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

2016-01-26 09:06: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篇一《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篇一
《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

话文学刊・外话教育教学2010年弟1期

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

。金楠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

要】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起源于交际又服务于交际。随着语言学家研究的发展,有关句

子与话语意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句子、句子意义、话语、话语意义进行讨论。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强调了语境这个因素在话语理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句子意义;话语意义;语境;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1—0054一04表达一今完整的意思【3]3”。

句子是词语按照语言的语法规则作出的排列组合,它是受语法割约的抽象结构。【4】10

句子意义是指这种抽象的结构未被使用时的意义【4】10。句子意义通常被认为是“不依赖语境而存在,属语义学研究的范畴。”【5】引

(二)句子意义的决定因素1.语汇意义。(1)爸爸正在上网。(2)爸爸正在健身。

句(1)与句(2)都在描述。爸爸在做什么”,但如果读者只认识“上网”而不认识“健身”这个词,那么他/她就只懂得句(1)的意思。

(3)Mary(4)Mary

likes

英语句子可分为句子意义(sentence删帅illg)与话语意

义(utterance唧肌iIIg)。前者是在语义学(semantics)的范畴

中研究,后者则是从语用学(pragmafics)的角度出发。甸子是一个语法概念,所以,句子意义通常被认为是句子本身的、抽象的、内在的性质。但是,如果我们把句子看成是人们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所说的话,句子就转化成了话语。因此,在研究话语意义时,我们应当将语境(context)考虑在内。因为,在某些特定环境中,语境可以限制和解释话语意义。

近几十年来,有关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的问题已经在语义学与语用学的领域中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许多西方学者,如,莱昂斯(JohnLyons)…,萨伊德(JohnI.Saeed)口J,珍妮(ThomasJenny,1996)等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学习;在我国,胡壮麟、李福印、索振羽等语言学家也在各自的学术著作中进行了论述。

莱昂斯在他的<语义学引论>(LinguisticSemantics:AnIntroduction)一书中用六章的篇幅对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他讨论了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句子

apples.

likespineapples.

句(3)由3个单词组成:Mary,llke,apple。句(4)也由3个单词组成:Mary,like,pineapple。假设一个英语初学者只认识句(3)的词汇而不认识句(4)的“pineapple”,那么f电/她只理解句(3)的意思。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决定句子意义的因素之一是词汇本身,要分别理解每个词的意思,才能懂得全句的意思。

2.语法性。(5)幸Mary(6)Mary

likeapples.

(m咖in加l

式化(the

speechthe

andmeaninglesssentences),句子意义和命题内容

content),句子意义的形

(sentence—meaningandpropositional

formalizationof

sentence—meaning),言语行为(

acts)和言外之意(illocurionav/force),话语的主观性(

of

8u场蒯vity

of

utterance)等。莱昂斯还引用了格赖斯(Paul

Grice冬)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必c砒tlle),合作原则(principle

cooperation)和会话准则(conversationalmaxims)

用来强调语境(context)的作用。

一、句子与旬子意义

(一)句子与句子意义的定义

有关“句子”和“句子意义”的定义,中西语言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在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词和词组只能表示一个简单或复杂的概念,句子才可以

liked

apples.

莱昂斯认为,句子应当是合乎语法的,不应当是以语法错误的形式出现【13“。

明显地,句(5)是一个语法错误的句子,句(6)则表示一个暂时性的意思。因此,合乎语法性是决定句子意义的第二个主要因素。

3.词序。

(7)妈妈照顾儿子。

[作者简介】金楠.女,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54—--——

语言研完(8)儿子照顾妈妈。

(9)Thedogchasestheboy.

(10)Theboychasesthedog.

由于词序差异,虽然句(7)和句(8),句(9)和句(10)使用了相同的词汇并且均为陈述句,但它们的意思却完全相反,描述的是不同的事情。

4.语气意义。(11)房价又上涨了。(12)房价又上涨了?

句(11)与句(12)词序相同,差别在于前者为陈述句而后者为疑问句。这一现象被称为音系学的特征,如语调或重音等i.e,句(11)句尾为降调,句(12)为升调。

5.语义角色。

语义角色也称为题元角色(thematicrole),“有关题元角色的概念最初由Gud弛r(1965)和Fillmore(1968)提出,其含义是谓项(predicate)的语义特征蕴含的某些固有语义角色,这些角色表示谓项的语义内容所涉及的主体、客体、场所、起点、终点、工具等等。”【。】21¨217

施事(Agent):动作的发起者,能够按照自身的意志执行

动作㈨n。

(13)丝买3G手机了o

(14)一Tom

openedthewindow.

受事(Patient):受到动作影响的实体,该实体通常经历状态上的变化‘7】161。

(15)吉利正式收购垦查盗。

(16)The

oldman

hit—Kate.

主体(Theme):被动作移动的实体,或者位置被描述的

实体㈨啦。

(17)世博会在上海举行。(18)Thefather

took—thecryi—ng

boyaway.

经验体(Experieneer):知道谓语所描述的动作或状态的实体,但并不受该实体动作或状态控制‘7】l配。

(19)!逝经历了汶川大地震。

(20)墅WSS

shockedbythis

news.

受益体(Beneficiary):因动作的实行而受益的实体n】l砬。(21)“两会”期间,议员们为京城“蚁族”提案。(22)Shesaved

money

for—her—son.

工具(Instrument):动作执行或某事发生的方式‘7】尬。(23)现在流行用手机上网。

(24)HelistenedmusicwiththeMP4.

处所(Location):某物被放置或某事发生的地方…m。(25)我们去电影院看1MAX版的<阿凡达>。

(26)The

thiefwas

hiding—underth—e

table.

目标(Coal):某物移向该实体,其移动可以是空间上的实际运动。也可以是隐喻的【7】l啦。

(27)明星们把钱捐给了墨壹壬垦。

(28)John

toldthis

secrel

to

hiswife.

来源(Source):某物从该实体处移来,其移动可以是空间上的实际运动,也可以是隐喻的运动"】l位。

(29)我从这本书上学到了很多职场“潜规则”。

金楠/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

(30)I

get‰permissionfrom

myboss.

二、话语与话语意义

(一)话语与话语意义的定义

。话语既可指过程(言语行为),又可以指产物(文本)”…硒。话语意义是指“说话人通过使用该话语而意图表达的意义,它属于语用学研究范畴”[,qtl。

(二)话语意义与语境

1.语境的定义。语境(context)最初由波兰籍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anislow.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这个定义指明:

1)我们研究的是运用自然语言(不是人工语言)进行的言语交际。

2)言语交际有成效地进行(即说话人恰当地表达话语意义和听-话-A_准确地理解话语意义)。必须依赖言语环境‘。扭。

2.语境与话语意义。语境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跟话语意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一个句子在某一特定语境下使用的时候,这个句子就转化成话语,对话语的理解是不能独立于语境存在的。语境通常被认为是说话人与听话人共有的知识,例如他们共有的对世界观的认识、对某个特殊环境的理解以及对彼此性格的了解等等。语境决定了说话人所使用的语言,同时也决定了听话人对话语的解释能力。

解释歧义句(ambigIIity)。语言有模糊性和歧义性。在

中西语言中,很多词汇在不同的语境有着不同的意义。

(1)这个书店关门了。句(1)有两种理解:

1)今天,书店的营业时间到了,该关门休息了。

2)这个书店由于经营问题,倒闭了。

(2)“Sally

says:It’Sraillillg

outside.”这句话要表达什

么呢?

