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

2016-01-20 09:58:4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篇一《对社会现实的经典句子》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希望能帮助到你。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篇一
《对社会现实的经典句子》

对社会现实的经典句子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六四、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六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六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六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六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七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的日子会好过一点

七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七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七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七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七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七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八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八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八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八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八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八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八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八八、其实爱美的人,(经典语句

八九、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九十、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九一、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九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九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九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九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篇二
《人情冷漠的社会》

人情冷漠的社会,什么才是最珍贵的,利益熏心的社会下,没有人为了七八岁 孩子而折腰,欠了三万多写了成五万的条子,莫名的冒出一万多的利息,太利益熏心,谢谢你们教会了我冷漠,我今后会告知爱子,我他妈的傻逼,写了五万的条子还在空头许给你们一万多的利息。 把这些告诉邓的时候,她一直在骂,我感觉除了儿子,我什么也不留恋,我想永远的离开。 难道钱真的比你儿子的幸福还重要,比你孙子的未来还重要,当时给你们三万,打欠条都打上了,我是人,钱用了你们的还要利息。一点亲情都没有,记得去年你儿子帮我汇了一千块钱,你接着在电话里面对着我骂:我这个B儿子。我感到很疼,几乎万念俱灰。我们假离婚,他为我不该吗。我连工资卡都没有带,我知道你眼里除了利息,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你们都不会幸福,楼钱还扣着,你儿子现在孤家寡人,哈哈,你高兴了吧

你扣着你儿媳的工资,让你先扣利息,把这些钱都带到坟墓里面去烧了,不带走怎么可以。我们三个都不幸福,你只要拿到钱久可以了,搞到你儿媳的高额利息就可以了,你先扣利息,不先扣除本金,继续滚利息,继续。。。。

呵呵,你爱跟谁相爱,那是你合法的权利,我感觉你和原来不一样了,你出去什么金源住宾馆,我管不到,我不是长鞭,及不到,就是在你身边,你还有身份的约束,可是现在呢,我算个毛,哈都木有,你爱跟谁抱团旅游,这是你的自由,儿子不在你身边,无所谓。

今天给王老师(王霞校长)发短信,我很绝望,很失望于生活,回家一次很难受,还要很久才能把精神恢复过来,如果我实在是无法抉择,请您一定帮助我。

去儿子的同学家给儿子买安利洗脸和搓脸的,儿子同学的妈妈说,儿子很脏,特别是衣服,儿子的同学责怪姐姐怎么给儿子穿这么脏的衣服,姐姐说校服一周洗一次就行。儿子的同学叫张振浩,她说姐姐家像猪窝,连个放脚的地方都没有,没进过这么脏的家

儿子同学的妈妈说,儿子去年眼不好,姐姐给儿子买了安利,拖了一个多月才给,是因为姐姐说,她不付这个钱,儿子他妈妈付,的确,我是付给了姐姐520块钱,这个钱是我回东莞时候随身带的,当时到了东莞我都没有钱,租完房子我身上还有不到三百,生活费不够,幸亏还带了中行的信用卡,而姐姐却不时的追问我光明的工资发了没有,我发了3200不到,给了他2600,我只留下了六百块钱。记得当时很紧张,还借了同事三百。庆龙说给我寄点钱,我说不用了,还有手续费,因为当时给了她五百多块钱的安利,她也说眼不好了,不能不吃,何况你儿子有时候去人家他家吃饭,买点东西这个也值了。儿子同学的妈妈却说,我不知道这些东西你儿子吃了多少,你姐姐说她眼不好吃了维生素A和越橘视力的胶囊挺好,我 说我儿子吃了,放心。你姐姐骗我说去买衣服,她领着宫鉴恒,张振浩的妈妈领着她儿子去买衣服,结果你姐姐和儿子和人家她的儿子去植物园哪里的展览馆去听三生,而人家却是做安利的,你姐姐学开车其他家的电动车一个多月,那次不小心给你姐姐推车钥匙没带,风把门给刮上了,找人去开锁,花了一百多,你姐姐说出五十,人家说一分没让她出,今后到此为止,她们见面不在搭腔,已经好几个月了,我很无奈。

儿子同学的妈妈劝我赶紧回来,不要老想着趁年轻挣钱,把孩子耽误了,我含着泪说了大体事情,她说你那个姐姐学车一个月,你儿子经常在我这里吃饭,他两个关系太好了,跟你姐姐不在搭话,孩子在一起玩的也少了,最主要的是那次他骗我,当时我儿子肚子还疼,他让我去听课,很多的事情感觉她不怎么实诚,算了不来往了,我说看在我的份上,你有空多和孩子交流下,我们现在不是朋友了吗,我是孩子正在的家长,还有你儿子那么脏的衣服,她白天整天睡大觉,说更年期晚上睡不着,白天睡觉,家里不收拾,太乱了,比农村还乱, 是因为安利差不多这些钱。我出去挣钱,他们都看到我挣得钱多了,所以都不会客气,利息都快跟本金差不多了,哈哈,好开心,让我看到你们的脸面。我朋友,我学生的家长还有我

的同事,没有一个跟我追债,没有一个说给我要钱,更何谈利息,嘻嘻,好啊,真是美好的一家,可是如果儿子跟着他们过,会变得唯利是图。

今天是十月二十六,姐姐早上问我你这个月的钱还没有给我弄,我说我这个月只发了两千八,她过来一会生气的说,你别不当回事,我这个钱是没有利息的,赶紧还,够可以了,呵呵,我借了人家那么多钱,外面的都没给利息,她妈妈更是钱,现在三万六的本,共六万一其他利息,我以为我是写的所有的本利,没想到许诺的什么一万一,我都不知道,突然间发现他的孙子真是连两万都不值,没有妈妈,鸡鸡和蛋蛋上那么脏,难度不知道就是为了这个性别而要的孙子吗,他现在过着既没有爹也没有娘的生活。这次来,姐姐从家里弄来那么多核桃,她去年还说,这大米是妈给的,我昨天还听到她向她娘要面,说是鉴恒好吃包子用。鉴恒年幼,不知道很多冷暖世界上最可怜的就是孩子。,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篇三
《人情社会与行政伦理》

人情社会与行政伦理

(04级行政管理一班 何军 200403110)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像请客吃饭、托人办事、感情投资和拉关系走后门等封建官僚习俗在当代依旧十分流行。“人情”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因素,在当今社会和官场中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有时为了办一件事情,往往认识“人”与不认识“人”就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当然,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官”。因此,像有些事情,当事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人脉、不攒足一定的人情、不会巴结人、拉关系、攀高枝,这些事情就很难得到快速的处理和解决。这种不正常的社会风气和政治文化已经对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严正的挑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那么既然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行政伦理?人情社会与行政伦理是否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如果会的话,人情社会又会对行政伦理产生那些冲击呢?

