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

2016-02-08 12:04:0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篇一《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篇一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之后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亦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不是忠实?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对学习有害。”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东西你懂得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选拔、推举;直:正直的人;错:同措,放置、安排;枉:不正直不正派的人。鲁哀公问道:“如何做人民才会信服呢?”孔子回答说:“选拔正直的人,位置安排在不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信服了;把不正直的人安排在正直的人的位置之上,人民就不信服了。”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篇二
《论语中名言警句的研究》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研究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几本书之一。

现代学生主要学习的《论语》内容包括学习方法、为人处事、学习态度等等。在扩充知识的同时修身养性,《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我们对其的了解不应仅停留在书本上,在课外,也应有所积累。 学习方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

个人修养问题。这句话我们在初中课本中已经见过,要求我们应有良好的思想境界:复习、讨论、宽容。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并不是说老师授完课后学习任务就算完成了,我们还有更重要的复习。在老师讲授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这才是真正会学的人。这句话主要讲的是两方面,温故及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学习与思考是不可独立开来的,在学习的同时要积极思考,只有思考却没有知识作为基础也是不行的。

为人处事: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

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这句话可以说是自省的一个名句,从为人做事、与人交往和学习三个方面进行多次的自我反省。这不得不引起现代人的注意,我们是否有古人那种敢于自我剖析并改正的勇气呢?

学习态度: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仲由啊,让为师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不知道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人就是由不知道向知道进化的。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无论是谁都会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在遇到比自己好的人虚心学习,别人不好的地方对照着自己加以改正。以天下为师,不断的完善自我。

7、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我们同样也应有这种思想。

修身做人: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论什么事物,只有到最后才能看出其本质。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又谁敢说未曾做过强人所难,自己不喜欢却强加给别人事呢?我们总是很自私的先想到自己,然后,才是‚社会道义‛。若我们能以‚恕‛作为终身的准则,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将学习当做一件任务,无论喜欢与否埋头苦读,最终的结果也只是‚事倍功半‛。因为你没有体会到它的乐趣, 死学是学不到任何有用的知识的,你不喜欢学习,学习也不会喜欢你。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早已物是人非。如果不在现在珍惜时间,不免在暮年后悔青了肠,也换不回曾经那些‚总也过不完‛的日子。

〃〃〃〃〃〃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篇三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过犹不及.

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8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2.小不忍,则乱大谋.

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8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5.君子忧道不忧贫.

86.当仁,不让于师.

87.有教无类.

88.道不同,不相为谋.

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90.既来之,则安之.

9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9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9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6.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9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9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4.过犹不及

5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2.当仁,不让于师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1、 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4、“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7、这是孔子说他自己:

“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之天乎”,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8、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0、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12、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8、君子看中义,小人看中利。

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19、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22、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25、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26、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29、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0、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1、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32、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3、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37、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篇四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背诵)》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背诵)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令,好、善;色,脸色。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思是发语词无意义,无邪是直的意思。也就是说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这些作品的。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错,同措,在此为加置其上义。枉,与直相对,邪曲义。十分明显,此章所谈亦是为政之道。国君要举用正直的人,把他们放置在邪曲的人之上,这样民众就会在心里和行动上服从于执政者。贪官污吏和其他邪曲小人掌权,民众自然敌视,乃至对抗,即便迫于高压而沉默,其心也是不服的。

11.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13.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4.朝闻道,夕死可矣.

1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6.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放”,开展、放任。也就是说:一个人总是以个人利益为目的而行事的话,难免招致他人的怨恨。告诫世人处世要以忠孝仁义为重。

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2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篇五
《论语中的成语和名句》

一:《学而》篇 (16个)

1.1.1 学而时习之 《新成》P504

1.1.2 不亦乐乎 《成》 P67

1.2.3 犯上作乱 《成》 P176

1.3.4 巧言令色 《成》 P478 (重出,参后5.25)

1.4.5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成》 P806 (朱熹批注)

1.6.6 行有余力 《新成》P496

1.7.7 言而有信 《成》 P727

1.8.8 知过必改 《新成》P591 (此篇与后篇9.25重出)

1.9.9 慎终追远 《新成》P380

1.10.10 过化存神 《成》 P241

1.10.11 温良谦恭让 《新成》P457 (朱熹批注;另见)

1.12.12 小大由之 《成》 P695

1.14.13 贫而乐道 《新成》P306

1.15.14 切磋琢磨 《成》 P479 (原句出于)

1.15.15 精益求精 《成》 P327 (朱熹批注)

1.15.16 告往知来 《新成》P148

二:《为政》篇 (15个)

