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循序渐进的句子

循序渐进的句子

2016-01-29 09:52: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循序渐进的句子篇一《翻译循序渐进80句答案1-30》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循序渐进的句子》,希望能帮助到你。

循序渐进的句子篇一
《翻译循序渐进80句答案1-30》

翻译阶梯训练

1. Walking thirty minutes a day has a huge impact on our health.

2. This is the second summer that our 10-year old daughter has attended a three-week camp centered on an academic discipline.

3. I was so touched when she told me one reason for choosing ancient civilization is “I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where you came from.”

4. The better educated a person is, the less likely he or she is to suffer from age-related brains decline.

5. My daughter told me that she found ancient civilization "a little boring" and she wishes she had taken a science course.

6. I told them, “You don’t have to hide this from anyone. But you don’t need to go advertising it.”

7. The study shows all such changes may have resulted from earlier blooming and higher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growth season.

8. Previous studies had shown that global warming was causing apple trees to flower earlier, and that harvests were also affected by changes in rainfall and air temperature.

9. Stop killing/wearing out productivity with laziness. While no one likes admitting it, sheer laziness is the No. 1 contributor to lost productivity.

10. You should place your focus on doing the things that matter most as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as possible.

11. Many parts of China have been struggling with record-breaking temperatures this hot summer.

12. A lot of people think that they are being healthy by purchasing foods that are labeled as “low fat”. However, this is not the case.

13. If you have tried to change in the past and failed, don’t quit. You can still change and start making a difference in your life.

14. When you serve others, you feel better about yourself, you make a difference in someone’s life, and you give back to the community.

15. According to researchers’ estimate, Europe’s population will continue to decline for decades.

16. I think it’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mong young people.

17. Many entrepreneurs enjoy working from their home, where they are more comfortable, and can interact better with their family.

18. Some students think traditional things are outdated. They like celebrating Western festivals like Christmas or Valentine’s Day, but they seldom pay attention to traditional ones,

19. Today we’re blessed to live in a world where technology allows us to connect instantly with just about anyone on the planet.

20. Chinese scientists predicted a major one in Haicheng in 1975. While this is a small start, it is still a beginning.

21. Robot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evalent in factories and industrial plants throughout the developed world, are programmed and engineered to perform industrial tasks without human intervention.

22. A comprehensive study published recently in the Journal of Genetic Counseling indicates these children run an only slightly higher risk of significant genetic disorders like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about two percentage points above the average 3% to 4%.

23. In my book about to be published in several months, I’ve talked a lot about winning and failing. Learning how to fail productively, to “fail up”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ecrets to the greatest success.

24. He pointed out that there is one single thing that all “radically successful” people have in common: They have an overwhelming drive and hunger for success that makes them never give up.

25. There are many varieties of success. Jobs and careers are one area, but success in family lif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community and church work, charity and sports or treasured hobbies are important than success.

26. Some research even suggests that children apply the behaviors observed on TV programs to their real-life situations.

27. One thing is certain: There is no clear and definite path to success for anyone. The most successful people in any field will tell you many stories of failure within their life journeys. Many (if not all) have experienced major failures, multiple times. But they never gave up.

28. As I have said many times, the greatest secret to success is learning how to “Fail Up.” It would even be fair to say that failure is the drive that makes truly successful people even more hungry and determined to achieve their success.

29. New-vehicle sales online haven’t arrived, and perhaps may never. Yet that day feels as though it’s drawing closer, especially for consumers who will choose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 including a spouse -- using keypad or mouse.

30. Whether you like it or not, appearance does matter. Pay attention to how others perceive your physical appearance, and the underlying message about you as a person that it conveys. You don’t need to look like a model, but you do need to look professional and be at your best. When you speak, get right to the point and don’t ramble. Let your words and your style of speech demonstrate your organized thinking.

31. Some economists have argued youth unemployment isn’t as bad as what’s described, since many students enrolled in college or university are neither employed nor looking for a job, therefore they can’t be counted as part of the workforce.

32. However slowly the economy has been creating jobs, it’s still surprising why so many young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who aren’t in school are still having a tough time.

33. These certainly aren’t the highest-paying posts, but they demand fewer skills and would naturally attract those with less education.

34. The trend has ripple effects. It’s hard for almost anyone to be out of work, but it’s particularly harsh for young people trying to get their start.

35. Almost everyone considers going on a diet sometime in his or her life. All, regardless of sex and age,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 losing weight and losing it fast.

循序渐进的句子篇二
《循序渐进学Python之循环语句》

循序渐进学Python之循环语句(1)

本文将详细介绍Python语言中的两种选择语句:while语句,for语句以及经常跟for语句一起使用的range()内建函数。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说明跟循环语句紧密相关的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和pass语句。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我们会适时地给出一些简单的示例程序,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Python语言中的两种选择语句:while语句,for语句以及经常跟for语句一起使用的range()内建函数。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说明跟循环语句紧密相关的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和pass语句。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我们会适时地给出一些简单的示例程序,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一、程序的循环结构

在Python语言中,除了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结构:循环结构。所谓循环结构,就是在给定的条件为真的情况下,重复执行某些操作。具体而言,Python语言中的循环结构包含两种语句,分别是while语句和for语句。这两种语句是编程时的基本元素,例如当我们需要用户输入十个整数时,如果使用循序结构的话,则需要使用十条输入语句,但是使用循环结构的话,我们只需要一条语句就够了。由此可见,循环结构能够给我们的开发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while语句

