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关于盼的诗句

关于盼的诗句

2016-01-25 09:02:1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盼的诗句篇一《古诗词鉴赏 漂泊情怀之思乡盼归》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关于盼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盼的诗句篇一
《古诗词鉴赏 漂泊情怀之思乡盼归》

关于盼的诗句篇二
《古代女子盼嫁诗分析》

关于盼的诗句篇三
《超抒情现代古体诗四首《外放》《思夫》《盼归期》《抒怀》》

外放 ——送给出差在外的朋友 花天酒地怎无眠, 晓风残月又一年; 他人已乘大风去, 奈何孤身驻常州。 作者:刘作鹏1982.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海油监督监理技术公司钻采试验及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目前主讲课程“新员工入职ABC”“培训师授课心理学”“TTT培训师培训”“现场管理与执行力”“班组日常建设”“《天道》与人生境界”“从历史故事中学管理”“释放压力与增强责任心”“常见钻井井口工具”“DBS钻机司钻仿真模拟操作”“海洋多分枝导流工艺技术”“电动钻机气控系统概述”“钻机液压系统概述”“海洋钻机简介”“钻井现场基础300问”“钻机循环固控系统原理”等,讲课风格独特,将现行管理类培训课程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巧妙柔和进技术课堂,令上课人员耳目一新,发人深思,2010年被评为公司级培训师。邮箱liuzp@cnooc.com.cn; penghua927@sohu.com;“深重桃花十余年,不知李花对我笑;他日定要桃李傲,此花开罢百花鲜!”

思夫 ——送给留守在家的年轻妻子 日日思君不见君, 冷冷空塌无人问; 谁家浪子夜敲门, 心惊尤是梦里人。 作者:刘作鹏1982.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海油监督监理技术公司钻采试验及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目前主讲课程“新员工入职ABC”“培训师授课心理学”“TTT培训师培训”“现场管理与执行力”“班组日常建设”“《天道》与人生境界”“从历史故事中学管理”“释放压力与增强责任心”“常见钻井井口工具”“DBS钻机司钻仿真模拟操作”“海洋多分枝导流工艺技术”“电动钻机气控系统概述”“钻机液压系统概述”“海洋钻机简介”“钻井现场基础300问”“钻机循环固控系统原理”等,讲课风格独特,将现行管理类培训课程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巧妙柔和进技术课堂,令上课人员耳目一新,发人深思,2010年被评为公司级培训师。邮箱liuzp@cnooc.com.cn; penghua927@sohu.com;“深重桃花十余年,不知李花对我笑;他日定要桃李傲,此花开罢百花鲜!”

盼归期 ——送给就别在外的夫妻 怎堪独饮相思泪, 试问何日君再来? 一杯烈酒猛入口, 断我愁肠断我情 作者:刘作鹏1982.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海油监督监理技术公司钻采试验及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目前主讲课程“新员工入职ABC”“培训师授课心理学”“TTT培训师培训”“现场管理与执行力”“班组日常建设”“《天道》与人生境界”“从历史故事中学管理”“释放压力与增强责任心”“常见钻井井口工具”“DBS钻机司钻仿真模拟操作”“海洋多分枝导流工艺技术”“电动钻机气控系统概述”“钻机液压系统概述”“海洋钻机简介”“钻井现场基础300问”“钻机循环固控系统原理”等,讲课风格独特,将现行管理类培训课程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巧妙柔和进技术课堂,令上课人员耳目一新,发人深思,2010年被评为公司级培训师。邮箱liuzp@cnooc.com.cn; penghua927@sohu.com;“深重桃花十余年,不知李花对我笑;他日定要桃李傲,此花开罢百花鲜!”

