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描写雾大的语句

描写雾大的语句

2016-02-04 11:34: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描写雾大的语句篇一《描写雾的语句和文章》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雾大的语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描写雾大的语句篇一
《描写雾的语句和文章》

写雾的好词好句 雾,笼罩着大地,给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披上了一层薄纱。只见马路上有一对对淡黄色的移动的光球,那是奔向祖国各地的列车启动的信号。

太阳升到半空中了,雾慢慢变薄、变薄,终于消失了。

大地上出现了原来的景象,更清晰,更美了。

早晨的天空中布满了浓雾。雾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村庄。那白茫茫的大雾像一块巨大的纱罩,把大地上的一切全部都笼罩住了。雾在微风的吹拂下缓缓翻腾,像大海的波浪,又像冰山上的雪峰,使人飘然欲仙。

雾飘到了大街上,大街上云雾弥漫。我仔细观察着,天和地好象被一顶巨大的纱帐笼罩着。这时,大街上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一片。

整个校园和楼房都像是披上了白纱,似乎是一位羞涩的新娘,不愿被别人看清。一阵轻风吹来,白纱随风飘舞,雾又变得能歌善舞了。我正想欣赏它婆娑的舞姿,但怎么也看不清。因为眼前好像隔了一层磨砂玻璃,模模糊糊的。

在半路上,一轮红日从东方徐徐升起,浓雾像棉絮一样被一层层撕去,渐渐的变成了一层细纱,远处的景物开始朦朦胧胧地出现了;抬头向上看,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晶莹耀眼,好美的画面呀!

写雾的文章 早晨,白茫茫的一片大雾,好象天上的云来到了人间,覆盖了整个世界.

远处的树、楼房都望不见了,近处的人、车辆也看不清楚,但却能听到人的说话声、脚步声、还有悦耳的车铃声。阿姨在雾中小心翼翼地骑着自行车,好象天上的仙女下凡;叔叔骑着摩托车从雾中穿过,好象《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腾云驾雾,一晃就消失了。

雾像一个化妆师,给人们化了妆。人们的头发白了,眉毛白了,胡子也白了,像圣诞老人一样。雾落到了我的脸上,感觉湿漉漉的,非常凉爽,使人的精神为之一振,让我有一天的精力学习。

雾虽然没有大雪的壮观,没有春雨的缠绵,但它以自己牛乳般洁白的本色,装饰着我们美丽的城市。感谢大雾给我们带来一天的好心情,我喜欢大雾。

描写雾大的语句篇二
《形容雾的夸张句子》

形容雾的夸张句子

形容雾的夸张句子

1、晨雾像挂在空中的千万条待染的白纱,缓缓地摆动着,在朝阳下变幻奇异的色彩。

2、动荡的雾霭,沉重地卷到这里渡到那里,在暗沉沉的田野里奔腾而过,仿佛融雪的春潮,或者袅袅升入天空,稀薄、蔚蓝、作螺旋状,像是香炉里飘出来的烟氤。

3、老天爷似乎故意出难题,弥漫的大雾遮住了视线,海面被雾幕遮得严严实实。

4、重重浓雾,像雪堆似的从一个个山头崩落,像瀑布似的从两峰间的凹部翻滚下来

5、隔断了众人与我的是漫天的雾。任是高屋崇楼,如水的车辆,拥挤的行人;一切都不复存在,连自己行走时摇荡出去的手臂也消失在迷茫之中了。

6、一切都隐没在浓滞的雾色里,只有森林的顶端浮现在浓雾的上面。

7、又厚又重的雪雾。白茫茫的,天连着地,地连着天,什么都看不见。

8、雾逐渐浓厚,遮掩了天。遮掩了远处的海平线,甚至连船都给遮掩了,什么都隐没在白茫茫的雾里。

9、天随渐渐白了起来,雾也更为浓郁了.大团厚实的白色和着雾气腾升着,迷漫了整个路面.眼光只能锁定在数步之外,已难知前方之物.起雾的晨曦空气格外清鲜,我和妹妹深深浅浅地呼吸着这田野的氧气.