Python的while语句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表达式为真时,重复执行循环体(即内嵌的语句),直到条件为假时才退出循环,并执行循环体后面的语句。while语句的语法形式如下所示:

while语句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我们跟上一篇文章中介绍的if语句的流程图做一下比较:

不难发现,两者都有一个表达式和语句体组成,并且都是在表达式的值为真是执行语句体。关键的区别在于,对于if语句,它执行完语句体后,马上退出了if语句;对于while语句,它执行完语句体后,立刻又返回到表达式,只要表达式的值为真,它会一直重复这一过程。

在使用while语句时,有四点要注意,一是组成循环体的各语句的缩进形式;二是循环体中要有使循环趋向于结束(即使表达式的值为假)的代码,否则会造成无限循环;三是循

环体既可以由单语句组成,也可以由多条语句组成,但是不能没有任何语句;四是Python对大小写敏感,所以关键字while必须小写。

现在我们用一个示例程序来演示一下while语句的用法。我们的程序很简单的,它只是计算并输出1到30之间的奇数。代码如下所示

当我们在IDEL中运行该程序时,结果如下所示:

使用循环结构的时候,控制循环的结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事项。对于while语句来说,通常使用两种方式来控制循环的结束,一种是计数器循环控制法,一种是信号值循环控制法。下面分别加以解释。

循序渐进学Python之循环语句(2)

1、计数器循环控制法

用计数器控制的循环结构,非常适合于在循环执行之前就知道要重复执行次数的那些情况。下面我们用一个示例程序来加以说明。

我们的程序要求用户输入10个整数,每次输入一个数字,之后求出其平均值并输出结果。由于使用计数器来控制输入循环,所以必须有一个变量来充当计数器,在这里是变量

counter,我们用它来控制输入语句的执行次数。一旦计数器超过10,便停止循环。此外,我们还需要一个变量来累计输入的整数的值,这里是变量total,我们将其初始化为0。代码如下所示:

现在,我们需要让用户输入十个整数。我们这里用一个while语句让raw_input()函数循环执行十次。这里循环语句中的表达式为:counter <= 10,因为counter的初始值为1,而循环体中使循环趋向于结束的语句是:counter = counter + 1,所以循环体将执行十次。

每轮循环中,raw_input()函数会输出“请输入一个整数:”,提示用户进行输入。当用户输入后,int()函数马上将输入的内容转换为一个整数,并累加到变量total中。我们注意到,这三个动作我们是用一条语句完成的。代码如下所示:

该程序的最后部分是计算并打印计算结果。我们首先将累加的结果转换为浮点数,然后除以10,并用打印语句进行输出。代码如下所示:

注意,有时候初学者喜欢用计数器counter

来除以累加值total来计算平均值,这是不对的。因为当用户输入第十个整数时,counter的值为10,表达式值为真,所以循环体继续执行。当执行了循环体的最后一条语句,即

循序渐进的句子篇三
《华老话语集锦——For Learner(含循序渐进法)》

首先应当提出的是不急不躁,细嚼慢咽,一步不懂不轻易走下一步.每一方法都力求运用熟练.读十本八本,不甚了解,反不如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得精通烂熟.所谓烂熟不只是会背会算,而是能掌握基本精神、基本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并且必须注意它的连贯性,依照深浅,一本一本地学习下去。

例如,在学数学的时候,不要在算术的基本运算还未掌握的时候,就去搞搞代数,摸摸几何.这样做法会陷于一事无成的。学到新的、高一级知识的时候,必须一有机会就联系起旧有的、低一级的知识来.换言之,如果学了代数忘了算术,学了几何忘了代数,这样不但会忘了前面的,而后面的也学不好.一言以蔽之,我们必须认识科学知识的积累性,学习科学知识有如筑塔,级级上升,每一级都建筑在以下诸级之上,因之,一级不稳,就筑不上去。

其次,必须经常地检查自己,不要放弃任何可能复习的机会

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学习的敌人是“一曝十寒”,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经常的可靠的时间.

我曾见过好高骛远的人的失败的情况:对初级课程自以为念过了,懂得了,而高深的却钻不进去,很窘。我以为学科学的要点在于一步不懂,不要轻易地去跨第二步;并要有坚持性,一天不懂再研习一天。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们要把短短的生命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地继续下去——整体般地继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光明灿烂,社会也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繁荣。总之,我们要善于总结及利用前人的经验,再在已有的经验上进一步地提高——发展性或创造性的提高,更为后人开辟道路。

以我自己来说。我在小学里,数学勉强及格。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也不见得好。到了初中二年级才有了根本上的改变。因为我那时认识了这一点:学习就是艰苦的劳动,只要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旁的同学用一小时能解决的问题,我就准备用两小时解决。是不是别人一小时的工作,我一定要用两小时呢?那也不见得;由于我不断地刻苦练习,后来别人要花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我往往只要用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

不怕困难,刻苦练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我就是这样学完了基础的数学。这一宝贵的经验,直到今天,对我还有很大的用处。我和其他数学家研究问题的时候,当时虽然都懂了,回来我还要仔细地思考研究一遍。我不轻视容易的问题,今天熟练了容易的,明天碰到较难的也就容易了。我也不害怕难的问题,我时刻准备着在必要时把一个问题算到底。我相信,只要辛勤劳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攻不破的堡垒。