2.1.1 北辰星拱 《新成》P18

2.1.2 众星拱北 《新成》P602

2.2.3 一言以蔽之 《成》 P768

2.4.4 而立之年 《新成》P115

2.4.5 不惑之年 《成》 P51

2.4.6 知命之年 《成》 P838

2.4.7 从心所欲 《成》 P117

2.5.8 因材施教 《成》 P789 (朱熹批注;另参后6.21也为朱熹批注)

2.11.9 温故知新 《成》 P654

2.14.10 周而不比 《成》 P854

2.11.11 比而不周 《成》 P30

2.16.12 异端邪说 《新成》P548

2.19.13 举直错枉 《成》 P335 (与篇12.22中同出)

2.22.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新成》P344

2,24.15 见义勇为 《成》 P304

三:《八佾》篇 (9个)

3.1.1 是可忍,孰不可忍 《新成》P396

3.9.2 杞宋无征 《成》 P462

3.11.3 了如指掌 《新成》P254

3.16.4 力不同科 《成》 P365

3.17.5 告朔饩羊 《成》 P228

3.20.6 乐而不淫 《成》 P336

3.21.7 成事不说 《成》 P95

3.21.8 既往不咎 《成》 P292

3.25.9 尽善尽美 《成》 P322

四:《里仁》篇 (13个)

4.5.1 颠沛流离 《成》 P146 (也作流离颠沛,参〈成〉P379)

4.6.2 心有余而力不足 《新成》P492

4.7.3 观过知仁 《成》 P232 (另参P160)

4.8.4 朝闻夕死 《成》 P831

4.9.5 恶衣恶食 《成》 P167 (另参P115)

4.15.6 一以贯之 《成》 P769

4.17.7 见贤思齐 《成》 P303

4.17.8 反躬自省 《新成》P121

4.18.9 劳而不怨 《成》 P357 (参后篇-2,相同,以后不再出)

4.19.10 父母在,不远游 《新成》P131

4.19.11 游必有方 《新成》P560

4.20.12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成》 P770

4.24.13 讷言敏行 《新成》P291

五:《公治长》篇 (8个)

5.10.1 朽木不雕 《成》 P714

5.10.2 朽木粪土 《成》 P714

5.15.3 不耻下问 《成》 P47

5.17.4 善与人交 《新成》P372

5.20.5 三思而行 《成》 P531

5.21.6 愚不可及 《成》 P809

5.23.7 不念旧恶 《成》 P58

5.24.8 掠美市恩 《成》 P391 (朱熹批注)

六:《雍也》篇 (16个)

6.3.1 迁怒与人 《新成》P321

6.4.2 裘马轻肥 《新成》P337

6.11.3 一箪一瓢 《成》 P747

6.11.4 箪食瓢饮 《成》 P133

6.11.5 泰然处之 《新成》P416 (朱熹批注)

6.11.6 处之泰然 《成》 P106

6.12.7 中道而废 《新成》P599

6.14.8 行不由径 《新成》P495

6.18.9 文质彬彬 《成》 P656

6.22.10 敬而远之 《成》 P329

6.22.1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 P60

6.22.12 先难后获 《成》 P685

6.22.13 乐山乐水 《成》 P740

6.26.14 从井救人 《成》 P116

6.29.15 中庸之道 《新成》P599

6.30.16 能近取譬 《成》 P429

七:《述而》篇 (19个)

7.1.1 述而不作 《成》 P580

7.1.2 信而好古 《新成》P494

7.2.3 学而不厌 《成》 P719

7.2.4 诲人不倦 《成》 P277 (后7.34同出,不重复)

7.8.5 举一反三 《成》 P335

7.8.6 一偶三反 《成》 P769

7.11.7 用行舍藏 《成》 P799

7.11.8 暴虎冯河 《成》 P25 (原出)

7.11.9 死而无悔 《新成》P408

7.11.10 临事而惧 《新成》P254

7.14.11 不知肉味 《新成》P47

7.15.12 求仁得仁 《成》 P495

7.16.13 富贵浮云 《成》 P203

7.19.14 发奋忘食 《成》 P171

7.19.15 乐以忘忧 《新成》P246

7.20.16 生而知之 《新成》P381

7.20.17 怪力乱神 《新成》P159

7.22.18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成》 P530

7.22.19 择善而从 《成》 P824

八:《泰伯》篇 (12个)

8.3.1 战战兢兢 《成》 P827 (原出)

8.3.2 临深履薄 《成》 P375 (原出)