10、雾海茫茫,群山似浮动着的岛屿,太阳好像雾海中的航标灯。

11、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2.人说,看雾即如读诗,雾不仅给我的心情涂上了一层色彩,又让我品读着这首意境高远,含蓄深厚的小诗。我也曾多次穿梭于我的人生之雾中,也曾迷了方向,而困顿迷

惘。

13.村庄被雾霭弥漫着,好像是浸沉在水里。

14.灰色的浓雾弥漫了大地,好像在掩蔽着自然界所起的变化的神秘一样。

15.清晨的雾,感觉近在咫尺,总让我有一种伸手触摸一把的冲动.如真这么做了,却又只是徒劳.人行走在雾色当中,远外朦胧得看不着方向.天,灰沉沉的,似与地之间更为之亲密无间起来.

16.雾重重地落下来,层层地压在我的头顶,我的双肩,我的胸前。雾裹住了身子,裹住了心,也裹住了视线。宛如在梦中,到处都是一片虚幻和迷蒙,妖烧的云雾在半空中跳舞。满山坡到处是一群群温顺的小绵羊,偎依着,嬉戏着„„

17.雾的美在于它以自己的神奇掩盖了景致的缺陷,掩盖了实物的不足。也许世界原本就不真实,不清晰吧。

18.满山满谷全是乳白色的雾气,是那样的深,那样的浓,汹涌着,翻滚着,吞没了山间的一切。

19.清晨当整座城市都躲藏了起来时,我才发现现这精灵来的悄无声息。氤氲的雾渴似一层乳白色的轻纱,神秘,朦胧而迷离。一种阳生和现实离你远去的感觉油然而起,这肃穆与恍惚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一种仙境,那是一种即可触摸又可想象的境界。

20.来到楼顶向山脚望去,果然有好大的雾!只见山顶清新明朗,山脚无影无踪。她在两山之间,沟壑之上。我也好象置身于云之上、山之颠了。

21.记忆中家乡的晨雾,像是天地间轻柔的仙子.它用朴素的白衣轻裹、又如同梦娜丽纱那美丽的微笑般,若隐若现、似幻似真.她笑迎早起的每一个人,亲吻每一寸沾带露珠的泥土润物无声。

22.来到楼顶向山脚望去,果然有好大的雾!只见山顶清新明朗,山脚无影无踪。她在两山之间,沟壑之上。我也好象置身于云之上、山之颠了。

23.庐山的雾。有时如袅袅的轻烟。有时如万顷波涛卷来,有时轻盈如羽衣,有时沉凝如灰铅

24.不一会儿,大雾把我们团团裹住,我们大雾中摸下山来。回头望去:那雾还没有散尽,山峦迭翠,莽莽苍苍,雾霭好像给它们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又如那皑皑白雪。真是:无山不飞云,无云不绕山。这次,我们虽没有见到日出,但却欣赏到了白云山雾海的壮丽多变,让我感叹于这大自然的有心。

25.记忆中家乡的晨雾,像是天地间轻柔的仙子.它用朴素的白衣轻裹、又如同梦娜丽纱那美丽的微笑般,若隐若现、似幻似真.她笑迎早起的每一个人,亲吻每一寸沾带露珠的泥土润物无声。

26这种雾不是一片一片的。是整个的。除了你自己的身体,其余的全是雾。

27.大雾模糊了,通向前方的路和房屋.阻碍了我的视线.就连高大的树也很难一下看到树梢.大树立在雾中央,有点惹人幻想.抬眼望去,一切都变得那么温文尔雅.它就这样安安静静矗立大道两侧,享受着雾的恩泽、享受着和风的吹拂.那未来得及凋谢的老叶上,蒙上了一层轻烟般的白雾,由底部轻起随风起落.置身在这样的深雾之中,就好似与世隔绝般安静,有几分诗人曾曰:“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美妙意境.

