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朱元璋 名言名句

朱元璋 名言名句

2016-02-04 13:11:0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朱元璋 名言名句篇一《其他的名言名句》 ...

朱元璋 名言名句篇一
《其他的名言名句》

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否。安坐而能者,不足恃也。陈亮(宋)

尹明善谈用人观:八分人才 九分使用 十分待遇

厚德育人,实践成才。

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其才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震》:“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名人名言—人才

●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暮气沉沉的人强。

——列宁(苏)

●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

——斯大林(苏)

●一个文明的真正考验不在于人口的多寡,也不在于城市的大小,更不是粮食的产量——这一切都不是,而是这个国家所培育出来的人才。

——爱默生(美)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吕氏春秋·不苟轮·赞能》(战国)

●得士者强,失士则亡。

——东方朔(汉)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司马迁(汉)

●智士者,国之器。

——刘向(汉)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

——杨泉(晋)

● 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范仲淹(宋)

●文武之功,未有不以得人而成者也。

——苏轼(宋)

●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

——朱元璋(明)

●贤才,国之宝也。

——朱元璋(明)

●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

——余继登(明)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罗贯中(明)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也;国家之所重者,人才也。

——汤斌(清)

●对于某些人才,必须允许他们各有千秋。

——歌德(德)

●把大师们的绘画胡乱地堆在博物馆里是一种灾难;一百个杰出的才智之士凑在一起会产生一个白痴。

——荣格(瑞士)

●一群能干而又野心勃勃的人在一起工作,难免会对许多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戴维·科恩(美)

●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 ——杜拉克(美)

●吞周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战国)

●骅骝良马,一日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淮南子·主术训》(汉)

●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刘向(汉)

●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乃在槛阱之中,摇尾而乞食。

——班固(汉)

●贤愚在心,不在贵贱。

——王符(汉)

●鸾凤食粒于庭,则受辱于鸡鹜也。

——葛洪(晋)

●神龙失势,与蚯蚓同。

——范晔(南朝·宋)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白居易(唐)

●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

——张商英(宋)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吴承恩(明)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翟灏(清)

●一个人无论禀有着什么奇才异能,倘然不把那种才能传达别人的身上,他就等于一无所有;也只有在把才能发展出去以后所博得的赞美声中,才可以认识他本身的价值。

——莎士比亚(英)

●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尚书·洪范》

●造父,天下之善御者矣,无车马,则无所见其能。

——韩婴(汉)

●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东方朔(汉)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曹操(汉)

●良材美器,宜在尽用之地。

——李延寿(唐)

●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唐)

●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但恨人不能尽用天下之才,此其不能大治。

——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宋)

●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否。安坐而能者,不足恃也。

——陈亮(宋)

●金石之有声,击之而后鸣;舟航之能运,操之而后动;贤者只有才,用之而后见。 ——余继登(明)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孙中山(中)

●人才问题,并不取决于每个人有多大的能力,而取决于能否把他们组成一个集体,能否以总体的力量来取胜。

——德田虎雄(日)

●对人用六成力,对工作用四成力,应可获得最佳的结果。

——田山芳雄(日)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尚书·大禹谟》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孔子(春秋)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韩非(战国)

●用人不以私害公。

——刘向(汉)

●任能者责成而不劳,任己者事废而无功。

——桓宽(汉)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汉)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受叙,无隔疏贱。

——吴兢(唐)

●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旧唐书·魏徵转》

●拱默取容,以徇一身之利者,亦当罢而去之。

——包拯(宋)

●取士之方, 必求其实;用人之术,当尽其材。

——欧阳修(宋)

●宁可限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

——欧阳修(宋)

●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是至公。

——黄庭坚(宋)

●忠贤既用,奸邪自息。

——胡居仁(明)

●宽收严试,久任超迁。此八字,用人之良法。

——陆世仪(清)

●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墨子·尚贤上》(战国)

●贤能不待次而举。

——荀况(战国)

●苟有所见,虽布衣之贱,远守之微,亦可施用。

——刘禹锡(唐)

●用人不限资品,但择有才。

——欧阳修(宋)

●资格为用人之害。

——平步青(清)

●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邓小平(中)

●倘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是一无是处。

——杜拉克(美)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春秋)

●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战国策·齐策三》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

——班固(汉)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葛洪(晋)

●用得其长,则才无或弃;偏诘其短,则触物无可。

——葛洪(晋)

●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范晔(南朝·宋)

●士者贵其用也,不必求备。

——范晔(南朝·宋)

●人各有能,因艺受任。

——范晔(南朝·宋)

●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吴兢(唐)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韩愈(唐)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贵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陆贽(唐)

●有贤豪之士,不须限于下位;有智略之才,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撙其贫贱。 ——欧阳修(宋)

●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

所长非所用也。

——司马光(宋)

●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司马光(宋)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司马光(宋)

●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王安石(宋)

