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

2016-01-24 08:47:4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篇一《客户亲人去世 英文哀悼句子》 ...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篇一
《客户亲人去世 英文哀悼句子》

I was deeply saddened to hear about the grieved news.

I know how difficult this must be for you. You are in my thoughts and prayers. I encourage you to draw on your strength and the strength of your family.

May God bless you and your family during this time and always,

Hearty condolence to you may you have strength to bear this great affliction.

I was deeply saddened when I learned about xxx's passing.

My heart goes out to you in your time of sorrow.

Please accept my sympathy for the loss of your (grandfather).

Please accept my heartfelt sympathies for your loss. My thoughts are with you and your family during this difficult time.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篇二
《悼念亲人的诗》

遗憾

你走的为什么那么匆忙

像秋去冬来的柳叶一夜枯黄 像涓涓东流的溪水瞬间冻结 让我再看看你的面容

让我再抚摸一下你的双手

让我再感受你的体温

你走的为什么那么匆忙

墓碑,黄土.......

如此荒寥

那么苍凉

此时的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安慰你,你却听不到

给你买豆浆,你却喝不了

一切都太迟了

一切都后悔莫及

忘不了病床上的你

紧握我双手饿那种力量

那是对生命的乞求

那是对生活的希望

可是希望为什么不能一直延续下去?

我不知道是什么

扼杀了你的希望

我应该紧握你

还给你十倍的力量

让你感受到爱的光芒

不孝,伤悲......

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

悲伤会悄然淡去

可是遗憾却抹不掉

天国的你

可否原谅

可否听得到

这悲痛的心声?

可否听得到

这深重的怀念

站在你墓前

多少黄纸的燃烧

你也温暖不到

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次我又不能到你墓前悼您! 可能是您期盼的太久 有时我会深感自己没用 只顾学业

错过了许多的相聚 失去了太多的情愫 遗憾

不能与您共度春节 无法与您迈进牛年 请您接受儿孙的祈愿 去领听那新年的钟声。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篇三
《亲人逝世三周年悼念对联》

三周年对联精选

上联:礼尽三年心难尽 下联:丧终此日德未终

上联:三年礼尽换红彩 下联:满门吉庆福自来

上联:故人已去整三载午 下联:哀思常存一千天

上联:三载不见泪落尽 下联:千里相隔眼望穿

上联:遥想当年慈母恩 下联:三春难报孝永在 横批:永怀春晖

上联:生生世世慈母爱 下联:年年岁岁孝子思 横批:爱遍天地

上联:旧日喜辞朝朝思 下联:如今三春岁岁念 横批:永怀慈母

上联:慈萱西去 三载铭心 隔世相望千行泪

下联:音容莫睹 九曲回肠 终天思亲总伤情

上联:月亦蒙 云亦蒙 泣血三载 梦依思亲泪

下联:江也深 海也深 刻骨今生 铭怀慈母恩

上联:慈母已去整三载 下联:哀思常存一千天

上联:慈母驾鹤西去悠悠三载抹不去亲人心中这份永远的痛

下联:慈母魂兮归来茫茫人海遮不住亲人眼里那盏常明的灯

横批:母仪千古

上联:三年如一日慈母音容犹在多想承欢膝下再诉衷肠

下联:三年似一世慈母魂兮归来但愿时光倒流永不分离

横批:遗爱千秋

上联:忆往昔操劳一生至躬背

下联:看今朝享乐三载梦娘归

上联:慎终已尽三年礼;

下联:追远常存一片心。

横批:事亡如存。

上联:严父慈母驾鹤西去三载,音容笑貌应犹在;

下联:孤男弱女守孝前来千日,疾首痛心何其了。

上联:痛融三载,笑貌音容常入梦;

下联:福荫百年,贤良德品永铭心。

上联:树欲静而风不止

下联:子欲养而亲不待

横批:慈爱永持

上联:春秋三度陇上犹显劳形

下联:松柏万年堂前常瞻遗容

横批:慎终追远

守孝三年易满,思亲百世难忘

故人已去整三载

哀思常存一千天

三载不见泪落尽

千里相隔眼望穿

双亲驾鹤倍思念;众子敬香还哽咽。

父母恩情我已懂,唯愿至亲再重生。

三载不见泪落尽

两世相隔眼望穿

横批:千古流芳

悼母三年对联 慎终已尽三年礼 母爱常驻 追远常存一片心 慈母云游年三载 永驻心田 子孙奠念日千朝 故人已去整三载 慈恩常念 哀思常存一千天 三载不见泪落尽 慈爱难忘 千里相隔眼望穿