所谓行政伦理,就是关于“治国”的伦理,它是权力主体(即执政党、国家机构和全体公职人员)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在公共行政领域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的总要求。它既表现了社会对权力主体运用权力控制和影响客体所提出的道德规范,道德戒律;又反映着权力主体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伦理人格和理想境界。“政治坚定、品行德正、联系群众、热爱科学、精通业务”等伦理规范一直是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所倡导的。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最充分的行使民主权力,这是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提倡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不仅为行政伦理增加了丰富的深刻内涵,为实现行政伦理的价值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为广大权力主体的行政行为的伦理选择提供了决定性参考依据。[1]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当今官场,人情却又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它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公务员的升迁、职级的评定、政绩的考核和领导的面子等方方面面。而且,在对个别领导干部的审

核评定中,肯定成绩、忽略错误、法外开恩、宽大处理与睁一眼闭一眼等投机取巧行为反被某些人看作是会办事、懂规矩、讲人情的体现,并将其作为官场游戏的潜规则,大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之势。

笔者认为“讲人情”行为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无可奈何型

人都是生活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之中的人,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而我国的历史文化连绵相传五千年,可谓深邃悠久,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这些都会对一个公务员价值观的形成和国家机关中政治文化的塑造产生深远而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讲人情”在当今社会仍然能够得以流行也是可以解释得通的,毕竟公务员也是人,他们也有父母双亲和兄弟子侄,要想让他们完全遵守行政伦理的要求和国家法律的规定,似乎在目前来看,也不具备可操作性。更何况我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部完整、统一和正式的行政伦理法,而且即便有了,要想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也将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具体来讲,在“讲人情”的过程中,一些公务员的心里其实也清楚这样做不符合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和职业道德还有自己的良心,但是,更多的时候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听之任之。

还有一种情况,公务员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就是如果公务员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都经常而且公开的给自己的属下、上级和亲属“讲人情”,那作为下属的公务员可就难办了。而且这是一种非典型腐败,那么什么是非典型腐败呢?易中天教授认为:

非典型腐败是一种‘习惯性腐败’或‘常规性腐败’。它不但是腐败的隐蔽形式(典型腐败则是公开形式),也是对权力进行赎买,或必须进行赎买,哪怕对方履行的只是分内职责,自己提出的也是正当要求。这就和典型腐败不一样。典型腐败往往有徇私舞弊。非典型腐败却不是。它不是要走后门,而是走前门,只不过请你按照规定把门开一下。但因为开门的权力在你那里,开不开,我说了不算,便只好意思意思,疏通疏通,其实并无‘非分之想’。它甚至只是一种‘习惯动作’。一看见有人把门,就习惯性地把红包递过去。习惯成自然。

[2]

“讲人情”其实也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和官场中的一种习惯、一种自然。而对于这种“讲人情”式的非典型腐败,我们很难发现,即便发现了也很难立案侦查或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作为普通公务员,面对这种困境,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他们作为下属,正直无私,不徇私情,直接或间接地指出领导的错误。这样做的结果一般都会得罪领导、得罪上级,最终领导也会找时机用各种手段得罪他们;第二种,他们完全顺从、同流合污。这样不会得罪领导,但又违反行政伦理和行政道德,有背良心,受到一种心灵上的谴责。而且,如果讲人情讲得次数比较多,事情做得比较大的话,也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就会被发现,还有可能会受到法律上的惩罚。所以,这样做的结果暂时是躲过了一劫,但是,从长远来说,预期风险难以预测;第三种,他们既不顺从也不明确的反对上级,对于领导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这样可能同样不会有好下场。因为,在某些领导看来:你不和我站在一起,那就是在反对我!第四种,只能托人转单位或者干脆辞职不干,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按照这种逻辑,在这样的场合中,公务员将不得不面临着痛苦的抉择。公务员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毕竟享受着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许多人不会选择离开,那么最后自然就只有一种结局:那就是选择妥协、选择容忍,睁一眼闭一眼,只要能保住自己的饭碗就阿弥陀佛了。

二、受从众心理支配型

从对“讲人情”这种行为产生的心理学角度分析,讲人情者(此处特指各级公务员,以下皆同)往往易受从众心理支配。在某些机关部门中,当大多数人或者部门的主要领导都带头“讲人情”,特别是这种行为事后并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或处罚力度过轻时,一部分公务员就会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同时抱着侥幸的心理,心想别人这样做都没有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惩罚,还从中捞到了不少好处,养足了人情,给足了面子,又获得了升迁,人缘又好,自己何苦还要自命清高,与世格格不入呢?!与其这样被别人视为假清高,整天得罪人,不如自己也“潇洒走一回”。

三、理性“政治人”型

“讲人情”行为的背后往往会受到各种利益的驱动,其中有经济利益、有政治利益。因此,如同西方经济学中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一样,讲人情者往往

也会在潜意识中把自己等同为一个理性的“政治人”。等价交换甚至是贱卖贵买便是他们权力寻祖的交换原则。他们从不做赔本买卖。而他们交换的资本便是手中的权力,正所谓“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他们无土匪之名,确有土匪之实;他们无商人之财,确有商人之诈,在这个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的时代,他们才是真正的权力之王。在这个感情投资、假公济私的过程中,他们肥了自己,损了公众,更损害了国家。所以说,老百姓就是个冤大头,国家也是个冤大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应该承认,随着发展市场经济,腐败现象接连不断的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甚至涉及到许多高级的领导干部。”其中,一定不乏某些“讲人情”的“政治人”,可见当前形势之严峻。长此以往,这些“讲人情”的“政治人”们只会越陷越深,而且原本健康的人格也会随之极度扭曲、变态,陷入自我矛盾的怪圈。

四、混合型

此种类型较为特殊,兼具以上三种类型的特点或刚开始属于一个类型,而后扩展至其他类型。比如一个公务员可能刚开始只是无可奈何的讲了讲人情,此时尚且属于“无可奈何型”。但是,后来他发现其实很多人都这样,于是自己原先的被动而无奈的行为就逐渐变成了主动的行为,继而更加肆无忌惮,完全背弃行政伦理,进一步由一个“受从众心理支配型”的普通人发展成为一个纯理性的“政治人”。

综上所述,究其本质而言,“讲人情”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向法律、向公众、向良知挑战的过程。这样做的结果不可避免的就会触及和威胁到法律的尊严、公众的利益和自身的人格,最终在社会和公务员队伍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严重的败坏了党风、政风。

因此,我国这种典型的人情社会已经与现代行政伦理对公务员的伦理要求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和矛盾。在我国,人情社会对行政伦理产生的巨大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政治文化、社会风气、行政伦理和公务员人格的冲击

由于“讲人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所以,公务员自然就会特别重视人脉的建设,尤其是特别重视同事之间、亲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感情投资。这样,请客吃饭甚至是嫖娼赌博等所谓沟通感情的各种行为就会十

分流行。权力寻租就会顺理成章、顺其自然。在这种陋习的影响下,政治文化就会逐渐变得庸俗不堪,社会风气也会随之败坏,最终使公务员逐渐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再受法律和行政道德的约束,丧失公务活动中服务方面和程序方面的公正合理,严重的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造成了行政伦理的严重缺失。

然而,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同样值得重视,就是公务员长期在一个讲人情的社会和政府中生存,不得不应付各种各样的人情并主动寻求各种各样的人情。在这个过程中,公务员可能会丧失自我,失去一个健康的人格,造成严重的公务员心理问题,继而发展为公务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最终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

二、国家合法性的丧失

合法性有两种,一种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另一种是法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是指,人们对某种政治权力秩序是否认同及其认同程度如何的问题。具有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意味着,一种政治秩序或一个政权获得了人们的同意和自愿服从。而法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意味着某种行为是可以作为的,是不会受到司法系统的惩罚的。”[3] 本文所用的合法性指的是前者,即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由此,笔者认为人情社会最重大的影响还不单纯是对政治文化、社会风气、行政伦理和公务员人格的冲击,而是会造成国家合法性的丧失。从此以后,公众不会在依法办事而是会费尽心思搞“感情投资”,但是有人脉并且能够进行感情投资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这里面必须至少具备两个要素才有可能进行“感情投资”:首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认识“人”(特别是大官),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感情投资的对象;其次,必须有钱,只有有钱,才能请认识的“人”吃饭、游玩、送车子、送票子、送房子、送女人等等;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是草根一个,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他们只能忍辱负重,对于公务员的行政无效率、行政不作为、行政伦理缺失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然而,长此以往,民怨就会不断累积,最终一定会威胁到政权的稳定。西方某些学者认为“合法性的基础是同意。缺乏同意,政府的统治只能依靠高压手段。因而,判断一个政府合法的办法是看国家雇佣了多少警察。警察越少,像瑞典和挪威那样,表明其合法性程度越高。警察越多,像佛朗哥的西班牙等,表明其合法性程度越低。”[4]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篇四
《“非要现实给你一巴掌 你才懂什么叫社会”我喜欢的句子,每一句都是自己的心情》

“非要现实给你一巴掌 你才懂什么叫社会”我喜欢的句子,每一句都是自己的心情

1 。不 要 拿 过 去 的 记 忆 、来 折 磨 现 在 的 自 己 。

2 。划开手臂的那一刻,有谁听见我的心碎.