我们要求不止考得好,还能融会贯通。就象对小学生不光要求他识字,还要求字搬了家也能认识。我们要求能够说得出书上的最主要的关键是什么,主要的定理、定律、方法和证明是如何获得的。科学中的每一发明都不是仅靠一时“灵感”或“启发”得来的,而是靠丰富的感性知识,并靠从这些知识中反复归纳和研究而得出的,其经过往往是一步一步地逼近,或者是推翻了不少推测和假设而得来的。

有些同志之所以缺乏坚持性和顽强性,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碰了钉子,走了弯路,于是就怀疑自己是否有研究科学的才能。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许多有名的科学家和作家,都是经过很多次失败,走过很多弯路才成功的。大家平常看见一个作家写出一本好小说,或者看见一个科学家发表几篇有分量的论文,便都仰慕不已,很想自己能够信手拈来,便成妙谛;一觉醒来,誉满天下。

其实,成功的论文和作品只不过是作者们整个创作和研究中的极小部分,甚至这些作品在数量上还不及失败的作品的十分之

一。大家看到的只是他成功的作品,而失败的作品是不会公开发表出来的。要知道,一个科学家在他攻克科学堡垒的长征中,失败的次数和经验,远比成功的经验要丰富深刻得多。失败虽然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但也决不应该气馁。在进行研究工作时,某个同志的研究方向不正确,走了些岔路,白费了许多精力,这也是常有的事。但不要紧,你可以再调换一个正确的方向来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已有的经验,再继续前进。

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有些同志也许觉得我在数学方面有什么天才,其实从我身上是找不到这种天才的痕迹的。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就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能拿到一张修业证书。

在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但是说来奇怪,从初中二年级以后,就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这就是因为我认识到既然我的资质差些,就应该多用点时间来学习。别人只学一个小时,我就学两个小时,这样我的数学成绩就不断得到提高。

一直到现在我也贯彻这个原则:别人看一篇东西要三小时。我就花三个半小时,经过长时期的劳动积累,就多少可以看出成绩来。并且在基本技巧烂熟之后,往往能够一个钟头就看完一篇人家看十天半月也解不透的文章。

一次不懂便去问老师;两次不懂再问;三次不懂又再问,一直到全懂为止。这虽然是个省力的办法,但可惜任何学问都是包不下来的。如果老师连你怎样做研究工作全都包下来了,那他就不需要你再做这个研究工作了。

导师的作用在于给你指点一些方向和道路,免得去瞎摸,但在这条路上具体有几个坑,几个窟窿,那还得你自己去体验。何况我国目前科学上空白点很多。谁也没有去研究过的项目,你到底依靠谁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要依靠你自己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去创造,去深思熟虑。

但请大家切不要误解,以为我是要你们在科学上去瞎摸瞎闯,自以为是,一点也不向别人请教。不是的,独立思考和不接受前人的经验与老辈的指教是毫无共同之点的。

假如有一个人没有应有的科学知识,便宣布“我要独立思考”,成天关在屋子里沉思瞑想,纵然他凭他的天才能够想出一些东西来,我敢说他想出的东西很可能别人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经想到了,很可能还停留在几百年以前或几十年以前的水平上面。这种情况说明他的劳动是白白的浪费,当然更谈不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了。

所以学习前人的经验,吸取世界已有的科学成果是非常必要的。而为了做到这一点,主动地争取老教师的帮助和严格的训练,又是值得青年同志们注意的。

熟的不一定会背,背不一定就熟。如果有人拿过去读过的书来念十遍、二十遍,却不能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那我说这不叫熟,这是念经。

熟就是要掌握你所研究的学科的主要环节,要懂得前人是怎样思考和发明这些东西的。譬如搞一个实验,需要经过五个步骤,那你就要了解为什么非要这五个步骤不可,少一个行不行,前人是怎样想出这五个步骤来的。

所以对关键性的定理的获得过程,必须要有透彻的了解及熟练的掌握,才能指望科学上有所进展。再申明一下,这里谈的关键并不是指各种问题的关键,而是你所研究的工作中的主要关键。

其次,关于资料问题。搞研究工作既然要广泛吸取前人的经验,那就必须占有充分资料。如果是搞一个空白的科学部门,这门科学中国过去还没有或很少有人研究过,那查资料就会发生很大的困难。在这里我想与其谈一些空洞的原则让大家去摸,不如讲得具体些,但是愈具体错的可能性就愈大,希望大家斟酌着办,不要为我这建议所误。我觉得,如果有导师指导的话,那他就可以告诉你这门科学过去有谁搞过,大致有些什么资料或著作(具体材料他也不可能知道),然后你可按这线索去寻找,这样做当然还比较好办。如果没有导师,只派你一个人去建立这个新部门,那应该怎么办呢?

