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

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

2016-02-13 10:14: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篇一《有关道德的优美语句》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篇一
《有关道德的优美语句》

有关道德的优美语句1、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 2、道德需要我们一同去遵守,一同去落实。如果人人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无限美好! 3、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要扞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 5、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 6、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的辉煌! 7、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生活、行为的准则规范,是做人的基本标准。有些人认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有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原来很简单。 8、道德其实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近得触手可得! 9、道德,就好似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就无生命可言。 10、道德,常常挂在我们嘴边,但你可知道道德的真正含义?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1、道,本义是供行走的路,德,却不仅是登高、攀登,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更应包含美和善的一些行为标准。 12、当道德被人所淡忘社会多么广阔,而在道德的背后,却又无处不存在着黑暗。当人类将道德所淡忘,那黑暗的一面也就随之被放大开来。 13、从学会说话起,常看到妈妈的道德行为;从上学读书起,常听到老师的道德话语;从成熟长大起,常学着生活的道德方法。道德无时无刻不在我心中。 14、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 15、社会就相当于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好与坏交织在一起,令人辨不清方向。而当“道德”这根“网丝”被抽断,也许人们的生活就将面临着黑暗。而我们更要行动起来,将善良的一面发扬光大,也让道德永记于每个人的心间。 16、现代价值观必须摆脱自我与自私的束缚,跨越金钱与名利的栅栏,走出道德沦丧的怪圈,跳出明哲保身的沟壑,才能使道德之花绚烂,才能使助人为乐温暖人们的心。 17、现代价值观不能到文艺复兴的个性解放中挖掘,不能到萨特的存在主义中挑捡,不能到卡夫卡的人性异化中剪取,必须立足于

社会主义的广阔背景,吸取五千年的道德精髓。让我们的明天美德随处可见,让看到别人困难却走开的人重新负起助人为乐的责任!18、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必须时时留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统一。 19、要遵守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20、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篇二
《社会公德与和谐》

社会公德与和谐李玉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都生活栏目组一部主任)一、社会公德缺失的现实表现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什么样的话题呢?我是做媒体的,本身也不是做理论研究的,我做的节目基本上都在探讨一些社会的热点话题。做着,做着,有时候就会回顾一下这个热点话题都做了什么,讨论的是什么,听众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经过一段时间总结,我发现听众反映特别热烈的一类话题是跟社会公德有关的。社会公德,其实大家在社会公共领域、公共的场合都接触到了。现在社会公德的状态大家也是了解的,这里面出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我前两天曾经做过一个话题,说是某大学开学以后进来一批新学生,给大家什么印象呢?就好像进来一批愣头青,没规矩。中午到食堂去吃饭,总有个先来后到吧?先来的就先买,后来的就后买。突然呼啦啦进来一批人,据说还穿着军训的衣服,上来不排队,直接往窗口这儿挤。老生都觉得很奇怪,说我们都在这儿排队呢,应该排队。这些人来一句,干吗要排队?让人怎么说这些人呢?按说大学生也算是社会的精英了,连到食堂买饭要排队、到公共场合要排队这种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类似的很多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在我们的节目中还探讨过这样的一个话题。说有一批中国的考察团到德国去进行考察,算是出访。考察团里所有的成员都是领导干部,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是党员。到德国以后,工作之余,驻德国办事处的同志就请国内来的同志一块去吃饭。到了德国一个不错的餐厅,因为觉得国内的同志没有来过德国,说让大家开开眼界,品尝一下正宗的德式西餐。于是,大伙儿就点了很多的菜。最后有一些菜没有吃完,留在桌子上了。这个对咱们中国人来讲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咱们平时请亲朋好友吃饭,多点点菜也显示出对客人的热情、主人的风度。他们刚要离开餐厅,就有一个德国的老太太起来,把他们拦住了。他们就奇怪了,我们怎么得罪这位老太太了呢?这老太太就跟他们说,你们既然吃不了这么多东西,为什么要点呢?你们既然点了,又不吃,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当时,咱们驻德国办事处有位同志比较了解当地的风俗,他就解释,说他们刚从中国来,可能不太了解这儿的情况。他还很客气,可是有一位国内去的同志就不太客气了。对这个老太太就说了,老太太,桌上的菜我们都已经付了钱了,所以,你没有权利拦着我们,即使我们一口都不吃。结果,这个老太太就不干了,马上掏出手机,给德国当地派出所打了一个电话,警察就来了。哎呦,这个事就严重了。他们就