上联:难忘手泽

下联:永忆天伦

上联:继承遗志

下联:克颂先芬

上联:百呼不醒严父梦

下联:千载难忘养育恩

上联:白马素车来吊鹤 下联:只鸡斗酒奠先灵

上联:椿影己随云气散 下联:鹤声犹带月光寒

上联:春光有恨垂疏柳 下联:晓霞含愁看早梅

上联:常怀老父勤劳动 下联:永记椿庭训谕言

上联:多感侍宾来祭奠 下联:深悲严父去留难

上联:父辈创业为儿孙 下联:儿孙铭记永不忘 横幅:感恩戴德

上联:慈父过世三载音容宛在 下联:儿孙铭记永不忘创业难 横幅:老爸安息

九年

世泽永绵浮瑞霭;

家风远播起祥光。

水色山光衬吉地;

花香鸟语颂鸿恩。

美德常齐天地永;

嘉风久伴山河存。

风范亿万年长传后代; 典型千百世永驻人间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篇四
《最空洞文章举例:悼念逝者,请用朴实的话语》

关于在全*开展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事业第一,工作至上,爱岗敬业,不畏困难,以身作则。在担任***期间,他勤奋工作,踏实肯干,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带领队员克难攻坚,勇于创新,竭尽全力破解工作中的难题,为改善城区市容市貌殚精竭力。他工作负责,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履职出力。他坚持原则,一身正气,敢于在急难险重面前挺身而出。

***同志用短暂的一生展现了“爱岗敬业、一心为公、舍身忘我、任劳任怨”的精神风貌。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纯洁性、先进性的深刻内涵,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他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委决定,在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同志学习活动。

向***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念的优秀品质。***同志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党忠诚,立场坚定,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忠实地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向***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兢兢业业业、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对工作始终充满激情,以职责为使命,刻苦钻研业务,全心全意干事业。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本职工作岗位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参加工作后,他舍小家顾大家,克服家庭困难,呕心沥血,放弃节假日休息,忠实履行职责,脚踏实地,努力在自身工作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

向***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他冲锋在前,敢于担当责任,面对挑战不畏惧,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责任不推脱。在他身上,始终保留着一股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和敢破坚冰、敢于牺牲的勇气。

*委号召,全*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向***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全*迅速掀起向***同志学习的热潮。要把***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生动教材,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要把开展向***同志学习活动与贯彻落实县三级干部大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战略、开展“****”活动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工作结合起来,自觉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工作和完成各项任务的强大精神动力,引导干部群众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振奋精神,立足本职,满怀激情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推进我*加快**建设,建设****创业创新先锋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篇五
《值得怀念的句子》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篇六
《人教版六语上 怀念母亲》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篇七
《初中中考总复习诗词理解性默写(附含答案)》

总复习诗词默写

2、《天净沙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完全陶醉,流连忘返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过马蹄。

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对仗工整、融情于景,表达词人对春色飘零和时光流逝的伤感,抒发孤独寂寞之情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9、未了。近处望岳以明暗对比再现泰山高峻雄伟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细处望岳抒写壮美山势激发诗人胸中浩然之气的诗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具有不怕困难、敢攀绝顶,俯视一切的的诗句(点明全诗主旨)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富含哲理)的千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表达了作者对受害故友的悼念。烂柯人: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世变迁的感叹。)

13、《过零丁洋》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表现其崇高爱国情怀和坚贞的民族气节)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1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蕴含人生哲理、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反映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16、《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 (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7、《行路难(其一)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对比诗人面对美酒佳肴无食欲、运用动词形象表现诗人心情茫然、苦闷、抑郁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典故表现诗人信心和信念的语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歌颂友谊,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的千古名句)(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同是送别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意境截然相反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点明送别之地和游人将去之地的句子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5、《登飞来峰》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7、《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抒写征人思乡、戍边报国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9、《破阵子*翻塞外声。。描绘惊险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表现词人想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发壮志难酬的痛苦之情的语句是:可怜白发生

30、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小伙子朝思暮想不能成寐的诗句是_求之不得,寤寐思2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1、《蒹葭》统领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既交代时令、环境,渲染凄清惆怅气氛,又表达对意中人深深怀恋之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4延。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描画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篇八
《龙村丧葬礼仪论文》

