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含哲理的写景诗句

含哲理的写景诗句

2016-02-14 10:00: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含哲理的写景诗句篇一《有哲理的诗句》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含哲理的写景诗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含哲理的写景诗句篇一
《有哲理的诗句》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 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李商隐

 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刘延世

 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张舜民

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戴复古

 终然投东意,万折不肯西。——宋濂

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翁格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袁牧

 虽红不是春。心静即身凉。——白居易

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李世民

 青山一路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刘禹锡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 应似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白居易

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白居易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元稹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 闲云生叶不生根,满山晴日照乾坤。——施肩吾

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李商隐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

 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钗嫁匹夫。——刘得仁

 年年检点人间事,惟有春风不世情。——罗邺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

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杨朴

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

 水流任急性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邵雍

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

 无人挈入沧溟去,汝死那知天地宽!——王安石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 自是世间无好手,古来何事不由人!——方惟深

 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黄庭坚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 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陆游

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陆游

 东家就食西家宿,世事何缘得两全!——陆游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 在家儿女亦心轻,行路逢人总弟兄。——杨万里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戴复古

 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定诸

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罗与之

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

 到底不知因色误,马前犹自买胭脂!——聂碧窗

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法昭

 百千万锭犹嫌少,垛积金银北斗边。——无名氏

 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方孝孺

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林翰

 当歌莫放阳春曲,几处人家末起烟。——王守仁

 直到海南天尽处,桄榔树下忆陶潜。——袁中道

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宋应星

 冷艳足为秋点染,从来多事是秋风!——萧云从

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汪琬

 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任锦心

 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任锦心

 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袁牧

 过来事怕从头想,高处人休往下看!——袁牧

 朱门蓬户无分别,只要能容自在身!——袁牧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 预支五百年新意,过了千年又觉陈。——赵翼

 才得顺风河又转,世间那得称心时!——赵翼

 培植一年开十日,人间富贵作花看。——祁崭藻

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 乾坤清气一枝笔,不落人间得意场。——郑珍

 去留一一归天择,物自争存我大公。——黄遵宪

 绝无衣被苍生用,空负遮天作异红。——丘逢甲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魏源

 日落风欲静,鸟啼人自闲。白云如解事,成雨便归山。——于谦

 昨日花簌簌,今日落如扫。反怨盛开时,不及未开好。——宋荦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 瞑目思千古,飘然一烘尘。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司马光

 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 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飞虫不畏人。——刘基 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唐寅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  覆雨翻云幻蜃楼,人生何处说恩仇。戏场亦有真歌泣,骨肉非无假应酬。——俞樾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龚自珍  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龚自珍

1、《蝉》——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初仕隋,后入唐,能文辞,工书法。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说,鸣蝉垂下口须,悠然自得地吸饮着清新的露水,凄切的响声连绵不绝地从梧桐树上传递出来。因为它立身高处,自然就鸣声远播,并不是借助着秋风往外散开。

写蝉以清露为食,择梧桐而居,是表现其心地纯净,立身高洁;写蝉居高声远,表现其性情孤傲,格调清高。说的是蝉,实际上是诗人自况,寄哲思于咏物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2、《破阵乐》——李世民

李世民--即唐太宗,高祖李渊次子。他常以隋亡为戒,较能任贤纳谏,励精图治。文学艺术修养较深,现存诗近百首。

全诗意蕴深远,而且贯穿一种昂奋的主调。本来,秋老风寒,尘沙扑面,征人离乡背井,远行塞外,容易产生感伤的意绪和畏难的心理。但此诗讲的却是:哪怕是千里万里,海角天涯,只要不辞遥远,肯于迈开步子坚持走下去,时光早晚总会到达目的地的。

3、《中秋月》—— 李峤

李峤(音乔),字巨川,高宗年间进士,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等朝,官至中书令。 诗中说,盈盈皓月挂上了秋空,人们都说今夜月明处处同。其实,在那迢遥的千里之外,又怎知道没有阴雨和狂风!