●取人之直恕其戆;取人之朴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敏恕其疏;取人之辩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所谓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也,可因短以见长,不可忌长以摘短。 ——吕坤(明)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魏源(清)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

——魏源(清)

●听其言,迹其形,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

——《墨子·尚贤中》(战国)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战国)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韩非子(战国)

●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淮南子·主术训》(汉)

●量才而授者,不求功于器外;揆能而受者,不负责于力尽。

——葛洪(晋)

●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

——范晔(南朝·宋)

●称其任,则政立;枉其能,则事乖。

——白居易(唐)

●量才授职,则政成事举。

——白居易(唐)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其安业。

——柳宗元(唐)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司马光(宋)

●用人不可不慎。才不称事,事何以立。

——薛瑄(明)

●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

——张居正(明)

●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我们应该注意培养人才。

——约里奥·居里(法)

朱元璋 名言名句篇二
《中华名言名句》

中华名言名句

诗经: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尚书: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归马于华山之阳, 放牛于桃林之野。 左传:

多行不义,必自毙。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车辅相依,唇亡齿寒。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国语: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战国策: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贤人观时,而不观于时。 周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礼记: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理。 用人之知去其诈, 用人之勇去其怒。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

礼上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新唐书: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北齐书: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晋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古诗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吕氏春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不知而自以为知, 而祸之宗也。 世说新语: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孙子兵法:

围师必厥(闭),穷寇勿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投之亡地然后存, 陷之死地然后生。

汉书: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魏书: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神童诗四喜: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孔子家语: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 既来之,则安之。 温、良、恭、俭、让。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荀子: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积跬(半步)步, 无以至千里。 君子赠人以言, 庶人赠人以财。 目不能两视而明, 耳不能两听而聪。 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老子:

功遂,身退,天之道。 将心比心,推已及人。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知人则智,自知者明。 识足不辱,知止不贻, 可以长久。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庄子: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丘山积卑而为高, 江河合水而为大。 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醇。 墨子: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 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韩非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君爱桃李花,桃李花易飘。管子:

小利害信,小怒伤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举事而不时,力虽尽, 其功不成。 仓库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识荣辱。 令则行,禁则止。 列子:

佘音绕梁,三日不绝。 屈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史记: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运筹策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 一心可得百人。 贫贱之交不能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 罪莫大于多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乞火不若取燧, 寄汲不若凿井。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有声之声不过万里, 无声之声延及四海。 涉浅水者得鱼虾, 涉深水者得蛟龙。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精成所致,金石为开。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国:曹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埴: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诸葛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傲才以骄人, 不以宠而作威。 晋、隋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

朱元璋 名言名句篇三
《朱元璋的功过剖析》

2009年2月第32卷第1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AcademicJournalofShanxiProvincialCommitteePartySchoolofC.P.C

Feb.2009V01.32

No.1

朱元璋的功过剖析

粱镇恒

(山西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山西

太原030012)

[摘要]文章深刻分析了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绩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朱元璋的功绩在于,战略上接受并

贯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箴言;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实施仁政;众揽人才励精图治;大史灭亲,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的严重不足和过失是自卑、好色、大量杀戮功臣、错用胡维庸、错立朱允蚊以及大搞特务统治。

[关键词]朱元璋;以猛治国;明律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203(2009)01-0086--03

近来电视、书刊论述朱元璋的东西不少,吴晗的《朱元璋传》,张笑天的《传奇皇帝朱元璋》等,读者议论纷纷。但我认为这些名人们对朱元璋的功劳讲得不深,对其过失讲得也比较含蓄。本文试图对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劳和过失讲深讲透,与同行们共同研究。

一、朱元璋功绩评析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削平群雄、打败元朝、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明朝帝国的开国皇帝,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胜利,而在历史上留下丰功伟业呢?这主要是:

(一)接受九字箴言,并付诸实施

朱元璋接受了大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箴言,在削平群雄,推翻元朝统治的事业中,从战略高度予以实践,这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就是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要在力量不足时不要称王,以免群雄联合攻击,以免枪打出头鸟。朱元璋从抓军训而强兵,抓屯田而积粮;占领南京后,加固城墙,并尊小明王为君,很长一段时间屈居称臣,这些英明的战略观点,是朱元璋以弱胜强逐渐强大夺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二)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实施仁政

朱元璋出身低贱,当过和尚,讨过饭,因而在他的思想中有一股强大的主流,就是体恤民情。

他登基后首先一条就是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虽然以猛治国,却是实实在在施行仁政。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朱元璋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即位当年即下令,凡是老百姓提出的关于水利的建设,地方官吏必须奏报。后来他还专门指示工部大臣,凡是陂、塘、湖、堰可以蓄水泄水防止旱涝的,都要依

照地形加以修治。到洪武十八年,全国开塘堰40,987处,疏通河流4,162处,修建坡堤渠岸5,000多处。这些都为发展农业生产,老百姓吃饱穿暖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还奖励屯田,解放生产力。洪武二十四年,全国屯田面积达874,746项,比洪武六年增加—倍以上。洪武二十六年收入比洪武六年增加了三倍,人口增加了700多万。

