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什么叫设问句举例

什么叫设问句举例

2016-02-17 10:45:5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什么叫设问句举例篇一《主观题设问举例(政治)》 ...

什么叫设问句举例篇一
《主观题设问举例(政治)》

主观题设问举例

(1)企业如何才能经营成功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制动性。

2、如何促进就业?

(1)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增加就业岗位:

(2)政府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3)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4)政府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5)劳动者要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为就业与自主创业做准备。

3、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政府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着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2)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是互为前提的,所以劳动者要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

(3)已发签订劳动合同。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4)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辩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

;4、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移动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收入较大的问题。

(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5、国家财政有何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市场有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活动筹集资金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即通过调节宏观经济运行,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什么叫设问句举例篇二
《恰当处设问+课堂更精彩》

34

数学通报2015年第54卷第6期

恰当处设问课堂更精彩

徐进勇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22023)

数学学习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智力参与,提出恰当精准的问题或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尤为重要.广受关注的数学探究学进而解决问题,已成为当今数学课堂的一种重要习具有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的组织形式.

征,旨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过程1在知识的生长点设问

中的探究特点.可以说,真正深入、高质量的数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的学学习必然含有探究成分.立足于学生的日常学联系是紧密的,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习,将探究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方式加以提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续、深化与发展.数学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数学探究学习的效力,改没有全新的和绝对孤立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变数学学习中过分倚重模仿、识记和重复演练的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现状.实际上,一般的数学教学内容,只要细心系,为学生架起由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通过同挖掘、精心设计,都能不拘一格地针对教学内容化与顺应,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某个部分创设出适合学生“微科研”的局部探究之中.当前我国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性问题,设下让学生处于紧张、亢奋的思维状态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入的,这基本符合人的认识下的问题.之后,学生通过直观思维、逻辑推规律,也与现代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思想相理、精确计算等数学活动,形成自己的假设,并一致.重要的是教师要精心思考,建构起新旧知通过反思观察或必要的数学实验活动检验假设,识之间的内部的实质性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直至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建构起对数出一系列有探究性的问题,让新知识和内容、意学知识的理解和有关的方法、技能.强调探究学义逐渐露出端倪,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习,并不是因为接受学习不好,而是因为以前过2在概念的形成点设问

多地重视接受学习,致使探究学习被完全忽略或概念的形成是指人们对同类事物中若干个不退居边缘,其弊端已越来越明显.强调让局部探同例子进行感知、分析、比较和抽象,以归纳方究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对概念式和观念的转变,在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之间寻的理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求一种平衡,从而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11

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堂应无论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教学还是现在一些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西方国家实行的抛锚式教学(约翰・布朗斯福特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作为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都主张创设一个过程.”因此,对每一个概念的教学,我们都应该完整、真实的问题或问题背景,产生学习的需想方设法从本源上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努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力探求一些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采用更能激发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学生探究意识的教学方法.

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问题是推案例1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中“函数的动思维的原动力”.可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

简单性质”一节中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学习,可

万方数据

2015年第54卷第6期数学通报

35

以创设如下探究问题.

问题1讨论某市某天气温变化图,说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实际出发概括为上升还是下降?)

问题2

回顾初中学过的函数Y—z,Y—X2

图象的作法并分析图象的变化趋势.(从学生认知出发,抽象为Y随z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问题3

如何量化Y随X增大而增大?(从

数学语言的精准出发,转化为当自变量从z,增大到z。时,相应函数值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4你能尝试对函数的单调性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吗?阅读教材,反思自己给出的定义.(数学化为对任意z,<z:,都有f(x,)<,(zz))

问题5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中有哪些关键

词?如何理解?你能举出反例吗?(从定义的科

学性出发,强化对“任意性”、“某个区间”的理解,正例说明充分性,反例说明必要性.)

通过以上5个问题,使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旧的认知结构得到改组与重构,建立为新的认知结构.3在教学的重难点设问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落差的距离(最近发展区),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案例2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中“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一节,重点和难点为正确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问题.

例题

某场主拟用长为36m篱笆围一个矩

形养殖场,为使养殖场面积最大,如何设计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和定求积的最大值.)

问题1假设篱笆足够多,要建一个面积为lOOm2的矩形养殖场,应如何设计这个矩形的长和宽使得所用篱笆最少?(积定求和的最小值.)