28.太阳出来了,雾悄悄地退走了,我眼前豁然开朗起来。汽车加大马力,跑得更快了。我们呼吸着大雾沐浴过得空气,心理觉得非常凉爽。

29.满山满谷乳白色的雾气,那样的深,那样的浓,像流动的浆液,能把人都浮起来似的。

描写雾大的语句篇三
《描写雾的古诗句》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雾》

——唐·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咏雾》

——唐·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

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

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咏雾》

——唐·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远山澄碧雾》

——唐·李世民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

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赋得花庭雾》

——唐·李世民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大雾垂江赋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

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 (范文网 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

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

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

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1.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为大地绿物,带来一份希望,滋润在叶梢,也为河塘的水鸭,带来一股愉悦的情趣,觅寻着秋的奥秘。

2.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3. 走在野道上,蕈状的伞,一支一支地撑起,似荷叶撑起圆滑的雨珠那般的安逸。灰蒙蒙的天际,望不远的景物,被盈耳的雨声,呼唤成朦胧的………1.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描写雾大的语句篇四
《描写雾的好词好句》

描写雾的好词好句

好词:

晨雾 朝雾 薄雾 浓雾 雾气 雾色

雾霭 烟雾 云雾 雾凇 白雾

迷迷蒙蒙 雾气腾腾 雾色银灰 雾消烟散 漫天大雾 浓雾弥漫 密雾浓云 迷迷茫茫 雾似轻纱 雾气笼罩 好句:

开车在山间仿佛行舟在一条雾河,两旁的松涛声呼呜不住,轻舟一转,已过了万重山,回首再望,已看不见有雾来过,看不见雾曾在此驻留了。

满山满谷全是乳白色的雾气,是那样的深,那样的浓,汹涌着,翻滚着,吞没了山间的一切。

灰色的雾气笼罩住城市,一切都装饰上了一层白衣,树和电线都显得毛茸茸的。

乳白色的雾,在山谷中一团一团地溢出,缓缓地漫上山坡,散成一片轻柔的薄纱,飘飘忽忽地笼罩着整个山村。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使人有种飘飘然乘云欲归的感觉。

描写雾大的语句篇五
《形容雾的夸张句子:无聊的最高境界》

描写雾大的语句篇六
《从描写“晨雾”颜色的语句中透视文章的主题》

从描写“晨雾”颜色的语句中透视文章的主题 作者:陈华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3期

摘 要: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以《曼谷的小象》为例谈了这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情感;景色;文章主题

《曼谷的小象》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在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公路上,泰国妇女阿玲指挥她驯养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汽车拉出

泥坑并冲洗干净的故事。

在学生初读、精读,说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觉得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分析描写三种不同颜色晨雾的语句更有利于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这篇课文。因为这三个句子更能反映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

第一句描写晨雾颜色的句子是:“正在这时候,从橘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这句描写晨雾颜色的句子,可以说是描写人物心里充满黎明曙光晨雾的句子。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我们不难想象,一辆汽车在郊外,又是异国他乡,陷进了污泥出不来之时,多么希望有外援相助啊!在期盼中,希望来了。这“橘红色”的晨雾不仅是开篇环境美的延伸与扩展,也透视出司机等一行人的希望与喜悦之情,可以说描写得恰到好处,为下文阿玲指挥小象拉车和洗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第二个描写晨雾颜色的句子是:“小象转身走进金色的雾中,一会儿甩着长鼻子,潇洒地回来了。”这句话美化了小象,赞颂了阿玲助人为乐的行为。陷进污泥中的汽车被小象拉出来已经是奇迹了,这还不算,在阿玲的指挥下,小象进行了洗车的活动。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小象的乖巧,阿玲的善良,可谓好上加好,锦上添花,读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刻描写小象走进金色的雾中不恰恰完美了小象,衬托了阿玲吗?