抒怀 ——送给仍然抑郁的故人 管他东南西北风, 哪里黄土不埋人; 英雄一世当自强, 岂能自怨空悲切。 作者:刘作鹏1982.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海油监督监理技术公司钻采试验及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目前主讲课程“新员工入职ABC”“培训师授课心理学”“TTT培训师培训”“现场管理与执行力”“班组日常建设”“《天道》与人生境界”“从历史故事中学管理”“释放压力与增强责任心”“常见钻井井口工具”“DBS钻机司钻仿真模拟操作”“海洋多分枝导流工艺技术”“电动钻机气控系统概述”“钻机液压系统概述”“海洋钻机简介”“钻井现场基础300问”“钻机循环固控系统原理”等,讲课风格独特,将现行管理类培训课程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巧妙柔和进技术课堂,令上课人员耳目一新,发人深思,2010年被评为公司级培训师。邮箱liuzp@cnooc.com.cn; penghua927@sohu.com;“深重桃花十余年,不知李花对我笑;他日定要桃李傲,此花开罢百花鲜!”

关于盼的诗句篇四
《关于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名称:春夜喜雨[1]

年代:盛唐期间 作者:杜甫 体裁:五言律诗 选自:《杜少陵集》

【注解】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雨水滋养植物。

野径:田野间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译诗】

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

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让人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读者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诗歌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这里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的确,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是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此时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杜甫[4]

(公元712-770年)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

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大李杜”。现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⑤牛羊

作品名称: 创作年代: 敕勒歌 南北朝 文学体裁: 作者:

作品出处: 民歌 不详 乐府诗集 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

②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qióng)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

④野――在这里应读为yǎ。

⑤见――通“现”,读 xiàn,呈现、出现。

【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作品鉴赏 这首古代民歌,“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环顾四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境极其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牧民的家乡,牛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吹”、“低”、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此时,今黄河流域以北基本在我国少数游牧民族鲜卑族的统治之下。 敕勒,在汉代时称为丁零,魏晋南北朝时称狄历、敕勒,到隋朝时称作铁勒。因所用车轮高大,亦称高车。 《隋书》记载铁勒各部分布于东至独洛河(今图拉河)以北、西至里海(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分属东、西突厥。其漠北十五部,以薛延陀与回纥为最著。唐贞观末,于东部铁勒分设都督府、州,隶燕然都护府。” 在秦汉时期,敕勒的祖先丁零居住在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它的南边是匈奴,西南是乌孙。匈奴在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先后征服了很多部族,当时丁零也和其它周边的部落 一样,遭受匈奴的奴役。不少丁零人被匈奴掳去作了匈奴的奴隶。在公元前三世纪末至公元后一世纪间,丁零不断和匈奴进行武装斗争。据《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领兵攻打游牧与伊犁河上游流域的乌孙族,在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平时被匈奴奴役的乌桓、乌孙和丁零乘机对匈奴进行袭击,结果杀死了数万匈奴骑兵。从此匈奴国势大衰,被匈奴奴役的各族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

公元一世纪中叶以后,匈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分裂为南、北两部。公元87年,丁零联合南匈奴、鲜卑及西域各族共同夹击北匈奴,北匈奴大败,被迫西迁。东汉时,除大部分丁零人仍游牧于贝加尔湖一带外(这部分丁零人被称作北丁零),一部分向西迁徙游牧于伊犁河流域和阿尔泰山一带(这部分丁零人被称作西丁零),还有一部分丁零人南移,在今山西和河北境内有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五胡十六国”时期,丁零人在中原一带先后参加了各族统治者的混战。后来,这部分丁零人后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汉末魏晋时,又有很多的丁零族人南迁,这样,富饶的漠南地区成为敕勒人游牧的地区。当然大部分敕勒人还留在原来的牧地。当时敕勒人的游牧地域东到贝加尔湖,西到土拉河、阿尔泰山一带。当时,由于敕勒人造车业很出名,他们造的车车轮直径最长者达1.4左右,超过了当地牛身的高度,与马的身高相差无几。这种高轮大车,可以在草茂而高,积雪深厚,且多沼泽的地区顺利通行。所以当时南方人称他们为高车。据记载,当时的铁勒部落分布广在大漠南北的9个地区,共有四十个不同名称的部落。比较著名的部落有副伏罗部、斛律部、吐突邻部、袁纥部、敕力犍部、幡豆建部等。