问题2某场主拟用长为36m篱笆围一个矩形养殖场,为了避免混养,要用篱笆在里面搭建

万方数据

一个隔断,为使养殖场面积最大,如何设计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和不是定值时,如何配凑?)

问题3某场主拟用长为36m篱笆围一个矩形养殖场,由于场地的限制,养殖场的宽不能超过6m,如何设计这个矩形的长和宽,使养殖场面积最大?(强调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同时引出当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不满足时,如何解决?)

问题4

某场主拟用长为4am篱笆围一个

矩形养殖场,为了避免混养,要用篱笆在里面搭建一个隔断,且受场地的限制,养殖场的宽不能超过bm,为使养殖场面积最大,如何设计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意识,进一步强化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

通过设置以上4个探究问题,从解决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进而由学生总结出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过程中的的三个条件,合情合理,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思维得到深化.所以,教师应该注意教材中形式演绎背后的生动思想,要理清知识生成的原始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初始方法.搞清这些,教师再思考设置什么样的问题.这正是教师将逻辑推理还原为合情推理,将逻辑演绎还原为策略创造的工作.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中认为:“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事实上,寻找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寻找条件知识与结论知识之间逻辑联系或转化轨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激活知识、检索知识、提取知识、组织知识,使解题与发展同行.当解题由一个步骤推进到另一个步骤时,其实就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生成;当解题由一个关系结构对应到另一个关系结构时(比如由形到数,或由数到形),其实就是关系结构之间的联系与生成;当解题并列着多个解法时,其实就意味着产生不同解法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或对应关系.[zJ

案例3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节中,对椭圆方程的推导过程,其实就是如何化简,如何去根号的问题,课本上是这样表述的(作为法一):

4在解题的联系点设问

36

数学通报

2015年

第54卷第6期

由I

PF。

PF。

=2a得

 ̄/(z+c)2+Y2+J(x-c)2.4-Y2—2a.

将这个方程移项得 ̄/(z—c)2+y2—2口一 ̄/(z+c)2+y2.

两边平方得n2一cz—n ̄/(z—c)2+y2.

两边再平方,得(口2一C2)z2+n2y2=口2(口2一

c2).

因为口2--c2>0,所以可设口2一c2一b2(6>O),于是得b222+日2y2一以2b2,

两边同除以n2b2,得手+葶一1(口>6>0).

问题1为什么要移项,一定要移项吗?不移项可以吗?

法2:尝试直接平方

由 ̄/(z+c)2+y2+ ̄/(z—c)2.4-Y2=2a,

两边平方得2(z2.4-y2.4-c2).4-

2 ̄/[(z+f)2+y2][(z—c)2+y2]一4a2,

即(z2+y2+c2)2—4c2x2一[2a2一(z2+y2+f2)]2,

得一4c222=4a4—4a2(z2+y2+c2),即得(n2一c2)z2+n2y2一n2(口2一C2).指出:化简的关键是利用式子的对偶性产生对z2-4-Y2-4-f2的整体运算,减小了运算量.

问题2原方程形式上还有什么特点?如何针对这个特点再选择其它运算方式?

法3:由两数和为2口,联想到等差数列的对称式设法:

可设 ̄/(z+c)2+y2一n+d①,

√(x--c)2+y2一口一d②(--a<d<a),①平方得z2.4-C2.4-Y2-4-2cx=a2-4-d2-4-2ad③②平方得X2+c2+y2—2fz—日2+d2—2ad④③一④得,4乜d一4cx=>d=二z⑤

③+④得,2(z2.4-y2.4-c2)一2(n2-4-d2)净z2+y2+c2一乜2+d2⑥

一2

⑤代入⑥得净z2+y2+c2一旷.4-。c;x2,即得

(n2~c2)z2.4-n2Y2一日2(n2一c2).

法4:由 ̄/(z+c)2.4-Y2.4- ̄/(z—c)2+y2=

2n①联想到它的共轭根式:

两边同乘 ̄/(z+c)2+y2一 ̄/(z—c)2+y2得

万方数据

氕鬲;河了一氕i≯可一了2cx.②

①一②得 ̄/(z—c)2+y2一口一兰.以下运算

同法1.

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下许多创新空间,所以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拓展变式,并从不同视角发现新问题,才能用好教材.在表述问题时,

不可武断,妄下结论,不可以限制学生思考.解题过程中有的从表面上看不可以解,但未必就不能解,有的从表面上看比较繁琐的解法,却潜藏着很好的教学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大胆尝试,即使解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在求解过程中总会有收获,总可以获取有用经验,引发解题后的思考,这也是很重要的.