(三)众缆人才、励精图治

当他错杀江南才女、美女苏坦妹后,引起了浙西四贤不满,他当即立了罪己碑,吸引浙西四贤之首的刘伯温等先后投其帐下。在他周围文有刘伯温、李善长,前者多谋善谏,堪称朱元璋的魏徵、赵普:后者修明律,掌管朝中大事,堪称朱元璋的萧何。武有徐达、常迂春能征善战,在削平陈友谅、张士诚、元朝势力中立了大功。

(四)修明律以猛治国。以身作则大义灭亲

他的女婿欧阳伦因贩运私茶遭朱元璋赐死。侄子朱文正因霸占土地受到杀头处分(资治通鉴记载为免去官职发往桐城安置不久死去)。朱文正是马皇后哺养长大,马皇后亲自求情都遭到拒绝。朱元璋以身作则大义灭亲是历代皇帝之楷模。另外朱元璋大力惩治腐败,有名的郭植案牵涉多人均弃尸街头。

(五)加强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废中书罢丞相实行特务统治,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废除地方中书省,设立布政使门,按照皇上意愿管理地方政事。当时全国设有13个布政门,同时地方上还设主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和管理司法的刑按察使,三机构独立并互相牵制。罢丞相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措施,汉武帝时经常更换丞相。明朝开始李善长、徐达为相,李处事谨慎,徐达在外打仗矛盾不尖锐。胡维庸为相后大权独揽,结

[收稿日期]2008—11—12

[作者简介]梁镇恒(1933一),男,山西孝义人,山西省水利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万方数据 

党营私,矛盾加深。皇帝直接抓六部对巩固中央集权有好处。

特务统治虽然弄得人心惶惶,但朱元璋得到了不少情报,对巩周皇权有好处。

(六)辛勤一生

朱元璋为了管好他亲自创立的大明王朝,他不相信大臣,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批阅奏章一直到深夜。没有休息,没有假期,也很少有娱乐调剂。甚至缩小并限制相权,直至取消宰相,政权成为由皇帝直接管理的中央集权。

朱元璋办公室贴满了纸条。这些纸条是他随时想起国家大事或一句名言怕忘记而记录下来的。—个皇帝能这样自律,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真是难能可贵。他是—个事必躬亲、举轻若重的好皇帝,同时也是一个不能发挥大家力量(特别是登基以后)的“日勤不怠”的君主。

二、朱元璋的不足和过失(一)自卑

朱元璋出身低下。在他的思想中除了恤民的主流外还有一股支流就是自卑感,他不愿意让人讲他当过和尚,如悟因为当着群臣讲了此事被他关进了大牢,经云奇与皇帝讲情才答应如悟出牢,但还是让朱元璋割了舌头,永远不能说话。

(二)好色

自古皇帝好色不足为奇,但不择手段而集美则有失道德品质。

如打败陈友谅后经胡维庸拉皮条,将陈友谅的皇后达兰暗暗藏到后宫,答应达兰守孝i年而封为妃子,后达兰作了朱元璋的真妃。达兰肚子里怀的陈友谅的种而生的朱梓成为她为陈友谅复仇的工具,后事发被杀。

再如,为了得到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假说郭子兴115终时有口头遗嘱“要郭惠嫁给朱元璋”,后说服了郭子兴老伴假传遗嘱硬从兰玉手中夺了郭惠为妃,后冈与兰玉私通逼其自杀。

另外朱元璋逼江南才女楚方玉当了宫中女宫,企图玷污而未成,楚自杀身亡。

(三)杀害功臣

徐达被朱元璋列为第一功臣,已经回乡养老得了背疽。这种病最忌吃蒸鹅,朱元璋却在他病重时赐蒸鹅给他吃,徐达深知皇帝要自己的命,只好含着泪水,吃了蒸鹅,没有几天就离开了人世。刘伯温是被朱元璋称为先生的功臣,告老还乡后因为一块坟地朱=,亡璋就要处死他,后经郭艮莲的父亲讲情才得救.后来还是被胡维庸用药毒死。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也冈失宠先后被处死。连位居“功臣第一”,年迈退休在家已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多口人也一齐被杀。

(四)晚年错用胡维庸、错立朱允蚊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是会识人的,但智者千虑也有失误之处。朱元璋之用胡维庸就为其才能和小聪明所误。胡维庸是心术不正野心勃勃的小人,刘伯温虽劝朱元璋说用胡维

万 

方数据庸不是走的快慢而是会翻车的,朱不听所劝,胡从为达兰拉皮条做起,进画师李醒芳,拉帮结派,培植党羽,直至伙同达兰造反以及害死刘伯温、谋害徐达,干尽坏事。后来虽然遭到车裂,但很多人跟其遭难。