3 。慢慢学坏才能让自己变好

4 。我又不是没人要,干嘛把自己弄得那么低三下四〃

5 。每一个解释丶都是虚伪的掩饰、有些话永远都只是台词。

6 。也许〝夜〞最适合哭,〝黑〞掩饰了无助。

7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8 。我想单纯一些,社会阻止了我。

9 。每个不想谈恋爱的人 心里都住着一个不可能的人。

10 。想哭的时候 ,画上眼线 ,告诉自己 、哭了会很丑。

11 。你是我眼中的太阳,也是我影子里的悲伤 ...

12 。分分合合这么多次,怎么还不知道珍惜.

13 。看着你 好想放弃,感觉累了,可是心,还没有真的放下丶

14 。如 今 的 现 在 ,早 已 不 是 当 初 的 从 前 °

15 。女孩问男孩:abcdefg代表什么? 男孩:a boy can do everything for gril. 16 。我们的故事太短,短到我清楚的记得每一个细节

17 。看 着 天 空 、 ォ 知 道 原 来 幸 福 离 峩 那 么 远 、

18 。如果我说我没有、谁会说我相信.

19 。爱 情 就 像 笑 话 、笑 死 了 别 人 、笑 疼 了 自 己

20 。是不是微笑就可以,忘记那些想哭的事。

21 。小3的出现、验证了多少虚假的爱情。

22 。敷衍表示谎言已经开始,冷漠表示感情即将结束

23 。时光总是旧的 因为我们总是意犹未尽的活在过去

24 。听着别人讲你·有好有坏·我只能笑笑、那一切与我无关了

25 。我们分分合合太多次、感情也受不起了、所以我们分开的

26 。忘不了、终究忘不了、何必再去强迫自己所谓的忘记

27 。境界,让死亡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28. 。因 为 ,那 里 会 痛。所 以 请 别 给 我 机 会,让 我 痛 。 29 。回 忆 虽 然 很 痛 、但 也 是 件 很 美 好 的 事。

30 。刺眼的日光,带出我嘴角的一抹笑。

31人生苦短、怎能许多(如果、假如)。

32 。都还是孩子,何必把一切看得那么透。

33 。有些事,不是我们单纯的想,单纯的希望就可以的

34 。非要现实给你一巴掌,你才懂什么叫社会

35 。我们的过去,需要格式化....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篇五
《短信淡薄人情》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篇六
《超现实!看透了男人和女人的惊艳句子,哪句射到你心坎》

分享导语: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会用一万次回眸换取与你的一次相遇,再用我如莲的心,来爱护你,呵护你,疼你,即使地球现在灭亡,也会一直陪你到老!

男人是用来靠的,所以要可靠;

女人是用来爱的,所以要可爱;

女人因为一个男人帅就嫁给他,这是好色;

男人因为一个女人漂亮而娶她,是审美;

当男人想通了,女人想开了,世界自然就和平了;

好男人使女人了解世界,坏男人使女人误解世界。

男人坚持独身,人们会以为他有事业心;

女人坚持独身,人们会以为她有毛病;

男人的话就像老太太的牙齿没有多少是真的;

早回家的男人讲故事给老婆听;

晚回家的男人编故事给老婆听;

一个女人:她可以喜欢你,但她不爱你,她可以爱你,但她不嫁你,她可以嫁你,但她不生育,她可以生育,但孩子不是你的。

男人喜欢听话的女人,但男人若是真心喜欢一个女人,就会不知不觉的听她的话;

男人变坏,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女人变心,一头牛就拉回来了;

男人忽悠女人,叫调戏;

女人忽悠男人,叫勾引。

一个女人可以是一个男人变成百万富翁么?可以的,提前是那个男人是亿万富翁的话;

离婚时不要财产的男人,一定不是好男人;

离婚时不要财产的女人,一定是个好女人;

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用情浅的会先放弃;

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用情深的那个会先放弃;

男人之间最沉重的话题就是说到自己的女人;

而男人之间最轻松的话题就是说到别的女人。

男人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女朋友,总说自己的是100块的,别人的是10块的!其实心里想的正相反;

男人太帅,不好,被人家老公误以为是想勾引他老婆;

女人太靓,不好,被男人家里的黄脸婆说是祸水;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

每个不成功的男人背后,一般都有两个女人;

女人拥有无数个QQ号,只为了调戏一个男人;

男人常用一个QQ号,上面加满各种各样的女人;

大女人不可一日无权,小女人不可一日无钱。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篇七
《论当今社会人情与金钱》

论当今社会人情与金钱(醒世衡言)

听君一席话,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胜过十年书。当年社会的人情与金钱,如何认识呢?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一把尺子。奈何世人总爱拿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别人„„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样老套的话挂在嘴边也没啥意思。如今这个社会,钱,是一个人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成就与成功,能力与魄力的见证。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不同劳作时间,各有各的价值取向。

钱是俗物,可纵观社会,没有金钱的流通,这个社会如何发展,人的劳动何以体现?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本就天经地义,贬义上可指杀人越货,褒义上可指骨干员工领导,不同的是,前者可选择拿多少钱做多少事。而后者,往往被动而行,做多少事,未必就能拿多少钱。于是分歧产生,于是这个社会有了一个叫作“跳槽”的词汇。纵使人情再多,员老级的人物,也同样要养家糊口,同样有自己心中的尺子。讲人情了,自身的价值呢?

衡曰:人情,乃是人与人交往的情份所在,不能拿人情与金钱相提并论。我可以在出售的商品中把人情和金钱找一个中合点,可不能在人的工作中把人情和金钱加起来算。人情,并不是金钱的组成部分,是金钱以外的人际交往体现。而金钱,是个人劳动价值的体现。

我自认为自身并不是贪财之人,可未必这个社会就这样认同你。钱,往好的方面讲就是人的价值,那叫劳动成果;相反,如

果往坏的方面,尽人皆知的皮肉生意,同样有人乐此不彼。就像那位画家的画,第一天,让人们指出画中的妙处,于是满幅皆被圈点。第二天,同样一幅画,让人指出败笔,结果同样圈点满幅。除了心态和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社会,及对个人审视认知的能力。只要自我心中无愧,又何须拿钱来衡量人呢?人生的选择本就是毫无规律可循的,又何必拿金钱这个软肋上将人生的选择囊括其中,没有人不是为了钱到处奔波,但也没有人是只为了钱才选择到处奔波!

