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

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

2016-02-03 09:53:3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篇一《戏为六绝句--杜甫》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

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篇一
《戏为六绝句--杜甫》

词句注释

⑴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章:泛言文学。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⑵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⑶嗤点:讥笑、指责。

⑷前贤:指庾信。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但这里是讽刺话,意思是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⑸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 ⑹轻薄(bó):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哂(shěn):讥笑。

⑺尔曹:你们这些人。

⑻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⑼翰墨:笔墨。

⑽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⑾龙文虎脊:喻瑰丽的文辞。

⑿翡翠:鸟名。兰苕(tiáo):兰花和苕花。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⒀掣(chè):拉,拽。

⒁薄:小看,看不起,轻视。

⒂必为邻:一定要引以为邻居,即不排斥的意思。

⒃窃攀:内心里追攀。屈宋:屈原和宋玉。方驾:并车而行。这是诗人对轻薄文士说的:“你们想与屈原、宋玉齐名,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齐、梁文风浮艳,重形式轻内容。这一句,诗人紧承上句说:“如若不然,恐怕你们连齐梁文人还不如呢!”

⒄未及前贤更勿疑:这句是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臵疑的。

⒅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⒆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⒇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汝师:你的老师。[2]

白话译文

 其一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 其二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 其三

即便是王杨卢骆四杰操笔作诗,作品比不上汉魏的诗歌而接近

《诗经》《楚辞》,但他们还是龙文虎脊的千里马,可以为君王驾车,纵横驰骋,不像你们一跑长途就会跌倒。

 其四

你们的才力应难以超越上述几位,现在谁成就能超出他们?你们这些人所作的浓丽纤巧的诗文,不过是像翡翠飞翔在兰苕之上一般的货色,缺少大的气度,而没有如掣取鲸鱼于碧海之中那样的雄健才力和阔大气魄,只是一些小灵小巧的玩意。

 其五

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调。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

 其六

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臵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

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3-4]

文学赏析

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里有段评论杜甫绝句诗的话:“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注:指刘禹锡)为最。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他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首先,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一切题材,感时议政,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是能表现于其它诗体的,杜甫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的作品;也缺乏运用于管弦的唱叹之音。它所独开的胜境,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显得情味盎然,如同和读者围炉闲话,剪烛谈心;无论是感慨唏嘘也好,或者嬉笑怒骂也好,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不尽的。

《戏为六绝句》(以下简称《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表现出完整的艺术见解。在中国诗歌

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六绝句》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戏为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嘲笑、指点庾信,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

第二、三首论初唐四杰。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第二首中,“轻薄为文”,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史炳《杜诗琐证》解释此诗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第三首,“纵使”是杜甫的口气,“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则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诗中以“卢王”来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们的话而加以驳斥,所以后两句才有这样的转折。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这三首诗的用意很明显:第一首说,观人必须全面,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第二首说,评价作家,不能脱离其时代的条件。第三首指出,作家的成就虽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各有特色,

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篇二
《杜甫戏为六绝句》

杜甫戏为六绝句.txt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戏为六绝句 (批评史的题目可能会用到的,长点见识也是好的)杜甫 ㈠ 庾信文章老更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㈡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㈢ 纵使“卢王操翰墨, 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 历块过都见尔曹。㈣ 才力应难跨数公, 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 未掣鲸鱼碧海中。㈤ 不薄今人爱古人, 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 恐与齐梁作后尘。㈥ 未及前贤更勿疑, 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里有段评论杜甫绝句诗的话: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为最。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他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首先,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一切题材,感时议政,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能表现于其他诗体的,他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之作;也缺乏被诸管弦的唱叹之音。它所独开的胜境,乃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读之情味盎然,有如围炉闲话,剪烛论心;无论感喟歔欷,或者嬉笑怒骂,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不尽的。《戏为六绝句》(以下简称《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见出完整的艺术见解。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六绝句》作于上元二年(761),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健笔凌云,纵横

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嗤笑指点庾信,适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第二、三首论初唐四杰。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藻绘余习。第二首中,“轻薄为文”,是时人讥哂“四杰”之辞。史炳《杜诗琐证》解此诗云:“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第三首,“纵使”是杜甫的口气,“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则是时人哂笑四杰的话(诗中卢王,即概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们的话而加以驳斥,所以后两句才有这样的转折。意谓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这三首诗的用意很明显:第一首说,观人必观其全,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第二首说,评价作家,不能脱离其时代的条件。第三首指出,作家的成就虽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各有特色,互不相掩。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给以评价,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向前人学习。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三首诗的意义,远不止这些。魏、晋六朝是我国文学由质朴趋向华彩的转变阶段。丽辞与声律,在这一时期得到急剧的发展,诗人们对诗歌形式及其语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这,则为唐代诗歌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六朝文学又有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倾向,特别到了齐、梁宫体出现之后,诗风就更淫靡萎弱了。因此,唐代诗论家对六朝文学的接受与批判,是个极为艰巨而复杂的课题。当齐、梁余风还统治着初唐诗坛的时候,陈子昂首先提出复古的主张,李白继起,完成了廓清摧陷之功。“务华去实”的风气扭转了,而一些胸无定见、以耳代目的“后生”、“尔曹”之辈却又走向“好古遗近”的另一极端,他们寻声逐影,竟要全盘否定六朝文学,并把攻击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庾信总结了六朝文学的成就,特别是他那句式整齐、音律谐和的诗歌以及用诗的语言写的抒情小赋,对唐代的律诗、乐府歌行和骈体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导作用。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最有代表性的近代作家,因而是非毁誉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至于初唐四杰,虽不满于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但他们主要的贡献,则是在于对六朝艺术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今体诗体制的建立和巩固。而这,也就成了“好古遗近”者所谓“劣于汉魏近风骚”的攻击的口实。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