5在学生的易错点设问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极相近的数学问题,如果对题意把握不清,或对概念理解不透,或对解题方法不加区别的套用,容易产生一些错误.错误更容易引起人们警惕和清醒,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产生刺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搜集、抓住学生的错误点,分析比较,剖析原因,可以达到纠错明理的良好效果.因为错误所以有了经验,因为经验所以有了成功,聪明的人能将错误转换成成功、经验、毅力与耐心,能使错误变为财富.

案例4

已知函数y一—a两x-t-3盯疋义域内的X

值,都有一1≤y≤4,求口的取值范围.

结果发现学生有如下三种解法,并得出三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解法一

由题意得一1≤鼎≤4,

f—z2—1≤nz.4-3I口z.4-3≤4x2.4-4

fz2.4-n.z.4-4≥≥0

即14xz一口z+j≥o恒成立,

f△,一口2一】6≤0

所以

1△:一a2-16≤o,得一4≤口≤4・

解法二由y一等等得yx2一ax+y--3—

0,因为存在X使方程成立,所以A一口2—4y(y

2015年第54卷第6期

数学通报

37

—3)≥o,因为一1≤Y≤4,所以一1,4是方程4y2—12y一口2—0的两个根,得a一±4.

由Y一岩得yx2一ax+Y一3一

一~上。

解法三

0,因为存在z使方程成立,

所以△一a2—4y(y一3)≥o得a2≥4y(y一3)一4y2—12y,因为4y2—12y在Y∈[一1,4]的最大值为16,所以a2≥16,得口≥4或n≤一4.

教师让三位学生分别将这三种解法在黑板上展示出来,然后提出问题: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

学生先安静观察思考,然后有学生组合在一起讨论,教师巡视,并示意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解法一是保证了f(z)的取值恒落在[一1,4]内,即,(z)的取值范围是[一1,4]的一个子集如图(--),符合题意;解法二是保证了,(z)的值域是[一1,4]即厂(z)的取值范围正好是[一1,4],如图(二),与题意不吻合;解法三是保证了厂(z)的取值范围包含了[一1,4],即[一1,43是厂(z)取值范围的一个子集,如图(三),与题意不吻合.

图(一)

图(二)

图(三)

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还要重视解题后的“解题回顾”.解题回顾的过程中,不仅要回顾有关知识、解题方法及理解题意的过程,而且更要回顾一开始怎样探索的,走过哪些弯路,产生哪些

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弯路和错误等.久而久之就可以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这些经验有的是解题策略,有的是解题的元认知知识,它们都是今后解题的行动指南.

万方数据

6在创薪的生成点设问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当然也不应拘泥于预设的程式,要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大胆超越与即兴创造.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不同的见解和创新方案梳理成完整的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辨析与讨论,让各种意见充分解释其根据,鼓励学生争论,从而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和正误辨析中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并完全明了其道理,对错误的认识也搞清其原因,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千金难买”的“教学意外”,将课堂生成的资源巧妙灵话地整合到知识思维的链条中.余文森教授说过:“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也就是说,关注“生成”应该成为一种教学常规,高效课堂应有精彩的生成.

钱学森先生曾提出:“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就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教材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教师.”可见,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置可以依托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问

题,这个问题可以是一段数学资料、一系列需要

提炼的模糊问题、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一组活动素材等等,它们都是一个对学生具有智力挑战的、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未解决的情境.它们都是引发学生思维与探究活动的向导,同时也是师生课堂互动的发动机,学生可以围绕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探究活动.如何设计

这样的问题,使普通的数学课堂成为良好的探究场所,考量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功力.

参考文献

涂荣豹等.新编数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罗增儒.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

出版社.2008,1:40—41

什么叫设问句举例篇三
《设问,反问》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设问句应与反问句分别开

设问句式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例:数学难吗?其实不难。

反问句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

例:"难道数学有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陈述句:数学不难。

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反问句的特点

通常反问句是陈述句的改版,是为了强调语气。

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这个反问句改为

陈述句就是:那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前一个句子语气就强烈多了。

除此之外,一些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如:难道 怎么 这么„„ 除了反问词,还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如:呢 吗„„ 而且为了表示与陈述句的区别,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

且通常都要把句子(判断句)的意思倒过来后,再加上反问词。

1. "难道我会不知道?"----

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7.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8.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穷人》这篇文章中“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意思就是说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感叹号表示极度强调。

9.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和曾在迟到过?