8.5.3 犯而不校 《成》 P176

8.6.4 六尺之孤 《成》 P380

8.6.5 大节不夺 《新成》P87

8.7.6 任重道远 《成》 P513

8.7.7 身体力行 《成》 P548

8.7.8 一息尚存 《新成》P534

8.7.9 死而后以 《成》 P585

8.9.10 家喻户晓 《成》 P295

8.13.11 守死善道 《成》 P575

8.14.1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成》 P68 (另参14.26,同出)

九:《子罕》篇 (17个)

9.5.1 斯文扫地 《新成》P407 (另参P588,成语相同而出处不同)

9.8.2 空空如也 《成》 P346

9.11.3 循循善诱 《成》 P722

9.11.4 欲罢不能 《成》 P813

9.13.5 善贾(价)而沽 《成》 P540

9.14.6 待价而沽 《成》 P131

9.17.7 逝者如斯 《新成》P396

9.17.8 川流不息 《成》 P108

9.17.9 不舍昼夜 《新成》P41

9.19.10 积少成多 《成》 P285 (朱熹批注,原出)

9.22.11 苗而不秀 《成》 P407

9.22.12 秀而不食 《成》 P715

9.23.13 后生可畏 《成》 P260

9.23.14 年富力强 《成》 P431 (朱熹批注)

9.26.15 匹夫不可夺志 《成》 P446

9.28.16 岁寒松柏 《成》 P597

9.29.17 勇者不惧 《新成》P558

十:《乡党》篇 (4个)

10.0.1 待人接物

10.2.2 侃侃而谈

10.8.3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0.8.4 适可而止

十一:《先进》篇 (9个)

11.14.1 一仍旧贯

11.14.2 言必有中

11.15.3 升堂入室

11.16.4 有过之而无不及

11.16.5 过犹不及

11.17.6 鸣鼓而攻之

11.25.7 理屈词穷

11.26.8 一日之长

11.26.9 舍己为人

十二:《颜渊》篇 (16个)

12.1.1 克己复礼

12.2.2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12.4.3 内省不疚

12.5.4 死生有命

12.5.5 四海之内皆兄弟

12.7.6 足食足兵

12.7.7 必不得已

12.8.8 驷不及舌

12.8.9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2.9.10 通力合作

12.12.11 片言折狱

12.16.12 成人之美

12.19.13 草偃风从

12.19.14 风行草偃

12.20.15 察言观色

12.24.16 以文会友

P131 (朱熹对篇的评价批注,故编为10.0.1) P341 《新成》P390 P572 P760 P727 P552 (另参“登堂入室”〈成〉P142) 《新成》P561 P242 P416 (也作“群起而攻之”,P502) P364 (朱熹批注) P531 P545 (朱熹批注) P344 《成》 P291 《成》 P429 《成》 P589 《成》 P590 P616 P31 P592 《新成》P535 P621 (朱熹批注) 《成》 P448 《成》 P92 《成》 P79 《成》 P190 《成》 P81 《成》 P782 《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新成》《成》 《成》《新成》《成》《成》《成》

十三:《子路》篇 (10个)

13.3.1 名正言顺 《成》 P412

13.7.2 鲁卫之政 《成》 P384

13.15.3 一言兴邦 《成》 P768

13.15.4 一言丧邦 《成》 P767

13.16.5 近悦远来 《成》 P323 (另同“悦近来远”,P819)

13.20.6 行已有耻 《新成》P496

13.20.7 言必信,行必果 《成》 P726

13.20.8 斗箾之器 《成》 P155

13.23.9 和而不同 《成》 P253

13.27.10 刚毅木讷 《新成》P145

十四:《宪问》篇 (18个)

14.3.1 危言危行 《新成》P451

14.7.2 禽犊之爱 《成》 P481 (朱熹批注;另参〈成〉P572舐犊情深,舐犊之爱、舐犊之私)

14.12.3 见利思义 《成》 P302

14.12.4 见危授命 《成》 P303

14.16.5 忍心害理 《成》 P512 (朱熹批注)

14.17.6 匹夫匹妇 《成》 P446

14.20.7 大言不惭 《成》 P129 (朱熹批注)

14.26.8 思不出位 《成》 P589

14.32.9 栖栖惶惶 《成》 P677

14.34.10 以德报怨 《成》 P777

14.34.11 以直报怨 《成》 P784

14.34.12 以德报德 《成》 P777

14.35.13 怨天尤人 《成》 P817

14.35.14 循序渐进 《成》 P722 (朱熹批注)