上论争的焦点所在。杜甫抓住了这一焦点,在《六绝句》的后三首里正面说了自己的看法。“不薄今人爱古人”中的“今人”,指的是庾信、四杰等近代作家。杜甫之所以爱古而不薄今,是从“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发的。“为邻”,即引为同调之意。在杜甫看来,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清词丽句”不可废而不讲。更何况庾信、四杰除了“清词丽句”而外,尚有“凌云健笔”、“龙文虎脊”的一面,因此他主张兼收并蓄:力崇古调,兼取新声,古、今体诗并行不废。“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当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但是,仅仅学习六朝,一味追求“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一类的“清词丽句”,虽也能赏心悦目,但风格毕竟柔媚而浅薄;要想超越前人,必须恢宏气度,纵其才力之所至,才能掣鲸鱼于碧海;于严整体格之中,见气韵飞动之妙;不为篇幅所窘,不被声律所限,从容于法度之中,而神明于规矩之外。要想达到这种艺术境界,杜甫认为只有“窃攀屈宋”。因为《楚辞》的精采绝艳,是千古诗人的不祧之祖。由六朝而上追屈、宋,才能如刘勰所说:“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文心雕龙?辨骚》),不至于沿流失源,堕入齐、梁轻浮侧艳的后尘了。杜甫对六朝文学既要继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上。《六绝句》的最后一首,前人说法不一。这里的“前贤”,系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递相祖述”,意谓因袭成风。“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伪体”之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庾信之“健笔凌云”,四杰之“江河万古”,乃在于此。反之,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堆砌词藻,步齐、梁之后尘,固然是伪体;而高谈汉、魏的优孟衣冠,又何尝不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转益多师是汝师”即无所不师而无定师。这话有好几层意思:无所不师,故能兼取众长;无定师,不囿于一家,虽有所继承、借鉴,但并不妨碍自己的创造性。此其一。只有在“别裁伪体”区别真伪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师”谁,“师”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转

益多师”。此其二。要做到无所不师而无定师,就必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时,也就有所扬弃。此其三。在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而自铸伟辞,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六绝句》虽主要谈艺术方面的问题,但和杜甫总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诗中“窃攀屈宋”、“亲风雅”则是其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论诗的宗旨。这六首小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在这类小诗里发这样的大议论,是前所未有的。诗人即事见义,如地涌泉,寓严正笔意于轻松幽默之中,娓娓而谈,庄谐杂出。李重华说杜甫七绝“别开异径”,正在于此。明乎此,这诗之所以标为《戏为六绝句》,也就不烦辞费了。

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篇三
《杜甫《戏为六绝句》》

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篇四
《杜甫_戏为六绝句_初探》

杜甫《戏为六绝句》初探

高珲

是杜甫定居草堂后的一组论诗绝句。短短六首绝句,寥寥数百字,诗人在看似游戏的点校评摘要《戏为六绝句》

断,指摘述正之中,将其一生论诗宗旨与诗学所诣尽释于此。本文着重论述其在中国文学史与批评史上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杜甫《戏为六绝句》研究

[9]《戏为六绝句》是杜甫定居草堂后的一组论诗绝句。所谓“开鳌《杜诗详注》)更有云:“诗最忌议论,议论虽卓,犹戏也。”(朱彝

[1][10]寥寥数百尊《曝书亭杜诗评本(吴见思《杜诗论文》)窃以为以上诸说与杜论诗绝句之端,亦为后世诗话所宗”。短短六首绝句,

字,诗人在看似游戏的点校评断,指摘述正之中,将其一生论诗甫原意渐行渐远。分析诗作内涵意旨应重视诗人的创作背景。杜宗旨与诗学所诣尽释于此。尽管这组绝句历来不被认为是杜甫甫作此组绝句时已近五十,且定居草堂之后,可谓晚年大成之作。

的代表作,但其在中国文学史与批评史上都彰显着独特的价值。远离尘嚣的诗人生活境遇与创作风格都有很大的转变。在经历了

中国诗歌自古便有着“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创人生跌宕沉浮的磨洗,诗人已经超脱了“潇洒送日月”“,窃比稷与

[11]作传统。这也就天然形成了中国诗歌体裁抒写情绪、言说心志的契”的激扬意气,用一种疏放旷达的心态看待世间种种,更加趋

论据充分,逻辑谨近于一种澄澈虚静的心态。所以它可以用一种幽默而悲悯的超脱主要功能。然而文学批评需要的是论点鲜明,

严,条分缕析。这样看来,诗歌体裁似乎不适于用作文学批评,尤点拨今人。虞世淮《读杜卮言》中“子美平生好古怜才,论文求友,

[12]其是对声律对仗等形式方面要求严苛的绝句诗体。但杜甫成功一片真精神毕见于此”的评价道出了杜甫的精神实质。“戏”字

这样理解地将强调个人情思的诗歌体裁与着重分析、归纳的文学批评融实际上深刻体现了杜甫作为儒者包容万物的人道理念。

为一体,戴复古的《论诗十绝》,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皆是承“戏”题也就更能顺畅体会“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吾师”杜诗之先的典型作品。历代另有不可胜数之风起云涌之作。窃以等诗句的深意。从而最大限度地接近杜甫的精神实质。至于“嫌于为宋代“以诗论文”之风或许也与《戏为六绝句》之源一衣带水。自许”“,今人不足论文”等语实是过于浅薄地理解了杜甫这位诗当然还需细加考证,此不赘言。“诗忌议论”的说法更是脱离了杜甫一贯的乐于另史大家的情怀。

杜甫此组论诗绝句的创作并不仅仅是佳文天成,妙手偶得。辟蹊径,别开生面的创作风格、特点。

试加推想,也是有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作铺垫和背景的。首先,中绝句第一、二首:“庾信文章老始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