太子朱标病死后,立谁为太子这是朱元璋马上要办的一桩大事。他深知四子朱棣有魄力有胆识是为君之才而不立,却遵照嫡庶长幼的老规矩立了朱允妓。结果不久朱棣推翻了朱允妓,不仅害了朱允炊,老百姓也多受了几年战争之苦。用人遵循嫡庶长幼之老套而不是任人为贤为清廉。

(五)大搞特务统治

先是锦衣卫后改为东厂,大张旗鼓地收集百官情报,以东厂威胁百官,楚方玉的遗作中说“大臣们上朝每天均与家人告别,好像上朝后不一定能再回家”。朱元璋用东厂威胁百官,不准后宫干政,其子孙只有信任宦官。明朝宦官专政为历代之最,太监魏忠贤为九千岁,大将袁崇焕带兵打仗,其监军仍为宦官.这些人不懂历史,不懂军事,没有知识却要指挥将军,真是历史罕见。这砦都是受明朝皇帝的老祖宗朱元璋的影响。

另外朱元璋使用酷刑车裂胡维庸、兰玉,动不动就灭九族,这九族中老师也是一族,是不是太过分了,这是历朝历代少见之事。也说明朱元璋性格巾残忍的一面。

(六)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朱元璋为何悯怒孟子,主要是孟子“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的语言。朱元璋是极度A尊、刚愎自用的,他登基以后唯我独尊,哪能理解孟子“君为轻、民为贵”之说,孟子的“民本”思想他无法接受。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宝”,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思想是一致的。朱元璋虽然有体恤民情之主流思想。但对孟子的要为民所想,不要把人民厌恶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以德服人”的政治称为“仁政”格格不入,因为民若影响其皇权则忘掉一切,这就是朱元璋。晚年他命令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对《孟子》进行删节,保留170余条,删掉80条,日《孟子文》。但到目前为止,人们仍以《孟子》作为范本。综合分析,朱元璋其人文化素质低,对儒生有偏见,对儒教之说虽用之皆生吞活剥而来。没有一套正统的理论是朱元璋性格中矛盾所在。

三、结语

朱元璋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削平群雄、打倒元朝的统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明朝后注意发展生产,体恤民情,为推动社会前进起了很大作用,总来说是应当肯定的。但其缺点也很突出,杀戮功臣为历代皇帝之最。好色而不择手段也十分惊人,搞特务统治。晚年用人错误造成损失也令人发指。朱元璋用刑之残酷殷纣王之外无人与之相比。

责任编辑刘宁

朱元璋的功过剖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梁镇恒

山西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山西,太原,030012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2009,32(1)0次

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 汪火根 朱元璋治国思想初探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布衣天子朱元璋,因其"以猛治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刻薄、残忍的帝王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其实朱元璋推行猛政,实乃当时形势所迫,乃权宜之计;稳定小农经济,强化封建礼教,达到稳定和谐社会秩序之营造,才是他真正的理想归宿.

2.期刊论文 石瑾.王东仓 朱元璋德政思想及实践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21(4)

朱元璋以猛治国,是以滥杀而著称于历史的古代帝王之一.作为开国之君,他似乎违背了用刑宽大以结民心的历史成律.但是他的刑罚主要是针对统治阶级的,他刑罚上大夫,礼能下庶人,修身正家,常思"修德致和";取才唯德,驱吏向贤;广施教化,惠及万民.明朝国祚绵延几近三百年,朱元璋的德政思想及实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期刊论文 王军福 述论明初"文人多不仕"现象 -理论导刊2007(9)

读书做官历来是中国文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最佳价值抉择.然而,中国历史上明朝初年却出现了"文人多不仕"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有五:明朝官俸太低;朱元璋以猛治国,刑用重典;朱元璋大兴文字狱;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部分文人的封建正统观念.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11年4月23日

朱元璋 名言名句篇四
《温总名言》

温总理引用的名言名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的提问时,引述中国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受灾于洪水。在看望了灾民后,温家宝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004年3月4日,温家宝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治政思想。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同上时间,温家宝总理引用《管子〃形势解》中这两句古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形象注解。 温家宝总理有很多发言讲话,其中不少名言令人敬佩。

2010年2月27日,温总理在新华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有网友提问,您今年在新春团拜会上提到,‚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您觉得如何能让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对此,温家宝说,我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这就是我讲的尊严的含义。‛

在谈及反腐败问题时表示,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我曾经引过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和黄炎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

而在此一个月前的1月26日,温家宝总理邀请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10位代表围坐在椭圆形的桌子旁,听取他们对2010年两会中要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温家宝说,‚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民族的荣誉,不仅反映在经济实力上,而且反映在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科技水平、文化底蕴和道德力量上。就经济本身而言,没有科技支撑,人的素质的提高,经济就不可能有跨越和可持续的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就是要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建议温总理,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指出当前中国大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