第三个描写晨雾颜色的句子是:“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缓缓地走进已变得紫微微的晨雾里。”这第三个描写晨雾颜色的句子完美了文章的结构,升华了文章的色彩,给读者留下了美妙、悠远的意境。司机等一行人则被善良的阿玲、乖巧的小象的行为所感染,美好地望着阿玲与小象远去的背影……此刻阿玲与小象融进紫微微的晨雾里,不仅突出了小象的乖巧、聪明,烘托了阿玲的善良行为,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景美、象美、人更美。

层层透视三种颜色的晨雾,色彩斑斓,瑰丽动人。引导学生分析好,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能拓宽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感注入能力、挖掘主题的能力,同时也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师不妨小试一下。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清河镇中心小学)

描写雾大的语句篇七
《把文章中的句子写具体》

把文章中的句子写具体

【说明】

这是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作文基本功训练教程,对把文章句子写具体这个学生作文中最不易把握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平实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

文章要具体,是小学语文大纲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怎样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是作文指导中的一大难题。许多教师在实践中为此进行了大量探索,如从指导观察入手,从学会模仿入手等。 作文基本功系列训练:把文章中的句子写具体

本人积三十余年教学经验,认为从思维训练入手,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是把文章写具体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以如何从思维的角度,抓住句子训练,作为重点。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一种结果。文章语言的好坏,直接受思维的制约。思维的有序,决定语言的条理。思维的深度,决定语言的容量。总之,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训练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就必须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具体”

从具体到抽象,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也是儿童学习作文、写好句子的基本规律。教师无不要求学生“作文要具体”。其实,许多学生并不懂得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当然也就无从下手,不知向哪个方向努力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意思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比较两种文章、两个句子的优缺,使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先“悟”出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具体”的。

请比较下面这两篇文章──

【例文1】 第一天返校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来返校。歇了一个半月,同学们第一次见面,都很激动。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聊起来没完。王老师怎么说也没用。发书时,有两本书一样,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拿了一本。结果老师对书时才发现我们组少了一本,把王老师气坏了。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带学杂费的同学交学杂费,交完学杂费自己登记。可李小阳交完钱就回去了。王老师收完发现不对,一问同学,李小阳才发现自己犯错了。看来,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事一定要认真,不然就会出错。

【例文2】 第一天返校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回学校报到、交暑假作业。歇了将近50天,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激动得恨不能把什么全给忘喽。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说个不停,从七点半聊到八点多,王老师喊了几遍“坐直喽!”大家却还歪着身子聊电子宠物、聊北戴河的螃蟹......

发书时,有两本书外皮上都画着小孩搭积木,只是一本写着“语文练习册”,一本写着“数学练习册”。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注意了外皮上的“小孩”和“积木”,光拿了“语文练习册”。结果老师对书时别人都有八本,只有我们组每人七本,气得王老师冲张超一个劲儿摇头:“哼!你呀,你呀,什么事你都干不好!”二十多分钟过后,老师对大家说:“好,现在从一组开始,谁带学杂费了就上前头交给我,然后自己把名字写在边上这张牛皮纸上。”可李小阳把50元钱放到老师手里,转身就走回了自己的座位。王老师收完钱对着牛皮纸一数交费人数,发现多了50元钱,连忙抬起头问:“你们谁交完钱没写名字呀?”李小阳一听,才想起刚才只把钱交给了老师,赶快站了起来。回到家,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下面的话: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事一定要认真,不然就会出错。

相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例文1与例文2的内容完全一样,但例文1与例文2给我们的感觉却不相同。例文1肯定不能算作成功,而例文2让人读后却有另外一番感觉。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例文1句子干干瘪瘪,例文2的句子让人读过之后,却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篇文章是这样,文章中的句子同样道理。请对比下列这些组句子──

第一组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来返校。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回学校报到、交暑假作业。

第二组

歇了一个半月,同学们第一次见面,都很激动。

歇了将近50天,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激动得恨不能把什么全给忘喽。

第三组

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聊起来没完。

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说个不停,从七点半聊到八点多,还继续聊。

第四组

王老师怎么说也没用。

王老师喊了五遍“坐直喽!”大家却还歪着身子聊电子宠物、聊北戴河的螃蟹......