尚简约。《论语》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嗤点流传赋,“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国的文学批评重凝炼、不觉前贤畏后生。”

思无邪。”便最早使用“一言以蔽”的方法评断作品。后人承袭此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开篇以庾信、四杰代

作者。如苏轼评元缜、白居易、前贤,哂笑。对于庾信杜甫在其他道,多有喜用字词概括评断诗文、纠正时人盲目而浅薄的嗤点、

[2]孟郊、贾岛:“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另外,中国文学批评作品诗作中也多有提及。《咏怀古迹五首》“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

[13][14]”《春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始”“暮年”、等语显历来展现着其显著的文学性,除了理论意义,更具备不俗的审美赋动江关。

试看曹丕《典论·论文》、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等语然表明杜甫推崇的是庾信晚年的作品,其“凌云健笔”之势笔力价值。

言、旷达之气游弋于天地之间,颇有可学之处。历代各家对于结构皆独具特色,各擅胜场。同时,绝句乃是风行于唐代的诗高超,

《文赋》即是以当时流行的赋体评文论“老成”的解释多无歧义。郭之达《九家集注杜诗》释老成为“老成歌体裁,而早在晋代陆机

[15][16]诗。文学批评语言的凝炼性,显著的文学性以及使用流行文体为者,以年则老,以德则成也”。《详注》中称其“老愈成格”。但是

草诗话》批评之作,这些业已形成的文学批评传统到了杜甫这里百川汇杨慎《升奄中说:“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诗评

《戏为六其诗曰聚,加之以杜甫一生的史诗般的诗史创作经验,成就了‘绮艳’,杜子美称之曰:‘清新’,又曰‘老成’绮艳清新,人

[17]绝句》这中国文学史上流光溢彩的一笔。皆知之,而其老成杜子美能发其妙。”这里将“老成”作为一个

探索《戏为六绝句》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杜甫为何将此组评语素来理解并且将其与“清新”相列用来概括杜甫对庾信的评点论批之作题为“戏”作?有关本诗的题解,郭绍虞先生的《杜甫价。此说亦为郭绍虞先生推崇。但是此种解释未免断章取义,强戏为六绝句》中所列历代诸家之说有数十种,各执一词,各有所硬牵强。“清新”一语出自杜甫评价李白的诗作。旨在称赞李白诗重。盖其意可分三说:一为老杜自况:张戒《岁寒堂诗话》:“戏为风,并不能作为对庾信评价的总括。杜甫诗中但凡提到庾信老成

[3]六绝句诗,非为庾信、王、杨、卢、骆而作,乃杜子美自谓也。”钱者,皆为老有所成的意思。此外,倘若将“老成”理解为“凌云健

谦益《读杜二笺》“作诗以论文,:而题曰《戏为六绝句》,盖寓言以笔”的艺术风格,“清新”实难与之形成一组对照。

[4]自况也。”二为告诫诸生:仇兆鳌《杜诗详注》“此为后生讥诮前:第二首评点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杜甫使用与第一首相同

[5]贤而作,语多跌宕讽刺,故云‘戏’也。”沈德潜《杜诗偶评》:“当的结构,“当时体”对四杰作品做客观中肯的评价,指出哂笑先以

[6]时愚人必有轻薄老成者,故发此以正之。”三为谈艺之说:吴景四子“轻薄为文”的“尔曹”只能是“身名俱灭”的结局,同四子“江

《历代诗话》:“尝读杜集《戏为六绝》词便是老杜诗话。”史炳河万古流”旭的历史地位形成鲜明对比。那时人、后生又是怎样哂

[7]《杜诗锁证》“戏为六绝,:杜公一生谈艺之宗旨。”笑讥刺先人的呢?据《详注》载:“时人之议杨好用古人姓名谓之

[18]对于此诗的创作动机各家之说其实并不矛盾,综合而说可点鬼簿,骆好用数对谓之算博士。”《旧唐书文苑传》载裴行俭

[19]概括为诗人感发于时人嗤点先贤,讥诮本人,为匡正当世文风,语:“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与后生讥刺四子“轻薄为

以期崇正体、亲风雅,特借虞信、四子发言为诗,用诗人毕生论诗文”语出同义。这也就是当时被元缜称为“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宗旨指点告诫后生。但是对于“戏”字的解释,笔者认为各家都略实”的文坛流弊。这样的气候形成与陈子昂和李白的复古主张有见牵强。言作诗自况者云:“嫌于自许,故皆题为戏句。”(张戒《岁直接关系。初唐,为了扭转陈梁靡丽浮华的文风遗迹,二人相继

[8])言告诫诸生者云:“语多跌宕讽刺,故云戏也。”(仇兆对六朝文学给予完全的否定。寒堂诗话》陈子昂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2008·5-207-

[20]魏风骨,晋宋莫传。”李白在《古风》中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四首综合来看体现了杜甫对于诗歌的审美取向。“凌云健笔”,

“鲸鱼碧海”乃是同义互见之语。,《杜诗境铨》云:”这样明显矫枉过正的文学主张显然并不能匡扶衰颓的文“龙纹虎脊”足珍。

〈汉西域传赞〉:蒲梢、龙纹、榆木、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天马学风气。四杰的诗文确实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然而他们已经“

‘虎脊两,化若鬼。’:句谓超轶绝尘,旨在人之自致。”鲸鱼碧开始了改易文风的努力。例如王勃其时明确反对当时的“上官歌〉

“《十洲记》:扶桑东万里有碧海,水不咸苦,正作碧色。“则所”体”,主张要“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他们的诗歌,海:

[29]千形万状,兼古今有之者也”杜甫这些笔力甚巨卢、骆的七言歌谓混涵汪茫,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的用典和比兴所推崇的风格便是亲风雅的正体。从杜甫的创作