1)告诉听话人外面正在下雨。

2)误导听话人,给听话人传达一个假消息。(Sally在撒谎)

3)使听话人确信外面正在下雨。

4)使听话人相信今天是周二。(因为听话人相信只有周二才下雨)

5)提醒听话人要带伞。6)希望听话人再多呆一会。7)希望听话人离开。8)使听话人认为她很愚蠢。9)询问听话人。10)取悦听话人。11)使听话人感到惊讶。12)把听话人叫醒。13)说话人为了练英语。14)说话人为了练习台词。15)看看麦克风是否是开着的。

16)说话人只是发出个声音而已(假如没人在听她说话)。——(Martin,1988:83—84)

一55—

话文学刊・外语囊育采学

(3)有两个女人在谈论某小男弦。

2010年弟I期

句(4)是语法正确的句子,句(3)有明显的语法错误。2.合乎语法但无意义的句子。(5)我吃饭。饭吃我。(6)我切菜。菜切我。

句(5)和句(6)都符合汉语语法:主语一动词一宾语的形式,但j我吃饭,我切菜”是可接受的句子,反过来说就是无意义的句子。

3.合乎语法但是省略形式的句子。(7)Tbe

meet

doorplease.here

1)听说了吗,斑在偷东西的时候被打了?

2)男碱子就是男菝子。

2)的回答的暗含意思是说明男孩子总是淘气调皮的。解释文化表达(culturalexpression)。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一个词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出现的语境,或者说依赖于生活中真实的语言环境。”【9】m

文中用。破釜沉舟”来形容不留后路,决心于到底;英文中用“burn

one’8

boats”表明无路可退。

文中用。败走麦城”来形容战事惨败;英文中用“to

one’8

(8)Been

long?

Waterloo”(遭遇滑铁卢)来形容遭遇失败。(9)IIi!/Ouch!

以上三个句子都属于独立于语境的省略形式的句子,它们既合乎语法也有意义。

4.合乎语法但不可接受的句子。(10)A:Did

youhithim?

文中我们有“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说法,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兔子是速度快的象征;而在英文中,却有鹪timid

幽ahare(胆小如兔),因为西方文化中兔子象征胆小怕事。

(4)Tom

game・

can

bereliedOn.Heeatsnto

fish

andplaysthe

B:No.Heme.

eat

no

在英国的宗教中,人们习惯用“to用。toplay

the

fish。说明忠诚,

(三)社会文化因素

当我们区分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的差别时,我们应当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的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许多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和忌讳,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应当避免使用侵犯性的或令人不愉快的表达。

死亡在人们的心中是一种不吉祥的词语,当人们要表达某人死亡的时候,通常会使用一些委婉的词汇。在中国,人们会用“去世、走了、归西、驾崩”等词语;在西方,我们经常听到的是“Myfatherh聃passed

theHeaven.”

away”or“Myfatherhasgone

to

galne”说明坦白诚恳。句(8)的意思就解释为

汤姆是一个很可靠忠诚的人。

三、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的区别

(一)语境因素

前面两章已经分别讨论了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它们的核心差异在于:句子意义是抽象的、内在的、不受语境制约的;话语意义是具体的、依祯于语境存在的。。当句子有说话人在某一具体的场合下,为达到某种交际的意图而使用时。这个句子就有抽象的结构变成了具体的话语。*【‘1。话语意义比句子意义要丰富的多,它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不同。我们可以说:话语意义=句子意义+语境

(1)ring

isstillsingle.[10y’

“老或大”在中国文化中是对年长的人或者声誉高的人的一种尊称。比如我们经常说“老王、大哥、老首长、老朋友”;而西方人很忌讳说“old”。他们会用“senior

tain

citizen/of

8cer-

若从语义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句子,我们可得出:KING

(B衄忙SINGLE),陈述了KING还是单身。若从语用的角

度去分析,就要考虑说话人的目的,此旬的话语意义就可以理解为说话人鼓励听话人去追求mNC(假设听话人也是单身)。

(2)他是一台机器。

句(2)从表面上看只是描述了这个男人的状况,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1)他总是不停的工作。(语境:他的妻子抱怨他是个工作狂)

2)他工作效率很高。(语境:他的老板很欣赏他的工作

能力)

age”来代替。

四、理解旬子意义与话语意义区别的重要性我们已经学习了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的概念,前者是要

符合语法规则的,后者是有交际功能的。日常交际中,我们需要懂得说话人的话语意义,以便促进和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否则,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误解。

中国人很注重礼节,当他们在街上遇到朋友或邻居的时候会习惯性的问一句“吃了吗?去哪呀?家里人怎么样啊?”。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想要知道对方吃了什么或是要去的地方,只是出于礼貌的问候。但是,这些礼节会让西方人感到困惑。当他们听到对方问“吃了吗?”的时候,他们会把它理解为“你是想请我吃饭吗?”。或是将“去哪呀?”理解为对他们个人隐私的一种干涉。

中西方对。邀请”这个词有不同的理解。当中国人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经常会对。邀请”的意义感到迷茫。因为美国人在邀请朋友参加聚会的时候,常常说“1

togetherthis“comeifyou

Sunday

evening,comeif

you

willhave

3)他很冷酷。(语境:他的同事认为他缺乏热情)4)他很古板。(语境:人们认为他不易变通)(二)语法因素

莱昂斯指出,句子应当是合乎语法的,但可能有意义也可能无意义;话语可能合乎语法或不合乎语法。合乎语法不等于可接受,可接受不等于有意义‘1】Ⅲ。

1.不合乎语法的句子。(3)1(4)1

wantwant

get—

wantto.”然而,

wantto”令中国的客人感到这句话是不诚恳的

thatAnnleave.Ann

to

邀请。事实上,美国文化认为邀请别人很可能会占用别人的时间,所以主人会尊重客人的意见,彼此达成一致。

leave.

一56一

语言研完

2∞9.

金楠/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句子是一个语法单位,当句子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应用的时候就转变成了话语。句子意义是抽象的、语境独立的;话语意义是具体的、是句子意义与语境的结合。话语意义在特殊的语境中可以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话语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句子意义是永恒的、静态的,话语意义是变化的、动态的。

理解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的差别可以更好的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避免语用错误,减少交际障碍和文化冲突。

[5]张克定。李关学,冀慧颖.现代语言学[M].中国人事出

版社,2000.

[6]高明乐.题元角色与题元角色理[M].现代外语,2003

(4).

[7]李福印.语义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大学大学出版

社,2009.

[8]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2005.[9]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版本)[M].北京大学

出版社,2∞2.

[10]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参考文献】

[1]John

[11]Mardn,Robert

Semantics:An

M.TheMeaningOfLangu鲳e[M].Cam-

Lyon8.Linguae

brid萨,MA:MITPl"eS8,1988.