14.38.15 知其不可而为之 《成》 P839

14.39.16 硁硁之愚 《新成》P235

14.39.17 深厉浅揭 《成》 P549

<<论语>>名言警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篇六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背诵》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背诵)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令,好、善;色,脸色。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思是发语词无意义,无邪是直的意思。也就是说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这些作品的。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这是孔子说他自己:“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之天乎”,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错,同措,在此为加置其上义。枉,与直相对,邪曲义。十分明显,此章所谈亦是为政之道。国君要举用正直的人,把他们放置在邪曲的人之上,这样民众就会在心里和行动上服从于执政者。贪官污吏和其他邪曲小人掌权,民众自然敌视,乃至对抗,即便迫于高压而沉默,其心也是不服的。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上二句是说居处,下二句是说行动。怀字作思念讲。

君子怀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处,必然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邻里。小人怀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如升官发财等,以为居处,定居后,则安安而不迁徙。此为上二句,就择居而辨君子小人。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放”,开展、放任。也就是说:一个人总是以个人利益为目的而行事的话,难免招致他人的怨恨。告诫世人处世要以忠孝仁义为重。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说(关于)怪异、勇力、悖乱、鬼神(这些邪门歪道和不能说明白)的事。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睡觉时不要直挺着像死人,在家闲住时不要象正式场合那样严肃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言不妄发,发必当理,惟有德者能之。

58.过犹不及。

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说,悦。道,正道。器,胸怀宽广。求,责求。备,完备,全面。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求,责备

8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2.小不忍,则乱大谋。

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意为人能把道廓大,而不能用道来廓大人。王肃注:“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

8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5.君子忧道不忧贫。

86.当仁,不让于师.。

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现在指只要做的是事符合道义的好事就不必谦让了。

87.有教无类。

88.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向观念不同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道”在这里的外延较广,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观念、学术主张等。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90.既来之,则安之。

9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9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愆:音qiān,过失。 瞽:音gǔ,盲人。 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9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 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9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优:有余力。做官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学问。学习了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

96.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纣:商代最后一个君主,名辛,纣是他的谥号,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暴君。下流:即地形低洼各处来水汇集的地方。子贡说:“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所以君子憎恨处在下流的地方,使天下一切坏名声都归到他的身上。”

9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9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99不学诗,无以言。 “诗”特指《诗经》。未学过《诗经》,就很难与人交流。 孔子如此推重对《诗经》的学习,因为孔子心目中的《诗经》,应该处于“知识元”的地位,诸如语言功底、文化知识、个人修养、礼乐教化、纵横捭阖、治国安邦,都需要从《诗经》这个基础开始。这恐怕才是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本意。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篇七
《论语自测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

(1)与 朋 友 交而 不信 乎

(2)有 一 言 而可 以终 身 行 之 者 乎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 (2)吾日三省吾身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诲女知之乎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见贤思齐焉 (8)择其善者而从之

(9)死而后已 (10)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1)为人谋而不忠乎 (12)温故知新

5、指出并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诲女知之乎!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①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

语》中的话: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

⑦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

表达这种喜悦是:

8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

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

十则》中孔子的话:“ 。”(或 。)

10《论语》十则》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 ”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下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

2、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 ..

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

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

上的除外)。 (2分)

(茂名市)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题。

《论语》十则

(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何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

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

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

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

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

有感触地 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

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

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黑河市)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

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

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腰: (2)知: ..2.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

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2分)

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2分)

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3分)

人教版七上古诗词默写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

3.老骥伏枥,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 , ; , 。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6.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如孔子所言

7.“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一个“月”字的上下句 ,

8.曹操《龟虽寿》中表明自己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四句诗是: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 。

11.在我们所学的《论语十则》中,孔子告诫弟子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两句名言是 , 。

12.工作学习中,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的学识与修养,见到不好的人与事,还应该“ ”来反省自己。

(用《〈论语〉十则》文中的语句回答)

13.何当共剪西窗烛,。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

的诗句是: , 。

15.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

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劝诫美国政府。

16.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儿童”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亲情”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篇八
《1《论语》名言警句(校对版)》

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

4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

4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4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4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

4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 孔子说:“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

5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5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议谋划。”

5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5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54、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5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从道德方面来说,是应唾弃的。”

5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

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何道德这么衰弱?过去的事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者危险呀!”

57、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国家危难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临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5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60、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使百姓得到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篇九
《论语名言警句》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论语名句填空集锦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6、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0、以约失之者鲜矣。 (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2、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6、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2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3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3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

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3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4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4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4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4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4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4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4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50、当仁,不让于师。 (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相关热词搜索: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 论语中的格言警句 论语的格言警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出自论语的一则格言警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21693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