“凌云健笔”、“龙纹虎脊”的生动范锵。所谓“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而杜甫虽实践亦可以看出其作品便是

《北征》《悲陈陶》《哀江头》等作品思想感情博大深沉,抒情旋《偶题》诗例。然是复古运动的继承者,但主张与前两者相异。杜甫

[21]沉郁的情思,为顿挫提供了无穷资源。顿挫的手法,云:“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历代清规”与“当时体”同义律转折跌宕。

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沉郁顿挫的不脱离前人所充分地展开了沉郁的抒情世界。互见,体现了杜甫具有历史观感的宽厚批评观念。

杜诗气韵千变万化,忽如怒涛振海,忽如微波荡漾,顿挫跌处的时代与环境,努力发掘其创作的可取之处。并亲自实践“转风格。

回肠荡气。益多师”“清辞丽句必为邻”,的创作原则。因此可以说杜甫继承宕,

“或看翡翠兰苕上”中“翡翠兰苕”语出郭璞诗:“翡翠戏兰并发展了陈、李的复兴运动,启迪了后代尤其是宋代的文学创

容色更相鲜。”兰苕即兰秀,指珍禽芳草辉映可悦[30]。钱谦益作。因此四子也在杜甫所师范围之内。洪迈《容斋随笔》“王勃等苕,:

[31]释其为“指当时研揣声病,寻章摘句之徒。”笔者以四子之文皆精切有本原,其用骈俪作记序碑碣,盖一时体格如《读杜二笺》

“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宗旨相悖。鲸鱼此。”张潜《读书堂杜诗注解》:“‘当时体’三字,文章各代别有体为未免过于刻薄且与杜甫

[22]碧海与翡翠兰苕相列,杜甫并不是绝对的是此非彼。小巧精致,此皆是顺承杜甫之意作释。裁,不得执一以论。”

一种美。杜甫也曾自白“耽佳句”之癖。六绝句历代争论最为焦灼的可以说是第三首:“纵使卢王操容色光鲜也是一种风格,

只是气骨厚重,笔力坚刚是亲近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纹虎脊皆君御,历块过都见尔曹。”其因此他并不排斥形式上的工巧,

是诗人毕生所宗,在诗人心中是一种更为崇高的美中“劣于汉魏近风骚”的断句问题是焦点。各家见解分为两派:一风雅之正体,

》《诗篮云:“少陵不效四言,不仿离骚,不用乐府数为:“劣于汉魏/近风骚。”比如周甸《杜诗会通》:“言虽不及汉、学观照。胡应麟

[32],“然风骚乐府遣意,杜往往得之”。形象说明了杜甫“别魏,以同祖风骚之体。”钱谦益《读杜小笺》云:“卢、王之文体虽劣旧题”

[23]的创作特点、主张。所以说,杜甫是亲身实践的诗于汉、魏,而其源流实出于风骚。”张潜《读书堂杜诗注解》“卢裁伪体亲风雅”:

他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是完全一致的,《戏为六绝句》也就王之文体虽劣于汉、魏,而其源流是出于风骚,此所以万古流传论大家,

[24]也。”此种说法意为风骚劣于汉魏但没有解释缘由。宗廷辅《古因此有着文学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双重价值和内涵。

绝句是众诗体中最为凝炼简约的一种,因此诗歌语言的复义今论诗绝句》断句方法与前者相同但解释不同。他提出:“或以风

再加之以中国文学批评骚在汉魏之上,岂有劣于汉、魏而转近风骚之理?”所以:“大抵四性与其语词的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读者理解论诗绝句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可逾越李各篇皆淳古淡中多用譬喻的传统,子风骨矫然,而词彩瑰美。汉诗止十九首及苏、

这一点从郭绍虞先生《杜甫戏为六绝句季解》所列的泊之音,骚则伟丽矣。汉赘以魏,骚冠以风,不过牵连而及,以成的天然障碍。

[25]如果说诗论绝句的文学批评方式句法,古人多有之,所谓词不害义也。”此说看到了周甸、钱谦卷帙浩繁的诸家之说就可得见。

笔者以为这就是明显的一个。当然,这并不妨碍《戏为益等人解释的问题,但其解决问题的方法牵强僵硬,且若如此解存在局限,

在文学史和批评史的彪炳千古的地位。毕竟这是中国文释,此诗为杜甫无限推崇四子之意,完全肯定与完全否定同样是六绝句》

片面的,这种简单化处理问题的方式当然不是杜甫本意。另外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传统的滥觞之作,启迪了后世无穷的灵感,“纵使”二字若此便无所承接,难以说通。另一派也是现今学界普也为我们探究当时的文学创作景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遍接受的一种说法即“汉魏近风骚”五字连读。杨伦《杜诗境铨》参考文献:

[26][1][3][4][5][6][7][8][9][10][16][19][22][23][24][25][27][31]郭绍云:“谓不如汉魏之近风骚也。”《详注》云:“承上章,言纵使卢、

[27]王操笔,不如汉、魏近古。”此种说法的依据是风骚为韵语之祖,虞.杜甫戏为六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3,4,4,6,6,8,4,7,7,18,22,

后魏之建安风骨继承其志但体裁变异,唐初诸子体裁又变,但同20,34,34,37,23,32.