听了施一公的话,温家宝说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梦溪认为社会的问题在经济,经济的问题在文化,文化的问题在教育。经济强国的建立,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条件。听完刘梦溪的发言,温家宝幽默地说:‚刘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文化课。‛温家宝接着谈起自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儒学一是仁或者爱,‚仁者爱人‛;二是善,‚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是道德的基础;三是和,‚和为贵‛、‚和而不同‛。四是刚健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五是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温总理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各种原因,但不能否认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些企业家道德沦丧、重利轻义,将经济灾难转嫁到人民身上。 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有许多名言,可圈可点。

比如中国的‚蛋糕‛是越做越大,且正在超过日本,变成世界老二。可问题的关键是,一少部分人拿走了大块‚蛋糕‛,大部分人分了那一小块。温家宝认为:‚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把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那就是政府的良知。‛

比如三鹿奶粉对中国的危害,温家宝实话实说,‚一个三鹿奶粉,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网民们大概不知道。我们普查了受到奶粉影响的儿童达到3000万,国家花了20亿。‛但官方媒体报道的数字却是29万,一千多倍的悬殊!一个粉饰太平、隐瞒真相的官方舆论体系和一个实事求是、直面真相的总理在这里形成强烈对比。

比如,关于网络监督,温家宝说,‚应该说是网民们帮助了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其实,温家宝自从担任总理以来,就有大量脍炙人口、历久弥新的金句经论。 2003年3月,温家宝说,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目标。‚在这里,我愿意代表我们新一届政府向大家表示,从我们自己做起,以身作则,接受全国人民的监督。‛

2003年5月,温家宝再提德先生赛先生,温家宝呼吁学生发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坚持民主与科学精神,我们推翻了封建统治,战胜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建立了新中国。坚持民主与科学精神,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

2003年11月,温家宝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谈民主、自由、人权,‚我记得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有这样一段话:人生而平等。由于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享有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有维护生命和自由的权利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2004年3月,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尊重基层和群众的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2005年12月,温家宝在回答‚在中国实行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不是没有必要实现中国政治体制民主化?‛时说,‚不,恰恰相反。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请你记住两点,第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作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就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实际,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尊重和保障人权,使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我们还要推进政府自身改革,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实行民主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并接受人民的监督。我们要推进司法制度改革,使法院独立进行审判,更好地体现公平和正义。‛

2006年5月,温家宝嘱语青年要继承五四传统,说‚没有民主和科学,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现代化。我们今天讲民主,就是要让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就是要创造一种环境,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平等、公正、自由的环境中全面成长;就是要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2006年9月,温家宝在接受五海外媒体采访时谈到,‚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更带根本性。因此,我们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还要继续推进包括选拔干部和选举制度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

2007年2月,温家宝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长文中指出,‚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温家宝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他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人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

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各级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008年冬温家宝在美国与凤凰卫视等华文媒体座谈,在回答凤凰电视台总裁的问题时候说,‚至于长乐先生提到的信息公开的问题,其实信息公开对于政府来讲,重要的是政务公开,也就是说让我们政府的运作透明,在阳光下进行。我觉得一个同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的政府,除了责任、服务、献身和廉洁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特权。它应该把真实情况告诉人民,同时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一个制度、一个政府只有不断地听取批评意见,它才能够不断地改进工作,才能不断地进步。我们在第一时间,中央政府得知奶粉问题以后,迅速地向国内公开、向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向港澳台地区公开、向有关国家公开。我以为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的表现,也是应该做的。‛

2009年2月12日,温家宝邀请13名基层代表进中南海议政,开口就是:‚夸政府感谢政府的话,就不要再说了,都要说实话,对大局有利。‛

2009年12月27日,温家宝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时说,‚作为政府总理,应该把真实情况向人民讲清楚,这是我的义务。‛。

2009年10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温家宝署名文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内容为今年9月4日温家宝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后同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时对听课的点评和相关讲话。文章发出后,一个普通读者的纠错电话,令温家宝亲笔致信新华社,对署名讲话稿中关于岩石分类的表述进行更正;既然是署名文章,就应该文责自负;因此‚向广大读者致歉‛。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共和国总理,能够如此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错误,充分彰显温家宝的实事求是、说实话、办实事的优良品格及勇于担责、诚恳、认真、严谨、真诚的品格和形象,对于一位大国总理而言,极具示范意义。

温总理的这些名言,令人敬佩。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和公务员认真学习和实践! 每年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温家宝总理都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给记者们以及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温总理字字珠玑,给招待会平添了很多温馨、和谐、友好和亲切的气氛。

在针对抗击雪灾的提问中,温总理引用了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表明了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坚持发展经济的决心。 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语出《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在回答外国记者关于台湾问题的质疑时,温总理引用了南宋诗人郑思肖的诗句‚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以及鲁迅的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一奶同胞、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 针对新华社记者提出的解放思想以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提问,温总理引用了《诗经》中的‚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以及《诗品》中‚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两句话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永不停息的决心。

