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

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

2016-02-18 10:18:3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篇一《语文》 蒹葭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篇一
《语文》

蒹葭》

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开头,在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

起兴。1、渲染氛围。2、暗示主题。

二、本篇如何抒发“隔水相望,可望而不可即”的感伤?

(1)以起兴营造氛围、暗示主题。(2)无望的追寻

A、追寻的前提:水的象征B、追寻的过程

两番模拟:溯回和溯游。三次反复: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C、追寻的结果

三、如何理解牛运震所说的本篇“感慨情深,在悲秋怀人之外,可思不可言”?

诗中所表达的最表层的意义,是诗人追寻他的恋人的一种心境和努力。然而借助于爱情,诗呈现出自身与人类精神最重要的联系:对人生美好价值的无限珍惜,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无限向往、无限追求,以及这一追寻过程中一种极可贵的执着与顽强。这是爱情对人类诗性心灵的敞亮,也是诗赋予爱情的超乎其自身的意义。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1.填空题:

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内收录有无名氏古诗多首,题为《古诗十九首》。

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荡子:柚子,指出行在外的人 ............

2.思考题

①《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楼上女形象赏析。

答:这是一个盛装登楼望远的思妇,一年一度美好的春色,正是少年夫妻欢歌行乐的时节,青青的河畔草以及茂盛的园中柳撩拔起了她的情思与对重逢的向往。她因此发出了内心最自然真实的声音,完全没有矫揉造作之态、忸怩虚假之情,不加掩饰地把隐藏在内心深处、平日看来不可告人的东西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这位“荡子妇”表现的是一种大胆真率的美,这种美更具有人性真实之感,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②谈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一诗中“以乐景写哀情”艺术手法的表现与运用。

答:王夫之《姜斋诗话》曰:“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情,也就是说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反衬人物的悲伤。由乐景而生的愉悦与因楼上女的苦痛所引起的同情和共鸣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错位。读者愈是兴奋于诗中呈现的美好景色与形象,就愈是惆怅于楼上女的寂寞与伤感,因而在痛感与快感的相互冲突当中产生强烈的心灵的刺激。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7、为什么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月是全诗的灵魂?

答: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辛弃疾《摸鱼儿》

2.分析此词风格特点:催刚为柔 销魂断肠

词是抒情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婉约含蓄。前人说过:“词贵阴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就是如此。花间词是词中的婉约派。这一派词的内容大都是写儿女恋情和闲愁绮怨,而且是供酒边尊前娱宾遣兴之用。到了宋代,词坛上除了婉约派外,又出现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苏轼、辛弃疾,都是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的工具的。内容变了,风格跟着也变了。

《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

说明词的内容。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我们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最后,我们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3.联系词人生平论析该词的思想内容。

《摸鱼儿》表面上写的是对春天的哀怨、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幽愤之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牡丹亭·游园惊梦》

1.谈谈你对《牡丹亭》所写的“情”的认识。《牡丹亭》的影响:以情感人,“情迷”。

2.阅读【醉扶归】【皂罗袍】两支曲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两支曲子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牡丹亭 汤显祖临川人,明代杰出剧作家,《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 ,即《玉茗堂四梦》

(2)“旦”和“贴”指谁?“行介”是什么意思?

旦、贴均是剧中女角。本剧旦扮演女主人公杜丽娘,贴是贴旦的省称,扮演次要的女角,本剧饰丫环春香。介表示动作,行介是作出行走的动作。

(3)这两支曲子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象? 暮春

(4)这两支曲子表达了主唱者(旦)怎样的情感?