纳闷了,怎么吃个饭剩点东西还要招来警察啊?后来人家就说,在德国很少见到像中国人这么吃饭的,点这么多菜,又不吃完,全剩在这儿。在德国人看来,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这个事情后来被曝光了,引发了很多的讨论和感慨。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好像司空见惯的事情,怎么到国外就变成这样一种情况呢?这是不是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  说起种族歧视,还有一个例子可能更能说明一些问题。我们在节目里曾经探讨过。有一个中国旅行团到意大利,当时在意大利一个很好的酒店里。这个酒店提供免费的早餐,早餐也都不错,有香肠、意大利饼、各种奶酪。后来,中国的旅行团来用早餐的时候,就发现我们的待遇跟其他人的待遇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法呢?他们发现,白种人(也不一定是意大利人了)拿一个盘子就随便盛,可是中国人就只能吃给你盛好的那一份东西。大家就觉得这是明显的种族歧视,中国人也是人啊,我们同样付了费了,凭什么白人就能够随便吃,我们中国人就只能吃盘里的一份餐?于是愤愤然向酒店去投诉。后来,经过了解发现,这个规定还真是针对中国人的。不过,最早这个酒店确实没有说中国人不能随便吃只能吃个份餐,最早也是开放的。可是,后来这个酒店发现受不了,怎么受不了呢?说中国团一来之后,不知道怎么就这么饿。人家一个早餐按说拿两个香肠、吃一个鸡蛋、喝一碗牛奶、吃两片面包也就够了吧。咱们有的游客把人家半锅鸡蛋都倒到自己兜里带走,说是午饭有着落了。于是,这个酒店一天的菜量不够,要做两天三天的菜量才够中国人来吃。后来他们也觉得奇怪,说中国人个子也不大,怎么那么能吃呢?于是,才会出台后来这样的规定,干脆你们就吃份饭吧,我们也保证你们的营养,保证你们热量。因为实在是中国旅行团当中有一些人实在是太不自觉了,好像没吃过东西一样。这个在国外怎么讲?很丢脸。  在我们节目的讨论当中,像这样的事情非常多。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很困惑,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很多同胞当中当然有时候也包括我们自己会有这样的毛病?你说这个事情说大也不大,都是一些生活当中的细节。可是,它给人的印象特别得糟糕。  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实际上带给世界的是中国一个新的形象。有的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还非常少,还认为中国是不是留着辫子带着瓜皮帽那样的一种形象。现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走出了国门,展示给世界新时代中国人的形象。但是,这个新时代中国人的形象,有的时候也常常让人发现有

那么一些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在公众的场合,缺乏一种公德意识。比如到旅游景点去,看哪群人喧哗的声音最大,说话的声音最大,那肯定是咱们的同胞。这种事情已经发展到令人非常尴尬的地步了。我曾经到英国学习过一年,当时也是参加英国的一些旅行团,其中就遇到了咱们的同胞。这个同胞一上车之后,一看到我们也是中国人,马上很兴奋,就说,哎,你们也是北京来的啊,就开始跟我们聊上了,越聊越兴奋,越聊越越激动。他乡遇故知,这是人生一大快事,可是没想到车上的司机最后就提醒,说你们能否把声音放低一些,说得很客气。当时我们脸上也是热辣辣的,觉得怎么自己一不留神就让别人感觉到不舒服了。二、造成公德意识缺失的原因  我刚才讲了这么多,其实都是一些现象,都是社会公德中发生的一些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在节目当中也曾经探讨过,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解释,有专家的解释,有普通百姓的感受。这里面,我首先讲几个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在我看来,可能这些解释不完全正确,甚至可以用某种误区来形容。  比如说,有这样一种解释,说现在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年轻人身上。这些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他们生长的环境,说这些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娇生惯养,所以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缺乏一种对生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意识,所以才会造成一些公德的缺失。就像我们刚才讲到的,某大学的那些新生连买饭排队这样的道理都不懂,这不就是独生子女没有教养或者说不懂规矩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其实,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在年轻人身上确实存在,甚至是比较严重的。我们知道,很多的学生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又要接着问一句了,是不是只有孩子们身上才有这些毛病呢?是不是只有这些年轻的青少年身上才有这些毛病呢?我们中年人、老年人、其他的人,甚至包括党员干部身上是不是就不存在这样一些毛病呢?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不是。既然不是,既然这个毛病大家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那这个解释就不成立了。  还有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是比较常见的,认为公德缺失主要是因为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利己主义泛滥,人都自私自利,只认钱,不讲道德。这好像也能解释一些现象,但实际上呢,不能从根本上说明问题。为什么呢?我们在节目当中曾经讨论过一些话题。比如说见死不救的问题,光天化日之下,大街上有人被抢了,被抢了之后呼救,旁边有很多的人,没有一个人出手相救。甚至