[2]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祭子玉文.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汉魏本于离骚,离骚本于国风。王杨卢骆,虽承袭梁陈之祖风骚。[11]杨伦.杜诗境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109.余,但是为“当时体”所限,比起汉魏的纯古来有些逊色,但他们的[12]虞世淮.读杜卮言.离骚的本质。这样就决定了“汉魏近风作品仍保持着一些国风、[13]杨伦.杜诗境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679.骚”五字连读的断句方法。但是这样的读法显然又与古诗音律不[14]杨伦.杜诗境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32.合。葛晓音老师在《从诗骚变体看“风雅”和“风骚”的示范意义》为[15]郭之达.九家集注杜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我们做出了一种兼顾合理的解读,即承接第二首“王杨卢骆当时[17]丁福保编.续历代诗话(下册).艺文印书馆,965.体”“,劣于汉魏近风骚”乃后生哂笑四子之文近似风骚,劣于汉[18][26][29][30]杨伦.杜诗境铨(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魏。风骚与风雅的概念内涵历代演绎流变,支流繁多,另外还牵

涉正体、变体的问题,所涉纷繁。葛老师在文中为我们进行了详尽397,298,398,398.

[20]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梳理。六绝句创作之时“陈子昂到殷王番这个特定时期,盛唐普[21]杨伦.杜诗境铨(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713.[28]遍崇尚建安气骨,鄙视怨刺愁思之文的流行思潮”那些好古遗[28]中华文史论丛编委会.中华文史论丛总第83辑.上海古近的轻薄之子也就片面地将四子之风格近骚的作品归入当时受

轻视的风骚之体。而从杜甫“窃攀屈宋”的观点和转益多师的诗旨籍出版社,2006.118.

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04.[32]胡应麟.诗数来看风骚、风雅在杜甫的理论中已经地位相当。杜甫此句的目的

正是要匡正时人对于风骚的认识理解,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纵观六首绝句,前三首是诗人针对时人对先贤偏激的评价做出匡正指摘,第四首承上启下,后两首则明言诗人诗旨。将前高珲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责编樊誉)-··2008·5

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篇五
《求杜甫《戏为六绝句》》

《戏为六绝句》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一组诗。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1)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2)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3)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4)

其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5)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6)

其四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7)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8)

其五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9)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10)

其六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11)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12)

(1)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文章:泛言文学。

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

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2)嗤点:讥笑、指责。

前贤:指庾信。

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但这里是讽刺话,意思是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3)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

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

轻薄(bó):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

哂(shěn):讥笑。

(4)尔曹:你们这些人。

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5)翰墨:笔墨。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6)兰苕(tiáo):兰花。 掣(chè):拉,拽。

(7)薄:小看,看不起,轻视。

必为邻:一定要引以为邻居,即不排斥的意思。

(8)窃攀:内心里追攀。

屈宋:屈原和宋玉。

方驾:并车而行。这是诗人对轻薄文士说的:“你们想与屈原、宋玉齐名,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齐、梁文风浮艳,重形式轻内容。这一句,诗人紧承上句说:“如若不然,恐怕你们连齐梁文人还不如呢!”

(9)未及前贤更勿疑:这句是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

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10)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

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

汝师:你的老师。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初唐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篇六
《杜甫 戏为六绝句》

戏为六绝句

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 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 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跨数公, 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 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 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 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 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

先从题目说起。六首绝句冠以一个“戏”字,是很耐人寻味的。它意味着杜甫在这里不是板起面孔,义正辞严的说教,而是轻轻松松、自自然然、从从容容地信口说出;不是你死我活的辩论,只是有感而发的言论而已,远离是非对错的判断,以一个诗人的眼光看取评价诗坛的现象。因为毕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创作是个性的,同样批评也应该是个性的。六首绝句冠以一个“戏”字,感觉上不太认真、不太在意,但我们确可以从中玩味出许多道理来。因为在看似轻松的调笑背后潜藏着的是诗人深刻沉稳的思考。正如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中说:“此六篇皆言文章之难事,公虽谓之戏,而中有刀尺矣。”这六首绝句前三首主要通过对具体作家的评论提出了问题,后三首则结合自身体验揭示论诗宗旨,意在解决问题;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对诗歌创作中几个历史问题的一次反思和对若干现实问题的一次探究。

杜甫反思的问题之一是,对六朝作家庾信的评价。这集中体现在第一

首诗中: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在这里,杜甫能够全面考察庾信一生的创作,看到其文章老而更成的一面,指出其健笔凌云意气纵横的风格。关于庾信的诗赋,唐初有些史学家如李延寿、令狐德芬等都有过许多低调的评价,而杜甫却没有羁于传统的束缚,而是一反传统论调,从知人论世、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以诗之大者的情怀来观照庾信文章,“不曰老始成,而曰‘老更成’”,“老更成”,[1]即更加老成,老成意味着诗文写作技巧的圆熟和艺术风格的浑成,这的确是相当高的评价,足以证明杜甫对庾信似乎不存在什么偏见,而是一向投射着更多欣赏的目光。而唐代的“今人”,却指手划脚,嗤笑指点庾信,适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

杜甫能够在否定六朝文学的声浪中发出别样的声音,这绝不是一种刻意的叛逆、或是标新立异,而是一种深沉的理解、独到的发现。杜甫充分看到了庾信是上集六朝精华,下启唐人风气的人物,是把南朝诗歌的写作技巧和北朝民歌的质朴风格相结合的代表作家,所以用“凌云健笔”来赞扬庾信后期的诗歌成就。除了在《戏为六绝句》中提到了对庾信的评价外,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还说“清新庾开府”,在《咏怀古迹五首》中赞其“暮年诗赋动江关”,可见,杜甫的确是推崇庾信的。历来有人认为杜甫推崇庾信的话,是一种自况,理由是一、当时确有的嗤点杜甫的诗(见韩愈《调张籍》);二是《咏怀古迹》之一中头四句所说的“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实是杜甫自指;三是杜甫所说的“鲸鱼碧海”只有李、杜可当(如钱谦益)。但这些理由并不是完全贴切的。杜甫看重庾信,是由于庾信的诗歌能兼“清新”与“老成”二者之长。杨慎《丹铅总录》卷十八曾说:“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史评其诗曰‘绮艳’;杜子美之曰‘清新’,又曰‘老成’。绮艳清新,人皆知之;而其老成,独子美能发其妙„„子山之诗,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老成也。„„若子山者,可谓兼之矣。不然,则子美何以服之如此。”由此可见杜甫是以其宽厚的胸襟、细腻的感悟,在前辈的诗作中探索、发掘着诗美。应该说,在彻底批判齐梁遗风、不顾一切进行大清扫的时候,在“一种健康的主流和倾向,掩盖着另一种不健康的倾向”[2]的时候,这种冷静、客观、细微的关注,无论对古人、对时人、还是对后人,都是极其必要的、负责的做法。