第五组

发书时,有两本书一样,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拿了一本。

发书时,有两本书外皮上都画着小孩搭积木,只是一本写着“语文练习册”,一本写着“数学练习册”。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注意了外皮上的“小孩”和“积木”,光拿了“语文练习册”。

这五组句子,虽然每组的内容一样,但是每组的前一句不具体、而后一句具体却是不争的事实。给学生明确具体句与非具体句的区别,是教师一板一眼传授句子具体写法的前提。什么叫具体句?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具体句。什么叫不具体句?不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

出来的句子,就叫不具体句。

二、通过比较和分类,使学生懂得把句子“写具体”要因描写对象而异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文章中的语句,按其描写对象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个句子:两本书书皮的图案一样。

第二个句子:李小阳走进了教室。

在上面这两个句子中,第一个句子是事物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事物,准确地说,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两本书书皮的图案”;而第二个句子是人物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人物,是“李小阳”这个人。从表现对象上说,句子可以分为事物句、人物句,而人物句中又可以分为四种:一种叫外貌句,一种叫语言句,一种叫心理句,一种叫行为句。外貌句以人物的外貌为表现对象,语言句以人物的语言为表现对象,心理句以人物的心理为表现对象,行为句以人物的行为为表现对象。比如下面这四个句子── 第三个句子:老师一脸怒气。

第四个句子:老师叫大家安静。

第五个句子: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生气?

第六个句子:我低下了头。

在这四个句子中,第三个句子是外貌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老师的样子;第四个句子是语言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老师的语言;第五个句子是心理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我的想法;第六个句子是行为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我的动作。

三、教学生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不同方法

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各种思维方式。通过多年探索,我将自己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大体分为四种方式、九种具体方法。

(1)思维联想法:联想是作文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要把一个句子写具体,实际完全可以借助这种思维方法。

1、比喻法:运用相似联想,抓住两种事物的相似点进行比喻,使句子写得更具体。

如:原句:这花是红的。

使用比喻法改写具体:这花象火一样红。(用“火”比喻花的“红”)

2、借代法:运用相关联想,抓住与这一事物有关的事物或现象,以彼事物代替此事物。如: 原句:上课啦。

使用借代法改写具体:上课的铃声响了。(借助“上课铃”代替“上课”)

(2)、思维分析法:把一个事物整体分为几个部分,是分析方法之一。学生写句子常常不够具体,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这种分析。为此我教给了学生几种具体的分析方法。

1、外貌部位分析法:

原句:他衣服湿了。

使用外貌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上衣的前襟、裤子的膝盖全湿了。(把“衣服”落实到“上衣的前襟、裤子的膝盖”等部位)

2、动作部位分析法:

原句1:他用棍子打小狗。

使用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棍子头儿打小狗后腿。(把“棍子”落实到“棍子头儿”这一部位,把“小狗”落实到“小狗后腿”)

原句2:他用棍子打小狗。

使用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棍子打小狗后腿。(把“小狗”落实到“小狗后腿”这一部位)

原句3:他用棍子打小狗。

使用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棍子头儿打小狗后腿。(把“棍子”落实到“棍子头儿”这一部位,把“小狗”落实到“小狗后腿”这一部位)

3、动作工具分析法:

原句1:他打小狗。

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笤帚打小狗。(把工具落实于“笤帚”)