出现有人落水之后,其他的人比如说他的亲属,因为不会水,央求周围的群众说谁会水谁下去救一下,有人就提出来说你给多少钱?是啊,只认钱,这不是正好说明现在拜金主义的严重吗?实际上,像这样一种现象,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就有了,甚至在改革开放以前,这种现象就有了。  十九世纪的时候,有一个美国的传教士叫明恩浦到中国来传教,呆了很长时间。以他对中国人的观察,写了一本书叫《中国人的特性》,详细记载了很多中国人身上的一些特点,其中就多次描述了中国人比较冷漠,对落水的人见死不救、冷眼旁观,有的甚至趁火打劫。他还观察到,每一次着火的时候,总会有一堆人们在那儿看热闹,但是很少有人组队上去救火。更有甚者,他还记述了这样的事情,有人在路的中间挖了一个坑,车辆过来以后就陷进去了,陷进去之后呢,就有假装是好心人的人出来抬这个车,抬完车就向车主要钱。由此可见,见死不救,甚至坑蒙拐骗等情况早就有了。二十世纪英国伟大的学者罗素曾经到中国进行访问,也观察过中国人的一些特点。他同样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中国人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但是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这个明显的缺点在他看来就是自私、冷漠,而且是特别的自私、特别的冷漠。这个问题在他看来有一些不可理解。  不仅仅是外国人,包括中国的一些思想家,实际上对这个问题也有所观察。比如说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维新变法的杰出人士梁启超先生,1902年就在文章中说: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者。什么意思?我们国家最缺的是什么呢?其中之一,公德。他接着讲,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然而于私德,事关《论语》、《孟子》诸书,道德所层出者,其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公德不及其一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中国历来道德文章很发达,而且对道德的认识、对道德的研究也不能说不早。但是,这个道德偏重于私德,而不是公德。我们看一看像《论语》、《孟子》这样的道德典籍,记载了中国人所遵从的道德原则,但是其中教导给我们的私德占绝大部分,十成里面占了九成,公德十成里面还不到一成。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1945年在《乡土中国》这本社会学名著中也指出,中国的城乡生活当中,最大的毛病就是自私,扫清自己门前雪就算不错的了,还算是有公德的人;普通的人把垃圾往门口的街道一扔就完事了。他说,引发这种公德心被自私驱走的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以“我”为中心的亲属关系网,由此导致中国的人伦关系、人际关系都

是一个熟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血缘之间的亲属关系。而我们过去传统的儒家所讲究的正好是这样的一种关系。他打了个比方,说这种关系网就好象把一个石头子投到一个水面上,于是产生一圈一圈的波纹。离我们最近的当然是跟我们最亲的,稍微远一点的是跟我们次亲的,这样一圈一圈扩散开去。中国人特别讲究的就是这样一个一个的圈子,特别在意的也是这样一个一个的圈子。一般来说,我们会看到很少有中国人会在他认识的人,或者会在他的亲朋好友中干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比如说随便吐痰,不守规矩,调皮捣蛋,坑蒙拐骗。但是如果出了这个圈子,那就不好说了。  另外一位当代的算是一位大儒的梁漱溟先生,他在1949年也说,公德恰为中国人所缺乏,往昔不大觉得,自与西洋人遭遇,乃深切感觉到。其具体表现是缺乏法制精神,西洋人之执法与中国人之徇情,缺乏组织能力,缺乏纪律习惯、公共观念,乃至于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什么意思呢?就是讲公德恰好是中国人所缺乏的,过去还不大觉得,跟西洋人、跟欧洲人一对比就感觉到了,具体的表现就是我们缺乏法制的精神。比如说西洋人崇尚执法、法制的精神,而中国人讲人情,讲人情世故。中国人缺乏组织能力,像是一盘散沙,缺乏守纪律的习惯还有公共的观念,这些都是跟西方人不一样的。当时,梁漱溟和另外一位思想大师熊十力,他们两个打过一次笔仗,就是探讨中国人公德观念为什么比较淡漠。比如说熊十力曾经给梁漱溟写过一封信,进行探讨。为什么中国人缺乏公德呢?他说,家庭是万恶之源,衰微之本,无国家观念,无民族观念,无公共观念,而曰伦理本位,何异于中国社会呢?他还说,孟子主张以孝治天下,坚守小康之壁垒、宗法思想,狭隘一团,未达天下为公之大道,什么意思呢?根本就是讲中国人为什么会缺乏公德心,这里面跟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太重有一定的关系。家庭是万恶之源,因为中国人太讲家庭观念,所以,国家的观念、民族的观念、公共的观念相对就比较淡漠一些。中国人考虑事情考虑更多的是不要影响自己的家庭,不要影响自己认识的亲朋好友和跟自己家庭有密切关系的这样一个圈子。一旦影响到这个圈子,自己会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有外界的,也包括自己内心的一种谴责。但是,这个圈子以外的东西考虑得很少。  所以,早在我们大力推行市场经济之前,一百多年以前,中国的、外国的很多思想家就已经关注到了中国人公德心、公德观念比较淡漠的现象。由此可见,不仅仅是到了今天我们搞市场经济了,大家都认钱