4、《登鹳鹊楼》 ——王之涣

王之涣,绝句成就很高,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前两句写的是登楼所见:一轮白日傍着远方起伏的群山冉冉西沉,流经楼下的黄河滔滔滚滚奔腾而去。寥寥十个字把望中的万里河山高度概括地收拢笔端,缩龙成寸,快人胸襟。后两句由景及理,把诗篇引入更高境界。这里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胸襟和进取不止的精神,也道出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思美蕴。

5、《送柴侍御》——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七绝圣手"。数任微官,屡遭迫害,多次被贬。

柴侍御--作者的友人。武冈--今属湖南省。

离别本来是令人感伤的事情,可是在诗人的笔下却写得十分旷达。你看,悠悠的流水,把这里同客人要去的武冈连在了一起;一路上,青山相连,自然是同云同雨;明月普照,分不出此乡彼乡。所以,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令人感伤的了。全诗蕴含丰富,韵味醇厚,格调高昂,读了使人振奋。

6、《乌衣巷》——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贞元年间进士,唐代杰出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于从民歌中汲取营养,在绝句创作上有很高成就。

诗人通过对朱雀桥边野草闲花蔓生,乌衣巷口一抹夕晖斜照,从前贵族堂前的燕子飞到寻常百姓家去做巢垒窝等现象的描述,寄寓了胜景不常、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本来景物十分寻常,描写也通俗浅显,但由于寄寓了深沉的感慨,创造出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来余味无穷。

7、《秋词二首》——刘禹锡

排云上:冲霄直上。诗中大意是,从古以来的文士,一到秋天就悲叹落寞与萧条,我却要说秋天的景色胜过春朝。看那晴朗的秋空,一只白鹤正排云直上,立刻把我的诗情引上了万丈青霄。

8、浪淘沙词(选一)——刘禹锡

迁客--指被贬官的人。漉(音鹿),过滤。诗人一生多次遭受谗言诬毁,艰苦备尝,终于得到洗雪,现出清白正直的人格。正如金子埋在沙砾之中,经过无限艰辛的千淘万漉,最后狂沙荡尽,始现真容。此诗乃诗人自况,同时也含有普遍的警喻意义。

9、《与歌者米嘉荣》——刘禹锡

米嘉荣--唐元和、长庆年间的著名歌唱家。凉州一一指《凉州曲》,原是凉州民歌,由西凉府都督进献朝廷。事:侍奉。

诗人说,能够唱出《凉州曲》意外之声的,旧人里恐怕只有米嘉荣了。但是,这硕果仅存者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近来世俗之见,往往只是看重新人而轻忽先辈,所以,逼得一些老艺人也只好染黑了胡须去侍奉那些年轻的后生了。诗中有不平,有牢骚,隐含着讽刺。

10、竹枝词——刘禹锡

诗中首句写景,杨柳青翠可人,江水缓缓平平,这是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环境。次句写耳中所闻,女郎听到了江上传来的唱歌声,因为是所倾心的人唱的,听来分外感到亲切。三、四句写闻歌之后的心理活动。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诗人巧妙地运用 这双关隐语,把女郎听到情人唱歌时既喜欢又担忧的微 妙复杂的情怀,写得生动、逼真。

11、《醉中对红叶》—— 自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杪(音秒)秋:秋末,晚秋。春:这里指春色、春光。

自己长年嗜酒,犹如晚秋临风的霜叶,脸上总是红扑扑的。但霜叶虽然也是一色艳红,但毕竟不是春色;人的醉貌尽管也是红颜,但终究失去了少年心态。有人考证,作者此诗写于江州被贬期间,寥寥二十个字,把政治上失意后借酒浇愁,情怀悒郁的心态,形象地反映出来。

12、《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白居易

苦热:酷暑炎热,也可解释为以酷热为苦。恒寂:和尚,作者友人。禅室、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诗人说,时值炎夏酷热,许多人都四出避暑,奔走如狂,唯独恒寂禅师在屋中静坐不动。那么,是不是这间禅房很独特,滔天的热浪根本进不来呢?并不是。只是因为禅师心定如冰,所以也就有身凉似水的感觉。

13、禽虫十二章(选一)——白居易

焦螟:古代传说中最小的虫类。蛮、触:《庄子》中说的蜗牛角上的两个小国。诸天:佛经中语,可以理解为无穷无尽的大宇宙。下界:指人间。微尘:佛经认为,人类所处的世界,与大宇宙相比,不过是一粒微尘。

诗中讽喻说,人们常常为一些极末微的事情争斗不已,宛如焦螟在蚊巢里杀敌,蛮、触在蜗角中交争。如果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把这些人和事放在茫茫宇宙里来观察,就会发现,这无异于是在一粒微尘里争雄斗胜,实在是太没有意思了。

14、《自感》——白居易

诗人感到,宴饮、出游、吃喝、眠寝,已经渐渐地变得十分乏味了,酒肉入肠,管弦盈耳,俗务缠身,也都毫无兴致,提不起来精神。只博得宾客欢颜、童仆饱腹,原来是,高官厚禄于己并无裨益,不过是为了他!从切身经历和实际体验中,写出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15、《涧中鱼》——白居易