由春天美好的景色激发出青春生命的激情,感慨青春、美丽、生命的荒废;“春情”萌动,“晴丝”(谐“情丝”)被触发,由园子的残败引发生命、爱情的惆怅;惜春、叹春、伤春,皆归于对自身青春、爱情、生命的哀怜悲叹。

心理活动与情感非常丰富:向往、惊讶、欣喜、激动、感慨、感伤、不满、苦闷、压抑、失望、痛苦„„ 《世说新语》二则

1、填空题:魏晋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选自《世说新语》的(任诞)篇。

2、从《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体察晋人的生命意识。

情感层面:通过桓温这一豪强自处、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人物垂暮之年极其感伤的情绪,来表达人们对于岁月不居、人生易老、无法自主的生命哀感。

表现层面:取材典型突出,人物语言与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非常具有冲击力。

哲理层面:无论何人,无论其出身的贵贱、地位的高下、志业如何,最终都不能逃脱生命的自然法则。有限的生命,引人感慨无极。

《诗八首》

1、《诗八首》的作者是( 穆旦 )。

2、( 《诗八首》 )是公认为最难解的现代爱情诗,同时又被称为“情感与形而上的玄思完美融合的现代抒情诗”。

3、本诗采用了一种(身体思想 )的诗歌表述方式——融合感性与知性。

4、诗人唐湜称穆旦是(灵魂的肉搏者 ),诗人郑敏称这首诗是(爱情的安魂曲)。

简述《诗八首》的感情表达方式。

《诗八首》以朦胧晦涩的笔法抒写了一场爱情的过程,一扫同时代情诗的矫情、缠绵与阴柔,更多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与生活的玄思与心理探索,感情深沉而炽热,既有狂喜迷醉的抒情,也有冷静痛苦的反思,表现了一种快意于爱儿不得的痛苦的爱恋。

联系诗句,论述本诗的艺术特征。

1、感受敏锐、细腻。意象选择恰切。

2、“用身体思想”的诗歌表述方式——融合感性与知性。诗句的思想含量大,有些如同抽象的思维,但这样的表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其原因在于诗人常常将心灵的活动转化成身体的感受,将抽象观念化为具体的身体知觉、生理活动的种种意象。如“你我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这些诗句想象奇特,内心的活动和抽象的观念都转化为能够触摸、感受的身体活动和感觉, 以“身体”为表述核心,贯通了灵与肉、、物资与精神世界。

《听听那冷雨》

1.简析本文的思乡情感。

表达作者的思乡意识、对中华文化的赞美与眷恋。

“听雨”表达了作者的乡思乡愁,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透过“听雨”,作者听到了内心世界的怀乡情思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2.分析本文的三度空间——历史感、地域感、现实感。

作者运用时空交错的写法,融合了过去,现在;故国,异域,台湾,厦门街的不同意象解构文字,打破书写的秩序,用句子的长短组合变化,使文章具有了极强的音乐感。

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

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

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手,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

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沧桑,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

《示众》

1、《示众》的作者是(鲁迅)。2、胖孩子和白背心是(《示众》)中的人物。

3、《示众》采用了(客观展示)4、《示众》揭示了中国人“看/被看”的文化心理。

简述《示众》的艺术特色。

1、对中国人“看/被看”心理的深刻揭示。通过看客的“看”与“被看”,揭示了中国人深层文化心理中的麻木乃至残忍。

2、小说叙述了一个近乎无事的悲剧,在对平淡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描述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采用客观展示的表现方式描写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了整体象征意义。

联系作品,论述《示众》对看客形象的塑造,并论述鲁迅表现看客形象的意义。

1、看客的麻木和冷漠。具体形象分析(略)。

2、鲁迅通过看客形象的塑造,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通过看客的“看”与“被看”,揭示了中国人深层文化心理中的麻木乃至残忍。

张爱玲《爱》

1、《爱》中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观?

张爱玲的笔下,简单和平凡的故事的价值永远没有完,故事里是她对人生初恋的独语和冥想。即使在张爱玲情感最炽热的时候,在《爱》截取最浪漫的瞬间之时,仍然不能遗忘爱的漂渺与不确定、爱的短暂。是瞬间,才成为永恒,若瞬间成为长长的岁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这诗意与浪漫又将如何?因此,从这篇小散文中透露出来的美学意味是“凄美”。

2、在这篇不到400字的短文中,作者几无一字直接言爱,为什么却能产生令读者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

《爱》是哲理诗情相交融的抒情散文,令人读来心灵为之震颤,文章的结尾颇为精妙,画龙点睛。就这样,一个平凡的故事,一个夜晚男女相逢的细节,在张爱玲笔下,渲染并且创造,再经过文章收尾时的哲理性的升华,《爱》达到了诗意的凝结,使人感动。故事里以女主角坎坷飘零的一生作为对照,强调了初恋对于她人生的意义。在她老了的时候仍然无法忘却初恋的夜晚,这是她的一生之中唯