10.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11.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的吗?

1.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3.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4.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5.是什么是合作?合作是互相配合

6.太空中有外星人吗。没有

7.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要不要提高?要提高,我们不仅是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去做,而且是在努力地实施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

10.他摸出的是什么?是手枪!

11.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12.北大荒你不喜欢吗?喜欢。它物产丰富,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

13.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14.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7.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8.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穷人》这篇文章中“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意思就是说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感叹号表示极度强调。

9.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和曾在迟到过?

10.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11.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的吗?

1、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点齐全(分值)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作用: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7、开头作用:

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倒叙)

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景物描写)

8、结尾作用:

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任务评价):

摘文中词语;看具体描写;看所写事件;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

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赏析题多见,注意选择赏析的句子)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的特点。

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对偶句:是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14、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铺垫,象征,欲扬先抑,借物抒情,以小见大。

对比:通过……与……什么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照应:相似性照应;对比性照应;因果性照应。

15、语言风格:

有的生动形象,优美清新;有的朴实真挚,通俗易懂;有的幽默诙谐,富有趣味;有的语言犀利,讽刺性强;有的深邃含蓄,哲理性强;有的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16、环境描写作用:

A:渲染气氛:衬托……的心情。

B: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C:衬托人物……的性格。

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

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F: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

17、重点词语的品析:

A:①词的含义:具体分析该词的意思,判断用修辞否,若用,按赏析题回答。②没用修辞,一般揣测这个词的施事者性格、原因、感情……等。

B:某词是否换成另外一词,: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因词的表达效果如何好,而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 C:前后两词是否矛盾:一般不矛盾,两个词语从不同角度而言针对不同内容。

18、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

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 19:补充类试题:

A:补充过渡性语句(倒叙与顺叙的交接处;场景转换处等)

B:补充开头或结尾(注意首尾照应和点题;注意考虑首尾作用;注意中心需要)

C:补充人物话语(称呼、礼貌语;结合语境要说的内容)

D:补充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等)(注意要符合语境,注意人称使用和叙述的立场)

E:题目(结尾处重点词:线索)(一般联系中心)

20、原因类题型

要注意结合语境(上下文)搜索或概括(一般联系中心)。

21、写作特点:

A:写作方法。

B:构思技巧。

C:语言特点。

D:描写人物方法。

E:结构。

2、议论文

一、议论文的标题类型

①论点型:35B《节约是一种美德》同步训练P23《给人生加个意义》 P62《善于舍弃》39A《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感恩》 作用: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论题型:24A《单纯》、《谈骨气》 作用:提出本文的论题(议论文的问题)

二、论点:

1、论点的类型: ①中心论点 ②分论点

2、中心论点的位置:

①标题 ②开头 ③结尾 ④中间 ⑤文中未明确,结合全文概括

如何判断: ①是一个完整的表义明确的陈述句 ②是针对论题论述的是 ③针对全文的,文中论据能够证明该内容,该内容则为论点(分论点除外)

3、论点的提出方式:

①通过事例或生活现象、或名言俗语、诗句,引出论点 ②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例《谈骨气》③层次论证,最后总结中心论点

1、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2、补充论据:

①首先审清题干,分清是那种类型的论据,还要明确为什么观点而补充,35B 15题:请你在文段③补充一个体现节约的例子,使论据更充足。

答题注意问题:a.补充事实论据,因为题干中是“例子”

b.为③段补充,③段的主要观点是:“节约更是一种民族素质”,而不是中心论点,像补充“节约时间”或“某人勤俭”都是错误的。

②事实论据:必须是名人的事例,而且是众所周知、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

道理论据:必须是名人名言。重在平时积累。如:35B 16题②小题:请从你积累的仓库中挑选出两个关于节约的名句。

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作事实论据,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加具体,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作道理论据,证明……观点,使论证深刻透彻,增强说服力。

3、对比论证:通过…与…对比,鲜明地论证了……观点,是论证严密,增强说服力。

4、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是论证通俗易懂,增强说服力。

五、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

分析问题:运用……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解决问题:总觉全文,强化(或总结)论点,发出号召

六、论证思路:(或“简述论证过程”或“……是怎样论证的”?)