《戏为六绝句》所涉及的问题之二是对“四杰”的评价。这体现在第二首和第三首诗中: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称:“四杰是唐诗开创期中负起了时代使命的四位作家,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四人中三人死于非命)――因为行为浪漫而,所以受尽了人间的唾骂,因为遭遇悲惨,所以也赢得了不少的同情”[3],总之“四杰”一直以来是一个充满争议与矛盾的话题。首先是关于“四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问题,杜甫在第二首诗中以欲扬先抑的笔调来作答。一方面称他们的创作是“当时体”,即浸染着六朝骈偶文的遗风,所以招致了嗤点和嘲笑,另一方面,杜甫又笔锋一转,尖锐地指出“尔曹”笑话人不如人――随时间的流逝身名俱灭,而“不废江河”,万古流长的却是四杰的诗作。杜甫清清楚楚地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一些不能正确地、历史地对待文学现象的人,指出在唐初的艺术改革方面,“四杰”是有他们的历史功绩和贡献的,应该给他们以公正的历史的评价,这个意见在当时无疑是很有识见的。因为杜甫能从当时四杰所处的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出发,给予四杰诗作以特别的关爱,告诉我们文学批评不应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

在第三首诗中,杜甫进一步引用了时人哂笑四杰的话(诗中卢王,即概指四杰)“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而加以驳斥,冠以“纵使”一词,引出后两句的意思,入情入理:指出四杰的作品即便不及汉魏文章近风骚,但却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光彩焕发,超轶绝群,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历块过都”暗用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过都越国,蹶如历块”,

意为历田野,过城市,长距离的奔驰。“历块过都见尔曹”全句意谓在历史的淘选下,四杰与“哂未休”的时人,孰高孰低,分明可见。

杜甫的对四杰的这种独到的观照又绝非出于一己的偏爱,而是一位大诗人宽容的视角、冷静的的目光使然。“四子之劣于汉、魏之近风骚,杜甫非不知之;故不以是薄之者,则当时文体如是,非固四子这病也。当时文体如是,而四子独能杰出流俗,自侪不朽,则龙文虎脊,自有其不废江河者在。故非身与名俱灭之尔曹,所能望尘追及矣。此所以断言为‘才力应难跨数公’也;此又所以断言为‘未及前贤更勿疑’也”[4],根据上面的分析可见,在杜甫的文学批评中透露着相当强的辩证的思想,这无疑是其言论科学性和客观性的保证。“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 杜甫《偶题》)这是杜甫一贯的主张,既反对因袭守旧,也反对割裂历史,一概否定。杜甫认为,风格固然和作家追求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文学演进上自然的趋势,是非主观的时代规范,庾信和初唐四杰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能取得那样的成就,已属不易,后人不应求全责备。

故杜甫在接下来的一首诗中作以小结,此首即承前三首之说,并将话题引向当代诗坛:

其四

才力應難跨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这里的“数公”即指庾信、四子。“尔曹好作嗤点,好哂人者,究竟谁是出群雄乎?才力薄弱,未能逮其凌云健笔之文,未能明其江河万古之故,未能步其龙文虎脊之尘,又安能不流为织小娟媚,而未掣鲸鱼碧海中乎!”[5]杜甫再一次警醒世人应以宏观的历史的态度来观照文学现象。而且在第四首诗中,杜甫还明确这样一点:他所推崇的是“鲸鱼碧海”,不是“翡翠兰苕”;清词丽句的技巧可取,但纤弱小巧的风格不可取;正如朱东润先生在《杜甫叙论》中指出的那样:“他要求的是伟大,是壮丽,不是娇小、不是玲珑”[6],所以必须上攀屈、宋,自铸伟词,创造出“碧海鲸鱼”的壮美意境。

如果说,前面的内容是杜甫对过去批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反思,那么后两首诗则着重谈如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其五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其六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应该说,杜甫的诗歌理论是以雄厚的创作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所以在这里,杜甫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为我们端正了学诗的正确态度并提供了学诗的有效途径。黄珅在《杜甫心影录》中说:“在中国文学史中,没有谁比杜甫更能不倦地向他人学习,更能由衷地赞扬他人了”[7],这是一个原因,也是一个结果。在对待古与今的问题上,杜甫提出了一个有名的论点,“不薄今人爱古人”,就是说对古与今要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不分今古,继承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绵延的整体,此则杜甫指示论诗宗旨,而其所以不废齐、梁之意,亦昭然可知。杜甫认为,后代诗人要想在创作上有所突破,必须对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别裁伪体”,批判地吸取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因为不继承,就无从创新;不创新,就缺少意义和价值。所以要抛开偏见,打通古与今的界限,实现全面兼容。“别裁伪体亲风雅”,是说要区别而裁去“伪体”――缺乏真实内容的形式主义之作,主要指和风雅的正体背道而驰的东西,即齐梁遗风。《诗经》的《风》和一部分《雅》,是《诗经》的精华所在,它比较而强烈地反映了当时残暴统治下人民的疾苦和愤懑,生活地唐王朝大动乱时代的杜甫,体会到了这一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为了使文学发挥他所说的“致君尧舜上”的政治作用,杜甫要求继承《诗经》的风雅精神,即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要求文学反映当时动乱中人民的疾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它积极的历史意义的。在“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前提下,