我们不妨详解一下总理引用的古句诗文: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温家宝:5年已经过去了,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明太祖朱元璋的话。据《明太祖宝训》卷六载,原句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洪武二年二月丙寅朔,诏修《元史》,太祖诏李善长、宋濂、王祎等十六人于天界寺。诸儒至,太祖谕之曰:‚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元主中国,殆将百年。其初君臣朴厚,政事简略,与民休息,时号小康。然昧于先王之道,酣溺胡虏之俗,制度疏阔,礼乐无闻。至其季世,嗣君荒淫,权臣跋扈,兵戈四起,民命颠危。其间虽有贤智之臣,言不见用,用不见信,天下遂至土崩。然其间君臣行事,有善有否,贤人君子,或隐或显,其言行亦多可称者。今命尔等修纂,以备一代之史。务直述其事,毋溢美,毋隐恶,庶合公论,以垂鉴戒。‛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温家宝: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北宋王安石的话。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提出了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天变不足畏‛:原意是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同时透露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祖宗不足法‛: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这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自宋以降,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

神。))2007年9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回答现场听众提问时,曾引用过这句话。温家宝回答说:‚一要目光远大。领导者要掌握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有正确的对策,谋而善断。二要善于捕捉机遇。正如歌德在《浮士德》里所讲的那样‘对于身边有利的瞬间,要抓住机会,不要失之交臂’。三要有改革的精神。要做一个勇于创新的领导者,做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四要敢于负责。不畏艰难险阻,面对困难和挫折坚忍不拔,能够担负起责任。‛

朱元璋 名言名句篇五
《老子的名言警句》

老子的名言警句

杂谈 2010-04-13 08:51:17 阅读27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以下是祖宗的话,稍微读几句就觉得很有道理,以后会没事就瞻仰下,强人就是强,说的都是古今贯穿的

亘古真理。强烈表示尊敬与钦佩,希望自己在以后的为人处世多多应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

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

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

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

学问深厚。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

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

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

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

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

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

民。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

缺陷。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

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

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

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

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

要有为(实行法治)。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

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

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

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

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

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

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

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

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

轻松自在。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

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

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

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

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

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

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

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

中国人的大智慧。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

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

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胜利了,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了不起,是以杀人为快乐。以杀人为快乐的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是,

乐杀人者,如朱元璋反而能得志于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炀帝、武

则天、朱元璋皆以逞强治天下,败局已定。

“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要收起它,必须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剥夺它,必须暂且给出它)–––––––以柔克刚,欲取反予,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的聪明,另一

方面又表现了国民的狡诈。

“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柔术、柔道虽传之日本,但根在中国。中国人具有以柔克刚的智

慧。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国之武器及祭器,不可以随便拿出来给人看)––––––现代经营管理,也要有

保密意识。所以,利器不应当只是古代的祭器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世上的真理是:无所作为却能大有可为)–––––––君主神秘莫测,看似无所作为,却

暗中操纵,做成一切。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置身低贱才能变得高贵,深入下层才能高高在上)––––––朱元璋之流最懂得

利用人民,深入下层。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朝相反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事物的柔弱之处正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

这是老子总结出的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中国智慧是反者、弱者的智慧。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老子最懂得辩证地看事

物,“大象无形”,使得中国思想有时陷入神秘主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爱因斯坦说,中国人没有遵循逻辑推理和实验方法,但一切都做出来了。的确,中国人“猜”出了许多东西,只是缺

乏进一步的探索与论证。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过于爱惜反而招致更大的破坏,财宝藏多了反而会有巨大的损失。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中国人从祸福中体验到知足知

止,却不知道以制度法治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

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中华民族是最懂辩证法的民族。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清明,则把战马用作施肥种田;天下动乱,则盘

马弯弓,流血郊原)–––––––中国治乱循环,没有人想到“天下有道”中的问题。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成功)–––––––文人总爱故弄玄虚,神秘其事。其实,老子是通过广征

博览、接收分析大量的信息而知天下、见天道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朱元璋 名言名句篇六
《(打印)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

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

5年来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上引用诗文集锦

2008年:

1、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和古诗句:

一处是“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

一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

一处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大意是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用担心。

2、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语出《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3、在回答台湾记者有关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是宋代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中的两句。原作全文是:“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南宋灭亡后,郑思肖隐居吴下,坐卧不肯向北。这首诗表达的就是对国家统一的希望。“下泉”典出《诗经·曹风》。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语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

4、在谈到有关思想解放的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两句古话,“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出自《诗经·大雅》,大意是“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使命”;“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唐司空图《诗品》,原文说的是文艺创作中的体会,说大自然美景难以穷尽,只要深入体察,就能不断创新诗境。

2007年:

1、温家宝在谈到中日两国关系时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其中,“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出自《管子"版法》。

2、温家宝在谈到民生问题时,借用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这句诗出自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窗外的争吵》。