一爱和被爱的记忆,她不仅仅记取了而且常常的向别人说起,相见短暂却是她苍凉灰暗的人生之中美丽温馨的瞬间,因此,是爱和被爱的刻骨铭心而永久的记忆。

《俄狄浦斯王》

1.希腊悲剧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代表性作家作品?希腊悲剧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古代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典”。初名 “羊人剧”。其中酒神祭典中的狂欢歌舞部分逐渐演变为喜剧,而悼念性的悲歌部分则演变为悲剧。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是希腊悲剧的创始人,被称为“悲剧之父”,最著名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作品《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作品《美狄亚》、《希波吕托斯》、《安德罗玛克》、《特洛亚妇女》。 希腊悲剧

的主要特征

•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着重表现人与命运的冲突。

•悲剧中的英雄形象高大,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抗争精神。

•风格昂扬向上,一般没有悲观色彩。

2.简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冲突。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第一对矛盾:悲剧制造者与悲剧承担者之间的矛盾。第二对矛盾:英雄的人格与身不由己的命运之间的矛盾。

3.亚里斯多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是“悲剧的典范”,你如何理解这一论断?

《俄》剧被亚里斯多德称为“悲剧的典范”、“最完美的悲剧”,其原因在于:

1、从内容看,完全符合当时的悲剧理想;

2、从结构看,剧情集中单一,地点始终在忒拜城宫廷,在剧中最先使用了“回顾破裂式”;

3、戏剧性强,剧情的发展主要依靠亚里斯多德说的“发现”和“转变”。

《神曲》

1.为什么说但丁是一位跨时代的伟大诗人?

但丁被称为人文主义的先驱,“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

2.《神曲》都描写了哪些重要的环境和人物,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神曲》的思想倾向集中体现在作品中的四个环境和三个人物:

作品开头“黑暗的森林”,象征意大利纷乱不安的现实或人生道路上的迷惘和困境;

狮、豹、狼分别象征野心、淫邪、贪婪。

地狱、净界、天堂是一个由卑下到崇高的过程,意在表明人类(个人)怎样从迷惘、错误和罪过

中,经过苦难和考验,最终达到至善和幸福的境地。

维吉尔象征理性,他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和净界,象征人类依靠理性与哲学,辨别是非,认识错误

和悔过自新的过程。

贝阿特丽采象征神学和信仰,她引导但丁游历天堂,象征人类凭借神学和信仰,进入至善、至美、

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理想境界。

3.《神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神曲》采用中世纪特有的梦幻文学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幻游。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诗中叙述但丁在“人生旅程的中途”,即1300年,35岁时,迷失于一个黑暗的森林。他竭力寻找走出迷津的道路,黎明时分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这是普照旅途的明灯。他正一步步朝山顶攀登,忽然三只猛兽(分别象征淫欲、强暴、贪婪的豹、狮、狼)迎面扑来。但丁高声呼救。这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娅特丽丝的嘱托前来帮助但丁走出迷途,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娅特丽丝出现。随后,贝娅特丽丝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4.如何理解《神曲》在思想内容上的二重性?

恩格斯认为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个评述,既指出了但丁的二重性,也是理解《神曲》的二重性的关键。一方面,作品闪耀着新思想,透露出人文主义的曙光;但同时但丁作为中世纪的诗人,思想带有中世纪的偏见和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其两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

2.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 :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

3.对待知识的态度:一方面赞美人的智慧和才能,反对蒙昧主义。另一方面认为理性的力量是微弱无力的。

4.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肯定世俗的爱情,批判禁欲主义,赞美人性,如对弗兰采斯加和保禄爱情的肯定。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

综上所述,《神曲》中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是主要的,然而,也有神学观念和中世纪的偏见。 进步性:

1)诗人站在进步的立场,谴责了党派纷争,渴望祖国的和平统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倾向。