论文摘要 :从丧葬礼仪中体现孝道思想的观念自古有之。现今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观念依然表现得非常突出。文章通过对霍山县农村丧葬礼仪的分析,说明其在当今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丧葬礼仪与孝道观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开始,二者便有机地结合起来。古人把送死作为尽孝的极其重要的标志,《中庸》记载: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仁智备矣。儒家是孝道思 想 的主要倡导者,十分重视“孝”在丧葬中的作用。孔子有言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孔子主张从精神上悼念亡者。他的孝道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孔子继承人的孟子和苟子,都是儒家孝道丧葬观的典型代表。孟子认为孝道是丧葬观的主体精神,主张厚葬就是为了讲礼尽孝否则即为不孝。苟子也十分注重孝在丧葬礼仪中的地位,他认为“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漫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在儒家几位代表人物的积极倡导下,两汉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奉行“慎终追远”。“事亡如事存”的儒家孝道丧葬观,认为孝莫重于丧。这种观念代代传承,如今已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之中。现今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诸多丧葬礼仪仍然能凸现出较为浓厚的孝道观念。

论文关键词 :丧葬礼仪 孝道思想 文化建设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地貌特征为“七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可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交通相对落后,尤其是那些地处深山的农村地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新事物、新理念的影响较小,旧风俗很容易被保留,体现孝道思想的诸多丧葬礼仪就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兹挑选当地农村丧葬礼仪中与孝道思想相关的内容分述如下。

一、守灵

当地葬礼的整个过程一般为3天时间,即死者要在家中正厅停放3天。3天里要举行诸多与死者相关的仪式,“守灵”就是其中的~项。“守灵”即在停放尸体的正厅里要昼夜有人守着。守灵的人基本上是死者的子孙或其直系亲属,儿子往往因为白天的事务比较繁忙,所以白天的守灵对他们是不作硬性要求的,但是在夜晚,儿子是一定要参与守灵的。守灵的同时,还要在正厅大门内侧事先放置的一个谓之“老盆 ”的容器里祭烧“表纸”,且边烧边念叨着“×××来领钱”之类的句子,以此祈求死者在阴间能有足够的花销。如果子女不在死者身边守着,死者则会显得很孤单,这便意味着子女“不孝”。

二、哭丧

当地某人去世后,其亲人都会痛哭流泪。姑且不论所有痛哭之人是否真的悲伤,但痛哭的程度足以显示他们是否懂礼或孝顺与否。尤其对于女眷,她们须不时地在死者面前高声嚎哭,同时述说着死者生前的好处,或者喊出死者命苦之类的言辞。一些会哭的女性在很多时候还会采用一种近似唱腔的音调来倾诉自己的情感。哭的越“悲伤”,在外人眼里就越能表现出她们对死者逝去的伤痛。哭丧之人如若是死者的同辈,别人会认为她们非常的懂礼;若是死者的晚辈,则说明她们既懂礼,又孝顺。如果整个葬礼中听不见哭声,则与死者相关的女眷们会被他人视为不懂礼或不孝,同时也会让操办丧事的主人家在颜面上大打折扣。

三、二次葬

所谓二次葬,即人死后将装有尸体的棺木停放在地表某一特定的位置,随后通过自然腐蚀的方式处理尸体,等到尸体的骨肉完全分离后再收骨埋葬的过程。第一次葬,在地表停放棺木的地方叫厝基,棺

木在此处停放的时间为3年或更长时间,3年后开棺整理骨骸,然后再埋入地下。地表停放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显示死者后辈的孝顺。一般情况下小孩夭折,非正常死亡或死者生前孤身一人,则省去第一道程序而将其直接埋入地下。“这种先停尸后下葬的做法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孝”的内容,表达活人不忍亲人离去的依依之情”[1]。另据《墨子·节葬下》:“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由此推断,春秋战国之际,在我国南部地区就 已出现了先让肌体腐烂,然后在拾骨埋葬的二次葬俗,而且在当时,人们已经把这种习俗与孝道观念联系起来了。