3、在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时,温家宝引用唐诗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温家宝提到,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语出自《贞观政要"政体》,魏征在与唐太宗关于历代兴衰的对话中引用古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早的类似表述出自《荀子》中的《王制》和《哀公》,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孔子家语"五仪解》中也有相似的说法。

5、温家宝在谈到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时说:“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这一古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2006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05年

1、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

2、在回答有关两岸关系问题时,温家宝说:“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这句古语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讲的是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

3、在回答怎样解决“三农”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的一段话。这一段话出自舒尔茨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获奖演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4、在回答关于中印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借用了印度古籍《奥义书》中的诗句:“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永远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2004年

1、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中提到的“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是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丘逢甲一生以台湾回归祖国为志,渴望祖国“山河终一统”。

4、温家宝总理提到的钟理和先生,是台湾乡土文学奠基人之一,在台湾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在作品《原乡人》中提出的“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的理想,至今激励着许多人为之奋斗。

5、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中提到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出自《管子"形势解》。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之一

1、温总理在今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说:“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2、天下之大,民生为最。

3、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履新感言:让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4、要在畏惧法规制度中历练自控能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惧法纪之威,主动学法纪,知法纪,时刻视法规制度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胸襟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蝼蚁之穴,溃堤万里”的忧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自己的一举一动,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姿态对待百姓的困难疾苦,把执行和维护法规制度内化为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不断增强自控能力,始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清清白白的官。

5、《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为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觅食,肚中甚是饥饿。此时,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钓饵里有钩子,但终因难耐香饵的诱惑,张嘴吞饵。之后作者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6、大学生当小学生教,小学生当大学生教,这是当今教育的显著问题。

7、“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8、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他用三句词来概括这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高境界。以上的三种境界,不只是做诗的境界,做学问的境界,也是生活的境界、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所以,做**也有三种境界。

9、“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10、一纸中专学历,显现出无可替代的含金量;一纸中专学历,羞煞多少“权力文凭”!(《当国家发改委主任以中专学历“出场”„„》)

11、“恨屋及乌”,“爱屋及乌”。

12、建设法治政府有四条“底线”:“底线”之一:政府行为必须受法律约束;“底线”之二:政府不能成为利益相关者;“底线”之三:政府机构“抓权”欲望需克制;“底线”之四:政府权力不能脱离监督。

13、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曾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是对一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 古语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古人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它强调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要求在那些看不见的和细小的事情上做到固本守节,清正谦明。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慎独”,非常值得提倡。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胡锦涛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不仅对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提出了“四个坚持”,即坚持民主法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清政廉洁。而且在坚持清政廉洁问题上,胡主席代表新一届国家和政府领导人明确宣示: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肩负着人民赋予的重任,一定要响应时代的召唤、顺应人民的意愿,切实做到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14、代表委员不仅要言之有“数”,更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从而真正起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实效。

15、胡锦涛主席访美时,向耶鲁大学赠送了精心挑选的567种、1346册中国图书。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改革一直是渐进式的。

17、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须做到“四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能耐冷,见胸怀;能耐苦,见操守;能耐劳,见精神;能耐闲,见风节。无论古今中外,居官入仕者,倘能思之、鉴之,并身体力行,必能大受裨益,堂堂正正做官,光明磊落做人。

18、只要我们的代表们在准备议案时都能做到“入乎其内”,直接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出乎其外”,站在一定高度,审视全局,俯下身来,踏踏实实地深入调研,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由“议案大王”转向“精品大王”,那代表议案的质量必定会不断提高。

19、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20、看病贵不贵,问问老百姓。“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头痛感冒,一年挣的全花掉”;“小病拖,

大病捱,重病才往医院抬”;“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一人得病,几代受穷”;“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对于收入微薄的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来说,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民间顺口溜深刻揭露出了残酷现实。

21、 在不少人看来,“代表”是干部的事,是领导的事,一个普通老百姓能代表谁呢?其实,“代表”是一个既深刻又普遍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市民都代表着当地的形象。你说话办事文明礼貌,言谈举止得体大方,待人接物诚恳热情,工作节奏快捷高效,外地客人回去后就会说这个城市市民素质好,文明程度高。“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22、需重典但不仅仅靠重典。

23、“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正政也。”

24、“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25、管理,就要一“管”二“理”。

管者,拘束之意也,具有刚性,是一种硬约束。

理者,道理之谓也,具有柔性,是一种软约束。(孟子在《告子上》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古之哲人朱熹曾讲:“凡天下之事,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且如一阴一阳能化万物。”管与理的一“硬”一“软”正是如此:“两而后能化”,化出行为规范,化出士气高涨。

2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27、世上万物,各有所长,鸟儿因其翅膀而翱翔天空,鱼儿因其善水而遨游江河,它们依靠自己独有的特长成为万物中的一员,在永恒的生存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28、令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而最终耗尽一个人精力的,却往往是他自己的贪欲。