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篇三
《关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的感悟》

关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的感悟

众所周知,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规则,是维持社会全体公民在交往和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也是调节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和社会共同利益,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为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它的内容即是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道德,属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建设中的基础层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我国,社会公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理想、价值取向是紧密相联的,即社会公德既表现于个体行为的选择,又是个体较高层次道德观念的表现形式。人们只有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才有可能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而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更是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是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则,在人们的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交谈、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仍会看到种种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如一些人常常出言脏话粗话,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无理凶三分,这些话使人难受痛苦,最不文明骂脏话粗话,都是不讲文明的表现,必须认真克服。今天,倡导讲文明、懂礼貌、受礼仪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第二是助人为乐,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真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要人关心,爱护,更要支持,帮助。从现在做起,使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人人都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主动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弘扬正气。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第三是爱护公物,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以爱护公物光荣,以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几条。 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各种破坏公共秩序、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屡禁不绝,常有公共设施遭到破坏或被盗走。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所以,每个人都要增强社会主人翁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坚持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第四是保护环境,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人们的安

居乐业,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就要增强环保意识,如自觉节约能源,反对浪费,不乱倒垃圾,还应积极植树造林,保护绿化。而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第五是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为什么我眼里总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社会爱得深层,为什么现在许多青少年喜欢上网吧,沉迷网络里面一些暴力,网络游戏,黄色影片,他们的思想怎么会这样,最主要是父母的责任,没有好好教导监管,为什么许多人那么傻,不读书出来赚钱,有的在流浪打架,这些人是国家的耻辱,也不懂什么法律。而大学生就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因此,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瓦解,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将被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社会的精神文明当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道德风尚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反映和体现。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一个家庭的社会风气如何,均体现于公民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程度。社会风气不好,反映了国家道德水平不高;行业风气不好,反映了企业职业道德水平存在的问题;家庭风气不好,反映了家长道德水平的低下;个人的习气不好,反映了自身修养性的不高。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能自觉养成和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全社会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因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总是先从社会风尚中表现出来。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进行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讲文明,乐于助人,不说脏话粗话;我们也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好好学习,回报社会,让祖国更强大繁荣昌盛,同时也要文明礼貌,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对于那么心胸狭窄的小人,心理变态的人是可耻的。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篇四
《关于开展社会公德》

关于开展社会公德 关于开展社会公德月活动的通知

各系团总支、团支部:

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不断提高我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经领导研究,在团员青年中开展社会公德月活动,具体情况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巩固学雷锋月取得的成绩,充分发挥广大团员的示范作用,引导健康文明的校园行为,提高全体同学的公民道德素质。

二、活动时间

4月1日开始,历时一个月。

三、活动内容

(一)各系团总支、团支部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发动。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归纳当前校园内普遍存在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以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分析这些不文明现象出现的根源与解决途径,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各团支部办一期以社会公德月为主题的板报或手抄报,院团委组织评比;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开辟专栏。团委各部相应组织开展以节水、节电、爱护环境卫生、爱护公物、文明礼仪、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征文、漫画展、手工艺展、报告会等,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三)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化“与五老结对子”活动,在全院同学中倡导尊师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保护母亲河、搜索沧州、绿风行动等专项志愿者活动,提高广大同学的社会公德意识。

(四)继续实施 “五个少”、“五个好”工程。号召广大同学珍惜父母血汗钱:少吸一支烟,少喝一次酒,少去一次网吧,少吃一包零食,少购一次物;每人至少要做一件好事,读一本好书,交一个好朋友,做一月好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

(五)创优争先,把团的旗帜亮出来。共青团员要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作为个人行为规范。对模范团员、优秀团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高标准严要求,公开个人信息,加强监督。依照团员违纪处分条例,对严重违反社会公德行为的个人进行惩处并取消相关荣誉称号。

(六)学生处、院团委、保卫科、总务处、膳食科、公寓办联合突出治理破坏公物、浪费水电、夜出不归、寻衅滋事干扰公共秩序、破坏环境卫生、公共场合男女生过于亲昵“六种”不文明行为。