Introduction[M].

[12]李虹.也谈。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J].琼州学院学

报,2007(12).

[13]程以芳,何泽清.语境与话语意义的推导[J].荆州师专

学报,1998(3).

CambadgeUniversityPress,1995.

[2]JohnI.Sseed.Semantics[M].Blackwell

1997.

PublisherLtd,

[3]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YahHuang.Prngmatics.[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上接第33页)

我们也没理由相信作者主张暴力抗击。事实上,哈里斯自己也倾向于“……以平静的方式摆脱奴役”[2]106。因此,从乔治・哈里斯这一人物角度看,斯托夫人似乎提倡在奴隶制度危害到家庭天伦时进行被动的放抗。但总体来说,作者还是主张非暴力反抗。具体地讲,作者赞颂美国黑人在反抗奴隶制上所取得的精神和道德上的胜利,这一点在小说男主人公虔诚顺从的基督徒汤姆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且更确切地说,在解放奴隶问题上,斯托夫人在白人同胞身上寄予了更多的希望。通过让白人同胞更清楚地认识奴隶制度的罪恶,她希望南方种植团主们能以基督徒的博爱自愿地还黑人奴隶们以自由,就像舍尔比先生所做的那样。当然,这种近乎乌托邦式的想法对于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南方经济很难实现,因为南方种植园主不可能自愿放弃他们的财产。此外,作者还希望北方同胞,尤其是教堂的神职人员,肩负起教化这些即将获得自由的黑人兄弟的职责。这在小说的结语中有着非常清楚的体现:。……接纳他们进入基督共和团体和学校,使其得享基督徒的教育权利o”12]m由此可见,作者并不赞成暴力解放奴隶。也没有点燃南北战争之火,而只是把自己对解决奴隶制问题的想法拿出来和读者一起分享

罢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督教理念在斯托夫人的作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角色的刻画以及作者对解决奴隶制同题的看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基督教理念是西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构成斯托夫人代表作的重要元素,然而许多中国读者对它被不熟悉。笔者旨在从基督教角度运用文学原型理论对该小说做出新的探索和解析,以帮助更多的中国读者从这一新角度来欣赏这都经典著作。

【参考文献1

[1]Frye,Northrop.The

ngy[M].Shanghai

Archetypeof

Literature,∞m吼edby

ModemBritishandAlncric—ailLiteraryCriticism:AnAnthol—

TranslationPublishingHouse,1994.

Tom’8

[2]Stowe,HarrietBeecher.UncleCabin[M].Word.

swordEditionLimitedCumberlandHouse,1995.

[3]HolyBible(NewRevisedStandardVersion,CldneseUnion

Version)[M].ChinaChristianCouncil.

[4]MeMichael,George.Anthology0fAmericanLiterature(2ed

Edition)[M].LondonMacminanPubtiBhmgCo.,Inc.

一57—

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金楠, Jin Nan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EARNING2010(1)

参考文献(13条)

1.张克定;李关学;冀慧颖 现代语言学 20002.Yan Huang Pragmatics 20093.胡裕树 现代汉语 20024.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20025.索振羽 语用学教程 20056.李福印 语义学概论 2009

7.高明乐 题元角色与题元角色理[期刊论文]-现代外语 2003(04)8.John I.Saeed Semantics 1997

9.程以芳;何泽清 语境与话语意义的推导 1998(03)

10.李虹 也谈"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期刊论文]-琼州学院学报 2007(12)11.Martin,Robert M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198812.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2001

13.John Lyons 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199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苗建风 刍议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期刊论文]-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0)2. 李虹.Li Hong 也谈"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期刊论文]-琼州学院学报2007,14(6)3. 沈菊芳 语境与话语意义[期刊论文]-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3)4. 何国雄.HE Guo-xiong 语用理论与话语意义解释[期刊论文]-嘉兴学院学报2005,17(2)5. 王红蕾 句子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期刊论文]-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6. 代胜良 句子教学方法举凡[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7. 吕冬芳 句子教学五法[期刊论文]-青海教育2001(7)

8. 黄美玉 谈语文课中的句子教学[期刊论文]-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6(1)

9. 王宝琪 句子为什么这样形象?配合第十二册第3课《烟台的海》[期刊论文]-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2010(3)10. 朱晚霞 谈谈准确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期刊论文]-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5)

本文链接: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篇二
《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班级:11中文0 姓名:祖明慧 学号:20111579

一、外来语的定义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强了与外界的接触,海外的新文化、新思想、新科技、新产品如潮水般地涌如入中国大陆,随之,指称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语作为外来词大量进入现代汉语。外来词也叫借词,就是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 词。比如现在我们常说的“奥林匹克”、“巧克力”、“逻辑”、“手 段”等等,都是外来词。

二、外来语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汉语向其他语言借用外来词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开始了。人们熟悉的“苜蓿”、“葡萄”、“菠菜”三个词已在汉语里生存了二千多年,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它们是外来语。鸦片战争前,进入汉语的外来语多是动植物名称以及与佛教文化有关的词语,比例虽小,但影响较大。特别是佛教,自进入华夏大地,通过与儒教、道教、玄学的交织融合,很快演化成为一门国教,在长达七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于唐宋时期达到顶峰。佛教如“行善”、“慈悲为怀”、“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教义,对汉文化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伴随近现代西方文化而来的外来语,其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广都大大超过了以前。虽然新旧交替很快,尚未进行完整系统的研究,没有确切的数量,但根据汉语言专家王力的研究,我们现在使用的书面语和鸦片战争以前相比,几乎一半以上是外来语,和“五四运动”时期相比,也有四分之一以上是外来语。最近出版的《汉语外来语词典》所收也达一万多条,其中主要来自英语和日语。

一般认为,在20世纪早期的二三十年间,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即发生欧化,主要有六种表现:(1)复音词的创造;(2)主语和系词的增加;(3)句子的延长;(4)可能式、被动式、记号的欧化;(5)联结成分的欧化;(6)新替代法和新称数法〔5〕。从近几十年情况看,汉语还算不上“欧化”,但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所受影响很大,如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增多,在现代汉语语篇中多达2/3以上;汉语的词缀增多以及词缀

化加快;连词、代词的增多使逻辑关系也从传统的意合方式趋向于西方语言系统的形合方式。

三、外来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主要形式 汉语的外来词的形式有音译、音译加表意、音译与意译结合、直接借用四种:

1、音译 :直接按照原语言词汇的发音转换成汉语词汇。像汉语翻译规则规定对於传统上非汉字国家的地理名称、人名按照意译直接翻译:如斯里兰卡国(Sri Lanka) 美国 “ 纽约 ”( New York ) 原 苏联 领袖“ 斯大林 ”、“沙发”(Sofa)。

2、音译+类名:芭蕾舞、卡车、吉普车。

3、音译+意译:马克思主义,卡片

4、直接借用书写形式:

1)只借书写形式不借读音:典型的是日借词,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场合”“积极”“劳动”等等都是从日本借用过来的。