29、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盲人在夜晚行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3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1、“打击犯罪,人人有责”,“护林防火,人人有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打击盗版,人人有责”,“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等等,不胜枚举。打击犯罪、护林防火、打击盗版、保护电力设施等等,都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是这些职能部门应尽之责。他们没有理由将这些责任转嫁出去,更没有权力将这些责任强加在普通民众的头上。

32、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33、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现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上海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5、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36、《秦誓》曰:“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领导干部要学会欣赏别人和让别人欣赏,在相互欣赏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进而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升华团结共事的境界。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之二

1、“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2、上头抓一抓,他便收一收,上面松一松,他便疯一疯。

3、江苏省省长罗志军也一语道破了“公推公选南京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的演讲答辩会”的“为什么”:公推公选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行为是釜底抽薪,对只认领导、不认群众的官僚作风是治本之药。

4、仇和在昆明出台奖惩措施——“奖得让人心动,罚得让人心痛。”

5、„„工作怎么样是检验社会和谐发展程度的“晴雨表”、“温度计”。

6、古人言:言出法随。即:国家明令禁止的东西,绝对不允许为之。对公然违抗的,必须予以严惩。

7、胡锦涛:“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8、“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将官员的考评与升迁,更多地与民生反馈、民主意见挂钩,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官本位,还原公仆的应有之义。

9、畅开“跑民”的通衢大道,让跑在最前面、跑得最勤最快的公仆们各得其所,“跑官”的羊肠小道才不会摩肩接踵,被卖官者滥设的“权力收费站”才不会借机揩油。

10、三过家门而不入。

11、物极必反。

12、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13、于丹: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儒家教我们承担了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

14、于丹:“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

15、于丹:“我20岁时最喜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但我走到30、40岁时,我更喜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能做到这三条有多少?”

16、从古代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到现代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一个大写的“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一个爱护人、尊重人、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政府,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个维护人的基本权利、用制度保护每一个人正当权益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17、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18、学,然而知不足。

19、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分没学到。

20、移花接木,指鹿为马。

21、温家宝总理曾勉励高新技术企业,要像“象棋中的‘车’一样勇往直前,‘马’一样与日俱进,‘炮’一样跨越发展。”作为领导干部,肩负一个地方的发展重任,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者,在工作中应当好“车马炮”。

22、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3、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说真话,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4、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25、“越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越是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就越不能忽视可能发生的风险。”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醒人们“始终忧患在心、准备在先,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26、“忘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失了一匹战马,死了一个将军,输了一场战争”的寓言并非危言耸听。风险不可怕,忽视风险才是真正的风险。

27、有一个著名的“破窗理论”告诉人们: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扇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

朱元璋 名言名句篇七
《温总理引用的名言名句》

温总理引用的名言名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的提问时,引述中国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受灾于洪水。在看望了灾民后,温家宝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004年3月4日,温家宝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治政思想。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同上时间,温家宝总理引用《管子〃形势解》中这两句古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形象注解。

行百里者半九十

语出《战国策》

温家宝在开场白中说,过去的两年我们是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走过来的。

人民是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这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迹。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语出《离骚》

在记者会上,温家宝以《离骚》名句明志,表示将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他说:‚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

他强调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语出刘禹锡《子刘子自传》

针对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傲慢‛的说法,温家宝以此回答,他感谢记者给他一个澄清真相的机会。

温家宝把事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他指出,中国政府代表团所做的大量工作是有目共睹的。‚在哥本哈根会议遇到困难,许多国家领导人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我坚持同各方斡旋,与各国共同努力,最终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他强调。

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语出《左传》

在谈到两岸关系时,温家宝说,我知道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

他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温家宝还提到元朝画家黄公望著名的《富春山居图》,现在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他说。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

语出王安石《飞来峰》

‚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把握两国关系。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以

后,中美关系有个良好的开端。‛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温家宝以此诗句表态。

他说,中美关系是我们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它不仅关系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一定意义上也超过两国的范围。

温家宝强调,中美建交3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角度来努力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2003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

谈面对困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谈工作风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谈两岸关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谈税费改革: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抒。

【2004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

谈今后工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分别出自毛泽东主席1935年2月在长征途中所写的词作《忆秦娥〃娄山关》和屈原的名作《离骚》。

谈存在困难: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谈两岸关系: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出自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丘逢甲

一生以台湾回归祖国为志,渴望祖国‚山河终一统‛。

谈中国发展: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出自《管子〃形势解》。

谈反腐败:不要犯胜利时骄傲起来、生活腐化的错误。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5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

谈未来: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

谈台湾问题: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这句古语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讲的是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

谈宏观调控:行百里者半九十。

谈三农问题:舒尔茨的一句话,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这一段话出自舒尔茨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获奖演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朱元璋 名言名句相关热词搜索:朱元璋名言 朱元璋的名言 名言名句大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朱元璋 名言名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朱元璋 名言名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2087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