原句2:他打小狗。

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改写具体:他拿着苍蝇拍打小狗。(把工具落实于“苍蝇拍”) 原句3:他打小狗。

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改写具体:他抡着粗粗的擀面杖打小狗。(把工具落实于“粗粗的擀面杖”)

(3)、思维转换法:在表达过程中,同一事物可以既用叙述方法,也可以用描写方法,而描写则会显得具体。我引导学生学习思维转换的方法,在写句子时想一想,能不能换种说法,使之表达得更具体。

1、语言描写法:

原句:爸爸吓唬我这里有老虎。

使用语言描写法改写具体:爸爸吓唬我:“别闹,这儿可有老虎!”(爸爸怎么说的,就怎么把话引述出来──注意:比如遇到“爸爸吓唬我:„别闹,这儿可

有老虎!‟”这样的句子,硬要把它改写具体,不能使用“语言描写法”,只能使

用概念解释法或者其它方法)

2、事物描写法:

原句:这片叶子的叶脉特别好看。

使用事物描写法改写具体:这片叶子的叶脉中间是一条笔直的线,两侧呈散射

状分布,分布的距离极为匀称。(对“叶脉”进行细致描写)

3、心理描写法:

原句:我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使用心理描写法改写具体: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把客观叙述的心理句,变

成主观心理句)

(4)、概念解释法:一个概念总有其特定的具体内涵和外延。我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生学习用具体的内涵或外延代替抽象概念的方法。此法亦可叫作词语解释法。 原句1:桌子上摆满了饮料。

使用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桌子上摆满了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和北冰洋汽水。 (把“饮料”解释成了“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和北冰洋汽水”。)

原句2:爸爸吓唬我们:“你们再叫狼该来了!”

使用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爸爸吓唬我、妈妈和表弟:“你们再叫狼该来了!”(把“我们”解释成了“我、妈妈和表弟”。)

原句3:我真地一点儿都不想吃东西。

使用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我真地一点儿都不想吃米饭和炸鸡腿。(把“东西”解释成了“米饭和炸鸡腿”。)

四、注意思维的整体性,教学生学习综合运用各种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人的思维是综合性、整体性的,上述各种方法是为了分解单项技能以便于训练。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必须能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单项方法之后,还必须教他们学习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原句:他打小狗。

改1、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和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抡着粗粗的擀面杖打小狗的后腿。(把工具落实于“粗粗的擀面杖”,把动作落实于“小狗的后腿”)

改2、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和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他抡着粗粗的擀面杖打小白狗、小黄狗和小花狗。(把工具落实于“粗粗的擀面杖”,把小狗解释成“小白狗、小黄狗和小花狗”)

近年来,在朋友的配合下,我有意识在几个学生中进行试验,如今,受试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很快。可以这样说,在他们的习作中,即使有时立意并非上乘、即使结构也欠考虑、即使缺少优美的词藻、即使还有这样那样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他们写出的文章与未经此种训练人的文章相比却出彩、却有味道。

我班有个同学作文在班里并非很好,但经过此种方法试验,文章却被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选中并播出。另外一个同学各科学习也很一般,经过此种训练,也曾先后两次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习作。我班还有一个同学,是我选用的第一个训练对像、我训练的重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为明显。近年来,《北京晚报》、《作文导报》、《中国少年报》、《星星火炬报》、《星星火炬画刊》、《北京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多次发表他的习作。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音乐台、交通台、经济台、儿童台都分别选播过他的稿件。北京电视台《七色光》拍摄并播出过他的“作文TV(电视作文)”。在国内许多征文比赛、特别是一些成人参加的征文比赛中连连获奖。

文章要具体,是小学语文大纲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一种结果。实践证明:从思维训练入手,以把句子写具体作为突破口,通过观察、比较,通过对句子的分类,特别是通过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方法传授,是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雾气的语句 描写雾霾的优美语句 描写雾霾的语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描写雾大的语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描写雾大的语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20702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