衡言有三:

一曰:付出了没有收获是一种悲哀,努力过输了可以亲尝失败经验,越挫越勇,努力过成功了可以体现自身努力的价值。

二曰:做生意,人情要讲,钱更要讲!先小人后君子,大家把实际问题解决了,再把酒言欢,双方也不会过后心里不舒服。

三曰:当人情与金钱产生冲突的时候,能冷静对待及加以处理才是上上之选。犹如几两酒精兑几两水,把握得好了,就是美酒一杯,相反量过了,就是穿肠毒药。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篇八
《论熟人社会的人情》

论熟人社会的人情

作者:贺雪峰

摘要:人情是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重要功能。随着现代性的侵蚀,农村人情普遍出现了异化。人情异化的程度与方式与村庄社会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化程度高的中部农村,人情异化最为迅速。人情异化表现出来的是人情的繁荣,但当人情被榨取性利用之后,剩下的只是名实分离的人情空壳,人情循环中断,村民之间基本的人际互动难以维系,农村熟人社会失去了润滑剂,农村熟人社会甚至会因此解体。这是目前中国农村和农民难以承受之重。

关键词:人情;熟人社会;区域差异;人际互动

一、问题意识

近年在农村调查,发现农村人情异化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人情名目越来越繁,频次越来越密,礼金越来越高,酒席花费越来越大,其结果是农民不堪人情重负,农民收入中的几乎1/3用于人情支出,有些农民因此退出人情循环,农村人情可能“盛极而衰”。

而一直以来,人情在农村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农村人情的“盛极而衰”,可能导致农村熟人社会的解体,从而带来严重问题。如何理解农村人情的机制、状况及其异化的逻辑,是本文的任务。

本文的问题意识自2010年国庆在安徽繁昌县农村的调查。与全国很多地区农村出现的人情不堪重负不同,繁昌县农村有一套控制人情异化的机制,具体来讲,在繁昌农村,丧事是社区性的大事,是要大办,且社区(主要是村民组)成员都要参与的大事,也是具有很强竞争性的大事。丧事办得好不好,来客多不多,事关社会评价和个人地位。丧事招待标准也相当高,一般一桌酒席要花七、八百元,若办30桌,仅酒席就得花两三万元。酒席花费高,送礼礼金也不可能低。仅以我们调查山河村支书母亲的丧事来说,支书办酒席花费3万多元,收到礼金6万元,另外,几乎所有随礼的人都要放鞭炮(冲天炮),仅放掉的鞭炮钱就超过3万元。村支书母亲的丧事在当地具有代表性,其特点是酒席越办越好了,随礼金额也越来越大,丧事花费也越来越高。繁昌农村在丧事上的这种变化,正是全国大部分农村人情异化的一个缩影。

不过,与全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繁昌人情中,除丧事以外,其余诸事包括婚嫁、做寿等等人生大事,都不一定在社区范围内大办,而仅在亲朋小圈子内小办,甚至不办酒席。因为办酒席之后,收到人情必须还情,还情是要花费的,办酒席也要花费,人情往来越多,花费在酒席上的钱就越多,收入吃掉了划不来,因此不办。

这样一来,在繁昌农村,虽然丧事大办,但红事小办或不办,就使得繁昌农村既可以通过大办丧事来维持社区范围最低限度的人情交往和人际互动,使农村熟人社会变得可能,又因为其余诸事小办或不办,而使村民人情负担不至太重。这是对农村人情异化的一个不错的应对。

2011年元旦到广东番禺农村调研,发现番禺农村与繁昌农村在人情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的核心是,丧事是社区性的事务,是要大办的,是亲戚、朋友和邻里都要参与的,是不请自来的。一般情况下,同组村民都有参加丧事的义务。红事则仅限于亲友,是不邀不来,只有邀请才来。红事所邀客人往往仅限近亲和最好的朋友,本村民组(熟人社区)最多只邀请邻里一、两家。

与繁昌不同的是,番禺农村办红白事,必须退还部分礼金,甚至不收礼。退还得多甚至不收礼才有面子,不然就被别人看不起。因此,在番禺,办红白事几乎都是要亏的,参加人数越多,亏得越多。因为办红白事亏本,番禺农民就没有增加人情名目和扩大人情规模的积极性。丧事的社区性办理使农村熟人社会可以保持最低限度交往与互动,而人情数量和随礼礼金的稳定,又使人情可以控制在农民承受能力之内。

繁昌和番禺农村通过区分红白事,将丧事作为社区范围内必办大事,红事则是私人性的可以小办或不办的事务,使人情既可以维持农村社区内最低限度交往,又没有让农民不堪重负。那么,为什么繁昌和番禺农村会以红白事的分离来应对转型时期人情异化?还有什么应对农村人情异化的方式?农村人情异化的逻辑是怎样的?以及农村人情的功能是什么,我们应如何理解农村人情及其异化的区域发生机制?

二、农村人情及其功能

本文讨论的人情是指以红白事为主的非年节性的仪式性人情,主要包括婚丧嫁娶、生抓寿祝、考学考军建房等等大事而发生的送礼、收礼、吃酒等活动。仪式性人情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者,二是仪式,三是酒席。

人情参与者。仪式性人情的参与者一般包括三种人:一是亲戚;二是朋友;三是邻里(主要是本自然村或村民组的村民)。正如前面所举繁昌和番禺农村的例子,并非所有仪式性人情都是三部分人员参加,在繁昌和番禺农村,仅仅丧事才是社区性的,是社区所有人员都要参加的大事,要大办,其他诸事则可以小办或不办。小办就是只在较小亲友范围举办,而不扰动社区其他成员。

人情仪式。主要是红白事要办仪式,比如,几乎所有农村地区,丧事都要大办且要举行复杂仪式。丧事中,老人去世,阴阳相隔,是家庭重大变故,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极为重大的事情,因此,丧事仪式往往隆重、神圣而神秘。结婚一般也要举办仪式,因为娶回一个新媳妇,社区就多了一个新成员。婚礼是对新人的欢迎和接纳。仪式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具有明显的分界作用。仪式的公开和象征意义,使仪式成为村庄中社会竞争的手段,盛大的仪式意味更大的面子和更高的地位。

置办酒席。酒席招待来客,酒席本身也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构成仪式的一部分,因为酒席好坏既表明对客人的重视程度(好酒好菜好招待),又可以展现经济实力。

在熟人社会范围,人情以上三方面内容一般都有一个相对客观的地方性共识,即哪个名目的人情是合理该办的,应邀请什么人参与,由哪些人参加,送多少礼金,举办什么仪式,置办什么档次的酒席,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

农村人情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是互助、互惠。在传统的农村社会,农民面对人生重大事变,如婚丧嫁娶等大事,往往需要得到亲朋邻里的帮助。亲朋邻里借人情送钱送物,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而且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

其次是自己人的认同。每每面临人生大事,通过礼物流动形成的相互帮助和相互支持,使人情互动双方及多方都自己人化了,这些人是自己的亲戚、朋友、熟人,是不同于外人和陌生人的自己人。农村人情往来所造成的这种定期的自己人化机制,是农村熟人社会中最为根本的方面。人情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不间断地生产出相互的熟悉及这种熟悉基础上的自己人认同。

农村熟人社会内部,不仅有自己人认同,同时也有竞争。通过送超过常规的人情,通过举办盛大仪式,通过置办豪华酒宴,通过办超大规模酒席,来获得村庄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也是人情的一大功能。一般情况下,只有经济富裕、人缘良好、亲友众多的家庭,才能办得起更加豪华奢侈的红白事,从而赢得更大面子。在适当的限度内,通过红白事进行的社会竞

