限愁恨。作者因之得以“贺梅子”的雅称。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主人公在室内看到外面:飞花片片,自在飘荡;细雨丝丝,迷迷漾漾。她联想到自境况,仿佛觉得那飞花轻扬,好似梦境中的自在惝恍;那丝丝细雨又如绵绵愁绪。词人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化具体为抽象,变有限为无穷,给人留下新奇玄奥,浮想联翩的艺术空间,正如唐圭璋先生所指出的:“盖有此一句,则帘外之愁境及帘内之愁人皆分明也。”(《唐宋词简析》)晏殊的“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玉楼春》)写尽弃

2006-5

教育培训

妇的离愁相思之苦。少妇五更时分被钟声惊醒,而此时的窗外,正飘洒着如烟似雾的三月的春雨,如丝如缕,绵绵不尽,如似弃妇心中的愁肠,挥之不去的苦恨。

五、把愁比成剪不断的麻

李煜的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乌夜啼》)“离愁”二字已明白地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剖露给了人们。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将问题点了出来,并无艺术感染力.所以作者用了“剪不断,理还乱”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状写,似乎主人公的离愁,就象那一团团乱麻,丝丝缕缕,牵牵连连,一层层一团团地纠缠盘错在一起,没有头绪,没有线索,没有思路,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情绪,却变成了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一个“如丝如麻”的比喻把离愁的特点写得非常形象、生动而又深刻、新颖。人们从这里对主人公的离愁难分难解之状体会就更加深刻了。

六、把愁比成漫天飘飞的柳絮

张先《一丛花令》“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原文说:剪不断的离愁呀,好像那千万条柳枝迎风弄舞;又像那东陌上飞絮蒙蒙。纷乱的柳条本已触发了主人公的离愁,而漫天飞舞的蒙蒙柳絮,更添愁情。是景牵动了主人公的情,又何尝不是主人公的离愁染之于景,因而见柳条而觉其“乱”,见柳絮而觉其“蒙蒙”。如此把主人公的离愁写得可感可触、入木三分。冯延巳《鹊踏枝》中“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处寻。”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的柳絮触动了女主人公的身世飘零之感和青春易逝之慨,本来就郁积于心的春愁变得更加乱,恍恍惚惚之中,她感到这随风飘飞的乱柳絮就是自己心中的无边春愁。蒙蒙柳絮,如梦似幻,幻境又如无边春愁,令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宁。零乱飘飞的柳絮写活了情迷意乱的春愁。

除了以上所举之外,还有以山喻愁的,如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濒洞不可掇”;赵嘏云:“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以花喻愁的,如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张泌的“烟收江者秋江静,蕉花露泣愁江”(《临江仙》)。以风喻愁,如唐中主李王景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心花子》)。以烟喻愁的,如苏轼的“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昭君怨》)。以雁喻愁的,如秦观的“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花木栏》)……如此之类,举不胜举。对愁的描绘可谓千姿百态,精彩纷呈。虚无缥缈的愁在他们的句子里可知可感、可触可摸。有这样的佳句,也就不难理解诗词为何是文学百花园里的奇葩了。

参考文献:

[1)房开江.唐宋婉约词赏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2]王方俊.唐宋词赏析[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

[3]中国诗词名句鉴赏辞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27

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篇二
《古诗文》

三、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1、

(1)伤春悲秋 了解诗歌中的基本审美倾向

伤春 春天本是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因而有“二月春风似剪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但同时春天的勃勃生机又往往给人以感伤,这是因为:

A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新年刚过,也正是出门远行的时刻。所以离别的时刻往往在满天的春色里更显得凄凉。“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如王维的《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B春天又萌发了无限的情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C游子也会思念家乡的春色,“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有《寒食寄京师诸弟》

D春天的繁华往往会增加诗人内心的悲伤,如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种写法符合“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无限的春色表现无限的离情别绪。

E春天是短暂的,常会引发人们伤时的感情,让人们想到那些美好却又短暂的容易逝去的事物。进而想到人生苦短。 悲秋 秋天本就是十分萧瑟的,诗人把自己情感放置在秋色里,就使得感情的抒发更显得沉郁悲壮。如《天静沙 秋思》《登高》

(2)望月怀远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a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b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c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月亮这种意象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皎洁、美好;更是寄托思念的最好意象。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例“望月怀远”“从军行”

这类诗多会用月和江水这些意象:“月”是亘古不变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几,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亘古不变的永恒自然面前,就会产生一种人生有限,生命短促的感慨。

“流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总是给人一种伤势之感。

2、 结合诗歌内容进一步把握

(1)山水田园诗 以歌颂山水田园风光为主,景物清丽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送别诗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一般都从两方面:依依不舍 还有就是对朋友的劝慰和祝福

(3)边塞诗 两种情绪一种是思念亲人 还有就是浴血奋战、为国杀敌的精神。

(4)怀古诗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5)咏物诗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6)行旅诗和闺怨诗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总结诗歌主要表现手法

1.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表达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照应、衬托、用典故、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远近(远近结合、由远及近、有近及远)、内外(由外而内、有内而外)等

3、描写方式:正面侧面、侧面描写、白描细节等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最常用的手法是:

三、回顾诗歌奖赏需要关注的要点

1、 题目、作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07高考(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2、诗歌内容 07高考(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2分)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

3、时令季节(辽宁卷)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答:(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4、关键词(四川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注解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5、注解(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 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6、注意掌握语言风格(浙江卷)

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1)燕子 兴亡 (2) 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四、以诗歌为例谈谈如何审题

1、 注意答题思路(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点明手法—结合内容解释手法---点明它承载了什么情感 ----分析表达作用

2、注意选项间的关系

2006北京高考12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①②

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篇三
《课外古诗阅读(精品)》

中考课外古诗阅读

1.(2011·义乌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①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2011·湖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

(唐)郑谷

①②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③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2011·金华)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①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②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2011·温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5.(2011·玉溪)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①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②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 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2011·嘉兴)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⑴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2011·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中考古诗文阅读(二)

8.(2011·兰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①敷浅原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②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⑴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⑵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9.(2011·肇庆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⑴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

⑵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2011·济宁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 ,表达了诗人的 之情。

11.(2011·江西省)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⑴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⑵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12.(2011·兰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①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⑵“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13.(2011·台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释】①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盛的样子。

⑴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⑵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14.(2011·泸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⑴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⑵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15.(2011·宿迁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萋萋:草木茂

中考古诗文阅读(三)

16.(2011·菏泽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17.(2011·佛山市)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⑴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

⑵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18.(2011·南京)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②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卖酒的女子。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 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 , ”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

19.(2011·泰州市)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不 见

杜 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①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②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篇四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

赠从弟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评析:

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人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 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评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三、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评析:

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四、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评析: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全诗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家道义之精髓,即“万法皆空”思想。“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中年起,他就已倾心佛法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倾向会越来越加剧,反映出他对尘世越来越厌倦,这与其人生际遇密切相关。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五、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评析:

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六、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七、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妻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袭人。)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评析: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八、

相见欢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评析: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九、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评析: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十、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评析: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惆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如此抒情,妙在跳掷腾挪,跌宕多变。望而思,思而梦,梦无寐,寐而倚,倚而独,独而愁,愁而酒,酒而泪。一步一个转折,一转一次深化;虽然多方自慰,终于无法排解。愁思之浓,跃然纸上。其连绵不绝、充盈天地之状,与景物描写融洽无间,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

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篇五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2011版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语文新高考博客)

03-15 15:32

2011版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语文新高考博客)作者:新高考

2011版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语文新高考博客整理)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角度

设问示例

答题步骤

答题范式

考题直击

参考答案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野夕答孙郎擢

何逊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2008·四川卷延考区)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

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1 描 写 手 法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2010·全国卷)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抒 情 方 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2010·山东卷)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2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古 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2010·北京卷)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 观 点 品 评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

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

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

西风吹客衣。

(2010·辽宁卷)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如答同意,并能答出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的,给2分;答出是通过人、物的感受来写雨的,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比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3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2010·天津卷) 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思念故乡之情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意 象 赏 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2010·天津卷)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1)暮春 飞花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说相关诗句;

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2010·全国新课标卷)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4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麐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2010·重庆卷)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诗 眼 赏 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007·四川卷)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语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

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

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

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

逐客已无家。

(2008·北京卷)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5 人 物 形 象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概括形象的特征。 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2010·福建卷)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诗词鉴赏十二讲之一 洪方煜 -------------------------------------------------------------------------------- 诗歌根据题材划分,主要有以下十二类: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赠友送别诗等。下面分类结合实例进行介绍。 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篇六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万能模式(上)

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曹振国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析的套路,结构上采取总分式、并列式(分点作答)。下面就常见的六类题型的答题模式做详细解说。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真题印证】

例1(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夔[宋]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这道题属形象画面分析类题型。第一问,形象画面定位为“江南水乡画面”,特征是“清幽恬静”,简单整合即可得到答案。第二问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例2 (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宋]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问题: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解析:这道题要求直接就“月”这一意象进行赏析,属意象意境解说类。答案对涉及“月”这一意象的三个诗句,先描摹解说,后说明作用效果。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

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

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

【真题印证】

例1 (20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问题: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鉴赏点为“情感”,答题思路为总分式,分述抓住诗句内容和情感特征。 例2(2008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宋]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问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鉴赏点为“主旨”,答题思路先总后分,分述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围绕观点解说。

三、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类题型特别要注意审题。首先揣摩命题意图,区分鉴赏要求。表达技巧有四个层面: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路结构。题干要求从什么角度鉴赏,这一点首先必须了然于心。一般说来,修辞手法着眼于诗歌小处(某个词句)设题,表现手法着眼诗歌大处(上下联甚至全诗)设题,思路结构着眼于整体设题。答题时术语必须准确,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解说内容,分析情感或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手法类: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直接就某一诗句提出具体的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要求作分析。变体——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背景知识】

要准确答题,必须掌握以下常见术语: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等,主要指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其中描写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答题模式】

准确术语+诗句内容+情感效果

【真题印证】

例1(20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篇七
《古诗词鉴赏》

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篇八
《古诗词中草的意象》

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篇九
《古诗常见物象》

物象

月亮→人生聚合,思乡思人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形容心烦意乱的诗句 形容花美的古诗诗句 心烦意乱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形容心烦意乱诗句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488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