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条件关系的句子

条件关系的句子

2016-01-24 09:37: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条件关系的句子篇一《正确认识句子间的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条件关系的句子》,供大家学习参考。

条件关系的句子篇一
《正确认识句子间的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

正确认识句子间的因果关系

句子间的因果关系表示前后分句之间存在着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解说性的因果关系,有先因后果,如:因为水变成冰时体积增大,密度缩小,所以冰能浮在水面。有先果后因,如: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是因为大家平时学习很刻苦。二是推论型的因果关系,有据因推果,如:既然他天不亮就已经从家里动身了,那么,他一定能在天亮之前赶到目的地。有据果推因,如:既然大家一致推举他为班长,可以肯定他平时在大家心目中的威信一定是比较高的。

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那么)„„”等。

正确认识句子间的条件关系

句子之间的条件关系一般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有这个条件就会有相应的结果。没有这个条件,也不一定没有这个结果。如:在正常的大气压下,只要达到摄氏零度,水就会结冰。而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有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相应的结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会有这个结果。如:只有到了春天,你才能在这里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三是表示排除一切条件,即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应结果。如:无论我们走到什么地方,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有“无论(任凭)„„都(也)„„”、“只要„„就„„”、“只有„„才„„”等。

正确认识句子间的转折关系

句子之间的转折关系往往表示意思的相反或相对。在一般情况下,前后两个分局之间存在着明显相反的意思,这是典型的转折句,如:虽然天下着雨,但是我们的联欢会依然在进行着。有时,前后分句之间的意思并不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而是相对的,这也是典型的转折句,如:我们不能为了一点小事而伤了同学的感情,当然也不能回避这个矛盾。在转折关系的句子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意思是基本一致的,而后面的转折只是对前句附加一个说明和修正,补充一下而已。如:他身体已经基本康复了,只是偶尔还有一点咳嗽。

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不过„„”、“„„可是„„”、“„„然而„„”等。

正确认识句子间的递进关系

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一般递进。表示后一分句在语义上比前一分句更进一层。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正递,即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更进一层。如:我爱北京,我更爱秋天的北京。二是反递,即前句和后句语义是相对的,后句从反面上讲。如:他不但没有赶紧退缩回去,反而舔着脸笑嘻嘻地走了过来。

2、衬托递进。用相关的事物来对照比较而表示递进。他也有两种形式,一是弱衬,即以弱衬强,一般用否定式。表示弱的况且不行,强的当然更不行了。如:工作没完成已经很不应该了,况且还在强调理由;也可以表示弱的行,强的更应该行。如:这个时节,上海都已

经下雪了,何况北京呢?二是强衬,即以强衬弱,多用否定式。表示强的不行,弱的当然更不行了。如:如此复杂的动作,运动员都尚且难以胜任,何况我这个平时很少锻炼的人?

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不光、不只)„„而且(还、又)„„”、“别说„„就连„„”、“尚且„„何况„„”等。

条件关系的句子篇二
《条件关系 关联词语 用法》

关联词语的用法(之一)

条件关系,表示有了某种条件,才会出现某种结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会出现这种结果。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有:

只有„„才„„

除非„„才„„

只要„„就„„

无论„„都„„

不管„„都„„

它们在使用时是不同的。一件事只需要一个条件,就可以出现相应的结果,这时使用“只要„„就„„”(即唯一条件);而一件事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有一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这时使用“只有„„才„„”(即必要条件)。句子中所给的条件都包含在内时,就可以使用“无论„„都„„”这组关联词。

举例说明:

( )下雨,地上( )会湿。

通过读句子,我们了解了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出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关系。下了雨,地上就肯定是湿的,有“下雨”这样一个条件,就一定有“地上湿”这样的结果。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常用的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等。这个句子中只需一个条件就可以满足结果,因此我们选择“只要„„就„„”这样一组表示唯一条件的关联词语。填写后的句子是:(只要)下雨,地上(就)会湿。句子表达的意思合理,也很通顺,填写正确。