1、恰当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示次序的词语

2、完整的形式:表示次序的词语+论证方法+论证内容

七、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立驳相结合)

立论:①通过……事例(自然现象)引出并证明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②通过……名言引出并证明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③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

驳论:①通过错误言论引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②摆出错误言论,树立批驳的靶子,为下文批驳作准备

八、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①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②总结全文:深化总结论点,发出号召。

九、论据能否去掉一个?

一般不能去掉。原因:作者从古今(中外、正反、不同身份等)角度论证的,去掉后不全面,缺乏代表性,使论证不充分严密。

论据能否互换?一般不能。

原因:⑴结构上:与前文某些词句依次照应或有古今中外顺序,互换后结构不严谨。

⑵内容上:此论据是为了证明……的小观点,不能证明另外一段的观点。

3、说明文

1、整体阅读,获取信息

①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说明内容

a.找中心句或过渡句 b.说明对象+特征 c.各段内容叠加

例:中考11套A《二维条形码》15题25套B《绿色塑料》17题

②文章从那几方面说明白?[先将文章分成几部分然后再加以概括]

2、说明方法及作用

提示:①说明方法有几种就写几种且字要正确②说明内容可找方法句的前一句或该段中心句

A、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内容(例:11套17题)

B、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内容(例:25套18题)

C、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内容

D、作比较:通过……和……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内容(例:17套B27题)

E、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内容(例:25套19题)

F、分别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内容

3、给事物下定义

什么叫设问句举例篇四
《课堂中有效设问的方法》

课堂中有效设问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联系教师、学生和知识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现在许多数学课上,学生参与度很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大多是“是”或“不是”式的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大多算不上有效问题。那么,该怎样创设数学有效设问呢?

所谓数学课堂中有效设问,其实就是一切围绕学生为主体,发现、寻找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情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以合适的方法把它呈现出来,让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能力上得到不同的、他所需要的发展。

一: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有效?

1、可及性:跳一跳,够得到,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一般认知规律,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历及环境,个性、爱好及基本心理情况等;

2、启发性:问题应对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提示作用,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使学生借助于这种启发,领悟数学实质,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数学;

3、开放性:问题富有层次感,入手较易,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

4、挑战性: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心向,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

5、体验性:能给学生提供深刻体验,人人有所得,包括动手、探究的机会或替代性经验,学生能够感受、体验数学,并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6、激励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要求教师所创设的问题要很好起到这种引导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注意问题的知识性,同时还应注意问题的艺术性,尽可能多一点幽默感和趣味性。

二:在教学中有效设问的方法

1、分析设问——理清思路。分析设问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而事先设计的问题,简言之是“持果索因”的设问。

2、揭示内在联系的设问——解决矛盾。为了使已知与未知发生必然的联系而设计提出的问题,在几何证明中是以添辅助线的形式出现而起到媒介作用、汇聚作用和显露条件的作用而设问的。

3、归纳设问——总结规律。归纳设问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设问,其目的是总结规律性的东西。

4、演绎设问——学会应用。演绎设问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设问,其目的是为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5、对比设问——找出异同。这是为区分两类相近事物而设计的问题,如乘法公式中立方和与立方差的区别常常用到对比设问。

三、教学中有效设问的注意事项

1、教师提出每一个问题都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因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都带有一定的思维性,学生必须经过认真思考一定时间后,才有可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回答。

2、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保护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3、对于学生的独创的方法不要全盘否定,要善于能发现其中有价值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鼓励,有利于学生探索知识的信心提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大的鼓舞。

4、设问要符合下列原则:明确性和简洁性。设问的明确性是指每个问题都要围绕教学目标;简洁性是指语言通俗、简洁,不拖泥带水。

5、注意启发诱导。设问的启发诱导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透彻地理解知识,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6、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提问切忌繁琐零碎,面面俱到。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关键,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突破难点。

7、明确具体。问要明确具体。如果含糊不清,使学生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会使学生头脑中的“疑问”变成“疑团” 由于问题提得明确具体,学生按照问题指引的方向,各抒己见很快形成了一 致的意见。

8、深浅适宜。提问还要深浅适宜。问题深了,超出了学生知识和智力的限度,思考再三也想不出来,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挫伤;问题浅了,如“对不对”“行不行”“好不好”之类不讲实效的问题,除了使课堂上显得表面热热闹闹以外,毫无益处。

9、要注意因材施教。难度较大的可让优生答,稍容易的让基础差的学生答,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回答有创见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0、设问要灵活。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卡壳”、思路受阻时,我们可采用变换提问角度的方法进行调节。或者将稍难的问题进行分解,降低难度,来打开学生的思路。