由于游牧在北方的敕勒各部落日益强大起来,对当时的柔然和北魏统治阶级构成了威胁。北魏统治阶级曾多次攻打敕勒各部,这样很多敕勒部落相继归附北魏。五世纪初,北魏王朝曾把贝加尔湖东部敕勒人数十万落都迁徙到漠南一带。使漠南一带畜牧业发展很快。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懂得了农耕。据记载,北魏文成帝时期,“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声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这样空前的盛会,敕勒人乘着高车,唱着优美的牧歌,行进在草原,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很壮观之事。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歌》的作者相传是东魏开国皇帝高欢的部将斛律金,公元546年东魏权臣高欢玉壁一战(《敕勒歌》在此时诞生)时,鲜卑族在以山西中、北部为中心的统治时间已近150年。公元534年,高欢建立东魏(北魏由此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于次年即公元535年在今西安建都)后,自任大丞相,虽然将都城设在今河北临漳县的邺城,但其统治中心仍在山西(高欢的大丞相府设在晋阳,其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在此近150年的

时间里,敕勒族与鲜卑族大融合,共同生活在黄河以北以山西中、北部为中心这块土地上。公元546年,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在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带头作一首能表现鲜卑、敕勒族民族性质的歌曲。斛律金即作《敕勒歌》,并带头领唱,高欢也随之附唱,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敕勒歌》也因此在军营中广传,留传到今。(相传作者是宋朝的郭茂倩)

敕勒族:

据历史资料载,敕勒族原名狄历族,一称铁勒族,系原匈奴族的一支后裔。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该族的具体住地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宁武县管涔山一带桑干河、汾河源头区,受鲜卑族北魏王朝(后属东魏)统治。管涔山系主峰在今山西省朔州南宁武县西南约30公里处的东寨乡。山属蒙古高原南部阴山一脉。阴山从今内蒙古河套西北发脉后,主干向东至云中一带(今呼和浩特及大同左右),分出一支,巍巍南向,直抵今晋西南石楼、隰县一带,构成管涔山系。历史上,管涔山脉“无木而多草”,系高原牧区。山上之草主要是管草,管涔山因此而得名。山围多河流、湖泊、川谷,形成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至今宁武县城西南约100公里处,尚有一位于海拔2700多米以上,广约万余亩的高山草甸芦芽山天然牧场。这里,正是《敕勒歌》中所写的那种广阔、苍茫的草原自然风光。公元5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过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请出军中老将要他用歌声来激励军旅的士气,唱出了这首北魏将士们非常喜爱的敕勒歌。歌声让将士们个个饱含热泪,军中霎时群情激奋。

关于盼的诗句篇五
《席慕容诗《盼望》赏析》

关于盼的诗句篇六
《关于春的诗句与赏析》

关于春的诗句赏析

1)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凝而成……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

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绝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说“朝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4)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这首五言古诗的题目是《春思》,一望而知,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内心世界的诗篇。按照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达习惯,大凡提到"春"字,一般都是语义双关的,其一,当然是指大自然的春天,其二,又可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古时闺中女子每当春光明媚之际,其所思所想,自然是非出门在外的夫君莫属了。唐代诗人中有不少是善写思妇诗的行家里手,而有关少妇思春这一题材也真的留下了不少传神之作。如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形象而细腻地再现了一位原来无愁的"闺中少妇",因为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所以就把自己仔细地打扮了一番,登上高高的翠楼,去观赏外面的大好春光。谁知,这一看不打紧,烂漫的春光却勾起了内心深处的"春思":后悔自己当初一个劲儿地鼓动丈夫到边关去建功立业,到头来,却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虚度了"青春"。不过,由于《闺怨》是用当时最流行的七绝形式创作的,

因而呈现出一种比较表层的世俗的审美情感和趋向,也就是说流于通俗,而李白的这首《春思》,虽然属于同一题材,但因为体裁不同,是用五言古诗写的,所以在感情的抒发上,更加显得曲折委婉,一唱三叹。《闺怨》一看就是一首典型的唐诗,甚至毫无疑义是盛唐之作,而《春思》却给人以一种既古朴又隽秀的美感享受。清朝乾隆皇帝对这首诗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古意却带秀色,体近齐梁。"意思是说,从格调来说,与南朝齐梁间的民歌极为相似,但在表情达意上却更多了几分含蓄与蕴藉,这种与《诗经》颇为相似的风格就是所谓的"古意"了。不过,在修辞上还是非常讲究的,运用了不同的对偶句式,开头是一般的工整的对法,"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紧接着便精心构造了一联颇见功力的"流水对","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这种艺术上的考究与锤炼,就是乾隆皇帝所肯定的"秀色"了。