我想首先要了解这门科学在世界上最有权威的是哪些人或哪些学派,然后拿这些人近年来发表的文章来看。起初很可能看不懂,原因大致有两种:第一,他所引证的教科书,过去我们没有念过。这很好,从这里知道我们还有哪些基础未打好,需要补课;第二,他引证了许多旁人的著作。这些著作我们不一定全部要看,但可以从这位科学家提供的线索开始,按他引证的书一步步扩大,从他研究的基础一步步前进。这样时间也不致花得太长,有的花一、二年,有的三、五年就可以知道个轮廓了。

不急不躁,细嚼慢咽。

首先应当提出的是不急不躁,细嚼慢咽。一步不懂不轻易走下一步,每一方法都力求运用熟练。读十本八本,不甚了解,反不如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得精通烂熟。所谓烂熟不只是会背会算,而是能掌握基本精神、基本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并且必须注意它的连贯性,依照深浅,一本一本地学习下去。 “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50年代中期,数学研究所中已经有不少年轻人作出较好的结果的,在他们中间滋长着自满情绪,或在同一水平上不断写论文的倾向,华罗庚语重心长地说:“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

我觉得,在学习书本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章节的时候,首先应该不只看到书面上,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这就是说,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得出这个结论的。而且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如果书本上还没有作出结论,我自己设身处地,应该怎样去得出这个结论?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所需要的,与其说是赤裸裸的结果,不如说是研究;如果离开引向这个结果的发展来把握结果,那就等于没有结果。”我们只有了解结论是怎样得来的,才能真正懂得结论。只有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对问题有透彻的了解。而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我们对书本中的每一个问题,一天没有学懂,就要再研习一天,一章没懂,就不要轻易去学第二章。这样学虽然慢些,但却能收到实效。

读书方法论——“从厚到薄”

如果说前一步的工作可以叫作“支解”的工作,那么,第二步我们就需要做“综合”的工作。这就是说,在对书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这样我们就能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贯串全书的精神实质。我常常把这种读书过程,叫做“从厚到薄”的过程。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材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这是每个科学家都要经历的过程。这样,并不是学得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青年同学读书要学会消化。我常见有些同学在考试前要求老师指出重点,这就反映了他们读书还没有抓住重点,还没有消化。靠老师指出重点不是好办法,主要的应当是自己抓重点。

我们在读一本书时,还要把它和我们过去学到的知识去作比较,想一想这一本书给我添了些什么新的东西。每当看一本新书时,对自己原来已懂的部分,就可以比较快地看过去;要紧的,是对重点的钻研;对自己来说是新的东西用的力量也应当更大些。在看完一本书后,并不是说要把整本书都装进脑子里去,而仅仅是添上几点前所不知的新方法新内容。这样做印象反而深刻,记忆反而牢固。并且,学得愈多,懂得的东西愈多,知识基础愈厚,读书进度也就可以大大加快。

一言以蔽之,我们必须认识科学知识积累性。学习科学知识有如筑塔,级级上升,每一级都筑在以下诸级之上。因之,一级不稳,就筑不上去。

科学上的发现都是日积月累长期辛勤思考的结果......我们在平时是否经常思考问题,在解决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时,是会明显地见出高低的。

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首先应当提出的是不急不躁,细嚼慢咽。一步不懂不轻易走下一步,每一方法都力求运用熟练。读十本八本,不甚了解,反不如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得精通烂熟。所谓烂熟不只是会背会算,而是能掌握基本精神、基本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并且必须注意它的连贯性,依照深浅,一本一本地学习下去。

从“知”、“学’、“见”到“识”,并不是一次了事的过程,而是不断提高的过程。今天认为有些认识了的东西,明天可能发现自己并未了解,也许竟把更内在更实质的东西漏了。同时在知、学、见不断扩充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有“求识欲”,我们的认识就会不断提高,而“识”的提高又会加深对知、学、见的接受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如钱塘怒潮,一浪推着一浪地前进,后浪还比前浪高。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并不是不需要接受前人的成就,而恰恰是要建立在广泛地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我很欣赏我国五代时有名的科学家祖冲之对自己的学习总结的几个字。他说,他的学习方法是:搜炼古今。搜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广泛地学习研究;炼是提炼,只搜来学习还不行,还要炼,把各式各样的主张拿来对比研究,经过消化,提炼。他读过很多书,并且做过比较、研究、消化、提炼,最后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他的圆周率是在博览和研究了古代有关圆周率的学说的基础上,继承了刘徽的成就而进一步发展的。他所作的《大明历》则是继承了何承天的《元嘉历》。许多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都是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和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并不是完全不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也不要依赖老师。能依靠老师很快地跑到一定的高度当然很好。但是,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有老师的指导不是经常的,没有老师的指导而依靠自己的努力倒是经常的;有书可查、而且能够查到所需要的东西不是经常的,需要自己加工或者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甚至创造出书本上所没有的方法和成果倒是比较经常的。就是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也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钻研,才能有所成就。凡是经过自己思考,经过一番努力,学到的东西才是巩固的,遇到困难问题时,也才有勇气、有能力去解决。科学研究上会不会产生怕的问题,也往往看你是否依靠自己努力,经受过各种考验。能够这样,在碰到任何困难问题时就不会怕。当然不怕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不懂,不努力,也不怕,这是胡里胡涂的不怕,有些象初生犊儿不怕虎,这种不怕是不坚定的,因为在工作中一定会碰到“虎”的,到那时就会怕起来了;另一种是在工作中经过刻苦钻研,流过汗,经受过各种困难,这种不怕则是坚定的,也是我们赞扬的。