四、满五七

下葬后的第一个七天叫“头七”。接着是“二七”、“三七直至“五七”。“五七”是指下葬 后 的第五个七天。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满五七”。“五七”是“头七”至“五七”中最为隆重的一次祭奠。“五七”这一天要举行的主要的祭奠仪式被称作“烧库”。按传统观念。人们大都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存在,现世中的人在逝世后可以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因此,人们在以现实生活为原型的基础上,为死者即将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做好准备,“烧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这里所说的“库”。就是请专门的工匠一般用红麻的桔梗捆扎起来的房屋状的结构.在内部陈设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和“家具”,这些物品都是以现实生活为模型的,如衣物橱具、柜子、电视机 、手表等。“库房”扎好之后。四周再用不同颜色的纸裱糊起来。“烧库”的地点通常较平坦、空旷。烧的过程中,附带将死者生前的衣物一起烧掉。孝子们要跪在“库”的四周,直至其烧尽为止。如果死者有已出嫁的女儿“五七”当天的开销一般由女儿家(即女婿家)支付。俗称“五七不吃家中饭”.女儿的这种做法体现了她们尽孝的义务,算是她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后一次回报。当然,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也有将“烧库”的程序省略掉的情况。

五、新七月半

“新七月半”是指死者下葬后的第一个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参加祭奠的都是死者的直系亲属。是一次小范围的祭奠。参加祭奠的人会携带一些礼物至丧主家中.数量较多的“纸币”是礼物中的重要一项。一般午餐过后的下午,大家会带上准备好的酒、菜、纸钱和鞭炮之类的物品来到坟地然后鸣放鞭炮,祭烧纸钱,并将酒菜泼洒在坟头。当然,一些女眷通常会象征性的嚎哭几声。当地习俗有将农历七月十五定为“鬼节”的说法,既然是阴间的节日。那么身在现世的子孙下辈为他们已过世长辈的第一个节日做适当的准备自然是义不容辞的。如果不按期操办,则可能会被民众斥为不孝之子。

六、守孝

古人有“三年之丧”一说。孔子弟子子宰认为三年之丧太久,孔子批评道:“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论语邛日货》)。小孩子出世后,三年不离开父母的怀抱,故父母亡故后子女要还报三年。按传统规定。在这三年之内要穿白鞋。不可以结婚。三年内过年时门上的春联不可以是红色的。一般第一年不贴春联,第二年为绿色,第三年为紫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要求开始慢慢变得不严格起来.不过春联的贴法在当地倒是比较完整地保留着。三年之内的这些做法仍然是出于对逝者的尽孝。三年后则基本上宣告“守孝”的结束。

七、坟她 的选址与坟墓的维修

当地对坟地的选址是非常考究的,因为人们相信祖上坟地风水的好坏。将影响子孙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子孙如若升官发财,升学就业,家道中兴等,人们往往会迷信地认为其祖坟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用当地的话叫做“老坟葬得好”,“祖坟冒了青烟”。反之,也会归咎于祖坟的选址出了问题。坟地是风水先生当时选址的。但对坟墓的维修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家庭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死者下葬的当时不能将坟墓整理的非常讲究。但往后会慢慢弥补。如坟地的绿化,立碑,用砖、石块和水泥将

坟墓加固等。如果出现坟墓长期失修或坍塌不修的情况。则死者的后辈将被冠以不孝之骂名,甚至连死者本身也会被咒骂一通。说其“没有下辈了”之类的话农村丧葬礼仪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观。其精华与糟粕并存,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沿革下,既有其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八、体现 在丧葬礼仪中的孝道现的正面作用

目前在广大农村,人们过于追求个人物质利益。人际关系表现为紧张与不和谐,尊老养老敬老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日趋淡化,青年一代缺乏基本的养老礼仪,不尽赡养义务和虐待老人的现象时常发生。因此,与诸多丧葬礼仪相关的孝道观的倡导就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农村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家庭伦理关系。在农村地区。一个大家族可以由很多个同姓支系构成,每个分支又是由众多个体家庭组合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各家顾各家的情形在事实上已非常明显。一般说来,“是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利益有关常常决定了人们是否会继承或者珍视传统”。马种炜[2]是说 ,当牵涉到个体家庭的实际利益时,人们往往不会顾及家族传统的.因此出现为某事互相争执不休以致于大打出手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当家族内部有丧事时,人们暂时会放弃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最大限度地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葬礼之中。本来可能是兄弟反目、长幼无序 的家庭此时往往会变得步调一致。更多地服从于葬礼的安排。因为此时谁也不会因平时的利益冲突而遭受公众舆论的压力。背上不懂礼或不孝的骂名。由此加强了农村大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和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孝道观相联系的丧葬活动此时已成为一种消除社会矛盾的平台。