5)《春望》赏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前两句是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见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正如吴见思《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

颔联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和具体。“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

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

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的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

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关于盼的诗句篇七
《1关于古诗》

1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研究报告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全诗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始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意思是:骑马在路上和好朋友相遇了,但是此时手中没有纸和笔,不能写封家书,只好凭你传句话给我的家人报声平安。 读的时候,我就在想那时候打仗肯定很辛苦,多年在外征战,自己思念故乡的亲人,亲人也在家乡盼望着他平安回家。建议大家多读读这类边塞的诗,就可以了解到唐代人更多的生活情况。

2关于“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研究报告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出自 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全词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读完全词后,在头脑里想象了这样幅画面:一位戴着青色箬笠,披着绿色蓑衣的渔翁在垂钓。天空中的白色鹭鸶快乐地飞翔着,像是在为渔翁老爷爷的鱼而歌唱。那水中的鳜鱼也格外肥美,它们争着抢着从水中露出头来,呼吸着细雨中清新的空气。 难怪渔翁爷爷在风雨中也不回家,原来他是在欣赏着美丽的雨中景。

3关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研究报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全诗是“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42岁的时候,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了都城长安,可是李白在长安

的生活却不尽如人意。他感到自己远大的抱负无法实现,心中万分失望,毅然辞去官职,准备离开长安。 临行前,李白躺在床上彻夜难眠,想着自己以前走过的路以及3年来在长安的生活,更是感慨万千。这时,一缕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李白的床前,那么洁白,那么柔和,像是蒙在地上的一层秋霜。顺着月光,李白抬起头来,看着空中皎洁的月光,激动不已,故乡,我的故乡,你在何处?激动之后,李白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也被所有漂泊的人在思乡时吟诵。

4关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研究报告

有这样一幅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灯下穿针引线,忙碌地为即将出行的儿子缝补衣裳。儿子身上穿着的衣服,也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母亲的身边放着叠好的行李,看来母亲又要送别儿子了。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用诗写出了这幅图。这首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原来母亲将母爱针针缝进了这“游子身上衣”中。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担心他归期太迟,只好多做些衣服。我理解了最后一句:小草要感谢春天的阳光带给它生机,所以孩子要感谢母亲的爱。 5关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研究报告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后一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句诗写的是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这一轮西下的夕阳斜斜照在水面上,因为它正在落下,所以只能照到近处的满面。被夕阳照到的地方

是红色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在青草的映衬下就是绿色的。 这句话里面,我最喜欢这个“铺”字。它让我想到了妈妈给我铺床时轻柔的动作。原来,阳光也是这样轻轻柔柔地照射在江面上,让同一江面变幻出两种不同的颜色。我还读过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比如《草》《钱塘湖春行》,有兴趣的朋友,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6关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研究报告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一句,全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是贺知章83岁重回家乡的时候写的,相传在他10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到长安去求学。背井离乡,他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哪怕挨饿受冻,也要读书。 在外面度过了70个寒暑,83岁的他终于回到了故乡。人老了,头发白了,但因为他多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当他踏上阔别了70年的故土时,正碰上地村口玩的一群小孩,看着眼前这位老人,孩子们当然不认识他了,他们凑成一堆,迎上前去,很有礼貌地笑着问:“老伯伯,您从哪里来?”听了孩子们的问话,他感慨万千,往事一一映入眼帘,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

7关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研究报告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唐代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全诗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白与孟浩然是很要好的朋友,一次他们在黄鹤楼相见了,可是孟浩然要顺江而下,去美丽的扬州城。李白来送行,他站在岸边,看见载着朋友的那叶小舟渐渐离去,慢慢地消失在视野里。只有滚滚的江水不断地向东奔流,他心中无限伤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里面“孤帆”是最值得研究的。照理说,长江之上不可能只有一艘船,可是为什么在李白眼中却是“孤帆”呢?我查找了许多资料,才有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孤”字不是指“船”是孤独的,而是指人。孟浩然去了扬州,而李白却留在湖北,朋友分别了,那不就孤独了吗?