争,反映了村庄中实际存在的经济社会分层。

从人情的功能上讲,最为关键的是,正是通过仪式性人情,村庄社会形成了一个人情循环与人际互动的庞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几乎所有社区成员都有机会经常聚在一起参加仪式,吃吃喝喝,几乎所有成员都会有经济上的往来,几乎所有成员都会通过这种经济上的往来(送、还、欠)形成自己人认同。维持最低限度的人情往来,是一个农村社区可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前面所举繁昌和番禺农村的例子中,农村社区通过丧事的大办,而维持了农村熟人社会再生产的最低要求。

那么,人情往来是否越多就越可以保持农村熟人社会的再生产、自己人的再生产,从而越能有效维护农村熟人社会?当然不是,因为人情往来是要花费成本的,过频、过密人情往来的花费太高,就可能导致部分社区成员退出人情循环,人情往来不可持续。

小结以上所述,农村人情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参与者、仪式和酒席;农村人情功能主要表现为:互助互惠、自己人化、社会竞争。无论人情内容还是人情功能,都往往因为村庄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正是村庄社会性质的差异,可以使不同地区以不同的人情变化来应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型。以下我们讨论构成农村人情内容及功能基础的村庄社会性质。

三、熟人社会的性质

按我们的分法,将中国农村分成三大区域类型,即南方团结型村庄,北方分裂型村庄,中部分散型村庄[①]。所谓团结型,是指在南方农村往往有较强的宗族力量,农民聚族而居,地缘依附于血缘,村庄内具有较强的自己人认同,村庄与外界有明显的区隔,村庄以外是陌生人社会,村庄以内则是自己人的熟人社会。村庄内不仅是熟人社会,而且是自己人社会。也是因此,在村庄内存在强有力的公共规范。

北方分裂型村庄是指村庄内存在若干不同的派系,不同派系之间不仅缺少自己人的认同,而且构成竞争性关系。村庄内是熟人社会,但这个熟人社会并非是一个自己人的社会,而是由若干自己人群体构成的社会。北方农村多分裂型村庄,其典型特征是村庄内部有若干小亲族,不同小亲族之间的“合纵连横”成为北方农村政治的典型特征。

中部分散型村庄主要是指村庄内不仅不存在具有强大行动能力的宗族力量,而且缺少强有力的小亲族认同。中部农村的农民是分散的,原子化的,每个人都对自上而下的法律负责,每个人都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人。

以上团结的南方村庄、分裂的北方村庄和分散的中部村庄都只是理想型,但以此理想型来讨论农村人情的机制及其变异,还是相当有效的。

在团结的南方村庄,因为存在一个超越家庭的村庄共同体(宗族),而使村庄存在一个超越个体的公共规范,违反这个公共规范,会受到共同体强有力的排斥。

在分裂的北方村庄,村庄内部虽然分裂为不同的小亲族,但小亲族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认同与行动单位,是超越于个人的,小亲族之间的竞争往往会强化小亲族内部认同,小亲族有能力约束个体“越轨”行为。

在分散的中部农村,村庄内每个人都不受到强有力结构性力量的约束,每个人都可以相对自由地行动,因此,一旦现代性的因素渗透进来,一旦市场经济理念成为政治正确,中部农村的农民就可能最快以理性人的逻辑来行动。

换句话说,在南方团结型村庄、北方分裂型村庄和中部分散型村庄,因为村庄内部结构性约束力量的差异,面对社会转型和市场渗透,不同类型村庄内的行动者(村民)具有相当不同的选择空间。北方分裂型村庄和南方团结型村庄都存在结构性的约束力量,村民行动受到超越个体的公共力量的约束,个体村民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中部分散型村庄缺少结

构性力量的约束,村民可以自由行动,村民行动是私人性的,是相对随意的。

村庄结构的差异导致农村人情在村庄社区中的功能与表现方式的差异,同时也使不同地区农村人情应对社会转型方式的差异。

在南方团结型村庄,因为村庄存在宗族等结构性的公共力量,人情在社会建构上的意义相对较小,人情从某种意义上是依附宗族这种公共力量的。北方分裂型村庄,小亲族力量也是超越人情的结构性力量,人情往往是依附于小亲族而发挥作用,且人情往往被小亲族力量用作竞争的手段,[②]而在中部分散的原子化村庄,村庄缺少结构性力量,人情在建构社区中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重要性。或者说,存在结构性力量的宗族农村或者小亲族农村,农民个人可以从宗族或小亲族等血缘关系中获得支持,人情是依附于宗族或小亲族等公共性力量的。在分散的原子化农村,农民缺少可以依靠的结构性力量,而需要通过人情来建构和维护社会联系,人情是农村社会互动得以发生,农村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重要手段。

也就是说,缺少结构性力量的中部农村,人情更倾向于作为维护社会团结的手段,而在存在结构性力量的南方农村,人情不过是结构性力量的表现与表达,是村庄社会团结的反映。北方农村介于两者之间。

正是南方团结型村庄和北方分裂型村庄所具有的公共性,使得南方农村和北方农村在面对社会转型时,人情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中部分散型农村(或原子化程度高的农村),人情更容易发生变异。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外部冲击下面,中部分散原子化村庄,因为缺少任何强有力的公共力量的保护,人情很容易发生变异。相对来讲,北方分裂型村庄和南方团结型村庄,人情应对外来冲击能力较强,发生变异的速度较慢,变异的方式也有差异。

四、正常人情的基本条件

人情的变异是以存在一个正常的人情模式为前提的。那么,正常的人情模式是怎样的?如前所述,不同地区农村人情的公共性程度是不同的,人情在建构地方熟人社会,在发挥社区功能中的作用也是相当不同的,但一般来讲,正常的人情存续必有若干基本前提,人情异化首先表现为正常的人情往来模式无法维系。

我们可以提出三个正常人情得以维系的基本条件,一是人情相对稳定,二是可持续,三是增加了人情参与者的自己人认同,或人情对于社区建设具有正功能。

人情的相对稳定,主要包括参与人群的相对稳定、随礼数量的相对稳定、人情名目的相对稳定、人情仪式的相对稳定、酒席档次的相对稳定。之所以说是相对稳定,是因为社会在变化,经济在发展,绝对稳定是没有的。总体来讲,当前农村人情出现的明显变化是,参与人情循环的三部分人群中(亲、朋、邻里),朋友比重越来越大,邻里相对减少。比如以前社区中的所有人都参加的人情,现在只有部分人员参与其中;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提高,随礼金额水涨船高;随礼的增加一般会带来酒席档次的提升,或酒席档次提升带动随礼金额提高;仪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现代性向农村的渗透,之前的传统仪式越来越简化,而一些传统所没有的仪式开始兴起,如婚嫁中的结婚照、婚车、摄像等。

衡量人情是否稳定的关键是人情是否仍在参与者的正常感受之内。比如酒席越来越铺张,以致浪费成了普遍现象,或新的人情名目不断被发掘出来,或随礼金额越来越高,人情超出人们预期与控制,农民因人情苦不堪言,就表明人情不稳定了。

人情发生超过预期的变化,参与者因人情苦不堪言,人情循环就可能中断。或即使仍然维持了人情的循环,但人情已不再生产自己人的认同,人情发生了严重的名实分离,人情的功能大打折扣,甚至走向反面。