2)批评了现实中教会的贪婪腐败,以及他们对基督教精神的悖逆,为后来的宗教改革进行了思想准备。

3)反对蒙昧主义,提倡追求真理,强调自由意志的重要,赞美人的才能和智慧,肯定文化知识的重要,这一切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局限性:

表现了中世纪神学思想观念,包含着大量的神学和烦琐哲学的议论,神秘色彩浓厚。

5.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

1)《神曲》被认为是“中世纪史诗”,它以中世纪惯用的梦幻文学的写法写成,以及隐喻、象征等手法,具有宗教文学作品的特征。

2)《神曲》也大量使用写实手法,许多人物、场面、细节取材于现实生活,作品的造型艺术感十分强烈。

3)《神曲》的结构一向以宏大、严谨、匀称著称,诗人按神学的“三位一体”学说建构整部作品,进而克服了中世纪文学特有的结构松散的不足,对近代长篇作品产生影响。

4)但丁摒弃中世纪文学作品贯用的拉丁语,采用俗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丰富意大利文学语言起了重要作用。但丁本人因此被誉为意大利第一位民族诗人。

但丁是脚踏两只大船进入新旧交替时代的。一只脚踏在人类奉行善行、良知的基督教精神大船上,一只脚踏在人类追求知识、文明的希腊精神大船上。

《哈姆雷特》

1.谈谈你对莎士比亚的认识与理解。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

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是世界文学中享有最高声誉的作家之一。。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歌德曾提出有名的论断:“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围绕莎评、莎译、莎演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莎学”。

2、如何理解哈姆雷特这一艺术形象?

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是人文主义的化身,对人充满了热情的礼赞。在他的身上集中表现出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人文主义的深刻反思。他是一个“思想的巨人”,却是一个“行动的侏儒”。他心怀世界,有“重整乾坤的”报复。但又沉溺于个人情感、理智、意志的反复纠缠中而无法自拔。他是一个“忧郁的王子”、“延宕的典型”。敏感的心灵既让他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但也让他耽于过多的考虑而失去行动的果断。在延宕的过程中,他的人文主义信念逐步动摇,成为了一个悲观主义者。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在父死母嫁的悲剧发生之前,他对一节都充满了希望,相信理想是会实现的。他肯定人、相信人,由衷地赞美人。他能平等待人,不以王子自居。他反对封建的血统论,认为“胖胖的国王跟瘦瘦的乞丐是一个桌子上两道不同的菜。”他肯定尘世生活,赞美和追求爱情。

关于哈姆雷特的“延宕”的问题:历代评论家和大作家都有关于哈姆雷特长于思考而短于行动的议论,甚至歌德也认为哈姆雷特缺乏行动的能力。哈姆雷特了解简单任务的全部复杂性,他可以一剑刺死克劳狄斯,为父报仇。但他肩负着更为重要的“重整乾坤”的责任,他要把以克劳地为代表的邪

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篇二
《诗词常识》

旧体诗词

一、古体诗

二、格律诗

(一)节奏(二)押韵(三)对仗(四)平仄

旧诗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

一、古体诗:

汉魏南北朝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格律诗形成之后,直到新体诗出现至今,古体诗依然存在。

古体诗是古代的自由诗,篇幅长短自由;句子形式(长短)比近体格律诗自由;用字不限平仄,押韵也比较自由,韵脚可平可仄,既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一首诗的韵可以平仄交替,还可以换韵;修辞也不怎么强调对偶(对仗)。

旧体诗中依每句诗的字数,称为四言诗、骚体诗(杂言)、五言诗、七言诗等。

如东汉张衡的《四愁诗》是每句七字的,但句中有个虚字,如第一段: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

劳。

到了南北朝,鲍照写的《拟行路难》(其一、三)才隔句为韵,如其一: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葡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二、格律诗

格律诗原称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

格律诗起源于南北朝,至唐代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格律诗。格律诗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节奏

节奏是格律诗的表现手段之一。

五言的节奏一般是2-2-1,有时是2-3。

七言诗的节奏是2-2-3或2-2-2-1 。

(二)押韵

诗句末尾用韵母相同的字,有规则地回环往复,就叫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

韵脚通常在双句尾字,有时一首诗的第一句也入韵。比如:

述 怀(作者:张海鸥)

独立苍茫夜未阑,缓凭疏影认流年。曾经塞北轻弹剑,未料江南细悟禅。

白发无情偏有种,青春有意却无缘。蹇驴长路休频忆,且共清流倚醉眠。

格律诗通常都押平声韵,一首诗中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作韵脚,不能换韵。格律诗押仄声韵的很罕见,象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关于韵书

自唐代以来,人们作诗用韵,有韵书可依。

《切韵》,隋代陆法言著

《唐韵》,唐人孙愐据《切韵》修订编成。

《广韵》,宋代陈彭年、邱雍根据《切韵》、《唐韵》修成《广韵》。

《集韵》,宋代丁度据《广韵》修成《集韵》。

《礼部韵略》,为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丁度又把《广韵》改编为《礼部韵略》。

《平水韵略》,金朝的平水书籍王文郁编成《平水韵略》,分为 一百O六部。后代称他的韵书为平水韵。元、明、清代文人作诗押韵,一般都采用平水韵。

《佩文诗韵》,清代人据平水韵编成,仍采用一百O六部的分韵系统。

今人王力的《古代汉语》教材下册第二分册有专节讲诗词曲的格律,并附有《诗韵常用字表》、《词谱》、《曲谱》、《曲韵常用字表》;王力还著有《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等,是现代学诗者比较方便使用的书。

关于限韵、次韵、步韵、迭韵

限韵是试场或文人雅集时限定使用某韵,也有限定用某字押韵的。唱和诗最初是一唱一和,不一定要使用原韵,但宋代以后差不多都要用原韵,叫做"次韵"或"步韵"。迭韵则是迭用自己作的诗的原韵。

词韵比诗韵宽松。

(三)、对仗

格律诗的对仗是指一组对偶句的出句和对句匀称相对,字数、平仄、结构、词性、词义等等,都要相对。如杜甫的《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对仗有宽对与工对之别。

工对如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这是同类概念相对。吴均《与宋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也是如此。又如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东顾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对得也很工整。

宽对还包括"借对"和"流水对"。 借对是利用一字多义的现象来构成对仗,如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又如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野鹤清晨出,山清白日藏"。

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字面对仗,而意义却前后句相承,两句的次序不能颠倒。如沈遘《过冀州闻介甫送辽使当相遇》诗:"闻报故人当邂逅,便临近馆为迟留",又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山中一夜雨过天

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篇三
《古诗鉴赏答题规范》

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篇四
《第五讲 晚唐诗词》

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篇五
《古诗》

古诗答题思维方法及模式

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将课本中所有古诗词分类,概括每一首古诗的特点。切记!切记! 关于赋比兴:

赋 古代日记(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怎么了)、故事(讲别人的故事) 比 相似联想 兴 相近联想 意境、意象

意象:主观情感+客观景象;

意境:一定空间中若干意象,共同营造的气氛、表达的境界 特殊词语意思

人:一般指外人,而不是作者。如姜夔《次石湖书扇韵》“家住石湖人不到”,是说的外人不常到。

怜:怜爱,不是怜惜。

恨:痛苦、伤心、遗憾,不是表示我恨你。 莲子:爱你 丝:思 古诗怎么读

1.诗以言志,这个志,指的是情感,而不是志向。

2.古人写作诗歌都有一个明确的对象,这个对象实际上也是诗歌构成的主人公之一。 3.任何一首诗,都会给你一个故事,都会叙述作者此时心里的感情,任何感情都是由事情引起的,任何事情都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4.诗歌正文本身传递的信息多偏重于情感,而不是事件的基本条件(时间、地点、人物等),因此,会把相关内容放到题目和注释里。

5.阅读诗歌的方法是:首先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然后根据正文,看经过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要弄清楚作者(男人)在干生么,然后确定文章主旨情感。

诗词类别及情感特点

一、流浪、打仗、想象

流浪:山水诗、送别诗、田园诗 打仗:战争诗、边塞诗 想象:说理诗(理性思考)、抒情诗(感性抒情)、怀古诗(看看历史) 二、山水诗

代表人物:

李白 纵情山水

王维 归隐闲适,禅意(如果只有归隐闲适,则是陶渊明)

注意: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

一看大山、大江、大河,就比较像李白

一看是小桥、流水、落花等小的山水意境,就比较像王维,表达非常旷静的感觉。

禅意,禅意要静中得,极致的静要使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来表现。

三、送别诗 李白 情谊深厚 王维 情谊深厚,感同身受

仕途失意 对故土的留恋

四、田园诗

王维 陶渊明 五、战争类

1.描写战争的残酷 2.思乡 3.边塞风光 4.战争 对峙:

对国土大量沦陷的痛心和对敌人(答题时具体一下,比如说金人)的痛恨 对祖国的忠诚

希望为祖国建功立业、收复失地 对苟且偷安的求和行径的不齿与失望 灭亡:

亡国之恨,非常痛苦、遗憾 对故国的忠诚

希望为故国建功立业

注意:恨,在古汉语中绝不是表示我恨你,而是痛苦、伤心、遗憾 六、抒情类

1.伤春悲秋 2.孤寂愁闷 3.仕途失意 4.旷达乐观

以上四科类情感,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反面情感,如仕途失意,相对的有积极入世、与民同乐(百姓日子好、百姓丰收了)

注意:伤春悲秋,因为是两个词,所以不能同时出现,一首诗不可能表达两个季节的情感。

要搞清楚伤春会有一个情绪变化的过程,春天分成不同阶段——早春、仲春、暮春。早春和仲春的时候,春天非常漂亮,人们比较喜欢春天(爱春);一到清明节,发现春天快过去了,要离开了,所以会感觉可惜(惜春);等到小浑天真的过去了,那就是伤

春。(惜春有时候可以写,有时候可以不写,但从爱到伤这个过程,必须完整呈现,否则会丢分。比如会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重点在过程)同理,秋天也是一样(初秋、仲秋、晚秋)(凄凉和愁绪) 暮春以清明为标志

一首诗中,在诗的整体感情下,每一句可以有更细分的情感。 七、象征类

代表人物:

屈原

主要情感:

1.品行高洁

2.遭到小人的排挤,有才能的施展 3.痛苦、伤心、失望

屈原的每一首诗,表达的就是君子品行高洁,但是遭到了小人的排挤,才能不得施展。他就想表达对小人的那种痛恨。

“咏”字开头,题目本身就是植物或动物 八、正常的情感

喜怒哀

一、雄浑壮阔

代表人物: 李白 主要用于: 写景 二、豪放旷达

代表人物: 苏轼

注意:旷达乐观是指情感

豪放旷达是指风格

三、沉郁顿挫

代表人物:杜甫、顾炎武、闻一多

特点:官职小,人微言轻;看到百姓疾苦,关注底层生活,但无能为力

判断标准:时代遭遇严重动荡;个人穷愁困苦;感情博大深厚;手法含蓄蕴藉 四、慷慨悲壮

代表人物:辛弃疾

特点:有职有位,豪壮;关注国家大事;因为上过战场,才悲壮 注意:同情百姓疾苦,是沉郁;改变这个现实,是慷慨。 分析李白作品时,要注意李白有可能具有三个人的特点——屈原、苏轼、陶渊明。(P121)

古诗文写作手法

“表”字开头,“法”结尾,如:表现手法、写法、方法、表达技巧、表达特色、表现特色 手法细分

1.表达技巧

对比、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王维专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 3.表达方式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描写(白描、细描)

注意:借景抒情属于间接抒情

白描,主要由名次组成;细描,有动词的使用,所以又叫动作描写。

手法辨析

一、白描:寥寥几笔,勾勒形象,如版画一样,突出线条的勾勒。如《归园田居》

渲染:反复;叠字。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苒苒物华休” 二、借景抒情:有景有情

情景交融:有景没情 直抒胸臆:没景只有情 什么是情:来自人的,主观的。看诗句中每一个字是否都是写景(不含虚词、连词),有没有主观的。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中“何须”是主观的人所具有的,因此是情感。