前三句写沧桑翻覆,实际是写朝廷(天池)的血火斗争。臵身山林,远离魏阙,像深涧游鱼那样,不遭争斗之祸,可以自得其乐。

16、《悯农二首》(选一)——李绅

李绅:字公垂,无锡人,元和年间进士,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这是一首流传极为广远的通俗诗,题材很普通,道理也是尽人皆知的,但它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它避免了概念化的说教方式,抓住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概括而生动地表现了"盘中餐"乃是农民含辛茹苦创造出来的人间至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经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意蕴深邃的格言。

17、《菊花》——元稹

元稹(音诊)--字微之,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

秋丛--丛丛秋菊。陶家一~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以爱菊闻名。

诗人说他像陶渊明一样,在屋舍周围栽种下丛丛菊花,每日里绕篱赏菊,流连忘返,直到红日西斜。不是在群芳之中独对菊花有所偏爱,只因为在百花中菊花最后凋谢,此花开后更无他花。里面蕴含着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言浅情深,意蕴深邃。

含哲理的写景诗句篇二
《写景诗词赏析》

写景诗词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四处无人,

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

或许是月光惊动栖息的鸟儿,

从山涧处时而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黄莺叫得十分和谐动听。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表现出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歌的艺术特征。

含哲理的写景诗句篇三
《表达哲理的诗》

含哲理的写景诗句篇四
《有关写景的诗句》

含哲理的写景诗句篇五
《有关写景的诗句》

含哲理的写景诗句篇六
《古诗》

小学古诗文鉴赏作业

课程名称:

任课老师: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小学古诗词鉴赏 陈瑜 王维祎 11级中文四班 1113000131

《题西林壁》鉴赏及教案设计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在这里,诗人透过云雾的迷纱打算直接体认庐山本体。你看,他从横里看观察,所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岭;再从侧面端详,则是座座奇峰。无论是从远处望,近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观,所见景象全然不同。然而苏轼并没有象其他诗人那样仅仅止于惊叹和迷惘,而是进一步地思索:人们所看到的万千异态毕竟是局部景致,而并非庐山的本来面目。原因就在于游人未能超然庐山之外统观全貌,一味山间留连,“见木不见林”,自然难见其本象。

结尾二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难道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吗?小而言之,我们研讨某个问题时,不是也有因为钻牛角尖而陷入困境的吗?我们从事某项工作时,不是有时也由于纠缠一些枝节而难以自拔吗?大而言之,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常常也有限于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的偏见而未能着眼于全局,把握不住客观事物本质吗?„„

这一切不都是由于当事者“身在此山中”,因而“不得庐山真面目”的结果吗?这种种人生境遇与游人看山不得其法何其相似啊!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多少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诗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 1

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2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3

4

含哲理的写景诗句篇七
《《事理哲理》古诗》

《事理哲理》古诗

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3. 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4.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5.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7.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8.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9.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0.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1.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鉴赏具有高度哲理性的古诗名句

诗歌是借助生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诗歌能表现哲理,也就是说诗歌不仅要感情美,还要思想美。古代诗人在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各种景象的感受和体验中创作出不少具有高度的哲理性的诗句,闪耀着高尚、进步,深刻的思想光华,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巨大力量,这些诗句不是逻辑论证,更不是赤裸裸的说教,而是从艺术意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议论说理,它与具体生动的情景,水乳交融,使理在趣中,意味无穷,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佳句。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朝试卷孤逢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等等。

下面择其中几首佳句,鉴赏一下它的耐人寻味之处:

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说是朱斌)的五绝登鹳雀楼》的后一联。颧雀楼,在唐代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西南城上,为当时登览名胜。楼高三层,东南可望中条山诸峰,西南俯瞰黄河,因常有鹳雀栖息其上,故名为鹳雀楼。诗的前一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一下笔便描绘落日辉耀大地、黄河奔流入海的景色。不说“落日”而说“白

日”,使白与黄两种色彩对照,给人辉煌灿烂的感觉。这两句一写眼前景,一写想象之景,一实一虚,虚实结合,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诗人咏唱向日即将消逝和黄河奔流而去,已透露出惋惜时光流逝之意。所以,三、四句写他要“更上一层楼”,不仅是要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而且要追上那将要逝去的白日,追回那光辉壮丽的时光。这一联借登楼览景发出的议论,揭示出一个深刻而普遍的哲理,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人要想在思想与事业上达到更高的境界,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攀登。十个字,使情、景、理熔于一炉,表现出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后来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高远的精神境界。