四、总结表彰

月末,各系将活动开展情况形成总结,并组织评选社会公德先进个人和集体,先进个人评比本着总量控制、不搞平均、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荐,比例控制在系或班人员基数的3%以内。社会公德先进集体要求是一月中该班无违反社会公德现象和个人发生,至少独立组织开展社会公德月专项活动两次以上,活动中有图文记录,优秀比例控制在班级总数的10%以内。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篇五
《社会公德论文》

试论公众的社会公德意识及简单看法

内容摘要: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民意识、遵纪守法、道德 一、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一)、社会公德的特点: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做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还有许多更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又昭示着一个社会 道德风气好坏的程度。

2.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m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在同一社会中,任何社会成员不管属于哪个阶级或从事何种职业,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规则,都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国家、社会团体、机关单位有时甚至可以以国家权力或行政权力、经济权力予以干预。

3.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这种最一般的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里都存在着,因而,调整这种关系的社会公德在历史上比起其他各种道德分支来,具有更多地稳定性。而且社会公德总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保存和发扬其进步的、合理的方面,剔除其落后的、不合理的部分。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要求为:

1.文明礼貌。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助、救济的时候。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

乐。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

3.爱护公物。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保护环境。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5.遵纪守法。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绐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和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自觉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法纪规定的义务,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并能正确运用法纪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纪懂法,遵纪守法。

二、当今社会公众的公德现状事例及评价总结

社会公德, 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我认为可以先以当今社会的公德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案例反映出社会公德的流失,再分析其原因,从原因中得到启发,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尽力解决现实问题。

(一)、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

当今时代,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缺陷,都还需要完善。通过下面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期,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到国家的立法管理,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此转型期间,必然会出现‘脱节’现象,如:社会公德的缺失,道德与法律的深层冲突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审视各类‘脱节’。

1.你走你的公德路,我过我的法律桥 当今时代,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道德与法律之间的深层冲突,好心、善良、无偿的施救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人们忽略把道德与法律相融合,让彼此相辅相成。使法律与公德之间出现了‘金三角’,即公德与法律的‘空子’。

2.农夫与蛇 农夫救了蛇,被反咬一口,死掉了。下一个农夫再看见冻僵的蛇,他还敢去救吗?同样性质的事件还表现在我们不敢去搀扶那些摔倒后的老年人和被撞到的小女孩。之前发生的大学生扶起摔到老年人却被反咬一口的事件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我们今后若是碰到类似的事还会首当其冲的冲将上去‘嘘寒问暖’吗?在这种时候,社会公德往往是出于自我意识的下风的。并不是说人们没有这个意识,而是如此淡薄的社会公德意识在人们社会化过程中的地位每况

愈下,最终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秩序的失调。

3.快乐并痛苦的活着 环境是大家的,是我们共同生存的依赖,不是独属于哪个人的,因此你没有权利去破坏它,让我们痛苦你快乐的活着。我们懂得,我们知道公德是众德,所以我们爱,那些破坏环境的刽子手,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缺失了公德,泯灭了良知。

经常同朋友和同学聊天,在他们的谈论中经常会涉及到社会公德方面,他们会感慨当今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很严重,一些连小孩子都懂得的社会公德正在人群的主流中淡漠、流失,这多么让人惋惜,悲哀啊。下面将一些事例来了解一下当今社会公德的现状,虽不很全面,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案例1 2006年,在南京的大街上,一老者被撞倒受重伤,后来就出了让人无语的“彭宇案”;重庆59岁的豆饼大妈把拾得的1700元交还失主,失主坚称其“贪”了6500元„„

这一切‘吃力不讨好’的事件似乎让很多人都得了彭宇“后遗症”,不敢在关键时刻有所为,取而为之的是使‘面面相觑’‘相顾无言’更或是‘高高挂起’。大家好像是变得“聪明”了——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这样的故事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案例2 今年十月,一个小女孩被撞倒之后,车停了下,然后又启动,后轮从她身上压过;之后又一辆车从小女孩腿上辗过,其间十八位路人从旁边走过,可怜的小女孩在挣扎,最后一位捡垃圾的老婆婆把小女孩拉到路边被救了。在上海,刘先生捡到空钱包,请来4位市民作证,证明他捡到钱包时里面就没钱,然后才打了110报警;还有在武汉,75岁老汉从公交后门跌倒在地,众人却不敢施救,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可依然是‘无人问津',后来不知哪位好心人打了120,这位老大爷才被送进医院„„