如果这个句子填写“只有„„才„„” 行不行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填了“只有„„才„„”后,句子是“(只有)下雨,地上(才)会湿。”显然,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很多条件都可以造成“地上湿”的结果,如洒水、擦地等因素。所以,这个句子只能填写“只要„„就„„”,不能填写“只有„„才„„”。

巩固练习:

1.( )我们努力,成绩( )会不断地提高。

2.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3.(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4.( )平时刻苦训练,( )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5.( )你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你( )能获得好成绩。

条件关系的句子篇三
《条件关系的区别》

关联词"只要...就...”和“只有...才...”有何区别

前者是指必要条件,后者是唯一条件

只要..就 是用在假设的情况下。例如:只要你努力读书,你就能考取好成绩。 只有……才…… 是用在较肯定的情况下,就是已经确定了的。例如:只有会员才能使用这些设施。

我们从小都听过不少这样的话:“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能上大学”,或“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上大学”,很多人都习惯地听从、点头,却未曾思虑过这句话的正确性。

首先来分清只要就和只有才的区别:

“只要……就”和“只有……才”是两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但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却不尽相同。 “只要……就”在形式逻辑中称充分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的结果,但并不排除在别的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如:“只要下雨,地就会湿。”下雨,地肯定会湿;但地湿不一定是因为下雨,泼水地也会湿,洒水车经过地也会湿。由条件p是一定可以推出结果q,但由结果q不一定能推出p,所以p为产生结果q的充分条件,但不是达到结果的唯一条件。

“只有……才”在形式逻辑中称必要条件,即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分句指出的结果,但有了所说的条件,也不一定就能产生所说的结果,还要看是否具备其他条件。如:“只有年满18 岁,才有选举权”。不满18 岁,自然就没有选举权;但满了18 岁,如果是精神病患者或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就没有选举权。有结果q必然会有条件p,但有了条件p不一定能达到结果q,有可能还需要具备其他的条件,p只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然后把这两组关联词放到上面的句子中去:

“只要好好学习,就能上大学。”在这个句子中,“好好学习”是条件,有了这个条件就一定有“上大学”的结果。可是实际上,一个人好好学习,努力学习,刻苦学习,但他的脑子确实不好使,而且方法又不对时,这个“上大学”的结果是不一定的。所以“只要……就”放在这里不恰当。

再看“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上大学。”“上大学”是结果,往回推出上大学的这个人一定“好好学习”。现实中,大学扩招,大学不再是精英的象牙塔,太多不用好好学习就上大学的例子了,只要有钱,哪家大学不能上呢?所以,“只有……才”放在这个句子中也不恰当。

接下不是要讨论该放什么关联词,而是想通过上面的辨析说明在“好好学习”与“能上大学”之间是没有充分或必然的关系的。或许在多年前纯朴的社会中,刻苦勤奋就真的可以上大学,能够上大学的人必定也是好学用功的。可是现在的社

会,你有钱就可以上大学,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上大学,不过仅仅是勤奋也不够,现在的学习还要讲究方法讲究创新讲究自主,最好能有个灵活的脑子好使。还差一点,健康的身体和运气也是颇重要的,临考突然发场高烧,带伤上战场,难尽人意啊!

现在让我们跳出这个条件和结果,学习的结果一定就是为上大学吗?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学习?学习从哪里来?学习要到那里去?