三、比喻:“是”——暗喻;“像”——明喻。没有比喻词,就是比拟 四、借代:注意诗词中表示颜色的词,如“绿肥红瘦” 五、双关:丝——思,莲子——爱你。如春蚕到死丝方尽 六、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

七、用典:用事——三顾茅庐;化用——化用前人诗句 八、虚实结合:主观想象+客观实景

九、抑扬结合:曲折有致,增强艺术感染力

一、主旨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炼字题:诗歌中哪个字用得好?找出并分析。

三、内容题:非要翻译或者要结合诗歌内容才能做出来的题。本质就是要大家结合文句翻译作答的题。

如: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你需要总体介绍一下,诗人在诗歌中干了哪些事,通过这件事你看出他的什么形象)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诗人说的东西是什么?怎么样?是人说的东西有什么特点? 诗人说的什么东西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些方面? 四、鉴赏题:作用、风格。

如:这首诗某个诗句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这首诗有什么样的风格?

答题结构

答案基本组成部分 A. 诗句的翻译。

B. 明确这首诗是否用了什么样的风格或手法。如果用了,要表明所使用的风格或手法。

C. 这个诗句或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也就是主旨或情感。 是什么+写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即:(手法)+(语境意)+(表达效果)+(表达作用)

表达作用=内容上+结构上:意境、情感主旨、主要内容(从题目中来) 题型示例

一、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翻译诗句+表达情感(A+C)

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写出了什么内容(翻译一下诗句),从而表达了……(A+B)

二、炼字题一般是就动词提问。动词也就是动作描写,又叫细描 手法及作用+翻译+情感(B+A+C) 三、风格对比

如果分析中涉及了两个人的风格对比,那就不能仅仅说其中一个怎么样,二同时要指出他与另一个人的哪首诗歌中的哪样一种境界和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P115)

四、意象、意境题

意象+意境+定性(A+C)

①通过XX、XX、XX、XX、XX等意象,②描绘了XXXX(四字词语)的③XXXX图。

1.如何定性:

A、与景物特点有关。如:田园风光、边塞、隐居闲适 B、与时节有关。如:暮春、晚秋。 2.如何积累与意境有关的四字词语:

大:边塞、江河湖海等。雄伟、浩瀚、壮阔、壮丽、慷慨、悲壮

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篇六
《苏教版语文7上到9下古诗解析(带问答题和答案)》

七—九年级诗词理解与赏析

注:带﹡的是苏教版的篇目,其他的是苏教版、人教版、语文版的共同篇目。

【七年级上册】

1.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中的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于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包含此相同哲理的诗句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浓浓的乡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表达了这种感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王湾《次北固山下》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年。

2.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此诗借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乔。

(3)“东风”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

(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3.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 、“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哲理: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作者的情感: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他诗词曲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4)曹操的《龟虽寿》中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也表达了这种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相近。

(2)

(3)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诗句的妙处。

[答]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4)《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答]“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5.水调歌头 ◇苏 轼

①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③。

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⑤,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

注释 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②达旦:一直到天亮。③子由:即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④宫阕:宫殿。⑤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檐。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⑥绮(qǐ)户:雕花的门窗。⑦婵娟(chán juān):指月中嫦娥,这里指代月亮。

(1)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

(2)解释词中的加点的词语。

①把(拿着) ②不胜(受不住) ③何似(哪里赶得上) ④何事(为什么) .......

(3)解说上阕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话。

[答]这是经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所以放弃了升到月宫去的想法,而在月影中翩翩起舞,让清朗的身影伴随着自己的舞姿而闪动。

(4)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月;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5)

(6)“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答]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像,表现复杂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

(8)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也表达了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词中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滚转,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答]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两句描写早春春雨和早春春草的经典诗句,这两句诗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5)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

(6)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听取蛙声一片。

(2)词中用互文的方法写景的句子是:(3)词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声一片。

﹡8.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描写秋高气爽、白鹤凌空、直冲云霄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悲秋喜春的,刘禹锡却一反古风,赞美了秋天美好的风光,此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秋词》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乐观旷达胸怀,表现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两句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9.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汉女。

(3)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情,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要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近。