对于上面‘过客’的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但假若换作是我,可能不会如彼,我不敢保证面对同样的情形,我会马上冲上去‘嘘寒问暖’,至少先要确定在别人眼中此事是与我无关的。但是这不能成为见死不救的理由。生命是最珍贵的,也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

案例3 4月10日晚,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遭遇强风暴袭击,乌拉特前旗污水暂存池内严重超标的1050万吨造纸及城市生活污水直接冲击黄河防洪大堤。当地政府下令掘堤泄污保护黄河大堤,泄污造成附近1000亩耕地淹没,57户村民受灾;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看完上面的案例和数字,不禁深感痛心,发展经济是必须的,但你似乎站错了位置。经济高速发展的乐,环境污染的悲,乐,是你们的现在的乐;悲,是我们的子孙的现在的以后的悲,小乐换大乐,于你们何其快哉;于我们和气哀哉。大乐之余小乐,相差并不悬殊,只你们泯灭了良知二字。

(二)、总结原因及评价:

1.法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法律和公德配合的不默契,有鸿沟存在,这样会使少数渣滓钻空子,从而出现彭宇“后遗症”,因此我们应该依托现有法律把类似的好心施救、拾金不昧等行为纳入法律调整和保护的范围。

2.教育:大多数人缺乏公德观念或公德意识淡薄﹑模糊,是做事不讲公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着手于提高人们的公德观念和公德意识。其一,在社会上,“要发挥隐性教育的间接性、人性化的优点”其二,在校园里“要发挥现显性教育直接性、明确性的优点”。

3.提高意识:公德心的强弱还体现在那些旁观的人们身上,看到了却不敢说出口,目睹这一切的发生,却没有勇气提醒那无辜的失主丢了东西,这也反映出人们心中的正义感还不强。无论他们是出于对恶势力的屈服,还是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我保护,都无形中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的形成与蔓延。因此,我们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隐性教育”,增强大家的正义感。不给不良风气形成与蔓延的机会。

我认为,社会公德的维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的努力和行动将会发挥更大的能量。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给自己一个安心,还社会一颗良心!

三、如何提高公众的社会公德意识

1.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法律、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因为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应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

3.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4.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5.多参加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

6.做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因为道德建设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

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篇六
《谈谈社会公德 个人修养》

谈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

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进入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也意味着我们将不再孤单。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什么是社会公德那?我认为,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人,将被人们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什么是个人修养呢?我认为,个人修养就是个体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关于个人修养的讨论和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现在我国也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这些传统美德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当然,我们也应当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公德,比如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就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现如今却成为我们国家的头等

大事。不可否认,环境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所以,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与努力。我们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但是它非常脆弱,现在更是受到各种灾难的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江河断流等等。看看98年的洪水和去年的海啸吧,我们就会知道,地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如果有那么一天,地球不堪重负,我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呢?毫无疑问,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加紧行动,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等等。虽然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其次,我们应当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体来说就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同时注意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透支我们有限的资源,才不会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留下遗憾。

然后,我们应当学会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与其他生物和平相处。因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所以,在这里,我要呼吁,爱护地球,爱护环境吧。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且也应该是社会公德或者个人修养的必修课。只有爱护环境,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否则就会被人们所唾弃,成为历史的罪人!

谈谈个人修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修养越来越重要,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个人修养。可是,仍然有些人个人修养很差劲。

记得那时刚上大学不久,涉世不深,对什么都缺乏防范意识,很容易上当。记得那一次,我拿着刚买不久的手机去贴屏保,可能是原本生产手机的时候屏保贴得太好了,以至于我都没看出来到底有没有屏保。于是我拿手机给那个贴屏保的人看,问他我的手机有没有屏保,他跟我说没有,我就在他那里贴屏保。他帮我贴屏保之前,我不经意之间看见他从我手机上撕去屏保。他帮我贴完以后,我问他怎么骗人,谁知那人竟厚颜无耻的说不怪他,说我自己笨看不出来怪谁呀,可见这个人素质之低,可见他个人修养之差劲。

我前不久在电视上看了一个节目。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一下人们的个人修养。节目组找人假装病人躺在路边,那个“病人”在路边痛苦的叫着,可是周围围观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来帮忙,尽管时不时的有人走上前去看看这个“病人”,可始终没有人站出来帮忙。终于有人出来帮忙了,跟那个人一起的有四五个人,那个人打电话给医院说有人病了。这时,记者出现了。记者采访这些围观的人,这些围观的人说不帮忙的原因基本是一致的:害怕帮了忙以后,被这个人诬陷。是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别人帮了你,你不但不感谢还伤害别人,不是个人修养差劲的表现吗?只要我们提高了个人修养,害怕遇到困难室内人帮助吗?我们要怀一颗感恩的心。