2)既借书写形式又借读音:主要是汉语外来字母词,如CPI、WTO、ECFA。

四、现代汉语存在很多外来语的原因分析

汉语中存在大量外来语,原因很多,诸如文化交流、贸易、移民、战争 及地理接近等,下面主要分析经济发展、文化失衡和心理意识三个最重要的原因:

1、世界经济发展无疑是大量外来语进入汉语的重要原因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发明基本上都是在欧美产生的,如engine(引擎)和motor(马达)。几个世纪以来,英美政治经济相继在世界占主导地位,加之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几乎成了“美国化”,英语也成了全球通用的语言。从中国人尽人皆知的WTO到随OPEC的油价涨跌而起伏的中国汽车工业,再到备受国人关注的GDP,作为最主要的外来语,英语大量进入汉语语言系统,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2、文化失衡的结果语言借用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有学者区分了两种语言借用:“等级借用”和“文化借用”。“等级借用”是单向的,一般是“低级语言”从“高级语言”借用;“文化借用”多是双向的,参与语言无高低之分,一般相互自由借用。事实上,在任何形式的文化交流中,各文化之间的

参与都不是平等的。由于经济发展的巨大失衡而造成的文化失衡,使得强势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取得优势,成为借源;弱势文化则会失去自身特色,可能会被同化。19世纪及20世纪初,汉语大量地从英语、日语等借用就是例证。当时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用汉字意译了大批外来词,从西方直接引进先进的科技文化。很少有人注意到从“宗教”到“玩具”、从“文化”到“博士”、从“辩证法”到“共产主义”都是日本人意译英语后,我们又从日语引进的外来语。

3、心理意识在外来语进入汉语的过程中也起到关键作用社会心理、价值取向属文化的深层结构,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语的接受及采纳,作用不可忽视。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延续至五十年代,人们一提到娜塔莎、布拉吉、苏维埃、莫斯科这些词,在他们心里就构成了一个世界,一个令人向往的新世界,这是崇尚苏联文化的一个直接结果,这些外来词语现在仍然是前辈怀念他们美好青春岁月的象征。对于现已进入网络时代的人们,所崇尚的生活更快更新,通过与外国人直接接触或借助媒体,对外来文化了解得越来越多,使他们产生了求新、求异、求变心理,体现在语言方面则简单实用,甚至直接将外来语(主要是英语)拿来使用。如大量充斥报纸、电视上的IP、IC、IQ、IT、ID、CT、QQ、MTV、DNA、CD-ROM、CCTV、ISO9000,等等,即使不太懂英语,也可照常使用。

五、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1、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正面影响

1)外来语在带来新知识的同时,丰富了汉语的词汇;2)外来语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同时影响到国人的思维方式;3.)外来语的不稳定性促进了词语的简化;

4)外来语使汉语的表达更商业化;5)外来语对国人有很大的影响。

2、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负面影响

很多语言学家对外来语的“入侵”非常担心,他们提出要“纯正”汉语,防止语言异化。尽管汉语中涌入了大量的外来语,但我们不必过虑,因为它与汉语的总词汇量相比,所占比例很小。况且,开放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对于外来语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它不应是“一种严格的取舍,而是一种接受力度的问题,因为几乎没有人完全反对或完全赞同外来语”。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语言现象,外来语在某种程度上记录了不同文化主体与汉民族间经济、制度、思想等各方面的相互交流。外来语(主要是英语)词汇丰富,词缀灵活多样,对它

们的借用,不仅可以丰富汉语的表现能力,扩大汉语的词汇量,而且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但是,对于外来语的借用和取舍,应当有一些规范来避免滥用现象,毕竟目前大多数的中国人不懂外语。中国文化流传光大了几千年,历经无数劫难而不垮,其原因是支撑中国文化的基础——经济始终具有相对优势。但我们也不能太迷信文化的自身生命力,近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对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一影响甚至远大于军事。因此,急需发展经济是我们弘扬中国文化的首要。 综上所述,尽管外来语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冲击,但汉语并未像某些语言学家担心的“欧化”和“异化”,相反,外来语的进入扩充了汉语的词汇量,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文字系统和其悠久历史,不会轻易地被任何外来语所替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汉语也必将受到世界更广泛的关注。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篇三
《习近平最具影响的经典语录50句》

习近平最具影响的经典语录50句

0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0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03、‚中国将相继朝着两个宏伟目标前进:一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04、‚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05、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决定并坚定不移向前推进,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经验,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要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期。

0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07、‚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08、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0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10、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

11、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12、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14、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1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16、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17、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18、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19、中央会一如既往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和澳门基本法,一如既往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一如既往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也坚信澳门各项事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20、必须坚决完成各项军事斗争任务。全军要深刻认识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全军要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

2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2、‚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3、‚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4、‚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篇四
《汉语句法分析演变史》

汉语句法分析演变史及分析法的优缺点浅析

文学院对外汉语系八班 赵锦颖 11001000268

【摘要】:身为汉民族的一员,汉语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很熟悉。自懂事以来,我们就用它传递信息,接受信息;用它来学知识、学文化;用它与别人交流······但事实不然,我们对它不够了解,我们很难说清语言中的任何一种现象。为更加深入了解语言,我们的语言学家们便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断探索,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众家学者站在不同的专业角度,研究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如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等。那关于句法分析的研究进行了这么多年,其中历经了哪些演变?促使其发生演变的原因又有哪些?不同的分析方法又都有着各自怎样的优缺点?其中各自的根基、特点又有哪些?我将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及前辈的研究成果做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句法分析、演变、优缺点、西方语言学、特点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就有学者对语言进行研究,但我们的研究更多的是音韵、文字等方面,而语法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弱点,我国的语法研究起步晚,可以说是以《马氏文通》为起点,它奠定了汉语传统语法学的基础。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语法研究深受西方语言法学研究的影响。当然关于句法分析的研究也是如此。

句子成分分析法是汉语研究中最早使用的一种句法分析方法,来源于西方的传统语法。对于这种方法,我们应该较为熟悉,因为初中时期老师给我们分析句子结构式,大多用的就是句子成分分析法,也是中心词分析法。

关于句子分析法,要点有以下几点:

1、 分析的对象是句子。

2、 认定一个句子有六大句子成分——主语、述语(即谓语)、宾语、补足语、形容性附加语(即今天一般所说的定语)、副词性附加语(即今天一般说的状语和补语),其中前两者为句子的主要成分,中间两者为连带成分,后两者为附带成分。

3、 作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

4、 分析时,先一举找出全局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述语,再看述语是哪一种动词,

决定它后面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足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形

容性附加语和副词性补足语。

前文中我们提到这种分析法也称为“中心词分析法”,是由于这种方法认定作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分析任何一个句子成分时,都要先找出中心词。这种分析法可以让人一下就把握住句子的脉络。用它来分析一个长单句,更能显示出它这方面的优势。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优点,在语言教学中,给学生作句法分析老师采用的都是这种句法分析法。因为一般的语言教学中,给学生作句法分析无非是让学生清楚了解一个句子的基本格局和脉络。所以,句子成分分析法为语言教学界广泛接受和应用,在教学语法界影响很大,直至现在。它对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实际操作上也有不少问题,从汉语研究角度说,它有较大的局限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问题:

问题一:离了附加成分、连带成分,句子的主干不成立或站不住,或不是原来句子的意思了。例如:

1) 他痴迷赌博。

2) 贪婪思想必须克制。

3) 他们学习好的品德。

例1)、2)作为句子主干的“他痴迷”、“思想克制”,根本就不成立;例3)作为句子主干“他们学习品德”,虽可以成立也站得住,却不能表达原来句子的意思了。

问题二:离开了附加成分、连带成分,句子的主干虽能成立或站得住,但意思完全变了。例如:

1) 他们看不明白≠他们看≠他们明白

2) 小王死了爸爸≠小王死

3) 这些政策照顾了群众≠政策照顾

问题三:分化歧义的能力差。有的歧义句它可以分化,如:

我们五人一组。

按句子成分分析法,主语应该是“我们”,谓语是主谓词组“五个人一组”;如表示“我们这五个人在同一个组里”的意思,那么句子主语是“人”;

但是更多的歧义句它是无法分化的,如:

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这个歧义句,可以相当于“照片只放大了一点而,不是很多”的意思,也可以相当于“照

片放得过于大”的意思。但是,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是没办法对其进行分化的。

问题四:不利于发现某些词语的用法特点。

如副词“白白”的用法特点(它只能修饰一个复杂的动词性成分)就不可能一句句子成分分析法来加以揭示的。

句子层次分析法有它的局限性,但绝不能认为它就没有用,没有价值了。我们所说的它具有局限性,是指它有自身使用的范围,服务于一定的目的,不可完全否定它的价值。正如上文所说的,它在语法教学中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不可忽视的。

在句子成分分析法之后,又一句子分析法出现在我国的语言界——层次分析法。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照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做层次分析。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这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分析法。它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上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赵元任先生是最早自觉用韵层次分析理论方法分析描写汉语语法现象的语言学学者(见于《北京口语语法》)。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这一方法在国内得到广泛的运用。

关于“层次分析”,朱德熙先生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做是一种分析法,而是把它当做一种原则来看待。在进行句法分析时,必须按照句法够早的层次性进行分析。朱先生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不过我们觉得相对以往的句子成分分析法来说,把它称为“层次分析法”也是可以的。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

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有哪些,换言之,就是一个句子或句法节后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切分。如以“她才到”为例,这个句子,从结构上说,首先该“她”和“才”之间分呢。还是在“才”和“到”之间切分,这考虑的就是切分的问题。

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再以“她才到”为例来讲,再切分后,“她”和“才到”之间是什么句法关系,“才”和“到”之间是什么句法关系,这考虑的就是定性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精神是:

1、 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中严格按照其内部的构

造出呢歌词进行层次分析。

2、 每一次分析,都要明确的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再拿上面举的

例子来说,“她才到”这个句子内的三个词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个句子含有两个

构造层面。第一个,其直接组成成分是哪两个,第二个,直接组成成分又是哪

两个,都要一一说明。

3、 在分析中,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

关系,也不管句法结构中实词与虚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例如,“小王喜欢红

玫瑰”,第一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是“小王”和“喜欢红玫瑰”,它们之间是

主谓关系;第二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是“喜欢”和“红玫瑰”,它们之间是动

宾关系。这在分析中必须说明。而至于“小王”和“红玫瑰”之间有什么语法

关系,“小王”和“喜欢”、“喜欢”和“红玫瑰”、“小王”和“红玫瑰”在语义

上有什么关系,层次分析是不进行阐释的。

相对于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 能更好的分化歧义句式。

一个具体的句子或句法结构,能表示多种不同的意思,而这并不是有句法结构中的某个词的多义现象造成的,这种句子或句法结构就成为“歧义句式”。例如“咬死猎人的狗”是一个歧义句式,它既可以表示①“把猎人的狗咬死了”这一意思,也可以表示②“那条把猎人咬死了的狗”这一意思。而这类歧义句就跟内部构造有关。对于这个句子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可以加以分化,但是类似“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的歧义句,句子成分分析法就束手无力了。只能用层次分析法来分化。因此,我们说,层次分析法在分化歧义句上,能力远胜于句子层次分析法。

第二, 有有助于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

譬如说,以往的汉语语法书上都说现代汉语里的动词一般都能作谓语,只要意义上能搭配。这不是用层次分析观念分析句子结构时所得出的结论。而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泛使用后,人们逐渐意识到,现代汉语里的动词单独作谓语是要受到很大的限制的。大约50%的动词是不能单独作谓语的,像“属”、“企图”、“责备”等就是这类动词;而像“喝”、 “等”、“参观”等动词虽然能作谓语,也受到语用上的限制,如“看”只有在祈使句和答话里或含明显对比意义的句子里才能单独作谓语。例如:

1) 你看!

2) “你看那个展览吗?”“我看。”

3) 我看那个征婚节目,他不看

不难发现,这一重要的语法现象,在使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时,是无法发现的。

在运用层次分析法时,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切分句子,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切分···类似的

一些问题,这就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从而揭示和发现更多未被发现和注意的问题与规律。

但和句子成分分析法一样,层次分析法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第一,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这是因为,层次分析只包含切分和定性两方面内容,换言之,层次分析只承担两项任务:一是切分,找出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二是定性,确立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是什么句法关系。至于包含在结构里的实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这不是它所承担的任务。例如我们在前文所提到的“小王喜欢红玫瑰”,层次分析法只能知道它内部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小王”和“喜欢”是主谓关系,“喜欢”和“红玫瑰”是动宾关系。至于“小王”和“喜欢”之间在语义上是什么关系,“喜欢”和“玫瑰”在语义上有什么关系,层次分析法就无法给出答案了。

第二,层次分析完全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因此有些现象它解释不了。例如:

1)木头家具质量

牛皮领子大衣

2)北大英语老师

海水盐分含量

但就构造层次和内部的句法结构关系来看1)、2)两组中的短语分别相同。但事实则不然。1)中的第一个短语去掉修饰语“木头”仍然成立,但后一个若去掉修饰语“牛皮”就显然不成立了;同样的,2)中的第一个短语如果去掉修饰语“英语”,“北大老师”是成立的,但第二个短剧若是去掉修饰语“盐分”,“海水含量”就不再成立。

对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层次分析是回答不了的。所以层次分析也存在着局限性。 由于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人们在使用中颇感不便。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发生了一场关于析句方法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的焦点是分析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寻找二者结合的办法和途径。虽然在讨论后,大家得出了一个较为一致的认可——倾向于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吸收句子成分分析法的长处,在层次控制的前提下分析句法结构的成分和关系。但是,还是没有解决句法分析现存的问题和缺失之处。因为,无论是句子成分分析法,还是层次分析法,甚至将二者结合后的分析法,都只能分析静态的句子或句法结构,对于动态句子或句法结构就失去了其作用。关于句法分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篇五
《习近平最具影响的经典语录50句》

习近平最具影响的经典语录50句

0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0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03、“中国将相继朝着两个宏伟目标前进:一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04、“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05、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决定并坚定不移向前推进,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经验,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要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期。

0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07、“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08、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0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10、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