四、具体实例 比如:求ysinx

cosx2的值域。

设问一:这个结构跟数学里哪个概念有关系?(学生能回答出斜率)

设问二:它表示哪两点连线的斜率?(学生能回答(cosx,sinx),(2,0))

设问三:(cosx,sinx)在哪里?(学生能回答出在圆上)

然后,学生就自己能通过画图得到答案。

设问四:还有别的方法吗?能不能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含三角函数的整式求最值问题?(学生能回答出sinxycosx2y,并能写出sin(x)2y

y2)

设问五:能不能求出含y的 2y

y2的范围? (学生很快能说出它的范围是(12y

y21)) 设问六:能不能用一个不等式表示?(学生很快能说出2y

y21并解出结果来。

总之,将所授内容的关键环节设计成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回答,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会有所增加,教学效果良好。

什么叫设问句举例篇五
《新闻写作的要点以及举例------》

新闻写作的要点以及举例 ————王岭 新闻写作几个主要注意事项

1、短小精练:消息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消息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举例及分析

“土建杯”篮球赛圆满落幕

2011-5-7 来源:本站原创 李慧章 阅读187次

5月7日,“土建杯”男子篮球总决赛及闭幕式在南区室外篮球场举行。土建学院团委副书记杨宇出席(注意用词)闭幕式,并为获奖集体及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点明事件

闭幕式上,杨宇(领导名字要正确)发表讲话,他说,运动员们在比赛中,

赛出了自己的水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希望同学们在“交大杯”篮球赛上能再获佳绩,为学院、为自己争得更高的荣誉。

“土建杯”篮球赛经过近两个月的激烈比赛,由学院各年级各专业组成的八个组中,16支队伍脱颖而出,再经过逐轮淘汰,最终选出了本次篮球赛的前三名。经过激烈角逐,最终,07建工摘得桂冠,08建工紧随其后,09给排水摘得季军。最佳组织奖和精神文明奖分别由08工管和09土木工程3、4班获得,陈仙克荣获本届篮球赛的MVP最有价值球员奖。 „„..结果

什么叫设问句举例篇六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什么叫设问句举例篇七
《汉语修辞学5简答分析》

五、简答题、分析题

举例说明修辞和逻辑的关系。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二者属不同学科。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修辞与逻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语言表达应该遵循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逻辑的各种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但有时出于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人们也突破逻辑的制约,构成超常规的用法,因而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例略)(参教材P7)

什么是语境?举例说明如何巧妙地利用语境来进行修辞活动。

语境即语言环境,就是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一定

的题旨,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以及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例略)(参教材P16)

为什么文学作品中锤炼词语要求生动形象?

生活是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艺术家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艺术手段,如声响、色彩、线条等等去反映生活,使艺术形象有具体可感性。语言文字是抽象的概念符号,它所描述的对象不能以直观的形式置于读者之前,但是唤起读者的形象感同样是极其重要的。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更讲求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它要求反映生活、描写人物能做到细腻生动,真实可感。(参教材P57)

举例说明成语活用的方式(不少于三种)。

成语的活用方式有以下几种:①易字,指更换原形中的某个字,如:望洋兴叹→望书兴叹;②谐音,指变体和原形中的字音相同或相近,如:一往情深→一网情深;③拆用,指把成语原形拆开使用,如:根深叶茂→根深才能叶茂;④易色,指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同;⑤易序,指改变成语原形成份的次序,如:心安理得→理得心安;⑥别指,成语原形指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另一事物。P87-89

什么是叠用?叠用和排比有什么区别?

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地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叠用和排比的主要区别是:①排比的各项要求匀称,叠用的各项不作强求;②排比要求尽量避免字面上的重复,叠用则有意重复某一个或某几个词语。 (参教材P110

简述设问句和反问句的联系和区别。

设问句和反问句都不是有疑而问,这一点相同。但二者有区别:①设问句主要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句则表示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②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已经暗示了出来;③设问句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 (参教材P143)

为什么要讲究语音修辞?

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语句也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遣词造句,不仅要考虑它的意义、内容而且要考虑到它的声音、形式,讲究语音修辞,使语言的形式能给人以美感。汉语的音节具有高扬转降的声调变化,平仄交错、相互配合,会显得抑扬有致,富有节奏感。汉语有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同音词以及词的轻重音等等,它们反复再现,可以使语音盘旋回环、联绵不断。对汉语这些语音建筑材料加以巧妙运用,能使文章声情并茂,大大提高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参教材P170)

遣词造句时如何才能做到音节协调?