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四个穿着大棉袄,戴

着帽子和口罩的大男人在一个候车处等车,但候车处分明写的是“母子上车处”,可他们却对这个提示装作没看见。他们一点也不注重个人修养,难道就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吗?尽管大多数人注重个人修养,但我觉得提高全民的个人修养还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提高个人修养。

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篇七
《社会公德讲课稿》

社会公德讲课稿

张显龙 2014年4月9日

一、社会公共道德含义

社会公共道德,又称善良风俗,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公共道德观,核心是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集体、他人、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公共道德的形成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它通过建立一种普遍和公认的标准,构筑了人们的行为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个人利益的实现是不能影响他人的,倘若超越了这个界限,就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公共道德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它所体现的对他人的维护其实也是对自己的维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进。

就当前形势而言,社会公共道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开车不愿礼让,都想抢先争道,不懂得与人方便与己也方便的道理;乘公交车不排队、争先恐后抢位置;不懂照顾老弱病残者;只注重小家庭的卫生和美化,而随意糟蹋公共卫生;家庭伦理道德沦丧,不赡养老人,弃婴,视离婚为儿戏,离婚后不关心子女成长;在开会、看文艺演出时使用手机或电话,甚至打游戏、睡觉;看望朋友、同事、上司不预约时间;接电话不愿先报自己的姓名;至于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说脏话恶语、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者更是常见。

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公德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更为重要。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和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功能,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特点

1、继承性延续性

千百年来,人们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这些准则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信守承诺,在公共场合注重礼貌、互相谦让等,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

2、现代文明社会交往的基础

任何一个社会的良好运作,不但需要有严明的法治,同时还需要公众对社会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认同和自觉遵守及维护。因为人乃群居的动物,在公共的空间里有必要相互顾及,以使自己的自由不致于妨碍他人的自由。道德的最基本的作用,乃在于界定人们各自的范围和界线,以免侵害他人和被他人侵害。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得到共同遵守,人们才有可能谈得上其他的各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公共道德规范是社会公众必须遵守的,那是众人在公共交往中所达成的最基本的共识;而个人道德追求乃因人而异,一般不能强迫他人遵守。

3、广泛性

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社会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这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最根本的发展基础。只有一个具有优秀社会道德感的人才会促成一个集体拥有良好修养的国民素质。

4、简明性

社会公德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通俗易懂,易于实行,只要具有起码的道德观念,就可以做到。

三、主要内容

1、礼貌谦虚

为人要有礼貌,这是做人处世的最起码的要求。礼貌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对人有礼貌表现了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情感和态度。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强调礼

节礼貌的重要性。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要求人们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言谈谦虚,待人和气,亲切热情。彬彬有礼的人,必然赢得人们的依赖和尊重。谦虚不是自卑,更不是贬低自己,而是一种外在的内在修养,表现为与人交往时虚怀若谷,尊重他人的人格,学习他人的长处,从不夸耀自己,自吹自擂,举止言谈谦恭有礼。

2、坦诚相见

人与人之间相处和交往,不仅要讲究礼貌、谦虚和气,尤其需要坦诚相见,使人放心,这样才能赢得朋友,易于找到患难之交,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如果你能给予他人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真意的赞扬,而不是用虚伪的奉承来满足一个人的自尊,那么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易于与人合作。

3、成人之美,助人为乐

我国古代的孔子就大力倡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一个人应当与人方便,切勿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或见死不救。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会时时快乐,事事顺心,总有需要别人帮助救济的时候。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主动帮助别人,以助人为乐。同样的道理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帮助别人,为别人做好事,就会使人由于你的存在而愉快,因你的存在而欣喜,因你的出现而鼓舞。反过来,你也会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帮助。因为,感恩图报,礼尚往来,是人的共性要求与意识。

4、遵守秩序

社会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保持相对稳定与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遵守公共秩序,为的是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是自己从事公共活动的必要条件。遵守公共秩序要求人们要有纪律观念,有较强的律己自控能力。纪律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的共同利益。一个没有纪律观念的人,很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纪律观念的强与弱,又同人们的律己自控能力的高低有关。讲究卫生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内容,是造成优美环境,使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它历来是社会风尚的一个方面和代

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5、敬老尊师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素有敬老爱幼尊师敬贤的美德。孔子把老者安之,少者怀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当作自己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语》有云:“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所以,尊师敬贤是“天理”之所使然。一般来说,老年人有丰富的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对社会或多或少地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应该受到后辈的尊敬。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处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人的关怀和照顾。师长是人生的向导和知识的传播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尊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贤者,一般是指那些德高望重为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人类精英,对他们表示钦佩亲敬,表达了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类的追求精神。今天,尤其应该恢复发扬敬老爱幼尊师敬贤的传统美德,以造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6、爱护公物