其次,它有助于在现实生活中倡导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从目前中国人 口发展的总态势看。中国社会老龄化的速度惊人。据有关报道,现在已有1.43亿人超过60岁占13亿总人口的11%。超过85%的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保险,只能依靠家庭。就安徽的情况而言。“目前农村老年人口已占全省老龄人口的76%。今后几十年内,老年人口的数量将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递增,至2050年。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迅速增长到25.69%”。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生活质量不高,同时缺乏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农村老年群体必将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不能很好解决。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与文化难题.如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社会伦理道德观的日渐沦丧等。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稳定。孝道思想的倡导就是要时刻提醒人们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给老年人以全面的照顾。让他们健康长寿,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九、与丧葬 相关的孝道观的负面影响

其实,一味地强调与丧葬礼仪相关的孝道观念。长期将必然导致该观念在农村丧葬活动中的地位日渐上升,以致于仪式的操办者在整个丧葬仪式举行的过程中,会处处受制于仪式的种种安排是否能真正体现出他们尽孝的意图。因此,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因为顾及到个人或家族的面子问题,在举办丧礼时时常带有十分牵强的意味。往往做出一些自己很不情愿去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以此来证明他们是真的“尽孝”了。在外人看来。他们也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孝子”。又如,许多参加丧礼的女眷。她们是哭丧的主要力量,“哭丧”对她们的要求就是要大声地哭。即使她们并不能真正地伤心流泪。但是,她们那种似哭非哭的唱腔往往成为他人评头论是的标准,她们放声大哭了。就能说明她们是非常“懂礼”或“孝顺”了,对她们自己也是件非常体面的事。这即是典型的“愚孝”。

在人们的传统生死观中。人死后是有灵魂存在的,祖先灵魂的庇佑与否是其自身及其子孙后辈能否顺利以致于飞黄腾达的标尺之一。人死后所到的另一个世界与现实世界是相似的。有自上而下的掌权者,也有贫富差距等等。对灵魂的信仰使得生者大办丧事以取悦死者,祈求平安。“即使那些曾在死者生前极为不孝的子女。这时也希望把丧葬仪式搞得隆重一些。显示他们还是很孝顺的,以求得死者的谅解。

不至于遭受惩罚”。[4]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愚孝”观念。要改变这些思想观念,必须要解放思想。用教育的手段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逐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整体素质。

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和行为习惯的直接体现。丧葬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民俗的一部分,农民和农村地区是其依存的主体和主要地区,因此,它对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民俗有体现真善美和健康伦理道德的良风美俗。也有凸现假丑恶并束缚人们思想观念的卑劣陋俗。在当今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优良民俗,抵制和反对各种陈规陋习。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知识水平低下,小生产者意识相对浓厚。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文化生活就是在接受传统民俗文化。参与现实民俗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体现孝道观念的部分丧葬风俗。在很大程度上蕴含着风水迷信,鬼神观念等唯心主义的成份。因此,农民在参与丧礼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其中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后辈文化往往是前辈文化的复制,前辈的价值观念。行为礼仪等均可能为后世所仿效,进而导致后辈自我意识、创新意识的缺失。故上一代在葬俗 中所遵循的种种规范与禁忌很容易影响他们的下一代。继而这些规范又有被继续传承的可能。传承的内容,有优良的成份,但也有很多糟粕,如人死后的灵魂不灵观。坟地选择过程中浓厚的风水观等。这种传承性在文化建设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败坏农村社会风气的同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自古至今一直左右着人们的丧事行为。其主旨就是要求人们在对待死者的态度上要与生者等量齐观。对待长者的丧事要慎重,要严格按照丧葬礼仪的程序行事,这样才是行孝的最佳体现。如果子孙后辈为前辈举行的丧葬仪式过于简单。就会被民间社会舆论斥为“不孝”。其次,丧葬仪式的隆重与否,排场的大小,“吊丧”人数的多少及参与“吊丧”者的身份是死者及丧主社会地位及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后辈对长辈是否“孝顺”,炫耀家族门风的标志。因此,不少地方在举行葬礼的过程中,讲究排场,相互攀比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这些观念的长期存在。必将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阻碍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进程。所以对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要逐步加以改造。用简单文明的丧葬新风尚代替旧有的繁纹缛节。最后,诸如丧葬仪式中的二次葬俗。占用了农村大量的山林和土地。不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将装有尸体的棺材停放地表,肌肉腐烂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很容易传播疾病,不利于农民的身体健康,对农村聚落的空气质量也造成了严重污染。

社会转型时期,新风尚与旧习俗交替发展。因此要时刻教育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导民风,倡导农民风易俗,摒弃传统礼仪中的不良成分,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进步相一致的新葬俗。以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伦理道德与思想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

[1]方百寿,安徽方庄的丧葬礼仪[J].民俗研究,1996,(2).