在纷繁的教学理论中,我找到了这一句话,“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这算是比较通用的学习的定义。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这是比较虚的目的,比较实在点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安身立命,安身立命说得俗点就是活着。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活着就有五大基本需求,从低到高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为了生存,为了活得更好,为了活得更自在,就要满足这些需要,而满足需要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可以掌握技能,可以培养聪明才智,我们可以安身立命,我们可以一一满足各类需要。但这样的说法,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还是太遥远,我们不是常教学生要把长远的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的近期的小目标吗?一步一步来,一个一个的小目标达成,很快就到大目标了。如此,要准备安身立命的学生,目前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呢?当然是考大学。虽然大学不是学习最终的目的,却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近期目的,虽然是有点功利,但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有动力。

结论是,考大学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但学生近期的明确的学习目的应该是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可以更好地学习,可以更好地实现安身立命和满足活着的各类需要的终极目标

条件关系的句子篇四
《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

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

关联词语在句子的表达中起关联的作用,它使前后意思联系更加密切,层次更清楚明了,

表达更有逻辑性。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认识和学会使用以下几种关系的关联词语。 壹、概述

贰、有关关联词题型也很多,提供以下题例供大家参考。

一、关联词语填空

1、( )风吹雨打,我们( )坚持到校学习。

2、( )成绩再好,你( )不能自满呀!

3、我( )这么用功,( )成绩还是不如你

4、有人口头上( )讲得很好,( )行动却做得很少。

5、( )雨再大,路再滑,我们( )要按时报到。

6、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7、( )怎么拥挤,他( )能挤过去。

8、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 )相互连接,( )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9、雷锋( )死了,( )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10、这个橡皮( )我的,( )李明的。

11、这样的住宅( )有些拥挤、杂乱,( )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2、( )水再上涨,江堤( )有危险。

13、( )困难再大,我们( )要坚持上学。

14、( )明天天晴,秋游( )按期举行。

15、道德( )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16、上海( )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是一个科学文化中心。

17、世界上的事物( )有简单的联系,( )有不少复杂的联系。

18、诚实是美德,( )做什么,( )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19、( )想参加书法培训班,( )得主动提出申请。

20、( )靠别人,( )靠自己。

21、刘胡兰( )牺牲自己,( )不出卖同志。

22、星期天你( )去公园,( )去奶奶家。

23、妈妈( )看电视,( )织毛衣。

24、做事( )坚持不懈,( )成功。

25、小明( )学习好,( )体育也很棒。

26、我( )写完了作业,( )写了些课外题。

27、这支笔( )你的,( )小红的。

28、( )学生,( )应该好好学习。

29( )天下雨,我们( )不能在室外上体育课。

30、( )鄞奋学习,( )能提高成绩。

31、( )明天爸爸不上班,他( )会带我上公园。

32、为了祖国的边疆的安全,( )忍受寂寞,( )是值得的。

33、鲁迅( )是伟大的文学家,(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34、( )时间是宝贵的,( )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35、( )河道纵横交叉,( )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6、小艇( )速度非常快,( )还能做急转弯。

37、书( )读得很多,( )不会灵活运用是不行的。

38、读了这个故事,大家( )知道了许多海洋的奥秘,( )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

39、( )遇到阴雨天气见不到太阳,国旗( )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在天安门广场。

40、(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学无止境。

条件关系的句子篇五
《条件语句》

条件关系的句子篇六
《ProEngineer关系语句》

w页码,1/1(W)显示浏览窗口<<>>

关系中的条件语句

注意:不对包含条件语句的关系进行排序。条件是指表达式,这种表达式可以为 TRUE(或 YES)或 FALSE(或 NO)。这些值可以在条件语句中互换使用。例如,下列语句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计算: IF ANSWER == YES

IF ANSWER == TRUE

IF ANSWER

IF 语句

可将 IF 语句添加到关系中来创建条件语句。例如,

IF d1 > d2

length = 14.5

ENDIF

IF d1 <= d2

length = 7.0

ENDIF

ELSE 语句

通过在分支中添加 ELSE 语句,可创建更多复杂的条件结构。使用这些语句,上面的关系可修改如下: IF d1 > d2

length = 14.5

ELSE

length = 7.0

ENDIF

在 IF、ELSE 和 ENDIF 语句之间可以有若个特征。此外,还可将 IF|ELSE|ENDIF 结构嵌套在特征序列内。

IF 子句的语法如下:

IF <条件>

顺序 0 或更多关系或 IF 子句

ELSE <可选>

顺序 0 或更多关系或 IF 子句 <可选>

ENDIF

请考虑下列规则:

ENDIF 作为一个字来拼写。 ELSE 需要添加在单独一行。 条件语句中的相等关系以两个等号 (==) 的形式输入。赋值号以一个等号 (=) 的形式输入。

file://D:\Program Files\proeWildfire 4.0\html\chinese_cn\proe\fundamen...2010/1/31

条件关系的句子篇七
《单句与复句》

1、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

2、分句的结构: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谓句。

3、分句的主语:分句一定是主谓句。

a、主语相同,并同时出现

b、掌握科学道理的人比普通人高明,他们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的远些。

(2)主语相同,但有省略,或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

(3)主语不同,每个分句都出现

(4)主语不同,后面分句有时省略,但须是前一句已出现过的。

4、复句和关联词语

复句中的分句,可以用关联词语来联系,也可以不用。

但在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书面语中,使用关联词语的复句是最常见的。关联词语有连词,如“虽然”“所以”;有副词“就”“才”有短语“另一方面”“反之”等。

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作用:

(1)可以明确地表示各分句间的关系。

(2)可以将各分句联系起来。

(3)同个连词语有时可表示不同的关系。

(4)有时,用不用关联词可以表示不同的关系。

二、复句的两大类型

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

(一)联合复句: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五类。

分句间的意义平等,无主从之分。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1、并列关系

表示事物的并列、并存或对立。可用关联词语,也可不用。分句的次序可变换。

2、顺承关系

分句间有前后相承的关系,或动作连续,或事件连续。

分句的次序固定,一般不能前后变换。

3、解说关系

分句间是解释、说明、总分的关系。不用关联词。

4、选择关系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表示要在其中选择。

分两类:(1)未定选择:指尚未选定。常用“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等。

(2)已定选择:指已经选择,有了结果。常用“与其------不如”“宁可------决不(也不)”来表示。

5、递进关系

分句间意思更进一层。一定用关联词语,常用“不但------而且”等。

(二)偏正复句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偏句,一部分是正句。划分偏句和正句的语法标志是:语序和关联词语。

偏句正句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A、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关联词语可用可不用,可成对用也可只用一个。

B、正句在前,偏句在后(偏句有补充说明的意味):关联词语只能用在偏句上,不能成对使用,不用也不行。

偏正复句可分为五种:

1、转折关系:分句间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又分为“重转”“轻转”“弱转”三类。

(1)重转:意思明显对立,要求使用关联词语。

(2)轻转:两个分句间意思不对立,但不一致,常在正句里用一个关联词“但是、可是、

(3)弱转:转折语气很弱,只在正句用关联词“不过、只是”等。

2、条件关系

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结果。又分为三种:

(1)充足条件“只要――――――就”

(2)必要条件“只有------才”

(3)无条件:即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同样的结果,即“无条件的”条件。常用“无论------都”等。

3、假设关系

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结果。

分两类:

(1)一致:假设和结果一致

(2)相背:假设和结果不一致

4、因果关系

偏句说原因,正句说结果。分两类:

(1)说明因果:“因为------所以”“因此”“因而”等。

(2)推论因果:偏句在前,提出前提;正句在后,加以推论。常用“既然――――――就”“可见”等。

5、目的关系

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目的。分两类:

(1)达到目的:

(2)避免什么

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各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在结构上,有两个以上分句在同一层次上。联合复句往往通过语序或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并列、连贯、递进、选择等几种关系。

偏正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两个组成部分有主从,正句是全句的意义中心;结构上,即使全句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也总是可以先分成偏正两个部分。偏正复句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偏句在后,则带有一种追述、补充、强调的意味。偏正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之间的因果、假设、条件、转折、让步等几种关系。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 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 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例如: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例如: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9、解说复句:也称总分复句,由总提和分说两部分组成,总提用一个分句,分说与总提相应,用几个分句表达。

例如:

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据说错处有三:一是态度,二是气量,三是年纪。

10、目的复句,由两个有目的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个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分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为的是”、“ 以免”、“省得”、例如: 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11、连锁关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连锁关系的分句组成。常采用“一„„就”,“越„„越”,“谁„„谁”,“哪里„„哪里„„的格式,前后分句紧密相连,前一分句怎么样,后一个分句就怎么样。例如:

他越客气,老杨同志越觉得不舒服。

(二)紧缩句

紧缩句是用单名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它虽属于复句范畴范畴,但又不同于复句。紧缩句并非都可以还原为复句形式,(如:他越说越快)。所以说,紧缩句虽然表达复句的内容,但并非一定由复句紧缩而成,它也不宜称作复句的紧缩形式或紧缩复句、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紧缩句。

紧缩句常见的固定格式有:“a就b”、“一a就b”、“再A也b”、“不A也b”、“非a不b”、“越A越b”。

例如:

①他一有空就看书。

②语言越精炼越好。

(三)多重复句及分析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 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

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

句群是由句子组合而成的。它是汉语里最大的级语言使用单位。组成句群的句子在语义上前后衔接连贯,从几个方面共同说明一个中心语义。句群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方式基本和复句相同。

5.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由单句充当)构成的句子,单句与复句应该界限分明。

(1)从构成材料上看,单句是由句子成分构成的,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

(2)从表述关系上看,单句只有一个表述中心,一种表述关系。再简单的复句也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表述中心和表述关系。

(3)从关联词语上看,关联词语上是复句的标志,单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只有个别的使用。(使用关联词语的只在主语和谓语的前面出现)

但有许多语言现象还是值得注意。

第一,两可现象。并列结构作谓语的单句与并列关系的复句就很难区分,例如“我们爱祖国,爱人民”,可以分析为单句:主语是“我们”,谓语是并列结构“爱祖国,爱人民”;也可分析为并列关系复句,即把“爱人民”看作是一个分句,主语承前省略了。这种情况按哪一种分析都可以,因为无论是分析为单句还是复句,都不影响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第二,两难现象。比较下面四个句子:

A.为了他,我才改变原来的决定。

B.为了身体健康,我每天参加早操。

C.因为这个缘故,他昨天没有来。

D.因为天气不好,我没有出门。

历来认为“为了”是介词,“因为”是连词。按这种观点,很难说明B、C两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我们认为“为了”、“因为”兼属连词和介词。在A、C两句中,它们是介词,全句属单句。在B、D两句中,它们是连词,全句属复句。

6.如何分析多重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切分复句要凭借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的,可以补上再进行切分。例如下句括号里的关联词语就是添加的。

速度是应该追求的,|(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速度|||,(而且)影响质量,||那就错了。

第一层有“但是”,属转折关系;第二层有“如果„„就”,属条件关系;第三层有“而且”,属递进关系。

第二,必要时可以逐层检查直接成分的含义,看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原意,例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这个复句有三个分句,第一次在第一、二分句与第三句之间切分行不行呢?不行,因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在意义上讲不通。必须在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之间切分,意思才完整。

三、多重复句

上面所举的例句多是只有两个分句,可实际语言中复句并非如此简单。有的复句,它的分句又有两个分句,这就有了两个层次。如此推下去,还可以有更多的层次。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总称多重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必须抓住两点:

a、总观全局,逐层剖析;

b、抓住关联词语,判定分句关系。

4、紧缩句

由复句紧缩而成。包含两种情况:a、分句之间停顿取消了;b、有些词语省去了。 这类句子结构紧凑,口语中用得较多。常见的分两种情况:

1、分句各有主语,但分句紧密粘和,中间没有明显语音停顿,也不用标点隔开。

2、整个句子只有一个主语,谓语间没有语音停顿,这种紧缩句一般有固定格式。

练习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1) 如果我们真心为人民服务,∣∣ 没有一点私心念,∣那么,