遣词造句时做到音节协调要注意以下两点:①直接组合的词语中要注意音节匀称; ②相应位置上的词语要注意音节一致。(175-177)

普通话四声中,哪些是平声,哪些是仄声?平声和仄声各有什么特点?合理安排平仄有什么修辞效果?

平声包括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普通话中的上声和去声。平声的特点是长而扬,仄声的特点是短而抑。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具有抑扬美。 (参教材P192)

什么是借代?借代有哪些方式?

借代就是不用事物本来的名称,而用和它密切有关系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常见的借代的方式有:①以部分代整体;②以具体代抽象;③以专称代泛称;④以特征代本体(参教材P225-228)

什么是仿词?相类仿词与相反仿词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仿词是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成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相类仿词与相反仿词的不同在于临时仿造的词语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存在意义上的区别。相类仿词在意义上二者是类似或有某种关系;相反仿词是相反或相对关系。 (参教材P259)

引用有哪些修辞作用?

引用的修辞作用有:①议论文字引用某些有说服力的、权威性的语言材料,可以使论述充分展开,论据坚实有力;②描述文字运用引用修辞格,尤其是引用美丽的传说、优美的诗歌等等,可以丰富情景,使语言更具文采;③直接引用有关人物的话语,往往可以表现出说话人的语气、神情,使人有更真切的感受。 (参教材P287-290)

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学?

① 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3分)②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

词语的巧妙配合有哪几种具体方法?

①相同词语的配合;②含有相同语素词语的配合;③意义相同相近词语的配合;④意义相反、相对词语的配合

简述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有相似关系,喻体必须在比喻句中出现;比拟中被比拟的事物和用来比拟的事物融为一体,用来比拟的事物(拟体)在句中一般不出现。

从词汇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效果。

他千方百计想钻进高校,但谁不知道,他不爱文化,只求文凭,不做学问,只谋学历。(巴川《亲戚的亲戚》)

用“文化”和“文凭”、“学问”和“学历”两对语素相同意义反的词,比较深刻地表现某些人进高校的心态。

下列句子划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试分析其修辞效果。

有时一种意见会激起热烈的辩论。智慧的火花,有如星光闪耀;思想的交锋,常似电掣雷鸣。然而,气氛友好、自由,推心置腹。每一次讨论会,他总凝神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吸取启人心扉的每一个独到的见解,每一个创造性的思考。

划线部分的句子使用了对偶这种比较整齐的句式。在文章中适当插入整齐的句子,散句和整句交替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凝重,有气势

请在字下注明下列诗句中各字的平仄。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毛泽东《长征》)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指出下面语段中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格?

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很近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答:本段运用了 对比 、 比喻 和 排比 等修辞方法

什么长句?长句有什么特点?

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词语的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长句的特点:1、信息丰富。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所以能负载较多的信息2、气势充畅。长句内容较多,常常蕴蓄丰富的情感,读来显得很有气势。3、脉络分明。运用长句可以使句子的脉络清楚地显示出来,既突出句子的主要信息,又使其内部的关系表现得很明晰。

修辞和语言三要素关系怎样?

答:语言三要素指得是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学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从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来看是不同的,修辞所研究的是语言使用效果好不好的问题。语言三要素要解决的是语言表达对不对、通不通、行不行的问题。修辞与语言三要素又是有联系的,有时某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举例分析叠音的修辞作用。

答:(1)语意鲜明突出。(2)表情细致生动。(3)语音和谐流畅。举例略 有人说“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适合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包括背景、场景和句境,广义的语言环境包括说话时的地理、人文、宗教、题旨等等因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话。词语句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看它的使用地方。普通的词语可以产生很好的修辞效果,这是因为这个词语适合那样的语言环境。

举例说明成语活用的方式(不少于三种)

成语的活用方式由以下几种:(1)易字,指更换原形中的某个这,如:望洋兴叹——望书兴叹;(2)谐音,指变体和原形中如:一往情深——一网情深;

(3)拆用,指把成语原形拆开使用,如:根深叶茂——根深才能叶茂;(4)易色,指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同;(5)易序,改变成语原形成份的次序,如:心安理得——理得心安;(6)别指,成语原形指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另一事物。

举例说明设问句和反问句的联系和区别。

设问句和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设问句是指先提出问题,接着把答案说出来,自问自答的句子。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引起对方的注意。反问句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表现较强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例略)

怎样区分借代和借喻?