人情的稳定性、可持续和增加自己人认同,又是以人情的相对平衡为前提的,所谓相对平衡,即人情往来的相对平衡,送人情和收人情的礼尚往来的平衡。这种平衡不是当下结算

清楚的平衡,而是以送人情、欠人情、还人情来达成的平衡。送人情和还人情,必须有正当的人情名目与理由,这些人情名目和理由是地方人们的共识,不能随意增减。在人情往来过程中,从短期看,有的家庭长期没有事办,有的家庭却办事不断,从而导致人情的不平衡。但从一个长的时期来看,所有家庭都有婚丧嫁娶事务,从而可以达到人情循环的平衡。只要有长远预期,人情就是平衡的。若社会变化太快,村庄边界开放,人们的长远预期不复存在,就可能使长时期平衡的人情因为人们预期变短,而不再平衡,人们更愿在短期内还掉所欠人情或收回所送人情,因而发明出种种新的人情名目,最终导致人情名实更加严重的分离,人情成为沉重负担,最终导致人情的不可持续。

五、人情异化的逻辑

人情异化首先表现在人情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在原有人情模式中加入了不同的内容,且这种变化已经威胁到正常人情模式的维系。大体来讲,人情异化有两个方向,一是利的方向,一是名的方向。这两个方向的核心都是人情的工具化,利的方向是利用人情赚钱,名的方向是利用人情进行恶性攀比竞争。

先看利的方向。

一般来讲,农村人情中有互助的成份,即当一个家庭遇到人生大事如婚丧事时,亲友邻里都有帮助支持的义务,典型表现是以送人情来尽义务。送人情是送钱送物,某种意义上,这种钱物是白送,因为这种钱物的人情并不即时结清,而是作为人情记在那里,欠在那里。一旦等到送人情家庭有了同样的人生大事,收人情家庭才还回人情。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举办人情的名目是相对固定的,不会随意增加或减少。从长期来看,人情是平衡的。

在当前社会快速转型背景下,人们的预期普遍变短,人情短期内的不平衡引起多收人情家庭还回人情的压力,和引起多送人情家庭收回人情动力,这种背景下,新的人情名目被开发出来,以前本来不办的人情现在要办,以前仅在小范围内小办的酒席,现在大办,而一旦新的人情名目被开发出来,这种新的人情名目就成为新的地方人情常规,由此引起新的人情的不平衡,进而导致更多人情名目的出现。极端情况下,甚至连猪下仔,屋换瓦,也要举办人情,人情名目在很短时间即极度膨胀,人情名目五花八门。[③]

另外一个人情的变化方向是人情参与者范围的变化,比如,一些过去仅在亲戚范围内小办的人情变成社区范围大办的人情,参与人情循环的人员必然增加,包括朋友和邻里的参与。随着村庄边界的开放,农民社会交往增多,农村人情中的朋友越来越多。

人情名目的增加,人情范围的扩大,带来人情频次的增加,也就是每个家庭送人情的次数增加。

若每次送人情金额较小,则即使人情频次增加,人情也并不成为家庭巨大负担。但总体来讲,在缺乏长远预期的情况下,为了及时还情,农村每次还人情都要略高于所欠人情,随礼金额持续增加。更重要的是,在送礼和收礼时,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与当事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决定送礼金额多少,有人因为欠人情而多送,有人因为经济条件好而多送,有人因为个人关系好而多送,这些多送的人情都写在人情往来账上,并因此成为当地其他人不得不看齐的目标和下次随礼金额的常规。人情因此越送越大。与礼金增加相伴随的往往是酒席越办越好,酒席花费越来越大。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变动图式:在一般情况下,农村人情名目多少、参与人情规模大小,决定了农村人情的频次。农村人情名目越多,参与人情范围越大,农村人情频次就越密。人情频次越密,每次所送人情的金额降低,就可以使人情负担相对稳定。而一旦农村随礼金额不仅不降低,而且持续上升时,人情负担就相当高了。

当办红白事收人情可以赚钱,且越来越多人借办人情来赚钱(收回人情或赚取盈余)时,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篇九
《_人情社会_下中国人的法律观》

2008年7月湖北警官学院学报July.2008

                

第4期 总第103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PoliceNo.4 Ser.No.103

“人情社会”下中国人的法律观

胡丽燕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

  【摘 要】中国社会,重情甚于重理,可以说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总是按习惯依人情处理各种事情,希望通过人情关系使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对法律进行变通适用。这是一种“变通”的法律观。从心理的、历史的和法律的视角分析“变通”法律观的成因。

【关键词】法律观;变通;成因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91(2008)04-0030-04

OntheChineselegalconceptinthehumansentimentsociety

HuLiyan

(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

Abstract:TheChinesesocietyisahu.assalwayspayatten2tiontothehumansentitruth.wcarryaccordingtothehumansenti2mentownlawthroughthehumansentimentrelations.Thisar2ticlewomviewofpsychology,historyandlaw.

Keythelegalview;adaptlawtocircumstances;origin

  一、中国人的“变通”法律观

在西方,法律神圣不可以侵犯。西方人认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1]

而然,否则,心里发虚,底气不足。

我们不妨看一则关于法官金桂兰的报道:“据报道,金桂兰从未收过当事人的钱物。一个山东客商打官司,怕金桂兰偏袒本地当事人,案子未开庭前就塞给她3000元,被拒绝了。一个当事人把钱悄悄地送到她家里,金桂兰发现后把当事人狠狠批评了一通,钱如数退还了……,无数想送钱的当事人被拒绝后,金桂兰清正廉洁的名声也传开了。”

[3]

。苏格拉

底甚至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来实现对“恶法亦法”的坚持,对法律至高无上权威的维护。在西方社会,人们普遍自觉地遵守法律,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民众守法境界。

反观中国,可以说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林语堂曾说:“‘近乎人情’是较胜于‘合乎逻辑’的伟大考量,……中国人是把人情放在道理的上面的”。情大于理,情大于法,这是中国人内心深处信奉的法则。人情作为一种日常交往规则被中国人普遍地遵守着,人们总是按习惯依人情进行交往,处理各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无论大事小事都会跑人情托关系。在大家看来,办起事来,找人情托关系顺理成章,自然

【收稿日期】2008-05-16

[2]

不仅金桂兰法官的报道里有这样的描述,在“百度”里搜索,我们可以看到,在一系列的“十佳法官”的事迹报道中,几乎每一位法官的优秀事迹里都会有关于某某法官大公无私,拒绝当事人送上门的礼物,或者是没有理会亲戚朋友的说情。由此可见,当事人上门求情说理是常态,老百姓打官司看的不是自己的理由充分与否,而是看法院有没有熟人可以找。律师们千方百计改变案件管

【作者简介】胡丽燕(1985-),女,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30・

胡丽燕:“人情社会”下中国人的法律观

辖地,也是为了找到一个有熟人的法院。人们不觉得法律是一个高高在上、不可改变的东西,而是

存在着一个灵活运作的空间。人情才是最重要的,法律可以因为人情而得到变通。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法治理念得到贯彻,在中国人看来,人情与“变通”的做法还是很正常,无须改变,也不想改变。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法律观。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存在如此普遍的“人情”、“变通”心理?这是我国法制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笔者仅从中国的“人情社会”方面探究,试从心理、历史、法律三个角度,谈谈“变通”法律观的成因。  二、“变通”法律观的心理学视角

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在街头十字路口,一群上班族站在街道的一旁,一边看着刺眼的红灯,一边频频看表,但是没有人往前移动。突然,有一个人忍受不住,奋勇向前。后面的大军似乎松了一口气,立马不甘示弱,红灯依旧,照闯不误。“(一)“公平”心理总体上说,即使有“变通”的遵守,还算是遵守规则的。可是,人们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要求“公平”的心理。正是这样的心理,让一些本来遵守规则的人不再遵守规则。