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篇七
《杜甫_戏为六绝句_简析》

第17卷第5期 2009年09月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Henan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College  Vol.17№.5

Sep.2009

杜甫《戏为六绝句》简析

刘铁男

(新乡学院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3

摘要:一千多年来,人们对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联系杜甫作此诗时的诗坛风气,结合杜

甫“以天下为己任”的个性,尝试说明这组诗是杜甫为纠正当时诗坛“好古遗近,务华去实”的风气而作。关键词:戏为六绝句;诗坛风气;纠正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93(2009)05-0050-02

  杜甫在诗歌理论上的贡献最著名的就是写于上元二年的众长,《戏为六绝句》。郭绍虞在他的《戏为六绝句集解・序》中说:襟。,,这一点

[1](P3)

“时杜甫已五十岁,则为其晚年之作,故能精当如是。”充。如,他评价陈子昂

[5](P948)

分肯定了这组诗的价值。同时指出,“,“”,称赞王维“最佳秀句寰区

[1](P3)[5](P1516)

能如散体之曲折达意”。,”,对李白他更加推崇:“白也诗无

[5](P62)

句读难分,,再加敌,飘然思不群。”对那些非一流的诗人,他也能发现其,独到之处,如赞美元结的讽喻诗:“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委婉顿

[5](P1619)

纭了。。挫之词。”同时,对于先贤留下的文化遗产,杜甫既重视

风雅的优秀诗歌传统,也合理利用六朝文学所积累的艺术技

1 诗坛风尚

巧,因此,可以调和复古者全面否定六朝与齐梁后尘的只重辞

初唐时期,诗坛还弥漫着六朝的萎靡诗风,面对这种情况,藻、不讲内容之间的矛盾。陈子昂首推复古,他在给东方虬的《修竹篇・序》中写到:“文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使杜甫在客观上具备了纠正当时诗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坛偏颇的能力,而以天下为己任的个性则是杜甫主动承担这一仆尝暇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窃思古任务的根本原因。读杜甫,我们可以看到,小至个人一时之事,

()

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2]P15李白也提倡大至国计民生,处处都可见杜甫的关怀之情。当时诗坛存在的复古,鄙薄六朝风气,其《古风・其一》说:“大雅久不作,吾衰弊病,杜甫一定也看在眼里,以他的个性,自然是挺身而出,力竟谁陈……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争纠正这种不良之风。

[3](P91)

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在《古风・其三十五》

3 诗作分析

中更是批评到:“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

[3](P156)

费精神。”因两人都有显赫的诗名,复古运动蔚然成风。3.1 杜甫对庾信、四杰的态度不少后辈追随二人,但他们才力不济,复古也陷入形式主义。庾信是齐梁诗人的代表。齐梁诗人注重形式,精心雕琢,与此同时,崇尚声律,追求辞采的风气也并未断绝,于是形成刻意藻饰,以求妍丽,庾信的少作也是如此。但入周后,在国恨“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家仇及北方“词气贞刚”的诗风影响下,他的诗风发生了很大

[4](P601)

屈于五言;律切则骨骼不存;间暇则纤浓莫备”的境况。的变化,表现出清健的风格。杜甫对庾信十分崇拜,在《咏怀

古迹五首》中评价道:“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关

2 杜甫写作这组诗的主客观条件[5](P1499)

东。”他还用庾信来比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

()

历史需要一位伟大的诗人来纠正这种偏颇,给六朝文学一军。”[5]P52,在杜甫眼中,庾信是最优秀的诗人。个全面的认识,并用以指导当时及后代诗人,这个人就是杜甫。初唐四杰继承发展了齐梁诗歌艺术,架起了齐梁诗与沈佺杜甫能够承担这一历史重任,主要在于具备了两个条件,即:兼期、宋之问律体诗之间的桥梁,在开拓诗歌题材方面,也做出了收并蓄的博大胸襟,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个性。一定的贡献,但四杰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齐梁的浮艳诗风。如

元稹曾赞其诗:“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尽得古今之体张说在《赠太尉裴公神道碑》中引裴行俭的话评价四杰“华而

[4](P601)

势,而兼今人之所独专矣。”秦观《进论》亦云:“不集诸不实”,中唐人刘肃在《大唐新语》中说他们“浮躁浅露”。不家之长,之美亦不能独至于斯也。岂非适当其时故过,后人以自己时代的标准去评价前人,自然是苛刻了。杜甫

()[5](P300-301)

耶!”不过,秦观认为杜甫生逢其时,所以能够师法在《偶题》诗中言“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5]P1541,表明了

3收稿日期:2009206205

作者简介:刘铁男(19672),男,河南新乡人,高级讲师,学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50

刘铁男:杜甫《戏为六绝句》简析

他的态度:评价作家不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环境。杜甫

本人对四杰的评价更为公正,如《寄语岑参三十韵》中曰“近代

[5]惜卢王”

(P640)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也说“学并卢王

敏”

[5](P1718)

,毫无疑问,四杰在杜甫的心中仍为优秀的诗人。

3.2 杜甫组诗的内在结构

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其诗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这个特点贯穿于他优秀的组诗当中。如《羌村三首》,第一首写初到家的情形,第二首写到家之后,第三首写邻里的慰问,三首诗前后关联。《解闷十二首》初看有些杂乱,但整首诗都突出了一个“闷”字。还有《承闻河北诸道节都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