借代和借喻都是不出现本体,以借体或喻体代替本体。其差别在于,借代在于“代”,借喻在于“喻”。构成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构成借喻的基础是相似;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像„„),借代不能。

修辞和语言三要素关系怎样?

答:语言三要素指得是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学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从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来看是不同的,修辞所研究的是语言使用效果好不好的问题。语言三要素要解决的是语言表达对不对、通不通、行不行的问题。修辞与语言三要素又是有联系的,有时某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应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答: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应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积累、知识素养三方面。举例: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非常著名。十年动乱,使许多人变得消沉,因此有人模仿此联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生;国事家事不问事,平安无事。胡耀邦为了激励人们也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悲叹声,枉此一生;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应该说,这几副对联单从对联艺术的角度来说,都是佳对。但是,读起来所体现的意境真是天壤之别,这说明主体的思想品德的修养对提高修辞实践能力是有帮助的。

短句有什么修辞特点?

答:短句的修辞特点:1、明白易懂。短句词语不多就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显得简单明了。2、感情色彩多样。短句每句的词语较少,句式短小,在一段文字中的语音停顿较多,所以可构成不同的节奏,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

3、实用性强。 短句内容单纯明确,易于记忆流传,所以应用的范围很广。

什么是拈连?拈连有什么修辞作用?

答: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语的后一事物。拈连的修辞作用:1、拈连通过拈词和拈体的超常规组合,常常别出新意,有的还寓含哲理,能引起人们的联想、感悟。

2、拈词和本体、拈体分别组合成的两项,彼此相互映衬,思想感情显得更深切。

3、用于和本体组合的拈词,由于拈用于不合常规的拈体,具有嘲讽的效果。

锤炼词语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明喻、暗喻和借喻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明喻指主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句。常用:像、好像、如、如同、似、若、仿佛、犹如、恰似、一般、好像„„一样、仿佛„„似的等比喻词。暗喻又称隐喻,它的主体和喻体也都在句中出现,但不像明喻那样用“像、如”一类的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就是、成、变成、当作”等词语。借喻是不用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直接用喻体来替代本体。比起明喻、暗喻来,借喻的本体和喻体关系最紧密。

举例说明成语活用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理解成语原形的意义。二是活用要恰当自然

举例说明设问句与反问句的不同。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2)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简述口语句及其特点。

口语句主要是指以口头形式出现的句子。其特点如下:1)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相对较多。2)简略的句子相对较多。3)关联词语相对较少。4)语气

词相对较多。

简述借喻与借人的异同样举例。

1)异: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2)同:本体都不出现,以借体或喻体代替本体.

简述双关的修辞作用。

用意表达泫外之音,意外之意,或借题发挥,把内容表达地更加含蓄,意境更加深远,引起读者深入思考、丰富的联想从而增加语言淡然里生动性。

简述反义词的类型。

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成对的经常并举、对待位置的词; 简述运用成语需注意的地方。

对含有典故或意含褒贬的成语,要格外注意;注意成语的定期性,不随便改动成语,生造成语;

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并分其修辞效果。

(1)“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萧条的意思。蟋蟀在一个有角隅悲伤的啼哭!”分)

拟人,暗语四人帮横行时黑暗的显示,表达忧国忧民的感情

(2)“六月十五日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象着了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比拟、夸张;形象说明了天气的炎热。

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

(1)“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改成整句)

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又进了三步。”

(2)他成绩很好。(改成否定句)

他成绩不坏。

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一个念头忽然跳进我的脑子,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 ..

使句子有动感,显示了念头产生之快。

(2)“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散,意见分歧。” ................四字格成串排列,形式整齐,语言连贯、节奏紧,集中地揭示和分析问题。 下面宣传安全的口号,两种说法哪种好?为什么?

A、窗关好 门锁好 安全防范不可少 B、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外出时要关窗锁门

两种说法,A句说法好。和B句比较,A句有以下特点:①全句押韵并且“窗关好”与“门锁好”形成对偶,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的美感;②“窗关好 门锁好”放在句首,强调了防范的具体措施;③“安全防范不可少”运用否定句式,突出了告诫的意味。

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什么叫设问句举例相关热词搜索:设问句举例 什么叫设问句 什么叫举例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什么叫设问句举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什么叫设问句举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2418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