【七年级下册】

﹡1.蝉 ◇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2)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3)虞世南的《蝉》中,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2.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1)描写了一只悲伤而执著的孤雁的诗句是: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2)是作者融入自己同情失群孤雁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3)杜甫的《孤雁》中,借孤雁表达自己迷茫,惶急的心情的句子是: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4)诗中,作者借孤雁对着野鸦们时心情,抒发自己不能与知己朋友相见,却只能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厌恶无聊的心情的诗句是:野鸦无意绪,呜噪自纷纷。

﹡3.鹧 鸪 ◇郑 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1)《鹧鸪》中的“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两句,让人仿佛置身于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羁旅乡思之愁,郑谷的《鹧鸪》中也表现了这种情思的诗句是: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4.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王昌龄的《采莲曲》中写出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采莲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这首诗刻画的是怎样一位少女的形象?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答]刻画的是美丽、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以自然的清新美丽来衬托采莲少女的活泼美丽,使少女的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意味。

(3)有人写了如下一副对联,你能把对联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吗?

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篇七
《古诗》

九年级诗词赏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这首词的作者是 北宋 朝的 苏轼 。(人名)

二、词语解释1、老夫:作者自称 2、聊:姑且,暂且 3、黄: 黄犬 4、苍: 苍鹰5、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6、骑:一人一马称一骑 7、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8、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9、 微霜:稍白 10、节: 符节 11 会 12 13队。

三、词、名句赏析

1. “千骑卷平岗”中“千骑”是数量,极言其多,那么“卷”字有什么好处? 答:一个“卷”字,写出尘土飞扬,声势浩大。极言行走之快,表现了出猎者的情绪高昂和精神抖擞。

2、己要像孙权当年一样,亲自弯弓射虎。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运用典故 ,使表达委婉含蓄

使表达委婉含蓄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运用典故 ,使表达委婉含蓄

四、内容与主题全解

上片: 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 下片: 抒写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

答: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五、写法特点: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这首词的作者是 南宋 朝的 辛弃疾

二、解词

1 2、壮词 3

4、 5、 6、、炙:切碎的熟肉8、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9、翻:奏

10 12

13

15三、词句赏析

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运用两个细节写出了作者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2. 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3.4.酬的抑郁、愤慨。

四、内容与主题

上片: 描述军旅生活。下片:描写战斗场面表达渴望杀敌报国的情怀和壮志难酬的失落。 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五、写法

1.首尾照应,都是写现实,中间写梦境。

2.对比。现实与理想对比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作者 范仲淹 字希文 世称“范文正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选自《唐宋名家诗选》 渔家傲,是 词牌名 。

二、解词

①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

②边声:边境特有的风声,乐声和马嘶声等。

③角:军中的号角。

④千嶂:崇山峻岭。

⑤长烟:荒漠上的烟。

⑥羌管:羌笛。羌族乐器的一种。

⑦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⑧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三、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一、 赏析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10个字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一股苍茫之气直逼出来,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和一种静穆与悲凉的北地征戍之苦。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词人运用典故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对外政策的不满,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五、文章内容与中心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

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云、 边声、 长烟 、落日 、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②词的下片抒情,“”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中心: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

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2]

六、写法特点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全词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九年级(上)理解性背诵默写

 (一)《望江南》(温庭筠)

1. 《望江南》中写出了思妇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望江南》中写思妇盼夫未回失望极深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望江南》中充分体现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诗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

 (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

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四)《武陵春》(李清照)

1.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独辟蹊径,抒发内心沉重的哀愁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六)《观刈麦》(白成易)

1.《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白成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的诗句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4.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直接提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家田输税尽。

 (七)《月夜》(刘方平)

《月夜》中表现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八)《商山早行》(温庭筠)

1.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九)《卜算子·咏梅》(陆游)

1.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十)《破阵子》(晏殊)暂无

 (十一)《浣溪沙》(苏轼)

《浣溪沙》中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细雨途中行路的辛苦的句子是: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十二)《醉花阴》(李清照)

1.李清照《醉花阴》中形容人极度悲伤,愁苦的千古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含其中的诗句是:人比黄花瘦。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痛苦的诗句 表达痛苦的诗句 形容痛苦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不能联系的痛苦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2439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