一个人面对规则,特别是他认同的规则,他会很乐意地遵守。可是,一旦有另外一个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对比。遵守规则的人发现另外一个人没有遵守规则,相对自己的遵守,他会觉得自己是“吃亏了”。自己也应该不受规则约束,这样才公平。正如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描述的阿Q那样,“和尚摸得,我怎么摸不得?”阿Q只想到别人做的事,自己要受到平等的待遇,却没有想过,别人做的事是否合理或合法。这样的心理在中国十分普遍。你从办公室里拿签字笔,我就拿草稿纸,否则“不公平”。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天生的非正常的“公平”心理,让很多原本遵守规则的人因为别人的变通,而不遵守这个规则。

(二)因变通的利益而强化行为《易经》中说:“变通求存”。懂得变通才能发展,变通往往伴随着利益的因素,伴随着发展与进步的因素。社会中的“理性人”,都在追求利益的

最大化。如果变通的行为没有利益和好处,很多人会基于名誉等因素的考虑,即使其他人“坏了

规矩”,还是有人会遵守规则。但是,事实上,很多变通的行为没有得到制止,比如闯红灯,大部分闯红灯的人没有得到处罚,这样,变通行为就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相反,变通会带来利益,有人因此得到鼓励。那些看着他人变通而跟随的人,对于自己的变通行为,也是一种沾沾自喜和发现新大陆似的满足。他们为自己以前的不同变通而懊悔,对自己的变通行为带来的利益感到满意,并且加以强化,努力付诸实践。我们可以看到,闯红灯的结果是一个月的“出勤奖”,否则怎么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和其他人的鄙夷而闯呢?打官司找熟人是为了在案件审理中,期望对法律进行变通,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反之,一定会坚持法律原则的。当法律有利于我时,我会遵从,反之经常通过防御机制的作用说服自己,。这样,变通,。

,而在、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行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通俗地说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从众心理实验表明,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到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从众性是与独立性相对立的一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

[4]

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

看过一个温州高中生调查闯红灯现象做的调查报告,他们把从众心理归纳为闯红灯的重要原因。文章中说:“进行了随机采访,总结出一个规律———别人都闯,自己不闯,好像显得很清高似的,别扭。这个规律也得到了浙江警察学院丁靖艳老师的认同。“我们能看到的行人闯红灯,基本上都是一群一群闯的,这是从众心理在作祟。”这跟大众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有相通之处: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块玻璃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很可能受到某种暗示,去打碎更多的玻璃。这种“从众心理”会造成一种纵容的环境,进而影响在这种环境里的每个人。比如闯红灯,当身边的人都在闯,可能也就会不自觉地追随而去。”

闯红灯有从众心理的作用,其他事情也不例

・31・

[5]

胡丽燕:“人情社会”下中国人的法律观

外,如打官司等就更严重了。公众对变通的人采取一种欣赏的眼光,认为送礼,找人,托关系,才是

“会做人”。而不会变通的人是死板,没有人情味。更严重的是,对方当事人人找了关系,自己不找,还未开庭就已经输了一截。基于这样的考虑,不从众都不行了。正是这样,让变通成为一种社会心理习惯。

  三、“变通”法律观的历史视角

变通法律的现象在中国社会的形成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其形成和发展与统治阶级认为的“变通正当性”,是密不可分的。

(一)传统的礼治文化《唐律疏议》:“周公寓刑于礼,不制刑书”,西周时代,以礼治国,把礼当做国法。《礼仪・义疏》:“先王之治,以礼为本。”礼是治国的根本,刑不过是辅助礼而已。礼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礼的特点就是教化人心,让人自觉遵守法律。礼虽然拥有法律的地位,但既然是教化,,,不重形。在系辞下》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说法。说的就是人们在生活中要懂得变通,不能直来直去。所以,人们的心里认为,变通适用礼是正常而且应该的事。

(二)官员对律例的变通清朝的“清官第一”于成龙曾经断过这样的案子。夏氏嫁于范文不到六年,范文去世,留下遗腹子范念岵。家徒四壁,夏氏带着范念岵改嫁华承明,不想华承明因时疫归西,留下一子。就这样,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孩子过活。三十年后,夏氏去世,两个孩子都想厚葬母亲。可是谁做孝子,葬在谁家坟地,范、华两家各不相让。范家的理由是,夏氏临终有遗言,仍葬范家祖坟。华家的理由是既然已经改嫁,下堂便不认母,从此与范家恩断义绝。官司打到于成龙那里,于成龙判道:“……然律文中外形不中内质;重事实不重心思。盖外形易见,心思难知。故有司断案,亦不能纯略迹原情。今本府为慰安孝子之心计,特取其无碍于律文者,而尔等判。……如是则律与

[6]

情各不相妨……”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官员们在判案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板一眼的完全按照律例的规定行事,而是会采取一定的变通措施,使人情通达。有・32・

了官方的这样的举动,我们不难理解公众的“变通”行为和心理了。

  四、“变通”法律观的法律视角

除了心理和历史的视角,我们也可以在法学视角里找到一些“变通”心理的产生因素。

(一)家法族规下的法律观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在宗法制度下,形成了分封、世袭等制度。整个国家分成不同级别的大宗、小宗,“家天下”的思想形成,“以天下为家,以家为天下”。所以,几乎在国家法律出现的同时,民间也出现了家法族规。如在《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三国时魏人田畴为约束族人,曾立规二十余条。统治者为了有效地控制了局势,充分利用了的宗族组织,通过具有特殊功能的宗族法,由下而上地维持了基层社会秩序,维持封建秩,宗

[7]

,。解决纠纷的一般是族长(也有乡保),而非官员。族长作为家族法的执行者,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判断是非曲直,酌定处罚。虽然,家法族规具有“准法律”的性质,族长也有巨大的权威。可是,这毕竟是在家族内部,等级再严明,也改变不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两家发生纠纷,告到族长那里,族长首先做的是把两家聚合到一起,通过调解来解决问题,要求“以和为贵”,双方各让一步,以求让双方满意。这样的做法不是西方那样的严格说理的过程,它是一个讲究人情的过程。

我们看下面的一则《驳案新编》记载的一案:“刘彩文素行不端,为母刘陈氏逐出另居。刘彩文偷窃族人刘章耕牛一头,为事主悉。将刘彩文拉投族众。族长刘宾以做贼有犯族规,倡言罚银

[8]

八十两,置酒鞋族,免其送官究治。”

这样的调解,往往不像律例那样的严格,存在着很大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这样的变通是人之常情,但是却使对规则的变通在人们的心中更加根深蒂固。正如台湾学者韦政通先生所说的:“家庭是实施伦理的主要场所,从家庭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伦理思想经过制度化后又成为社会的精神支柱。”家庭的变通,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通。

(二)调解得到推广下的法律观

胡丽燕:“人情社会”下中国人的法律观

中国历史,很早就有调解制度。在现代社会,也存在着大量调解结案的案件。解放以来,大量

的案件都是通过调解结案,特别是离婚案件。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问题

[9]

上,调解比判决更值得依赖。调解被突出为中国民事法律制度最重要的特色。

法官在审理一个案子的过程中,无论是审判或者是调解,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都必须主动或被动地“灵活司法”,特别是擅于用调解结案。全国十佳法官的事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审判时,不用专业的法言法语,而是老百姓听得懂、能够明白的乡土语言,大多数案子以调解结案,群众非常满意,当选十佳。其中一则关于“十佳法官”宋鱼水法官的报道是这样写的:

打官司,无疑是为了解决矛盾,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然而,宋鱼水经手的案件70%以上都是以双方当事人调节告终,这是为什么呢?宋鱼水认为,调解是使双方当事人利益最大实现,社会财产损失最小。对法官来说,调解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一门艺术,把握,,被誉为“东方经验”,它的价值值得我们继续发扬。但也应该看到,在调解的背后,就是一种对法律的柔化和变通。可见,人们普遍的法律观,即“法律并不是固定不变,是有变通和周旋的余地”的想法不是无源之水,是有其社会背景的。

(三)法律移植下的法律观

我国现在的法律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法律。自从清末沈家本引进西方现代的法律制度以来,我们原有的中华法系的法律传统,在立法层面上慢慢消失。特别是民国六法全书的修订,制定法更是移植了西方法律思想与制度。在当代,我们的法律体系采用的都是西方的现代法律体系。

可是,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国家强制推行的外在规范,它同时更加需要人们自觉遵守的价值体系,因而,它的实施需要大众的内心支持。虽然,近代以来,西方近代的法律观已经被知识阶层所接受,西方化的立法体系也很快完成。但是,在基层特别在农村,传统的宗法伦理依然是广大民众的法律信仰,西方新型法律的道德土壤并没有培

育起来

[10]

。法律应该是保守的法律,但我们国

家,可以说法律制度是超前的,民众的法律意识是滞后的。于是,法律与社会的脱节便是必然的结局。这样,法律与大众的道德、信仰相对立。正如篇首引用的伯尔曼的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我们移植的西方法律在我国是“无根之木”,更不用说被人们当做一种信仰了。这样的法律在人们心中的有效性就打了折扣。此时,人们的必然会适用自己信仰的规则来解决纠纷,而不是现代西方法律体系。所以,人们规避法律,变通规则也无可厚非。  五、结语

法律要得到很好地适用,就需要一种权威的存在,需要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可是,我们国家的民众对法律有着强烈的“变通情节”。这样的结果是法律适用的不彻底,。

,、历史积淀。统治者自己对法律的变通,家法族规对法律的柔化,调解结案的方法的推广,以及西方法律移植带来的没有基础的现代法律建构等等,都是十分深刻的原因。因此,以后,在立法时,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民众这样的法律心理。

【参考文献】

[1][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2003:3

[2]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3-74

[3]

shtml

[4]

[6]金人叹,吴果迟.断案精华(上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47[7]朱勇.清代江南宗族法的社会作用[J].学术界,1988(4):36[8]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1981:25[9]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毛泽东选

集:第五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63-402

[10]胡旭晟.法的道德历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20

【责任编校:陶 范】

・33・

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篇十
《语文试卷(试题卷)》

郑州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14届 高三语文试题

说明:1、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钟。

2、请使用黑色水笔将答案工整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在试卷上直接作答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然而,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重视。

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是建立在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和判断又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分不开。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也在高速推进。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或许是上百年间才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我们在看到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看到了当今社会弥漫着的浮躁和过于功利之风。对于价值高低的判断,很多人使用了评价商品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价格、人气的高低。所以,我们才看到有人要把文化遗产产业化、把孔子产业化等种种新奇的提法。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对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判断,显然是错误的,甚至是可怕的。

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而且存在于今天人的生活中,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文化遗产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应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所以,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更重视遗产与人之间的血脉关系,关注他们之间的真实状态。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要注重对其整体环境和原有历史风貌的保护,更要注意保护贯穿于其中的历史文脉和珍贵的人文元素。这种价值的重要性怎能仅用商业价值来衡量?这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

合理把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保护还是利用,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度。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考虑眼前多,对于长远想得少。今天,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讨论范围。实际上,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逾越。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并且希望其只处于某个历史时期的断面,与其相关的一切都一成不变,那么这种保护是不现实的。因为它忽视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忽

略了社会是发展的这样一个事实,特别是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需要商榷的。这些年,由于某些文化遗产的特质,像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一个对文化遗产的误区,似乎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或者说是体现它的最大价值。文化遗产虽然可能会带来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非商品。类似“将世界遗产产业化”的提法是绝对错误的! 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使开发者只注重遗产之中的经济价值,对于文化遗产背后的那些产生不了商业价值的文化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分离,使文化遗产中蕴藏诸如信仰、风俗、艺术等文化内涵最终弱化乃至消失。

所以,无论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还是在文化遗产的利用上,都不要走极端化。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

(节选自《光明日报》)

1.关于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希望其不会变化,这样保护往往

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B.文化遗产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价值,但是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

并不是商品。

C.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如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

化遗产就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保护文化遗产,要正确认知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用价格和人气等评价商品的方

式来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人在谈文化遗

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

B.文化遗产关系到人的生活,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所以保

护文化遗产也要关注遗产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状态。

C.对文化遗产要保护其整体环境、历史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等,用商业价值

来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

D.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不能统一,使文化遗产

中蕴藏的一些文化内涵最终弱化或消失。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化遗产记录着过去,并存在于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它能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

借鉴和参考,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其环境和面貌,更要保护其历史文脉和人文

元素。

B.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

关于如何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C.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判断,进

而决定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

D.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使

之与时代共同发展,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影响。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

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

乃止。既长,将为取,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酺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

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

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 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秩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识锦绣,未尝求足、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德秀自乳之 乳:哺乳,喂奶。 .

B.即有累,吾当坐 坐:由……获罪。 .

C.是时颇言且第胜负 第:科第。 .

D.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 辇:用车子载。 .

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元德秀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3分) ....

①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②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③家惟

枕履箪瓤而已。④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⑤秩满,笥余一缣,驾柴

车去。⑥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德秀对母亲十分孝顺。考进士时,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入试。母亲 去世,服丧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

B.元德秀年轻时未趁父母健在时娶妻,母亲去世后,不肯结婚,侄子幼年丧亲无以抚 养,元德秀亲自抚养他。后来侄子年龄大了,他又准备为他娶妻,但因家里贫穷, 不得已求任鲁山县令。

C.元德秀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为官清廉,性情淡泊,喜好饮酒,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

华,能够弹琴、写歌、作赋。

D.元德秀去世后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族弟元结对他十分尊崇,认为他不求富足,不

苟言辞,不贪女色,是一个真正戒除了荒淫贪佞的人。

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5分)

译文:

(2)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8—9题。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年)十月,秦桧去世,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8.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赏析。(5分)

9.本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

(3)其间旦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

(4)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最佳配偶

[美]斯蒂芬·麦克勒

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他手里在搬弄着一沓纸,就像在搬弄着一沓煎饼。

“我相信,你一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

“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打开。本来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漂亮极了!

“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弗兰克林〃沃克先生。”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她确实太美了!您不妨想象一下。

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

“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我竭力想把语调放温和些。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高兴。“我是说,我对结果感到满意。” 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

“谢谢您,我也是。”她腼腆地说。

“我,31岁。”我唐突地冲口而出。

“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卡片上。”

这场谈话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卡片上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什么好谈了。

“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

“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她指点着说。 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扎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公司的计算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显然,她手中的那一扎“文件”是关于我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

“文件”里说,她喜欢古典音乐(记录在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栏)。“您喜欢古典音乐?” “对,比任何东西都喜欢,另外,我还收藏着弗兰基〃拉尼歌曲的全部录音。” “这倒是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我赞许地附和道。

我俩的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浏览着。我注意到,她爱好看书、看球赛、睡觉时爱把窗户关上、养狗、养猫、养金鱼、爱吃用意大利香肠做的三明治、将来要送孩子上私立学校、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现实的句子 讽刺社会现实的句子 形容社会现实的句子
  • 1、现实社会经典句子(2016-01-21)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现实社会人情淡泊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5583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