并列 条件

即使我们犯了错误,∣∣也不会害怕别人批评。 让步

(2)如果把人类的饮食男女这些机能同其他社会活动割裂开来,∣∣并使它们成为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它们的性质就和一般动物

并列 条件

所具有的没有什么差别了。

(3)尽管我仰慕某些科学家的大名,∣∣但我并不因认为他们是万

转折

能的,∣ 因为他们不可能掌握真理的全部,∣∣而他们的权威有时甚

因果 递进

至阻碍了他们的进步。

(4)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

并列 因果

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条件关系的句子篇八
《条件语句学案》

1.2.2 条件语句

【明目标、知重点】

1.理解条件语句及其与条件结构的关系. 2.体验如何由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

3.通过条件语句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填要点、记疑点】

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及与条件结构的对应关系.

【探要点、究所然】

[情境导学] 显示QQ界面,如果在密码位置随便输入数字或字母,会产生什么效果?

条件关系的句子篇九
《关联词》

1.并列关系。句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既„„又„„”、“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一会儿„„一会儿„„”等。

2.递进关系。句子前后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后面的比前面的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不但„„而且„„”、“不光„„还„„”、“不仅„„也„„”等。

3.选择关系。句子中并列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出一种。 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不是„„就

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等。

4.转折关系。一般情况下,句子的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的不是顺着前边的意思说,而是转了一个弯,和前边的意思相反。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尽管„„还是„„”、“虽然„„但是„„”等。

5.假设关系。句子的前一部分假设一种情况,后一部分是假设的情况实现后的结果。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等。

6.条件关系。句子的前边提出条件,后边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等。

7.因果关系。一般是句子的前一部分表示原因,后一部分表示

结果。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因为„„所以„„”、“既然„„就„„”等。

8.取舍关系。句子中的一部分说出舍弃的一面,另一部分说出采取的一面。表示取舍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

例1 我班的杨帆同学( )踢足球,( )爱打篮球。 例2 张华同学( )自己学习好,( )还愿意帮助别人。 例3 双休日,我们( )到公园去玩,( )去野外郊游。 例4 ( )我们的国家现在还不够发达,( )再过几年,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例5 ( )得了病不及时治疗,( )会越来越严重。 例6 ( )在校内校外,( )要讲究文明礼貌。 例7 ( )小光进步很大,( )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

例8 英雄的武警战士( )牺牲自己,( )后退半步。

条件关系的句子篇十
《关联词》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表达较为复杂的意思,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来阐明,像这样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叫复句,也叫关联句。构成复句的简单句叫分句,分句之间用逗号或分号隔开。在复杂的句子中,往往使用关联词将分句连起来,不同的关系使用不同的关联词。

一、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的关联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几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关系。并列关系的关联句所用的关联词即为并列关联词。 常见的并列关联词有:既„„也(又)„„;又„„又„„;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有的„„有的„„;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还;也;同样。

二、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指句子中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了一个弯,跟前面分句的意思相反,或是对前句加以修改补充。

常见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

三、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指在句子的两个分句中,后一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或语意更进一层,或范围更广泛,或程度更深,或情况更甚。

在平时的语言实践中,最常见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不但„„而且„„;不仅„„也„„;尚且„„何况„„;不但不„„反而„。

四、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句子中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这个原因所导致的结果。这个结果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说话人所做的判断。

常见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既然„„就„„。

五、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是指句子中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合格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表示条件关系的常见关联词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还、也)„„。

六、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的句子从前后句子的关系来看,主要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句子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相关的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非此即彼”“或此或彼”的选择结果,即有取舍的限选和无取舍的任选。

常见的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有: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七、假设关系

假设关系的句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如:如果于勒叔叔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常见的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有:如果„„就„„、 即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八、承接关系

就是前后两个动作或事件发生有先后关系。

常见的表示承接关系的关联词有: 一„„就„„、起先„„后面„„

相关热词搜索: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转折关系的句子 因果关系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条件关系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条件关系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690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