11、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12、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14、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1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16、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17、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18、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19、中央会一如既往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和澳门基本法,一如既往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一如既往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我们对国

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也坚信澳门各项事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20、必须坚决完成各项军事斗争任务。全军要深刻认识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全军要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

2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2、“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3、“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4、“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2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6、“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2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28、“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29、“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30、“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31、“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

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32、“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3、“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34、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35、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36、中国有句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们来自世界四大洲的5个国家,为了构筑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走到了一起,为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走到了一起。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

37、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

38、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39、“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

40、“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4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42、“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3、“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44、“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45、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那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46、“我在中央纪委全会上讲,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项工作要继续坚持,去搞好完善、建设。同时在我们国家有一句话,叫面壁成佛,就是自我境界的提升。”

47、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48、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记者朋友们,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

49、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50、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篇六
《被误解的名言警句》

第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爱迪生这句话长期出现在语文教材上,目的是为了宣扬努力的可贵。可其实,我们都一直误解了爱迪生的原意。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第二“无奸不成商。” ----古代词古代成语“无尖不成商”也变了味儿,叫“无奸不成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不够资格当商人。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商”就成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第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在今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经成为形容老师一生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感人奉献的经典名句。可其实这句诗的原出处,唐代李商隐的《无题》却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丝方尽的“丝”与相思的“思”同音,比喻为爱相思流泪,至死不干。第四:无毒不丈夫。 ------古代成词这句在电视剧中被一号反派角色滥的俗语,其实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讹传。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能“无毒不丈夫”呢?这里的毒,可能是发音相近而被误传,本意应是“豁达大度”的“度”才对。第五:识时务者为俊杰。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现在这句原话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的名言已被歪曲成赞赏见风使舵,甚至是对为虎作伥的认同,这与原意大相径庭。识时务,时务指形势或潮流,表示能认清形势和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杰。是对隆中卧龙先生的赞誉,说他未出隆中,却已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而且有极深刻的见解。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某个宗教的上帝),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象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这是他的本来意思。   那么,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教材是怎样篡改爱因斯坦的话的——绝对令你目瞪口呆。教材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

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拿破仑   “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谁都知道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接受这句话,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如此崇高的评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而我们也深信这只睡狮已经醒来,已经让世界感到它带来的颤抖,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当惊世界殊了。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这句话的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利   我们过去知道的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是一举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是第一个让美国人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大灭了美帝气焰,大长了人民威风,连美国人也如是说,这句话就是明证。但是,布莱德利说的这段话却是有前提的:“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存在即合理                       ――黑格尔   “存在即合理”,黑格尔的这句“至理名言”几乎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许多人为之困惑,却不求甚解,认为黑格尔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   殊不知,这种误解大概来自旧版本黑格尔著作翻译者的谬误。如果没记错的话,前年看过的《小逻辑》以及《法哲学》里,译文是: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秦伯》中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表述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则是宣扬愚民权术的名言。   《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语录,上下文之间往往没有多少联系。当时的文章,除了句断,其它标点符号还没有发明。所以,被误读是可能发生的事。   如将这句话更正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则与孔子另一句名言“有教无类”一

脉相承。也使得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误传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庄子》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常被长辈用作勉励学子不要浪费光阴,珍惜时间学习的至理名言。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两句话并非庄子意思的全部?这两句话之后,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原来庄子是在「警告」:以有限追求无限,是会伤害身体的;既然如此,还要不断追求知识,很危险啊。 误传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写过这样一段几乎所有上过学的中国人都熟悉的,非常壮丽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之时,他就能够说:我所有的生命和一切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紧接着写道:“因此,必须赶紧生活,因为不幸的疾病或什么悲惨的意外随时都可以让生命突然结束”。可能马上就有人反对,认为这不可能是保尔的话,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尤其是因为这段话与上一段的意境大不相同,如以此教育孩子可能会有“人生如梦, 转眼就是百年;要醉死梦生,赶紧享受人生”的颓废消极影响,那我要说:也可以认为“人生短暂,赶紧奋斗”么! 误传九:马克思在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的确又是一段感人泪下的壮丽名言,又可能感动过好几代中国人。假如我说,马克思在这同一篇文章中写道:“但是,我们并不能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与上一段相比,似乎给滚烫的头脑泼了一瓢凉水。 误传十: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

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

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误传十一: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这句话的整个演变过程,我宁可相信是无意的,否则也太缺德了,这不故意往咱男人身上抹黑么?但就是这无意的一个讹传,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无毒不丈夫!”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久了你的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隔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篇七
《量的准则对句子意义理解的影响——兼谈逻辑学习中的一个疑点》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篇八
《历史的话语 罗兰-巴特》

历史的话语

罗兰-巴特

人们对于比语句更大的语言单位(即话语,discourse)进行形式的描述,不是新的事情。从高尔吉亚

[2]到十九世纪,它一直都是古典修辞学主要关心的问题。然而语言科学晚近的发展使人们对这一主题重新发生了兴趣,并且它还带来了处理这一问题的新颖技巧。现在,一门关于话语的语言学可以说已经跨入了可能性的门槛。它对文学分析——以及对于文学分析在其中起着很大作用的教育过程——所可能具有的意义使它成为符号学[3](semiology)当前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

这样一种第二级的语言学的目标应该不只是去探求话语的一般性概念(如果存在的话),以及表达一般性概念的单位和结合规则,而且也应用于判定结构分析是否认可了传统的话语形态(discourse-genres)的类型学——譬如说,在把诗的和小说的话语、把虚构的和历史的叙述加以对比时,我们是否总是有道理的呢?这两组对比中的第二组也就是下面要探索的主题:实际上在事实的和想像的叙述之间有无任何特定的区别,有无任何语言学上的特征,按照这一特征,我们可以把适合于叙述历史事件的方式——一个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从属于历史“科学”规范的问题,它要求符合“实际发生的事情”这样的准则,并根据“合理的”说明原则来加以判断——与适合于史诗、小说或戏剧的方式加以区别吗?如果存在着这些区别特征,那么它们又影响着话语的哪些部分,以及在语言行为(languagye-act)的哪一点上起着作用呢?本文将通 过对某些古典历史学名家如希罗多德、马基雅弗利、鲍绪埃[4]和米歇莱[5]的著作中的话语所做的非严谨的(并且绝非彻底的)考察,来对这个问题作一尝试性的解答。

首先,古典历史学家是在什么情况下在自己所写的话语中被引导(或被允许)去谈及表达话语的行为的呢?在话语中,像雅克布逊(不过他所关心的是分析语言,而不是分析话语)所说的那种标志着转入和转出自身指示(sui-referential)方式的转换语[6](shifters),采取的形式是什么呢?