关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的研究报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出自初唐四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隔山隔水,远在天涯,感觉也会像是近邻一样。诗人高尚的志趣、广阔的胸襟都通过这首诗,特别是这句话表达出来了;这句诗发出的光芒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因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至今还常被送别的人们引用。

你的好朋友要到异乡去求学,或是搬家去外地,你去车站送她,听着火车的鸣笛,看着她恋恋不舍的眼神,你的心中虽然有万般不舍,

但为了让对方不至于哭哭啼啼地坐上火车,你就可以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安慰她,当然她也可以用同样的诗句来安慰不忍分别的你。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记住这句诗,了解这句诗,并且能正确运用这句诗。

关于盼的诗句篇八
《描写蔷薇的诗词》

〖春日〗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咏蔷薇〗

南北朝·谢朓

低树讵胜叶,轻香增自通。发萼初攒此,余采尚霏红。 新花对白日,故蕊逐行风。参差不俱曜,谁肯盼微丛?

〖咏蔷薇诗〗

南北朝·江洪

当户程蔷薇,枝叶太葳蕤。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春闺不能静,开匣对明妃。曲池浮采采,斜岸列依依。 或闻好音度,时见衔泥归。且对清觞湛,其余任是非。

〖蔷薇〗

唐·朱庆馀

绕架垂条密,浮阴入夏清。绿攒伤手刺,红堕断肠英。 粉着蜂须腻,光凝蝶翅明。雨来看亦好,况复值初晴。

〖蔷薇〗

唐·齐已

根本似玫瑰,繁美刺外开。香高丛有架,红落地多苔。 去住闲人看,晴明远蝶来。牡丹先几日,销歇向尘埃。

〖红蔷薇歌〗

唐·王毂

红霞烂泼猩猩血,阿母瑶池晒仙缬。 晚日春风夺眼明,蜀机锦彩浑疑黦。

公子亭台香触人,百花懡罹无精神。

苎罗西子见应妒,风光占断年年新。

〖黄蔷薇〗

宋·洪适

彤阙收红暖,金门赐鞠衣。若无纤刺骨,一摘便须稀。

〖黄蔷薇〗

清·张仲英

分得蔷薇种,新妆学道家。春风开到此,也似厌秾华。 竹援扶幽露,墙遮虘晚霞。长条自张主,淡着数枝花。

〖蔷薇花〗

唐·杜牧

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指醉人头。

石家锦帐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

〖红蔷薇歌〗

唐·王毂

红霞烂泼猩猩血,阿母瑶池晒仙缬。

晚日春风夺眼明,蜀机锦彩浑疑黦。

公子亭台香触人,百花懡罹无精神。

苎罗西子见应妒,风光占断年年新。

〖黄蔷薇〗

宋·洪适

彤阙收红暖,金门赐鞠衣。若无纤刺骨,一摘便须稀。

〖黄蔷薇〗

清·张仲英

分得蔷薇种,新妆学道家。春风开到此,也似厌秾华。 竹援扶幽露,墙遮虘晚霞。长条自张主,淡着数枝花。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落梅风】

元·马致远

蔷薇露,荷叶雨,

菊花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

恨薄情四时辜负

关于盼的诗句篇九
《诗句》

高中语文古诗文名言名句(共533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5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9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93、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9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国策?齐策)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13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

汉书?王霸传)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4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5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15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5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15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15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15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15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陶渊明?饮酒) 15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16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6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6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16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6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167、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168、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陆机?文赋) 16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0、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7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3、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

?江淹?别赋) 17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17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7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17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17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18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18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父) 18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18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18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8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18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9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9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19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9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9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19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9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20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20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0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20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20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20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20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终南别业) 20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20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2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2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盼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期盼的诗句 盼君归来的诗句 盼望爱人归来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盼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盼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7275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