公共财物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生产改善,社会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每个公民都有法定的责任有义务,保护和增加社会公共财物。

7、遵法守纪

遵法守纪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它要求人们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否则,就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甚至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公民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通过法纪的他律,确立公民的道德自律,就显得特别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政治、经济和其他活动,以至于公民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秩序,都有赖于法律的规范,国家的稳定,也有赖于法纪的保障。广大公民必须培养守法的精神,严格地自觉地遵纪守法。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保证社会有正常的秩

序和稳定的环境。

8、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重要内容。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

四、现状与培养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现状

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比如,少数人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违背社会公德。这就更加说明了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

2、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圣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帮助。公民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职业特点服务社会。通过实践,公民可以更好地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社会公德需要公民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躬身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视,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社会稳定与社会公共道德

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篇八
《对社会公德的认识与感想》

对社会公德的认识与感想

通过对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学习,我对社会公德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公共生活日益成为我们当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社会公德,顾名思义,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在过去,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仍然要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并要将其发扬光大。当今时代的社会公德,包括我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近期发生的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再一次触动了我们全体中国人的心。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8天后,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被带回山东老家。也许在这时,我只能说,感谢路旁的那个摄像头,感谢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这令人心痛的一幕,唤醒了国人的良知!假如第一个路人能够伸手相救,可能也不会有小悦悦父母的痛哭,也不会有国人的悲痛。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当记者采访陈阿姨时,她说当时没想别的,就是想救人,而正是她毫不犹豫地向小悦悦伸出了援手,为这场冷漠灾难留下了唯一一抹温情。

陈阿姨回忆, 事发当晚, 她像往常一样在五金城里捡垃圾,远远看到一个小孩躺在路上, 但路人和车辆经过却都不理睬。她依稀听到小孩的呻吟,就赶忙跑过去。“我走到女仔旁边,听到她啊啊的叫声,声音不大,但听着很凄惨。“陈阿姨说, 她把孩子抱起来, 看到她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流着眼泪,嘴里和鼻子都在流血,后脑勺也在流血。孩子全身软绵绵的,扶起来马上就瘫了下去,坐都坐不住。陈阿姨不敢用力,便把孩子拉到路边,并呼吁路过的人们帮忙,无人回应。“之后我就问旁边的几家店铺,是不是他们的小孩,都说不知道。”陈阿姨马上去周围找孩子的家长,不久,她就看到了小悦悦的妈妈。抱起小悦悦后,“她妈妈跑在前面, 我拿起孩子的鞋子也跟着跑了上去。“陈阿姨表示,当时虽然天很暗,但不可能看不到有个小孩躺在路上, “我远远就看到她了”。

也许这个社会早已习惯了麻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许是近年来接连发生的老人跌倒事件给了人们一个教训,扶起后,反被老人污蔑为肇事者。因此,躺在路中央的幼儿,被扶起后,会不会被家长认为是肇事者?或许在过去千百年来,这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但简单细微之处彰显出的却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大问题。遗憾的是看起来如今这已经成了一个奢侈的社会公德,甚至可能会让心存善意和道德良知的“好人”们经济破产。当一个简单的举手之劳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公德已经破产了。显然,似乎作为社会人,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同样,老人跌倒该不该被扶起,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一个大讨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总感觉心里不是个滋味儿。媒体对所谓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讨论我觉得很有必要,

这绝非有选择性的故意夸大报导,而是针对目前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滑坡出现的现象提出质疑,因为类似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跌倒老人身上,还有更多其它的案例,比如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故事,比如围观跳楼自杀时出现一片幸灾乐祸的“快跳”的喊声,比如公车上乘客对小偷熟视无睹的常态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目前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面对轧伤了孩子无人敢救,跌倒的老人无人敢扶,做了好事反成肇事者,见义勇为反而走上被告席„„不可否认,这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影响和阻碍了道德建设的进程。但也应当看到,这只是社会的个别行为和少数现象。

作为90后的大学生,我们已经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第一,要做到,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到老师、长辈应主动问候;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在银行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之外;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随意写画;上网时文明礼貌,养成自律习惯;见到老人儿童跌倒时,应热心扶起。在不起眼的举手投足间慢慢升华社会公德的境界,因为扶起的,不仅有自己的良知,还有社会公德。

当今时代,社会对我们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转化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践行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社会公德的名言 关于社会公德的作文 关于社会公德的论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社会公德优美的句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22583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