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苏轼的七绝《题西林壁》的后两句。元丰七年

(1084),苏轼自黄州赴汝州(今河南临汝),途经庐山,写了此诗。西林,寺名,在庐山北麓,与东林寺为邻。诗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说,从横的方向看,庐山像一条绵长的山岭横卧;从侧的方向看,庐山又像一座高耸突兀的山峰。近看,觉得庐山高入云际;远看,又感到庐山变矮了些。这一联概括地表达了从不同角

度,不同距离观察庐山所得到的不同印象,显示了庐山的多恣多态,广大高深,气象万千。但苏轼此诗意不在描绘庐山的奇丽壮观,而是要写出他对庐山近察远观的新鲜发现和独特感受。因此这两句在描述庐山中已蕴含了哲理。这就是说,对于世界一切人物、景象、事件、现象,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发现其个别的特点,后一联承接前联,进一步说,人们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身局限在庐山之中。诗人在这里提出看山必须有一定的距离,才能清楚山的总貌。诗人的哲理思索又向上提升。他启示我们:要认识事物的全貌和本质,既要“入乎其内”,细致地观察它、熟悉它、理解它;又要“出乎其外”,全面地、客观地把握它。这样才能避免“当局者迷”,而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全篇分两层揭示出带有普遍性的哲理,却紧扣着看山的感受来表达,这就不空泛、不枯燥,而有理趣,耐人寻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诗中的哲理,是人人心中感觉得到却又从未有人说过,见解新鲜,思想深刻,指导性强,使这首诗几乎家喻户晓,经常为人们所引用。

三、向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

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朱熹写的《观书有感二首》(其

一)的后两句,诗的开头两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说这个名叫半亩塘的方形池塘,就像一面打开了镜袱

的铜镜,平放在地上;天的光和云的影倒映在镜中,不停地漾动,就像人在来回徘徊。句中的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同时打开。这一联比喻贴切优美,表现了塘水的清深澄澈。后两句用设向的形式提出问题并议论说理。诗中问:池水怎么会这样清澈澄明?诗中答:这是因为有清泉活水自源头不断地流进来。这四句诗都是写景像是一首山水诗,但诗题“观书有感”启示我们,诗人是在借景说理,把人的思想,或者“理”比作一口水面清澈如镜的池塘,把读书穷理比作导入方塘的清流,启示我们思想要不仃滞、不僵化,必须不断勤奋读书,增加新的知识。诗的后二句议论说理紧扣着形象,并且以设问句表达,有诗味、理趣、有启发性。

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南京诗人陆游的七律名篇《游山西村》的颔联。此诗是乾道三年(1167)陆游罢官归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闲居时作的,诗中描述农村风土人情,表现了诗人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相处的思想感情。全篇感情真朴,写景生动,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意境浑成。全诗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含哲理的写景诗句篇八
《写景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写景诗鉴赏练习题

宋兴树 2010-8-1

一、 社 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二、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

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三、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四、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述。

(2).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四、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写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说说末句一问透视了诗人怎样的意趣?

五、 水槛遣心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写景最传神的是哪一联?联系全诗试作评说。

六、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看全诗,诗人陶醉的“碧山”是怎样的世界?从中看出诗人崇尚的是什么?

八、.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山中留客的理由有几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九、 次北固山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写出诗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的内涵。

十、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三、四句的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十一、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十二、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十三、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这首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送别”二字应该如何理解?

(2)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四、 十五夜望月

唐·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

(2) .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十五、 夜 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

(2)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答案

一、.《社日》这两个细节分别是:春社延续的时间很长,到傍晚才散;其二是农民们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二、.《过分水岭》. 1.溪水 有情 2.从溪水“三日得同行”的“行”与“惜别一夜声”的“声”两方面来表现溪水与人情真意切,诗人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写得细腻别致,意味绵长。

三、.《江南春》不同意。1.诗作应题而来,“江南春”非一处一地之景,而是整个江南春色的巨幅画卷;

2.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理想是讲究虚实相应,作“十里”显然过“实”则无味,不如“千里”更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盎然意趣。

四、.《夏意》 1.最大特点是清幽。庭院深,远离闹市;夏席清,舒适宜人;树阴满地,更添几分幽静与清凉;石榴花的明艳与黄莺的鸣叫又使清幽的环境增添了恬淡的生活情趣。这些又从诗人昼寝的美梦中流露出来。2.恬淡闲适的情趣。

五、.《桃花溪》问洞在何处,即意在寻“桃源”所在,透视出诗人厌恶现实,如同陶渊明追求理想社会的心态。

相关热词搜索:富含哲理的诗句 含有哲理的诗句 含哲理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含哲理的写景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含哲理的写景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2279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