譬如一个中学生向数学老师问一道难题,第二天,数学老师就在黑板上写出了答案,看起来老师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是还差一点,就是老师没有把寻求这道难题答案的思索过程告诉学生,就象是只把做好了的饭拿出来,而没有做饭的过程。

老师为了解难题可能昨天夜里苦思苦想,查书本,找参考,甚至彻夜未眠。学生只看到了黑板上的答案,而不知道老师为寻求这个答案所经历的艰苦过程,就会以为数学老师特别聪明。只看到老科学家的成果,不了解获得这些成果的过程,也会觉得老科学家是天才,我们则不行。所以我们既要学习老科学家成功的经验,也要学习成功之前的各种失败经验。这样,才学到了科学研究的一个完整过程,否则只算学了一半,也许一半都没有。科学研究中,成功不是经常的。失败倒是经常的。有了完整的经验,我们

就不会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

京剧界的一位老前辈有一次说过:“”

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最后,我想谈一谈天才与学习的关系问题。有些人自己信心不足,认为学习好需要天才,而自己天才不够;又有一些人,自高自大,觉得自己有才能,稍稍学习就能够超过同辈。实质上,这两种看法都有问题。当然,我们不否认各人的才能不一样,有长于此的,有短于彼的,但有一样可以肯定:主动权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这就是努力。虽然我的资质比较差些,但如果用功些,就可能进步得快些,并且一般地讲,可以超过那些自以为有天才而干劲不足的人。

学问是长期积累的,我们不停地学,不停地进步,总会积累起不少的知识。我始终认为:天才是“努力”的充分发挥。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我想用一句老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培养独立思考的第一步,还是打好基础,多做习题,肯动脑筋,深透地了解定理、定律、公 式的来龙去脉,但最好再想一下,那些结论别人是怎样想出来的,如果能看得出人家是怎样想出 来的,那么自己也就有可能想出新东西来了。

越学越快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书是读“深”了,但“广”不起来;也许有人觉得,这样学习可能进度 慢了。其实不然,这样会愈学愈快。基础好了,以后只不过是添些什么新东西的问题,而不是再 把整本书塞进脑子里去的问题。这样学,就把“广”化为“添”,添些本质上所不知道的东西, 而不是把“广”化为“堆”,把同样的货物一捆一捆地往上堆。这样消化着学,是深广结合的学 法,是较有效率的学法。学了之后,巩固难忘,那就不必说了。

打好基础的另一办法是经常练,一有机会就练,苦练活练,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眼光看得远,步伐走得稳

雄心壮志不可无,浪漫主义的幻想也要有,但不畏艰苦,逐级攀登的踏实功夫更不可少。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不要轻视平淡的一步,前进一步近一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音ěr耳]。看了韦庄的词,有所启发,而想一步登天,一下子就发明个星槎(槎,音chá。星槎,是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船。),遨游六合(六合,指天地四方。),岂不快哉?但那是妄想,只有一步一步地先在理论上想出可能,算出数据,再按要求一一分析,步步落实,才有今日。计时已百年,智慧耗无数,对整个历史来说我们的工作可能极渺小的,对整个时代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正是小环节,小贡献,积小成大,由近至远,大发明大创造才有可能。点点滴滴,汇成江河,眼光看得远,步伐走得稳,不要眼高手低,不要志大才疏。老老实实干,痛下苦功夫,夸夸其谈者,荆棘满前途。

循序渐进的句子篇四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书面表达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此方面丢分甚多,以致影响最后总分,因此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势在必行。在考试中最常见的形式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information)和思想(idea)来作文,亦称为"情景作文"或"提示作文",而学生对于语言要素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写出的东西往往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文式英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必须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少犯甚至不犯Chinese English 的错误。故书面表达训练应循序渐进,并逐步强化提高,最终达到应考要求。

一、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积累

Ⅰ、多积累一些常用的、精彩的词、短语、句子。

1.积累一个词,应该要同时掌握这个词的用法。记单词不能光记它的表面意思,而应深入了解它的适用语境、常用搭配、习惯用法等,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一个词。例如“Actually,no rules of the game states you must do anything”这个句子中,查字典了解到“state”一词意思是“表明、说明”,在这里作及物动词,用法之一是“„state„”。以后在写作中要表达“考试中取得高分表明你学习取得了很大进步”便可翻译成“The high marks of the tests state 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studies”。

2.对一些精彩的句子应摘抄下来,熟读成诵,并有意识地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里说的“精彩”,并不是专指那些生僻的、羞涩难懂的句子,而是一些表达方式新颖、生动形象的句子。例如《Adventure Travel》一文中的第

一段“Why do people travel?Well,many people travel because they want to see„..” 这段尽管长却不难理解,如果让学生花点时间去背诵的话,遇到同类题材的书面表达,他们完全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习作之所以读起来更有味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综合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变换句式,避免重复哆嗦。有意识地多积累一些这样的精彩句子,并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便可摆脱那种“单一陈述”型的模式,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活力。 Ⅱ、恰当运用过渡词

恰当运用过渡词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过渡自然,避免脱节现象。时间上的衔接词有“then、as time goes by、day after day、gradually、finally”等,表因果关系的有“as a result、because of、thanks to”, 表转折关系的有“however、 but 、nevertheless、 after all ”等„„对于一段话,如果加入必要的过渡词,文章则显得更简洁、更紧凑、更流畅。可见恰当应用连接词和变换句式可以收到“以少量词表达出丰富意思”的效果。