历史话语似乎有两种标准类型的转换语。第一种可以称作审核方式(monitorial mode),它对应着雅克布逊所说的(还是在语言的层次上)证据类(evidential category);它把信息(报道的事件),代码陈述(报道者的作用部分)以及有关代码陈述的信息(作者对其资料来源的评价),组合在一起。因此,证据类显然包括了对于资料来源和见证者报道的各种论述,以及对引证其它原文的该史学家的报道行为的各种论述。这一方式的选择是不受限制的——史学家可能心安理得地默默使用着他的资料来源;但是一旦他选择了这一方式,他就接近于人种史学家的地位了,后者通常都需提供关于消息报道者的细节资料;因

而审核方式为希罗多德一类人种史家——历史学家们所共同采用。它可能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像“据我所闻”、“据实而言”等开场白;现在时态的使用标志着史学家的介入,或者标志着对史学家个人经验的任何叙述。例如,米歇莱通过一种主观解释的过滤方式“审核”了法国史(1830年的革命),并且明白地谈到了这一点。但是审核方式当然不限于历史的话语。它在会话和小说中的某些解说性手法里(属于虚构报道者的轶事等等)也是常见的。

第二种类型的转换语包括所有那些作家据以表示离开或返回其叙述路线的方法,它包括着任何有关其话语组织情况的清楚的路标。这是很重要的一类,它具有很多可能的形态;然而诸形态都可归结为一种有关内容的,或更准确些说,与内容在同一层次里的某种话语置换的指示语,干脆说就是以时间和地点指示词这里(voici)和那里(voila)这种方式来表示。与叙事面(narrative dimension)的可能的关系包括不变(“如上所述”),倒退(“再次重复”altius repelere,“进一步重复”replicare de piùalto luogo),复原(“但是回到我们本题上来,我认为„„”ma ritornando all’ordine nosfro, dico come„„),结束(“关于这个问题无可再说了”),宣告(“这一统治时期的其它值得注意的业绩还会谈到”)。组织转换语(organization-shifter)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在我们只能简单地谈一下,这就是由历史本身的时间制[7]与史书中的时间制的并存,或更确切说,二者之间的冲突所产生的困难。这一冲突在话语中引出了很多有趣的特征,其中三个特征可以在这里谈一下。第一个是有关种种加速现象的:同样的页数(如果这可以看作是史书自己的时间制的粗略的度量的话)覆盖着历史时间的很不同的时程。在马基雅弗利的《佛罗伦萨史》中,同一文字容量(一章)可以包括二十年或几个世纪。历史家越接近自己的时代,话语行为的压力就越大,而时间制也就越缓慢:两种时间制不是等时性的(isochronic)。

但是这就意味着话语不是线性的,并暗示着历史陈述中的“双关语式”(paragrammatism)的可能性。

[8]要注意的这个第二个特征使我们想起,甚至在话语必须保持线性的这种纯实质的意义上,它的作用似乎应该是对照于历史本身曲折的进程给历史时间增加深度。于是当希罗多德头次提到一个新人物时,他就回过头来描述一下他的家世,然后再返回起点并继续向前,直到下一个新人物出场,这时整个的过程又重复一遍。第三个特征,很重要的一个特征,说明历史时间的均匀时序如何可能被标志着历史话语起点的组织转换语所破坏,在这一点上,历史事件的开端与编年史事件的开端是相符的。[9]这种起点可以取两种形式中的一种:第一种可以叫作执行性开端(performative opening),这里所用的言语不折不扣地是一个正式的开场白;典型的例子是史诗诗人的“我歌唱”。于是热万维勒以宗教祈祷开始他的历史(“以全能上帝的名义,我,耶安,热万维勒之父,在此讲述我们神圣的国王路易的生平”);甚至社会主义者路易"布朗也不轻视精美的首句;[10]因为在任何语言行为的起始处总有某种令人敬畏的——几乎可以说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第二种起始的形式——前言,则普通得多;它是元陈述(metastatement)的典型的一例,它既可以是展望性的(要做的事被宣布时),也可以是回溯性的(完成的工作被判断时,如米歇莱在他的《法国史》全书完成并出版后所添加的前言)。这些例子表明,向自身指示性的元陈述方式的转换,

与其说是如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目的在于使历史学家能够表现其主观世界,不如说是在于通过把它与话语本身中其它时间制的对比,来“反简化”(de-simplify)历史的年代顺序的时间(为了简便,我们把它称作文献时间,document-time);在于使历史线路“反年代顺序化”(dechrono-Icgize),并恢复——只要通过回忆和怀旧——一种既是复数的,参数的,又是非线性的本原时间(Time),它在其维度的丰富性上类似于诗人或占卜者的语言不可分开的那种古代宇宙起源说的神秘时间。组织转换语揭示(虽然事实有时被种种唯理主义的手法所伪装),历史学家的作用是预断性的:因为他知道还没有被讲述的东西,所以历史学家象说神话的人一样,需要一种双层时间(two-layered Time)来把主题的时序与报道主题的语言行为的时序编织起来。

上面所讨论的记号(signs)或转换语只与语言行为本身有关。还有其它一些表现雅克布逊称之为参加者(protagonist)——信息发出者与收受者——的词项。非常奇怪的是,文学话语很少带有任何承认读者存在的标记;人们甚至可以把它描绘为(似乎是)一种没有你(Thou)这一人称的话语——虽然实际上它的整个结构都暗含着作为“主体”的读者。在历史的话语中,目的记号(destination-signs)通常是没有的;只有当历史作为一种训诫被讲授时才能发现它们,如由教师向他的皇族弟子直接讲述的鲍绪埃的《世界通史》;即使这样,在某种意义上之所以可能有这种作品的结构,只因为鲍绪埃的话语被看作是上帝本人的话语——因而也就是上帝赐予人类去沉思的历史——对人类的异质同态的复述。正是因为人的历史就是神谕,鲍绪埃才能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写作,即:在年轻王子和他本人之间建立目的关系的方式来写作。 表明作者存在的标帜当然要常见得多。它们包括所有那样一类话语的片段,通过这些片段,最初我们除了其作家身份以外一无所知的历史家其人,逐渐由于那些使他作为一个人、一个心理实体建立起来的一切属性而被充实。这种“充实方式”(fillingin)的一个特例,更直接地说是一个文学批评的问题,就是在作者企图通过故意省略对作品创作者的任何直接暗示,以避开他本人的话语的地方,历史似乎在自行写作。这一方法被极为广泛地运用着,因为它适合历史话语的所谓“客观的”方式,而历史学家本身则从不在这种方式中出现。实际的情况是,作者放弃了人性的人物(human persona),而代之以一个“客观的”人物;作者的主体依然明显,但他变成了一个客观的主体。这就是福斯太"德库朗惹[11]如示真谛地或不如说天真地称作“历史的贞洁”的过程。在话语层次上,客观性,或者说对讲述者的存在的任何提示的缺如,结果就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虚构,这是可被称作指示性幻觉(referential illusion)的产物,历史学家企图通过指示性幻觉给人以这种印象:所指物在自言自语。这一幻觉不限于历史话语:现实主义时代的小说家们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是“客观的”,因为他们在其作品的本文中压制了一切“我”的痕迹。现在,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学一起使我们对于这种禁欲主义的言语方式有了更为清醒的看法:我们认识到,一个记号的欠缺(absence)也是能够有意义的。

语言行为的最后一个方面还应略微提一下,它是这样一种特殊情况——雅克布逊把它看作一系列转换语之一(还是在语言而不是在话语的层次上)——在这里话语的说者同时也是所描述的事件的参加者,也