二首》、《复愁十二首》、《后出塞五首》、《秋兴八首》等等,都绝不是随便凑在一起的。《戏为六绝句》也是精心安排之作。3.3 诗句简析

对《戏为六绝句》诗句的理解向来众说纷纭,这里,我将以杜甫对庾信、四杰的态度,杜甫组诗内在结构的统一为前提,参考郭绍虞《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谈谈对这组诗的理解。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第一句即表达出杜甫对庾信的推崇,[1]

弥健”

(P16)

两种风格都是人们可以掌握的,并不能判定孰优孰劣,关键要看这种风格的作品所达到的水平。这体现了杜甫对诗歌风格兼收并蓄的态度,与后面“转益多师是汝师”一脉相承。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数公”指庾信、四杰,“翡翠兰苕”语出郭璞诗“翡翠戏兰

[5](P900)

苕,容色更相鲜”,这里比喻精美小巧的作品,“鲸鱼碧海”指才力雄厚,壮丽阔大的作品。这首诗承前三首而来,意为:尔等好嗤点他人者,才力应不及庾信、四杰数公,当今之世,究竟谁才是出群之雄呢?我只看到精美小巧的作品,未见如“鲸鱼碧海”般雄伟壮丽的作品。这其实是对某些时人的进一步批评,你们嘲笑庾信、四杰的作品浮华轻薄,但自己的作品也不过如“翡翠兰苕”般华丽而纤细,自己做不到的,却要求前贤做到,无乃太过乎?

不薄今人爱古人,,恐“”、“后生”,“古人”意为我并不鄙薄今人之爱古”,郭先生解释得极为精当:“所谓清词,不必指今人,亦不必指古人,只是杜甫论诗宗旨而已。其意盖言今人以爱古人之故,嗤点庾信之赋,讥哂四子之文,矫正一时之风,其意原不可薄。但建安以来清词丽句,自有

()

不废江河者,并非侈言宗古,便可鄙视齐、梁也。”[1]P44后两句是说,我猜今人是想要攀附屈宋并与之并驾齐驱,但恐怕实际上只能做了齐梁的后尘,换言之,不管是古人雄厚质实的作品,还是庾信、四杰的“清词丽句”,都可以是优秀之作,但今人只汲汲于古人作品的形式,而忽视了作品的实质,这和“齐梁后尘”那些形式主义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呢?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此诗明确写出“今人”不及先贤,并指出文学也处于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中,历代诗人都是递相祖述,师法先贤,又怎能区别孰优孰劣呢?各个时代都有优秀的作家、优秀的作品,也都有一些华而不实、只具形式没有内涵的“伪体”,所以,今人学习先贤,不应以时代为标准,而应该学习各个时代的优秀之作,辨别并裁弃那些虚伪的形式主义作品。如此,则上自风雅、屈宋,下至汉魏、庾信、及四杰都有可师之处,正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综上所述,在《戏为六绝句》中,无论是杜甫对庾信、四杰的推崇,还是他对今人、后生的批评,都是希望时人能客观地对待文化遗产,吸收利用上自风骚、汉魏,下至庾信、四杰的一切有利成果,“转益多师”,实现文学内容与辞采的并重。这是杜甫有感于当时“好古遗近,务华去实”的诗坛风气有感而发的,体现了杜甫对诗坛的关注及其先进的诗学观念。

(责任编辑 杨文忠)参考文献:

[1]郭绍虞.戏为六绝句集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2]陈子昂.陈子昂集(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翟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元稹.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5]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6]洪迈.容斋四笔[M].北京:中华书局,2005.

[7]刘越锋.杜甫《戏为六绝句》发覆[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

,一个“更”字,之作更进一步,,如《狂夫》“作笔势凌云、、四句的“今人”、“后生”均指杜

甫所指斥、嘲笑的某些时人,一些人随意点评、嗤笑那些已经流传多年、经历了历史考验的作品,但前贤不因此而畏惧后生。仇兆敖《杜诗详注》评曰:“后人取其流传之赋,嗤笑而指点之,

[5]岂知前贤自由品格,未见其当畏后生也。”

(P898)

正是此意。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洪迈《容斋四笔》指出:“王勃等四子之文皆精切有本原,其用骈俪作记序碑碣,盖一时体格如此,而后来颇议

[6]

之。”

(P688)

“当时体”也可以看出杜甫的态度:评价诗人时应

该把他放入特定的环境中,不能以现在的标准去批评前人。“轻薄为文”汪师韩《诗学纂闻》言“乃后生哂四子之语”

[1](P21)

,“尔曹”指嘲笑四杰的时人,“江河万古流”则指的是四

杰的作品。这首诗是说,四杰的作品即便带有一些“浮艳”的特点,也是受到了当时诗风的影响,而当今的一些人却无休止地嘲笑他们“为文轻薄”,殊不知,当你们身名俱灭的时候,四杰的作品依然会像江河一样万古长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这首诗的关键是“尔曹”二字,上文中已经指出,杜甫对四杰是相当推崇的,所以他不应该用“尔曹”来指代“四杰”,又因为杜甫组诗在结构上是统一的,那么对人物的称谓在组诗中也应该是一致的,所以这里的“尔曹”应该和第二首的“尔曹”一样,指某些哂笑、评点四杰的人。这组诗以假设起笔,意为:即使“四杰”的作品不如“汉魏”的作品接近“风骚”,那也是“当

[1]时文体如是,固非四子之病也”

(P16)

。后两句“‘龙文’与‘虎

脊’当指两种文章风格,即‘龙文’代指文笔老成雄健的风格

()

……‘虎脊’因其毛色斑斓而喻辞采华美的文章风格”[7]P58,“君”在这里应该泛指人们,“历快过都”语出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过都越国,蹶如历块”

[1](P31)

。这两句是说,雄健和华丽这

51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戏为六绝句杜甫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二 戏为六绝句之二杜甫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戏为六绝句杜甫 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2030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