二、要加强词汇、语法、句型教学及操练。

要打好语言能力基础,词汇量是写作基本建筑材料之一。得心应手地遣词造句,对于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词汇量不足或掌握得不好,都会给写作带来困难。因而,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足词汇量,还要讲清楚每个词的每个意义的使用条件、用法及搭配关系,进行典型同义词、近义词比较,点出构词法等。在通过例句说明的同时,让学生模仿造句,使学生真正掌握其用法及语义特点。学生只有在较好地掌握了充足词汇量的基础上,写作时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文章主体和风格的词、意义确切的词、表达清晰和生动的词、形象具体的词,以及符合英语惯用法的词,以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另外,语法规则与句型是英语写作必备的另一种重要建筑材料。学生在初、高中已经学过基本语法知识与句型,由于缺乏操练,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加强基础语法与句型的训练,同时注重汉译英与造句练习。句子是作文的基本单位,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成功的作文是由清晰的、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组成的。所以,加强词汇教学,注重语法与句型操练,打好句子基础,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

三、重视作文的修改与讲评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指导作用,抓好习作讲评课,及时反馈信息,这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如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地抽查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评阅,重点抽查中下水平的学生的作文,有时可采用当面批改的形式。批阅过程中,认真记录习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 并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分析,为讲评课积累材料。多写一些肯定性的评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使教学有效果,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在批改时,老师切忌:“你写得不行”,而是应该说:“好,这个句子用得好”。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会使他们更有信心去写、去练。将一些写得较好的、错误较少的习作讲评时在全班学生面前予以表扬,给予鼓励。

总之,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课本到课外,从慢到快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句子篇五
《由扶到放 循序渐进促进写话》

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写话

“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课标”对低年级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低年级的写话可以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兴趣是教学获得“成功”“自信”的金钥匙,教学中要做到激发和保护学生写话的热情与愿望,时时保护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写话能力。

一、说话为基础,激发写的欲望

初入学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说话愿望,老师要保护、珍视这种愿望,让学生自由表达,但此时学生只说半截话,表达不太清楚,我便时时处处提醒,指导孩子说完整话,把语义表达明白,渐渐地能说一段完整话,这也为将来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算是写话的启蒙训练吧!平时利用好教材资源,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情境,搭设说话的舞台。如,学习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先问:“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踊跃地描述“山村美景”。接着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这幅画中的孩子,面对这么美的景色,你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说;“我的家乡多美呀!我们欢迎大家来欣赏。”“这么美呀,我们来照张照片,留个纪念吧„„”就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会了思维,学会了语言表达。长时间的说话训练,使学生学会了说,学会了倾听、补充与帮助。在一年级下学期,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时,再将他们说的热情转到写话上来。如,教学《柳树醒了》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兴致高涨之时,我便趁势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送给爸爸、妈妈,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这样做吗?”这个倡议得到孩子们的热情回应,由此拉开了他们学习写话的第一幕。此时,不要让孩子对写诗有畏难情绪,鼓励他们怎样说就怎样写。如果孩子暂时写不下去,教师也不必强求,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会受其他孩子写话的感染,进一步学会写话的。

二、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写话

字---词---句---段---篇,这是汉语的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低年级教材中已经有条理的对汉语言的学习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只要教师以科学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生,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就行。

矛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

低年级写话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会学生学会模仿。在模仿中懂得字词的意思和作用。在模仿中把握句子的表达方法,在模仿中学会创新思维。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抄句子。抄写指定的句子。这是训练的最初阶段,简单易行。

2.听写句子。听就是文字记录口语,这是作文的基本功。从词语到课文中的句子再到教师口头编的句子或书报上的几句话。3.改写句子。如:将“小野猪、小象和松鼠一同上山栽树。”改成“爸爸、妈妈和我一同去公园玩。”这里已是有简单的模仿过度到初步的创新。4.用词造句。如:用“终于”造句,学生可模仿书中的句子,也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创新。如:“我终于完成作业啦!“等。训练到到这种程度,学生的表达能力正初步形成。5.由写一句或几句话。象这样由仿到创,由扶到放,踏踏实实地训练下来,学生的写话能力一定得以提高。

三、丰富生活,使学生有话可写

“作文离不开生活”,写话同样如此。如果说让学生整天呆在教室里,教师只重视写法,学生势必兴趣缺乏,言之无物,诉之无情。因此,应该丰富学生的生活,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积极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如春天到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五彩缤纷。三月份,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我在春季,就组织学生开展了校园护绿行动,让小朋友用稚嫩的小手写出了一句句心声: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大家要珍惜呀!行动起来,救救小树吧!„„虽然只有短短一两句话,可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环保的呼唤。长此以往,定会唤醒学生写真话,写想说的话的意识。再如六一儿童节那天,班级开展了游艺活动,我就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写你是怎么玩的?结果许多学生写得有声有色,有写吹蜡烛的:“我屏住一口气,鼓起腮帮使劲一吹,三根蜡烛竟然全灭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有写夹弹子的:“那弹子滑溜溜的,我刚夹起来又滑下去,怎么也夹不住。看看对手已经成功地夹住了好几颗,急得我脸上直冒汗。”„„如此真情实感,让人读来不由会心一笑。