就是说,语言行为的实行者与历史事件的实行者是同一个人——一句话,行动者成了历史学家,如色诺芬[12]与万人撤退的事件。关于历史中的“我”与编史的“我”结合为一体的最著名例子,即凯撒著作中有关人称代词“他”的著名用法;它被限用于对应着编史方式中的“我们”(“如前所示”)的历史方式。乍看起来,凯撒的这个“他”似乎与其他人物无法区别,而且因此之故,它被看作是客观性程度最高的记号;然而我们能从形式上按照搭配关系把它与其他人物区别开来,它被限用于几个或许可称为领导系统组合段(syntagms of leadership)的组合段[13](发令、主持会议、检阅、祝贺、解释、思考),它们实际上都接近于其中言语和行为是合二为一的那种执行语。把“他”作为过去的行动者和目前的讲解者来运用的还有其它的例子(特别是在克劳塞维茨的著作中):它们表明,选择非个性的人称代词只是一种修词学的托词,而讲解者的真实处境在他选择来表达其过去行为的组合段中是一目了然的。

当然,把历史学家的信息分解为可依种种方式加以分类的内容分析单位(content-analytical units)应当是可能的。这些单位代表了史书所谈论的对象;它们都具有所指对象(significata)的性质,不应被等同于全部话语,也不应被等同于纯粹的所指物,而宁可说它们是相当于那种被分开的、被命名的和可理解的所指物,但这些所指物还未被任何句法所制约。企图对这些单位做彻底的分析为时还过早;以下所谈只是初步的。

历史陈述与任何其它陈述一样可被分为“存在项”(existents,实体或主题)和“发生项”(occurrents,属性或主题)。经过初步考察,其中每一个似乎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因此就是可限制的)项目表或“集合”(collection),它的项目总会重现,虽然不言而喻地是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的方式。例如在希罗多德的作品中,存在项的项目表仅包括王朝、君主、将帅、士兵、平民和场所等,而发生项则限于劫掠、征服、联盟、远征、乞灵等等活动。由于这些集合是(相对)有限的,它们必须服从替换(substitution)和转换(transformation)规则,也必定有可能被赋予结构——这一工作对于某些历史学家自然比其他历史学家来得更为容易一些。希罗多德作品中的单位大部分由军事词汇组成;或许值得探讨一下,近代历史学家在何种程度上需要更复杂的词语组合,而且即使情况确是如此,历史话语是否归根结蒂并不总是建立在某种结构完善的“集合”(不是“词汇”,因为我们是在内容层次上讨论)之上呢?马基雅弗利似乎对这样的结果构有一种直觉,因为在他的《佛罗伦萨史》的开头,他就提出了自己的“集合”,也就是那些在其叙述中要被调配和组合起来的实体。

对于(不如希罗多德那么古远的历史学家的)更富流动性的集合来说,内容单位(content-units)仍然可能达到不是经由词汇而是经由作者本身个人性的执意所产生的高度结构化。这类重复出现的主题在米歇莱一流的浪漫派历史学家的著作中是屡见不鲜的;但是它们也可以在一般认为更富理智特征的作家中看

到——“诗教之神”(fama)对于塔西佗来说是一个个人单位,而马基雅弗利则把他的历史建立在“维持”(mantenere,指政府人士的基本能量)和“毁灭”(ruinare,指事物颓败的逻辑)之间的主题对比上。[14]

就一个主题单位(thematic unit)通常由同一个词项来表示而言,它不只是用作内容单位的,而且也是用作话语单位的指示词;这就使我们面临着历史实体名词化(nominal ization)的问题,按照名词化的方法,使用一个单个的词可以免去列举整套的情境或行动系列;这就促使结构化达到这样一个程度:该词对内容面(content plane)的反映(reflex)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结构。这样马基雅弗利就使用“阴谋”一词作为一整套复杂史实的速记号,用以传达当政府对所有公开反对者处于优胜地位时所存在的那种独一无二的斗争形式。名词性的风格促进了话语的清晰的分节(articulation),从而也就加强了它的结构。一切结构程度高的历史都是以名词(substantives)来进行的;鲍埃绪——对他来说人类历史是由上帝来组织的——常常使用整串的这类单个名词速记法(single noun shorthand notation)。[15]

以上所谈对于发生项与对于存在项都同样适用。这就产生了一个有关编史工作过程(独立于编史过程名称的历史)的性质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陈述可能是肯定的、否定的或疑问的。然而在历史话语中陈述却只是肯定的——历史事实在其语言表达上具有本体论的优越性;我们讲述发生的事物,而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物,或讲述可能与不可能发生的事物。简而言之,历史话语没有(或极少有,或在极反常情况下才有)否定句。奇怪而重要的是注意到这一点: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也是这样的,他不能够把句子变换成否定句。[16]我们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客观的”话语(如在实证论的历史中)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的话语;在两种情况下都存在着对言词的彻底检查,在二者的语言中都不可能表达否定性(虽然能够感觉到),而且存在着大量的话语从任何一种自身指示的形式逆转的现象,或者甚至(就历史家来说)是朝向纯所指物层次逆转的现象——即无人对其负责的言语。

必须谈一下历史言语的另一本质的方面,在这里,内容单位进入了较高层次的类或类的系列。我们的初步研究指出,这些类与虚构故事中的类是一样的。[17]这样一个类包括了所有那些以隐喻方式涉及一种含蓄意义的话语片段。例如,米歇莱描绘了十五世纪初的五彩衣装,俗艳纹章和混杂的建筑风格,并把它们作为这样一种意义的等价表述:中世纪末的道德崩溃;因而此类中的诸项就是标志(indexes,在皮尔士的意义上),或具体地说就是记号(signs);它们在古典小说中是常见的。另一类包含了那些标志着三段论式(或者更确切说,省略三段论式,因为它们几乎总是不完全的、近似的三段论式)中推理步骤的话语中的项目。[18]省略三段论不专限于历史话语:它们在小说中也很常见,小说中情节线索的转折由于一种三段论型式的假推理而被读者认为是正当的。历史话语中的省略三段论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把可理解物(the intelligible)与非象征物(the non-symbolic)结合了起来;对于试图与经典的亚里士多德模式一刀两断的现代历史是否也如此呢?最后但非最不重要的是,第三类具有普罗普[19]所说的那种叙事“功能”(functions of the narratives),即故事中的紧要转折点;这些功能成组出现,它们从句法上说是项目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篇九
《习近平经典语录100句》

习近平最具影响的经典语录50句

0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伟大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0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03、“中国将相继朝着两个宏伟目标前进:一是到20

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04、“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

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05、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决定并坚定不移向前推进,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经验,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要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期。

0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

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07、“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

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08、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

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0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

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10、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

丧失根本。

11、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12、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14、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

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1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

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16、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17、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18、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

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19、中央会一如既往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和澳门基本法,一如既往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一如既往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也坚信澳门各项事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20、必须坚决完成各项军事斗争任务。全军要深刻认识

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全军要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

2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2、“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3、“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4、“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2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6、“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2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

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篇十
《翻译研究中的新历史主义话语》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历史的句子 关于铭记历史的句子 关于历史的优美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7640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