[2]马种炜,何以“当大事”——双凤村丧葬个案的人类学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05,(4).

[3]黄鸸,安徽可持续发展中的人 口问题及其对策[J].乡镇经济 ,2006,(2).

[4]余洋,死的尊严——淮北地区的丧葬礼仪及其文化解码[J].社会 ,2001,(4).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篇九
《清明节悼念烈士发言稿》

《清明节悼念烈士发言稿》清明节悼念烈士发言稿  同学们,历史上,有多少关于清明的诗句,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人们对清明的描述,每到清明,人们都会扫墓,以祭奠亲人,可是,我们的亲人是谁?是那些为了捍卫人民自由、生命不受威胁,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  每到这时,我想起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们,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当年,革命烈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景象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  毛主席在人民纪念杯上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对革命胜利的纪念,是对革命烈士的无限眷恋。我们会在心里默默地、反复地默读这个句子,他们现在长眠于地下,可精神却永世长存,他们的故事流传甚广,威名千古流芳。我们的耳畔仿佛想起了低沉的、节奏缓慢的乐声,这更加体现出了浓浓的悼念烈士的沉痛心情。  那些烈士的事迹我们耳熟能详,朗朗上口。毛主席曾经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们的降生是新中国的希望,他们的牺牲是为了新中华共和国的诞生。革命烈士并不是成年人,那些和我们年龄相符的少年英雄才更令人佩服,像少年英雄王小二、雨来,他们都是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他们没有童年,战争和炮火无情地夺走了亲人的生命,他们则挺身而出,在新中国需要他们的地方生根发芽,抛头颅,洒热血,把宝贵的生命和青春无私的奉献歌当时一穷二白地中国。  现在的中国,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可是各种各样的灾难接踵而至大地震时,中华儿女不离不弃,“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呼唤声生生不息,灾难无处不在,却打不到坚强的中国人民,这次救援行动,涌现出了多少英雄事迹,感天动地,让无数人为此潸然流泪……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时,中国人民也更加团结,顿时凝聚成一股力量,每个人心里共同呼唤:“舟曲,我们与你同舟共济!”泥石流冲毁的我们的美好家园,但并不是冲倒了我们的信心,为了救援,有多少消防员,医生护士,志愿者献出了生命。  他们是为了祖国的富强,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即使我们做不到像那些革命烈士们一样,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也应该为社会近一片绵薄之力。  清明节过去,但是我的心却始终不能平静,依然会想着过去的革命烈士们,仿佛在对我们挥手微笑。通过清明节,我们要明白,今后要努力,不管祖国过去阴雨连绵,即使今天狂风暴雨,我们也要向着阳光明媚的辉煌明天不懈努力,奋勇前进!!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篇十
《怀念母亲》

6、怀念母亲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怀念生身母亲部分,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感悟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说说你们在什么时候会想念妈妈?

2.师:妈妈是最关心、最疼爱我们的人,当我们伤心、难过、遇到困难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妈妈来;当妈妈出差、远离我们时,我们也有一份牵挂、一份思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

齐读课题(怀念母亲)

3.谁怀念母亲呢?(季羡林)(出示课件

师:今天,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怀念母亲》,请生一起读题。(怀念母亲)

师:一种深深地思念之情,再读题。

师:母亲,季羡林说:‚我的一生有两个母亲。‛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师板书: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出示第一段):一起读

二、整体感知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离开祖国后非常怀念祖国母亲和身生母亲。)

三、思母之悔

自由朗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请画出来读一读,也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答案预设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这个句子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感受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

师:是啊,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 一是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

二是因为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

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请你读读这句话。

师: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生答

(出示资料: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师: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慕,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失去了母爱,成了一个灵魂不全的孩子。

师:的确,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品味的句子,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句话,你能读懂些什么?

引导学生读懂:一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眷恋,对母爱的渴望。因为作者觉得只有拥有母爱,自己的灵魂才是完全的。

二失去了母亲,作者感到内心无比空虚、寂寞,似乎整个世

界都变得一片黑暗,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快乐。

师: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终生遗憾。

(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读了这则资料,你又明白了什么?

体会作者因为无法迎养母亲而更加感到遗憾、悔恨。

师: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么不让作者难过、悔恨?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这段话。

四、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

赋得永久的悔

季羡林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

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相关热词搜索:悼念刚离去的亲人句子 悼念亲人去世的句子 亲人离去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悼念亲人离去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6776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