有时教师可以把观察对象带进教室,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观察、边写话,也可在课堂上组织游戏或小竞赛,还可让家长带学生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让他们玩玩看看,看看写写,在玩中体验,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写话。

1.画画写写。

选择有趣的一景一物,让学生画画。画画对学生来说,有基础有趣味,容易抓住特点,画好后再写写画的意思,用画画的乐趣消除写话的枯燥,长期训练,就能使画画与写话相得益彰、图文并茂。

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好大的一个园子,然后说:“这是咱们班将要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动物园,可动物园里该有些什么呢?小朋友们能用你们的小巧手画下来,再剪贴在动物园里吗?”小朋友们不亦乐乎地忙开了。瞧,动物园里贴了“孔雀开屏”“大象摇铃”“鹦鹉唱歌”“猴子爬山”“驼鸟跳舞”„„接着让他们看图说说动物园有哪些动物,在干什么?然后老师让他们给这段话加上开头(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和结尾(这些动物真有趣!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最后让学生写一段完整的话。

这些“绝妙的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童心、童情,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那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观察所见,自己的生花妙笔。他们能不乐吗?

2.演演写写。

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颇有情趣。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参与形象的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起时,可以趁势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如,学了《小壁虎借尾巴》,问:小朋友,小壁虎看见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他会告诉谁呢?他们之间都说了什么呢?然后让学生上台来讲一讲,演一演。说完、演完就进行写话训练。这样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要教师善于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情感,刺激欲望,学生就会有兴趣去尝试写。

三、评议为手段,享受写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不再与判断学生的好坏,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写话训练刚进行时,孩子没有经验,写不出东西,有的写成流水账,有的只写了一两句话,错字却很多。我想这可是学生一生中写作迈出的第一步,这也可以称是

孩子的处女作了,我没有批评,而是鼓励他们已经迈出了一小步了,能写几句或一段话了,应该庆祝庆祝;然后再找出三年级的几篇文章,读给大家听,让他们学着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把自己的写话内容修改一下,写具体、明白,减少错别字。就这样,小心地呵护他们写话的自尊心,让他们明白“我能行”。

孩子写完话,我总是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大声朗读他们的“杰作”,这在孩子心中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事。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这种评价都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互评,孩子知道哪些是该吸取的优点,哪些是该避免的缺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的每次评语犹如一次亲切的交谈和情感的沟通。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效地激起学生写话的兴趣。

总之,低年级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课标方向,从教育的长远目标和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必须重视低年级写话教学,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

循序渐进的句子篇六
《循序渐进 互为表里》

循序渐进 互为表里

——薛法根老师概括课文内容的教学艺术赏析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理解文章语言的基础,一些教师常常在初读阶段提出的要求是:“看看(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样不分年段的笼统要求,不仅无法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此,薛法根老师认为,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能力标准或素养标准中所蕴含的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方法与策略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把习得从过程上落到实处。

一、由段到篇,步步为营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许多教师仅抓住“初步”“粗知”作为开展教学的要求,常常在读了一两遍课文之后就要求学生说说主要内容,学生在说不上要点时,往往就直接求助于教辅材料上现成的答案。这样一来,表面上看教师的教学要求达到了,可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学到概括的本领。薛法根老师在课堂上舍得花功夫让学生学习“初步把握”的方法。

【案例一】(《燕子》教学片断)

师:这篇课文围绕燕子,写了它的哪些方面呢?请你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燕子的哪一个方面?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写在这个自然段的后面。

(生默读概括段落大意。师巡视,先后让三个学生将自己的概括写到黑板上。)

„„„„„„

师:看看第二自然段你们用哪些词,对照板书读一下。

生:(齐读)赶来 春天的景色 回来。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别的词了?

生:我写的是“燕子的习性”。

师:什么叫习性啊?

生:就是生活习惯。

师:就是生活规律,是吧?他用了习性这个词,不错!(板书:习性) 师:那么这个自然段到底写什么?请你一句话一句话地读,想一想每句话写的是什么事物?(生齐读第一句)

师:写了哪些事物?

生:微风,细雨。

师:第二句呢?

生:柔柳,嫩叶。

师:第三句呢?

生:青草。

(师以此引导学生概括出:嫩芽,鲜花,烂漫无比的春天。)

„„„„

师:(出示句子)前面三句写了哪些事物?

生:(齐读)微风 细雨 柔柳 嫩叶 青草 嫩芽 鲜花 春天。

师:这些事物都是写春天的景色。这一小节还有一句话。(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生:这句话写的是小燕子赶来了。

生:(补充)从南方赶来了。

师:对了,燕子是冬天去了南方,到了春天又从南方飞回来。冬去春来,这是燕子的生活规律,它属于候鸟,这就是候鸟的习性。所以要准确地概括这一小节的主要意思,(对照板书: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了。)应该抓住两个关键词:春天和赶来。像这样的段落写了两层意思,我们要把两层意思归纳在一起,用一句话概括。明白吗?

【赏析】三年级的学生正是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初步”时期,薛老师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特点,耐心地引导学生习得概括内容的基本方法:“用准确的词语,用准确的句子来概括”。当薛老师发现学生在概括较复杂的自然段的内容时遇到困难,随即调整教学思路,转而要求先逐句朗读,确定各句的主要意思;接着理解关键词“赶集”的意思;再归纳出两个方面的内容:春天的景物和燕子归来,以此让学生学习概括段的内容的基本方法,使他们的“初步”迈得更稳、更扎实一些。可见薛老师多么重视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初步”,总是在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适当地放慢脚步,引导学生从词语入手,抓住句子一句一句地去理解。这种循序渐进的历程,如春风化雨,让学生概括内容的能力如种子获得萌生。

二、指点路径,强化落实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专题编排的,虽然从专题的角度看一组课文都有相应的体现,但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而言,其内容是各异的。如果总是要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显得笼统而模糊,学生往往不得其法而莫衷一是,呈现的概括结果好像是在猜谜一般。薛老师在教学中做到因课而设,针对性强,引导得法,努力让学生一课一得。

【案例二】(《番茄太阳》教学片断)

师:请认真阅读课文,读后给大家说说,课文围绕“番茄太阳”,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生读,然后师生交流。)

生:我来到一座城市,心情很灰暗,后来在菜市场看到一个盲童,她叫明明。我和她发生了一些事情,心情就变好了,很温暖。

师:你注意到了作者心情的变化,开始是“灰暗”的,最后是“温暖”的体会得很准确。(板书:灰暗,温暖)但是,我和明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生迟疑地不说话)

师:这个概括起来有点难。想一想:我,明明,明明一家人,在一起„„ 生:(恍然大悟的样子)哦,我和明明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说话,明明特别爱笑,让我感到很快乐、很温暖。

师:你读到了“特别爱笑”,不简单!还看到了我和明明一起生活、一起说话,可以用“常常一起聊天、交谈”来概括。现在,你再来说一说,好吗?

生:(高兴地)好!我来到了一座新的城市,(师插话:“新”字很准确!)心情灰暗无比。(师插话:用词恰当!)后来,我遇到了一个叫明明的盲童,她只有5岁,特别爱笑。(师插话:语言简练!)我和她一起聊天,一起交谈,感到很快乐。(师插话:还没完呢!)临别时,明明说等她长大后要把腿给我,我一下子哭了。(师插话:是伤心吗?)我一下子感动得哭了,心里非常温暖。

师:再完整地说一遍!(生重述,很有条理。)

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概括,再互相补充。

【赏析】这个案例中,薛老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读后给大家说说,课文围绕‘番茄太阳’,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就明确地给学生指出了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从课题入手,抓住文章的特点进行。而在具体地指导过程中,薛老师一方面依然及时为学生在困惑时进行点拨,一方面用恰当的评价作引领,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顺利地抵达最近发展区。特别是薛老师的评价用语,又巧妙地包含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如“‘新’字很准确”“用词恰当”“语言简练”,这样的引领不仅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做的方法,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做得好会得到肯定和激励,从而努力去追求精益求精的效果。看上去,薛老师只指导了一个学生进行三次概括,但是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全班学生在倾听中学习方法,在实践中习得本领,这就使概括课文内容的训练落实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之上。

三、借助复述,提升概括

进入第三学段,语文课程标准在概括内容的目标要求上往往与其他新的阅读目标联系在一起,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等。薛法根老师认为第三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与学习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境界、描写方法等紧密联系起来,以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为抓手,让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思想感情和学习语言服务,真正做到文言共生,言意得兼。

【案例三】(《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断)

师:这篇课文中没有妖精就没有故事。这妖精有什么本事?

生:可以变成不同的人。第一次是变成了一个女施主。

师:什么叫女施主呀?(生哄堂大笑)这个小说中不叫女施主,叫——(生答:“村姑”)“村姑”前面还要加一个修饰词。

生:漂亮的村姑。美貌的村姑。(师板书:变美貌的村姑)

生:然后变成一个老太太。

师:年迈?70岁是年迈,90岁也是年迈„„

生:80岁!

师:刚才是美貌的村姑,现在是——

生:八旬老太!(师板书:八旬老妇)然后变成一个老爷爷(师板书:白发公公)

师:连起来说一说。(生连起来说)

师:变了几次?

生:三次(师板书:三变)

循序渐进的句子篇七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4月11日和4月25日,高一语文组在张晓娜组长的带领下,韩双和周洋两位青年教师分别了讲了一节公开课。两位青年教师深钻教材教法,了解学生学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副校长李启新认为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教务处主任陈铜桥鼓励两位青年教师继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具体评议内容如下:

1、韩双老师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始终围绕教学目标、难点、重点进行教学。

2、韩双老师教学准备充分,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如:文中有哪些句子写“民不加多 ”的内容?学生在文本中陆续找到了“民不加多”的句子。启发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3、韩双老师板书简洁、精确、合理、美观。

4、周洋老师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大胆上讲台展示成果。

5、周洋老师课堂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如:周洋老师列举委婉语言事例时,引导学生用委婉的语言说出马克思逝世的话语。“马克思躺在安乐椅上睡着了,永远不醒来了。”当学生听到周洋老师解读委婉话语后,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总之,韩双和周洋两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经常向杨绍泉、汪寿彬、张晓娜等老师请教,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提升了个人业务素质,提高了个人教学能力。

千秋学校 高一语文组 教务处

2015年4月28日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循序渐进的句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循序渐进的意思 循序渐进的近义词 循序渐进的意思是什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循序渐进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循序渐进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892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